鱔魚放生時需要注意些什麼?

  今天我們為大家帶來的是鱔魚放生時需要注意的事項,大家想要了解的話就跟我們一起來看吧!

  前些天後海北沿一處碼頭旁的冰面被人鑿開,冰面底下有上百條死鱔魚,密密麻麻的,讓人看了很心疼。記者下午來到柳蔭爭渡遊船碼頭,二三十平方米的碼頭旁三面浮冰已經化開,冰面底下就能清晰地看見上百條死鱔魚讓人觸目驚心,再往旁邊望去,四五條死鱔魚就在面上,還有幾條正在水裡掙扎。

  把魚兒放生本來是積善養德、關愛生靈做法,但面對著後海北沿一處冰面底下堆積著的上百條死鱔魚,這不得不讓人感到心疼。那些好心放生的人看到這一幕不知會有何感想?

uploads/content/2022/may/e295b4ce4d6abb91cc2ee0c0b1f29d3e.jpg" />

  放生鱔魚要注意等天氣暖和了再放生鱔魚不能適應那麼冷的天氣,何況是表面已經結冰的河,放生本是好事,但一定要在生前先了解有關鱔魚生活習性環境,否則只會放生變成放死。

  很多人喜歡鱔魚,所以放生鱔魚的時候要選擇一些比較安靜,人少的地方,才不會在放生後讓別人撈走了

  黃鱔為底棲生活魚類,適應力強,在各種淡水水域幾乎都能生存。湖汊、稻田、塘堰、溝渠、池沼、水庫等靜水水域中數量較多;水流較緩的溪流、江河緩流處亦有。但深水和流水的水域,卻少有黃鱔定居。喜棲於腐質多的水底淤泥中,在水質偏酸的環境也能很好生活。常鑽入泥底或田堤,堤岩和水邊亂石縫中孔隙內營居生活

  洞穴深隧(洞長約為魚體全長的2.45-3.65倍),結構較複雜(可分洞口、前洞、中間和後洞四部分),有的黃鱔洞穴有三個甚至多個洞口。黃鱔用頭部穿泥土時,動作特別敏捷,瞬間即可鑽進泥中。黃鱔蚯蚓穴泥土截然不同,蚯蚓是將穴內泥土逐漸排出洞外,而黃鱔是直接鑽入,洞內土不向外排,所以,見其穴口大小便知黃鱔有多大。

  黃鱔棲息巢穴的深度,離地面約30厘米的地方生活在稻田內的黃鱔,大多數棲息於離田基30厘米的范圍內,孔道延伸至田基,只有極少數棲息在稻田的中間。孔道彎曲多而叉,每個棲息巢穴至少有兩個出口,兩個穴口通常相距60-100厘米左右,其中必有1個出入口在離水面的地點,一個作為避敵的退路,另一個則作為巢穴的通氣孔。

  黃鱔與其他魚類相比,在歷史進化上是較為突出的特殊魚類之一。它的鰓已基本退化,鰓耙上僅留下一點點痕跡,很早以前已不能獨立在水中呼吸了。而口腔、喉腔、腸道內壁表皮粘膜充滿了毛細血管,可作輔助呼吸器官。它經常豎直前半段身體,吻端伸出水面能直接吸取自然界的新鮮空氣。故在水中含氧十分貧乏時也能生活。出水後,只要保持皮膚的潮濕狀,可不至死亡。(這對長途運輸是十分有利的),黃鱔對光和味的剌激不大敏感。

  黃鱔在水中經常抬著頭吞入空氣目的是把新鮮的空氣貯存在口腔的喉部,然後再逐漸把口腔的氧氣與吻道壁間的氣體進行交換。所以,鱔魚平時的喉頭特別大,一旦悶閉在水中時,喉表皮也能在水中呼吸

  鱔魚在水中,頭部若不伸出水面呼吸新鮮空氣的話,即使水中溶氧十分豐富,也會引起它窒息而死亡。一般雄鱔將頭伸出水面呼吸氧氣頻率較高,雌鱔相對較低,小雌鱔甚至不到水面吞吐空氣。因為,剛孵出的稚鱔具有胸鰭和鰭褶,鰭和鰭褶上面有許多毛細血管,卵黃囊上具有與水有很大接觸面的血管網膜,這些血管網膜是這一時期的主要呼吸器官。稚鱔的胸鰭和鰭褶不停地經常扇動,在水中進行著氣體交換,而不必將頭伸出水面呼吸氧氣。隨著稚鱔的個體增大,卵黃囊、鰭褶和胸鰭逐漸退化泊失,而後主要靠口腔和喉部呼吸

  黃鱔是以肉食性餌料為主的雜食性魚類喜歡吃鮮活餌料,不吃腐爛變質的食物。在自然條件下,黃鱔主要以小魚、小蝦、昆蟲、幼蟲、小河蚌、小螺螄以及水中枝角類、橈足類、輪蟲類等大型浮游動物為食,同時吞食小蝌蚪、小青蛙,有時也攝取少量浮萍、茭瓜、絲狀藻類、嫩水草和菜葉等。

  人工餵養黃鱔,主要以蚯蚓、蠶蛹、小魚蝦、鮮魚漿、蠅蛆、小蚌、螺肉、屠宰下腳料、各種動物內臟、配合飼料以及米飯、米糠、熟小麥、高梁、玉米、麩皮、各種餅類(豆餅、花生餅、菜籽餅)、豆腐渣和瓜果等新鮮飼料來飼喂。腐爛變質的飼料,切不可投喂。

  人工飼料黃鱔最好是將動物性飼料和植物性飼料粉碎後,按一定的比例,混合加工成顆粒飼料投喂。顆粒的大小,可根據黃鱔的大小來定,一般以一口能吞進去為宜。黃鱔在攝食旺季,攝食量很大,日攝食量可占體重的1/7左右。在飼料缺乏時,大黃鱔也殘食比它自身更小的小黃鱔。所以,放養時,需要選擇大小規格一致的鱔種,切忌大小混放。

  黃鱔晝伏夜出。白天很少活動,一般靜卧於洞內,溫暖季節的夜間活動頻繁,出穴覓食,有時守候在洞口撲食,撲食後即縮回洞內,在炎熱季節的白天也出洞呼吸與覓食,一到晚上,它就將頭伸出洞口,出來尋找食物

  由於黃鱔視覺不太發達,眼睛高度近視,因而,在夜間光憑著視覺是很難發現食物的,故黃鱔在覓食時,主要依靠鼻孔內發達的嗅覺小褶,接收水中的各種生物餌料發散出來的微弱的化學分子氣味,探測餌料生物藏身所在地。

  平時黃鱔在洞內將頭部伸出洞口處,一旦有蠅蛆、蚯蚓、各種蟲類從洞口露過,就立即張口,以綴吸或者吞食式把獵物吸吞下去。當捕到較大生物時,一般是猛一下咬住動物的頭部,將其致死,或用旋轉方式咬斷生物然後再生物漸漸吃下,捕食後則立即縮回洞內休息。

  黃鱔還能在穿穴時攝食蜓蚓等土棲動物。同時,鱔魚還有嗜食陸生動物的癖好,夜晚它常常游到近岸邊甚至離水爬到岸上尋找食物吃,稚鱔最愛吃小型的甲殼類浮游生物黃鱔內有忍耐飢餓的本領,一旦吃飽一餐,3一5天可不食飼料,也不致死亡。

  攝食方式為口噬食及吞食,多以噬食為主,食物不經咀嚼咽下,遇大型食物時先咬住,並以旋轉身體辦法,將捕食物一一咬斷,然後吞食,攝食動作迅速,攝食後即以尾部迅速縮回原洞中。

  性貪食,在夏季活動旺盛時,攝食量大,據報導,曾測定日食量約佔體重的七分之一左右。黃鱔比較耐飢餓,長期不吃食,不會死亡,但體重明顯減輕。

  上述所說大家都了解清楚沒?放生善行,我們要多放生,但是在放生時一定講求科學放生方法哦!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