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方法師:解脫之道講記 c12 八、正定

「﹝八、正定

念是定的方便,因念的繫念不忘而得一心,即是「定」。定,有禪那、等持、三摩地等同義的異名。以下區別「定」與「正定」的不同。」

即是一心而非二心、三心。以下區別「定」與「正定」的不同,即表明一般修的定與正定間還是有差別的。

「(1)定,如百論說:「三摩地者,此雲等持,於所觀境,令心專註不散為性」。心對所緣的境界,攝心不散,即心一境,一般人是不易辦到的。即使偶爾專心一致思量或觀察一件事,雖有短時間對其它對象起視而不見,聽而不聞境界,但因主要的推動力,往往是與智能不相應的欲求,這種「定」是難能持久的。一般的定,例如:」

三摩地也叫三昧或等持,心在所觀的境上不散亂,由於攝心在一處,心便不會散亂而逐步達到寧靜專一,這是一般的定。其實即使有為的去修一般的定還是相當不容易,更不要說正定了。

導師點出很重要觀念:任何一個人用念佛拜佛打坐持咒甚至祈禱來修定,養成習慣後,有時會進入清凈舒服寧靜狀態,乃至會產生短時間內視而不見、聽而不聞的定境。稍微有念佛持咒打坐經驗的人多少也會體驗到,但這些都是很短暫的。主要的原因是這樣的修定都有一個動機,而推動修定的動機智能不相應,想得定的欲求不與解脫相應,不與智能空慧相應。總而言之是有所求、有所得的心,所以這種定都不能持久,體驗一下就過去了。不能在生命中持續產生功能,只是在造作時會有一過程而相應,但很快就消失了。這就在講我們修定的動機很重要。真正建立了正見,修定與正見相應就不執著,不是產生在慾望的追求中,因為那是跟空相應的而不會染著的,這就是重點。很多人修定在定中,即使能達到某一個境界不起欲貪,但一出定,煩惱貪瞋痴還是照舊,表明這種定沒有與法相應。所以這里有一很重要觀念在點醒我們:一定要有正見,要開智能與空相應,自然時時刻刻身心都是如此凝聚,並不需要刻意起一個強烈要定的觀念。為什麼要修定?因為顛倒散亂故。如果身心清凈自在的,念念與法相應,與空相應,還要修什麼定?本來就在定中么!修定的慾望本身是在動亂顛倒中的欲求之心,如果沒有與法相應,與智能相應,這種動機慾望就不會得到正定,只是暫時剎那的安住定相而已。所以導師就點出重點:一般的定不是正定

 「a、邪定:是外道不依佛法正見修得的定。  b、味定:指初禪至四禪的色界定。c、凈定:唯有心識而無物質(色)作用的四空定。」

 外道也一樣很重視修定,他們修苦行都很用功禪定功夫也相當高,主要問題是與佛法正見不相應,故稱邪定。

禪定什麼叫味定?因為身心禪定境界中非常踴躍舒服喜樂,四禪時雖沒有那種喜樂,但很清凈自在,好象很美的味道一樣,我們也會執著這個味道,所以叫味定。

凈定就是四禪上面的四空定即無色定,粗重的色法都不見了,只剩下微細的心識。這些都是通於一般世間外道的共定,即所有其它宗教觀念的一般世俗眾生都可以修的。到四空定時,內在的習性貪瞋痴煩惱並沒有永遠斷盡,只是伏下來沒有作用,並沒有斷除。這就出了重點:佛法正定有別於世間一般宗教修的四禪八定。

「(2)正定:是具有智照作用的。這智照作用能洞見諸法實相,故如實正智能依之現前。」

正定不是一切意念都不起,是有智能的覺照即智照的作用佛法所修的定不是使心不動而已,還有智能的覺照。覺照的功能目的在洞見諸法實相即見法體證法性,也就是悟道諸法真實相。因為這樣的照見一切諸法實相,所以正智能才能依之現前。佛法重要就是在這智能,一般人都不知道,以為修定就能智能,其實不一定。如果修定就能智能外道的邪定及世間的味定、凈定豈不都能智能了!開智能有開智能法門,有它的道理內容條件,不是修定就可解決的。

「簡言之,正定是與智能相應的,向涅槃的勝定。正定,一方面既有不為外境所動的凝聚力,另一方面又不失如實了知的智照,故是定慧等持的定。」

智能相應見諸法實相才能永遠熄滅貪瞋痴煩惱,這才是真正的涅槃。有了正定,外面一切的境界擾動都不能影響你,不能再使你攀緣墮落,因此內心非常寧靜安住。另一方面又能如實了知一切法的真相,了了分明智能明照。所以定與慧是相依相緣不二等持的,定中不離慧,慧中不離定,不會偏於一邊。像邪定、味定、凈定只有定沒有慧,也就是不能解脫原因。真正解脫是在智能的見法悟道,這也是佛法正定外道的不共之處

「依正定而起現證緣起寂滅性的無漏空慧,也就是涅槃智。出世的無漏慧成就,就了生死而得解脫了。」

佛法的唯一修行次第是:「先得法住,後得涅槃」。涅槃智就是在緣起現象中依正定當下現證到緣起空寂的寂滅性,此出世的無漏空慧即涅槃智,才能真正了生死解脫要注意佛法講的正定與一般的定不一樣,重在有智能相應的定慧等持。尤其是智能般若空慧建立在緣起上,在緣起法的當下就能現證,能透視觀察到萬法的實相本自空寂寂滅,這才是無漏慧即涅槃智。出世的無漏慧成就是可以了生死得究竟解脫的,不是一般得到輕安歡喜而已。各位要明白,佛法外道完全不一樣而特別殊勝處就在這里。所以要建立緣起正見,與空相應了,在一緣起法的當下就能現證法性。禪坐共修只是方便,教你契入的方法,而我們禪修所根據的就是緣起正見般若空慧。沒有這個基本的正見是無法達到解脫的,因為無法見到諸法實相,這個很重要這就是與世不共與外道不共的特質。

很多佛教的修行者誤解了「由定發慧」的意義,以為守戒就會得定,有定自然開發智能解脫。如果是這樣,外道都有很深的四禪八定,為何他們不能解脫佛法的由定發慧自有其內涵,與一般觀念不一樣,下面就在解釋:

「〔從定發慧〕 的意義
   佛說「七依定」──初禪、二禪、三禪、四禪、空無邊處、識無邊處、無所有處定,能夠依止這些而修發真實慧。」

修定能依止的只有前面七個定。非想非非想定定力太深,沒有意念的起落,因此不能開發智能。無想定其實還是有心識作用的,只是微細得看不出來,但也能依止這些而修發真實慧。能依止的就是這七個定,所以叫七依定。

「接近初禪的未到定,也可以發慧。只有非想非非想定,定心太過微細心力不夠強勝,不能依他而發慧。」

這里就點出了重點:如果到太深的非想非非想定,心的起動幾乎沒有了,就無法開發智能。所以只是四禪八定前面的七依定,再加上沒到初禪的未到地定就可以開發智能了。這很重要,給居士們帶來了一個極其重要的訊息!現代社會要求每一位居士修到四禪八定是非困難的。導師說接近初禪的未到地定也可以發慧,這就大大增加了我們成就機會!即使沒到初禪,我們的心只要寧靜到某一個程度——初禪前的未到地定,也可以開發智能(發慧),發慧才是解脫。所以著重的是慧,定只是開發智能的助緣前方便。有些人不了解這一點,每天都在用功地修禪定,但他根本沒有正見也沒智能,要真正見解脫是不可能的,大家要明白!否則外道的定功那麼高深,豈不都能解脫了?

「定本是外道所共,凡遠離現境的貪愛,而有繫心一境集中精神的效力,如守竅、調息、祈禱、念佛、誦經、持咒這一都能得定。
但定有多種,不可一概而論。雖都可作為發定的方便,但正定必由正確的理解,正常的德性心安理得,身安心安中引發得來。」

導師點出重點讓我們明白,所有的外道都能修定,只要暫時遠離貪愛,把心繫在一地方集中精神效力,包括道家打坐守竅調息、一貫道的守玄關一竅及基督教虔誠的祈禱等也可以產生定境,念佛誦經持咒其實都一樣,這只是修定的方便。

雖都可作為發定的方便,但一般的定與佛法正定就有差別正定基礎是首先建立緣起正見,然後在生活身心過程中去開發德行,才能真正達到心安理得即身心的安寧調和,這樣才能引發真正的智能。如果單純調身或調心都是偏於一邊的,身心都要中道才行

佛法的從定發慧,並不是得定即發慧。」

就在警告我們不要誤解慧的成就,現在不要說定了,還有更甚的:外面的教學有很多神奇鬼怪,產生什麼、看到什麼、身體起什麼變化作用那就很希奇了,以為是不得了的神靈外力或佛菩薩加持。他們不知道那些只是身心的幻相而已。但眾生都是執著所得,以為得到什麼了。其實佛法都在破除有所得觀念

「從定發慧,必由於定前的多聞熏習,如理思惟,有聞、思慧為根基。」

這幾句話很重要!產生正定就先要有多聞熏習如理思惟(聞思)的過程。即先聽聞正法,自己又透過思惟消化,明白正確肯定,這樣才能從定發慧。一定先要有聞思的基楚,沒有的話,是不可能開發正定而引生慧的。

「故本著聞、思的正見,從定中去修習。止觀相應,才能漸從定中引發無漏慧。」

比較久的老學員都知道,我們難得辦禪修,一年只有一次或二年一次。而且沒有上過課建立聞修基礎的,我們還不讓參加。這不是不慈悲,是那些人無法達到與法相應的效應。我們的要求是透過正見的熏習為前導,有了一定的聞修基礎再參加我們的禪修。我們的方法與一般外道方法佛法中其它修定的方法不一樣。重點不在單純修定,也不是在修定有神功看到什麼,不是在境界,而是如何開發智能見法悟道。注意聽!是要你開悟見法。

後面還要講如實觀照的方法,但這些必須要有前面聞思的條件,沒有聽法建立正見你怎麼修?只是盲修瞎煉而已,那跟外道都一樣,是不會成就的。所以我們不是為辦禪修而禪修,而是讓大家聽法建立正見後,在生活中用得上,就要教你們觀照的方法。否則聽了一大堆,在生活中不上還不是白學了?如果不來參加禪修,就不懂用功方法,那學了也還是白學,因為用不上。即使是久學的老學員,一年能參加一次到二次的禪修,對你用功進步幫助會非常大。不要以為已經參加過了師父教的那一套都懂了,沒什麼好學的。那你就錯了,我們在社會都很忙碌,都在貪瞋痴染缸里熏習煩惱習性,一年難得有一、二個禮拜好好用功,這樣的禪修會極大地幫助你用功。過去有很多知識(包括居士)都談到了這個問題,在家居士的用功最少一年要參加一、二次甚至更多次更好的禪修。可以使身心的體驗凝聚,就在那個地方可以有成果。所以要注意,我們不常辦禪修,但在重要的時候,比如說上課快要結束了,我們要辦一次禪修,因為總不能只講理論吧!得有方法讓你身心真正去體驗,回家後在生活中用得上。我們不是為了辦禪修而辦禪修,是為了配合知見建立後,在生活中如何去體驗。即使是老學員,不要以為你們會了懂了就不要,那你就大錯特錯了!每年最好有一、二次機會去參加禪修用功這就是精進用功地方。本來我不想講的,但因為很重要,還是談一下。本來是讓大家自由不勉強,這不是師父的事,而是大家的事,我只是在盡責任。我們本來是想先進行報名的,因為我們要向人家借地方,還要請人來燒飯,裡面的各種開銷也蠻大,所以我們才要收費的。一般道場辦禪修不會收費的,但我們自己的道場還沒有建沒,沒有一個可以用功地方。上課的這個地方也是借的,精進禪修就更難了,所以我們都要租借地方這是為大家服務的,不是在賺錢,大家要明白。收的費用不是師父拿去的,是發心主辦的這些居士們用來支付費用的,這是為大家辦的。你們不藉因緣聽了法,不去學習方法,回去怎麼用得上?定慧是等持的,如理思惟還要法隨法行即用功方法,所以新老學員要把因緣。說實在的,我們很少辦禪修,你要碰上一次還不容易呢,真的要好好把握這樣的因緣

「如果有人,離一切分別抉擇,不聞不思,盲目的以不同的調心方法去修習,結果,把幻境和定境,看作勝義的自證,是錯誤的,這是不懂從定發慧的真義!」

我們常以為不要起心動念就是修定,就沒有分別心了,所以每天都在修定使心不動導師出了重點:從定發慧主要靠因緣即前面的正見思惟及後面的修行方法,然後慢慢進入情況,才能體會開發真正的智能而得解脫有一些人誤解了,以為什麼都不要分別抉擇,不聞不思木頭、大理石就是不分別抉擇不聞不思的,不聞不思解脫了嗎?

一般人分不清幻境與定境,打坐、修定、專註會使身心起變化,就有兩個現象——幻境與定境。什麼叫幻境?比如因修假想觀看到佛菩薩的臉、頭發、嘴、眉毛、身體莊嚴相,這是假想觀的意念分別,觀察由模糊到清楚。但修久了就出問題,只要眼睛一閉,什麼東西都跑出來,無法去掉它,很煩。有人一打坐,什麼境界來了,看到一大堆,然後不要它都不行,它就纏著你,那叫幻境。還有人對我說:「我以前修觀照蓮花,只要一觀照,美麗的蓮花就跑出來。但現在覺得這樣很煩,每天都跑出蓮花來,要去也去不掉,師父啊,怎樣才能把它去掉?」象這種心靈不能主宰操作,不能隨心所欲的,就叫幻境。什麼是定境?如果觀照的是阿彌陀佛,跑出來的一定是阿彌陀佛而不釋迦佛。真正的定境是要觀照什麼,他才跑出什麼。我不要它,它就消失,能控制的,能照意念而起作用的,這才是定的力量所產生的。如果觀照的是a而跑出b,那不是定境,還是幻境,凡是身不由己控制不了的都叫幻境

還有另外一種修禪定誤解了:進入身心清凈的初禪以為就是初果,到三禪以為是三果了,把禪定境界的輕安喜樂自在空靈當作就是果地。其實那也只是定境而不是真正的解脫要注意!這些要清楚明白的人來指導你,才不會誤入歧途。所以,先上課建立知見就是把觀念調正,內在沒有胡思亂想的邪見,你打坐就不會出問題。即使在打坐修行過程,你的身心起了變化,一個主七的指導者一看就知道你現在是怎麼回事,馬上會調正,不會讓你出問題的。但我看到很多修禪的不是這樣,禪堂裡面有打拳的,有哭的笑的,也有的怪動作表演一大堆。指導的人非但不去調正,反而說:「很好,繼續,這是有境界感應。」之所以會出現這些問題,沒有正見故。參加過師父辦的禪修,就知道禪修的人一個都不會出問題的,只要稍微不對,馬上就給你指導調正,不可能讓你產生問題的。有的說禪修會入魔,會出很多狀況。但是我敢保證:我辦的禪修絕對不會有這個問題!因為我們是建立在正見上,用正見正法思惟的引導,就能避開身心幻境而超越它。即使有了幻境,我們會馬上指導,所以不會出問題,這都很重要。因此我們這邊不會被境界迷惑。在禪修的過程中歧路及美麗的陷阱很多,看到的境界都很美,但這些都是陷阱你會陷在裡面很舒服而出不來。所以沒有體驗正知見的人很容易就被這些迷惑了,還以為是境界呢,這很重要導師就點出重點,把幻境、定境看作勝義的自證是錯誤的,這就是不了解從定發慧的真義。

到這里正定講完了。我們發現正道都沒有離開我們的身心生活,沒有離開生命的當下。佛陀最後要我們實踐真正下功夫地方就是八正道,就在生活中。沒有離開我們身心的凈化改造、超越、提升,用正見來導正我們的錯誤觀念。由於正見的建立,逐漸導正身口意行為的錯誤,而消除造業即讓我們煩惱不安的條件。我們的起心動念就逐漸與法相應了,產生的就是正定——心安住如如不動,不再偏差顛倒。這些都導歸於正見,所以一定要聽取真正懂正見的善知識的熏陶,慢慢建立正確觀念。一旦真正接受了這個觀念,其實甚至不用修都會轉變。因為程序變了,功能也會跟著改變。我為什麼重說法開課而很少辦禪修?因為先要建立正見,抉擇出我們過去錯誤觀念錯誤的法,修正腦筋里的錯誤知見。知道緣起正見的內涵,在這樣逐步的熏習下,就建立了正確觀念。如果你真的很用心在體會觀照,逐步釐清原先不懂的,你在用功釐清的過程中,就在這樣的「聞到思」的過程,其實就已經在修行了。它是從根本的轉化,不是外錶行為規範要這樣要那樣,而是從思惟,從深層意識去轉化你。到哪一天對法肯定明白了,又體驗到確實是如此時,產生的正定正信是不會動搖的。因為你所有的一切都是從體驗中來的,不是盲信的,不是人家告訴你什麼就相信什麼。這是生命的體驗,你真的感受到正見的重要,真的體會到貪瞋痴煩惱不能幹擾你的那種身心的輕安自在你會佛法三寶產生極大的信心與肯定,這些都是正見來的。

我們難得辦一次禪修,在禪修中經過我的指導,你回去就可以用。所以我們不是一定要來參加什麼,但是知見的修正最重要。法的深淺很多,我們聽了少少的一部分,千萬不要自以為是。我常講,我能與大家互相研究的只是基礎的部分,我沒有很高深的境界也沒有什麼了不起德行。但我認為主要的知見基礎非常重要,我能貢獻的也只有這些。所以你們不必說師父好象怎麼樣。師父很平凡,我還是一個凡夫,我學的也是正見我也在學修的過程中還沒成就。但我知道眾生的苦,因為我苦過,我幾十年為法投入很辛苦。眾生很難體會,很不容易,尤其是居士,所以我願意把剩餘的生命跟這些居士們共享。我只能幫你們打個基礎,無法讓你們證阿羅漢成佛。但如果你們能珍惜能把基礎打好,上面要建幾層樓就容易了,不會倒。這個是因,我只能在因上給大家打基礎很重要!即使我們辦禪修,告訴你,那也不可能來禪修幾天就能證果。我只是在指導你們用功方式,回去以後你在生活中用得上,只是這樣子。不要以為來這里用功幾天就能開悟,當然不能否定它的可能性,但這種可能性真的是極微的。我因為學了導師的這些論著,看他的指導很感動。以前年輕時也很氣盛驕傲自以為是,學了一些法就能辯能論,以為很偉大,到處碰不到敵手。但捫心自問不能受用安心,因為還有貪瞋痴煩惱,所以才發現自大沒有用,自以為是也沒有用,因為這都是要為自己負責的。所以學了導師的法無限的感動與感恩,因為學了很多,那個我慢我執就慢慢消失了。也能體諒到眾生的苦,雖然自己還沒成就,但很願意把經驗介紹給大家,介紹這些基礎東西。大家不要輕視這個基礎,因為沒有基礎不可能有大樓。我們把基礎好了就有機會只要你精進不懈,哪一天都可以成就。即使這一生不成就,我們種了正見的因,至少不墮三惡道,未來際還是隨時可能成就的。這些話都是誠心誠意的,在這里不是談誰高誰低,而是真正如何把握佛法正見將來每一個人都有成就機會,那我們就非常幸福了。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