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方法師:解脫之道講記 c10 六、正精進

「﹝六、正精進

 就是認定目標努力不懈。也稱「正勤」,是向厭、向離欲、向滅的精進。」

聽聞佛法,了解了生死的苦迫來源,就知道解脫才是我們要的。既然學法要邁向解脫目標要確認,心要肯定自己要走方向。如果目標不確定,你就沒有勇往直前的心了。這個目標不是搞名搞利,不是這一生我的存款里要加幾個零,而是向厭、向離欲、向滅。厭於生死輪迴,厭於我們的貪瞋痴,離欲就是向寂滅涅槃邁進,這才是真正的精進。為什麼我們會落在貪瞋痴煩惱名利之中脫不出來?因為我們的目標在這里嘛,從來沒有想過要真正脫離生死輪迴的苦。如果明白人間三界如火宅,沒有一地方可以安住的,真正是苦啊!就知道我們目的不是再多活幾天,不是活著時健康經濟很好就行。再好還是要死的,死了還要輪迴,那不是究竟之道。再好的名利恩愛能維持多久?來生不知道到哪裡去?惡業不斷,輪迴從來就不斷,那你怎麼解脫?所以我們的目標要看清楚是邁向解脫的,不是在這一生好過一點。還沒有抉擇真正目標的人,無法知道生死之苦解脫之樂,所以探討追求的都是這一生得名得利。

「佛曾說「四正勤」為精進目標,就是:

(1)沒有生起的惡法,要使它不生
    (2)已生的惡法,要斷除它。
    (3)沒有生起的善法,要使它生起
    (4)已生的善法,要使它增長廣大。」

如何使我們的善根生起,每天很用功邁向解脫?這樣,每天的生活就懂得自律防護待人接物就不會去造痛苦煩惱貪瞋痴的業因。慢慢心就清凈了,過去的習性慣性貪瞋痴的因緣慢慢就薄了、斷了,一天一天邁向清凈解脫。這個方向先確立好,才不會偏離,一般人教育孩子好好的讀書,將來有好的職業收入,生活好一點,除了這個方向有什麼?現在沒有人教孩子將來邁向解脫的。

「 正精進,是一切離惡行善的努力,有普遍策發推動的力量,是通於三學,也是一切道品的助緣,遍通一切道品。如戒學,正精進是離毀犯,而持凈戒的努力。而定學,正精進是遠離定障,而修定善的努力。而慧學,正精進是遠離邪僻的知見妄執,而得正見、正思的努力這一切,都要精進修習,才能成功。」

 正精進通於一切道品,三十七道品的每一道品包括戒定慧都需要精進力來推動,所以精進最重要。我們發了心想離惡想解脫,如果不精進就會懈怠,因此無法達到解脫目標精進心是推動你邁向目標的一個最大的力量,所以非常重要。

定慧三學與精進關係:學戒,由於正精進是有意而用心努力,所以不會毀犯戒律,因此持戒清凈;定學,修定精進用功就會去除正定障礙——掉舉昏沉;慧學是開悟最重要東西,正精進能遠離邪知邪見,才能得到真正的正定而有正確的思。這些都與正精進有關,都要精進修習才能成功。

「理解佛法要能見於實際生活才是合乎佛法的常道。」

   從八正道第一的正見到第六的正精進,都沒有離開我們的身心及日常生活。所以學了法,了解到佛法的內涵,知見也建立了,我們就要落實在生活中,這才是佛法的正常道。如果沒有接受八正道戒律等正知見的熏陶,也不落實到身心的實踐及生活中的護持,哪裡能得到受用?不了解這點,就以為要厭離人間家庭事業。其實明白了八正道,我們在生活中就可以用功,在身心的磨練及人事物的接觸切磋中反倒有更深的體驗與抉擇:正見相應的當下身心會怎樣?在不正見因緣之下的身心會怎樣?可以體會得很清楚,也馬上可以證明:依持正見而生活,你必然是自在清凈安樂;隨邪見而行,你的痛苦煩惱一大堆。所以我常講,修行目的是在學常識,而是要改善身心凈化心靈學了法在生活上能否用得上?身心的每個當下能否真正凈化?要時時刻刻注意這一點,這才是修行用功修行不是到某個沒有人的山上打坐參禪。每年抽一點時間刻意把自己的身心凝聚起來用功這叫專修,是可以的,那是特殊的狀態。但不能長遠都這樣,我們是居士,要面對的是社會家庭生活,所以必須把修行溶入生活中,那樣就不會妨礙到整個社會正常運作。所以真正的精進用功是在日常生活中,這叫佛法的常道。

世間善事,都還非努力不可,何況出世大事?」

有時我也說,人間不管做哪一個行業要把事業做到上軌道,有固定的業績,生活安穩,這需要投入多少的時間精力!不容易啊!你去看百貨公司及熱鬧的商店,三年不換老闆的那就不簡單了,百分之七十的行業都在老闆。可見一個行業要做到有成就非常興盛是不容易的!人間事業尚且不容易,從年青求學掌握一技之長到社會上來發揮,到建立家庭到中年到老年,哪一個不苦?事業真正非常興盛順利的有幾個?我們全心全意在貪瞋痴名利中都無法成就,更何況是斷生死輪迴解脫大事呢!後者比一般社會事業成就當然更難了。我們在解脫上的用心與在人間創造事業家庭用心之比例是多少?可想而知,這樣的用心程度解脫是多麼不容易了。很多人師父:「我很用功,為什麼還不受用?」我們就要反省:為什麼不受用?我們修行用功程度與為名利而創業奮鬥的比例是多少?人間事業要成功都已經很不容易了,要解脫那是更加難的,我們到底用了多少心血精力呢?不容易呀!

有人誤解了:如果我全心全意在修行人間就放棄了,家庭怎麼辦?其實真正的用功不必要放棄人間,而是日常生活的正常道就可以用功的。尤其是我們現在教的緣起法,那是不必放棄社會家庭事業及一切人事關係的。只是如何在這樣的生命過程中善於用心而已。剛剛講的守護六根門頭,生活的時時刻刻都在六根門頭的根塵觸中。如果加上一個覺知,時時刻刻在正念正知裡面,你待人接物的根塵觸過程就會上軌道了,不會與貪瞋痴相應。作事業誠信,實實在在,人家更信任你。會講會騙的只能搞一次,第二次人家就不會上當了,那你的事業怎麼會成功?所以作事業絕對要合法如法誠信貪心,這樣事業才有長遠基礎這就與戒有關係;面臨重大得失如何心不貪這就與定有關係;如何善待眾生這就智能關係。所以學法就是戒定慧增上,這些都能用於我們的日常生活家庭事業及人際關係而大大受用。只是在六根門頭,在行住坐卧的一切對待中,如何善於把握而已,重點其實是在這里。所以修行人間生活是沒有矛盾的,只是在生活事業中如何善用佛法事業則更成功,人際會更好,身心健康尤其是大乘佛法,不會叫你一定要出家及厭世的,是叫你善用因緣就在生活身心的當下,怎樣用定力智能去產生更正面的作用。真正開了智能,去經營人間事業生意都會特別好。這不是哪一尊神明來庇佑的,而是智能的善用,很重要

「「雜含」說:「佛告二十億耳:精進太急,增其掉悔,精進太緩,令人懈怠;是故汝當平等修習攝受,莫著,莫放逸,莫取相」。由此可知,正精進實含有中道的深義。」

修行如何在生活中取得中道,佛告二十億耳這一經最恰當。二十億耳就是阿那律尊者經文公案是這樣的:阿那律出家後很用功,看到別人很快證了果,於是每天全心全意把生命投進去用功用功程度超過別人十倍百倍。但這樣過了一段時間後發覺自己不能見法證果,結果就起了退悔心:也許是自己善根不夠,過去業力深重,否則為何比別人用功卻不能證果?看來不是學佛的材料,乾脆還俗回家吧。家裡反正很富裕,可以布施製造福報因緣利益大家。佛陀知道了他的心思,於是給他開導安心佛陀問:聽說你過去在家善於調琴?你彈琴時弦太緊或太松會怎樣?二十億耳回答:弦太緊聲音太厲不好聽,而且弦容易斷;弦太松,無法拉出美妙音聲來。佛陀繼續開導:如果調得恰到好處不緊不松呢?回答:那聲音就非常美妙了!佛陀利用這樣的因緣來開導他,說用功精進也是一樣,太猛太急切了,心就變成緊張僵化,無法輕鬆安住而容易掉悔;如果太懈怠,根本不能與法相應,當然更不可能受用,這與調節琴弦的鬆緊是一樣的。不要過緊地精進也不要太松地懈怠,而要平等修習攝受中道恰到好處用功太緊了就很執著在意;太鬆了就放逸,所以最要緊的是不要取相執著。阿那律尊者聽了佛陀的開導,很快就證了阿羅漢

這一經就知道了,真正的精進就是把握住恰到好處中道。不管作事業待人接物修行中道都是很重要的。比如朋友間太好了,稍重的一句他就會受不了;如果人與人之間太生疏了,一點都不關懷,彼此之間就沒有交流,這也要中道。教育孩子也是一樣,每天希望他快一點長大,他也不會長大。逼著他用功,逼到他像瘋子他也不會真的很用功;但是如果一點也不管他,象放牛吃草一樣,同樣他也會用功的。這都要恰到好處的,太鬆了把他拉緊一點;太緊了,稍微放鬆一下,調整很重要。我們自己的身心也是一樣,要時時刻刻觀察:悶悶不樂很緊張,會頭痛煩惱那就太緊了,應該讓它松一點;無精打采像泄了氣的皮球,提不起精神來,那就是太鬆了,應該讓它緊一點,這就用功地方打坐也是一樣:太專註了,全身僵硬,觀太強了,妄念紛飛會掉舉,那就要稍微松一下;定力稍微深一點,心稍微清凈了,太鬆了昏沉想睡覺,那就要提起觀念。要懂得善於調整止觀雙運,就是如何讓它歇一點,如何讓它提一點,這就修行要調整處。生活中也是一樣,覺得身心自在,馬上就要發現原因:如果由於工作太緊了,對某一件事情執著了,產生的身體舒服那就應該輕鬆一點;最近沒有什麼味道,昏昏沉沉的提不起精神來,就知道了自己太懈怠那就應該提起精神一點。這就是要懂得恰到好處的善用,也就佛法中道佛陀開示的其實都不離開中道。所以我們的生活起居、待人接物修行精進都要保持恰到好處中道這是最好的辦法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