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方法師:解脫之道講記 c9 五、正命

「﹝五、正命﹞

如法得財、如法使用,一切合法的經濟生活。命是生存、生活。衣、食、住、行等一切經濟生活,合法的得來受用就名為正命。正常的經濟生活,非常重要;」

正命就是生活上有正確經濟來源。通過不擇手段傷害別人而得到的錢財好處,即使你用了也不心安理得。我常講,不是有上帝在審判你,也不外在的神祇在規範你,而是我們的點點滴滴所作所為都會清楚地留在自己的心靈意識中。人都是有良知的,不合理非法得來東西,雖然沒人知道,但是你自己最知道,身心絕對不會安寧,因無法欺騙自己的良知。不要以為別人看不到你的所作所為,其實你自己最清楚,良心上有苛責,你就不可能得定,不可能得自在,這關繫到我們的解脫。很多人不知什麼叫解脫也不修行,只要每一天自己歡喜就好也不痛苦煩惱生死輪迴,對這些人我們沒辦法,不談這個。但如果真想修行解脫,就必須注意這一些問題:來路不正錢財會使良心不安的,表面上沒人知道,其實你的內心意識清清楚楚,將來修行要入定時會進不去的,也體會不到見法心安自在這就變成很大的障礙。所以不是怕人家來審判,也不是怕觸犯法律而已,而是對我們的生死解脫有很大的障礙,大家要注意

大部分的罪惡,都從經濟生活不正而來學佛的在家眾,應有如法職業也就是不與正語、正業相違背的職業。正業中以戒殺為重心,故與殺生有關的職業,應予避免。已做者可設法轉業。未做者也應避免經營與偷盜、邪淫妄語有關的職業。下列的職業應避免:

(1)與殺生有關的,如:屠宰、漁、獵、研究殺人武器、販賣軍火等。」
    所有的犯罪包括殺人放火大部分都與錢有關,得失最大的還是利。殺業是很重的,也是我們最難清凈而得解脫原因條件。從因果業報的原理,今天你殺了眾生將來還是要受報的。不要看你現在可以主宰眾生是無奈的,但是哪一天你的業力轉到也無奈被殺時,我相信沒有一個人願意的。即使你不是在造殺業,而是與殺業相關助緣的,這種職業還是要避免,因為還是與殺業相依相緣的。當然最好不殺也不去做那種行業。比如屠宰捕魚或狩獵及研究販賣殺人的武器,同樣是幫助殺人,這一些我們盡量要避免,尤其是佛弟子

「(2)與偷盜有關的,如:走私、逃稅、仗勢斂財、開賭場等業。」

其實最大的是國家法令相違背,該繳的稅不繳、走私、開賭場抽頭……,有權勢欺壓眾生,大家無奈而被你剝奪,這些都不好

「(3)與邪淫有關的,如:開妓院、販賣人口與色情有關之諸業。」

雖然你自己邪淫,但是你做行業是幫助眾生心靈產生邪淫這方面的需求,還是一樣在造業。

「(4)與妄語有關的,如:商品以假亂真、專設騙局以敲詐等業。
(5)與麻醉品有關的,如:設酒家、製造販賣毒品及迷幻物等業。」

上述五個重點如果每一個人都遵守,我們的社會應該不會那麼亂了。從這五點可以看出來,整個社會之所以這么亂,大家這么苦,其實跟我們的行為造作及職業都有關係。「君子愛財取之有道」,也是提倡不要非法取財。不能借口養父母、教養子女而不得不去做。我常講,眾生如果願意生死輪迴不停而繼續造業,可以找一百個理由為自己解釋。但我們身為佛弟子,為的是解脫生死輪迴,就要面對這個問題。我們不能找借口,因為沒有任何一個借口讓你解脫的。你只有面對自己,面對事實,斷盡這些致使身心不安不能解脫的造業條件。為何現在修行的人多而受用解脫的人少?原因在於我們只是聽或求拜,而真正願意身心去奉行的人少。我們會找出成千上萬的理由為自己辯論,大家都對,所以輪迴也對。但是如果你為自己解脫就不能找借口了,找借口沒用的。

佛經中記載,佛弟子當遠離「五邪命」:「詐現異相、自說功德、占相吉凶、高聲現威、說得供養」。以現代來說,即是乩童神棍等,自稱通靈、有神通、有鬼神附體,來為人占相補運、詐騙錢財。以上的職業佛法中名為「不律儀」,是會障礙修行的。」
   身為佛弟子,絕對不能犯這個五邪命。比如認為自己修行很有境界,展現與眾不同的特殊神通。現在科技發達,攝影的技術很好,能拍出那種放光的分身照片。這是為了給別人看的,讓大家覺得境界很高,其實自己並沒有真實功德和實在的境界。只是用虛幻的手法,吹噓自己偉大而讓人供養,其實都是在騙財,這就叫邪命。學佛之人(包括出家人)要的是智能,以正見為導,修正自己的身心行為,這是修行的根本。但現在不是這樣了,很多出家人還在講神話一樣的占卜,說你過去的因緣怎樣,三世怎樣,這對出家人來講最要不得!他們目的是希望人家信他,然後得供養錢財而已。導師提醒這是障礙修行的。如果是世俗眾生不擇手段要錢要名,這要下地獄輪迴三惡道,都是他自己願意的,我們也無法阻擋。但修行解脫的人一定不能做這些事,否則你還是在造業而障礙修行啊,怎麼能解脫

 「正命的意義消極的是不從事有害於眾生社會職業,積極的應從事於有益眾生社會工作。」

消極的是管好自己,不去傷害別人,不造成別人的困擾;積極的是進一步多作社會工作,推動善良風俗,幫助一些身心有問題的人佛教很多慈善團體就在做這種積極的推動工作消極自利或積極的利他這兩方面也都要相依相緣、相輔相成。

出家眾依少欲知足的清凈信施而生活;在家眾依正當如法職業而生活。」

佛法的正命來說,律儀中規範出家人不能經營事業去賺錢,一定要接受供養而生活。因為要去賺錢一定會勾心鬥角,所以出家眾應該要依據正法的律儀去生活,要少欲知足,有多少供養就用多少,要安貧樂道。現在出家人有很多觀念上確實不太一樣。過去的聲聞佛法時代,只有日中一食去托缽身邊就是三衣一缽,住的是冢間或樹下這一方面就很徹底。但是我們大乘佛法就不一樣,我們無法去托缽,自己要開伙食,就必須要有基本的經濟來源也得有個精舍寺廟,這樣就要花費開銷,萬一沒有人供養日子也不好過。所以現在有很多所謂的法會,主要是為了維持寺廟經濟開銷。身為出家人要明白,盡量還是少欲知足,不要為了供養去做佛法不相應的行為。尤其千萬不要去算命卜卦神話連篇,那一套絕對不能搞。這種收入絕對不好,耍很多花招使眾生信仰而來供養你,那都是不對的。

生活方式雖不同,但同樣要以合理的方法得到資生物。這不應非法取得,也不能沒有,沒有或缺乏,會使身心不安而難於進修。在使用方面,不可過於浪費,也不可過於慳吝,尤其在家弟子應以不奢侈、不吝嗇的消費態度,遵行佛說中道生活。」

我們的物質生活要適當,如果太清苦,無法維持身體要用修行也不容易,所以講的是恰到好處中道。一個修行的人自己應該很清楚,我們養成的習慣最難修正。有一些人經濟不好,當然要節儉,不過因節儉而變成吝嗇,那就不好了;富有的人也是一樣,因為富有,生活比較豪華,久了也養成習慣,如果沒有照原來生活的樣子就苦得不得了。所以說我們如何達到真正的中道這就站在修行的法上來看,怎樣使我們的身心能安住清凈原則。重在法的熏習,自己要注意在奢侈的生活身心變成怎樣;也要注意經濟不好節儉而變成吝嗇的身心是怎樣的。修行人就是要解決身心的問題,怎樣使這個心靈祥和清凈自在?時時刻刻要反省,要與這相應。懂得身心調整的人,不管經濟不好都不會妨礙到身心那就中道。如果環境好壞會影響到我們的身心就不中道生活了。最主要就是如何時時刻刻反省自己,自己的身心是不是每天清凈自在不受污染?不會因為這樣引起苦惱,要以這個為准。

「〔戒學〕:正語、正業、正命,就是身體力行的戒學。戒的意義之一,有賓士、清涼的意思。戒條是成文的規制。是因時因地因機而不同的;重要的是戒的實質。」

正道涵蓋了定慧,正語正業正命都與戒有關係

國家國家法律佛家也有戒律目的在於使我們的心靈安平清涼少犯過錯,這樣內在就沒有煩惱,防止犯過錯,因此需要有這些戒。這些戒都有明文規定,但戒條是活的,不是死的,不是束縛我們的。而是幫助我們少犯罪,少犯過錯,少造業,所以必須因時因地因機而有所不同。導師點出重點:真正的戒不是一個形式,主要是實質能產生什麼功能,這才是最重要的。因時調整——過去生活習慣文化背景與現在風氣觀念不一樣;因地調整——不同的國家有不同的文化水平;因機調整——每一個人的根性都不一樣,用最適合他的來調整他的身心這就是因時、因地、因機的不同,要隨時加以調整。印度氣候比較炎熱,三衣一缽樹下一宿很方便。要是在日本中國大陸、韓國等比較冷的地方,三衣一缽一定會凍死的,不可能么。如果說過去是這樣建立的,現在還要照這樣,就是不懂因時、因地的調整。印度佛教傳到中國西藏或漢地或傳到緬甸泰國,為什麼會產生不同的形式?比如說中國西藏密宗很盛,漢地卻是大乘佛法很盛,但是泰國緬甸還在聲聞佛教的規範中,這與傳來時與當地文化背景相融合有關。為何我們有很多爭端?皆由不懂因時、因地、因機不同而產生。

「戒的力用是止惡行善。依佛的本意,決非專從法制規章去約束,而是要從內心的凈化入手。」

我覺得導師談這個很重要非常好。佛陀時代,成立僧團十二年沒有戒律,後來才制戒的。因為有人犯了某一個行為不好,帶來僧團的障礙或外界眾生的毀謗,就加以規戒。並不是像現在的法律,把所有的問題都列在六法全書里。佛陀制戒時,不是認為每一個人都是這么罪惡的,而是你犯了,他才根據眾生的隨犯而隨制立。所以戒律是因時、因地、因機而適宜需要製成的。

主要不是從法律規章來約束,這里不行那裡不行,而是要從內心的凈化入手。這點太重要了!現在很多人覺得守戒律太苦了,這也不行,那也不行,而且認為受戒犯罪加一等,所以不敢去受戒。那不去受戒的人就沒罪嗎?不可能么!受戒是制約我們容易產生罪惡的那些習慣,防止不要去犯,主要是內心的凈化。注意,如果你知道為了要解脫,要斷輪迴生死之苦,戒是在幫助你,你也很願意去自我凈化提升,守戒就不會苦了。如果你不目的,不知道守戒的意義,只是在信仰就會變成束縛使你生活自由,因為與你的習性剛好相反,你會很難過,那這樣守戒就很難。了解生死的苦那是障礙,為了真正的解脫自在,戒能幫助你。因為你有很多習慣,在慣性中自己超越不出來,守了戒發了心,戒會幫助你去實踐凈化自己,而不是像法律一樣規範你。明白這點,再來守戒就很容易了。

「煩動惱亂的內心,為非作惡,就熱惱憂悔。如心凈持戒就能不悔,不悔則得安樂,故戒有清涼義。」

我們的痛苦煩惱是由於貪瞋痴煩惱所導致,如果能守戒,心就慢慢清凈了。因為沒有那些過錯及貪瞋痴來擾亂了,所以戒的本身是起到清涼解脫作用

心地清凈的戒,如治地去草一樣,這就可以生長功德苗了。然心地怎樣得清凈呢?就是信,就是歸依。」

佛法是怎樣的信法?我們都認為佛菩薩有大威力,我們信他會庇佑,這樣的不是正信。真正的正信是知道我們的生死之苦,每天被貪瞋痴煩惱之火燃燒很苦,所以想解脫超越。而佛及菩薩都是解脫親證的大慈悲者,是我們的榜樣,唯有跟他們學,我們才有機會。所以我們要信佛菩薩,想跟他一樣的解脫。「信」,是我想跟他學,是肯定的,這樣的信心就是真正的歸依佛法三寶才是真正的信,也是真正的歸依。而不是因為他們庇佑我,我有所求他就應,這樣跟世俗貪欲還是相應的,那不是真正的歸依,也不是真正的信。戒也是一樣,沒有正信,沒有真正的心向歸依,你的戒怎能堅持受持下去?你怎麼願意去奉行?所以沒有正確的信及歸依,你的戒律絕對持不好,甚至根本不敢去受戒

我常勸這些居士:說因為受戒犯戒罪加一等而不受戒,是沒有道理的。不去受戒,你所犯過錯照常墮三惡道,並不因為不受戒就沒罪;反而我們勇敢的去受戒,表示願意跟佛菩薩學,真的想凈化自己,即使你實在沒有辦法守戒,照理講那個罪也比較輕才對。因為你至少本來犯十次的,由於受戒律的約束,現在犯三五次,那還是減輕了,對你是有幫助的。千萬不要以為受戒犯戒罪加一等而不敢去受。不受就沒罪了嗎?我反而鼓勵大家要勇敢去受戒當你願意去受戒就像你心歸依佛菩薩一樣,願意承擔對治自己的煩惱。這樣去受戒你就會很歡喜,而且會用心護持,才能開始凈化自己而邁向解脫。所以信就是真正的歸依,而真正的歸依也才能有戒。

「從深忍──深刻的了解,從樂欲──懇切誓願中,信三寶四諦真能信心現前,就得心地清凈。從此凈信中發生惡行善的力量,就是所謂的「戒體」。」
    通過聽法而逐步明白體悟真相就是「深忍」,忍是確定、確信、肯定的意思。由於深刻明白了解後,產生極大的信心與肯定,心裡很歡喜懇切地願意去順從相信佛法三寶四諦:確實肯定佛菩薩是親證解脫者;確定法就是佛菩薩所體證的宇宙真理確信僧是正法的流傳者,也是修行清凈的僧團。確信苦集滅道的四諦法,是告訴我們生死輪迴解脫涅槃條件原因這一內容我們都要深深的產生信心,當信心肯定時,你的內心清凈了。你們是否發現這一點?我們就是這個信心沒有建立,所以每天過自己慣性的生活。一旦堅定而深切肯定願意歸依三寶、信奉佛法、守戒不犯時,你的心已經清凈了。為何不敢受戒?因為你要縱容自己的習性,過那一種慣性的生活你認為你不可能,那表示你要繼續造惡,繼續與貪瞋痴相應,這樣當然煩惱不可能斷,也不可能清凈。所以信心一旦真正的現前,心就已經清凈了,那你再守戒就容易了,那是很平凡的事情。其實本來就應該是這樣的,眾生與貪瞋痴相應,那是顛倒;你能產生清凈心地那是本來的,只是恢複本來而已。了解了,不過是本來就這樣,也沒有什麼難的嘛!我們顛倒慣了,跟貪瞋痴相應慣了,好象回到清凈地方很難的。其實錯了,顛倒是由無明產生的,你了解真相以後,你就會回到本來就清凈的位置,根本連守都不用守的。什麼叫守戒?他本來就是清凈的,有什麼好守的!問題是你不明白。我們的貪瞋痴煩惱好像是應該的,是本來的地方,其實不是。清凈才是本來的地方,貪瞋痴煩惱是顛倒時產生的作用。所以佛法只是喝醒我們,告訴我們真相,回到本來清凈地方,那個地方不要勉強的,本來就很清凈自在的。明白了,連守的觀念都沒有,不需要守,他本來就這樣子。然後你看到貪瞋痴會覺得很奇怪:本來是好好的清凈自在的,為什麼要跳到那個痛苦煩惱中去呢?你明白了,還會跳進去嗎?當然不可能的。所以從此凈信中發生惡行善的力量,就是所謂的戒體。由於戒的功德生了體,這是在講法性。

「戒,從日常生活如法來說:不會貪求滋味飲食過量;不會貪著睡眠終日昏沉;隨時能防護根門,正知所行,也就去除定障了。」

如果時時刻刻都跟明跟法相應,就不會重在吃的滋味上了。對滋味的受也是緣起即生即滅的,東西吃進嘴裡到喉嚨下去差不多三寸,滋味就在三寸,一下喉嚨以後就沒有了,出來以後的滋味就不象話了。我們就是被那三寸經過的滋味所迷惑,不知道那是即生即滅如幻的,明白了,你還執著那個味道嗎?如果那個味道是真的,那你只要吃一次就可以永遠享福了。為何你會明天再吃一次,後天再吃一次?表示那個滋味虛幻不在了啊,如果在的話,還要再吃一次嗎?吃了雖然有,一下子不見了,你再吃第二次,他還虛幻的。但是我們沒有發覺,因而會執著滋味上,好吃的就多吃一點。所以只要你真的能跟法相如法就不會貪求滋味的,也不飲食過量。飲食過量也會引起昏沉想睡——飽食終日

再來就是能隨時防護根門,根門就是六根門戶——與外面色聲香味觸法接觸的眼耳鼻舌身意。就像有守衛一樣在六根門頭看顧著,不會被外面的色聲香味觸法引動,而迷失流轉隨波逐流去亂搞亂犯,非常清楚正知自己的心動念,就除掉了進入定的障礙了。定的障礙一是昏沉,稍微靜一下,馬上就昏沉想睡覺;一是掉舉即頭腦亂想,妄念一大堆,想過去想未來,每天都在這個起落之中,落入想的範圍內。真正的定是不會掉舉也不昏沉的,掉舉及昏沉條件如果不除去,你不可能得定,那你就不可能見法。所以我們有了這個戒,慢慢跟法相應,飲食不過量,不會貪吃,也不會墮入睡眠坑裡一直昏沉自己的六根門頭也照顧得很好,清清凈凈的,這樣就排除掉了所有障礙定的這些條件,可見戒的重要!

「若將一切生活納入於如法的軌范,犯戒的因緣自然少了;即使犯戒的因緣現前,也能立刻警覺防護了。」

一個人時時刻刻能守護六根門頭正知所行,小偷就沒有機會犯了,犯戒的因緣自然少了。即使犯戒的因緣現前也能立刻警覺防護。我常講,我們六根不可能不觸六塵,活著隨時都在觸。但是如果你有正知防護功能即覺知的能力一直存在,即使碰到了讓你犯戒的因緣你也會有警覺性出來:「小心!這個因緣要展現了。」馬上你就知道怎樣避開,這就是隨時注意自己身行的覺性。覺性越強,面對所有外面的六塵因緣就有警覺性,而不會隨著因緣轉,這樣就是真守戒不犯。大家要注意,這個很重要!前面講的正語、正業、正命都是在守戒,懂得戒的人語言行為、工作的種種資源就會很小心,那就是與法相應,與戒相應。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