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正念﹞
念是專心繫念,為攝心不亂的主要修法。在此,是以出離心為導向的。而所修的念,不是念別的,是從正見、正思惟得來的正念。這是與慧相應的,向於涅槃的正念。」
這個「念」是觀念及心的念頭(不是口裡的念),正念就是專心注意安住在一個目標——出離貪瞋痴煩惱為目標為導向,而達到心不亂。因此不是念別的,而是從正見正思惟得來的正念,如果沒有正見,你所有的思惟模式與平常的慣性是一樣的。所以要從聽法多聞熏習而確立正知見,起心動念就以這個正見為本,以透過正思惟而得的智能為根據。這樣起心動念就不會與過去貪瞋痴煩惱的習性相應,念念與法相應,與明相應,與空相應,這樣的念就是正念。
這是與正見正思惟相應而得來的、與慧相應的、向於涅槃的正念。時時刻刻的起心動念都在這樣真正的正念正見里,身心行為自然就導正了,念念都與法相應,與智能相應,就會很快解脫涅槃。
「略說「念」與「正念的修習」:
(1)念,是心的一種功能。百法明門論說:「念者,於曾習境,令心明記不忘為性」。曾習境:是已經歷過的事、物、境界,包括我人所思惟過的意境。念的功能是:能令曾習境明了現起使心明記不忘。」
念的功能即是能令曾習境明了現起使心明記不忘。曾習境就是過去經歷過的事物境界,包括所思惟過的意境即心裡產生過的觀念意境。「念」其實就是意識心靈的一種功能作用,因此凡是人都不能不起念。每天醒過來到晚上睡覺為止,我們的六根時時刻刻在接觸外塵而起念。修行的關鍵便是如何使念在正確的地方,而不是不起念。身心的不起念只有入定或死亡,才可以做到。所以這裡講的正念是如何使念頭與明相應,與智能相應的,與法相應,而不是與無明貪瞋痴煩惱相應,只是這樣而已。念是功能,我們學習過、經驗過、看到的,都會明記於心,所以叫念念不忘。
「(2)正念的修習:是對正見所確認,而正志立意求他實現的真理──緣起,中道,四諦,念念不忘的憶持現前。也就是,於正見、正思所得的正法,繫念現前,不忘不失。」
往哪個方向修習正念才是正確的?就是我們所熏習的緣起真理法則,要將緣起中道四諦的正見念念不忘憶持現前。沒有聞法建立正見前,我們念念不忘的都是利益恩愛得失,就在這個習性中起用。而正念卻是將緣起中道四諦的正見明記在心,透過上課的多聽聞熏習,逐步理解深入自己的心靈。以這個為正見根本,由於正見正思而所得的正法繫念現前不忘不失。歸納起來,其實最要緊就是明白緣起的一切法是因緣和合而無自性的,是無常變化的,沒有永恆不變及單一性的。一定要將這個觀念時時刻刻明白繫念在前而不忘不失。如果真的明白清楚了這個正見,任何起心動念都在這樣的法上相應,在人間就不再有貪瞋痴了而不會造業了。再好再美的物品,再大的利益都知道是無常虛幻不實的,都知道要善用才能得功德,誤用就會造生死的業因。時時刻刻明白這點,哪裡還會犯貪瞋痴去造業!之所以會貪嗔痴造業就是意念不能時刻在正念中,都在習性的慣性中,犯罪造業還不知道,被貪瞋痴引動了還不知道。所以我們念念都與正見相應就叫正念,這就需要多聞熏習,聞思修三慧的第一就是「聞慧」,常常聽聞熏習,加強對法的認識,加強對正見的了解。使得在我們的意念中不忘不失,生活中時時刻刻以正見為准則及思考模式。法法現前時都用正見來應對,那就是時時刻刻在守護六根門頭,看門的就是正見正念,哪裡還會貪瞋痴煩惱造業!
「假如有人能念念專注一境,經長久修習,可以引發「心一境」的境界,也就是「定」的境界。正念修習成就,即能得正定。」
一般修定的人先要找一個目標對象即所緣境,一心一意專注在所緣境上,久而久之,心就不會跑掉而安住了,就像猴子被綁在一個地方,不會亂跑了,慢慢就安定了。這個所緣隨各人的所需而不同,念佛人觀照一尊佛,有的是注意呼吸,有的注意心靈起觀,譬如觀日、月、水、青紅赤白等,這是定的境界。注意這個重點:所謂的所緣境,有的是看佛像,有的心裡想一個意念來產生某一個相,這叫勝解觀即假想觀。但是真正要與正念相應的話,最好是如實觀。什麼叫如實?照著我們身心當下的現狀,照著當下的條件去作為所緣境,而不是用意識想像一個像來觀住。把自己身心當下心念的起動作為所緣境,那麼一定要與緣起的正見相應,這樣的正念能很容易地成就正定。其實如果用修定的方式使心安住下來,這一種定還是有出入的,入定時有定,出定時就沒有定了,這不究竟。
正念修習成就即能得正定,也就是說正念真正成就了,定才能成就。正念沒有成立,心是散亂的,要入定也不可能。而真正的定就是在建立緣起觀念的基礎上,思惟模式不離正見正思惟,身口意也調整得恰到好處,不打妄語不騙人,身心行為都端正守戒了,意念隨著正精進也逐步與正見相應,念念與法相應了,八正道前面的七個條件都具備了,這樣的念茲在茲,內在顛倒執著擾亂的條件沒有了,心必然不會散亂而得定。這是自然的定,也就是回到我們的本來——本來就定的。為什麼會不定?因為受無明產生的邪見誤導而顛倒執著,才有貪瞋痴煩惱。現在調正了知見,也調正了身口意,意念的起落都與正見相應了,哪裡還會顛倒!這叫「不定而定」。因已去掉了所有顛倒執著擾亂的條件了,當然就定,這時不再需要刻意的來一個什麼定。因為它是回到本來的不定而定,也叫如如不動的定,是法爾如是的法性空寂本來如此的定,不是修來的,只是回到原來的地方,我提倡的是這種定。但是眾生散亂慣了,很難一下子要有正見、正思惟並調正身口意達到正定,所以不妨就有善巧了。先教你注意呼吸,所緣某一個境界,使心慢慢安定下來,這叫方便,透過這個方便比較容易進入情況。透過方便修定的方法,慢慢具足了前面七個條件,就能進入正定。所以修止修觀在過程中可以有很多善巧,但要注意,那隻是助道的方便,要達到真正的正定才是正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