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雲先生:耕雲心葯錄——家庭幸福篇

耕雲心葯錄
家 庭 幸 福 篇
---智信達仁編緝
 
 
開篇語
我們要了解,幸福不但是世尊出世的本懷,也是人人的合理願望。因為使眾生幸福是佛出世的本懷,佛之所以出現世間,就是為了除苦予樂──除掉眾生煩惱痛苦,給予眾生喜樂幸福。要到達真正的幸福,必須通過正確的途徑,這個途徑就是「中道」。(幸福之道)
目  錄
一、幸福需具備的條件能源
二、與媽媽調和相處
三、唯求心安無愧
四、夫妻信仰不同,應多包容
五、自己修行兒女會變好
六、婚姻是終身大事,應該隨緣
七、行正道取得收入,使家庭健康調和
八、夫妻調和是修行目標
九、面對丈夫完全不顧家庭的處理方式
十、正確面對父母的吵架方法
十一、忍受及享受寂寞
十二、在逆境中,化阻力為助力
十三、智慧創造之源在於興趣
十四、麻將之害
十五、殷憂啟聖
十六、心死
十七、莫怨苦難
十八、相隨心轉
十九、命由己立
二十、有虛度此生的感覺就是「善根發露」
二十一、修行正法和弘法都很
二十二、學會感恩
————————————————————————
一、幸福需具備的條件能源
追求幸福的人多,得到幸福的人少,為什麼呢?主要是因為念錯誤,認為幸福是無條件的,是靠運氣。其實幸福是有條件的,天下沒有任何事情是無條件的。萬事萬物無一不是條件的構成,就拿組成一個合唱團來說吧!要有指揮老師要有團員、要有人作曲……等等,這都是有形的;其他無形的因素,包括團員的熱誠信心、士氣、內部的和諧……等等。

    天下沒有單一的東西,單一就代表不存在。物質最基本的單位原子原子也不是單一的。當你把它條件抽掉以後,它什麼都沒有。所以在追求幸福的同時,你必須具備幸福條件,而且你還要先付出代價,因為獲得必先付出,付出是獲得的前提。如果你不想付出,只想獲得,天下絕對沒有這回事。比如說那些搶劫、綁架的人他不想付出什麼,但是他得付出生命,愈不付出愈倒楣。所以說我們要完成任何一件事,有的付出時間、有的付出心血、有的付出金錢、有的付出勞力,總是有代價的,天下沒有不勞而獲的事情

    那我們追求幸福要具備哪些條件呢?
(一) 忠誠

    「忠」就是忠厚。忠厚的人,表面看來,他是常常吃虧,實際上他佔了大便宜。因為一個心存忠厚、不跟人計較的人,他的兒女都很優秀,他的太太也很賢淑。所以說「吃虧就是佔便宜」,我們做人一定要忠厚。

    「誠」就是誠懇。有很多人,心地很忠厚,但是態度卻很隨便,人際關系不調和。我們要活得幸福,人際關系要好,如果你沒有親和力,和別人都處不好,那你天天都是煩惱如果你態度誠懇的話,即使你做錯了,別人都肯原諒你。

(二) 謙容

    「謙」就是謙虛。所謂「謙受益,滿招損」,你如果不謙虛,人家就不為你可以談問題;張良若是不謙虛,那圯上老人就不會說「孺子可教」,也就沒有以後的漢初事業,所以人的謙虛很重要

    「容」就是包容。天下沒有完美的人太陽表面有黑子,白璧有微瑕,這世界上沒有完美事物,你必須要包容。如果你深信因果你就更會包容,因為錯誤恆等於煩惱,你只要說錯一句話,馬上就會招來煩惱。聽錯了也會煩惱,別人本來不是講你,你懷疑是在講你,那你不是自尋煩惱嗎?就算他真的是在講你,人只有被殺死的,沒有被講死的,你管他幹什麼呢?所以說做人一定要包容。你看,肯包容的人,多半都是活得幸福;不能包容的人就不幸福,一天到晚與人家冷戰,結果打敗的不是別人,而是你自己

(三) 調和

    家庭調和之後,才有溫暖;同事間調和,工作才會順利;內心要調和,才會活得幸福。如何調和?最低限度要像在這樣子,現在我正在說話,你正聽著;我不說的時候,你的心空空的,什麼都沒有,這個就是調和,這也是「保留餘地」,這個就是充實、儲蓄生命力,就是真正的「入靜」。「靜」是什麼?「靜」是生命力的充電;「動」是什麼?「動」是生命力的充沛伸張。你如果不能「靜」,你必然也不能「動」,所以這也是中道,這也是調和之道。你若是不擅於調和,你只動不靜,精力有限,最後動得太多了,變成動物了。所以要懂得動靜的平衡、身心的調和,這一點非常重要。

(四) 勤儉

    「勤」是勤快、勤勞。古人說「業精於勤」,你如果勤快,你的事業就會精進就會愈做愈好。

    「儉」是儉樸。儉樸就是不要浪費,比如一家人吃四菜一湯就夠了,如果做了八菜一湯,結果剩下了四盤菜,這就是浪費。

(五) 自律

    自己約束自己,語言行為都不隨便。不該講的話就不要講,不該做的動作就不要做。例如在街上,邊走邊抽香煙就是不自律;隨地吐檳榔汁,這也大煞風景。有些養狗的人帶著狗隨地大小便,人家沒注意踩上一腳,這都是不自律、沒有公德心。像這樣的人干擾了別人之後,他會快樂嗎?

    佛教所謂的「業」,是思想、行為的總和,你做不好的事、造了惡業,必然得到惡報。所以「菩薩畏因,凡夫畏果」,菩薩知道做了壞事必有惡報,所以他不敢造因;凡夫做什麼事都率性而行,等到報應來了害怕也來不及了。所以說人要自律才不會惹禍。說自律,其實就是要忍耐,因為不如意事情十常八九。若不能忍耐,難免會跟人吵架,當你生氣準備吵架的時候,我建議你解個小便回來再說;小便解完了,氣多半也消掉了。我年輕的時候喜歡生氣,一個長者告訴我這個方法,還挺有效的!

(六) 尊重

    要做到尊重別人,《法華經》里有位常不輕菩薩見了狗,他都磕頭,並且對狗說:「你也佛性將來也會成佛。」什麼叫佛性佛性就是覺性,覺性就是生命的基本屬性。人如果沒有知覺,就不眾生,而叫眾死。我們是有知覺,佛跟我們不一樣,佛是純知覺──除了知覺,什麼都沒有。純知覺是不是不起作用了?不!現在我說話、聽話,都是純知覺,假如不是這樣,那我就是大妄語。我們說第一句話的時候,沒有準備第二句,當開口的時候,並沒有念頭平常就練習尊重別人,不管是大人小孩、不管是動物植物都要尊重。生命不只是人或動物植物礦物都有生命植物是准動的生命礦物不動生命。整個大宇宙,用佛經的術語來講,叫做「大圓覺海」;用現代的語言,就是「生命之海」。生命的海洋里,沒有一樣不是生命

    在竺道生那個時代,《大涅槃經》只有上半部,下半部還沒有翻譯出來,他當時發表意見說:「不但眾生皆有佛性,器世間的一切(植物礦物)也都有佛性。」竺道生這個人的思想是超越的,他主張一元論,說「佛性是一切,一切都佛性」。當時佛教的人他是外道,凡不是佛說都是外道。這真是「依文解義,三世佛冤」──你若按照文字來解釋佛的意思,過去、現在的佛都會喊冤枉,為什麼?因為他不是那個意思!又說「離經一句,即同魔說」──你說的跟經上不一樣,你就是魔啊!

    竺道生一肚子委屈地方宣洩,就跑到蘇州虎丘山對著一塊石頭發表演講;講完了,還問石頭:「我講的對不對?」那塊石頭點了頭,這是「點頭石」的由來。各位有機會蘇州觀光時,就可以去看看這塊「點頭石」。這個故事說明蠢動含靈都屬於我們尊重的范圍。

    我們對任何一種東西都要尊重,一隻小小的茶杯都要尊重它、要感謝它,因為它給我們提供了服務。當你心態最好的時候,你就會發現一切都生命的存在」。在座的人,一定有人有這個經驗當你心態最好的時候,你看家裡的暖瓶、電視機,甚至所有的物體,背後都有淡淡的黃光,都有光影;也就是說它的光子體浮現了。別人家的為什麼不浮現呢?因為物以類聚,你的心光不足以喚醒它,它就不會浮現;你的心態升華,它就跟你起共鳴。

    為什麼禪師可以傳心?也是物以類聚;他的本心浮現,就可以喚醒你的本心;如果他的本心睡著了他就有能力喚醒你睡著的本心。所以我們對人要尊重,要向常不輕菩薩看齊,這也是幸福條件之一。

(七) 敬畏

    敬畏上天、敬畏佛祖孔子說:「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聖人之言。」宋明儒家功夫就是「主敬存誠」;主敬,不是說周圍沒有人就可以懈怠就可以隨便,還是要如見大賓一般,這就是「慎獨」的精神。要「主敬存誠」,對每一件物體都要敬,不能因為生氣一句不高興就把那盛飯的杓子往地上一摔,那叫不敬;它又沒得罪你,你幹嘛要摔它?這個叫「遷怒」。我們不管對人、對每樣物品都要敬。

    我有一朋友他在辦公室里,如果長官誇了他兩句他做事便很順利,回家見到兒子,就抱起來舉在頭上,甚至騎在他脖子上。他若是在公事上碰了釘子事情做得如意,回家見小孩迎上來,他伸手就是兩耳光。這是個事實,我偶而也會這樣,但程度沒有這么深,人人都會犯這個毛病,有的人沒有發露,有的人發露了。所以凡事一定要「心存敬畏」,不要隨便「遷怒」。

(八) 謹慎

    我們知道諸葛亮的一生,就是得力於謹慎。我們說話以前應三思,話到口邊留半句;做每一件事情都很小心、謹慎,就不會出毛病就不會招來煩惱就不會破壞幸福。人活在煩惱里,是不會有幸福的,人要想不活在煩惱里,就要特別謹慎。很多人說話放肆隨便,第一次說錯話,第二次、第三次依然說錯,明天、後天、乃至於明年都還是如此,那就叫不謹慎。謹慎就是謹言慎行,說話隨便,做事行動不隨便。我們能夠做到不隨便才會珍惜自己的幸福珍惜幸福,才能擁有、保有幸福。所以謹慎雖說是老生常談,但很重要

(九) 反省

    反省什麼呢?凡是影響幸福東西,我們都要反省。凡是影響幸福的限制因素要去掉,我們就一定能幸福。反省的內容很多,等一下我們再講。

(十) 感恩

    我們看報紙說衣索匹亞、索馬利亞每天餓死多少人,我們想想自己天天過著安樂日子,一家人過著天倫之樂生活,就要知足,就要感恩

    人若不父母之緣,就無法出生到這個世界上;在成長的過程中,食衣住行都靠別人的貢獻,自己才能生活。而陽光空氣、水的無償之愛,父母出自天性的呵護之愛,國家的栽培及教育之關愛,社會大眾相輔相成的協助與友愛,都是我們這一人生之旅所應該知恩、感恩與報恩的對象

    佛教有「上報四重恩」──感謝天地的恩、感謝父母的恩、感謝國家的恩、感謝眾生的恩。為什麼要感謝眾生?因為沒有眾生你我都活不下去。你能當魯賓遜嗎?所以要心存感激。心存感激,人才會變得厚道,厚道才能載福。你若不厚道、很尖刻、忘恩負義,那你這人不有福氣,福氣都被你破壞掉了

(十一) 守法

    有很多不守的人,一旦犯了法,法院開傳票,一家人都不得安寧。一個進步的國家、進步的社會,一個高水平的國民,他都重視守法。台灣雖是地方大人口不是很多,可是你看看那四小龍之一的新加坡,他們人口更少,只有我們的十分之一左右,地方也很小,但實力很好他們的觀光事業比我們發達。為什麼?因為人人守法。政府說「不許吃口香糖」,立刻就沒有人再吃口香糖。我們這里若是說「不許吃口香糖」,馬上就可能有人上街遊行抗議,說吃口香糖是最基本的自由你不準許,那你就是不民主。

    民主泛濫,就是大災難;民主不是一個東西,守法才更重要,最公平的不是民主而是法治。

    法治是什麼?法治就是法律之前人人平等法律之內人人自由法律之外沒有民主,法律之上沒有權威。法律之上不許有權威,誰是權威?總統不是權威,法律才是權威。法律之外不要談民主,法律之外的民主太多,民主就會成為災難

    外國那些自由主義者也承認「國家是必要之惡」,雖然它是討厭,但它是必要的。「皮之不存,毛將焉附」,沒有國家,哪有個人?所以守法是幸福的先決條件。你若是犯了法,不但破壞了自己的幸福,也破壞了別人的幸福


(十二) 弘法

    我們講佛法,強調種因,種善因莫過於弘法。弘法貴能以「法」來供養眾生這叫做「法布施」。一切供養,以法供養最為殊勝,「法」是救心的。各位若是寫文章,參加徵文比賽,一晚上沒睡覺,第二天上班鐵定是無精打采。但你若是給禪刊寫文章,雖然一夜未睡,第二天照照鏡子,保證會容光煥發,這就老子所講的「既以為人己愈有,既以與人愈多」,以「法」供養人,你會得到生命力。

    真正的法供養,就是幸福的根源,功德最大。所謂「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而救人慧命,那是永恆的功德救人一命,他可以活下去;救人慧命,他可以成佛成佛之後,他可以照亮世間、照亮宇宙他能散播安祥,所以這也是我們所講的幸福條件。你若是具備了以上這些條件,鐵定會得到幸福
幸福能源──愛與慈悲
接下來講幸福能源。我們思索一個問題,會消耗能量;我們完成一件工作也會消耗能量;要獲得幸福,當然也需要找到能源比方說你有一部汽車,如果沒有汽油,那還不如牛車呢!

    什麼是幸福能源?就是愛與慈悲

    今天世界上兇殺、仇殺、綁架、勒索、金光黨、騙子夫妻反目、家庭破碎的事件層出不窮,都是由於缺少愛。愛就是犧牲,愛就是「燃燒自己,照亮別人」,愛是道德的根源。沒有愛,就沒有創造;沒有愛,就沒有道德;沒有愛,就沒有生命。這話怎麼講呢?

    我們看歷史上最大最兇猛的動物是恐龍,它體積大、力量大、食量大,但它絕跡了。有的人說「恐龍是因為冰河期而絕跡」,這個說法不一定全對;跟恐龍同期而遺留下來的動物植物還很多。有人說「是隕石造成的」,那也不對!人類比恐龍更脆弱,人類能留下來,恐龍為什麼不能留下來?因為恐龍缺少愛心。恐龍在肚子餓的時候,覓食很困難,連它的幼兒小恐龍都會吃掉,它連最基本的愛都沒有,所以它絕跡了。

    愛是生命。所有生命能夠延續的主因是愛,你看現在的淡水河畔環境多麼惡劣,污染多麼嚴重,但是很多水鳥在那裡孵卵、在那裡哺育幼鳥,這也是因為愛

    愛是生命動力生命的根芽,也是人的天性夫妻之愛,應該是夫妻兩個生命的融合,而不世俗所謂的「夫妻做愛,就叫愛」,這個不是愛,這叫本能。本能有沒有錯?沒有錯!這是天賦予人的,但是你若違反了中道那就錯了。愛,為什麼是生命的根源呢?如果母鳥不愛小鳥老虎殘暴得連小虎都吃的話,現在恐怕老虎也絕跡了。

    愛也是道德源頭。《中庸》上說「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婦」,什麼叫君子?就是有自尊、有尊嚴的人,他的道德是從夫婦開始。而人類的進化,由草昧進入文明,由渾渾噩噩進入大清明的人社會,也是從夫妻開始。因為沒有夫妻以前,只知有母,不知有父,這樣的社會談不到父慈子孝、兄友弟恭。是有夫妻之愛以後,才有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父子有親、夫婦有義,所以愛也是道德的根源。

    道德的總綱就是智、仁、勇,人類智慧是由愛產生的。各位知道愛迪生只受過兩年家教,沒有受過正規教育;他的智慧哪裡來?是來自於他愛研究。有一次他在火車上做研究,不小心把黃磷掉在地板上,地板燒了起來,車長一怒之下,打聾了他一隻耳朵,但他還繼續研究,他不被人逼迫著研究,也不是為了要賺錢,他是經由喜愛而研究,而產生智慧。於是他成了大發明家,發明了一千三百多種東西我們現在用的電燈、看的電影、聽的音響,都是他發明的,只不過當初發明的比較粗糙,現在是經過很多次改進的成果。例如電燈,他發明的是用碳絲,後來改用鎢絲,雖然他沒有發明日光燈,但是如果沒有他先發明碳絲做電燈,今天可能還沒有日光燈。他的發明是為興趣而發明,工作本身就是喜樂

    我們再看瓦特做實驗時,常常忘了進食與睡眠晚上家人給他準備了兩個雞蛋,旁邊有個煤油爐子,家人關照說:「你夜裡餓了,就把煤油爐點上,把兩個雞蛋丟進去煮熟了吃。」第二天清早,感覺有點餓了,準備吃雞蛋充飢,結果發現鍋里煮的是他的懷錶。孔子說:「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所以對一個全神貫注工作的人而言,工作的本身就是享受。

    我們讀《儒林外史》,王冕畫的荷花,居然能把蜜蜂蝴蝶都吸引來。王冕原是一個牧童,只因他對荷花的摯愛,而成為大藝術家。他看到雨後荷花的清純姿容,雨珠滴在荷葉上的晶瑩婉轉、一塵不染,他感覺由衷的喜愛,連做夢都會夢到。於是他先拿棍子在地上勾描,給人家放牛賺的一點零用錢,拿去買顏料、紙張來畫荷花,最後成了畫家。這也是因為愛才產生出智慧,終於成功的例子

    章太炎中國近代的國學大師,他讀書常常不睡覺。他說:「我只要讀書,就會得到生命力的泉源。」有一讀到天亮,他姐姐端來一碟白糖、一碟年糕。他說:「好!你先放在那裡,我邊看書邊吃。」等一下他姐姐來收盤子時,發現他滿嘴發黑,嚇了一跳,會不會食物中毒啊!再仔細一看,一碟白糖原封未動,那碟年糕已經蘸著墨汁吃完了,這就是發憤忘食、心無二用。

    很多讀書人講「中國人的誠,是孔聖心法」,那沒有錯!「誠」是什麼?「誠」是知、情、意的合一,把你全部的感情,投入你的真理智,在那一點上堅持下去,就會產生意志力。那種真愛的意志力是很大的,超過練瑜伽術的意志鍛煉。

    西方學術的知、情、意是分開的,中國學術的知、情、意是合一的,這個合一的知、情、意就是「誠」。「誠」的動力根源,就是一個愛──真愛、熱愛。西方所謂的「哲學」,就是「愛智」。真正的愛,才是我們幸福的根源,它可以發揮生命中應有的價值意義貢獻社會貢獻給人群。愛的本身就是一種道德、一種勇氣,愛會使膽小的人變成膽大。

    過去有一同事和我住在同一間寢室里,他膽子很小,每次要等我回來,他才敢進屋裡去。因為那個時候沒有電燈,點的是油燈,我若是沒有回來,他一個人不敢進去,怕鬼啊!過了一個時期,他交了一個女朋友,去約會必須要通過一個公墓,那個地方鬼多不多?他老兄只要小姐一約他,他是準時報到。因為那個時候談戀愛不像現在那麼公開,都是悄悄的、趁沒有人看見的時候約會,免得人家風言風語,所以他都是晚上去,回來大多是半夜了,必須一個人通過那個墓地。我問他:「怕不怕鬼啊?」他說:「什麼鬼?哪裡有鬼!」(眾笑)所以愛也能產生勇氣。

    大家都知道二十四孝里的黃香打虎。黃香小時候不乖、不睡覺,他媽媽說「老虎來了」,他就趕快蓋著被子睡了他是老虎的。有一天,爸爸帶著他去打柴,突然來了老虎把他爸爸走了。他那時候才八歲,拿著斧頭就朝著老虎屁股上砍了一傢伙,老虎丟下他父親就逃跑了。為什麼?因為突然的襲擊,是老虎所沒有料到的。黃香回到村子裡,別人問他:「你平常害怕老虎,一聽說老虎你就不敢哭了,為什麼你敢去砍老虎呢?」他說:「我愛爸爸我不能讓老虎把我爸爸叼走。」所以愛也是勇氣。

    基督教講「神愛世人」,耶穌說「愛你的敵人」,佛教講「冤親平等」──仇人、恩人,你都要愛他,所以愛才是我們幸福的泉源。如果家庭沒有愛,它就是個完整的、溫馨的家庭。愛你該愛的,不管他是好是壞,也不管他合不合你的意。一般人常犯的毛病,大都認為人家不合我的意。但是你反省一下,你又合過誰的意呢?你一輩子也沒合過幾個人的意,卻要求別人合你的意,這是暴君思想這是不對的。如果要求父母合我的意,才孝順他們,那古代的舜對瞽叟,就不會那麼孝順了;舜的孝才是大孝。

    孝是因為愛他的父親,慈是因為愛他的兒女智慧是因為愛他的知識,勇是因為不讓別人破壞他所愛。懂得真愛,才會自尊自重,只有愛才能長久,只有愛才能和諧;只有愛才能發揮自己生命的潛力,創造自己生命價值

    為什麼講「慈悲」呢?慈悲是愛的升華。愛是有條件的,愛是有等級的,愛是有步驟的,愛我自己的國家,再愛別人的國家;愛我自己的爸爸媽媽,再愛別人的爸爸媽媽這叫「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楊子為我,看起來楊朱這個人只管自己,別人的事我不管,社會的事我也不管,好像連皇帝都不要了;照現在的說法,就是不尊重國家、不尊重政府。其實人人若都像楊朱那樣,國家就會富強。楊朱有一句話說「拔一毛而利天下不為」──縱使拔掉我一根汗毛對全天下有益我也不幹。他下面還有一句話說「舉天下富於一身而不取」──你把天下財富給我我也不要。這是極端個人主義,若人人都能照顧自己,照顧得很好,這個國家就會富強,為什麼?因為社會沒有垃圾社會沒有包袱,當然就富強。

    佛的愛是慈悲。什麼是慈?就是予眾生以樂;什麼叫悲?就是除眾生之苦,給予眾生歡喜快樂幸福

    觀音菩薩是無緣大慈(緣就是條件),無條件的同情。對於眾生煩惱痛苦都會同情,不因為認識你,也不因為你是我的什麼人,都一概同情。

    什麼是同體大悲呢?你長一個瘡,等於是長在我身上,而感同身受,這就同體大悲

    像這樣的人他不但贏得幸福,而且會贏得永恆。

    觀音菩薩他是無所不在,法身虛空,從中國到東南亞,沒有一國家不供奉觀音,甚至可說是遍及全世界

    我們了解「愛是幸福動力」,家庭充滿了愛,家庭一定會溫馨、和諧、完整;社會充滿了愛,就沒有兇殺、仇殺,沒有綁架、勒索、金光黨,沒有了這些事,社會是一個祥和的社會是一個溫馨的社會。如果人人獻出愛心社會就是天堂,就是一個名副其實的先進國家

    反過來說,我們若缺乏愛,也就沒有創造幸福人生動力;我們若沒有愛,就是一個冷漠無情的人。一個冷漠無情的人,不會很健康也不會是天才;天才都是情感豐富、熱情洋溢的。所以要想活得健康幸福,就必須充滿愛心,充滿愛心再進一步升華,到了大慈大悲,我們才能夠創造幸福生活,也才能為人類帶來永恆的希望。
二、與媽媽調和相處
問:我常常看不慣媽媽的舉止,老師說要活在責任義務里,自己也想嘗試去做,但是心力總是無法持久,而且跟媽媽之間缺少了親密感,要如何才能改善?
    答:我們的修行是內明 —— 明白自己,不向外馳求,你常常被你媽媽所牽動。我們要求的是包容,你看媽媽的那個樣子你就想改變她,改變不了,方法錯了;是可以改變的,但是不是那個方法
    你不應該看媽媽不順眼,應該看你自己不順眼,你試試看。我若講得太緊了,也許我太誇張,放寬一點,從今以後,你做上半年,你專找你自己的毛病找你媽媽的可愛的地方你不斷地改,半年以後,你們一定很調和;而且在這個期間,你常常憐憫你媽媽如果你媽媽動作是錯的,說話也是錯的,做事也是錯的,你是知道的,「錯誤恆等於煩惱」—— (我舉過太多例子,大家應該不會懷疑),說錯一句話,做錯一個動作都會招來煩惱;「罪惡終難逃毀滅」—— 你造了罪惡,就毀滅了你看那些被槍斃、被法院關起來的人都是因為罪惡。那些犯罪而不受國法制裁的人將來還是要受宇宙規律(因果律)的制裁。他們現在不受制裁,時間拉得越長越慘,將來還要收回利息。
    所以你跟媽媽不要對立,「不二法門」—— 你就是你媽媽,你媽媽就是你,沒有你媽媽就沒有你,所以你看媽媽應該要很順眼。若看她的那些動作說話是在討厭你,你就感覺她很可憐,不夠藝術,她活得很苦惱。如果你媽媽愛發牢騷、愛生氣你就感覺她更可憐,一個生氣的人是一個快樂的人快樂的人就不生氣,她已經不快樂了。她那些惹人嫌的動作,她沒有注意到,那表示她沒有辦法控制自己,沒有辦法掌握自己,她活得很無奈,你應該憐憫她。
    你要放棄想改變媽媽心理,加緊改變自己。我有很多朋友跟你一樣,有同樣的問題,我說「你先改變自己」,結果他的家人都改變了,跟著他改變了,小孩子也變好了一切都好處走。你若不肯改變自己,想改變別人,那是自尋煩惱效果相反。所以要先改變自己。(解惑錄第二集。信願行證」會後解惑)
三、唯求心安無愧
問:在工作上為了使自己負責的工作順暢,勢必要通過主管這一關。如果對方是個喜歡別人奉承巴結的人,自己應該委曲求全地去討好他呢,還是固守原則,不忮不求
    答:如果你修行很好,就沒有這個問題存在,因為你有親和力。你修行安祥不高就不能夠同化別人,親和力高的時候可以融化所有的我執、所有的偏見。
    有很多人常常跟我訴苦說:「我努力干,別人埋沒我;我非常努力工作我也是一個好人,但他不了解我,也不諒解我。」
    我說:「修學安祥禪,是以求心安基礎。無論做任何事,只要心安無愧就對了。」而且我在十年前就曾講過這個話,我說:「你生命意義價值並不是建立在少數人主觀偏見的好惡之上吧!」如果你生命意義價值是建立在少數主觀偏見者的好惡之上的話,那你未免太作賤你自己了,而你那個價值是虛偽的、不堅固的、隨時會垮掉的。一方面你熱心地工作,一方面要在主管面前表示「我很能幹,我用不著拍你馬屁」,故意表示「我不理你」,你看我是只為工作效忠,這樣就不太好,這是矯枉過正,這是一種執著。你如果不要執著,像《法華經》有個常不輕菩薩,見到狗他都磕頭,那你就不是拍馬屁啦!如果對主管很順從,對同事傲慢,那你就是在拍馬屁啊!你要平等之心相待,我們對任何人都要謙虛、包容,這樣與人相處才能和諧。(安祥合唱團春節聚會)
四、夫妻信仰不同,應多包容
問:太太一貫道觀念上難免不協調,這是否也是冥冥之中的因果安排?
  答:這個話,我不敢講,為什麼不敢講?因為一貫道在理論上並沒有什麼不好。《六祖壇經》:「色類自有道,各不相妨惱。」信心銘:「要急相應,唯言不二;不二皆同,無不包容。」都包容了。你用不二法門,「一貫道,即非一貫道,是名一貫道」,套用《金剛經》的三段論式,這個問題解決了。「一貫道者,即非一貫道,是名一貫道。」而且「色類自有道,各不相妨惱」,也就是萬物並育而不相害」,不要去管他一貫道、非一貫道要有包容心,也就是說「不二皆同,無不包容」,都可以包容。
  你要表現得比他更有包容力,表現得比他更正常,你看我們兩個哪一個是怪物,將來時間久了以後,大家看看。誰若是表現得像個怪物,那他就是怪物了;誰若是表現得非常大量、非常包容、非常和諧、非常喜悅,那這個人是菩薩
  你說到夫妻兩人信仰不一樣」,我們〈安祥禪〉不叫做信仰就叫方法。我們〈安祥禪〉沒有理論,只是方法。什麼方法佛法佛法就是成佛方法。〈安祥禪〉不屬於信仰也不屬於理論,也不是一種學術。你若做了,就可以成佛;你若不做,就是廢知識你看了看,你也不做,結果它一點用處也沒有,就業考試也不考這個,你肚子餓了,它也不能當飯吃也不能取代麵包你必須才有用。
  所以夫妻不能心裡存著「一貫道好像是異端」,這就不對。一貫道創教的人是很好的,有無極派、先天派,都是很好的。好壞在乎人,不在乎法。一貫道也不是叫你做壞事,不要去管她,各人做各人的,要包容別人,不要有成見。(作者者座談會)

五、自己修行兒女會變好
問:自己沾污的污垢,可以借修行而滌除,但是子女先天性的疾病,或是由於過去世的因果,請問該如何減少子女所受的苦難
    答:你自己修行,如果你自己修行很好你自己秒秒保持安祥,這樣的情況就會改善,因為母親兒子之間有一根看不見的線在聯繫。
    我講過,曾子去砍柴,家裡來了客人,他母親緊張那時候也沒手機電話,她就咬手。她一咬手,曾子在山裡就心疼,心想家裡一定有事,他就來了。所以這個是連著的,你要想使你的小孩活得較好,那你就得先把自己的心調和好,調和好以後,他就很好。你若勸他:「安祥好,你來修行」,那是不可能的,不如你自己保持安祥
    我們認為:任何事情若通不過實驗,那就是不真實的。我們當中有些人的小孩每天睡到半夜就哭,他跟我講:「老師!我們住的環境靈氣不好。」我說:「靈氣應該是由你決定,開關在你手裡。第一個你們夫妻不要吵架,第二個你努力保持安祥。」他說:「這個安祥保持不來呀!」我說:「你不付出,你怎麼能獲得呢?」你光說牛奶很營養,你每天早上到別人家門口去拿一瓶來喝,那個不是長遠事情,那樣是不對的,你必須自己去訂;也就是你要辦法付出決心,照著老師的話做,你先做個徹底的反省;你也不要急躁,說我一天、兩天就反省完畢。這是個大工程,不是一天、兩天的事,乃至花一年、兩年都不為過。反省了以後,把自己的錯誤找出重點來,第一步我要把它丟掉。你們學安祥禪首要的一件事 —— 要正信因果,你們看看佛經上,菩薩有因地法行。什麼叫有因地法行呀?菩薩成佛,必須種因,有些方法要去做,照著方法去做、去修行,叫「因地法行」。
    我們反省找出錯誤來了,我們把它丟掉。我有兩句話:「錯誤煩惱原因,毀滅是罪惡的結果。」你看看那些活在罪惡的人,叫做「邊緣人」,隨時都可能掉進毀滅的深坑裡;活在煩惱的人必定是活在錯誤里,他為什麼甘心活在錯誤里,因為他沒有反省,沒有發現自己的錯誤
    你為了精神有個寄託,就像五祖叫人觀月輪一樣,你不妨在反省以前先合掌禱告:「老師呀!幫助我看到我自己的錯誤。」至於老師幫不幫你那是另外一個問題,但是你有誠意,就是真的。人都是希望有個依靠、有個依仗,若孤苦伶丁的,他感覺不好著力,沒有地方力氣。你先禱告一下,然後你就反省,把你的錯誤寫出來。為什麼寫呢?見光死,叫做發露,你沒有發泄出來,沒有顯露出來,就不叫發露了。
    我們讀《大智度論》,佛教有一本叫《大智度論》,說要在千人面前訴說過去的不對,毫無保留地,不要避重就輕,也不要有所保留,把自己最泄氣、最不能見人的事都說出來,它就消失了。《金剛經》上也說:「若為人輕賤,先世罪業則為消滅。」這個我們安祥禪不那麼要求,不要你在幾十個人面前說我怎麼怎麼不對,不要,用不著。其實你不說,我也知道,我都知道(強調)。它(這件事)不是我願意知道,知道這么多人的事,那不是太累嗎?它(這件事)也是莫可奈何,也是無奈的,也是一種無奈,因為你喊我老師呀,我有什麼辦法?(眾笑)所以我們修行就要反省,把錯誤丟掉,其他的事情、枝枝節節的……,你不要去管它。(解惑錄第二集。「唱禪歌就是修行」會後解惑)
六、婚姻是終身大事,應該隨緣
問:我對婚姻,興致不高,有人來說親,也會產生排斥的心理。請問要如何面對,才是正確的?
答:我認為你這個態度就是正確的,為什麼是正確的呢?因為別人來說親,那你的婚姻是終身大事,終身大事別人無權安排,你也不應該授權於人,說我把這個事交給你你怎麼安排都好,那也不對。
你對婚姻沒有興趣,你是沒有遇到有緣人。你若遇到有緣的人你會為他而死你是沒有遇到真愛,遇到真愛,你還會為他犧牲,所以你等著吧!(解惑錄第二集。「唱禪歌就是修行」會後解惑)
七、行正道取得收入,使家庭健康調和

  我說:「這是可以求證的。譬如現在住的公寓,並排或上下兩戶規格相同。一戶是用勞心或勞力的血汗錢所購買的,另一戶是用昧良心、做壞事的黑心錢所買的,兩戶的格局相同、燈管相同,但是室內的氣氛卻不相同。用黑心錢買的房子,裡面燈光暗淡、晦澀,是低氣壓、不開朗、不調和,有點陰慘慘的。他如果感覺不對,再換個房屋,搬了家,仍是一樣,因為他的錢來得不道德、不仁不義,那是罪惡象徵,所以住下來便不順暢、不健康。不只是他這一家,任何一個人用黑心錢去買房子住,都有這種現象你想驗證我的話,現在是科學時代,你拿個測光儀,去測量他家的燈光,就知道有差距,如果不是這樣,你可以朝我臉上吐口水。」他問:「還有沒有?」我說:「有!他家小孩子跟他越來越不調和,原來是很乖巧的,現在處處跟他作對。為什麼?因為人人都佛性,在表面意識雖感受不到什麼,但由潛意識里會感受到他父母的行為拖累了他、玷污了他,於是發生了反抗的意念。為什麼反抗?他自己也莫名其妙,就那麼很自然地發露了。如果你老兄不粗心、不大意,不心浮、不氣躁,可以細心地去考察、去驗證啊!」

  他還我再說,我說:「太多了,我說了你也不會照著去做的。」

  很多人不信因果,等報應到自己頭上來的時候,才知道可怕,那時已經晚了。歷史上有很多因果的記錄,絕不是我們在強調。如果我們很細心去觀察的話,萬事萬物都是因、緣、果的聚合,整個世界是一個因緣果的網狀交叉所形成的。我們人人都活在因果里,我們怎麼能不相信因果?凡是不信因果的人對他生活生命就處理不好;處理不好,便遺禍給他的後代。想想,這是多麼愚昧的事,所以我們一定要相信因果(安祥禪第二集,信願行證──修行成佛的四個指標(二) 要正信因果)
八、夫妻調和是修行目標
問:夫妻雖然共修,但對於世法的觀點有時歧異不同,大部分的丈夫事業為重,家庭次之,而太太須體諒他的立場,不可以有怨言。若是溝而不通,是不是反求諸己?承認、擔當這樣的因果
    答:這個答案有了,你們自己問的問題,自己有答案,就是自我承當。
    人,有三世因果,凡是我沒有驗證的,我都不講;我驗證過的,我才講,人是有輪回的。所以夫妻在一塊,不是冤家不聚頭,前世你欠他的,這一你還他,因此夫妻不可能十分和諧、十分融洽。這個不是說很難得」,而是說「不可能」。世界上最偉大的人物,夫妻關系都不頂好,都不頂好(強調)。所以讓夫妻關系變成頂好,那就修行目標
    中國儒家講「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婦」,就是說一個有自尊、有榮譽感、受尊敬的人,他的道路的起點是在夫婦關系。為什麼?有了夫婦關系才有人類尊嚴;有了夫婦關系才有夫婦有義、父子有親、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唱婦隨。沒有夫妻一切都免談。
    各位!夫妻相處是很難的。我跟太太處得是不是很融洽?我若說很融洽,我一是在說謊;我若說不融洽,我們卻過了幾十年。所以要包容,要包容(強調)。因為他的意見跟你的意見不同,你們的意見差距很大,若是無關於治國平天下、無關於國計民生的事,乾脆聽他的意見算了。你不相信,你試試看,你聽他的意見,一年半載下來,家道不會衰落,不會越聽越壞。(安祥是佛出世的本懷」會後解惑)
九、面對丈夫完全不顧家庭的處理方式
問:弟子的先生有外遇,離家在外已經有很多年,完全不顧妻子兒女生活。請問 師父弟子該如何面對?
答:我若跟你講「這是因果」,這是死無對證的,死無對證(重複)。
這個問題把他親戚家裡的人找來,到區公所(市公所)調解委員會,大家公開攤開來討論、討論,拖下去,也不辦法,討論、討論,看大家怎麼裁處、怎麼調解,應該會有好的結果。一個是他給你多少生活費,他給你生活費,而你願意守活寡;一個是你離婚,你願意再去找合適的人,都可以。這個事情不用拖了,拖了也不好也不科學,這也不合乎佛法
有很多人說「一個人結一次婚是道德,結兩次婚是罪惡」,這個是錯的,是極端的錯誤大家都知道孔聖人是道德的,他兒子孔鯉死了,他的兒媳婦年輕,他把她當女兒嫁出去了他有孫子怎麼辦?他自己養,孔子孫子孔子自己養大的。孔子孫子小的時候,他媽媽年輕二十多歲,孔子就把她嫁出去了,準備了嫁妝,跟嫁女兒一樣。所以孔老夫子聖人那是沒錯的,他沒說「餓死事小,失節事大」;愛說笑!沒這個事,沒這個事(強調),這是真正的男女平等你要跟他談清楚,找他的親戚朋友長輩到「調解委員會」調解、調解。(耕耘解惑錄第二集。安祥是佛出世的本懷」會後解惑)
十、正確面對父母的吵架方法
問:弟子在面對父母親爭執或吵架時,內心有種壓迫感,事後雖能靠自覺方法消除,但稍嫌太慢。請問 師父,應如何面對當時的狀況
答:這個是很悲哀的。所以台北的葉燈輝會友把我的《安祥之美》用閩南語來翻譯錄音,我很贊成,我認為做這個事功德很大。因為現在最需要我安祥的人,不是在座各位;各位每天忙於工作,腦子里都是思維,都離不開責任義務,而最苦的是老年人。他坐在那裡,沒事情,說:「誰對不起我,我過去很疼他呀,現在也看不到他的影子了,他還買了新車了,我都三年沒有換一套衣服了!」……都來了,不滿、抱怨、牢騷都來了,結果就會生病就會煩惱就會痛苦
年紀大的夫妻年輕的時候他看她很順眼,她看他也很喜歡,老的時候有時候彼此討厭比方說太太看到先生又胖又老,肌肉又沒有彈性,說:「廢物呀,廢物,沒用處。」那先生看太太 ——「你冥頑不靈,講道理也講不通」。
所以父母吵架,自己要負責任;自己也不緊張、難過,如果你安祥,你父母就不吵架了。我講這個話也許你認為老師太誇張了,如果你是秒秒安祥,你們夫妻倆都很安祥你爸爸媽媽就會紅光滿面、容光煥發,一天比一天身體好。你可以做個實驗嘛,你不你怎麼知道呢?然後你再誘導他,對老年人跟對幼稚園孩子是用同樣的方法,老年人多半跟小孩子一樣。像我這樣,雖然沒有得老年痴呆症,但是也很幼稚,有很多知識我不接觸了,很單純,非常寂寞。像我稍稍好一點,有些年紀大的人寂寞,需要人鼓勵,需要人哄他,哪怕是騙他,都可以,他很寂寞,就怕沒人理他,他就很難過。像這樣的話,你說:「你幫我聽聽錄音帶幫我抄抄老師的講詞,我給你買什麼東西。」慢慢哄他,有效,絕對有效。抄抄講詞可以消耗他的心力,吸引他的注意力。抄了一個禮拜以後,他的樣子都會改變,你可以試試看。他若不會抄的話,你沒事的時候就唱歌給他聽。他們倆若是吵架,你就錄音帶,看誰的聲音大(眾笑)。慢慢地,他們就吵不起來了。你參加意見,他若罵你,你就笑,你說:「這樣子比你倆吵架好聽呀!」你不跟他認真,怎麼樣開玩笑,你就跟他開玩笑,他們兩個吵架你就跟他們開玩笑,他發脾氣你還跟他開玩笑,最後他沒辦法了,最後輸的一定是他,不是你呀,然後提升你的安祥;提升你的安祥,他們就不會吵架。(耕耘解惑錄第二集。安祥是佛出世的本懷」會後解惑)
十一、如何忍受及享受寂寞
問:學法過程中,應如何忍受寂寞及享受寂寞
答:寂寞就是不寂寞不二法門嘛!不寂寞就是寂寞。甘於寂寞的人永不寂寞那是享受嘛,不甘寂寞人是常常寂寞。我只能這么抽象地答覆你。
實在來講,你修行沒有上路。你若上路,你就知道《證道歌》說的「常獨行,常獨步,達者同游涅槃路」。涅槃,「涅」是不生,「槃」是不滅,常常到那個不生不滅的路。什麼不生外在的一切不從我們心裡浮現;什麼不滅?我的覺性絕不消失,我不會就變成木頭人,我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但是沒有東西這是《證道歌》講的「了了見,無一物,亦無人,亦無佛」,連佛都沒有了。
你們若是有安祥,這裡頭有兩種人,一種是隨緣,另一種是有安祥產生欣厭心,也就是說有了安祥,沒有人來感覺很好,有人來討厭這就不對了,違反中道,這不叫隨緣隨緣就是任何條件都能適應,這個叫隨緣。你若說「沒有人,最好,有人來,就生氣」,這就不對了,這就隨緣了。隨緣是說隨順條件現實條件是怎麼樣,我們就怎麼樣去適應,這個就叫隨緣
所以你問「如何去享受寂寞」,你有安祥,就享受寂寞了;你沒安祥的話,寂寞很難過。我也寂寞過,味道不怎麼好,不但不好,而且容易墮落。何以見得?「小人閑居為不善」,一個人在的時候,做壞事機會就多,因為要消遣。消遣,有的是好的消遣,有的是不好的消遣,有的時候打個八圈的衛生麻將,這些都是消遣;有的時候租個錄影帶看看,毛病就出來了
所以你要解決這個問題,唯一的方法,就是你修行上路,也就是你有安祥。「行亦禪,坐亦禪」,「常獨行,常獨步」,不是說你到沒有人的地方散步,而是說走到頂好市場或西門町,很熱鬧,喇叭不停地響,好像你一個人在散步一樣。我想在座的很多人有這個境界,這個就是什麼呢?就是《證道歌》給你證明這個就是「道」。證道,證實你若是這個樣子那就你在行道
    假如你認為寂寞感覺寂寞,這個都是火候不到。若火候夠的話,「語默動靜體安然」,不講話、靜止也不寂寞講話、在動也不叫不寂寞不二法門,海水一味,只有一味道,沒有兩種感受,這個就是修行人到了一定的時間才有境界
要加油呀!加油到了某種程度你就沒有寂寞感,你只有安祥感。但是這個時候最怕「討厭人來打擾你」,不要這個樣子有很多人一被打擾,他就生氣那是羅漢根器,換一句說是小乘根器天下沒有見不得人的佛菩薩,佛菩薩是「眾生哪裡多,就到哪裡去」,所謂「十字街頭好修行」,也不人來煩我,也不討厭自己太寂寞。這樣就好了,不隨境轉。(學禪的四個個基礎解惑)
 
十二、在逆境中,化阻力為助力?
    問:在逆境中,如何化阻力為助力?
    答:假如你認為阻力存在的話,那個阻力就不能化。阻力就是阻力嘛!怎麼能變成助力呢?假如美鈔存在的話,你想把它化成新台幣,到銀行去跑一趟就可以你不跑一趟,口袋掏出來還是美鈔。你只要不接受阻力的壓力你很樂觀、很耐煩地像分解因式一樣,一層層地把它的括弧去掉,問題就解決了。像小代數的分解因式,大括弧、方括弧、小括弧,你把括弧一層層地解,最後就沒有了。我們用耐性、包容、樂觀、不執著態度去面對阻力,就能夠化解阻力。我是個笨人,只能這么說。雖然這是個方法,不很聰明但也只能這樣做。(學禪的四個個基礎解惑)
十三、智慧創造之源在於興趣
問:怎樣增加心力
答:修行過程七上八下,就是你的心力不夠。一個人心力不夠,欲振乏力,力不從心,那這樣子,不要說你修行你做世間任何事業都會失敗。你看那些成功的人都是而不捨的,王冕畫荷花、愛迪生當發明家,不是人家逼他,而是他認為這是最高的享受。一個人做任何一個工作如果你以這個工作為享受的話,那麼這個工作給你帶來快樂給你帶來健康,會給你帶來智慧你在這個工作當中會有創意,會湧現出一種創新的能力智慧假如你做任何事情,若帶著無奈、帶著壓力帶著垂頭喪氣、莫可奈何,那工作對你是一種懲罰,會剝奪你的健康,會剝奪你的喜悅,剝奪你的智慧,剝奪你生命的光彩,使你活得極為黯淡。這個關鍵是在你一念之間。

  我們如何使自己喜歡我們的工作呢?首先你必須承認 —— 你是活在責任義務里,你每天忙,每天累,你心安了,你在創造正值。假如你的慾望是每個月給我一千萬美金,但我不要上班而在家裡睡覺,這樣的話,你是在創造負值;大家都這么想的話,這個地球要毀滅,人會餓死。這個話跟你剛剛的問題有沒有關系呢?也就是你有沒有這個磁性。我們填一個機關人事部門的表格,有「性行、性向」這一欄。什麼叫做「性向、性行」呢?說你對哪一類的事物有強大的磁力;也就是說這個事物你有強大的吸引力,那麼你做這個事物會成功。畢加索是個畫家,美術對他有吸引力,他對美術有磁力,但是你要他去搞電腦,恐怕他要交白卷了。(耕耘解惑錄第一集。杜漏」會後解惑。)
十四、麻將之害
不甘寂寞,是無聊的真正原因;貧困下流,乃貪婪的必然結果。

    當人們陷於貧乏憂患中時,往往能藉「希望」激勵生存意志,靠「理想」振奮向上精神,在沖擊頓挫中,凈化心靈,於危疑震撼之際,迸發潛力,使自己的生活充滿著信心,洋溢著活力,而突出詩情畫意。

    反之,一旦在生活中獲得了安全感,則以往所憧憬、所夢寐以求的那些,便又立刻顯得平淡、乏味。這證明飽食終日,而又無所用心,的確太難了。

    閑居既然不善,吃喝又易生膩,嫖賭忒也過分,於是那些有飯可吃、有事不做的先生、太太們,藉以零星排遣時間,分期透支生命的,便只有靠衛生麻將了。

    說到麻將,剛上手似會不會,偏能引人入勝,到了後來熟能生巧,更是妙趣無窮。輸家屢敗屢戰,誓雪會稽之恥;贏家乘勝直追,贏錢誰會嫌多?由斯牽扯夾纏,勢難了斷,卜晝卜夜不死不休。雖然初號牌友,久後每多成仇,盡管論交情萬兒八千算不了什麼,可是牌桌上為了一張牌,居然會面紅耳赤。

    有些人輸贏無所謂,打麻將只不過活得無聊有些人贏得輸不得,顯然在打腫臉冒充胖子。無疑,一群無聊人做不出什麼好事,果然幾多蠅營狗苟,都在麻將桌下進行。

    或者你們認為這只生活細節,卑不足道。事實上,在他(她)們這種頹廢意識和墮落的行為下,不知道腐蝕了國家多少生機?摧殘了多少無辜的幼苗?他(她)們不僅剝奪了無數兒童青少年們應得的關心照顧和應享的天倫溫煦,無數個前途無量的青少年,竟因此而心理變態,而養成惡癖,走上太保、流氓、竊盜、邪淫的道路。請問,孰實為之?拿家庭幸福、做人的操守、子女的前途、個人的健康、配偶的事業,換取麻將桌上的刺激,是否值得?寧不知「斯日已過,命已隨減」?豈必時日曷喪,與牌偕亡?

    嗜麻將而敗家、誤子女者,常見報載。因打牌而苟且邪淫者,寫出恐污篇幅。這里僅將親眼所見三件麻將殺人的殘酷事實,錄供諸大德宣導、教化、參考。

    第一件:筆者住在南機場xx新村時。某日晨出村買菜,目擊一個三歲多的漂亮小女孩,慘死在車輪下,腦漿迸出,口中吐出嚼碎未咽的包子,手裡還緊握著另一個。他五歲的哥哥在一邊發愣——既不哭也沒有任何動作。(請不要責備那孩子不懂手足情深,你想:才五歲的孩子,何嘗經驗夢想到會面對這樣悲慘的情況)等到父母聞耗,穿著褻衣跑到現場,搶天撲地,痛不欲生,已是恨海難填,回天乏術了。想必你會埋怨,這對父母自己不動,怎會安心兩個剛會走路的孩子穿越馬路,去買早點呢?其實那兩口子,也值得同情,試想「雀戰」通宵,甫經合眼,睡意至濃,孩子吵著肚子餓,給他們幾塊錢,打發不就算了嗎?誰曉得會出事?

    第二件:筆者遷居板橋的第四年鄰居夫婦某,夫誠樸老實,素有季常之癖,乾綱久廢,一任其太太成天打牌。某夜太太散場返家,夜黑風勁不耐久候,叩門甚急。這位先生怕動作慢了太座生氣,匆忙奔走,為物絆倒,成腦溢血,竟溘然長逝。照說睹物傷情,應該是一個感情的人的正常反應。照說此恨綿綿,看到麻將應該產生一種愧疚才對。可是不然,那位太太迄今更變本加厲,成天拉人打牌,對於種人,我們能說什麼?只好說句「予欲無言」了。

    第三件:上(八)月下旬的一周,筆者乘車經過中壢rca電子廠附近,見人群擁塞,圍觀車禍現場。筆者稍具急救常識,恐耽誤了傷者的急救,遂下車趨前觀察。看到一個六、七歲的小男孩仰卧路側,衣履整潔,面目清秀,傍一中年男士慟極暈厥。在兩位婦女互相言談中,筆者獲知事實是這樣的:亡孩的母親在馬路對面的朋友(?)家打牌,澈夜未歸。晨間外祖母來探視,父囑其子叫媽媽回家。孩兒秉命急忙跑過馬路,不幸被疾馳的機車撞倒,車輪輾過胸部,慘遭壓斃。當孩子父親悲不可抑的時候,那位好賭的媽媽還在安然無事地進行她那最後一圈呢!

    以上三件目擊的事實,曾使我付出不少熱淚,因此也深信那位始作俑的麻將製造者,此刻正在阿鼻地獄裡接受他應得的報酬。

    最後,我要提醒國人警惕的是:毀我倫常,蝕我文化,損我治安,壞我綱紀,戕我幼苗,亡我國家者,其為麻將乎!(觀潮隨筆)
        十五、殷憂啟聖
    對國家而言,「多難可以興邦」,而「無內憂外患恆亡」。就個人來說,苦痛可以凈化心靈,危困可以啟發智慧。冥然頑石,沖擊之下猶能迸發光熱;寒梅吐艷,微冰雪何以成其俊挺?生命的潛力,胥賴憂患、艱危之壓縮,顛沛流離與磨礪,生死掙扎之淬激,乃能凝勁意志,凝固定力堅定信心,開拓胸襟,深潛智慮,而充分發揮、綻放出生命的華彩。反之,養尊處優者,鮮不貪怕死;紈絝子弟輩,多數脆弱淺薄。暖室中培養出來的花木,又怎能承受得了大自然的恩寵?

    玄德有髀肉復生之惕,勾踐以卧薪嘗膽自勵,顏子「三月不違仁」,皆得力於生活淬勵。大禹惡旨酒,蓋深懼理智沉迷。遍觀古今中外所有開國君主、聖賢、人傑傳記,莫不飽經憂患、艱危,磨而不磷,挫而愈堅,然後乃能發出潛力,成不世之功,立不朽之業。(觀潮隨筆)
十六、心死
    莊子世人不德,而興「哀莫大於心死」之嘆,心果有生死耶?有之,緣生之妄心也。緣生者,隨緣生,隨緣滅,夫何嘆之有?可嘆者,私慾熾,天聰塞,良知泯,本心全昧,自性迷失,無暫反省之時,致由見利忘義,乃至無義可忘——以利為義,遜至執緣慮為自我,視罪行為率性,以至本心積垢愈厚,性靈蔽而不彰,遂乃以功利人格內涵,視享樂為人目標本心迷失,毫無靈性,隨八風而轉,溺六欲而沉,全同行屍走肉,故曰:「哀莫大於心死」!
(觀潮隨筆)
十七、莫怨苦難
    生命起自苦痛人格成於憂患痛苦災難、憂傷、悲愴,占據了迄今人類歷史的絕大部分篇幅,一直鞭策著人類向前躍進、向上發展。盡管企圖改善物質條件,追求生活舒適享受,說不上有什麼不對,但除非是圓證菩提,否則一切的存在,都有著或多或少的缺陷。在這相對的宇宙中,根本就沒有絕對真、善、美的存在。不僅是禍福相倚、苦樂相隨、否泰交替、成敗相因,而且因果循環,輪回不息。且幸生於憂患死於安樂,長夜孕育黎明,疾風而有勁草,危難誕生英雄。況和璧晶瑩,緣經琢磨;莫邪鋒芒,功成百煉。含辛茹苦的生活,最能使人心靈凈化;拂逆挫折之際,每能啟發智慧天聰。一種忘我的悲天憫人殷憂,更是古今聖賢的共同氣質。

    反之,基於私我的名利的憂喜得失之患,豈隻影響心身健康,蛀蝕生命活力,尤足窒塞靈智,消退志氣。須知逸樂亡身,福貴終傾,驕泰必失,何況「富貴如浮雲,功名瓦上霜」,夫何憂、何患?亦何苦難可怨?今日時代的眾苦,正是人間凈土的孕育過程。果為弘毅之士,必能以信心驅除失望,藉挫折增益堅強,憑勇毅突破艱險,用困苦砥礪情操,以憂患凈化心靈,以勤勞鍛煉筋骨。彼之毒液,為我甘露人所不堪,我甘如飴;人之因而墮落者,我方仗其成全。豈止勝於無病呻吟,抑足以救身心憔悴也。(觀潮隨筆)
十八、相隨心轉
    關於看相、算命,我們不敢武斷地說它毫無道理,不過對於那些迷信相命的人,倒的確覺得忒煞可憐。真正懂得相法的人,必不忽略「相隨心轉」,果真精通命理,一定承認「命由我立」,否則向前、向上的努力,便成了多餘,人的價值便有了疑義。其實不僅是「相」隨心轉,「命」由心立,甚至參天地、贊化育,乃至奪造化,此心無所不能。不究此心不修此心,向人問禍福、求禳解,實愚不可及,須知但能究明此心、凈化此心,便是無量福田

    如來三十二大人相、八十種隨形好,也只是涅槃妙心的反射,把握得自己的心,便掌握了自己的命。以貌取人,猶失子羽,自拘形骸,寧不可悲?今不遑論「是心作佛」,且請看他裴度自贊:「爾身不長,爾貌不揚,胡為將?胡為相?一點靈犀,丹青莫狀!」於此應有省矣! (觀潮隨筆)

十九、命由己立
人,具明是非、別善惡良知,趨安祥、避險巇之良能,益以學問之辨析、生活之磨練,應能自肯、自信而自立、自強。無如性相近而習相遠,致私慾日熾,智聰日蔽,盡多投機取巧如意算盤,無復天君泰然剛健氣質,乾坎異位,否泰無常,榮辱通塞,胥聽他人決定,喜怒哀樂半點不能自決,此「我」既是迷失,自主竟乃難能。於是陰陽、星相、占筮之道大行,奉勒、巫祝、禳解之術大興,求福避禍者趨之若鶩,前途事業悉決彼傖一言,其愚寧可及哉?

    殊不知命由己立,果由因熟,因種果生,因果循環,自作自受,孰有能替?天命無常,善人是福,「亢龍有悔」,故君子有終,欲求化凶為吉,必當懺罪悔非,冀希轉變命運,必先變化氣質。蓋夙惡不悛,終遭惡報;鐵若成金,身價自高。不則徒見自誤,生機雲何。論變化氣質之道,則莫過於學佛,以「不二法門」,妙難思議,三寶加被,慈力無邊,故一念至心懺悔發露,宿生惡業罪障如片雪之入洪爐,但肯真修實行,即身成佛亦不是分外。況屠兒尚能立地成佛,我輩豈果缺乏自信?且「在家修行亦得」,不拘定要出家不聞乎?「在欲行禪知見力,火中生蓮終不壞」,其猛省!

    昔有袁了凡居士者,為變化氣質而改造命運之典型範例,近多大心人士印贈流通,願求富貴、惡貧賤者,幸一閱讀,當知求之有道,而命由己立也。

    註:傖——鄙賤之人。(觀潮隨筆)

二十、有虛度此生的感覺就是「善根發露」
一、問:最近我總是有虛度此生的感覺,請問 師父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念頭產生?要如何去調適自己?
    答:有虛度此生的感覺,這很好,這個感覺叫做「善根發露」。有很多人常常發牢騷,說「我這一生,生不逢辰,歹運、歹命,命運都是壞的,因此我也不得意。」一個真正善根發露的人他就懊喪地說:「我自己年輕的時候,少壯沒有努力,所以到現在還是蹉跎自誤。我沒有掌握住今天,沒有把今天奉獻出來,但是我天天奢望明天會更好。」你若不付出今天,你就沒有更好的明天。你今天的成就,就是昨天的付出;你若昨天沒有付出,今天不可能會成就
    我們知道「宇宙是個因果網,誰也逃不過因果法則」,你若想不虛度此生,你就要抓住每一秒鐘的時間,好好地利用;而最佳的利用的基礎,在於如何自我完成、自我凈化、自我發掘,要從六塵的污染當中,把那個一塵不染的佛性發掘出來,讓它抬頭,讓它主宰你自己。從其他的宗教觀點來看,人是個小的宇宙道家說「人是一小天」,那是不錯的。人是六十兆細胞堆積的,每個細胞都有細胞意識細胞也有心呀,人就是一個世界,人整個的五臟發揮的作用跟大宇宙太陽系的作用非常近似。
    人,不要說你我在反省的時候,我自己也常常感覺到我虛度此生,對不起自己。我讀書的時候(當學生)不跟功課戀愛,跟女孩子戀愛,結果談戀愛不成。談戀愛要有基礎要有條件你沒有這個基礎,沒有這個條件,就是痴心妄想功課反而一塌糊塗,浪費了青春。我稍微大一點,不肯去適應環境,反而認為環境沒了我,認為環境對不起我,大家都對不起我。其實這個是無明種子,是墮落的根由,因為古往今來沒有一個人,說是生下來就給他預備一個適合他需要、很合理的最低要求的環境,沒有這樣的。你得奉獻自己、付出自己,你得適應環境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