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經

《摩訶般若波羅蜜多心經》,佛教經典,簡稱《般若心經》或《心經》,唐玄奘譯,知仁筆受,共一卷,是般若經類的精要之作

《心經》全文、心經譯文解釋

uploads/content/2022/june/c9d0fae742b160ff7521a63c9a0384db.jpg" />

心經原文:

  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渡一切苦厄。

  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

  舍利子!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凈,不增不減。

  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

  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無苦集滅道。無智亦無得。

  以無所得故,菩提薩埵,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心無罣礙,無罣礙故,無有恐怖, 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

  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故知般若波羅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無上咒,是無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虛。

  故說般若波羅蜜多咒,即說咒曰︰揭諦揭諦,波羅揭諦,波羅僧揭諦,菩提薩婆訶。

心經白話譯文:

  以般若智慧觀照自心而獲得解脫自在菩薩修行極深的般若智慧時,觀察洞見到集聚構成人我的肉體,感受,思想意志,心識等五種要素,是因緣相依的生滅關係。他的本質是空,而非實體的存在。 菩薩因徹見這五種集聚的要素是緣起性空,所以脫離生老病死苦以及一切的痛苦

  舍利弗啊!肉體以及一切的物質現象,不是真實的存在,不外乎是因緣相互依存的生滅關係,所以物質和空並無差別;而空和 物質二者在本質上也沒有不同,因此空不異於物質。 有人認為空是沒有,物質是有,而菩薩般若智慧觀照徹見到物質就是空,空就是物質,猶如水和水波的關係,二者既是各別的,也是一體的。感受,思想意志, 心識,同樣也是如此。

  舍利弗啊!這五種集聚的要素,從它緣起性空的本質來說,它既沒有生起或滅失,也沒有所謂污垢或清凈,更不會增多或減少。所以,在緣起性空的本質上,物質,感受,思想意志,心識都不真實的存在,而是空。 人對外界的認識,需透過眼,耳,鼻,舌,身體意識六種感官物質聲音,香臭,味覺,觸覺,其他一切事物概念六種外境,分別相對應而認知一切,這些都不真實的存在,而是空。 人的一切認識作用各有不同,包括眼,耳,鼻,舌,身體,心識,物質聲音,香臭,味覺,觸覺,其他一切事物概念,甚至於眼,耳,鼻,舌,身體,心識的識別作用共十八種,它們都不真實的存在,而是空。

  不經由佛教導而獨自開悟的緣覺聖者,因觀照十二因緣而了悟,但菩薩般若智慧照見十二因緣緣起性空的,所以不論是導致生死輪迴的主因無明;或是滅盡無明, 甚至於生,老,病,死,或是因滅盡無明而脫離甚至於生老病死,也都不實體的存在。 親自聽聞說法而證悟得聲聞聖者,因觀照四諦而了悟,但菩薩般若智慧見苦,苦的原因,滅苦而解脫,滅苦的方法四諦緣起性空的,不是實體的存在。

  菩薩證得境界中,既不存有能證悟得般若智慧也不存有所證得境界,因為菩薩徹見一切是緣起性空的,一切是不可得 的,心不執著於一切。 使自己及一眾生都獲得開悟菩薩,由於修行可至生死彼岸般若智慧,而通達空得真理,所以心中有一絲牽掛及煩惱障礙;因而不恐懼生死,遠離一切錯誤,不合理的思想,行為,妄想等等,終於達到寂滅無為的最高境界

  過去,現在,未來三世一切佛,都是由般若智慧,才能證得無上正等正覺成佛。 因此,由以上可得般若智慧是具有不可思議力量的密咒,是可破除一切愚痴黑暗的密咒,是至上的密咒,是可達成涅磐妙果無與倫比的密咒。它能去除一切的痛 苦,災厄,是真實不變的真議真議。因此,宣說般若智慧的密咒如下:去!去!去到生死彼岸!與眾生一起去到生死彼岸!願迅速同證正覺,獲得大成就!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