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經

《摩訶般若波羅蜜多心經》,佛教經典,簡稱《般若心經》或《心經》,唐玄奘譯,知仁筆受,共一卷,是般若經類的精要之作

感悟《心經》

感悟《心經

  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

  自從選修了這門《梵語語言文化》,每一次在空閑的時候默念這一心經,聯想起現在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心裡總有不同的感受!

  現實中的大部分人們,所顧所想所要,有太多千絲萬縷的關系,我們總想做這事那事,又總想得到這樣那樣,偏偏又在左顧右盼!

  我們腦袋裡的想法,太復雜,一切都不開。少有那麼幾人懂得有所取捨、有所放棄。我們的生活,糾結在痛苦之中。

  面對如今競爭日趨激烈的社會,擔心自己未來的生活得不到保障,更甚者,看到別人因為靠著關系而平步青雲,遂對生活漸生厭惡,恨自己、父母沒有創造出這一系列條件生活失去了目標失去了動力,大學生厭世輕生的現實案例比比皆是,這不禁讓我們不得不反思,現在我們需要得到的究竟是什麼呢?為什麼我們總是會被現實給束縛?

  須知,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是如此。

  物質上的滿足真能體現出一個人的價值?世上有不完的錢、做不完的事,傾盡畢生的精力去追求,結果只能讓自己活的更累。一切的物質現象,不外乎是因緣相互依存的關系,所以物質和空並沒有差別;而空和物質二者在本質上也沒有不同,因此空不異於物質

  菩薩能以般若智慧觀徹見到物質就是空,空就是物質,二者既是個別的,也是一體的感受,思想意志,心識,同樣也是如此。所以,菩薩能脫離生死苦海,到達涅槃彼岸

  所以,物質,並不應該成為我們傾力追求的,人生在世,要能明白,精神的滿足才能體現出人生意義菩薩慈悲為懷,普愛天下,我們也應能夠學會“以愛知行”,將這份愛傳遞給他人。

  人生也有許多不如意之事亦不必去強求。

  菩薩徹見一切是緣起性空的,一切是不可得的,所以心不執著於一切。菩薩由於修行可至生死彼岸般若智慧,而通達空的真理,所以心中有一絲牽掛及煩惱障礙;正因為沒有掛礙,因而不恐懼生死,遠離一切錯誤,不合理的思想,行為,妄想等等,終於達到寂滅無為的最高境界!所以,當你羨慕別人有車有房、有名有利,不必去強求。天生我材必有用,我們都有適合自己生存的一片天地。正是因為有各種不同形色的人、物,這個世界才會因此而多姿多彩!

  機會對於每個人都是公平的,不可能一個人佔有了全部的機會也不會一個人錯過了所有的機會

  屬於你的,終究都能夠得到;不是你的,強求也不心生樂意。每一天,我們都會有所收穫,當然也不可避免會有所失去,應當以一顆平常的心,去看待得與失。月有陰晴圓缺,人無不散的宴席,萬事不必強求,心靜自然無惱無憂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