凈土法門法師:請問一向專念的要件為何?

  :見到有人舉著牌子寫道:「繳五塊錢就可以讓某某法師給你極樂世界登記名字」,有很多人去繳錢,請問我們應如何處理?

  我也願意去繳錢,這是好事情,問題是他有什麼保證?如果他沒有保證,到時候不兌現,我們的錢給他去了。所以,他拿不出保證來,我們就不要相信他。這是很明顯的在騙人。受騙的都是好心想到極樂世界的人極樂世界修學很困難,能夠花五塊錢就買到一個通行證,這太容易了,不要說五塊,五萬塊我都願意去買。21-090-0068

  :請問西方極樂世界真有如經上所說的實況,或者是修行到最高的層次所幻化顯示出來的境界?

  答:西方極樂世界狀況跟我們眼前的這個世界一樣,你認為我們眼前的世界真有,西方極樂世界真有;你認為我們眼前的境界是幻化的,西方極樂世界也是幻化的。你自己多想想!21-090-0070

  永明延壽大師說:「無禪有凈土,萬修萬人去」,但法師說:「現在一萬念佛修行人,只有兩、三個才能往生,連下品下生都沒有分」,請問主要的原因為何?

  :凈宗法門在大乘佛法裡面稱為「易行道」。易行的意思,就是指宗法門與其他大乘法門相比,凈宗比較容易成就但也決不是我們想像當中那麼容易,這個道理一定要懂。佛法界原本是一真,一真為何會變成十法界,變成六道三途?佛告訴我們,這些都是由於妄想、分別、執著而變現出來的境界這是法界六道三途的由來。

  由此可知,佛教我們超越六道、超越十法界,一定要把妄想、分別、執著斷除,如果這種煩惱習氣不斷,就決定不能超越三界六道。所以,無論哪一個法門,凈宗也不例外,一定要斷見思煩惱。「見思煩惱」就是執著,對世出世間一切法統統不執著六道三界就超越了。「塵沙煩惱」就是分別,於世出世間一切法都不分別,十法界就超越了,你就證得一真法界。最後,你能無明煩惱破盡,就證得圓滿佛果這是無論哪個宗派、哪個法門都沒有例外的,這個事情難!

  凈宗法說是易行道,就是說它不必斷煩惱,而是靠阿彌陀佛本願威神的加持也能脫離六道輪迴,所以這是易行道。但是必須要明了,往生凈土雖然不要斷煩惱,可是一定要伏煩惱煩惱伏不住還是去不成。從前的人能力煩惱,所以是萬修萬人去;現代人疏忽了,不懂得伏煩惱,以為念佛就能往生這是錯誤

  伏煩惱比斷煩惱容易,只要煩惱不起現行,就是伏煩惱,譬如我沒有斷貪瞋痴、是非人我、名聞利養,但是我這一句南無阿彌陀佛念得有功夫、有力量能讓我的煩惱不起作用念頭才起,「南無阿彌陀佛」就把這個念頭打掉,這就是用功夫。不管是貪念、瞋念、愚痴念,一句南無阿彌陀佛」就把它掉了,這樣的功夫才能得力。念到清凈清凈心現前就是功夫成片。在順境、善緣不起貪念,逆境、惡緣不起瞋恚,永遠保持平等心、清凈心,這才能往生

  《觀無量壽佛經》裡面,韋提希夫人知道西方極樂世界殊勝發願求生凈土,請求世尊教她方法世尊沒有教方法之前,就先教她修三福,「三福」是根,這一點不能疏忽。三福第一條:「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你要是具備這個條件念佛肯定得生,生凡聖同居土;再具備第二條:「受持三皈,具足眾戒,不犯威儀」,你就肯定生方便有餘土;再具備第三條:「發菩提心,深信因果,讀誦大乘,勸進行者」,你就肯定生實報庄嚴土。佛說得這麼清楚,決定不能疏忽。

  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修什麼?修純善的心。《十善道經》教導我們「晝夜常念善法」,三福是善法;「思惟善法」,想善法;「觀察善法」,行善法。又教給我們要「不容毫分不善間雜」。所以,我常勸同修惡人、惡事絕不放在心上,如果放在心上,我們的心就不善,心不善,往生就成障礙。《彌陀經》講西方極樂世界是「諸上善人俱會一處」,我們的心行不善,佛號念得再多都不往生,所以我們必須具足善人條件

  佛經說的「善男子、善女人」,我們要能符合這個條件,這個條件就是「晝夜常念思惟觀察善法」,心裡面沒有一絲毫的不善,就決定往生。所以,我們把世間不善放在心上這是絕大的錯誤。別人不善與我不相干,我不把它放在心裡、放在口上,放在心上是我們的心不善,放在口上是造口業。由此可知,李炳南居士所謂「一萬個人當中只有兩、三個人往生」,那兩、三個人是善人,心純善、口善、行善,他的條件具足,如此才能往生

  諸位同修一定要記住,絕對不要把別人的不善放在自己心裡,不然就破壞了自己的善心;把別人的不善放在自己口裡到處說,就破壞了自己的善行,這很可惜!六祖惠能大師說,「若真修道人,不見世間過」,這兩句了不起!常常見世間過,往生成了問題。幾時我不世間過,世間人沒有過過失有我自己一人往生才有把握。

  問:請問能否調和我國傳統念佛法門日本的本願法門?本願法門即使是錯誤的,但是否可以吸收相似的部分?

  :你們必須懂得中國凈宗的法門也要懂得日本的本願念佛法門日本的本願念佛法門中國念佛法門是一不是二,因為日本凈土法門是唐朝時日本的一些高僧大德中國來留學,他們拜善導大師為師,所以日本的「善導寺」很多,你只要看到「善導寺」,就知道是凈土宗道場

  本願念佛法門是專依四十八願的第十八願,這個風氣在唐朝很盛行。我們在典籍裡面看到,唐朝時代中國外國法師包括日本韓國,曾經很用心的探討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講的經教。哪一部經最重要?經過研究、探討,最後大家公認《大方廣佛華嚴經》最重要,所以《華嚴經》就成為中國大乘佛法的根本法輪。我初學佛時,方東美先生跟我介紹《大方廣佛華嚴經》是佛教概論,他認為佛教哲學概論是《大方廣佛華嚴經》,這個說法也非常好。

  《華嚴經》究竟是如何圓滿的?最後普賢菩薩十大願王導歸極樂;若不念佛求生凈土,《華嚴經》就不圓滿。專講往生極樂世界的是無量壽經》,《無量壽經》是《華嚴經》的核心、總結,所以《無量壽經》超過《華嚴經》。古人說,「《華嚴經》和《法華經》是《無量壽經》之導引」,就是引導我們歸《無量壽經》,這就把《法華經》和《華嚴經》比下去了,這個話說得很道理

  《無量壽經》全經哪一部分最重要?四十八願最重要。四十八願有四十八條,哪一條最重要?第十八願。第十八願是「十念必生」,這才把第十八願看作本願。這是日本人的看法中國人也知道,但是沒有像日本人這麼重視。

  可是日本人只把第十八願看作本願,把其他四十七條疏忽了,這是錯誤。諸位要曉得,古時候日本法師沒有錯誤,但是現在日本法師有這種錯誤觀念。我們要知道,四十八願每一條都包含其餘的四十七條,《華嚴經》雲:「一即是多,多即是一,一多不二。」所以,第十八願只要缺少任何一願,第十八願就不圓滿就不能稱為「本願」。因此,日本凈宗與中國凈宗沒有分別,若有分別,只是人事的分別,教義教理上沒有分別,方法也沒太大的分別。21-090-0073

  :《法照大師略傳》中,文殊菩薩為法照大師摩頂授記,請問是否也是為我念佛人授記?

  :這個話講得通。由此可知,真正念佛人得諸佛護念,菩薩擁護。21-090-0074

  :十二祖徹悟祖師做的「彌陀百偈」雖好,但不易明白,請問念佛有哪些不可思議殊勝功德?

  :我曾看過「彌陀百偈」,但現在已記不起來了,必須把偈子找出來看。念佛法門不可思議殊勝功德太多了,不但我們無法說得盡,諸佛如來也說不盡,可是總綱領、總原則都在三經一論當中。

  清朝咸豐年間,魏源居士將《普賢菩薩行願品》附在三經之後,稱為「凈土四經」。民國初年,印光大師又將《大勢菩薩念佛圓通章》附在四經之後,稱為「凈土五經」。現在中國大陸有些出家人極力反對夏蓮居老居士的會集本,說這是居士會集的,決定是錯誤,不可採用。「居士做的,我們不能相信」,豈有這種道理?居士成佛有很多出家人墮地獄也不少,問題不在出家、在家,是在修行

  居士是否能講經說法?與釋迦牟尼佛同一個時代的,維摩居士也天天講經。維摩居士講經如不如法?釋迦牟尼佛不但贊嘆,而且還派遣大弟子舍利弗、目犍連等人,時常到維摩居士座下聽經,對維摩居士的禮敬是頂禮三拜,右繞三匝,與對佛的禮敬一樣。升座講經是代佛說法,不論男女老少,比丘菩薩一定要頂禮三拜,右繞三匝。

  所以,一些人不讀經,完全憑自己的意思來排斥,這是錯誤的。我們遇到這些現象,避開就好佛法教人決定不與人爭,爭論就不佛法。因此,他說他的,說累了就不說了,公道自在人心。21-090-0074

  :若不求生西方凈土,即使菩薩還有隔陰之迷,請問是指哪個階位的菩薩?

  :《華嚴經》講:「七地以下的菩薩都會退轉。」若放寬一點講,十法界菩薩決定會退轉,所以至少要脫離十法界證得一真法界也就是圓教初住菩薩,才能保證不再退轉。這也就禪宗講的「明心見性」,即「破一品無明,證一分法身」。如果沒有到這個程度,一定會退轉。換言之,斷見思煩惱,斷塵沙煩惱,破一品無明,在現前時代是不可能的。這是倓虛老法師講的,黃念祖老居士也如此說,所以末法時期不求往生凈土,決定不能成就。21-090-0076

  :有同修阿彌陀佛不同的顏色表現級別不同,我覺得紅色的阿彌陀佛便於觀想,黃色其次,白色最難,請問不知對否?

  :最好不打妄想,佛確實沒有一定的相。我們是凡夫境界也不高,最好的辦法就是我們一生供養一尊阿彌陀佛,每天看他,每天想他,臨命終時,阿彌陀佛就現這個相來接引你。所以,家裡供奉阿彌陀佛及觀音菩薩、勢至菩薩,最好不要常更換,否則自己的心不能專注對你觀想或者臨終佛現前,可能產生模糊,因此我們一生只供奉一尊像。

  往年,我們在台北「景美華藏圖書館」,圖書館供的是一尊白瓷的阿彌佛像,以後照相做成佛卡,就是現在大家看到的藍底白色的佛像。幾十年我們都供這一尊像,走到哪裡就把這一尊像的照片帶在身上,非常方便。所以,一直看這尊像,這尊像給我們印象非常深刻,這是一種方法,可以提供大家做參考。21-090-0076

  阿彌陀佛及西方極樂世界也不緣起性空、真空妙有的宇宙規律,請問無量壽佛和無量光佛如何解釋?

  :這個解釋在《無量壽經》裡面。這個世界是很複雜的,為何複雜?佛說虛空法界國土眾生是「唯心所現,唯識所變」,問題就在唯識所變」。識離開了,這個世間很單純,是一真法界;識不能離開,識是念頭自己的念頭無量無邊,眾生念頭也無量無邊,這就將一真法界變成無量無邊的法界道理在此地。

  因此,只要你妄想、分別、執著,你住的就不是一真法界。西方極樂世界也講四土,而你住的是同居土和方便土,這兩種凈土不是一真法界,裡面的境界千差萬別。十方諸佛剎土的同居土和方便土差別很大,如你講的緣起性空。所以,真空妙有、緣起性空,就是指我們這個世界,也包括十法界。四聖法界是方便有餘土,六道是凡聖同居土,但是一真法界是法性土,那是不可思議境界

  你現在妄想、分別、執著,有緣起性空、真空妙有,只要這些念頭都沒有了,才能證得一真法界。換言之,只要你心動念,就入不了一真法界。你還會心動念,還有妄想、分別,你最高的境界是達到方便有餘土,也就是四聖法界。宗門講向上一著,就是「言語道斷,心行處滅」,這是華嚴經》的境界那是清凈心真正現前,一個念頭都沒有,緣起性空沒有了,真空妙有也沒有了,這才真正見宇宙人生真相。這個道理要細細去體會。21-090-0076

  :知土如影像,請問西方凈土地獄到底有沒有,又在什麼地方?

  這個問題不能說有,也不能說沒有,要問你自己我們現在這個地方有沒有?如果你說有,地獄也有極樂世界也有;你說沒有,極樂世界沒有,地獄也沒有。一空一切空,一有一切有。佛經上說有,是從相上說,說空是從性上說,這都是對初學講的。等你到達一定的程度,就對你說:「性相不二,空有一如」。但現在我們聽不懂,我們愈聽愈胡塗。所以,我們是小學程度,還是念小學教科書,不要拿博士班的論文來念,否則怎麼念也念不通。

  現在我們就學蕅益大師的教誨,肯定有現前娑婆世界,肯定有極樂世界,肯定有三途六道,如此我們才真正肯斷惡修善,提升自己的境界,這對我們有好處。如果說一切都夢幻泡影都是假的,你起心動就會造作惡業大家都知道作夢是假的,每天晚上惡夢,嚇得一身冷汗,那種日子還是不舒服。所以,學佛一定要知道自己程度知道自己的根性,不能躐等,要好好認真修學才能得利益。21-090-0076

  :《無量壽經》第三品中的「住奇特法」,您講解時提到:《華嚴經》講從初地到等覺這十一個位次菩薩,他們修的一定都是念佛法門,而普賢十大願王導歸極樂主要的對象也是地上菩薩普賢菩薩是普勸華藏四十一位法身大士求生凈土,相對於地上菩薩而言,從初住到十迴向好像是屬於次要,請問此地有何分別?

  就像我們讀書,學校有正科班、預科班,正科班學生決定沒有疑惑,預科班因為過去學習不同的法門習氣還沒有斷盡,原因在此地。

  若是從娑婆世界凡夫地就學習念佛法門,就是正宗的專修班。但在現前佛門裡,我們知道修凈土的人不少,但是修學其他宗派的人也不少,而其他宗派還堅決反對念佛法門普賢菩薩也都度他們。眾生的根性千差萬別,要到初地才真正定性。所以,《華嚴經》雲:「地上菩薩始終不離念佛。」「始」是初地,「終」是十一地,就是等覺。到這個時候,他才完全明了凈業三福講的「深信因果」,就是「念佛是因,成佛是果」,所以才會深信。

  如果你今天深信因果了,你念佛絕對不是現在這態度。真正深信了,念佛要念多久才能成佛?大概三個月就能成佛了,因為你不會一面念佛還一面打妄想你的心散亂,心不專一,你還不是真正念佛根器,現在不過是沾一點邊而已。真正的念佛是一個妄念都沒有,這樣三個月肯定往生,我們在《往生傳》確實看到這種例子。21-090-0077

  大勢至法王子與其同倫五十二菩薩,他們是代表五十二個位次也就是從十信位到妙覺。請問是否他們在因地統統以念佛心無生忍?若是,從十信位到妙覺都是念佛法門成就的,也是否從入內凡的初信位起,都是修學念佛法門成就的?

  答:可以這樣說法,因為《大勢菩薩念佛圓通章》是為專修念佛法門成就的,但是成就位次不一樣,看個人的根性與功夫。有人念佛在這一生當中證得初信位,有人念佛證得初住位,都在個人的努力。從前李炳南居士佛學班,班上有二十多人,成就也各個不相同,一大半都放棄了弘法的事業,還有少數人在講經說法,這五十二個等級就是如此。

  這種事情要靠自己努力,佛菩薩幫助你只能做到「開示」,「悟入」是你自己的事情。你究竟悟了幾分,入了幾分,也各個不相同。你為什麼不能開悟契入?因為你障礙

  我的運氣好,一學佛親近章嘉大師,他老人家告訴我:「佛氏門中,有求必應。」但他又說:「當你求不到的時候,是你自己業障。」我們求成佛也是如此,不能成就是有業障,必須把業障消除,願求自然現前。

  業障裡面,最根本的是自私自利,起心動念都為自己的利益,這個業障很難拔除。學佛幾十年,甚至於學了一輩子,「我」沒有放下。「我」沒有放下,不但「入」沒有分,「悟」也沒有分,這要懂得。《高僧傳》、《居士傳》裡面,我們看到古人學佛都能大徹大悟都能證果,那是什麼原因?「我」放下了,確實是《金剛經》講的「四相」、「四見」破了。所以,四相、四見是我們的基本障礙,不能不重視。

  如果你真的想在經教當中有悟處,就要把事相看淡一點。說「破」很難,但你能淡一分就有一分的悟處,這是小悟。總而言之,你要是不把「我」斷除,怎麼用功都不能悟入。到什麼時候完全都放下了,起心動念與一切作為都是眾生這個時候你悟入的進度就非常快速,所以不能有一私心在裡面。我們身還住在這世間,就要為佛做事情代表正法住世,為一切眾生服務。

  我們這個行業做什麼?《華嚴經》講的「主方神」,就是指我們這個行業。主方神就是從事教育工作這一的人物,特別是從事於多元文化社會教育。我們是代表這個教學,為廣大眾生服務。我們服務的項目很多,但是有個最主要的項目,就是幫助眾生破迷開悟。要幫助眾生破迷開悟,自己沒有破迷開悟,豈能辦得到!所以,自己先要破迷開悟,就是自己的四相、四見要放下

  早年我讀《金剛經》疏忽了,以為破四相、四見是圓教初住菩薩、是法身大士,但是《金剛經講到小乘須陀洹、大乘初信位的菩薩都已經破四相,這是真正的事實。所以,我們不破四相,就達不到大乘初信位,如果初信位得不到,我們就是在門外,望著佛門不去

  我常勸勉同修,如果不放自私自利菩薩道上是寸步難行,沒有進展。但是這個事情有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若再禁不起外面五欲六塵、名聞利養的誘惑,內心又起貪瞋痴慢的煩惱,內外一結合,就准墮三途。所以,真正用功必須破我相。

  小乘破我相的方法的確很笨拙,非常困難大乘破我相有方便,就是起心動念不要想自己,都想別人,想別人的好處,幫助別人得利益。「舍己為人」是大乘初學入門秘訣,做不到這一點,學大乘就難了,充其量你是學人佛法。你斷惡修善,依照十善業道修學,來生能得人天就很不錯了。如果你想要契入佛法,得初信位的果報你還有絲毫的私心情慾,你決定沒分,這是不能不認識清楚的。21-090-0077

  我在夢中夢見阿彌陀佛帶我到西方極樂世界一游,請問這個夢境的啟示?

  :這明顯的啟示你與阿彌陀佛、與極樂世界有緣,你應該認真努力實現你夢中境界,不要辜負阿彌陀佛在夢中帶你到極樂世界去觀光旅遊。21-090-0079

  :我沒有文化,沒有上學,請問學佛可否到西方極樂世界?

  :可以。我們見到許多不認識字、沒有念過書的人,一生就念一句阿彌陀佛,往生的瑞相希有!21-090-0079

  一句南無阿彌陀佛只要念得熟,成佛尚有餘裕,不修他法又有何憾。請問這句話中並沒有說發菩提心,這種說法對嗎?

  :如果真的一句阿彌陀佛念到底,內心希求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這個心就是無上菩提心。他已經發了,只是自己不知道。假如念佛還有別的妄想雜念,還希求世間名利就不往生。21-090-0083

  :請問修凈土法門是否要修唯識經論,對凈土是否有幫助?

  :專修凈土的人,可以不必去修唯識經論。唯識經論是理論,講得很詳細,當然對凈土會有幫助。但修學唯識要費很長的時間,也要有老師指導,而且經論相當深,一般程度恐怕很難理解。

  若你是一心想求生西方,就專心凈土的經論。凈土的五經一論,隨便選一種,選定之後,一門深入。你每天要讀誦,常常思惟經裡面的道理與教訓,並依教奉行,老實念佛,決定能成就

  唯識要不要學?要學什麼時候學?到極樂世界阿彌佛學。專門研究唯識的是彌勒菩薩彌勒菩薩幾乎天天都到極樂世界上課,你可以參加他的班,這方法又好又穩當,不要在此把我們的時間光陰耽誤了。21-090-0088

  :八萬四千法門,門門平等,無有高下。請問為何凈土法門是非常究竟圓滿大乘佛法?

  :「法門平等,無有高下」是事實,而且此「法門」是廣義的。不僅限於佛法,所有世出世間一切法皆包括在其中,這才是真正的平等才是究竟無有高下。如果佛法基督教比,說佛教高,基督教低,這就不平等,心就不清凈。甚至與妖魔鬼怪相比也是平等,這才是平等。理上平等,事上平等。一切法的不平等是從自己的妄想、分別、執著而生的。假如離開妄想、分別、執著,不但佛法八萬四千法門平等佛法與所有宗教學說,與所有一眾生沒有不平等的,這才是圓滿佛法說十法界有一眾生之類,同一法性所現,絕對沒有抵觸,皆是圓融具德。問題出在我自己的妄想、分別、執著

  《金剛經》上說得非常具體,「四相」是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只要有這些觀念在,就有高下;離開四相,就沒有高下。我們雖知理上平等,事上平等,但現在要離開四相,離開妄想、分別、執著,卻做不到。如果佛一說,我們立即做到,豈不是各個人皆成佛,皆證得圓滿這一關太難了,因此在一法門裡,有必要選擇適合自己的法門來修學。「念佛法門在一法門中,修學最方便,因為它不講儀式,也不講規矩行住坐卧都可以修,比其他法門方便多了。凈土經論數量少,容易涉獵、讀誦。雖然文字少,其義理也是圓滿的。現代人生活工作,以及精神壓力都很大,此方便法門容易修學,這是選擇此法門的理由。

  其實,選擇念佛法門,也是遵守老師的教誨。釋迦牟尼佛是我們的老師,佛在大乘經上告訴我們,佛的法運共有一萬兩千年,「正法時期戒律成就」。在正法時期(佛滅度後第一個一千年),眾生真正能守法、持戒就能得定,就能開悟證果。在像法時期(佛滅度後第二個一千年),人的根性差了,妄想煩惱正法時期的人多,靠持戒無法成就,必須修定。佛教傳入中國,正好是釋迦牟尼佛滅度一千年後。「像法時期禪定成就」,所以禪宗中國發揚光大,遠超過印度,且由中國再傳到韓國,又傳到日本、越南,這都是禪定成就的。佛滅度後二千年以後,就是末法時期,末法有一萬年。依照中國的歷史記載,佛滅度到今年是三千零二十三年。虛雲老和尚、印光大師依此說。佛說:「末法時期凈土成就」,所以選擇凈土法門也是遵佛遺教

  末法時期眾生妄想、分別、執著比從前更嚴重,修學其他法門要斷除煩惱習氣,實在很困難凈土法門是帶業往生不需要高度的清凈心,只要達到清凈的邊緣(功夫成片),就能超越三界往生不退證果,得到佛法真實受用。這是佛對末世眾生慈悲教誨。我們自己沒有能力選擇,聽從佛的教導選擇凈土這是如法的。

  修學凈土對於教義要明了。如果理論、方法境界因果不明,這句名號念的還是不相應,所以我常勸同修們先從讀經下手。經要讀熟,在日常生活中,處事待人接物、起心動念,能立刻想起佛經的教訓。凡是佛不準我們起的念頭,不準我們做的事,決定不去做佛教導我們應當要發心,應當要發願,教導我們要做的事,就要認真努力去做。經若不念熟,在日常生活中無法依此標準經典就是我們的生活工作、處事待人接物標準。如果把經典中的教訓與理論完全做到,你就阿彌陀佛,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當然沒有問題。

  經教是要實行的,不是光念。如果沒有做到,念了也沒有用處。必須將經典變成自己的生活行為,變成自己的思想見解你就成佛了。18-014

  往生極樂世界,請問是否可以馬上回來度眾生?還是要等到「花開見佛悟無生」?

  這個問題,《無量壽經》講得很清楚。阿彌陀佛非常慈悲對於悲心很重、法緣殊勝之人,有特別的加持。如果是發願先度眾生,後成就自己,佛也幫助他,只要往生極樂世界,跟阿彌陀佛見了面,就能得到彌陀本願的加持,無論在哪一道受生,都不會迷失自性。所以,彌陀法門不可思議,也是古來祖師大德講的「難信之法」。這個法是佛在一切經里從未講過的,一切諸佛剎土也從來沒有這些事情,唯獨西方極樂世界有。

  佛法是教育,而非宗教,我們要認識清楚。佛陀的教學與孔老夫子精神完全相同,都是「有教無類」,對一切眾生平等教化。但是孔老夫子教學的范圍是在世間,至於天道鬼神,孔老夫子常講「敬鬼神而遠之」,只能奉祀而不親近學習。釋迦牟尼佛教學的范圍,是虛空法界一切眾生。經中講的十法界,就是現在科學家講的不同維次空間的生物,至於有多少不同維次的空間,無人知曉。這樣廣大而沒有邊際的范圍,都是佛所教化的區域。

  佛所講的都是每個人自性本能自性就是真心,我們的真心本性本來具足無量智慧、德能、才藝、相好。我們常講佛有三十二相、八十種隨形好;而大乘經講,「佛有無量相,相有無量好」,這都是我們每個人本有的。所以,佛說他沒有東西教人,他所教的全是一切眾生本能,只是他本能恢復了,而眾生本能被蓋覆不起作用。因此,佛看一切眾生平等的,沒有高下,不僅「法門平等,無有高下」,而且「生佛平等」,生是眾生,佛是諸佛如來都是平等的,性相一如,理事不二。這是大乘經的經義,也是事實真相

  為什麼世間聰明的、有愚鈍的?就是蓋覆的煩惱有輕重厚薄之不同。煩惱的人智慧高;煩惱的人智慧低;造作善業多的人相貌端嚴;造作惡業的人相貌醜陋,這個境界有一定,千變萬化。跟我們的身體一樣,身體也是屬於境界這是現相,「相隨心轉」。

  所以,一個修行人斷惡修善,過幾年相貌就變得慈祥,說明他修行功夫得力。相隨心轉,境界也隨心轉。如果一個人一生都被外面境界所轉,受外面境界影響,自己做不了主,就是凡夫。要是能轉境界不受境界影響,能影響境界,就是佛。《楞嚴經》雲:「若能轉境,則同如來。」

  所以,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見到阿彌陀佛之後,無論到什麼地方眾生,別說是人間,就連畜生道餓鬼道、地獄都能去,因為他將空間維次全部突破了不受外面環境影響,這就功夫。這個功夫,一方面是自己修的,更大方面是阿彌陀佛的本願加持,使你恆住念佛三昧才有功夫

  我們要問,有沒有必要到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絕對有必要。我們肯定西極樂世界有,阿彌陀佛有。明末清初蕅益大師別號為「西有道人」,他說極樂世界確實有,阿彌陀佛確實有,這是我們要肯定的。西方極樂世界與我們決定是不同維次的空間,它是高維次,極高無上,將所有一切不同空間維次全部突破。所以,世尊贊嘆阿彌陀佛是「光中極尊,佛中之王」,「光中極尊」是贊嘆阿彌陀佛的智慧能力,能將空間維次全部突破;「佛中之王」是贊嘆其德行

  而諸佛菩薩世間示現,我們要記住一個原則,必定是針對現前社會需要,提供拯救解決的方法,這對我們才真正有利益。今天社會生了嚴重的危機,我們要知道這個危機是教育徹底失敗。過去世界還能維持祥和,原因何在?雖然全世界對於道德倫理的教育疏忽了,但中國人仍重視。《十善道經》序文講,十分之一的人能接受良好的教育,十分之九的人沾光。中國人口佔全世界比例不止十分之一,有五分之一,五分之一里有一的人接受儒家的教育、佛法的教育,這個世界就能安定

  我們仔細觀察現代的小孩,三、四歲的小孩電視,霸佔著電視家裡客廳有大電視房間有小電視父母要看的節目與他不同,父母叫他到房間去看小電視,他卻回答說:「小人看大電視大人看小電視。」這種思想言行是目無尊長,我們聽到之後提心弔膽,他長大之後怎麼辦?這是對教育的疏忽。這個問題現在要是不重視,不認真想辦法挽救,二、三十年之後,世界就沒救了。打開電視網路,裡面的內容都是殺盜淫妄,全世界眾生的腦子裡都想這些,這還得了!大家都惡業惡業天天增長,果報就不堪設想,這是共業所感。種善因得善果,造惡因決定有惡報

  聰明人、有智慧之人在這短短一生之中,要懂得修福;對於善、惡,必須有能力、有智慧辨別。凡是利益一切眾生,幫助社會安定世界和平這是善。凡是利益自己,利益自己的團體,損害別人,欺騙別人,這是惡,惡的果報在三途。人在世間能活幾天在這麼短暫的時間去造作罪業,墮落在三途,這個時間就長了。所以,在世間聖賢書,受良好教育,必定要克服自己的煩惱慾望,真正發心利益眾生

  度眾生先要度自己,自己沒有得度,怎能眾生?如何度自己?將自己的煩惱習氣全部改掉,就是度自己。《十善道經》就是標準,譬如殺生習氣煩惱,我從今爾後不殺生不懂道理時,常常看到蚊蟲螞蟻蒼蠅這些小動物干擾,有意無意就把牠殺死;學佛之後,再也不殺,牠也是一條命。螞蟻來這裡是為了覓食、謀生,牠沒有犯死罪,為什麼要殺牠?我們要用什麼方法來對待牠?以慈悲心對牠,要布施供養牠。牠找東西吃,我們放一點東西在門外院子,牠慢慢就到那裡去了,以後就不會再干擾不需要殺蟲劑。我們可以跟牠溝通,牠有靈性。凡是有靈性的,你殺牠,牠會沒有報復心理嗎?將來牠得人身,我們變螞蟻,他又來殺我們,冤冤相報沒完沒了

  偷盜是最容易犯的,凡是做一些損人利己之事,都屬於偷盜。有些人說,不損人如何能利己?這個觀念錯誤的,是迷惑的,豈不知真誠利益眾生才是真正利己。佛教我們「廣修供養」,廣是廣大沒有邊際,對一切眾生我們盡心盡力供養布施果報不可思議。你布施這個國家的人民,要是不求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來生果報一定是在這國家國王,因為你對他有恩惠。你要布施世界你就做輪王,這是上講的統治全世界大王世界的盟主,許多國家都情願聽你的教誨,都服從你的號令,這是布施得來的。你今天賺很多錢,是前世修財布施;你今天有智慧,是過去生中修法布施;你得健康長壽,是修無畏布施。修什麼因,得什麼果。沒有修因,今天想盡方法去得果報,得不到!

  所以,真正命里有的,無論做什麼都會賺錢。做事業是緣,因緣和合,果就現前。沒有因,緣再殊勝,什麼也得不到。這些道理事實真相,唯有佛講得透徹。所以,度眾生先要度自己,度自己先要改變自己的煩惱習氣。首先要改的,是把自私自利的心改掉,學佛菩薩。佛菩薩沒有自己,《金剛經》上說:「菩薩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隨類化身。我到這個世間來,就是行菩薩道,為了度眾生,度自己就是度眾生。因為度自己,就要為社會大眾做好榜樣,讓大眾尊重、效法你,向你學習,你就度了他。不能度自己,決定度不了別人。

  釋迦牟尼佛、諸大菩薩歷代祖師大德,他們做榜樣給我們看,一生唯有修善,絕不作惡,只有利益眾生,絕不利益自己,眾生就是自己,利益眾生是真正利益自己。所以,心量要大,量大福大,量小福就小。一絲一毫的善行,如果心量大,這個善行就擴大;心量小,做再多的善事果報還是小。因此,先要把心量拓開,「心包太虛,量周沙界」,遵守佛菩薩的教誨。19-014-0002

  :請問何以《觀無量壽佛經》說,下品下生要在蓮花中十二大劫後,才能花開見佛?

  答: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是「花開見佛悟無生」,花開見佛就是證得實報庄嚴土。這個說法是憑自分,而不論佛加持。在西方極樂世界修行靠自己,不靠佛的加持,要達到「破一品無明,證一分法身」,下品只需十二大劫,這是自力

  我們今天有阿彌陀佛的加持這是靠他力,所以不需要到達這個地位就有受了。可是要曉得,這十二劫之內是享受阿彌陀佛的,十二劫之外是享受自己的也就是說我們靠阿彌陀佛不是永遠靠定了,下品下生靠阿彌陀佛十二劫,十二劫之後自己成就了。

  如果在其他諸佛國土裡,要從證得圓教初住菩薩算起,再修兩個阿僧祇劫才能達到花開見佛。了解這個事實,才知道何以一切諸佛如來贊嘆阿彌陀佛為「光中極尊,佛中之王」,道理在此地。

  事實上,西方極樂世界平等法界,到達西方極樂世界,你的智能、道力、神通阿彌陀佛差不多。這在《無量壽經》的「四十八願」里有詳細說明,所以西方極樂世界確實殊勝無比。20-013-1223

  :請問如何才有把握往生凈土?

  :蕅益大師在《阿彌陀經要解》說:「得生與否,全由信願之有無;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淺。」印光法師是西方極樂世界大勢菩薩再來,他對於《要解》贊嘆到了頂點,他說:「即使是古佛再來,為《彌陀經》做一個批註,也不能超過其上。」由此可知,蕅益大師若不阿彌陀佛再來,也一定是觀世音菩薩再來。所以,他的話就是佛的話,這是非常肯定的告訴我們,深信切願就決定往生

  深信切願在哪裡表現?對世間決定不染著,才是真信、真願;如果還有貪愛、留戀,西方極樂世界怎麼能去得了?因此,古大德凈土法門的修學是「欣厭二門」。欣是希望,歡喜求生凈土;厭是厭棄,厭離娑婆世界。把求生凈土親近彌陀,當作這一生唯一的大事,除此之外,微不足道。

  我告訴大家,你能把《無量壽經》全做到,決定上品上生;做到百分之九十,就是上品中生;做到百分之八十,就是上品下生。如是慢慢遞減,最低限度做到百分之二十也能下品下生。如果低於百分之二十的限度,往生就沒有把握了。

  學佛講相應,相應就是必須具足「信、解、行、證」,即相信佛的教誨,理解佛的教誨,進而如理修行,並獲得經中所講的利益,缺一都不能相應。在現前,煩惱妄想雜念減少,心地清凈智能增長,這是淺證。

  待功夫純熟,自然曉得什麼時候往生。六祖惠能大師在一年前就囑咐他的學生替他預備後事。台中李炳南居士講經時告訴大眾,他再講兩年就不講了,這個意思就是兩年以後他就要往生了。所以,功夫純熟之人,一、兩年前就知道自己何時往生;功夫差一點的人,多數是一個月或三個月前就知道了。「台北蓮友念佛團」的李濟華老居士往生,就是兩個月前知道的。

  往生沒有把握,說老實話,就是聽經太少。我們不聽經,就被煩惱妄想熏習。世尊當年在世「二時講經」,四十九年不中斷,二時就是現在的八小時。每天聽經八小時,才會有成就

  現在講經的人少,所以我們想聽經可以利用錄相帶、錄音帶、cd或計算機網路方法,反復的聽,一天聽八小時,把妄想、分別、執著統統聽掉,清凈心就現前。清凈心現前就有感應往生怎麼會沒有把握?20-013-1227

  弟子覺得娑婆世界極樂世界是一,若是,請問當如何下手?

  極樂世界娑婆世界確實是一,可是你的境界轉不過來,你只見娑婆,不見極樂。好比看電視極樂世界娑婆世界都在屏幕上,問題是你要會調頻道。你現在調的頻道是娑婆世界極樂世界的頻道你調不出來。即使你調出來了,還是這個畫面。你慢慢去想,此理很深,若能真正契入,就入一真法界。21-117-0001

  :現在大陸流行念一句、畫一道的「五會念佛」,請問這是凈土法門嗎?

  :凈宗念佛方法中,沒有這個說法。我們要熟讀,要真正依教奉行。凈宗念佛方法大勢菩薩講得最清楚、最簡單,「都攝六根,凈念相繼」。念佛,哪裡要念一句畫一道?這個與凈念相繼違背了。凈是你的心清凈,你念一句畫一道,你的心清凈。又要念,又要分別,又要執著,又要打妄想,這一句佛號裡面夾雜著妄想、分別、執著,怎麼能得清凈心?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最重要條件清凈心,「心凈則佛土凈」。念佛怎麼念法,佛沒有具體教導我們,只講原理原則,即「都攝六根,凈念相繼」。「都攝六根」,就是放下萬緣,你若不放下,今天喜歡這個,明天討厭那個,這不行,你的心不會清凈。所以,先叫你什麼都放下,不但世間法要放下佛法也要放下。佛的法門太多了,有八萬四千法門,我只修凈土,其他法門統統放下,這很重要!釋迦牟尼佛在入滅之前,非常慈悲教導後世弟子怎樣辨別佛法的邪正,這一點太重要了楞嚴會上,佛說得好:「末法時期,邪師說法如恆河沙」,我們肉眼凡夫有什麼能力可辨別邪正?所以,佛特別為我開示,他講了四句,第一「依法不依人」。法是什麼?經典。他講的這個方法經典上有沒有?經典上有,就依教奉行;經典上沒有,就放在一邊,我就是遵守佛陀的教誨。

  關於你所問的這個方法,經上沒有記載。凈土經典不多,祖師指導我們依據「五經一論」。我們真正要學習,選擇其中的一部就行了,依教奉行決定能成功。你若想用自己的一套方法不可以的,別人怎麼講也不可以。而五經最短的是大勢菩薩念佛圓通章》,只有二百四十四個字,你一生能依照這個方法修行,肯定能成就。最長的是無量壽經》,但比起其他宗派的典籍,就少很多了。所以,五經一論合訂起來,只有薄薄的一本修凈土很容易原因在此地。

  四弘誓願中「法門無量誓願學」,我現在統統都放下這是不是違背?不違背。我今天把世出世間法統統放下,一心一意到極樂世界去,等見了阿彌陀佛,再來遵循「法門無量誓願學」。為什麼?那時你有好的修學環境,有好的老師;諸佛是你的老師菩薩是你的同學,你又是無量壽。現在我們的壽命很短,要學東西太多還沒有學成功,壽命可能就到了。所以,我常講「四弘誓願」,現在只落實前兩願:「眾生無邊誓願度,煩惱無盡誓願斷」。而要斷煩惱,就要一心、一個法門,「一門深入,長時熏修」,就得清凈心。一般講,一門深入,你就容易得定,定能開慧;你學多了,就沒有辦法得定。

  從前我們跟李老師學經教,李老師學生學生只能學一樣東西,你同時想學兩樣,他不教你,他不你這學生。所以,我們都是從私塾那個方法學出來的,就是學一門一門好了,學好的標準你能上大堂講經,老師坐在最後一排聽。那時沒有擴音器,他坐最後要能聽得才行,你講的話他聽不見不行,你的音聲不夠大。他聽你講,認為沒有講錯,不會害人,才同意你再學一部經。一個人最多不可以超過三部經,這是那時他老人家教導我們的規矩

  你自己主修的只能是一部經,但是每個同學所學的經不一樣,你都可以去旁聽。一門深入,長時熏修。一部經要多講,我們那時的標準是至少要講十遍。譬如我學《彌陀經》,我要講十遍,經老師同意後,才可以再選一部經。所以,絕對不允許廣學多聞,廣學多聞通家那是什麼樣的人?開悟的人你沒開悟煩惱習氣很重,學多了,你的知見思想混亂,沒有好處只有害處,所以念佛功夫不得力。真正通過學習,你才知道那個方法好,老師所教的正確,我們對他這個方法很佩服,都認真努力來學習。

  我幫助別人也是用老師方法。早年在新加坡,我們辦一個短期弘法人才培訓班,學習時間是一屆三至四個月,學習內容是一部經。參加培訓的同學,三、四個月之後,他們寫出很多心得報告都指出,這三個月的學習勝過他們過去在佛學院四年的學習。以前他們四年得很多,每天有很多課程,這三個月一門就有這種感受。確實如此,他上台把所學的能講出來;而一般佛學院四年出來之後,一部經也不會講,所以從這個實驗,也能看出很好效果

  念佛方法很多,原理原則有一個,決定是得清凈心。自己可以去試驗這些方法如果你確實照這個方法修學,煩惱少了,就是妄想、分別、執著少了你的心清凈了,感覺比從前聰明;從前辦事是迷迷糊糊的,現在辦事有條有理,自己能體驗到智慧現前,那就說明你有進步。區別在哪裡?學佛之前,自私自利念頭很重,真正學佛有一點受用,慈悲心現前,把別人的利益看重,自己的利益看淡薄,時時刻刻能夠替別人著想,很少想自己的事情這是很明顯的變化。21-246-0001

  功夫成片一語,請問首出於何經何論?

  答:經論上雖然沒有這個文字,但是有這個意思,正如同「帶業往生這句話,查遍《大藏經》沒有,但是確實有這個意思,所以帶業往生功夫成片都是祖師大德們說出來的。我們讀的書不多,但是近代修凈土的,幾乎沒有不讀《印光大師文鈔》的,《文鈔》里就很多次說到功夫成片」。「片」是講成一片,功夫打成一片。過去祖師大德跟我們講過不夾雜、不間斷,其實這些話也不是出在佛經上,佛經中只有大勢菩薩給我們念佛的綱領:「都攝六根,凈念相繼」,夾雜就不凈,中斷就不相續你要問不夾雜從哪裡說的?可以說從凈念上說的。不懷疑,也是從凈念上說的。懷疑、夾雜,你的心怎麼能清凈?真正做到「都攝六根,凈念相繼」的功夫,其中淺與深的差別很大。

  就像金剛經》的大德註疏里講的,離四相、四見功夫是貫徹到底的。般若里講的觀照功夫是貫徹到底的,凈土宗講持名念佛功夫是貫徹到底的,「貫徹到底」這句話佛經也沒有,可是那個意思都在大勢菩薩念佛圓通章》中。《圓通章》一開頭,菩薩自己說:「我與五十二同倫」,這一句話就是貫徹到底。五十二是菩薩的階位,十信、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等覺、妙覺,總共五十二個位次。換言之,從初發心一直到證得圓滿佛果,就是用「都攝六根,凈念相繼」這個功夫。《金剛經》歸納之,用現代話講,就是「看破、放下」。那是般若用功夫,要離四相、四見,用看破、放下兩種方法交互用功

  念佛法門就是這一句佛號念到底,我們稱念佛號最淺的初步為「成片」。五十二個位次上,初信位就叫功夫成片;二信位以上就是事一心不亂。明白這個說法,當然也能體會到初信位是事一心不亂最淺的,剛剛接觸到事一心不亂的邊緣,但是這樣的功夫就能往生。這樣的功夫在其他法門沒用處,不要說在圓教菩薩位上,即使從初信到六信位,在其他的法門都不能超越六道,要證到七信位才行。六信以下的菩薩還在六道輪迴。要知道輪迴有隔陰之迷,有退轉,所以修行時間很長,道理在此地。果然能不退轉,哪需要那麼長的時間!就是因為退轉的時間太長,中斷的時間太長。21-270-0001

  :請問功夫成片內容功用如何,行人如何達至?如何辨驗?

  功夫成片最容易辨別,這不能不知道。從早到晚,對人、對事、對物,接觸辦事務,事情辦完之後,心裡面就是一句佛號,絕對沒有一雜念在裡面,這是功夫成片事情來了佛號放下,去辦事;事也辦好了,佛也念好了。初學的人功夫不純熟,如果說辦事也念佛念佛也辦事,說實在話,事也辦不好,佛也沒念好。要念佛念到上乘功夫人才能在辦一切事當中,也能凈念相繼,那是已經到相當高段的功夫,初學的人做不到,所以初學的人要記住在生活當中鍛煉。

  我們修行修什麼?就是修一切時、一切處,起心動念就是阿彌陀佛,不會再起別的念頭,這時候的功夫成片往生才有把握。一天到晚還有是非人我、貪瞋痴慢這些亂七八糟的念頭往生就一點都沒把握。雖然念佛念了幾十年,還是不行,這就是古德講的不老實。由此可知,老實成片功夫成片就是老實,不老實是沒成片。所以這是我們可以能夠測驗得到,自己會很清楚、很明白。我們念佛功夫得力不得力,也就從這裡看,今年比去年的妄念少了,這個月比上一個月妄念少了,我們念佛功夫才算有進步。如果年年、月月都一樣,這個問題就嚴重了。這樣念佛號不能往生,不過也有好處,是來生變成福報。諸位一定要曉得,我們為什麼會有妄念?放不下!為什麼放不下?看不破!《金剛經》就是幫助我們看破、放下,然後我們念佛功夫就能成片就能得一心。費了這麼長的時間講《金剛經》的目的,就是希望幫助我們看破、放下。21-270-0001

  :如果功夫未達成片,但具深信切願,請問命終者能否往生?

  :蕅益大師說可以。說實實在在的話,如果能做到深信切願,我們相信他功夫已經成片了,你們想想對不對?他信得很深,願很切,一心一意就想到西方極樂世界去,這個地方當然就不顧了,他還會世間放在心上嗎?如果牽腸掛肚的事情一大堆,自稱深信切願,那是你自以為深信切願,不是真的。真的深信切願一定是統統放下,不再搞夾雜、間斷,能夠曉得無量劫來就是被這個害了。確確實實一切都虛妄的,都不真實,何必把它放在心上,把自己大好因緣耽誤掉,這是真正可惜。21-270-0001

  :奉行精要十念法,而精誠一生不缺課者,其功行是否屬於功夫成片的范疇?

  :一生功夫不缺是屬於功夫成片,就是養成一個習慣,這個習慣養成之後,會起很大的作用,在臨終的時候就憑這個習慣往生。雖然平時他還有許許多多事情要處理,有許多憂慮牽掛,但是在念佛當中確實萬緣放下。每天我們用精要十念法,一天九次,一次大概一分鍾,這一分鍾當中能夠身心世界一切放下,一天有九次就很有力量你這一生不缺,養成這個習慣到最後你真能放得下。最後能不能往生看你肯不肯放下放下往生。所以四十八願,第十八願是:臨命終時一念、十念都能往生那是一生都沒有遇到過佛法,在臨終時候遇到善友勸他放下,勸他念佛求生,他聽了馬上就接受,馬上就放下都能往生。由此可知,平常十念是很有作用的。但是念佛時間無論長短,都要真誠心、清凈心去念,一定要符合大勢菩薩講的原理原則:「都攝六根,凈念相繼」,才管用。21-270-0001

  :請問一向專念的要件為何?一心專念與一向專念之異同?

  答:一心跟一向意思非常接近,但是它也有不同的地方。「一心」是什麼?沒有二念,我們叫專心。沒有懷疑、沒有夾雜就是凈念,凈念也是「一心」。「一向」是一個方向、一個目標方向就定在極樂世界,一心一意就是要見阿彌陀佛,這是一個方向。所以它很接近,但是意思也有差別。由此可知,一心難,一個方向容易。一向,可以說我每個人都能做得到;但是一心是功夫,初學的人還不容易達到。21-270-0001

  :請問一心不亂與一向專念之關係如何?其個別之功用何在?大小本為同部之經典,何以標示要求不同,旨趣何在?

  這個問題過去曾經有人提起。有少數學佛同修,看到《彌陀經》上要求的是一心不亂、心不顛倒,他不念佛了,說這個要求太高,一生做不到,去學別的法門了。大多數的人讀到一心不亂不求深解,還能老實念佛那就很可貴。這個問題既然提出來,我們要曉得,現在採取的《佛說阿彌陀經》,都是用羅什大師譯本,羅什大師是意譯,不是直譯。而《彌陀經》梵文原本的意思是一向專念,不是一心不亂,看玄奘大師譯本就了解。玄奘大師是按照梵文經本的句子直譯,不是意譯的。玄奘法師譯本與《無量壽經》講的意思相同,使人讀了之後不會懷疑。羅什大師有沒有翻錯?如果他翻錯的話,玄奘大師在那個時候一定會提出來。既然玄奘大師看羅什的譯本沒有話說,那當然就完全同意,他並沒有翻錯。

  法相唯識玄奘大師印度帶回中國翻成中文,但是並沒有在自己手上成一個宗派,所以他不法相宗的初祖,而在他學生窺基手上形成一個宗派,所以窺基大師法相宗的初祖。何況窺基大師給《阿彌陀經》作批註《阿彌陀經通贊疏》時,沒有用玄奘本子,而是採用羅什大師本子,由此可知,師徒對羅什大師的翻譯是肯定的,決定沒有翻錯。

  經文文字意思是「一向專念」,羅什大師翻作「一心不亂」。我們知道很難得到一心不亂,為什麼說羅什大師沒翻譯錯?因為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的是一心不亂。我們功夫沒到不要緊,有佛力加持,我們念佛往生的時候佛來接引你,第一個佛光注照,佛光一照就把功夫提升一倍。我們是功夫成片,一接觸佛光阿彌陀佛本願威神加持,就把我們的功夫提到事一心。凡聖同居土和方便有餘土都是屬於事一心不亂;同居土是事一心功夫淺的,方便土是事一心功夫深的。這樣說起來,羅什大師他所講的並沒有錯。了解這個意思,我們就曉得各種譯本的義趣都是相同的。21-270-0001

  :奉行精進十念法的功行,與一心不亂,與一向專念,請問應該怎麼解釋法?

  :十念法是不得已的,是對現代生活工作非常忙碌之人,而說的一個方便法。方便法養成了習慣就有很大的作用。一心不亂與一向專念,是功行的淺深不同,再淺也是與一向專念決定相應。精要十念法十句佛號,只是一分鍾的時間,但這一分鍾的心,決定向西方極樂世界,決定向阿彌陀佛。我們一句一句,這十句真達到一向專念,時間久了,功夫深了,就入一心,一心是功夫。21-270-0001

  :本學會對於一心不亂與一向專念二者做何倡導?

  :我們倡導的重點要在一向專念。一心不亂功夫,我們勉勵大家往這個目標趨近。但是入門決定是一向專念,一個方向、一個目標,這個非常重要。21-270-0001

  :「一念相應一念佛,念念相應念念佛」,理體深奧。請問念佛功夫與何佛法界相應??

  :確實理體很深,因此相應也有淺深廣狹的不同。往深處講,與自性相應;淺處講是心口相應,口裡念佛,心裡想佛,這是最淺的。21-270-0001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