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咒
佛經
佛宗
佛學
佛骨舍利
放生
佛咒
佛經
佛宗
佛學
佛骨舍利
放生
禪師
由疑情而悟
參禪要從“疑情”開始,起“疑”是證悟的前提,沒有
禪宗
2022-06-20
247
凈慧長老:如何防止禪病的干擾
參禪這一法確實是一個非常殊勝的法門,歷代有不少祖師大德,都是從這個法門入手來了明大事的。當然,這
禪宗
2022-06-15
209
六祖壇經箋注
六祖壇經箋注序 考唐書方伎傳、後魏之末、有僧號達磨者、本天竺國王之子。以護國出家。入南海、得禪
佛經講解
六祖壇經
2022-06-18
185
船子禪師用生命為夾山禪師堅定信心
禪宗極為有名的公案:講的是唐代夾山善會禪師被船子德誠禪師三次打入水中而開悟的經過。唐代的夾山善會
人物故事
2022-06-17
182
馮學成居士:《趙州禪師語錄》壁觀 前言
代前言: 猿抱兒歸青嶂後,鳥銜花落碧岩前 ———推介馮學成先生的新書《
大德居士
2022-06-19
181
臨濟慧照禪師關於禪宗的三問?
禪宗源於印度,展開在我國,盛行於隋唐,到慧能大師時全國身教皆為禪,寺為禪寺,幾乎成了佛教的代名詞
禪宗
2022-06-16
179
法持禪師為什麼要把遺體放在山間讓鳥獸分享?
法持禪師,潤州江寧人,俗家姓張。年輕的時候就出家了。三十歲那年,到湖北黃梅縣親近五祖弘忍大師,他
人物故事
2022-06-19
178
一輩子,只做兩件事
有人說,人一輩子只做三件事:自己的事,他人的事,老天爺的事。 我認為,人一輩子只做兩件事:餓了
哲理故事
2022-06-20
176
馮學成居士:《趙州禪師語錄》壁觀卷上(1-20)
(1) 師問南泉:「如何是道?」泉雲:「平常心是道。」師雲:「還可趣向否?」泉雲:「擬向即乖。
大德居士
2022-06-19
171
安禪何必須山水
畏寒時欲夏,苦熱復思冬;妄想能消滅,安身處處同。草食勝空腹,茅堂過露居;人生解知足,煩惱一時除。
佛與人生
2022-06-19
171
施者的放下
很多時候,你會通過各種渠道,聽來很多道理。對於這些道理,你會覺得自己已經理解了,其實不然。這只不
生活故事
2022-06-20
167
有業有報
有業有報 有一位信士問普交禪師道:“修懺悔法門是為了自己懺悔呢?還是為他人懺悔呢?
宗門故事
2022-06-17
163
天如惟則禪師感念恩師的動人、獨特方式
各位有緣,阿彌陀佛。今天我們要說到中國的名城,上有天堂,下有蘇杭。都知道蘇州有一個“
人物故事
2022-06-16
162
諸惡莫作
諸惡莫作 唐代鳥窠道林禪師,浙江富陽人,俗姓潘。九歲出家,初隨長安西明寺復禮法師學《華嚴經》和
宗門故事
2022-06-16
162
禪師與成名作家的對話
一位功成名就的作家出名之後,總是感覺忙碌得不亦樂乎,又感到生活很累,便去請教一位年老的禪師。
哲理故事
2022-06-17
160
在生活中透禪機,參透一生便是禪
一位男子找到禪師訴苦,說:“禪師,我生活的並不如意,房子太小,孩子太多,夫人性格暴躁
哲理故事
2022-06-17
160
禪是離不開生活的
禪是離不開生活的,柴米油鹽是禪,穿衣吃飯也是禪。能在生活中感受到禪意,就要靠一顆會發現、會觀察的
人物故事
2022-06-15
152
三歲小孩都懂得的道理,八十高齡也未必做得到
白居易素喜佛法,每至一地,必尋訪寺廟。他在杭州任刺史時,曾築西湖白堤,美名至今。 杭州寺院很多
人物故事
2022-06-16
152
道詢禪師
道詢 金朝時,濟南府靈嚴寺有位高僧叫道詢禪師。 道詢禪師俗姓周,是義城(今遼寧義縣附近)人氏
佛教故事
2022-06-20
152
方外之交,不必同一
方外之交,不必同一 杭州凈土院的葯山惟政禪師,持律甚為精嚴,曾接引太守李翱皈依佛法,也曾入朝為
宗門故事
2022-06-17
148
上一頁
3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