凈慧長老開示:永嘉大師調心的「五念」

  這幾天講來講去,最終還是歸結到如何去調伏我們的心。調心始終是我們修行的根本。調心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首先我們要認清這些心念是如何生起的,它的善惡性質,以及如何調伏它們。我們的心總是攀緣外境,這外境就是我平時說的客觀事物。這外境到底在哪兒呢?究竟說來,它們不在外,而在我心中。所謂心緣外境,實際就是自心緣自境。想一想看,我們坐在這里,在內心翻來翻去的,是些什麼?不過是我們自心攀緣外境時儲存下來的種種虛妄之相,並不是實在的,它們在剎那剎那生滅。這些虛妄之相狀,分善、惡、無記三種

  妄想就其內容而言,有善有惡,但在修行過程中,都應一並放下。善的妄想,雖有好的一面,但畢竟是妄想,惡則更多的是修行相抵觸,更應斷除。所謂惡,並不僅僅是指殺人放火,懈怠、放逸、不正知、不正見、貪睡等等,都是惡所攝,因為這些東西能夠障蔽我們的智慧,引生不善。無記則是沒有辦法判斷它是善是惡,它既不會引生善的結果,也不會引生惡的結果。修行人應當對自己的心念善惡性質有明確的了知,不要隨之流轉。

  另外,永嘉大師講到的“五念”,於我們用功很有幫助的,我們藉此可以知道,哪些念頭是應當立即斷除的,哪些念頭則是應當持任的。

  首先,在調心的時候,不要故意地去引申一個什麼念頭來。故意引申出念頭,有意識地去思維世間善惡無記等事,這叫“故起念”。用功的時候,要不思善、不思惡,只點點滴滴地照顧話頭

  第二種情況,就是要防止“慣起念”。慣起念就是下意識地翻起一些東西來,不可捉摸。比如我們坐在這里,本來好好的,突然不知怎麼搞的,過去的陳年老賬翻起來了,弄得自己心神不寧。人的意識之流中,隱藏著許許多多的過去的經驗,這些東西平時處於一種無意狀態,好像被忘得乾乾淨淨似的,可是在打坐過程中,它們往往會情不自禁地涌現在潛意識當中,這是心念流動的一種慣性結果。有一個笑話,有一老太婆禪堂打坐,一下子想起隔壁王老頭欠她二升小麥。這件事她早忘得一乾二淨。後來她回家告訴家裡人說:“打坐真是好!我忽然想起了隔壁的王老頭欠我二升麥,我這就去問他要回來。”慣起念由於是一種意識東西,所以比較難以對付。慣起念若成了一種行為,就是我平常所說習氣。相對來說,比較粗重煩惱容易克服,而習氣毛病則難以克服。

  第三種念頭叫做“接續念”,起念之後,不但不去斷除,反而還順著它繼續往下想。一般說來,妄想起來之後,若不提起正念來中止它,你就有可能被它帶到很遠很遠地方,所謂“心跑到九霄雲外去了”,指的就是這種接續念。平常用功的時候,經常會出現接續念來干擾我們的修行,比如想起某件事之後,與之相關的一連串事情都被牽動起來了,有時過了大半支香,才發覺自己的心念已經跑了很久。

  第四種念頭叫做“別生念”,就是一念生起慚愧來了,覺得故起念、慣起念、接續念都不對,應當立即止住,於是念生死苦,發菩提心生起警覺,提起正念,繼續參本參話頭修行不怕妄想起,關鍵在於如何保持“別生念”。

  第五種是“寂靜念”,就是說,修行人要安住在正念上,不思善,不思惡,不墮在無事甲里,不落在無記里,現前一念,於前不接,於後不引,當下孤立,明明了了。作為參禪來說,就是要咬住本參話頭讓它相續不斷,讓妄念插不進來。

  永嘉大師講的這五念,前三種念是我們要斷除的妄想雜念,後二種是我們要保持的正念。各位提起精神來,照顧本參話頭,參!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