凈土法門法師:我們的修學要懂得方便有多門,善財童子就做了一個修行的示範

  【歸元性無二。方便有多門。聖性無不通。順逆皆方便。】

  這首偈諸位要特別的留意,你要問怎麼個修法,我們要怎樣才能夠見性?文殊菩薩在這講得很清楚、很明白,『歸元』就是歸真、歸本。『性無二』,我們現在沒有歸元,在凡夫地,我們的自性跟歸元之後成佛自性是一不是二,性上講不二。不但自己在凡夫位跟在佛位上性是不二的,同時還要曉得,在一切萬法上也是不二。我們還拿夢境來做比喻,譬如作夢的時候,你在夢裡迷了不知道是作夢,等到你醒過來你曉得在作夢,你作夢的時候那個迷的心跟你醒過來的心是一不是二。整個夢境就是你自己心變現出來的,夢境裡面那些人物、山河大地虛空,它的性跟你自性是一還是二?還是一個。經上常給我們講「一性一切性」,一性是講自己真如本性真如本性迷了之後,變現出太虛空,變現出無量無邊的世界,變現出十法界依正庄嚴這一切物的自性原來就是你自己自性,一性一切性,一切性是你自己一個自性

  佛在這部經裡面給我們說,五陰、六入、十二處、十八界、七大,「皆如來藏妙真如性」,這不是說出來嗎?五陰、六入、十八界、七大,這些就是一切,如來藏妙真如性,一性。所以自性本來具足根塵識大(七大),周遍圓融不可思議這是自性本來就具足的。就像六祖所說的,自性本來具足、自性能生萬法,所以歸元的性決定不二,要相信這個道理二十圓通裡面,你就不能說哪一個殊勝、哪一個差一點,不能說。為什麼?不二。我們在經文裡面看到二十五位菩薩個個都第一,沒有第二,這就顯示歸元性無二。

  既然是歸元性無二,法法平等、無二無別,為什麼文殊菩薩給我們揀選?『方便有多門』,揀選圓通就是依據這一句來的。方便有多門,為什麼方便變成多門?剛才說性是一個,你迷得有淺深不同,所以方便就不一樣,方便是方法方法便宜就不相同。所以讀《華嚴》要會讀,全部《華嚴經》,我跟大家交代明白,只說自己一個人,沒有說到自己外面一個人,統統是說的自己,五十一位菩薩都是自己。我怕大家不明白,我舉例子說,好像現在學校念書,小學一年級到六年級;中學從初中到高中,也是一年級到六年級,十二個年級;大學有四個年級,十二再加四是十六個年級;再加上碩士班跟博士班,再加個四年二十個年級。那我們可以說這二十個年級的學生,統是你一個人,因為是你一個人經歷的,你從小學、中學、大學、碩士、博士,這二十個年級都是說你一個人,不是講學校每個班級的學生你這得要搞清楚。你在小學有小學的教學法、有小學的課程、有小學的方便法,到中學又有中學的方便法,到大學又有大學的方便法,可見得方便有多門,不是一個門路就守死了,沒有這個道理的。一個方便門就死守,那就好像你在學校念書,你念了一年級,年年念一年級,就死在一年級里不會再升級,那就沒有方便門。

  佛門入門五年學戒,你看看這個方便門期限只定在五年,當然這個五年又不是絕對,有伸縮性的,為什麼?有根性利的,二、三年就行了,他基礎就定下去了;根性鈍一點的人,或者要十年、或者要十幾年。我們看到觀宗寺曬蠟燭的持律法師,他比別人根鈍,要十幾年五年是指一般人,一般大多數的人,它不是固定的,有伸縮性。由此可知,我們的修學要懂得方便有多門。這種顯示特別是在華嚴經》裡面,善財童子就做了一個修行的示範,表演給我們看。他五年學戒在哪裡?在文殊菩薩那一會,本會,文殊菩薩是他的根本師。修福修慧住在什麼地方?福城。你們看看福城在哪裡?你修福的那個地方就叫做福城。善財童子要不要修福?要修福,居住地方是福城,福慧雙修文殊菩薩修根本智,根本智是什麼?根本智是無知般若無知,就是修無分別智。六根接觸六塵境界一切明了,不生分別、沒有執著在這里頭沒有我執、沒有法執,這是根本智。五十三參就是方便有多門,『順逆皆方便』,每換一個方便法,他的境界提升一層,這不是明明表演給我們看的嗎?他是死守一個辦法嗎?沒有。時時在換方法,每換一個方法,他的境界提升一層,要曉得這個道理。但是他有個基本不變的方法,那根本法門念佛法門念佛法門代表的是無量覺。所有法門都是幫助無量覺的,樣樣都覺而不迷,順境裡面覺而不迷,逆境里頭也是覺而不迷,順逆皆方便。

  所以一部《華嚴》是佛門裡面最完整的教科書。誰是華嚴》的當機者?那就看你不信?你能不能理解?你肯相信,正如同佛在《金剛經》裡面告訴我們,須菩提請教釋迦牟尼佛,說釋迦牟尼佛講這樣深的般若如來滅後有沒有人能夠生實信?實信就是真正相信,有沒有人能真正相信?佛告訴他,「莫作是說」,你不能這樣講法,五五百年之後,那指我們現在斗諍堅固時代,第五個五百年這個時候還有修福的人持戒的人他能相信。你們想想這什麼意思?這句話含義很深,不但對《般若經》能夠生實信,一切經他都能生起真實信心。那是什麼人?得真正修福的人他相信,真正持戒的人他相信,持戒就是修福、修福就是持戒,這樣的人能生實信。換句話說,我們不能相信,福也不修、戒也不持,這兩樣都沒有,就不相信!文殊菩薩此地的偈頌,也屬於修學的綱領、修學的精要,與《壇經》裡面六十句無相頌沒有兩樣。經上講性多半是講本體,講真理有一個,講方便多半是講方法,講一切眾生的機宜那當然是無量無邊,所以說有多門。這個機宜不但是說一切眾生,就是自己也有不同,今年一年級,明年二年級,後年三年級,那怎麼會一樣?不一樣,程度不相同。學佛之可貴,貴在你自己境界天天提高,好像念書一樣年年要升級,可貴在這里,不能留級、不能降級。

  摘自 楞嚴經  (第一二九集)  1981

  台灣景美華藏圖書館  檔名:07-001-0129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