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武帝身患惡疾,全身糜爛而死。不到三年,楊堅(隋朝開國皇帝)殺死周靜帝自立為皇帝,北周亡國。
隋朝開皇十一年,大府寺丞趙文昌忽然暴死,唯獨心上稍微溫暖。家人不敢入殮,之後又活了。說:「我當初死時,有人領我到了閻羅王的住處。閻王問我:『你一生來,作了什麼福事?』答道:家裡貧窮,無有能力可以建立功德。只有每日勤念佛經。閻王聽了這些話,合掌低頭,贊揚說:『很好』。閻王就派人領我回家。命令讓我從南門出去。到了門口,看見武帝在門側的房內,被鎖著三重鉗鎖。他叫我道:『你是我本國的人,暫時來到這里,我要和你說話。』我立即拜見。武帝說:『你認識我嗎?』我告訴他:『我過去當過陛下的侍衛。』武帝便說:『你既是我過去的臣子,現在回家,替我向隋皇帝說明,我許多罪過都能辯解明白,唯獨滅佛法的罪重,不能夠赦免,望隋帝給我建立小小的功德。希望通過這些善事保佑,使我能夠離開地獄。』我接受囑託而走。等到走出南門,看見一個大糞坑中,有一個人的頭發浮在上面,便問引路的人,答道:這是秦國大將白起,被囚禁在這里,罪惡未了。」文昌到家後才復活。就把這些事奏於皇上,皇帝命令天下的人按人丁出錢為周武帝做法事超度。設立三日的大祭,並記錄下了這些事,寫入隋史之中。
當我們翻開經典都會看見一首開經偈,這一首偈就是八十卷《華嚴》當年翻譯圓滿的時候呈送給皇帝看(那個時候皇帝是唐朝武則天),武則天題的這四句「開經偈」。這四句偈實在做得太好了,以後的許多高僧大德想再做一首偈都沒有辦法;一直到現在也沒有人能夠再做一首開經偈比它更好的。所以我們念的開經偈就是《華嚴經》翻譯圓滿,武則天因體會經義的玄妙希有,非常地歡喜,有感而發而寫下的開經偈。
開經偈
佛教中有這么一個故事。兩千五百年前,釋迦牟尼佛傳法的時候,有一天,釋迦佛帶著弟子托砵外出化齋。一群小孩在路上玩堆沙子。其中一位嬌滴滴的女孩子,遠遠看見釋迦佛帶領弟子們而來,就半戲半真的用雙手從地上捧一捧沙,走到佛陀面前,往佛陀的飯砵內一放。釋迦牟尼客氣地接受了她的沙土。
大弟子舍利佛看不過眼,心想這女孩豈有此理,怎麼可以用沙土戲弄我師尊。在路上實在忍不住,就問道:「師尊,剛才那女孩子,把沙土放您飯砵里,怎麼能讓她這么胡鬧?」釋迦佛微笑:「你們不知,此女千百年後,因緣成熟,要在東震旦國為王。這時我如不接受她的沙,她將會試圖去破壞佛法。我接受了沙子,這樣讓她結下此善因緣,她將來做王時將會弘揚佛法。」
此女孩子就是後來中國歷史上的一代女主武則天。她一出世就有帝王的龍鳳之姿。武則天做皇後之前曾經作了四、五年女尼。她不但虔信佛法,而且精通佛理。她作了一首贊嘆佛法的四句偈言,「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我今見聞得受持,願解如來真實義。」成為佛徙誦經的開經偈,一直流傳了千百年。
這首偈的由來,據說是武則天做皇帝的時候,由於武則天是虔誠的佛教徒,她對於華嚴經非常地愛好。總覺得晉譯的六十華嚴欠缺得太多了,不完整,感覺到非常地遺憾,所以就派了特使到印度去求這部經,看看有沒有完整的本子,在這時候於闐國的三藏法師得到有這個本子,她就連法師一起請到中國來,這個法師是實叉難陀,請他來之後,主持翻譯華嚴經。實叉難陀法師在西域是非常有聲望,知名度相當高的一位法師,我們中國這些大德,乃至於帝王,對他都非常景仰,皇帝親自聘請實叉難陀法師到中國來。實叉難陀法師來的時候,帶來了華嚴經,也不完整;但是比晉譯的經多出了九千頌,所以一共有四萬五千頌,大經的義趣已經能夠看得出來了。譯場規模也非常大,武則天自己也常常去參與。
翻成之後,武則天初閱《華嚴經》時,因體會佛法的高妙稀有,非常歡喜,故有感而發,給這個大經題了一首開經偈,這就是我們現在念的開經偈。
前邊提到坐禪要有忍力,不怕苦二十一個鍾頭。你看古來那個窺基祖師,他的前生,你看他多苦,坐那個地方,一坐坐了幾千年,不知道究竟坐了幾千年?因為他也不記得什麼時候開始坐的了,等到唐玄奘法師到印度取經,在路上遇到了他,看見這個老修行頭上有小鳥在那蓄窩了。蓄窩在那兒住還不說,還生小鳥,小鳥又生小鳥,在那兒不知道幾輩子了,這鳥雀的世紀不知道是多少個世紀了,人的世紀也不容易計算了!
可是玄奘法師一看,啊!這個老修行入定了,雖然是沒有氣,但是可不是死了,衣服都爛了,就是塵土蒙著,身上的塵土有半寸厚。玄奘法師也就沒有事找事干:「我叫他出定,好同這個老修行談一談。」於是打了一下引磬,啊,這個老修行在這幾千萬年來,都沒有人來到這兒給他開靜,現在他出定了,但是身不能動彈了!
身雖然不能動彈,可是能說話,說:「你是從哪裡來的啊?」這就好像那個尤孝子問我似的。但玄奘法師可就和他老老實實的說:「我是從唐朝來的,我想到印度去取經。你在這兒這么裝死有什麼意思呢?」
「真的嗎?」
「什麼真的假的,你在這個地方睡覺,睡得這么久了,你真是睡得糊塗了。」
老修行一聽說;「那不要緊,釋迦牟尼佛入涅槃,我再等當來下生彌勒尊佛。」他說完,就又要入定了。
玄奘法師說:「你先不要又入定去,我現在有事情和你商量。」這個老修行不願意管閑事:「你有什麼事情?我不管你的事情啊,你到這兒來打我閑岔,我在這兒入定,入得很自在的,很好的,你多事,我不管你的事!」
「這不是我的事啊!」
「那麼誰的事?」
「這是佛的事。」
「喔,佛有什麼事啊?」
「釋迦牟尼佛雖然入涅槃,佛法仍然在世間,須要有人來弘揚佛法。你入定等彌勒尊佛,這還有很久的時間呢!最低限度也要十幾萬年之後,這十幾萬年你什麼事情也不幹,這太沒有意思啦!」
「那我,我能幹什麼事啊?」老修行連自己能幹什麼事,他都不知道啊!
玄奘法師說:「你幫我弘揚佛法,釋迦牟尼佛的法還在世間上呢!現在沒有什麼人發願弘揚佛法了。你去到大唐國,等我取經回來,你好幫助我弘揚佛法。」
目 錄
曹操七世豬身
韓愈墮餓鬼道
宋徽宗
出家僧轉世為宋理宗
蘇東坡的三世佛緣
岳飛殺心沒除墮入鬼道
秦檜七世豬身
方孝孺被誅十族的因果
明代理學家王陽明
慈禧太後與清朝滅亡
袁世凱、馮國璋、李鴻章等名標豬身
馮玉祥毀佛
本·拉登
曹操七世豬身
對世間一切人事物的控制與干涉,這種念頭要淡忘、消除,對於我們修學的功夫就不會造成障礙。凡人對一切人事物都會想控制、干涉、佔有,這全是自私自利;自私自利是總說,其實只要稍稍有這個念頭在,都是自私自利。所以要把自私自利破除,對一切人事,無論世法、佛法,決定沒有干涉、控制的念頭,我們就得大自在,得真解脫。千萬不能管人家的事情,不然自己就掉到火坑裡了。不管事,才能往上升。千萬不要執著「我有權利來管」,你有權利是墮落,管得不好就一身罪業,到三途地獄去了。
《印光大師文鈔》舉的例子,曹操愛管閑事,墮地獄,變畜生,這是因果報應書上記載的。
漢獻帝時,曹操為丞相,專其威權,凡所作為,無非弱君勢,重己權,欲令自身一死,子便為帝。及至已死,曹丕便纂;而且屍猶未殮,丕即移其嬪妾,納於己宮。死後永墮惡道。歷千四百餘年,至清乾隆間,蘇州有人殺褚,出其肺肝,上有『曹操』二字,鄰有一人見之,生大恐怖,隨即出家,法名『佛安』,一心念佛,遂得往生西方。事載凈土聖賢錄。
《安士全書》也提到這個公案,這是過去不曉得哪個朝代的人殺豬,這個豬毛颳了之後,肚子上有幾個字:「曹操七世身」,曹操投這個豬胎已經第七次。這是從地獄出來之後,投畜生還債。你殺多少人,殺人要償命,決不是隨隨便便殺了就沒有責任。欠錢的還錢,殺人的償命,因果通三世。成了佛還是要還債、還是要還命,不能說成了佛就沒有因果。釋迦牟尼佛有馬麥之報,釋迦族遭琉璃王毀滅,這都是顯示給我們看,善因得善果,惡因必受惡報。
居士:師父,我好幾次在師父這里受了不殺生戒,但是菜有的時候我還得買啊。
師父(傳喜法師,下同):哦,買菜那你就買三凈肉。我過幾天去常熟,有一個寺院請我去,我去一下。關公叫武聖人,關聖帝君,封帝。在我們中國來說也是大家學習的榜樣嘛,他是不貪財不貪色,這兩樣就不得了,重義氣,義氣放在第一位,不重財不重色,曹操那樣收買他,那麼多的錢,送美女給他,他不要。送美女給他,他馬上送給嫂嫂做傭人了,服侍嫂嫂。那麼多黃金收買不了他,沒有座騎送他最好的座騎---赤兔馬,比現在的那個賓士600還要厲害。送他,收買不了他,這就是重義氣,拜了兄弟了,不能出賣兄弟,背叛大哥。
所以過去我們中國的晉商他們主要就是崇拜關公,關公現在在全國各地被做生意的人供奉,這也是跟晉商分不開的,山西晉商自古就是供關公,現在很多人不知道也都跟著後面供。他在智者大師那裡皈依佛門,護持佛法,特別也是我們天台宗的護法,我師父在最危難的時候,關公都現身保護,鼓勵安慰,所以我師父對關公有特別深的情懷,關聖帝君。
海濤法師他愛人家裡就有台灣最有名的關聖帝君廟,他的出家因緣裡面有,台北行天宮就是供奉關聖帝君的。我跟大寶法王第一次見面的時候,大寶法王還特意問我,關聖帝君的故事你們知道嗎?我說:「我知道啊!」「你們知道他現在的那把刀還在不在了?」我說:「這我倒不知道。」這到要好好打聽打聽,這把刀到底到哪去了。青龍堰月刀,他這把刀是血淋淋的,殺人無數。所以你看他的報應也是這樣的,死的時候也是斷頭而死,身首異處。
師父:死了之後,做一個大蟒蛇嘛,殺心很重,殺心重就做個蟒蛇。因為他的忠義,所以他有福,就做個山神。他真的身體就是個大蟒蛇,但是他會變,他會變人的形象,但是不能持久的,他是一個山神。我們現在的土地公啊、山神廟啊都塑長者的形象,其實它們真正的形象就是蛇,山神就是蛇。我這水庫請山神幫我護佑,顯過它的真身,有人就看到一條大蛇。後來我造第二個水庫的時候,它又來跟我弟子說,叫我再加持它的後半身,它整個身體有三十六米長。
關聖帝君當時也是做一個大蛇,但是,他怨氣很重,還喊來喊去:「還我頭來,還我頭來。」這樣,怨氣很重。後來,師父們就開導他:還我頭來,你殺了那麼多頭,怎麼還?你這一輩子殺了多少頭啊?他還有一個形象就是什麼呢,關聖帝君坐在那邊,手捋著鬍子,然後一個周昌,一個關平二個人,周昌扛大刀,關平拿帥印。他兒子也死掉了,他不僅自己被砍頭,他兒子也是戰死沙場,所以這個因果是很厲害的。
師父:他一皈依佛門就了掉了,皈依佛門那個怨氣一沒有了之後馬上就不一樣,品位增高。第一次三皈依的時候,是在一位老和尚那,後來在智者大師給他受五戒。到智者大師那的時候,他人馬已經很多了,很威武了,衣袍鑾駕什麼的,很威武的形象走過來。智者大師一看這就是一個福德的善神嘛,一番交談了之後,他非常地敬佩智者大師,就願意求受五戒,然後他供養了玉泉寺。
師父:對,皈依的時候當時是一個山神,級別還不是很高的,但五戒的時候級別就很高了,現在是不得了了,現在是菩薩一樣了。
居士:師父,對這些神明作為一個受五戒的弟子來說我們禮拜他嗎?
師父:他是我們佛教的護法嘛,我們作為弟子可以禮拜、感恩,他是護法,已經是菩薩了,他是佛教徒,而且是佛教的護法。對護法呢你禮拜也可以,問訊也可以,但你好好修就行,你好好修他不會那個的。我師父是對他很恭敬的,是很感激他的,合掌問訊,非常贊嘆,每次見到了伽藍菩薩都很贊嘆,非常贊嘆。我們中國的伽藍神數量不多,在印度總共有十八位,以給孤獨長者為首,護持佛教的十八位,全部是在家的大富長者。在中國呢,關聖帝君算,天台山還有位道士,他也算一個。
在南北朝時的北周和北齊佛教很盛行。北周的開國皇帝孝閔帝宇文覺和,明帝宇文毓很虔誠地信佛,故佛教在其境內長盛不衰。道教也在這時迅速發展壯大。明帝宇文毓死後,宇文邕繼位既北周武帝。他是繼北周孝閔帝、明帝之後的第三代帝王,在位十八年(公元561——578年)。
北周武帝是一位勵精圖治、負有遠見的皇帝,沉毅有智謀,克己勵精,聽政不怠,能明察,少恩惠。凡是朝政大事,政令處置,都有自己的一套,不同凡響。他平時,身著布袍寢布被,無金寶飾物。他發現各宮殿如有華綺裝飾的,便立即下令撤去。他的後宮,僅有嬪御十餘人。武帝勞謙接下,自強不息;以治國為己任,銳意進取。他致力於校兵閱武,步行山谷,履涉勤苦,皆為一般人所不能受。每次征戰,身先士卒,深得將士崇敬。他的性格果決,能斷大事,有統一天下的雄心。
北周武帝認為:人民信佛,供養出家人會不專心於生產,出家人沒有財產,不從事物質生產不用交稅,影響國家財政收入。他就想廢除佛教。於是,武帝召集群臣、名僧及道士,討論三教的優劣。意在壓低佛教的地位,定儒教為先,道教為次,佛教為後。在會上,佛、道兩教斗爭非常激烈。據《續高僧傳·智炫傳》記載,智炫在辯論時力挫道士張賓,武帝為道教護短,斥佛教不凈,智炫答道:「道教之不凈尤甚!」
北周武帝說不過和尚又恨道士不爭氣,乾脆下詔「斷佛、道二教,經像悉毀,罷沙門(僧尼)道士,並令還民。」詔令發布之後,立即實施。「融佛焚經,驅僧破塔,……寶剎伽藍(寺廟)皆為俗宅,沙門釋種(僧尼)悉作白衣(還俗為平民)。」此時蜀新州果願寺僧僧猛,進京與武帝論述不宜滅佛,靜藹法師亦面見武帝論其滅佛之過,皆被逐出,宜州僧人道積,與同伴七人絕食而死,其事跡極為壯烈。建德六年(577年)滅北齊後,接著把廢除佛教的政策推廣到北齊境內。武帝親自到鄴城(北齊國都,今河北臨漳縣西南20公里漳水邊上),召僧人入殿宣布廢佛令,下令在原齊國境內滅佛,寺院等「准毀之」。當時,有僧眾五百餘人,都在俯首聽命,獨慧遠和尚厲聲抗辯說:「陛下今恃王力,破壞三寶(佛教名詞指佛、法、僧),是邪見人,阿鼻地獄(佛教名詞指十八層地獄)不論貴賤,陛下安得不怖?」武帝聽後大怒,眼睛直瞪著慧遠說:「但令百姓得樂,朕亦不辭地獄諸苦」。慧遠反駁說:「陛下以邪法化人,現種苦業,百姓當共陛下同墮地獄,何處有樂可得?」武帝不聽勸告,把廢佛運動在原北齊境內鋪天蓋地地發動起來。結果,四萬多所寺廟賜給王公作宅第,一切經像盡毀於火;寺院財產,簿錄入官,僧尼全部勒令還俗。
老修行本來不願意去,但是想一想,時間太久了,唉,還是去作一作戲,到那地方看看,逢場作戲!他這一念想要作戲去,說:「那我怎麼樣去呀?」
「你從這兒向東,走到大唐國,你看房子是黃琉璃瓦的,你就到那家去投生,等我回來,你好幫我弘揚佛法。」
這個老修行大約眼睛也沒有睜開呢,就這么說:「好,我去了啊!」一邊走路一邊好像沒睡醒覺,等到了唐朝這個大唐國,眼睛還睜不開,一看那個房子是綠色的瓦,但是他沒有睜開眼睛,就以為是黃的,於是就到這個綠琉璃瓦的家裡去投生出世了。
玄奘法師到印度去取經,也到那兒學佛法,聽了很多法師講經,跟了很多法師修禪定,一去去了十四年。十四年了,他就想,他有一個老同參到中國去了,他要回來找一找這個人啦!於是在印度把事情都辦好了,就向回走。
在他要去印度的時候,和唐太宗有一個約會,唐太宗問他說:「國師!你什麼時候回來啊?」他說:「現在你看這松樹,枝子向西歪著,這棵松樹什麼時候向東歪,那個時候我就要回來啦!」這是一個預言。
有這么一天,唐太宗一看,宮殿前面這一棵樹,枝杈都向東彎了,唐太宗就想起玄奘法師走的時候說過,他回來時,這樹就會向東彎。現在所有的樹枝都向東彎了,喔,這玄奘法師回來了!他就帶著文武百官到西門去迎接國師,果然就迎著玄奘法師回來了。
玄奘法師回來第一句就說:「皇帝陛下!恭喜你又生一個兒子啊!」
「沒有啊!你走時我那個太子,現在還是這一個太子,我沒有多啊!」
玄奘法師聽皇帝說沒有,於是就作觀來查查看。喔,這個老修行真是走錯路了!他一觀察,知道這個老修行因為眼睛沒有睜開,跑到大將尉遲恭的家裡去托生了,做了尉遲恭的一個侄子。
玄奘法師就向皇帝說:「這個尉遲恭的侄子一定要出家,跟著我弘揚佛法。」就說他是怎麼怎麼一回事。
尉遲恭無所謂的,他叫他侄子出家。但和他侄子一商量,他侄子不肯出家,說:「不行,我不能出家!我怎麼可以捨得世間這么好的東西?出家太苦了,我不出家!」
那麼玄奘法師又去找皇帝了,說:「皇帝陛下!你要幫我的忙,因為佛教在中國當興了。這個人前生是一個老修行,我叫他來托生的,他現在迷了不出家。你得要下一道詔書,叫他奉旨出家,如果他不出家就得殺了他。這樣子,他就不得不出家了。」你看,在那個君主時代,皇帝說話,誰也不可以不聽的!於是唐太宗就下了一道詔書,叫尉遲恭這個侄子跟著玄奘法師出家。
尉遲恭的侄子說:「皇帝叫我出家,好,我去和皇帝講條件!這條件講好了,才出家,不合乎條件我是不出家的。」究竟怎麼講這條件呢?
在玄奘法師請唐太宗下詔書的時候,已經對唐太宗說了:「我相信這一道詔書下給尉遲恭的侄子,他會來向皇帝要求出家的條件,無論他要求什麼條件,你都可以答應他。」
尉遲恭的侄子就去見皇帝說:「本來我不願出家,皇帝一定要叫我出家,我不敢不出家。可是,請求皇帝答應我三個條件。」皇帝說:「喔,你要出家啊,不要說三個,三十個條件我也答應你,你就說說你這個條件吧!」
他說:「我這第一個條件:出家人不準喝酒的,但是我不能戒酒啊!我出家後,走到什麼地方,必須要有四匹馬拉著一車最好的美酒跟在我後邊。這是第一個條件,皇帝您可以答應我嗎?」皇帝本來不想答應他這個喝酒的條件,因為佛教里的五戒,其中一條就是戒酒,但是玄奘法師又預先告訴他,無論對方要求什麼條件都答應他,皇帝因為相信玄奘法師,於是說:「可以,你是例外,我可以答應你,你不要愁你這個喝酒!」尉遲恭這個侄子,以為皇帝不應承,他就可以不出家,誰知皇帝答應他了。
「第二個條件:我最歡喜吃肉,而出家人吃齋,不吃肉。我因為生到武將的家庭里,學武的人一定要吃肉,我出家之後要有一車肉跟著我。這個肉要新鮮的,一天都不能擱。」因為當時也沒有什麼冰箱,用一塊冰裝在一個箱子里頭就叫冰箱了。所以他說:「必須要新鮮的肉,每一天都要換新鮮的,一定要有夠我一天吃的肉放在車上,車上這箱子里頭放很多冰,把肉放在箱子里。」皇帝想:你這么饞,肉都放不下!不過玄奘法師早就叫他答應他啦,就說;「也可以,第二個條件我也答應你,我供養你肉吃,供養你酒喝,那麼你說一說你第三個條件啰!」
尉遲恭的侄子說:「這第三個條件哪,我相信你不會許可的。」皇帝說:「你說出來看看,或者我許可你呢!」他說了,第三個條件是:因為他有生以來就歡喜女人,歡喜美女,所以他出家之後,無論走到什麼地方,必須有一車美女在他後邊跟著。皇帝說:「這真是!出家人怎麼可以要美女呢?」但是玄奘法師又叫他答應,於是他說:「好,第三個條件我也答應你。現在你應該出家啦!」
這個尉遲恭的侄子以為這三個條件,皇帝一個條件都不會應承,想不到三個條件皇帝都答應了,這回他就要出家啦!皇帝就給他預備一車美女、一車酒、一車肉,共三車,送他出家去。這時候,文武百官和很多的出家人都知道他奉旨出家,就送他到廟上去出家。
到了大興善寺,這個大興善寺,從方丈室到山門口,有十個mile(英哩)這么長的路,每一天晚間關山門,要騎著馬去關的。那麼從皇城送他去出家,接近大興善寺那兒,就聽見寺里鐘鼓齊鳴。這是廟上有大的法事,就要撞鐘打鼓。那個鐘不是像我們這個鐘這么小,那個鐘扣在地上,十幾個人都站在鍾里邊都可以的,就那麼大的鍾!那鼓也很大的,這個鼓鍾聲差不多十里路遠都可以聽得見的!
那麼他朝著廟來了,一聽到廟上的鐘鼓響,豁然間開悟了:「喔,原來我是那個老修行啊!頭上有那麼多鳥在上面抱窩,我在那兒入定,我答應玄奘法師來幫著他弘揚佛法。」他得宿命通了,就向後面擺手,說:「你們這些車都回去了,我不要了!」美女也不要了,酒也不要了,肉也不要了,把這三車都打發回去了。因為他出家的時候有這個典故,所以在中國,稱窺基祖師為「三車祖師」。
這窺基法師最聰明,他能「目下十行字,耳聽百人音」。怎麼叫「目下十行字」呢?就是你看一行字,他可以看十行,比你快十倍。例如,你讀這本英文書,一個鍾頭讀完,他十分鐘就讀完了,甚至於五分鐘就把這一本書讀完了。這不是馬馬虎虎看,他也一個字一個字看,但他看得快。「耳聽百人音」,一百個人同時說話,他也分別得清楚你講什麼、他講什麼。不是像我們,有兩個人講話,你就聽不清楚那個是說什麼。這太笨了!
窺基祖師幫著玄奘法師翻譯很多很多經典,所以玄奘法師所翻譯的經典,多數是窺基祖師幫著翻譯的。
這個老修行,在那兒坐了幾千年,甚至於萬年以上,也不覺得腿痛腰酸,也不覺得辛苦。所以我們坐這二十幾個鍾頭,這不算一回事。無論什麼事情,你認為它很平常,不是很重要的,就沒有麻煩了。你若認為這是很不得了的一件事,很重要的,那就很多麻煩了。所以修行,要忍苦又要忍痛,不要怕腿痛。你現在怕腿痛不修行,不關上地獄門、不關上餓鬼門、不關上畜牲門,將來那個痛苦更厲害。所以我們現在以忍一時的痛,來得永遠的快樂!
窺基祖師生在一個武將的家庭里,所以他的性情很豪爽,身體長得很胖很高很大。雖然他記憶力非常好,學問也很好,但是在表面上看來,他很粗氣,就是不文雅,不是像文人那麼樣文質彬彬的。他雖然不吃肉,吃齋了,但是吃得很胖。
有一次他聽說終南山有一個道宣律師,修行非常的好,非常有道德,也非常有學問,總而言之沒有一樣不好的,樣樣都好。感動了什麼呢?他的道德感動了天人給他送飯。他一天吃一餐,專門修持戒律。他坐著一定要端端正正的像一座鐘,站著一定要像一棵松,走路像輕風,躺著像一張弓。這行、住、坐、卧四大威儀,他做得非常之好。因為嚴守戒律,守得清凈了,天人就想在他的面前來求福報,於是就發心給他送飯,每逢中午就給他送天人所吃的飯作供養。
窺基法師聽人說,道宣律師是天人給他送飯,他就想:沒出家以前,所有的肉類都吃遍;出家以後,所有的齋菜也都吃過,就是沒有吃過天上這飯的味道,這天廚妙供,究竟是什麼滋味呢?他這時候啊就打妄想了:「我到道宣律師那地方去趕齋!」因為在佛教里頭,出家人和出家人無論從哪裡來的,有東西大家吃,有地方大家住,不分彼此。他想,人間的飲食他吃遍了,天上的飲食他沒有吃過,於是他預備到那兒趕齋,趕吃的去,吃一點天人所吃的飲食,於是乎就到終南山去了。
道宣律師所住的茅棚,他早就知道在什麼地方,所以在沒吃午飯以前,他就到了。因為那時候他是個很有勢力的大法師,一個大德高僧,道宣律師也知道這窺基法師幫著玄奘法師翻譯經典,就歡迎他到這兒坐,請問他來有什麼事情?窺基法師很直爽的說:「我啊,肉也吃過,齋菜也吃過,人間的所有飲食,再好我也通通都吃過,但是我沒吃過天上人所吃的飲食。聽說你是天人給你送供養,我到這兒來趕趕齋,也嘗一嘗天人所吃的飲食是什麼味道,大約你不會不結我的緣吧?」道宣律師說:「當然當然!這兒每天受的供養都很多啊!你當然可以在這兒,我們一同應這個供養。」
他們在這兒等著,本來每一天,天人十一點半鍾就一定給送供養來的,一秒鐘也不會錯的,這時候一定來。可是這一天啊,他從十點鍾就來趕齋,等到十一點、十一點半,到十二點也沒有來!道宣律師說:「或者今天有旁的事情耽誤了,或者等一等還會來。」
一等,從十二點等到一點、兩點、三點、四點、五點、六點、七點、八點,也沒有來。終南山離長安有七十多里路,天黑了窺基法師也不能下山了,那就在這兒住啦!他就很不高興的樣子,說:「聽人說你這兒有天人給你送飯啊!你或者儘是欺騙世界上的人,哪有天人給你送飯?我今天來了,怎麼天人就不來了?這分明是你打妄語,你持的什麼戒律嘛!」就罵起來了,罵這個道宣律師。道宣律師因為持戒,也不和他辯,也不說為什麼今天沒有來,不講話,兩個人大約都不太高興,心裡不很歡喜。
窺基法師倒頭便睡,睡得鼻息如雷,道宣律師心裡就想:這還是一個國師吶!一點修行都沒有,睡覺這么大的聲音,唉,吵得我也不能打坐,也不能睡覺,也不能用功!早知道這樣子,不叫他在這兒住!但是也沒有法子,他睡著了,叫也叫不醒。
道宣律師在這兒打坐,坐啊坐,身上很癢。他就用手到衣服里邊摸,一摸,摸出了兩隻虱子,這兩隻虱子吃得都很胖的,好像小肥豬那個樣子。他一看這兩隻虱子,怎麼辦呢?不可以把它殺了,不可以把它弄死,弄死犯戒了啊!怎麼辦?給它搬搬家吧!從手裡把它放到地上去,還繼續打坐。窺基法師還是像打雷,鼻息呼嚕呼嚕的。
第二天,道宣律師也發了脾氣,說:「你啊!一點也不用功,整晚你都是睡覺。睡覺還不要緊,你這個鼻子呼吸,好像打雷這么大的聲音,你擾亂了我,令我晚間一點也不能用功!你太沒有修行了,還做國師呢!」他發脾氣罵窺基法師。
窺基法師說:「喔,你說我沒有修行,你有什麼修行啊?你是持戒的,是一個律師,昨天晚間你在身上拿了兩隻虱子,你不殺它,你把它掉到地上,這兩隻虱子一隻腿摔斷了,一隻已經摔死了。摔死的這只虱子,到閻羅王那兒就把你告了,說你持戒律破了戒,殺生了。我在閻羅王那兒給你講好話,說你是無心殺的。」
道宣律師一聽:「咦,奇怪了!怎麼他睡得鼻息如雷,我拿兩隻虱子他都知道?這是什麼道理啊?他的境界真是不可思議。」於是就不敢再多說話了。
窺基法師說完了這話,也就發脾氣了:「唉,我在你這兒趕齋,餓了一天,現在我這個肚皮是最難過了!你把我騙得太離譜了。唉,我要走了,一方面要趕回去吃飯,一方面知道今天再等,這個齋一定不會來了,還是趕回去,自己吃一點人間的飲食算了!」
他走了之後,第二天這個天人到時候又送飯來供養了,道宣律師也就問了:「你昨天幹什麼來著?你昨天為什麼不送供養來?我昨天餓了一天,並且我還有貴客在這兒趕齋,你也不送來。」
天人跪下來了,說:「請律師原諒,慈悲啊!我昨天也是依照這個時候送飯來的,但是到四十里地以外,就有金光閃閃,所以我眼睛就睜不開,沒有法子再往前行路了。我就請問當地的土地神,為什麼這么大的金光,照得我眼睛都睜不開,不能往前行路呢?當地的土地神告訴我,他說有個肉身菩薩到你這茅棚里來了,所以我沒有法子給送供養。今天呢,這個金光沒有了,所以我又送供養來。」
天人這樣一講,道宣律師才生了大慚愧,說:「我責怪這個窺基法師,說他睡覺鼻息如雷,令我不能入定,原來他還是一個肉身的菩薩,這個境界是不可思議的。」所以以後他更加用功,更加精進,聽見有人睡覺打鼾的,他也不敢輕看了。
梁武帝姓蕭名衍,字叔達。據說虛雲老和尚是梁武帝的後人,至於是不是就不管它了。他篡北齊,改國號為梁,定都於建康,在位四十八年。他很有治國的方法,而且勤於政事,注重民生,又提倡所有的學術。因為他提倡學術,所以國家就一天比一天興盛起來;因為他真正想把國家治好了,所以勤政愛民。
原先他信道教,以後又改信佛教。為什麼他信道教呢?因為他在因地時,先信婆羅門教,以後又修行佛法;因為他修苦行──即修福修慧,福修的有一點,慧就修得不夠,所以他先信道教,以後才改信佛教。他信道教的時候,沒有什麼建樹;信佛教以後,就十分虔誠,甚至於三次到同泰寺捨身修行。他的皇後郗氏好嫉妒,死後墮入畜生道,變成一隻巨蟒,為了超薦亡後,他延請高僧,作了《梁皇寶懺》,一直流傳至今。
他建了很多寺廟,又印了很多經典,來弘揚佛法,也度了很多僧人,那時很多人都出家。這時他自以為功德很大了,也就很驕傲的;看見菩提達摩祖師從印度來,就想要向他炫示,炫示自己的功德,所以就問達摩祖師說:「我做皇帝以來,建了很多寺廟,又印了很多經典,也度了很多人出家,我這有功德嗎?」他這個問法,意思是想向達摩祖師表示他有功德,令達摩祖師來贊嘆、贊嘆他。可是達摩祖師不會給人戴高帽子,所以就直話直說:「你這個樣子並沒有功德!」從來是忠言逆耳,所以他聽見人家說真話,就不太高興。於是話不投機半句多,達摩祖師就折蘆渡江,往北到了熊耳山,在少林寺的石洞裡面壁了九年,以後傳法給二祖慧可大師,繼續禪宗的命脈。
有一天,梁武帝問寶志禪師說:「我的壽命還有多少呢?」志公禪師說:「等我圓寂之後,你會造個塔。什麼時候這個塔坍塌損壞了,那時你的壽命就到了,應該往生了。」
本來志公祖師圓寂時那個塔是木造的,後來他一想到這樣的預言:「這個塔什麼時候倒了、塌了,我就什麼時候往生。好吧!我現在把它造成一個堅固的塔,用石頭造!」你們看看,這個塔大概永遠不會倒了?永遠不會倒、不會塌,那麼他就永遠都活著了?想不到他把這個木塔拆了,造石塔的時候,侯景就造反了,把他抓住,圈到台城裡頭,在那裡餓死了。
為什麼他會餓死呢?他貴為天子,富有四海,宗廟饗之,子孫保之,怎麼還會餓死呢?這是他始料所不及的。
據說梁武帝在因地修道的時候,有一隻很調皮,也很通人性的猴子,他不入定時,它不麻煩他;他剛剛一入定,它就弄出一個什麼動靜,把他擾亂的不能入定。這猴子大概是怕他睡著了不念經,所以就給他做一個巡香的人;怕他睡著了不修行,就把他弄醒,令他不能入定。這個老修行心裡覺得很不高興的:「這猴子真是討厭!」於是就把這猴子圈到旁邊的洞里。
圈到洞里,也不過是想讓它一時不麻煩他;想不到這回猴子不來麻煩他,不來叫他,他就入定了很多天。等他一出定的時候,想起猴子還在洞里圈著呢,就去把洞門的石頭移開一看,這猴子已經餓死了。因為這樣,這猴子死的時候瞋恨心很重的,說:「你這個老修行,心裡這么狠!這么毒!把我餓死。我將來一定要報仇!」
因為這個老修行已經有一些功夫,所以圓寂之後雖然還沒修成,來生就做了皇帝──也就是梁武帝蕭衍。蕭衍做了皇帝,怎麼樣也想不到就有一個人來造反,造反的人就叫侯景;他把猴子堵死到洞里,侯景造反也就是要來報他餓死猴子的仇恨,所以也把他圈到台城裡餓死了。這是報應循環,絲毫不錯的;這種事情都是陰錯陽差,不期然而然,預想不到的。其實這都是給我們說法,這是一部活經,令我們世人看見這種境界,就能有一種反省,就諸惡不作,眾善奉行了。
因果分明,餓死台城:種因結果──種善因就得善果,種惡因就得惡果。殺人之父,人也殺其父;殺人之兄,人也殺其兄;這都是因果。總而言之,你對人家不利,將來也就有人對你不利。如是因,如是果;種瓜就得瓜,種豆就得豆。因為梁武帝以前無意中餓死猴子,現在就被這猴子把他關在台城,好像關在一個洞里,也把他餓死,這就是因果分明。
雖為帝王,難逃法繩:雖然他做了天子,也難逃法繩;這種法網,即使是帝王也是逃不出去的。這個法網就是一個定律,就是默默中一個最大公無私的法律,誰也逃不了的。自作自受,莫怨天公:他是自作自受,不能怨天尤人。
死人說法,生者聽經:梁武帝是死了,他留下這個公案,是給大家說法的。我們大家現在都是活著的人,活人看見這種情形,應該好自為之,不要再做錯因果的事情。
韓愈墮餓鬼道
大乘經上常說「一切法從心想生」,所以,世界如何變要看大眾是什麼想法。於是我們恍然大悟,影響別人思想的人,負的責任最大,能引導人正知正見這是佛菩薩,這是世間的大聖大賢。如果是以邪知見引導一切眾生,走了錯誤的道路,這個罪過就墮阿鼻地獄。
曾經有人問我,假如這個人影響力很大,知見不正,誤導眾生,他墮到阿鼻地獄,何時才能出來?經上講,地獄罪受畢,他就出來了。何時受畢?他在這個世間誤導的影響完全消失,他的罪就畢了。假如他是寫文章的,只要還有一篇文章留在這個世間,還有人保留著,他就無法離開地獄。
諸位曉得唐宋八大家的韓愈,何人不佩服?韓愈現在在哪裡?在餓鬼道。我們如何知道他在餓鬼道?章太炎先生在餓鬼道跟他見過面,跟他在一起談過。我們要問,韓愈幾時能離開餓鬼道?韓愈年輕的時候毀謗佛法,寫了不少文字,現在古文里還有「諫迎佛骨表」,只要那一篇文章還在世間,他就離不了鬼身。為什麼?還有影響力。還好他晚年懺悔,所以沒有墮地獄,而是墮在餓鬼道,因此,寫文字豈能不謹慎!
說話的影響面小,聽者過幾天就忘了,業也就消了;如果寫成文字誤導眾生,麻煩可大了。但是現在說話也要小心,說話可以錄音,如果有人好心拿到圖書館去保存,這個世間還有你的一片錄音帶存在,保存一千年,你就在阿鼻地獄受一千年罪;保存一萬年,你就受一萬年罪,所以言語要謹慎,文字更要謹慎。(節錄自《華嚴經》)
宋徽宗
北宋徽宗崇信道教,貶斥佛教,詔書飭令道尊於佛,令佛家以道為名。結果引起京城洪水,請道士禳之,毫無效驗,只得懺悔破佛之罪,隨後禮請三寶,洪水隨退。宋徽宗尊道破佛,導致北宋滅亡,自己與子宋欽宗被金人擄掠北上,囚於五國城中,坐井觀天,終至困斃。果報如此迅疾,能不畏懼么?
出家僧轉世為宋理宗
譯文:宋朝阿育王寺的一個出家人,想要修復舍利殿,想到沂親王有權勢有財富,於是就前去募化,但是得到的布施很少。他氣憤極了,回去後,用斧子在舍利殿前砍斷了自己的手,終至流血過多而死。而就在同時,沂親王的老婆生了一個兒子,這個孩子常常不停息地哭。一次,奶媽抱著他到處逛,走到親王府掛舍利塔圖的地方就不哭了,離開後又哭,於是把塔圖取下來,奶媽常常把圖對著他,給他看,便再也不哭了。親王聽說後覺得奇怪,於是命下人到阿育王寺,打聽向他募化的那個出家人,才知道就在他兒子生日的那天,已經砍斷自己的手流血死了。沂親王於是獨自出資修繕了舍利殿。等到這個孩子長到二十歲的時候,寧宗皇帝駕崩,寧宗沒有兒子,於是命他過繼,做了皇帝,在位四十一年,就是歷史上的宋理宗。這個出家人的死也屬於慘死,假如他不是常哭不停息,又見舍利圖便不哭的奇事,別人怎麼能知道他原來是砍斷自己手慘死的出家僧,來投胎轉世的呢?
原文:宋阿育王寺一僧,欲修舍利殿,念沂親王有勢力,往募,所捐無幾,憤極,以斧於舍利殿前斷其手,血流而死。即時,其王生一子,哭不止。奶母抱之遊行,至掛舍利塔圖處則不哭,離開又哭,遂將其圖取下,奶母常向彼持之,則永不哭。王聞而異之,遂使人往育王問其僧,則即於其子生日,斷手流血而死。彼王遂獨修舍利殿。及年二十,寧宗崩,無子,遂令彼過繼,為皇帝四十一年,即宋理宗也。此僧之死亦屬慘死,使無常哭不止,見舍利圖則不哭,人誰知此子乃僧斷手慘死者之後身乎?——《文鈔》之《復周頌堯居士書》(節錄)印光大師著述 心覺敬譯
宋朝的大居士黃庭堅,江西修水縣人,二十六歲中進士,被朝廷任命為黃州知州。
一天,他在午睡時夢見自己走出州衙門,來到一個村莊,看到一位滿頭白發的老婆婆,站在家門外的香案前,案上供一碗芹菜面,口中喊著某某的名字。黃庭堅走到近前,看到那碗面還熱氣騰騰的,很好吃的樣子,他不自覺地就端起來吃,吃完回來。一覺醒過,口裡還有芹菜香味。這個夢做得非常清晰。當時他認為只是做夢,也就不在意。
第二天午睡,夢境和前次一樣,醒來後也是口裡有芹菜香味。他心中感到很詫異,便走出衙門,按夢中所能回憶的道路走去,這樣一直走到老婆婆的家門外。敲門進去,看到的竟是夢中所見的老婆婆,就問她:「您有沒有在外面喊人吃面?」
老婆婆回答:「昨天是我女兒祭辰,她生時愛吃芹菜面,所以每年她的祭辰,我都要在門外喊她吃面。」
黃庭堅一想,自己正好是二十六歲,昨天也正好是自己生辰,就又問她女兒在生時的情況,家裡還有什麼人。
老婆婆說:「我只有一個女兒,她在生時喜愛讀書,信佛吃素,很孝順,就是不肯嫁人,在二十六歲那年生病死了,死的時候她說她還會回來。」
黃庭堅問:「她的閨房在哪裡?我可以看看嗎?」
老婆婆指著一間房說:「就是這一間,你可以進去,我給你倒茶。」
黃庭堅走進房裡,看見靠近牆邊有一個鎖著的大櫃子,就問:「這裡面是什麼?」
「全是她的書。」
黃庭堅說:「可以打開櫃子看看嗎?」
黃庭堅心裡想了一想,憶念起鑰匙的位置,就說是在那裡。果然打開書櫃,發現裡面有許多文稿,黃庭堅仔細閱讀,原來他每次應試的文章都在裡面,一字也不差。
這時他完全明白,他是回到前世的老家,於是他跪在地上叫母親,說自己就是她女兒的轉世。然後,回到州衙門,帶人來接母親,奉養終身。
黃庭堅居士前世喜愛文學,這種串習直接影響到今世,連寫的文章都一樣;前世對母親孝順,孝順的習氣也相續到這一世,母親喜愛清潔,他就親自為母親洗便器,直到作官以後,也從未改變,他的孝行被後人尊為二十四孝之一;而且,前世他信佛吃素,這一世也是學佛吃素,參禪獲得成就。
由此可以相信,今生只要在善業上努力串習,來世不必要特別策勵,自然就會趣入善法,這是法爾規律。
蘇東坡的三世佛緣
元豐七年,蘇轍正好在高安與雲庵、聖壽省聰兩位禪師同游。一日夜間,夢見自己出城迎接五祖戒禪師。次日,兩位禪師也都說做了同樣的夢。
第二天,就收到蘇東坡來信,說:「已到奉新。」三人大喜,把蘇東坡迎到建山寺,並把夢境說給他聽。蘇東坡若有所思道:「我八九歲時曾夢見自己是個出家人,往來於陝右地區。母親懷孕時,也夢見一個僧人前來托宿。那僧人風采俊朗,但瞎了一隻眼。」
雲庵禪師道:「五祖戒禪師是陝右人,瞎了一隻眼。老年游化於高安,圓寂於大愚,算來已有五十年了。東坡先生今年恰好四十九歲,定是五祖戒師後身無疑!」
蘇東坡在杭州時,曾與朋友參寥一起到西湖邊上的壽星寺游歷。蘇東坡環視後對參寥說:「我生平從沒有到這里來過,但眼前所見好像都曾經親身經歷過似的,從這里到懺堂,應有九十二級階梯。」叫人數後,果真如他所說。蘇東坡對參寥說道:「我前世是山中的僧人,曾經就在這所寺院中。」此後,蘇東坡便經常到這所佛寺中盤桓小憩。
蘇東坡總是喜歡穿僧衣。一日,宋哲宗曾經問內侍陳衍:「蘇東坡朝服下面穿的是什麼衣服?」陳衍說:「是僧衣。」哲宗笑之。
中年後,蘇東坡恬淡無求,後來參禪開悟,為東林常總禪師的法嗣。他亦念佛求往生,每到一處,必隨身攜帶一軸阿彌陀佛聖像,並說:「這是我往生西方的公據。」
蘇東坡臨終時,呼吸微弱,惟琳長老前來提醒他提起正念。他無奈答道:「我也知道西方極樂,可是用不上勁啊。」友人也鼓勵他:「先生一生都在為此努力,此時更須著力啊!」蘇東坡應聲道:「著力即差。」說完,奄然而逝,世壽六十六歲。
據說蘇東坡的後身是明朝湖北省公安縣的袁宏道。袁家兄弟三人都中了進士,精於詩文,史稱「三袁」,是晚明文學界「公安派」的開創者和領袖之一。
袁宏道一生,悟性銳利,才華不凡,修行沉穩,埋頭辦道,少了蘇東坡的鋒芒畢露。因習禪無所獲後,開始由禪入凈。袁宏道著有《西方合論》一書。該書氣勢澎勃,融攝華嚴、天台諸宗妙行,歸趣凈土,受到了蓮池大師的高度贊賞,又被藕益大師收入《凈土十要》之中,成為凈宗的傳世論著。
袁宏道任吳縣縣令時,在任僅兩年,就使該縣大治,百姓大悅。後來官至郎中。袁宏道四十三歲那年因病歸鄉,數日後,在寺院里無疾而終。他為官清廉,去世後,連棺材錢和眷屬回鄉的路費都是朋友們捐助和賣盡他的書畫幾硯湊的。
袁宏道開初只是生到極樂邊地疑城,但因其撰述《西方合論》的功德,很快從邊地出來,居住凈土。
袁宏道(據說是蘇東坡的後身)往生後,他的弟弟袁中道退休在家,每日精勤地禮拜課誦。
明萬曆四十二年(1614)的一天,袁中道靜坐入定間,心神隨著兩位童子向上向西飛行。每當飛得低,就感受到娑婆世界臭穢難聞。不久停了下來,看到四周清凈勝妙無比,五色妙香蓮華生於水池中。童子領著中道到了一座樓閣之下,此時下來一個人,貌如美玉,衣如雲霞,身長丈余。見到中道後,他歡喜地說:「弟弟你來了!」
中道仔細一看,原來是宏道。宏道說:「這是西方極樂世界的邊地,信解尚未成就,持戒尚未圓滿的,大多生於此地。因為此地沒有淫聲美色的惑亂,勝解容易成就,不久之後,就能進升凈土。」
宏道說:「我往生凈土的願力雖然很深,但情執染著習氣未除,剛開始時化生於此邊地一小段時間,現今已經居住凈土了。但因為以前持戒不夠嚴謹精進,只能在地面居住,還不能和大菩薩們一起飛翔於虛空和七寶樓閣之間,仍需努力。所幸我宿世智慧猛利,又作了《西方合論》,贊嘆如來不可思議功德,感得飛行自在,可以暢游於十方諸佛剎土。十方諸佛說法,我皆得前往恭聽,實在是很殊勝啊!」
接著,宏道牽著中道的手向上飛升,暢游極樂凈土中的依報世界。宏道說:「過了此地之後,就是法身大士居住的地方,其境界之美妙勝過此地千萬倍,其神通變化也千萬倍於此地眾生。我以慧力的緣故,得以遊行於其間,但還不能居住於彼地。再經過彼地,則是十地等覺菩薩居住地,其境界我就不得而知了。再經過十地等覺的居住地,則是妙覺如來所居住的地方了,只有佛才能究竟了知。」
宏道又說:「我沒想到極樂世界這么快樂!教理和戒律都精進嚴謹的人,往生的品位最高。其次是持戒嚴謹的人,往生最穩當。只有教理而無持戒之人,大多為業力所牽,流入八部鬼神眾中去了,這種狀況我親眼所見的很多。」
宏道又對中道說:「弟弟你回五濁惡世後,趁著色身強健,要精進實修實悟,為自他行善積福,發願往生凈土,不久之後我們當再見面。如果不能持戒,龍樹菩薩的六齋法現在仍然存在,應當力行。而殺戒尤其重要,希望你寄語他人,沒有說每天動刀殺生,口中貪食眾生血肉的人,能夠往生極樂世界的!縱使說法如雲如雨,又何益於事呢? 你我生生世世兄弟手足,恐你墮落,便以方便神力,將你攝受至此地,但凈土與穢土相隔,不能久留。」
說完,宏道突然凌空而去。中道行走在水池上,突然好像墜入水中,一下子就醒了過來,便把此事記述了下來。
岳飛殺心沒除墮入鬼道
朱鏡宙老居士講了一個真實的故事。他說在宣統三年,他還年輕,在家鄉溫州的鄉下。他鄰村有一個舉人,在前清中過舉的,家庭環境還不錯,是個獨生子;因此,中了舉之後,沒有做官,很孝順,在家裡陪他父母,奉養他的父母。結了婚,有一個很小的小孩。有一天,他中午睡午覺做了一個夢,這個夢非常清楚。他說,夢到有一個人敲他的門,他在夢中睡午覺,他就起來開門,他不認識這個人,是個當差的,是軍人的打扮,送一封信給他。
他想,他雖然是中了舉人,與官府沒有往來,武官更是一個都不認識。於是他說:『你是不是把名字搞錯了?也許同名同姓啊!』
他說,騎上馬感覺當中,這馬不是在地上走,好像在空中飛行一樣。過沒有多久,到了一個地方,那裡有很多人交頭接耳的,好像在談論什麼大事情一樣。他就去打聽那個將軍是誰?
人家告訴他:『岳飛。』
他一想:『那不得了!岳飛是宋朝人,那我不就是死了!我怎麼會跑到這兒來呢?』他說:『我這死不得啦!上有老母、父親,下面還有妻子,小孩很小啊!我不能死。』
過了一會,岳飛升帳了,就召見他。他是個讀書人,歷史當然很熟悉,對於岳飛盡忠報國也非常的敬佩。
岳飛一召見,就告訴他,他們准備北上討伐金兵,請他做文案的工作。就是文書的工作,好像秘書這一類工作,邀請他幫助。
他心裡一想就說:『不行!我家裡父母年歲大了,太太很年輕,兒子很小,不能離開啊!』
岳飛告訴他:『我們距離出兵還有三個月,我可以放你回去,你好好的去安家,三個月之後我再派人來請你。』
他被逼著也沒法子就同意了。岳飛於是把他送回來,他就醒過來。作這么一個夢,就跟他父母說。
但是他自己覺得這個夢跟平常作夢不一樣,平常作夢不會這么清楚,他這個夢就好像事實,清清楚楚的。他說:『這不是普通夢!』所以他相信三個月之後,岳飛一定派小鬼來接他。
約定的時間到了。
這一天,他通知很多親戚朋友,朱鏡宙老居士也參加了。當時他很年輕,他去看活活的一個人,又不生病,看你怎麼死法?他就抱著很好奇的心理去,反正就在鄰村沒有多遠,只有幾里路嘛!
到那一天,他宴請賓客,也有好幾桌。吃完飯之後,看看時間差不多到了,他也梳洗整整齊齊的,穿了干凈衣服,在自己房間里。他的房間門窗都打開了,親戚朋友也都在他房間里。他躺在床上,沒有多久他就告訴父親:『岳飛派的那個人在門口,我已經看到了。(別人看不到,他看到了。)』
他父親很不高興,在那裡罵:『我只有一個兒子,養老都靠他,怎麼可以叫他去。』
到最後,還是他兒子自己說:『人總有一死,人死了能夠追隨岳飛,也算是一樁很光榮的事情,就算了,讓我去吧!』
過了三個月,武昌起義革命成功了。所以朱老居士講,我們人間在推翻滿清,那個鬼道半年前,已經開始在打仗。
說到這個地方,岳飛果然念念盡忠報國,念念不忘去殺金兵啊!那個『殺』的念頭沒有斷,落在鬼道啊!他在鬼道是中品,是個將軍、元帥的身分,這就證明佛在經上講的一點都不錯。我們世間人認為:岳飛是民族英雄,功業永垂不朽,後人無不尊敬。
為什麼不能生天?
為什麼不能轉世做人而落在鬼道?
讀了佛經才恍然大悟啊!他殺心沒斷,連三善道都產生了障礙,何況修行要超越輪回,要圓證佛果,那當然更不可能了。由此可知,這個殺心不除,真的是很可怕,佛這一段教訓,我們要記住,要認真的去奉行。
秦檜七世豬身
佛說,人以惡意向道德之人、或善師,將來遭遇的痛苦,比萬石弩射身不知道要嚴重多少倍,而且果報必定在三途,這件事情有幾個人知道。佛法確實是講因果的,在中國史書上每一個朝代也記載很多因果的例子。從前李老師跟我們講個故事:「秦檜七世豬身」,現在很多地方出版的因果報應的書應該可以查得到。清朝不知道是哪一個年代,有人殺豬毛去掉之後,在豬肚子底下有「秦檜七世身」。我們知道秦檜是嫉妒瞋恚謀害了精忠報國的岳飛,死後當然是墮地獄。秦檜殺岳飛,實在講是禍國殃民,因為那時國家的形勢,岳飛確實有能力打敗金兵,能將被金人俘虜的徽、欽二宗皇帝迎接回來,保住國家領土。
秦檜何以要謀害岳飛?還不是希望保住自己宰相的地位。如果戰事結束,宋朝與金講和,岳飛的功勞第一大。換言之,他怕岳飛將來回國之後作宰相,取代他的地位,他心生恐懼。正好皇帝高宗也是個糊塗人,欽宗是他的哥哥,他想如果欽宗回來之後,皇位不就要讓給哥哥了?所以,高宗不想將皇位讓給他哥哥。所以,他們都不想讓這兩個人回來。高宗和秦檜志同道合,為了自私自利,不顧國家民族的利益,不顧全國國民的利益,做了這一樁傻事情,連金人都批評,殺岳飛是宋朝自毀萬里長城。
根據許多書籍記載,秦檜死後墮地獄。宋朝到滿清時間並不長,大概只有七、八百年,秦檜就離開地獄,變畜生還債。地獄果報很苦,時間很長,都是論劫數算的。(節錄自《阿難問事佛吉凶經》15-13-48)
另,印光大師曰:
秦檜,前生乃雁盪山僧,以前生之修持,為宋朝之宰相,受金人之賄賂,事事均為金謀,殺金人所怕之岳飛。凡不與伊同謀者,或貶謫,或誅戮。卒至死後永墮地獄,百姓恨無由消,遂以面作兩條(秦檜與夫人)共炸而食之,名之為油炸檜。又鑄鐵像,跪於岳墳前,凡拜岳墳者,皆持木板痛打,又向其頭其身尿以泄恨。後有姓秦的,作浙江巡撫,謂鐵人於岳墳前被人尿,污穢岳墳,投之西湖,俾岳墳常得清凈。自後西湖水臭,不堪食用。常見湖中漂幾死屍,及去打撈,又沉下去。因茲出示,多來船舫,圍而打之,則是鐵鑄之秦檜,與其夫人,並金兀朮。知其罪業深重,仍令安置墳前,被人打尿。光於民國十年,至岳墳,仍舊尿得污皂不堪。
方孝孺被誅十族的因果
焚蛇滅族(見《好生錄》)
明方孝孺,父將營葬,夢朱衣老人拜曰:「君所選穴,正我住處。幸寬三日,俟吾子孫遷盡,當有厚報。」言訖,復再三稽首。其父寤而不信,竟令人掘,有紅蛇數百,盡焚之。夜復夢老人泣曰:「我已至誠哀懇,奈何使我八百子孫,盡殲烈焰乎?汝既滅我族,我亦滅汝族。」後生孝孺,其舌宛如蛇形,官翰林學士,觸怒成祖,命斬十族。計被殺者,正如蛇數。
[按]佛言:子以三因緣生,一父母先世負子錢,二子先世負父母錢,三怨家來作子(詳《十二因緣經》)。人第知賭博飲酒者為怨家,不知威權蓋世、禍延宗族者,亦怨家也。人第知虧體辱親者為怨家,不知榮宗耀祖、血食千秋者,亦怨家也。世人爭財奪產,無非為子孫計耳。想到後來結局,雖子女盈前,有何所用?一生拮據,徒自苦耳。是故奪東鄰財者,東鄰為子耗之。奪西鄰財者,西鄰為子耗之。世人日在顛倒中,日在羈縻中,終古沒溺而不悟,殊可駭也。——摘自《安士全書》
方孝孺之父造墳燒蛇
明朝的時候,有一位歷史上很有名的人,名叫方孝孺,他是保護明太祖朱洪武開創天下,太祖死了以後又協助惠帝的一位忠臣。在方孝孺未出生以前,他的父親選擇了一塊地,四面八方風水很好,乃准備造一個墳墓,將他祖先的骨骸埋葬。結果當天晚上做了一個夢,夢見一位穿紅衣的老人,向他禮拜,哀求說:『你所選的風水地點,正是我住了很久的地方,我哀求你再寬延三天,等待我的子孫搬到別的地方去後,你再造墳墓,我一定報答你的恩情。』恭恭敬敬的說了三次,千叮萬囑,要求三天後才掘土,然後禮拜而去。方孝孺的父親夢醒以後,自己想說哪裡有這種事情?夢中的事多是虛無漂渺的,已經看了明天吉日,哪能再延三天?就命令工人開工掘地。掘至地下,發現一穴,穴中有紅蛇數百條,他就用火把紅蛇全部燒死。當天晚上又夢見那一位紅衣老人,滿面怨恨,啼啼哭哭向他說:『我至心哀求你,你竟然把我子孫八百全部燒死在火中,你既然滅我族,我亦要滅你族。』後來這個燒蛇的人,墳墓做好後就生了方孝孺。方孝孺的舌頭尖如蛇形,後來長大成人,官做到翰林學士,是學問很好、又忠又孝的人。到了明太祖死了以後,北方的燕王,想奪取他侄兒惠帝的帝位,就引兵南下攻入南京,一切文武百官都投降,唯有方孝孺不肯投降,燕王就命令方孝孺寫榜文詔告天下說:『燕王為保護明朝江山而攻入南京城。』方孝孺知道實情並非如此,就寫出報告說:『燕賊篡位。』立即觸怒了燕王,大發脾氣說:『你不怕滅九族嗎?』方孝孺就答:『滅十族怎麼樣呢?』燕王聽了大怒,就說:『好,我就滅你十族。』但燕王一想,只有九族,那有十族?想來想去,他有老師,亦算上一族吧!諸位,以上是歷史上的事實,方孝孺是紅衣老人來投胎的,也就是被燒死八百條紅蛇的首領。這次被殺的十族,共八百人,與燒死的八百條蛇是同一數字。你看因果報應豈不是絲毫不爽嗎?
所謂「受苦是了苦,享福是消福。」我們修道人為什麼要修苦行?一天只吃一餐,就為要了苦的緣故。苦了了,便是樂。福,有應享的福和不應享的福。應享的福,是自己工作所得來的代價,能夠住好房子,穿好衣服,吃好東西,坐好汽車,可以享受一番。可是,要知道享完之後,就消福了,而在福報的銀行就沒有存款了。
不應享的福,就是在本分之外求享受,由僥幸得來的福。好像強盜,搶人家的錢,自己享受,這是不講道理的享受,必定會受到法律的制裁。在福報銀行的戶頭就透支了。應享的福,享完之後,就報銷了福,何況不應享的福,硬要勉強享受?這不但消福,而且還要虧本。因為這種關系,福不可享盡,享盡就沒有福了;苦可受盡,受盡則沒有苦。我們做人,要明白這種道理。在困難的環境中,歡喜接受逆境,這樣便無怨恨,也沒有不滿現實的心在作祟。
研究佛法的人,其思想和行為,與世俗人正好相反。世俗人是順著生死去造業,修道人是逆著生死來消業。無論在什麼境界上,處之泰然,心安理得,便不覺得苦。所謂「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這是至理名言。
現在講一個受苦的公案,作為參考。
明朝最後一位皇帝,名叫崇禎。他雖有皇帝的智慧,可是沒有皇帝的福報。為什麼?因為他的苦沒有受盡。他前生是個沙彌,因為未到受具足戒的時候,就死了,所以還是個小沙彌而已。他做沙彌的時候,凡是搬柴運水的苦工,都由他來做,任勞任怨。天天做苦工,來護持道場。
有一天,他到房頂修理屋瓦,不慎失足,墜地而死。師兄弟就去報告方丈和尚。老和尚知道前因後果,想成就小沙彌,替他了苦。於是乎,對大家宣布:「這個小沙彌,做事不小心跌死,對道場有很大的損失。因為他犯了侵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