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念祖老居士:大乘無量壽經宗要

  黃念祖老居士

  大本宗要是發菩提心一向專念阿彌陀佛。發菩提心不僅是凈土宗單獨注重的。任何一個大乘法門,不管你是參禪,你是學教,尤其是密宗密宗之所以殊勝,所以成就成就大,唯一的原因就是特別重視菩提心。看經看教種種都不能離開菩提心。菩提心是什麼心呢?也就相當於剛才六信都深信,對於娑婆毫無留戀,一心只願同眾生都到極樂世界去精修。所以小經的信願也就菩提心。菩提心是大智慧慈悲大願力三個一體,這樣的心。不是一般的智慧,是大智慧,是般若,大慈悲和大願,這樣的心才稱為菩提心。這個在密宗稱為行願菩提心,勝義菩提心。顯教也一樣稱為順事菩提或者是順理的菩提心。或者叫做世俗菩提心,勝義諦菩提心,總之可分為兩種兩種具足的那才是真正的發起了菩提心了。唐朝有個新羅僧人元曉法師在《無量壽經宗要》中說:『無上菩提一是順事發心,二是順理髮心。』隨事發心呢,就是咱們的四宏誓願:『煩惱無邊誓願斷』,這就是斷德,能把無邊煩惱一齊斬斷是斷德。『法門無量誓願學』,這是智德,你能修佛這麼多法,這麼多法是大智慧是智德。斷煩惱要有智慧呀。『眾生無邊誓願度』,是恩德對於眾生有恩,那麼這三個合起來就成佛了,『佛道無上誓願證』。所以真正發起四宏誓願也就是發起了一部分菩提心,叫做隨事發心或者叫做世俗菩提心。密宗叫做行願菩提心。發起這個心功德不可思議

  進一步呢,順理髮心了,順理髮心就不好用言語說了。勉強來說,實際這個心,就是自己本有的真心覺悟的心。菩提就是覺悟覺悟什麼?覺悟自己自心就是佛,自己本來是佛。這個大覺就言語道斷。言語這條道路斷了,在無可說中勉強來說:一切法皆如幻夢。這個不但是破人我這個執,法執也破了。《金剛經》上說:『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許多人,經是天天念,但對這些內容如聾如盲。很多人天天練功,把練功當作真實的事。這和《金剛經》的差距就太大啊!一切有為法,有為嘛,想干個什麼,想得到什麼,鍛煉個什麼。你把這個臭皮囊要了,換成不壞之體,九轉丹成,羽化脫胎種種,還都是如夢如幻呀!所以一切事(與理相對)法,不但上面說的法是幻夢,就是阿羅漢的出世法也一樣。阿羅漢沒破法執,他還是有煩惱可斷,有阿羅漢可證,這成了法執了。應知是非有非無,事理無礙。

  『佛說諸法空,為除諸有故』。佛告訴你諸法空是因為你著了有了。破你這個有啊!底下就要提防啊!你倘若著在空上了,那更壞了。『若復著於空,諸佛不能度』啊!佛教殊勝高妙也就在此。順理菩提心,理是實際理體,簡稱本體,它是非有非空,空有不二,從容中道。你著有著空都是背離了本體,都落在二上。空是對有說的,就二了。二就不是『不二法門』了。《維摩詰經》就是講的不二法門。很多修行人,就在這二上打轉,這離成就很遠啦。先應離言絕慮,離開言說,所以言說無非是指月的標,指路的路牌。例如到頤和園,路上有指路牌上寫頤和園,你按牌子所指方向自然會找到園子,但許多人以為牌子所在之處就是頤和園,那就大錯特錯了。又例如室內有燈我指一指,並說這就是燈,我這麼一指,一伸手,你認為這個手是燈。現在人們錯就錯在這兒,尤其是學者這是燈,我的話沒錯啊!這個是燈,他不知道順著我手所指去看燈,他認為我這個手是燈。離言,言也不是不要,經也不是不要,但你要執著你就是抓住了手指或這個指路牌了。所以言語道斷心行處滅。心的行處沒有路了。所以禪宗開悟密宗大圓滿手印都是到這個山窮水盡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火滅灰寒之後,冷灰中突然爆出一顆熱豆。從這樣的悟解發起廣大心。從這個地方出發,這樣來發心。不見有煩惱跟善法作對,但仍是斷煩惱修善法,這才是中道。有人聽到煩惱善法也平等,那我也不必去修善了,也不必去斷煩惱了,煩惱與善法平等了,真能平等嗎?吃烤鴨與霉麵包一樣嗎?如不能一樣,還是要修善法斷煩惱,雖然是修善法斷煩惱,而煩惱善法平等對於眾生,要度無量無邊的眾生,沒有能度所度之心。《金剛經》上說:『我應該如是滅度無量無邊眾生,而實無一眾生得滅度者。』就是這個意思。我願終日度生,而終日有一誰是能度誰是所度的念頭。所以布施講三輪體空,我把一萬美金送給這位朋友,內不見能給美金之我,外不見接受美金之他,中不見這一萬美金,就稱為三輪體空。我們布施供養修一切福都應該體會這三輪體空。那你的功德就大一萬萬倍、一萬億倍、一億億倍,就可以無限大。因為你執著就成為有為法,有為法就有限量,無為法是無限量的。順理髮心就沒有退轉,如是發心功德無邊哪!諸佛窮劫演說,說其功德猶不能盡。

  《維摩詰經》說:『能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菩提心就是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的簡稱)即是出家。』有很多人想出家,不過常有困難,例如父母不答應也是不行。你發菩提心就是出家,你一個在家人出家人一樣的功德。《維摩詰經》又說:『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一切具足。』一切功德你已經具足了,你不再欠少什麼。所以我們這個修行,要抓住這個根本哪!一切具足。還有《毗婆沙論》(注1)中說:『此法門是諸佛之父。』此法即是菩提心,這是一切佛的父親。『諸佛之母。』看見沒有,諸佛完全是從菩提心生出來的。又說:『是諸佛之眼。』諸佛要普度,要能照見一切,什麼是眼呢?菩提心是眼。『是無生法忍之母。』我們都是花開見佛悟無生見了彌陀佛,花開見佛了,入了無生法忍,無生法忍的母親是什麼?是發菩提心。你在花開時為什麼證無生,因為你曾真正發起了菩提心。『是大慈大悲之母。』常常修習功德無量啊!無邊哪!讚歎發菩提心的殊勝啊!佛的父佛的母。花開見佛悟無生這是無生之母。再有《大般若經》(注2)里頭說:『如以箭射物。』拿箭去射靶子,那你就可能射中或者射不中。但是你往地下射,誰都中。這就是說,你發菩提就像拿箭射地,絕對中的。這是菩提心的功德。底下講一下密宗菩提功德那就更深刻。所以人們往往是舍本求末。最根本東西把他扔了。密宗經典菩提心義》(注3):『菩提之心成佛之本。』這個菩提的心呀,是成佛之本呀!本源呀!是大事因緣,佛出現於世是大事因緣,『大事因緣莫過於此』,大事因緣沒有再超過發菩提心了。底下更說明『若人求佛慧』,你如果有人要求佛的智慧,佛就是智慧,轉八識成四智,就是智慧涅槃三德是法身般若解脫,得解脫,恢復本有的法身,都全憑般若妙慧。欲求佛慧就須『通達菩提心』。通達菩提心就可『即身成佛』。父母所生的身,就在這個身中得證大覺果位。禪宗是即心成佛密宗是即身成佛。即身成佛關鍵在於徹底通達菩提心。但現在所遺憾的,不管是顯教是密宗,真正明白什麼是菩提的人已不多了。尋枝摘葉者多,著重根本者少。《菩提心論》(注4)還說:『此菩提心能包藏一切諸佛功德法故。』這個菩提心就包括了含藏了一切諸佛功德之法。『若修證出現。』所以這相當於開悟啊,開大圓滿解,大圓滿見,然後契入大圓滿這就禪宗一樣啊!五祖跟六祖說:『不明自心不識本性,學法無益。』不明白自己的心,不明白自己的本性,學法沒有什麼好處。『若明自心,明自本性即是丈夫天人師。』你就是佛,衣缽給他了。一個沒有出家受戒的人衣缽這是千古第一奇事。所以當時廟里人想不通,怎麼佛的衣缽讓一個廟里做工的人走了,所以追呀。這不是為名利去追。大家要知道這是太想不通了。

  上一句『為一切導師』是覺他,自覺則『一切導之歸本』。所發的心不是向外馳求,而是返究心源,回心達本。本者,本源,本覺。如珠發光(發心)還照珠體(是歸本)。《凈修捷要》說:『始本不離,直趨覺路。』始覺合本覺就不覺悟。再者,『本』就是密嚴國土。密嚴佛土即是極樂世界。凈宗有『先送心歸極樂』之說。這話是指雖然自己身在娑婆,可是神棲極樂,自己心神不離彼土。這是初步解釋,進一步心土不二,若自心極樂常寂光土相應,自身當下便是法身大士。所以你當下『不起於座能成一切佛事』。不用起座,一切佛事圓滿成辦。這是圓頓教的教旨。若能理解,有極殊勝功德。縱是不能理解,一經於耳根都有永劫不消的法益。因為都是金剛智慧,佛的真正心髓!要成佛,要種佛的因。佛是覺悟,覺什麼?平等法。自心佛心平等釋迦牟尼成佛時第一句話就是:『奇哉奇哉,一切眾生,皆具如來智慧德相,唯以妄想執著不能證得。』一切眾生蒼蠅螞蟻也一樣都有如來智慧德相。但因有妄想執著就不能出現,成了凡夫。怪誰呢?只怪自己。

  前面講了發心殊勝功德,若問不發怎樣呢?可從兩面說《涅槃經》,佛在涅槃時說:『雖信別相』(對於差別的能信)『不信一體無差別相。』(不信自性是一切一體,本無差別之相)。這叫做『信不具。』現在大傢具信不具信,大家自己根據《涅槃經》的話考慮考慮,信不信這個一體無差別本體!若不具足,經中說:由於信不具足故,所有境界亦不具足。這話分量很重。因為信不具足,你雖然認真持戒不殺生不飲酒不什麼什麼,你的五戒仍不具足。『雖有多聞亦不具足。』你雖聽得很多,但對這最重要的不理解。古德還說:『無菩提心,三歸五戒亦不成就。』這就說到根上了。三歸五戒都不成就那就慚愧了。所以我們要真正明白什麼是順理菩提心。為什麼三歸五戒成就啊?佛法的根本義你不明白。

  華嚴有一句話,大家聽了應該記住,你發過菩提心你忘了。經雲:『忘失菩提心,修諸善法是為魔業。』你做善事成了魔的事業。所以到底是學佛還是學魔,這個地方很多人還是搞不清楚很多人自己以為是在學佛,不知道已是在魔隊里頭上班。在佛堂發心文,出了佛堂忘得一干二凈,煩惱照舊生,火氣依舊旺,學法無益。不明根本只行小善不能出魔。所以希望大家輾轉勸說,要明這個根本。否則沒有歸依就不佛教徒呀。

  上面所說順理菩提心比較深刻。現在我們凈宗初機行人怎麼做?引用曇鸞大師《論注》(注5)中的話,他說:『無上菩提即是願做佛心。』不求聲聞緣覺,不是想生天,想有個好死,來生富貴這都不行了。要發願做佛的心。『願做佛心即是眾生心。』不是我自己要成佛佛教的偉大就是不為我。為什麼要成佛?要度眾生。怎麼度眾生?即是『攝取眾生生有佛國土心。』攝受眾生到有佛的國土去的心。《大乘起信論》上說:『眾生如弱鳥纏枝。』小鳥剛會飛離開樹枝不行。沒有成就的人,離開佛不行。怎麼度眾生,讓眾生生到有佛的地方去,『是故願生彼安樂國土要發無上菩提心。』『若人不發無上菩提心,為樂故願生,必當不得生也。』不是為了普度一切,為了利他,只是自己能夠幸福,學法但求一切吉祥,沒有苦惱,不但今生這輩子要好,我死了下輩子還要好,整個是個人打算,就不大乘心。極樂世界往生都是大乘,其中稱為聲聞緣覺者,是指斷惑的程度,若論發心都是發了大乘心。《往生論》說:『二乘種不生。』二乘種性的聲聞緣覺不能往生。所以凈土大囧琺,不要把他看淺了。

  大經宗要是發菩提心,一向專念阿彌陀佛。蕅益大師說一句佛號釋迦牟尼所得的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阿彌陀如來在因地上,發了種種大願,多少劫的修行成了佛,他這是無量種種功德的果實。這句阿彌陀名號,是無量劫來多少功德成就的,所以名號功德的果實,所以名號自然有無量的一切功德。現在把佛的這樣一個果地覺悟的果實,作為我們縛地凡夫生死苦海眾生在因地中修行初心。阿彌陀佛這句佛號具有萬德,我念阿彌陀佛,我的心就是這句阿彌陀佛,這句就有彌陀佛的萬德,就成了我的心了,所以我的心來了彌陀如來的萬德。直接了當不可思議。凈宗妙用可從蕅益《要解》中摘錄兩句:『從事持達理持,即凡心佛心』。事持人人能行,從這裡開始,漸漸垢凈功純,暗合道妙,達於理持。這是凡心已在不知不覺超凡成聖,成了佛心。咱們開始就這麼一句句念去,所以很多老太太老修行得到往生。福建有一個八十多歲老太太,她幾十年吃素念佛臨終一直八天不吃飯,端坐念佛死後還是端坐,搭扣都不亂,還很庄嚴。八十多歲了。她從事持不知不覺地暗合道妙趨向理持。你念時,世間都不貪戀,萬緣就放下了。心中只念這一句彌陀佛,就是一念單提。事持若能一切放下,就無所住。《金剛經》宗要是『應無所而生其心』。你這一句佛號明明朗朗,不斷不滅就是生心。這無住生心本是登地菩薩做得到的事,但是凡夫老實念佛,不知不覺,暗合道妙,不住萬緣,生心不息,你就等於地上菩薩了。所以你念佛功德不可思議(持咒也如此)。從事持到理持,於是這個事持的凡夫之心,就當下成為佛心。即凡心佛心,即心成佛,直接了當。所以念佛功德不可思議。再有《觀佛三昧經》打個殊勝譬喻,一個窮人偷了王子的金瓶子這是寶貝。大家就追他,他就上了樹。追趕者把樹弄倒了,窮人掉下來。可是這個時候,他把金瓶這個寶貝吞下去,他終於摔死了,後來身體都壞了,可是那個瓶子還在放光,那些毒蛇都嚇跑了這是佛說的譬喻。佛又告阿難:『住於念佛者,心印不壞,亦復如是。』你住於念佛的人,他的心印不壞。就跟這窮人吃這寶貝之後,都摔死了,四肢都壞爛了,這寶貝金瓶還在心中放光,還把蛇都嚇跑了。所以你這念佛應知心中老有這句佛號就是心印不壞。心印者,佛就是以心傳心,以心印心。以心為印,印證萬法。傳法,傳的是什麼?傳的是心。怎麼給你印證?是拿心來印證。印就是印鑒,你這印鑒對了,人家銀行就付款。印鑒不對,你本人的錢從銀行取不出來。『住於念佛者心印不壞』是《觀佛三昧經》的經文不壞就是常照,就是放光。禪、密、凈土有很多相通之處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