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雲大師:凈心行善分第二十三

  星雲大師金剛經講話

  凈心行善分第二十

  「復次,須菩提!是法平等,無有高下,是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以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修一切善法,即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須菩提!所言善法者,如來說即非善法,是名善法。

  譯文:

  其次,須菩提!人不分賢愚聖凡,其真如菩提絕對平等的,沒有高下的分別,所以才名為無上正等正覺。只要眾生執著於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的妄想分別去修持一切善法,那麼即可悟得無上正等正覺

  須菩提!所謂的善法,也不過是因緣和合的假象怎能執為實有?修一切善法,不可著相,善法之名不過是隨順世俗事相而言。

  講話

  前分說佛陀證得的無上菩提,實「無有少法可得」,此分再深入釋解「無有少法可得」的緣故,乃為上自諸佛,下至蠢動含靈,其真性一同,平等無異,並無高下的分別。此分的「是非平等,無有高下」,與十七分所言的此法「無實無虛」,同為闡發人人本具的平等理體。

  佛陀於前分說「無有少法可得」之理,此理甚深玄妙,恐有人心生怖畏,妄起俱空謬見,因此再明示法身菩提,實相妙法,上與十方三世諸佛「平」,下與九界眾生「等」,所以菩提無上心法,是謂平等無異。由其平等故,雖然諸佛於俗諦的差別事相上,高於其他九法界的一切眾生,但在此菩提心法中,哪裡有諸佛眾生高下的分別呢?

  一、平等法性遠離四相

  何謂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呢?即為「是法平等,無有高下」。諸佛賢聖,凡夫闡提,個個於真如自性之法,在聖不增,處凡不減,故曰平等,既是平等,又何有高下差別?佛陀平等本體,直示吾人應不生高下妄想執著,自尊自重,返求一個與諸佛平等無二的真如自性。僧肇法師說:

  明此法身菩提,在六道亦不減下,在諸佛心亦不增高,是名平等無上菩提

  黃檗師說

  若觀佛作清凈光明解脫之性,觀眾生作垢濁暗昧生死之相,作此解者,歷恆河沙劫,終不能得阿耨菩提

  佛陀以「是非平等,無有高下」,演繹述解,此真如菩提就像真金寶珠眾生諸佛,人人無欠無缺,只是眾生無明煩惱所障蔽,如佛性寶沈泥布塵,不得出頭放光,既是佛性寶人人本有,諸佛只是證得平等理體,原無失落,何有所得,因此佛於無上菩提「無有少法可得」。

  報慈院的慧朗禪師說:「三世諸佛歷代賢聖,都只為一件大事而在這世上出現,並不斷地向世人傳遞、宣說。你們明白嗎?要是不明白,那麼想讓你們明白也不容易。」

  有一僧問:「那一件大事是什麼?」慧朗說:「難道你聽來的傳言是錯的?」僧答:「這樣說,我就不再懷疑了。」慧朗說:「可惜你一翳蔽目。」

  又一僧問:「什麼是學生眼睛?」慧朗說:「不能再撒沙了。」

  有個和尚出來說:「聽說三世諸佛都只是個傳話的人,那麼傳的是什麼話呢?」慧朗說:「聽!」那和尚聽了會兒,什麼也沒聽見,就問:「聽什麼?」慧朗說:「你不是鍾子期。」

  佛陀再三告誡我們不要再撒沙了,度生時無我等見相,要通達無我,才名為真實菩薩;於佛身相及萬千諸法,不起貪著;於嚴土熟生,得菩提華果,心平等無住。《金剛經》的每一分,就像慧朗禪師的苦心,要吾等不論沙塵金屑,都是一翳蔽目,不能見如來

  明朝憨山大師的《德清法語》說:

  以吾人修行,不仗般若根本智,生死難出。然此般若,非向外別求,即是吾人自心之本體,本自具足。故今修行,但求自心,更不別尋枝葉。佛祖教人,只是返求自心,故雲:識心達本源,故號為沙門。又雲:若人識得心,大地無寸土。以我自心,元是般若光明,本來無物,但因一念之迷,故日用而不知,但知有此幻妄之假我,即不知有本來常住法身。即今要悟本來法身,即就日用現前,六根門頭,起心動執著我處,當下照破,本來無我無我則無人,無人則了無眾生眾生既空,則生死根絕,生死既脫,則無壽命。是則四相既除,一心無寄,豈非無住之妙行乎!

  一念成迷,日用同起共眠而不知,向外妄求神通妙用不求除四相了自心佛陀平等之法,顯露此法人人本有,此平等二字,乃三世諸佛出世之本懷,亦為此《金剛經》之教眼。

  佛陀著衣持缽,入舍衛城次第而乞,此明如來平等之事也。至於次第乞已,還至本處,收衣而坐,此顯如來平等之理也。及於正宗文中問答發揮,皆如來平等之法也。即其降心離相,住心無住,乃彰此平等之用也。而至菩提無法,展轉周詳開演,皆顯此平等之體也。自此之後,再三咐囑叮嚀,無非顯此平等之體也。直至須菩提涕淚悲泣,乃信解此平等之用也。今尊者復呈菩提無得,正悟入此平等之體也。

  所以「是法平等」此句經文,乃如來畫龍點睛,要吾人不再困於淺灘,凌霄直上,飛龍在天,騰運自如。吾人解般若之法義,即能住心無住,彰顯般若功用,深信般若平等之體,於諸相諸法,心無高下尊卑,即一念證入諸佛之無上菩提之法。

  從前,有個讀書人拜訪某寺的老和尚

  「我最喜歡米酒了,一天三餐都不能沒有它,我想請教大師極樂世界也有酒嗎?沒有酒的極樂世界,我可不願往生!」

  老和尚以一則故事回答。

  「我尚未見過極樂世界,所以不知道有沒有酒,但我先講一則故事給你聽。從前,有黑狗及白狗,在狗的社會中,傳說白狗下輩子可以投胎做人。因此,黑狗便對白狗說:『你真幸運,下輩子就可以當人了,可以穿漂亮衣服,還可以用兩只腳走路,真令我羨慕。』白狗聽了卻黯然答道:『下輩子能做人當然高興,不過我擔心一件事,我最喜歡吃那些菜渣肉屑了,投胎做人以後不知道還有沒有辦法吃到那些東西?』」

  無知讀書人只看到一瓶米酒,不知凈土世界,思衣得衣,思食得食,無半分欠缺。我們因為被世間虛妄之相,迷惑真心就像老和尚故事中的白狗,因為業識障蔽,狂亂愚痴,以菜渣肉屑為第一美味。《金剛經就在打破吾人狹小下劣妄想執著的心牆,開張自性的三身四智,原是豎窮橫遍恆沙數世界。智旭大師法語

  般若非他,現前一念心性而已。心性本自豎窮橫遍故廣大,妄認四大為自身相,六塵緣影為自心相,則狹小矣。本自微妙寂絕故第一,妄貪三界有漏因果,二乘偏真因果,則下劣矣。本自生佛體同故常,亦名愛攝,妄計內外彼此不同,則厭怠矣。本離我法二執,故不顛倒,亦名正智,妄計我人眾生壽者諸相,則顛倒矣。然雖此心性為狹小下劣厭怠顛倒,如水成冰,實廣大第一愛攝正智之體,依然如故,毫無缺減,如冰之濕性,仍即水之濕性,苟遇暖緣,未有不應念成水者也

  冰水之性,無二無別,就像凡夫心狹小,妄認四大六塵為自心相;二乘賢聖心下劣,偏空寂滅,未發無上菩提之心;菩薩行者法愛住著,不識正等之實諦。眾生執於妄相,二乘戀於我相,菩薩未斷法相,有纖毫執著,如水遇寒成冰,不能如諸佛法水,柔軟自如,平等無有高下

  在生活中,我們如何學習有個平等的心胸,從虛幻不實的樊籠中解脫,找回我們的真心我以平等四心,提供給各位參考。

  (一)濃淡不拘的中道

  (二)順逆不憂的雅量。

  (三)哀樂不入的心胸。

  (四)有無不計的精神

  二、修一切善心無善法

  前文釋諸佛眾生平等之法,佛又恐大眾以為理體既是平等,又何用修習?因此才有下文「以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修一切善法,即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雖然平等,非不修習,得成正覺。我們修行,應離相修,即以無我等四相,離相而修一切善法,如此才能證得菩提

  何謂「一切善法」?此善法為四攝六度乃至十八不共法等,超乎三界內的十善法,此「無漏善法」,是成佛勝因,凌駕人天福報世間善法之上也。要如何去習行此一切善法,當然要用般若空慧作前導,心不住我等四相,所成就之無漏善法,才能圓滿無上菩提。《首楞嚴三昧經》卷上:

  菩薩住首楞嚴三昧……念念常有六波羅蜜。何以故?如是菩薩,身皆是法,行皆是法。是菩薩以一切波羅蜜,薰身心故;於念念中,常生六波羅蜜。是菩薩一切悉舍,心無貪著,是檀波羅蜜。心善寂滅,畢竟無惡,是屍羅波羅蜜。知心盡相,於諸塵中,而無所傷,是羼提波羅蜜。勤觀擇心,知心離相,是毘梨耶波羅蜜。畢竟善寂,調伏其心,是禪波羅蜜。觀心知心通達心相,是般若波羅蜜。

  菩薩一切悉舍,心善寂滅,觀心知心通達我心相,身心念念,常有六波羅蜜。因此佛陀才會強調「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舍假向真,從真實歸真俗無礙,空有不即不離平等的第一義諦。我們以般若智光,廣修一切善法,行菩薩布施事業,泯除身相高下,地位尊卑,才能圓滿無上正等正覺。《地藏經》說:

  有諸國王、宰輔大臣、大長者、大剎利、大婆羅門等,若遇最下貧窮,乃至癃、殘、瘖、啞、聾、痴、無目,如是種種不完具者,是大國王等,欲布施時,若能具大慈悲,下心含笑,親手遍布施,或使人施,軟言慰喻,是國王等,所獲福利,如布施百恆河沙功德之利。

  又《維摩經》說:

  若施主等心,施一最下乞人,猶如如來福田之相無所分別,等行大悲不求果報,是則名曰具足法施。

  侍一切眾生諸佛,承事供養無所分別,如《地藏經》言:「下心含笑,親手遍布施」。心謙卑大地歡喜承載一切有情平等普遍,心無怨親揀擇。一個心平等的人,已沒有我等四相的障蔽,才能發起大心,修一切善法功德

  佛經中,有一個善生長者有一天,他得到了世間上最希有,最寶貴的旃檀香木做的金色盒子,長者就對人宣布說:「我要把這寶貴的東西,贈送給世間貧窮的人。」有很多貧窮人就要來向他要這個金盒子,善生長者並不認同他們就是世間貧窮的人。」

  大家十分不服氣,認為善生並沒有真心要把這個金色盒子送給人

  善生長者就說:「我這金色盒子要送給世間上最貧窮的人誰是貧窮的人呢?我告訴你們,不是別人,他就是我們的國王波斯匿王,他才是世間貧窮的人。」

  這個消息慢慢的傳到波斯匿王那裡去,波斯匿王非常的生氣

  「哼!我是一國之君,擁有無量的金銀釮寶怎麼可以說我世間上最貧窮的人呢?去!去把善生找來!」

  波斯匿王把善生帶到收藏珍寶的庫房裡,就問善生長者說:

  「你知道這是什麼地方嗎?」

  善生長者說:「這是收藏黃金的金庫。」

  「那是個什麼地方呢?」

  「那是收藏銀子的銀庫。」

  「那是什麼地方呢?」

  「那是收藏珍珠的寶庫。」

  波斯匿王大聲責問道:「你既然知道我有金庫、銀庫……,這么多的財寶你怎麼可以在外面散布謠言說我世間上最貧窮的人呢?」

  善生長者從容不迫的回答:「大王!雖然您的國庫盈滿了金銀珠寶,但是您的眼中看不到飢餓的百姓您的心中有福利人群的慈悲,再多的財寶也等於是沒有用的東西財富是用來創造美好生活而不是儲藏囤積起來呀!」

  如果要深解《金剛經》的義趣,首先要能無我相,空去我和我所有的見相,我相空寂,不再執著四大五蘊為實,心境緣影盪然無存,心如虛空,無礙雲彩煙霞山川溪谷種種色相。《地藏十輪經》卷第九〈福田相品〉:

  善男子!菩薩精進,有二種相:一者世間,二者出世間

  雲何菩薩世間精進?謂諸菩薩精進勇猛,勤修三種世福業事。何等為三?一者施福業事。二者戒福業事。三者修福業事。修此即名三種精進。如是精進,緣諸眾生有漏有取,依諸果報,依諸福業,是名菩薩世間精進。如是精進,共諸聲聞獨覺乘等,此不名大甲胄輪,亦不由此名為菩薩摩訶薩也;及名一切聲聞獨覺真實福田

  雲何菩薩出世精進大甲胄輪?謂諸菩薩勇猛精進,於諸眾生其心平等,除滅一切煩惱業苦。

  菩薩精進,修一切善法,於諸眾生,心無怨親揀擇,平等如地,以平等心,修持無漏真實福田,才能除滅一切煩惱業苦,得無上菩提

  智永禪師是六朝陳、隋年間著名的書僧。史籍記載,他是書聖王羲之的第七代孫子平時住在吳興(今浙江湖州市)永欣寺,人們都稱他為永禪師

  他以書法修鍊身心。當年他在永欣寺樓上苦學獨習書法,足不出戶,一學就是四十年。後來,他把壞掉的禿筆頭裝進瓮里,足足有十大瓮之多,這些禿筆頭埋進土裡,流傳後世一則「筆冢」的美談。

  歷史上智永的書法很出名,有《真草千字文》等傳於世。

  智永禪師四十年足不出戶,在筆墨行間息諸外緣,以書法做為冶煉身心功課,此恆長精進之心,非一般人能想像的。吾人在誦經拜佛布施修福時,常常發心如朝露,無法持續恆長。有的求什麼即身成佛,當下開悟;有的四處遍尋第一神咒妙法;有的一點挫折失意,就怨怪佛菩薩沒有保佑。逐境成迷,心外求法總是魔。

  求人不如求己,求財不如勤儉

  求名不如隨分,求安不如守戒。

  求助不如結緣,求福不如修身。

  經文言「所言善法者,如來說即非善法,是名善法」,此句為佛陀言善法亦空也。說一切善法者,此不過順俗諦斷眾生之執無也。即非善法者,無非順真諦眾生之執有也。是名善法者,亦不過順中道第一義諦,破眾生之執亦有亦無,非有非無也。

  《金剛經註解》:

  於一切事,無染無著;於一切境,不動不搖;

  於一切法,無取無舍;於一切時,常行方便。

  隨順眾生,令皆歡喜而為說法,令悟菩提真性,此即名為修善法也。

  又《法華經》說:初善,中善,後善者。

  初謂發善心時,須是念念精進不生疑惑懈怠之心

  中謂常修一切善法,令悟真性不著諸法相也。

  後謂即破善法,直教一切善惡凡聖,無取捨憎愛之心平常無事

  善法皆因緣所成,當體是空,哪裡有個善法可得呢?不過是佛接引眾生悟明真性之方便罷了!我們要能處處修一切善法,但心無所住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不著相,是名真修「無漏善法」。

  所謂經者為徑,都是通往成佛的門庭,《金剛經》分分以真破假,以無破有,為我們處處剷除成佛道上的重重葛藤蔓結。修持金剛經》的行者,應了悟,是法平等,無有高下,不舍一善法,不執一善法,法法皆治病葯方,乘乘為調伏煩惱魔軍的幻術。《雜阿含經》卷二十八:

  阿難!何等為正法律乘、天乘、婆羅門乘、大乘,能調伏煩惱軍者?謂八正道正見至正定。

  阿難!是名正法律乘、天乘、梵乘、大乘,能調伏煩惱軍者。爾時世尊即說偈言:

  信戒為法軛,慚愧為長縻,正念善護持,以為善御者。

  舍三昧為轅,智慧精進輪,無著忍辱鎧,安隱如法行。

  直進不退還,永之無憂處,智士乘戰車,摧伏無智怨。

  以信戒、慚愧正念、喜舍、智慧、無著等正法,乘此戰車,能調伏煩惱軍團的侵擾,心安寂靜,當下即是無憂國土

  此分以凈心行善,揭開以無所住心的空觀,行菩薩一切善業諸行,行善不著法相才是真正具足善法行。我們在布施行善,要做到三輪體空,四相凈除,必須先不斷修正法善法,對治邪念噁心,降伏妄想後,心清凈故,起觀照般若,知我等四相,無有真實;諸佛色相,闡提眾生,有相皆妄。由觀照明實相,才能心平等,知無上菩提本無高下

  有一則寓言,有甲乙兩個小鬼準備到陽間投胎。

  閻羅王對他們說:「你們到人間投胎做人,一個一生布施東西給別人,一個一生從別人那裡獲得東西,你們要選擇投胎做什麼的人?」

  小鬼甲聽說,趕快跪下來說道:「閻王老爺!我要做那個一生從別人那裡得到東西的人。」

  小鬼乙默默無言,聽候閻羅王的安排。

  閻羅王撫尺一拍,宣判道:「下令小鬼甲投胎到人間乞丐,處處向人討東西;小鬼乙投胎富裕人家,時常布施周濟別人。」

  兩個小鬼愕住了半天,無言以對。

  能施捨者,是大富人家,心貪著擁有獲取,再多的物質財富,仍是窮如乞討者。由於執著我等四相的妄想生起的貪念,在人世間徒增是非風波!菩薩行者能了此心頭事,縱橫妙用,身心念自然具足六波羅蜜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