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圓法師:《普賢行願品》講記第7講

http://p3.pstatp.com/large/dfic-imagehandler/113c975d-de29-4b00-aa6c-bc00e013f9be" />

  諸位法師 諸位居士大德

  阿彌陀佛

  我們繼續來學習《大方廣佛華嚴經•入不思解脫境界普賢行願品》。好,大家看經文

  復次善男子,言請轉法輪者。

  這是第六行願請轉法輪,就是勸請諸佛說法。法包括教、理、行、果,《心地觀經》中說:「聲名句文,名為教法有無諸法,名為理法,戒定慧行,名為行法,無為妙果,名為果法。」這是法;輪是因比喻而得名,是以轉輪聖王的輪寶為比喻,來比喻佛法。《大智度論》中說:「佛轉法輪,如轉輪聖王轉輪寶,手轉寶輪,空中無礙,佛轉法輪,一切世間,天及人中,無礙無遮,遇佛法輪,一切邪見,疑悔 災害,悉皆消滅。」

  《華嚴疏鈔》中講輪的含義有大小乘之別,我們先依小乘五種含義來講。第一是速疾義,轉輪聖王的輪寶能飛快的旋轉不停,以此來比喻說法能令眾生生起聖智、快速的得到解脫。我們如果能夠以佛法的聖義來修行,當下解脫。第二是取捨義,轉輪聖王的輪寶輪轉於四大部洲,能舍東洲到南洲,從南洲到西洲;這是比喻說法能令眾生舍苦諦而取滅諦,舍集諦而取道諦等。第三是降伏義,轉輪聖王手持輪寶所向無敵、制伏四方;佛說法也是這樣,能讓眾生降伏心中無量的煩惱。第四是鎮攝義,轉輪聖王威震天下,令境內一切劫賊不敢擾亂;佛說法也是這樣,不但能讓眾生斷盡分別煩惱還能鎮攝邪魔外道,使邪魔外道遠離。第五是回轉義,轉輪聖王的輪寶,能夠不停的上下回轉,飛行自在;佛宣說妙法也是這樣,能讓眾生斷除欲界、色界無色界、從下往上三界煩惱,證無為之理,這是小乘輪的五種含義

  我們再依大乘來講輪有四義。第一是圓滿義,輪寶具足輪轂,輪輻、輻輪還有輪框,具其圓滿;比喻所說的法義圓滿。第二是摧壞義,輪所過之處,路上的一切瓦礫沙石都被碾碎;眾生心中煩惱,是修學佛道最大的障礙就像路上的瓦礫沙石一樣,佛所說正法,能將眾生心中煩惱全部消除。第三是鎮止義,輪能鎮壓阻止外物,比喻佛法修行,即相見道,更作觀行,由觀行力,能夠鎮伏煩惱。第四是前進不定義,輪從一個地方到另外一個地方它是不定前進的;比喻我們修學從見道進入修道,從修道轉入無學,自證之後生起慈悲、度化眾生、共趣菩提。因為佛法具有以上的含義,所以稱為法輪這是所轉,法輪自己不能移動,需要人去推動,法輪是所轉。能轉之人,就是由過去佛輾轉傳授到現在佛,以名句文演說,使人聞之而生信解,依解修行而能證果,再以證得之法廣為人說,使未知未悟者,聞而信解修行,這樣輾轉傳授,像車輪一樣輾轉移動不停。使未知的人信解,未證的人得證,這個就是轉法輪

  好,我們再看下面的經文

  所有盡法界虛空界,十方三世一切佛剎極微塵中,一一各有不可說可說佛剎,極微塵數廣大佛剎,一一剎中,念念有不可說可說佛剎,極微塵數一切諸佛成等正覺,一切菩薩海會圍繞。

  這段經文是說明所勸請之境,先講的是處所廣大周遍,然後再舉出所勸請之人。我們先來看處所處所中有兩重無盡,第一重是十方三世一切佛剎極微塵無盡,第二重是無盡的微塵中,每一個極微塵中,又有無盡的廣大佛剎,一一各有不可說可說佛剎,極微塵數廣大佛剎。這裡具有兩種無礙,一個是極微塵中含有無量佛剎,這是一多無礙;極微小的微塵中含有廣大的佛剎,這是大小無礙。為什麼會這樣呢?是因為以性融相,一切相都是同一法性,既然一和多是同一法性,大和小是同一法性,那麼一和多、大和小就可以互入。

  這個大家不太好理解,我來給大家打一個比喻就像帝釋天宮殿的寶網,帝釋天宮殿的寶網上有無量的寶珠,大家可以隨著師父講的,大家好好的細心思量一下。寶網上有無量的寶珠,每一個寶珠都能映現出自他一切寶珠影像出來。這一寶珠,可以映現出其他的寶珠影像這一珠子裡面映現出這無量的寶珠都在這一寶珠的裡面映現出來。而這裡面映現的所有無量的寶珠影像,又能映現出其他寶珠影像。這樣重重不盡,一個珠子容納所有的珠子,所有的珠子容納一切的珠子,而且這每一個珠子映現無量的寶珠。這個它裡面會有鏡像的,鏡像里的寶珠,這個寶珠影像裡面,又有無寶珠影像,互融互攝,互相映現出來一切寶珠影像。這樣一和多,相即相入,重重映現,重重無盡,就是這樣,大家體會一下。

  所勸請之人有果人和因人,經文里講,一切諸佛是果人,一切菩薩是因人。念念有不可說可說佛剎,極微塵數一切諸佛成等正覺,一切菩薩海會圍繞,一念,尚且有不可說可說佛剎極微塵諸佛成等正覺,一切菩薩圍繞,那何況盡未來際念念都有,可見所請之境廣大無邊。由所請之境廣大無邊,可以顯出普賢行願請轉法輪願心,也是無有邊際廣大無邊的,而且是廣大長久。

  而我悉以身口意業,種種方便,殷勤勸請轉妙法輪

  勸請諸佛說法,這裡說要有清凈身口意業,清凈的身口意三業來勸請轉妙法輪內心恭敬殷勤是意業清凈,作禮圍繞長跪合掌是身業清凈,口說偈頌、稱揚讚歎是口業清凈。能勸請之人,應以身口意三業清凈,運用種種方便殷勤勸請,轉妙法輪

  當年釋迦牟尼佛初成正覺,在多演林中獨坐一處,入甚深禪定,觀察世間心中思惟:「我所證悟的微妙之法最極寂靜、難見難悟,絕不是用分別思量所能了知、所能了解的、所能明白的,唯有諸佛才能證知,唯佛與佛方能證知的。必須要達到這種境界的,凡人是不可能理解到的。如果我為眾生演說此法,他們全都不能了知,唐捐其功 無所利益,所以我應默然而住。」世尊就要默然、入般涅槃世尊又作念:「過去諸佛,常在梵王勸請,方轉法輪。」於是世尊眉間白毫放大光明,遍照三千大千世界。此時,娑婆世界主螺髻梵王見到光明,承佛威神,馬上明白佛為何默然,也就是說,明白佛的心意他對眾說:「世間眾生善法損減,惡法增長,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默然而住,不轉法輪,我們應當去勸請如來。」於是大梵天王率領六十八拘胝梵眾來到佛前,頂禮佛足,右繞三匝,站在一邊。對佛請求說:「世尊,現在眾生善法損減,是何緣故呢?是因為如來為一切眾生,而求無上正等正覺,但是現在成佛,默然而住,不轉法輪。善哉世尊,善哉善逝,願您為眾生起哀愍心而轉法輪,應當會有很多眾生,能因此悟入甚深之法。」這是大梵天王首次來請佛來轉法輪世尊聽了以後還是默然而住,還是在那裡入定。梵王與諸天眾以天栴檀末香,以及沉水香末供養佛後,供養佛以後就隱沒不現了。

  大梵天王回去以後,到釋提桓因的住所對釋提桓因說:「世間眾生處在生死黑暗叢林,善法損減惡法增長,這是因為如來棄之不轉法輪。」也就是說,我們沒有因緣聽聞佛法眾生善根不夠;沒有因緣聽聞佛法,所以才是惡法增長善法損減,我們應當去勸請如來大法輪。因為諸佛如來若不勸請,皆悉默然,所以為了讓世間眾生敬重佛法,我們應該去請佛轉大法輪。於是大梵天王和釋提桓因以及四天王、三十三天、夜摩天、兜率陀天、化樂天、他化自在天、梵眾天、梵輔天、光音天、廣果天、遍凈天、凈居天、乃至色究竟天,在深夜裡,雖說是深夜,但是光明照耀,他們來到多演林,頂禮佛足,右繞三匝,站到一邊。這時候釋提桓因以偈頌來勸請如來法輪:「世尊降伏諸魔怨,其心清凈如滿月,願為眾生從定起,以智慧光照世間。」釋提桓因說完偈頌以後,釋迦牟尼佛還是默然。大梵天王就對釋提桓因說了你不該這樣來勸請,意思誠心還不夠。大梵天王接著就從座而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恭敬,向佛以偈頌曰來勸請佛:「如來今已降魔怨,智慧光明照一切,世間根熟有堪度,惟願世尊從定起。」就是釋迦牟尼佛已經成等正覺智慧光明可以普照普利一切的眾生世間眾生現在根機已經成熟了,能度所度根機成熟了,惟願世尊為我們轉大法輪。世尊仍然沒有答應,但是他對梵王說了兩個偈頌:「我證逆流道,甚深難可見,盲者莫能睹,故默而不說,世間眾生,著彼五塵境,不能解我法,是故今默然。」第一個偈頌就是說,我已經證得生死道,而且甚深難見,究竟圓滿,但是眾生因為著世間法,猶如盲者看不到這種光明,不肯深信佛法,所以我默而不說。也就是我說了大家也不肯聽,也不能接受。「世間眾生,著彼五塵境,不能解我法,是故今默然。」因為世間眾生,他們只執著世間法、執著於五塵、執著慾望,這個出世間法這個大法,他們是不肯承受的、是不肯擔當的,所以我不如默然。

  我們想想世尊當年的這種狀況,真的就是我們現在這樣的,我們現在學佛的,昨天還給大家稍微做了這個方面的開示。想想我們現在學佛的,能夠到寺院里來信眾確實不少,我們在南方的城市,在平原地區還是比較少一些的,在南方的這種非常有靈氣的地方,我們看這個學佛眾生是非常多的。但是他學佛不是學的逆流道,而是隨順世間的五欲六塵。初一、十五也來拜佛拜佛的目的是世間法,是有所求而不是為了放下、為了求圓滿菩提。我們居士每天念經,只是學的都是自己的所求,念經都是為了自己、達到自己的目的。即使一些想學佛的、想求佛法光明的,但是知見不對,總是依文解義,錯悟如來真實義。每天都是我讀了多少經,讀經多的生起貢高我慢,稍微了解一點經義的更加的貢高我慢,而不是依照經教來修行、來看到眾生心性、心佛眾生三無差別平等心和慈悲心,而是讀的經越多越是增長我慢,都是佛法來修世間法。我們說佛法世間,但是不要忘了,不離世間覺。佛法是要入世,必須要入世,但是我們的入世是為了覺悟,決定不是和世間法混為一體。出世間法最後入了世以後,和世間法混為一體,不對的。我們是在世間法、在種種的事相當中去覺悟;在種種的事相當中,體悟心佛眾生平等,發起慈悲心來修出世間法,我們應該是這麼來修行

  好,我們再回到經文中來。梵王帝釋以及諸天聽了世尊說的偈子,心裡無比憂愁,都隱沒不現了。後來梵王觀到摩伽陀國有很多外道對於水火風空橫生分別,這些外道雖然也是修行,但是他修行分別、把邪見當作正道,不過這些外道當中還有一些可度之人。於是梵王又來到佛前,頭面禮足,圍繞三匝,右膝著地,合掌恭敬,以偈頌勸請世尊:「摩伽陀國,多諸異道,因邪見故,種種籌量,惟願牟尼,為開甘露,最清凈法,令其得聞。」此時世尊,觀見一切眾生有上中下三種根機,有邪定聚、正定聚、不定聚,就像水中的草,有的未出水、有的與水面齊、有的已經出水。對於邪定聚的眾生世尊說法或者不說法,這些邪定聚的眾生畢竟不知。因為邪定聚他們不知出離、不知正法,這些一類的眾生稱為邪定聚,所以世尊說法或者不說法,這些邪定聚的眾生畢竟不知出離。對於正定聚的眾生,這些正定是指這些大菩薩們,他們必不顛倒,世尊說法說法他們都能了知。對於不定聚的眾生,這個是關鍵,而且不定聚的眾生占的比例特別大,我們現在也是這樣,不定聚的眾生占的比例特別大。這些眾生善根,想發善心、想發慈悲心、想修道,但是因為遇緣不同,他遇到障礙、遇到惡緣他就會退,遇到勝緣,他的心就會更加的猛利。就像《地藏經》中講的性識無定,都是因緣,都是由因緣來決定。這些不定聚的眾生,如果遇到佛轉法輪,他們遇到這種大的因緣就能生起慈悲心來。所以世尊說道:「我本欲為此等眾生,轉於法輪,故出於世。」這就開了謎底了。然後以偈頌告訴梵王:「我今為汝請,當雨於甘露,一切諸世間天人龍神等,若有凈信者,聽受如是法。」大梵天王聽了之後肯定歡喜踴躍,因為眾生救了頂禮佛足,繞無數匝,這也是法喜,繞無數匝。地神當時也知道了這個好消息,將如來受梵王勸請轉法輪的消息告訴了虛空神,在一瞬間,經虛空神輾轉相傳到了色究竟天。就這樣,世尊首先來到鹿野苑初轉法輪,我們說度五比丘

  世尊初轉法輪,為憍陳如等五比丘先說四諦法。這四諦法,雖然是對五比丘小乘根性而說,但是其理通於大小乘一切佛法也就是說四諦通大小乘。苦集滅道四諦,這個四諦通藏通別圓。雖然這是四教共談,但是又有原則性的不同。所謂生滅四諦無生四諦、無量四諦和無作四諦,這個四諦就是藏通別圓所攝的。分別是藏通別圓所攝,我們一個一個的來講。

  藏教所明的是生滅四諦。藏教就是小乘教法小乘教叫藏教,大家不要誤認為是藏傳佛教,這裡的化教四儀這個藏教是小乘教法。藏教所明的生滅四諦,苦諦是指三界二十五有,逼惱眾生身心;集諦是指六道眾生受苦,是由於貪嗔痴的煩惱驅動,造作惡業所積聚的;道諦是指以戒定慧三學,對治貪嗔痴的煩惱;滅諦是指滅盡三界煩惱證得偏空法性。這以上的苦集滅道四諦都是為之法,苦諦和集諦生,則道諦和滅諦滅;道諦和滅諦生,則苦諦和集諦滅,所以叫做生滅二諦,這是藏教的生滅四諦

  學了藏教的生滅四諦就可以了知煩惱不可以不斷、生死不可以不出、道品不可以不修涅槃不可以不證。不論什麼人都有離苦得樂願望要想離苦得樂必須要先認清什麼是苦、什麼是樂。世尊講的四諦法門明白的告訴我們三界二十五有是苦,煩惱是苦因,修道可以滅苦,證得寂靜涅槃才是真正的安樂世尊在說華嚴之後十二年所說的阿含等經都屬於藏教所攝,這是藏教的四諦

  我們再來看通教所明的四諦,叫無生四諦無生四諦的苦諦,是說三界二十五有、依正二報,如幻如化,不是實有,當體即空。既然是空,當然就不能逼惱身心。明白了它是如幻如化的,那就不能逼惱身心了。通教的集諦,是說明見思二惑所造善惡諸業,都是因緣所生因緣所生法,沒有自性沒有自體。它的全體都是因緣所生,因為自體都是空,既然全體是空,那麼空與空也就無所謂積聚了。都是空,空和空還有什麼積聚?生死是苦,煩惱是集,既然所對的苦和集本無自性,當體即空,那麼能對治的道諦也本來是空。生死煩惱本來是空,這個空就是無生,既然無有生,那麼哪還有滅呢!這就無生四諦說明的道理

  這裡我們必須要說明,大家一定要注意的是無生四諦所明的空,指的是性空,是為了幫助眾生破除見惑思惑,見真諦理。千萬不要把這個空理解為無因無果、無有一切法。如果你執著沒有因緣所生的一切法,那就外道執著的斷滅空。也就是說,這裡所說的空,一切的現象都是因緣所生因緣所和合而成的,它沒有一本體的存在,相有性空。如果我們要是認為頑空,那我們就會外道的斷滅空、頑空,那這個就是入邪道了。會使人永遠墮落在三惡道中,得不到佛法利益這是通教所明的四諦,佛在說阿含經之後,通教講了八年,所說的有《維摩經》《金光明經》等方等經,這都是屬於通教所攝。

  第三是別教所明的無量四諦眾生之苦,苦集嘛,苦集滅道,眾生之苦無量,眾生煩惱無量,菩薩所對治的法門也無量,六度萬行,菩薩對治的法門也無量,這是道法嘛。法門既然無量,由法門所趣入的指歸也無量,所以說滅有無量相,諸波羅蜜不同,這是屬於別教所攝,就是般若部。佛用了二十二年所說般若部。

  第四是圓教所明的無作四諦:苦集滅道即是實相。實相之理非造作而後有。非造作而後有就是什麼?本具的佛性。我們眾生本具佛性,所謂天然之性德,所以稱為無作四諦

  圓教的苦諦,是觀五陰、十二入、十八界等煩惱皆是真如,實無苦相可舍。怎麼理解呢?就是一切的相是由性所現的,見相即見性。舍相了以後,那性在何處?所以見相即見性。所以它的這個圓教的苦諦,實無苦相可舍,就是我們說的眾生即佛、煩惱菩提。無煩惱怎麼見菩提?所以煩惱菩提眾生即佛,所以由煩惱就能菩提的性德,以這些苦相即可以見到性德。集諦是觀一切眾生惑業,性體本自清凈,實無招集生死相可斷。就是我們剛才說的沒有生死相可斷,眾生本來是佛,本自清凈這是集諦。道諦是觀諸法皆是中道,離二邊邪見,無煩惱惑可斷,實無菩提道可修,就是不二法門不二法門佛法中道也不是中間的中,也沒有一,所以說也不能說一,最後說不二法門,離二邊邪見。滅諦就是觀生死涅槃,體本無二。實無生死苦可斷,也無涅槃寂滅可證,不住生死不住涅槃這是圓教的無作四諦

  佛在說二十二年般若後,在最後的八年中所說法涅槃諸經,這屬於圓教所攝。圓教佛講了八年時間世尊在鹿野苑初轉生滅四諦法輪後,又轉無生四諦輪,接著是無量四諦輪,最後轉無作四諦輪。其實世尊不只是在示現的八十年中恆轉法輪,同時還分身無數,分身百千萬億,在十方世界道場,成等正覺大法輪。所以《華嚴經中說:「毗盧遮那佛,願力周沙界,一切國土中,恆轉無上輪。」分身無數,到十方世界道場

  大家可能心裡會想,佛出現於世的本懷就是為了說法眾生,為什麼還要梵王幾次的啟請才轉法輪呢?這是因為世間凡夫難以理解佛法,如果佛不請自說,沒有人聽得懂,不但不會生信而且反而會謗佛,造作惡業,所以佛要等機緣成熟才能說法,這樣眾生才會生起難遭遇想,繼而對佛法生起恭敬之心用功辦道。

  就像我多次講,眾生機緣成熟,不要盲目的佛法強灌於人,不要綁架,拿著佛法去綁架別人,這樣眾生不但不會信佛,而且還會造業。因為佛法是出世間的理,眾生機緣成熟他是不能相信的。不是他沒有根機,而是有根機也要因緣。出世間的法,不是這些沉溺於世間的五欲六塵的人他肯接受的。我們都深有這種體會的,佛法的是讓我們放下放下五欲六塵,放下這種享受,吃適當的苦,用智慧鍛煉我們的出離心。你讓大眾們、你讓根機沒有成熟眾生放下安逸生活放下他的大房子,到寺院裡面來不開空調不開風扇,蚊香也不能點,還要任由蚊子吃喝,你讓他們這麼做,他們會說難聽話的,會謗佛的。所以必須要等到他們的機緣成熟的時候,他們認識到這個重要性,他們認識到真理他們的利益他們的受用,他們才肯去做、肯去耐心地聽。還有,你隨隨便便的就把大法、把好東西告訴他了,他也不肯珍惜。我們都有這種感覺得來容易,再好的東西,一段時間我們也會棄之不顧了。

  為什麼說我們現在對經書都不珍惜?就是因為現在經書的泛濫,大家沒有智慧去修功德。一聽說印《地藏經功德很大,都成千上萬地印,造成了《地藏經》的浪費。我們寺院每天都要回收這些破損的經書、還有破損的佛像。沒有辦法讓我們居士師傅們專門蓋了一個佛堂這叫佛堂,專門放這些廢棄的經書和廢棄的佛像有的人供佛,現在任哪裡都是佛具店,幾百塊錢請了供養家裡感覺到對自己沒有利益了,達不到自己的要求了,就往路邊一扔。我們的師父們或者居士們看到了,趕緊都請到寺院裡面來,現在也堆積的太多,也為了讓大家生起恭敬心來師父讓我們工人師傅們蓋了一個佛堂,專門來供奉這些廢棄的經書佛像。能修補的我們盡量修補,不能修補的我們安置在佛堂裡面,把它密封好,有人天天專門去上上香,這樣我們對佛法、對佛菩薩生起恭敬心來

  今天為什麼會造成這種現象?就是因為大家沒有智慧,只是為了自己去修福報、去修功德得來的太容易,所以就會隨之任之的放棄。

  所以佛非常的有智慧的,智慧圓滿要讓生生起難遭難遇之想,看看你會不會生起恭敬心來這是第一個;另外,佛不請自說會遭外道的誹謗。外道都是執著自己的法,無論有人請或者無人請都會人說,如果佛不請自說,外道難免會譏諷佛,譏諷佛偏愛自己的法門想讓人們都來擁護。

  記得在講《彌陀經》的時候,我們就講過馬祖道一的公案,呂純陽他已經得到我們所謂的佛教開悟,但是他不是我們這種佛教的這種大悟。他到馬祖道一的道場,在門外聽馬祖道一講法,心裡不太佩服,他就馬祖道一辯法,最後馬祖道一幾句話,這個呂純陽就敗下陣來,最後恭恭敬敬的頂禮馬祖道一,聽馬祖道一把經講完。最後他深感大解,他要拜馬祖道一為師馬祖道一就對他說了,你在道教里度化眾生比在佛教里度化眾生,所度化的眾生數量更大也就是說,你心可以是菩提心,外相道士的身的、道長的身的。

  所以一切的祖師大德們、佛對於諸法不著不愛都是為了悲憫眾生,不是執著佛法執著自己的法門。我們佛法裡面法門和法門之間互相不和、互相的爭辯、自以為是,而忘了我們的究竟目的是為了悲憫度生、度化眾生,不是執著各自的法門的。法門是幫助我們了脫的,不是我們執著的。佛講的法,法法皆為第一,都是度化眾生的。我們找一門適合我們自己的佛法,但是也決定不能誹謗其他的法門。只不過就是因為眾生因緣不同、根機不同,選擇自己所修學的法門,這樣就對了。所以佛對於不著不愛都是為了悲憫眾生,有請佛講法者,佛便說,所以佛不會無請而轉法輪。不是我們現在用著佛法來做網紅,為了佛法而顯示自己,這樣我們一定要有則改之,無則加勉。我們講經說法、轉法輪,一定是為了利益眾生而不是為了去做明星、去做紅人,這樣有悖於佛的良苦用心

  再有,請佛轉法輪能令眾生修福。勸請佛轉法輪的人,如同菩薩一樣生起悲憫眾生的心,希望眾生能夠得到安樂。雖然眾生還未得到,但是有這樣利益眾生的念就已經成就了大福德就像我們看的公案,給孤獨長者發心建祇園精舍,當時精舍還沒建好,正在籌建中,天空中就出現了長者宮殿了。所以我們請轉法輪眾生雖然還沒有得到利益,但是我們這個心已經生起來了,就已經成就了大福德了。

  《寶積經》中還說,因為天人大多都歸依梵王,認為自己都是梵王所化生,梵王是世界上最尊貴的,除了梵王沒有人能造世界的,所以佛以神力讓梵王前來請佛說法,這樣眾生看到梵王都歸依了佛,那大家就要更加敬仰佛了。由此可知,請轉法輪對於佛法的弘揚是非常重要的。還有,我們請轉法輪,我們學佛,所以一定要為社會做個表率,身教勝於言教,不要口口聲聲的說我是學佛我是吃素的,最後自己真的是吃素的。這個吃素就是不好好學佛,對社會沒有作用你是吃素的。

  不但佛住世時我們要請轉法輪,就是佛滅度後,如果有能代佛講經的法師,我們大家也要請轉法輪。為什麼?大家一定要明白,如來正法世間明燈,有如來正法地方就是光明所在,猶如塔寺就像我們這個地方講經,光明智慧之燈就在這裡出現,這個地方就是光明遍照。同樣別的地方有講經說法、有正法的存在,那個地方也是光明所在之處世間眾生在這正法光明的指引下,就可以走上解脫大道,割斷煩惱了脫生死。所以請轉法輪,不但能使勸請之人消除以前誹謗佛法業障生起慈悲善根,而且能促進佛法的弘揚,利益眾生。我們曾經造了種種的惡業,現在我們只要能讓佛法光明放大,放大光明,那我們的罪業就可以消除了。

  在師父出家的時候,請法師講經還是非常普遍的現象,我師父就經常被其他的寺院請去講經,那個時候大家都以請講經的法師而為責任。現在最近幾年,請法師講經感覺到是越來越少了,因為現在是經濟社會嘛,總怕法師出去講經,會把這個道場信眾給帶走,影響這個法師的名望、影響當地寺院的收入,所以我們還都是世間有為法來看問題的。你用大的心量去請轉法輪,給大家說,反而你的這種智慧、你的這種光明不會比講經法師少的。所以我們要用佛法、用智慧來看待問題,不能用狹隘世間法來對待這些現象的。

  大家都知道,佛法在我這個世界已經流傳兩千五百多年了,還有一種演算法是已經三千多年了,之所以佛法能流傳到現在,之所以我們今天能聞法修行,就是因為這麼長的時間以來,有無數的佛弟子,克服種種的困難,不停地轉動法輪。那麼作為佛弟子我們現在以及將來眾生能聞到正法,依照佛的教導去修行,了脫生死,我們就應當負起轉法輪責任,像普賢菩薩那樣發大願、起大行,請轉法輪。所以要以最至誠的心,請法師、能說法的人宣講佛法,讓佛法不斷的在世間流傳,讓佛種永遠的發揚光大。

  好,我們看最後一段經文

  如是虛空界盡 眾生界盡,眾生業盡 眾生煩惱盡,我常勸請一切諸佛正法輪,無有窮盡,念念相續 無有間斷,身語意業 無有疲厭,

  這是總結請轉法輪無有窮盡普賢菩薩殊勝願力,常勸請十方三世一切諸佛正法輪,所請之佛無盡,能請之心也無盡,念念相續無有間斷,身語意業無有疲厭。

  好,謝謝大家。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