嘎瑪仁波切:什麼是僧寶?

  (一)僧寶的本體

  具智慧解脫功德,是僧眾本體

  1. 小乘聲聞緣覺的四果位,依次現見自性,稱為智慧;不同程度解脫所斷,稱為解脫

  2. 大乘菩薩從見道始,現見法性,證悟真諦,稱為智慧解脫,指從現見法性的初地至十地間,能不同程度解脫煩惱障、所知障和習氣障。

  (二)僧眾的分類

  分為小乘僧眾——聲聞和緣覺,以及大乘僧眾——菩薩和持明,每種僧眾又分為凡夫僧眾聖者僧眾聖者僧眾,又分為共同僧眾——聲聞、緣覺、菩薩,和不共僧眾——持明僧眾

  1、小乘僧眾

  (1)聲聞凡夫僧眾:以出離心為本體,受別解脫戒後,守持清凈戒律,修習禪定、增長智慧,直到見諦前,安住在加行道、資糧道的修行者,稱為小乘凡夫僧眾

  (2)聲聞聖者僧眾證得四種果位的聖者。預流聖者,在苦集滅道四諦差別基上,以無常等十六行相的差別法而見諦。一來聖者,未完全斷除欲界九品煩惱,仍需在欲界中受生一次。不來聖者,已無餘斷除欲界煩惱,不需再來欲界受生。阿羅漢,已無餘摧毀三界煩惱敵,又分為有餘阿羅漢和無餘阿羅漢兩種

  (3)緣覺僧眾:緣覺一開始學道時,就像聲聞,以出離心攝持而受別解脫戒,受持清凈戒律,直到見諦前,在一百大劫之中修行禪定,在最後有者時,證得阿羅漢的果位,並發四種願:一願,投生在沒有佛陀現世的空剎里;二願,在沒有上師情況下,自證菩提;三願,不以語言音聲說法;四願,以身體神變令所化眾生增長福德

  而因願力之故,他們轉生到沒有佛陀聲聞的剎土。這時,他們具足少許相好庄嚴,且不喜在家,渴求寂靜處。在寂靜處時,依靠俱生所得智慧,知道用屍陀林的糞掃衣做成三法衣,穿戴於身。後觀察屍骨形成,透過觀察十二緣起——無明、行、識、名色、六入、觸、受、愛、取、有、生、老死,了解到有了「無明」就會有「行」,有「行」就會生「識」;以此次第推知,有前因,就會產生後果,而形成輪迴流轉。且又逆向觀察,「老死」要如何滅止?是因「生」滅而滅,「生」則因「有」滅而滅,以此逆向次第觀察,直到「無明」滅,從而解脫

  通過觀修順次和逆次的十二緣起,以此智慧認識到順次、逆次的法性。從而與聲聞聖僧一樣,依靠相同的基礎四禪,利根者不需道友助伴,會像獨角犀離群索居;而需道友助伴的鈍根者,就會眾多群居。

  緣覺,也包括有餘阿羅漢和無餘阿羅漢

  2、大乘菩薩僧眾

  菩薩僧眾也有凡夫僧眾聖者僧眾

  (1)凡夫僧眾:發大乘菩提心,希望一切有情都能證得佛果,進而為了一切眾生受持甚深見派——龍樹菩薩傳承,或廣大行派——無著菩薩傳承,兩派中任何一種的菩薩戒。並守持自宗的清凈戒律,修學六度所攝的圓滿成熟修行法門,以此而住於資糧道、加行道、勝解行地的凡夫,是菩薩凡夫僧眾

  (2)聖者僧眾現量見到法性的是聖僧,即一地至十地菩薩

  從一地見道開始,現見法無我,斷除了見斷的所有遍計執著。之後,從二地至十地,對於在見道時的入定境界,繼續護持和串習,次第斷除了修斷的所有俱生執著在一地時,會獲得十二種「百數」的功德。比如,能親見百尊佛陀成熟一百個有情,前往一百個剎土,光照一百個剎土,以神變能震動一百個剎土,獲得禪定百門,顯示一百個自身,每一身體也都幻現百數眷屬等等。

  之後,從二地到十地之間,因為證悟境界逐步提升,功德也成倍數增長。在二地時,會有二種「千數」的功德;三地時,有十二種「萬數」的功德,以此類推,之後十二種「十萬數」的功德不斷增加,直到不可言說等同微塵數的功德之間,菩薩成熟如海的眾生修行如海的剎土,令如海的佛陀歡喜心,以此圓滿如海的福慧二資糧。所以,大乘僧寶的功德,是無法說明解釋,不可思議的。

  總之,讓眾生愉悅,令諸佛歡喜而不厭煩,趨入如海的福慧二資糧之門,獲得不可估量的禪定,以不可思議功德作為庄嚴,就是菩薩聖者僧眾

  3、持明內僧眾

  密宗的持明內僧眾,分為事續、行續、瑜伽續和無上瑜伽續。以寧瑪派而言,無上瑜伽續分為三種:瑪哈瑜伽、阿努瑜伽和阿底瑜伽

  進入密宗標準,是能成熟的灌頂,稱為入門誓言。接受密宗四續部的灌頂後,以各續部自道的清凈誓言,守護相續,就是能成熟。之後,實修四續部的教授,最後出現種種驗相。故,修持密宗者,在成就前,稱為持明內僧眾凡夫僧眾;在證得成就相後,稱為持明內僧眾聖僧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