嘎瑪仁波切:什麼是上師?

  藏文的「喇嘛」一詞,翻譯成中文便是「上師」,這是一種尊稱。所有可以教導佛法師父,都可稱為上師喇嘛。那麼,上師與根本上師有何不同? 在眾多善知識之中,選擇長期依止一位,他不只傳授顯宗佛法以及密法灌頂和實修方法的傳承,最重要的是教授直指心性訣竅就叫做根本上師

  一位如法成就,傳授弟子直指心性的密法灌頂和口訣,而讓弟子心中永遠憶念,永不遺忘的上師,就是這位弟子的根本上師

  從無始至今日,我們累世所結下的修行善緣不少,有緣分上師應該也很多,佛菩薩就更多了。所以,要在這麼多有緣分上師之中,尋找跟自己最契合,至少在語言溝通上沒問題的上師,就變得很重要。而根本上師與我們有著累世的師徒之情,是因緣最深的上師

  如果弟子上師前世有深厚的因緣在這一世見到他時,會不由自主地流淚,也不需要刻意造作或勉強,就會生起強烈的虔誠心。而在依止之後,無論什麼情形之下,就算是上師打罵,弟子有一種不退轉的信心就如同密勒日巴大師上師馬爾巴的師徒因緣。如果遇到這樣的上師就可以永遠跟隨。即使他想要放棄弟子,也很困難,因為弟子的心已經緊緊地與他相系在一起。假如沒能遇到這樣的緣分,那還是要先把佛法基礎打穩,比較重要。

  如果弟子上師語言上無法直接溝通,以致於無法學習高深的法門,但上師若能傳授一些簡單法門,讓弟子可以依循著實修,而弟子也覺得這樣已經足夠,這也是很好的。

  其實,要找到傳授深奧密法口訣的根本上師,談何容易。即使找到了一位已經成就大師,但如果弟子不是接受密法的根器也沒有用。就像弟子是小學生時,讓專門教導博士生的導師來授課,對弟子而言意義也不大,因為他不適合這位弟子。所以,藏傳佛教的初學者,還是要先從基礎法門開始紮根。如果遇到語言上可以直接溝通的具德上師時,就好好跟著學習;假設在語言上無法直接溝通,就可以先跟著漢地顯宗的法師,從基礎理論開始,循序漸進地學習。當你對顯教理論有稍微深入的了解之後,再修藏傳佛教儀軌也不遲。因為初學藏傳佛教時,如果因為上師使用的語言弟子不同,無法直接講解正確佛法觀念,那麼弟子將容易在一開始就走偏了。

  以「皈依」來說,就是尋找一位上師傳授皈依戒,帶領自己進入佛門,成為佛教徒。而在皈依之後,要從上師聽聞佛法,將佛法用在自己的身心,這樣可讓虔誠心更堅定且增長,並培養慈悲心。但是,如果我們只是把皈依上師當成加持力的來源也不認為需要向上師學習並如法實修,這樣就把皈依上師」的涵義,理解得太狹隘了。皈依,當然會有加持力,可是這種理解方向已經脫離「皈依最根本的涵義了。

  受皈依戒就是皈依佛、法、僧三寶,若再加上「皈依上師」 就是所謂的「四皈依」。皈依,是發誓尋求三寶上師的保護,願意追隨佛陀和傳承上師的腳步,學習佛法。 尤其「皈依上師」,是指弟子要踏實且如法地跟著上師學習佛法而不是在上師傳授皈依戒之後,弟子便不再需要學習,或不必面對生活努力修行就可以脫離輪迴痛苦或證悟成佛

  其實,一位上師傳授皈依戒,讓弟子成為佛教徒之後,他的責任更重大,因為弟子願意接受他的保護。而上師教授佛法,對弟子而言就是一種最大的保護,因為經由學習佛法,可以了解痛苦快樂的真正原因,知道該如何避免痛苦,了解如何追求快樂方法,保護自己不再受到恐懼煩惱痛苦等等的傷害。

  所以,弟子皈依後,要如法且踏實地跟著上師學習,而上師也要擔負起上師責任,好好教導弟子而不是只讓弟子一本皈依證後就離開,也不必學習任何佛法。因為如果皈依的重點,只在於拿一本皈依證,日後再來一位上師,也同樣會發給皈依證。這樣的結果是,許多人都有很多皈依證,但可能前一天才皈依佛門,卻又很快地對佛法失去信心,等到對佛法虔信再度生起,又再一次接受皈依戒。那麼,受皈依戒就沒有太大意義,頂多隻是多收集了幾本皈依證而已。

  當然,如果常常受皈依戒,是為了培養自己對佛法虔誠心,這是很好的。但如果沒有常常提醒自己已經是佛教徒,應該認真地學習佛法、實踐佛法,不斷地培養虔誠心、出離心菩提心,那麼,即使今天皈依明天皈依,甚至一輩子都在皈依不同的上師,也只是顯示自己的信心根本不足,虔誠心根本不穩固。在對佛法信心還沒很強烈時,一直皈依上師也不辦法。並不是說這樣不對,而是應該要清楚地了解,皈依的重點是──從今天開始我已是一個佛教徒,所以我要好好地學習佛法、實踐佛法

  假設沒有觀察自己的心,我們很容易變成注重表象的佛教徒。常常可以看到一些地方舉辦法會,參與人數有時多達二、三萬人,甚至更多。看到這樣聲勢浩大的場面,有很多人會很高興,覺得自己的團體變得好強大,能有這麼多的信徒。但我說這隻是一種泡沫似的假象,因為如果能從這幾萬人中,找出一百個修行人,那就很值得慶幸了,甚至可能連十個都找不到

  參與法會的重點,在於提升自己內在的實修經驗,否則,就算接受了很多灌頂,卻不願如法實修,那上師法門給自己又有什麼幫助呢?這就好像弟子肚子餓了,上師拿一個饅頭弟子暫時止飢,可是弟子卻只是把饅頭拿在手上看著,然後一直嚷著肚子餓。當然,這總比沒給弟子任何東西來得好一些,起碼看著食物,會有一點點的滿足感。但是,這也只是當下些微的感受而已,要能真正去除飢餓是很困難的。所以,要真正從佛法獲得加持利益關鍵是在於自己有意願求法,並且有心修持

  當然,上師的教導也很重要。在目前佛法盛行的時代,要尋找一位上師應該不是難事。但重點是必須清楚自己要依止的上師的傳承,以及他與佛法相關的背景。他來自於哪裡?他的上師是誰?修行經驗如何?值不值得我們去跟隨?如果一開始我們對這些完全不在意,便跟隨一位上師,等到有一發現他好像不是那麼如法慈悲也不是很足夠,所作所為佛法也有所悖離,可能就會後悔了。這時,我們還是可以選擇離開這位上師,但不需要去毀謗,只要另外尋找真實修行人即可。這種不愉快的經驗是種歷練,就像走路一樣,跌倒了,就爬起來繼續走,這樣才會成長;沒有嬰兒可以一開始不學習爬行,就可以直接快步賽跑。當然,有機會遇到具德的好上師,便要好好把握,認真學習,讓自己清楚修行目的方法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