凈土法門法師:修行人戲論的二十種過失

  【佛言彌勒。初業菩薩。戲論過失。無量無邊。我今略說有二十種。】

  無量無邊的過失,佛為了說法方便起見把它歸納,歸納成二十類。諸位要記住,跟前面一樣,這二十種是二十種類,每一類裡頭不曉得有多少過失。下面說:

  【雲何名為二十種過。】

  哪二十種過?佛在這里一樁一樁為我們說出來。

  【一者於現在生多諸苦惱。】

  這個是喜歡戲論的人。戲論的范圍包括很廣,通常我們一般講開玩笑,是屬於戲論。而實在講,這裡面除了開玩笑之外,還有許多都是屬於戲論,只要與經典所講的正意相違背的,這些言論都可以含攝在戲論之中。像現在許多唱歌,流行歌曲裡面的歌詞,戲劇、電影裡面的台詞,你仔細去聽聽,都是戲論、綺語。所以它包括的范圍很廣,我們要細心去體會。第一樁過失,『於現在生多諸苦惱』,現在生是現世。增加苦惱,為什麼會增加苦惱?諺語裡頭常說「說者無心,聽者有意」,往往在戲論當中跟人結下些冤讎,自己都不曉得,招惹別人的懷恨、報復,惹很多的麻煩出家菩薩不應該做這個事情,古德教人「少說一句話,多念一聲佛」,這個有道理,不必要說的話盡量少說,多念佛決定有好處念佛,心定在佛號上。尤其是凈土宗的,你為什麼不求功夫成片?為什麼不求一心不亂?你講這些話,這些毫無意義的話,妨害你功夫成片,一定的道理,多諸苦惱。

  【二者增長瞋恚退失忍辱。】

  『忍辱在此地是耐心,廢話的人、戲論多的人增長瞋恚,剛才講了容易與人結怨。談話當中,彼此話不投機,就惱怒起來,這個我們常常看到的,真是從小小的幾句話不投機起,就鬧成很不愉快,可見得言語之道大學問。瞋恚心動了,你的忍辱功夫當然就沒有了。六波羅蜜裡面,忍辱是對治瞋恚的,布施對治慳貪,持戒對治惡業忍辱對治瞋恚,瞋恚心生起來,忍辱波羅蜜就沒有了,耐心就沒有了。

  【三者為諸怨對之所惱害。】

  『怨』是冤家,『對』是敵對,你的冤家對頭機會找你麻煩就在言語裡面挑剔你的毛病找你的把柄,而你說的時候沒有留意,沒有小心,「說者無心,聽者有意」,他就來找麻煩。像這些事情,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常常看到,常常遇到。讀古書,讀歷史,歷史上,言語不慎招來災禍太多了,小的,身敗名裂,大的,國破家亡。孔老夫子教學,言語列在第二,有他的道理。孔門四科,第一個德行,第二就是言語再來政事、文學,他把言語看得這么重,你看佛在經上說的這一段,我們想想夫子人不道理

  【四者魔及魔民皆生歡喜。】

  魔在哪裡?到處都是。魔就是折磨,我們心生煩惱煩惱是魔。《八大人覺經》我想大家都念過,佛在經上給我們四種魔,魔無量無邊,歸納為四種。你要把這個事實真相搞清楚,你才認識魔,你認識魔,魔就不能害你。最怕的是不認識魔,魔就來找麻煩你就要受魔之害,要認清楚。佛告訴我們第一個五陰是魔,五陰是我們的身體,本身這個東西是個魔障。色受想行識,色是色身。我聽說我同學兩天又有人被蚊子咬,送到醫院去了,你們招到魔障,色身招魔了。受想行識是心,就是妄想分別執著這是魔,不是好東西。所以佛教我們要把妄想分別執著放下,要把它舍掉,為什麼?魔!遠離魔障你還要不要舍?這五陰是魔。

  又說煩惱是魔。煩惱是見思煩惱塵沙煩惱無明煩惱皆是魔障你要認識它。為什麼佛叫你煩惱你還特別喜歡煩惱?今天有信徒來,供養你一個大紅包,十萬塊新幣,你歡喜得不得了,你著魔了!十萬塊拿到,貪心起來,魔障就現前,你要認識他,你要把他看破。我能不能接受?會引起我貪瞋痴,會引起我妄想分別執著我不受,你就聰明了。什麼時候可以受?受而無受,無受而受,行!你智慧開了。慧行菩薩可以受,為什麼?對他絲毫沒有影響,也就是說真的做到外不著相,內不動心。可以拿這個錢財利益眾生事業他不會去享受,不會想買一點好吃的,不會想買一件好衣服穿,不可能。

  在中國近代,你們大家都曉得,印光大師、虛雲老和尚,這兩位大德受國內、國外人尊敬供養供養錢財太多了,也沒有聽說兩位法師吃個小伙,沒有聽說。也沒有聽說兩位法師做一件新袍子來穿穿,沒有聽說過。你看看虛雲老和尚照片,我看了他三十幾張照片,每一張照片穿的衣服都是補好多補丁,這是我們的好榜樣錢財可以接受,自己絕不用,對自己來講,不增長貪瞋痴,自己心還是清凈的,做利益眾生事情印光大師有一供養,他老人家印經布施,跟全世界眾生廣結法緣,我們應當要學我就是學他老人家。他老人家是我們的祖師,我的佛法是得自李炳南居士,李老居士就是印祖的學生,所以我是繼承印祖這個道統。他老人怎麼做,我們學著做、跟著做,印經布施。現代科技發達,除了印經之外,我們可以做錄影帶、可以做磁帶、可以做光碟,現在更進步的是國際網路電腦。我們把佛法傳播到全世界,送到每個人家庭這是諸佛祖師願望。我們何必去享受,何必去造業?那就錯了,大錯特錯。

  出家人這個衣服有什麼新款式,一件衣服愛惜一點可以穿個十年、二十年,我們就遠離魔障生活簡單健康,所以大家在飲食上不要挑剔,愈是簡單生活,就是最健康的。你不信,不信我這人就可以做證。我二十六學佛學佛不到半年我就吃長素,我的飲食非常簡單,而且非常少,我吃得很少,吃得簡單我不吃零食。我看你們都比我吃得多,晚上要吃消夜,還好多東西,我的生活簡單簡單分量很少,就是最健康、最長壽。你們都生病我不生病,我今年七十歲,沒有生過病。你要問為什麼?簡單生活簡單愈好,心要清凈,我跟你們講得很多,所有一疾病根源都是妄想。經上講的,貪瞋痴叫三毒,你裡頭有三毒,你怎麼會不生病?外面有五欲六塵,內外交感,哪有生病道理?裡頭沒有三毒,外頭五欲六塵不沾染,你怎麼生病,沒有理由生病。所以,你要懂得怎樣保護身體健康簡單飲食,少量的飲食,心裡頭不生煩惱,不起雜念,念念弘揚佛法,念念利益眾生。學菩薩要像菩薩,我們學了有用,不是沒有用,學了快樂,真自在。所以魔要認識他,這四種魔,這兩種最重要

  死魔,那是人不能避免的,後面天魔天魔你要懂得,天魔是什麼?就是我們今天社會,五花八門種種誘惑,那就天魔。你們到市場去溜一圈,看這個也動心,那個也好看,那就天魔在招手。你心一動念,就落到魔掌上去,就被他掌握。你每天辛辛苦苦的去賺錢,賺的錢全被他騙去了你這個生活是為誰活的?都為那些魔活的。特別是女孩子,喜歡漂亮你看成衣匠天天設新款樣。新的東西展現出來,去年那個落伍了,去年那個還很好,落伍了,穿到外面不好意思,一定要去買新的樣子,你賺的錢又被他騙去。有人說,舊的穿出去不好看,笑死人了!我常常講,笑死是他死,你不死,你怕他幹什麼!他死我不死!

  魔要認識清楚,『魔及魔民』太厲害了。魔不是青面獠牙,不是很嚇唬人的,魔很好看,看到叫你生貪瞋痴,那就是魔。如果你看到生清凈心,那是菩薩,你所看到的、所聽到的,心很清凈那是菩薩。如果看到的起貪瞋痴,生妄想那就是魔境界。你喜歡諍論、喜歡戲論,魔很喜歡,為什麼?你脫離不了魔掌,道理在此地,要搞清楚。

  【五者未生善根皆悉不生。】

  這句話嚴重,你的善根斷了。善根是什麼?無貪、無瞋、無痴。我常常教真正發心修行同學如果你功夫定力不夠,你要想成就要想清凈心,你必須生活裡面,不要看電視、不要聽人唱歌、不要看報紙、不要看雜誌,你的心清凈。心清凈了,人家問什麼?沒事,今天世界天下沒事,天下太平。我天下太平,你的天下太平,你多事,我無事,就這么修的。你來問我,我都知道,你不問我,我什麼都不知道,這就對了。學佛要從這個地方學。家裡電視機丟掉,不能要,那是什麼東西?那就是魔,魔在你家裡頭。他折磨你的身心叫你一天到晚不得安身,佛號也念不好,怎麼可以要!善根就是無貪、無瞋、無痴,叫三善根,你未生的善根就生不起來。

  【六者已生善根能令退失。】

  你已經有的無貪、無瞋、無痴的善根很微薄,喜歡戲論,你這一點善根保不住,很容易退掉;換句話說,善根沒有了,你當然做善、行善就困難;換句話說,起心動怎能不作惡?

  【七者增諸斗諍怨競之心。】

  增是增長。『諸斗諍』是一切的鬥爭,這是泛指,沒有指哪一樁。總而言之,這個過失很多。『怨競』,競是競爭,怨裡面有怨仇、也有誤會,誤會也包括在「怨」這個字裡面。競是競爭,現在這個社會非常麻煩,我們學佛的人清楚,明白,競爭不是好事情,人人都競爭社會怎麼能得到安寧?諸佛菩薩、我們中國古聖先賢教導大眾,都教給我們無爭,人家爭,我們不爭。諸位要曉得,你只要有競爭之心你這一生永遠生活苦痛之中,競爭沒有止境的;換句話說,你的妄想分別執著永遠不會斷,你的生活多苦。你今天競爭,你的地位得到了,你的財富得到了,得到怎麼樣?苦啊!那不是樂。所以現代人,我們看到許多富貴人家,富而不樂,他過得很苦,為什麼很苦?一天到晚那個心在競爭日子過得好可憐,我們在旁邊看到,看得很清楚。我們為什麼快樂?我不競爭我不爭,知足常樂。社會大家都知足,就天下太平社會安定安定自然就繁榮。所以繁榮不是靠競爭的,沒有這個道理競爭得到的繁榮,後遺症很多,弊病很多,會帶來社會動亂。你仔細想想,還是古聖先賢、佛菩薩講的有道理。很可惜,佛法缺少人宣傳,我們今天學了佛法,有責任、有使命把佛陀的教誨發揚光大。要從自己本身做起,本身做到不與人爭,我們不但不爭,我們要讓,人家要競爭,我們要退讓。

  唐朝龐居士表演那招,好啊!有味道。龐蘊居士開悟了,他真正覺悟了。他家裡面很富有,悟了之後把他家裡的金銀財寶統統裝在一條船上,船放到大江當中,砸一個洞,沉到底下去,什麼都不要。人家問他,看到這個事情就問他,你這么多錢財,怎麼不要了?他說我不要了。人家說,你不要,拿來做好事不好嗎?他就是為了留一句話,「好事不如無事」,人人都無事天下太平社會安定好人太多麻煩大了,為什麼?好人要好事,這個要做這個好事,那個要做那個好事,就衝突打架了,好事不如無事都是這個經上講道理。所以這個經上一再講,好經營這些事務,過失無量無邊。好事不如無事無事裡面有真智慧,他心清凈。所以說從我們本身做起,我們不與人爭,學佛的人最起碼的要做到「於人無爭,於世無求」,你才心安理得。

  心安,理,就是佛所證的理,你也得到了。為什麼今天我們讀佛經,看不到佛經里的意思?佛所說道理,我們怎麼想也想不通,怎麼研究也研究不出來,有障礙。什麼障礙?業障業障就是你的心清凈你的心不安。心怎樣才能安?平就安。你看我們中國的字,平安,怎麼樣到平?公平你的心大公無私,你才能得平,平了之後才安,安了以後你才能得,得就是你悟出佛經所講的道理你就明白了。這是真實的受用,這是真正的樂趣,世間人沒有法子想像這裡頭的樂。古人講讀書樂,讀佛書是更樂,沒有比這個快樂的,就是因為它裡頭能達到心安理得。理得,智慧開了,世出世間一切法的真相你就徹底明了,就是《般若經》上講諸法實相,你得到了。所以,競爭念頭要不得,世間人不管怎麼樣提倡,我們要曉得它不是真的。再看底下:

  【八者造作地獄惡趣之業。】

  『地獄惡趣之業』是什麼?瞋恚、嫉妒,這是地獄第一個因素,瞋恚,裡面當然含著有慳貪跟愚痴;換句話說,貪瞋痴是地獄惡業種子、業因。你造作這個業因,哪有不受果報道理?這是來生得的不如意,造作這個惡業

  【九者當得醜陋不善之果。】

  這是講現前的果報

  【十者舌不柔軟言詞謇澀。】

  『謇澀』就是我們今天所說的口吃,口吃有沒有人懂得?我們大陸從前人講口吃,就是言語困難說話結結巴巴,講不清楚。這個果報從哪裡來的?戲論是因,得這樣的果報

  【十一者所受教法不能憶持。】

  『不能憶持』叫健忘,你所學的這些經教,常常忘失,記不起來。

  【十二者與未聞經聞之不悟。】

  你初學一部經,你不容易了解經的意思。不像根利的人,根利的人從來沒有聽過這個經,一聽意思就明了,一聽就覺悟

  【十三者諸善知識皆悉舍離。】

  『善知識』是如教修行之人,是真正肯修行的人。看到你不修行懈怠、懶散、成天的戲論過失,人家對你當然是敬而遠之,不敢跟你接近,這一道理的。所以善知識對你都是敬而遠之

  【十四者諸惡知識速當值遇。】

  物以類聚,喜歡戲論的,喜歡搞貪瞋痴的,喜歡造罪業的,這些朋友很快就來了跟你一塊造業。惡知識你很快就遇到。

  【十五者修行於道難得出離。】

  『道』是統指大小乘一切佛法,無論你修學哪個法門你不成就成就標準是了生死三界。無論修學哪個法門,你要想三界不容易;換句話說,修得再好,還是搞六道輪迴,你才曉得戲論過失的嚴重。

  【十六者不悅意語數數常聞。】

  你不喜歡聽到的話,聽到就生煩惱的話,這些話常常聽到,也常在你的耳邊,這是現前的果報。因為你喜歡講這些戲論,戲論也不是真正修行喜歡聽的,你說的話人家不喜歡聽,所以你也常常聽到你自己不喜歡的這些言論。這果報太快了,現前的果報

  【十七者在在所生多諸疑惑。】

  常生疑惑,常生憂慮你的心神不安。

  【十八者常生難處不聞正法。】

  『難』是遭難,佛經上所講的三途八難,此地這個「難」就是講的三途八難,果報常常在三途八難當中。這個「難」特別是指沒有機會聞到佛法,這裡頭也有一條說的世智辯聰,世智辯聰,縱然接觸佛法很難接受,都是屬於此地所說的。

  【十九者修行白法多有障礙。】

  『白法』是善法,古印度善惡常常講做黑白,我們中國習慣善惡印度人稱為黑白。白就是善,你修學一切善法常有障礙

  【二十者於所受用多諸怨嫉。】

  這就是平常生活的享受,你的受用,縱然是你自己修福感得好的果報,可是別人還是會嫉妒你,還是會埋怨你,遭這些無妄之災。你要問他的原因原因都在戲論的過失。當然這個裡頭的業因非常復雜,但是戲論是緣,你縱然有因,要沒有緣,不會有這些果報現前。經上所講的這些過失,這個裡頭有因有緣,我們必須把因緣看得清楚、明白,要知道避免。後面這句是總結,

  【彌勒。是為菩薩耽著戲論二十種過。】

  這是佛略說二十種,這個二十種是『菩薩耽著』,耽著是貪染,喜歡戲論一定有二十種過。

  【爾時世尊。重說偈言。】

  偈頌便於記憶,用詩歌的體裁寫出來。因為這些開示非常重要,重覆前面所說的,希望大家把它記住。偈頌第二個意思,是為後到的同修,因為佛講經不是像學校上課,有先來後到的。後來的人,前面所講的沒有聽到,佛很慈悲也不能讓他們失望,把前面的重新再說一遍簡單提一提,以彌補他沒有聽到的部分,所以用偈頌再說一遍。下面這是五言頌,就是五個字一句四句是一首,一共二十一首,我們來念一念。

  【現生常苦惱。離忍多瞋恚。怨讎生害心。是名戲論過。】

  這第一首。『現生』是現在,你會生起苦惱,常常會生起苦惱。你忍耐的功夫會失掉,會離去,多有瞋恚的念頭。而且有些冤家對頭常常有傷害你的意念這是戲論做因緣,招惹這些麻煩。第二首:

  【魔及魔眷屬。常生歡喜心。喪失諸善法。是名戲論過。】

  這個好懂,前面也說得很詳細。『魔及魔眷屬』,你喜歡開玩笑,他們很歡喜,他們得其便,使你喪失修學善法。

  【未生善不生常住於斗諍。造於惡趣業。是名戲論過。】

  沒有生的善不容易生起來,已經有的小善也很容易退失。在戲論裡面很容易引起誤會,而誤會又很容易引起斗諍,這就造作惡業了。

  【身形多醜陋。生於下劣家。發言常謇澀。是名戲論過。】

  前面也曾經跟諸位報告過,修行功夫得不得力,有沒有受用,看自己身體就知道。世間法裡頭常講,看相、算命的都會說「相隨心轉」,相貌會改變,相會隨心轉,我們身體體質也隨心轉。所以你的心清凈你的心慈悲,你的相貌很好。如果你的心裡面都是貪瞋痴,慾望很重,相貌醜陋體質就不好。你學佛,要表演給人家看,醜陋相貌,多病的身體,人家一看,不要學佛了,學佛這個樣子,誰還敢學佛?你學佛身體健康,容光煥發,長生不老,人家一看,學佛好!不能不學佛這是招牌。我學佛,弘法靠這個招牌。我今年七十一歲了,這個招牌還不錯,可以增長大家的信心很重要。我的幾個老師,當年我年輕的時候跟他學,實在講也是看他的招牌好。我老師李炳南居士,九十五歲在講台上講說法,不要用擴音器,音聲洪亮,動作年輕人一樣,九十五歲不要侍者,不要人照顧。我跟他的時候他大概七十一、二歲,跟我這個年齡差不多,我看他像三、四十歲的人一樣,真是叫人羨慕。早年兩位老師,方東美先生跟章嘉大師法相庄嚴你看到就生仰慕之心。所以弘法利生,招牌很要緊。

  你們這些都學講經的,三年你們的相貌不改變,體質不改變,你們講經的前途就有限。會不會改變?真的會改變。我原來相貌不是這樣的,你們要看到我出家相片你會嚇一跳,又干又瘦,很不好看,會轉變的。我的音聲不亮,年輕的時候聲音不好。我上課的時候,初出家佛學院,上課在教室裡面,教室比這個小太多了,第四排以後就聽不到我的聲音。後面同學常寫字條給我要我聲音放大一點。音聲是得佛加持的,我的音聲變了,我自己都不曉得。講《地藏經》的時候,同修告訴我他說法師,你音聲變了。我說怎麼變了?他們帶著錄音機,放來給我聽,我聽了,果然不一樣。音聲要求三寶加持,不是靠自己,自己沒有福,要托佛菩薩福報,託大眾福報大眾有福,我音聲就洪亮,與自己不相干。我們把身體要捐獻給大眾,《楞嚴經》上講的「將此身心奉塵剎」,那個福報就不自己的,是三寶加持的,一切眾生之福。所以,我們一定要「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這個恩德太大。所以容貌跟體質會變的。這首就不再多說了,再看第五首,

  【聞法不能持。或聞不入耳。常離諸善友。是名戲論過。】

  你聞法常常忘記,不能依持;或者是聽不進去,聽了不生歡喜心,善知識遠離,戲論之過

  【值遇惡知識。與道難出離。常聞不順語。是名戲論過。】

  你常常遭遇到惡知識,惡友常遇,修學任何法門,不能出離三界,常聽到不喜歡聽的這些言論。翻過來看第七首:

  【隨彼所生處。常懷疑惑心。於法不能了。是名戲論過。】

  無論你生在哪一道,無論你生在哪個處所,多疑,這個很痛苦,多疑、迷惑,惑是迷惑,於事理不能夠明了。底下講得好,『於法不能了』,這個法是世出世間法,不能通達明了。第八首:

  【常生八難中。遠離無難處。具足利益。是名戲論過。】

  前面講了,這里指出來了這是三途八難。『常生八難中,遠離無難處』,無難之處你遇不到,你所遇到的都在八難之中。『具足利益』,得不到真實利益,這也是戲論過。

  【於善多障礙。退失正思惟。所受多怨嫉。是名戲論過。】

  做作一切善法常常有障礙,做不圓滿。『退失正思惟』,退失正念。所享受的多遭怨嫉,遭人嫉妒,這個的確是有,我都曾經見過。我們同修中有,人非常好,無論做什麼事情常常遭人嫉妒,他大概這個因不是這一生,總是前生的,這麻煩很大。以後遇到要多多勸他,不要開玩笑,避免戲論,也許能夠改過自新。第十首:

  【如是諸過失。皆因戲論生。】

  這個兩句總結以前,前面所講的,大概都把前面這二十種都包括進去。這二十種類這么多的過失,都因戲論生,戲論雖不是因,決定是增上緣

  【是故有智者。速疾當遠離。如是戲論者。難證大菩提。是故有智人。亦應不親近。戲論諍論處。多起諸煩惱智者應遠離。當去百由旬。亦不近於彼。造立諸舍宅。】

  到這個地方是一段。前面大概都是每一首是一個段落,講一樁事情,這個是三首,總共三首是一個段落。佛在此地不但總結過失,而且勸勉我們,如果你真的有智慧真有智慧你一定趕快遠離,遠離什麼?遠離戲論,你從今而後,再不要去造作這些事情。換句話說,不是講你完全不能開玩笑,你要知道在什麼場合當中可以開玩笑。玩笑也叫人開悟,你才是菩薩;玩笑要叫人生煩惱你就多了業障你就造業。所以,菩薩自始至終生活在高度智慧之中,這個要懂得,絕不輕易開玩笑。遇到喜歡開玩笑的人,我們要遠離他,這是在此對我們的教誨。為什麼?因為戲論接近爭論,往往戲論就連著有爭論,你就煩惱,起貪瞋痴慢。

  『智者應遠離,當去百由旬』,這個「百由旬」也不把它在那裡。一由旬四十里,一百由旬要跑那麼遠,沒有那個必要,就是遠離他的意思。不要死在經文裡面,一定要如佛規定躲到百由旬之外,佛不是這個意思。佛是叫你遠離,趕快遠離,意思在此地。『亦不近於彼,造立諸舍宅』,這就是你住家,那個喜歡開玩笑的人,不要跟他鄰居你要住的跟他有個距離,意思就是這樣。所以住家也要選擇鄰居,這很重要。下面說:

  【是故出家人。不應住諍論。汝等無田宅。妻子僮僕。乃至榮位等。何緣興諍論。】

  這個一首半六句是說一樁事情這是佛特地對我出家人講的。因為上面講的那麼多過失緣故,你們這些出家人,決定心裡頭不要有諍論。你們既然出了家,你也沒有田宅,也沒財產你也沒有妻子也沒僮僕,甚至於你在社會也沒有這些榮位、這些地位,你憑什麼去諍論?出家要像出家人,身心世界一切放下,這個才對。再看底下這一首:

  【出家寂靜。身被於法服。諸仙咸敬事。當修忍辱心。如是戲論者。增長毒害心。當墮於惡趣。是故應修忍。】

  這兩首說一樁事情這是給我們出家人,出家人心要時常保持著清凈,『住』是安住,哪有出家人心清凈道理?你們也常聽到,出家人六根清凈一塵不染,六根裡頭就有意根;一塵不染,塵是指五欲六塵,五欲是財色名食睡,六塵是色聲香味觸法,你心裡怎麼能牽掛這個?怎麼能把這些東西放在心上?那你就不是出家人,佛說得太多了。『身被於法服』,這不念「被」,跟挑手邊的「披」同音同義,古時候個字通用,這里念破音字。你的身上的是法服,法服是袈裟,是染衣,你要懂得這個意思。真正出家人,天人仙人看到你都尊敬你;換句話說,你搭上、穿上袈裟,你心地污染,不清凈,不要說天人尊敬你,鬼神都瞧不起你,鬼神都開你玩笑。應當要『修忍辱心』,忍辱就是要忍耐,世間榮華富貴我們要捨棄,不要去羨慕,不要去攀緣。『如是戲論者』,喜歡戲論的人『增長毒害心』,這個毒是三毒貪瞋痴;害是煩惱,常常叫你生起三毒煩惱,三毒煩惱是三惡道的業因,果報在惡趣。『是故應修忍』,你要能忍得過,不要去沾惹五欲六塵。你既然發心出家你是真正覺悟了,怎麼樣覺悟?從五欲六塵跳出來,覺悟了。再看底下第十七首:

  【囚禁及系縛。刑害而捶楚。如是等諸苦。皆由諍論生。】

  現前來講,就是你犯法,你受刑;『囚禁』、『系縛』、『刑害』、『捶楚』都是古時候的刑法。像新加坡,你犯了罪,鞭刑,要坐牢。囚禁就是坐牢,系縛是坐牢,鞭刑是刑害,你犯法你就要受法律的制裁。犯法常常也有從戲論到爭論發生的,所以要曉得這個害處。

  【如是戲論者。常遇惡知識。名稱不增長。曾無歡喜心。】

  善知識遠離,惡知識常常遇到。『名稱』就是今天講的名譽名聲,你的名聲不好,人家常講某人常常跟那些不三不四的人在一起,你的名聲就不好;換句話說,社會大眾你也敬而遠之,不會親近你,都是說的戲論為緣而招惹的禍害。再看底下這一段,這一段有兩首偈,佛勸教我們。

  【若舍於諍論。無能伺其便。眷屬不乖離。常遇於善友。於乘得清凈業障盡無餘。摧伏於魔軍。勤修忍辱行。】

  這個兩首是一段。佛在此地勸導我們,教我們要舍諍論,正是所謂「於人無爭,於世無求」。身心清凈,縱然過去生中的冤家債主他對你也無可奈何。為什麼?雖然過去生中有這些業因,這一生當中沒有緣,他也不會報復。過去的冤家債主結的有因,這一生遇到緣,才遇到報復,遇到果報;若沒有惡緣,雖有惡因也不受惡報,這個道理要懂得。所以沒有『能伺其便』,「便」就是我們俗話講把柄,人家抓不到你的毛病你沒有惡緣給人冤家債主你也沒有辦法報復。『眷屬不乖離』,就是說你一家過得和順,你的家庭幸福美滿,沒有人能破壞你的家庭。為什麼?戲論當中常常產生諍論,諍論裡面就有挑撥離間,特別是挑撥你家庭讓你一家不和,父子不親,這個很痛苦,十之八九與戲論都有關係。佛講得是真好,彌勒菩薩贊嘆佛善說,這個贊嘆是真實不虛。我們日常生活當中點點滴滴,佛都把它說出來,實在是難得。我們要想到自己這一幸福家庭美滿事業順利成功,一定要遠離戲論。遠離戲論的人常遇善友,善與善相感,善人跟善人是一聚、是一類,善人決定不會跟惡人聚集在一會,不可能的,這正是孔夫子所說的「物以類聚,人以群分」。他總是一類一類的,一群一群的,志同道合;善跟惡,志不同,道不合,他不在一起的。

  『於乘得清凈』,「乘」應當念破音字,念勝,這是修行。無論是大乘法,無論是小乘法,你修學一定功夫得力,這一句就是這個意思。功夫得力,你心清凈這一點諸位必須要明了通達。所有一佛法佛法裡面的宗派行門,在功夫上說,雖然名詞術語不相同,其實一樁事情。宗門裡面講得定、開悟或者是講觀照、照住、照見,我們凈土宗裡面講功夫成片、一心不亂,教下裡面常講止觀,名相不同,都是一樁事情,總不離覺正凈。覺正凈三個字,一即是三,三即是一,此地用清凈。所以,無論修學什麼功夫功夫得力都得清凈心,清凈心現前,業障就消除。大家要消業障,怎樣業障才能消除?心清凈業障就消除。業障是什麼?妄想分別執著業障,這個要懂。消業障就是把妄想分別執著打掉,清凈心現前。

  『摧伏於魔軍』,所有什麼外面誘惑的,你都不動心了。五欲六塵的誘惑,花花世界的誘惑,你完全不動心,這就是降伏魔軍。『勤修忍辱行』,不動心是忍辱功夫你能夠忍受,忍後你就得定。你看波羅蜜,忍辱精進禪定忍辱禪定的前方便,你不能忍,你決定不能精進。精,大家都知道,精是純、精純,純而不雜,這樣的進步才叫精進。我們一般學佛,犯的毛病犯在哪裡?你們不是不用功,不是不努力,非常可惜的是雜進。什麼都想學,什麼都想懂得,樣樣都想通達,所以是雜進、亂進,你不成就。別說是佛法,以世法而論,譬如世間念書,你們念大學大學裡面有很多科系。如果你考進大學,每一個科系的課程你都去聽、你都去學,如果這個大學有一百個科系,一個科系學四年,你四百年都畢不了業。你很用功,但是你是雜進,你不精進。如果有個人懂得精進我在裡頭選一個科目、一個科系,其他的科系我都不學,我專學這個科系,四年畢業了。

  你們要懂這個道理,佛所說的一切經,不是叫你一個人學的。佛所說的一切經,就跟學校里開的無量無邊的課程,不是都教你的,你在裡面選擇一門喜歡的,選擇好之後一門深入。所以我奉勸諸位同修,你們如果說以《無量壽經》,選擇這部經,這部經你天天讀它,常常講它,十年之後,你是世界《無量壽》專家,你就阿彌陀佛。全世界想聽《無量壽經》,一定要請你這位阿彌陀佛,活阿彌陀佛,你真的是活佛。你要用十年功夫學一部《普門品》,你是觀音菩薩精進忍辱才能精進你要能忍得過,其他的都不要,我就學一樣,頭一個你要能忍,然後才能達到精進精進才能成就定慧;慧一開,那是無所通達這是佛祖給我秘訣你要不相信,樣樣都好,樣樣都學,樣樣通樣樣松,到最後是一無所成,你說多可惜。今天這個科技時代都講求專精,社會上尊重的是專家,而不是尊重通家,尊重專家。我們學佛也一樣,專家!專一部經,專家,專一個行門,這個要緊。末後這一首:

  【諍論多諸過。】

  佛真是苦口婆心,勸導我們,諍論的過失太多了。

  【無諍具功德。】

  無諍就成就功德成就定慧成就聞思修成就無量功德。所以這個社會,在海外無論哪個國家,你耳朵所聽的,眼睛接觸到的,都是競爭,商場上也競爭,哪個場合都在競爭,我們不爭。我們要把不爭的道理說出來,要把不爭的功德利益說出來。你爭,我不爭,我過得比你快樂,我過得比你幸福這是事實你要問,我為什麼這么快樂?無諍。

  【若有修行者。當住於忍辱。】

  要是真正修行人,一定要把心安住在忍辱上,什麼都能忍,決定不與人爭,命里有的決定有,命里沒有的爭不來。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