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ploads/content/2022/may/33a79d04a440b094844df9d7c38ef1ba.jpg" />
虛雲
禪師 虛雲
法師(
西元1840~1959年) 提起虛雲
老和尚的大名,
佛門緇素
四眾莫不如雷貫耳,油然
生起崇敬
之心。
老和尚一生充滿傳奇,高齡一百
二十歲始圓寂。
他在世之日,就是一部活的
中國佛教近代史。我們
要了解他生平事跡,
就先自他幼年說起。
老和尚俗姓蕭,
出家後
法名古岩,
又名演徹,字
德清,虛雲二字是後來改的。
他是湖南湘鄉人,
父親玉堂公宦遊福建,在
永春州衙任幕僚,後來受聘入泉州府幕。虛
雲和尚是清
道光二十年(一八四○年)庚子歲的七月
二十九日,誕生在泉州府署中。 原來玉堂公年逾四十無子,他的
夫人顏氏在
永春州的
觀音寺祈子,
夫婦二人夜間同夢一長須著青袍者,頭頂
觀音跨虎
而來,躍卧榻上,
二人驚起互告,顏氏遂有娠。第二年在泉州
生下了虛
雲和尚。據
老和尚的《自述
年譜》上說,他初
生下來時是一個肉團,顏氏
夫人駭慟,氣壅
而死。
第二天有賣葯翁來,剖開肉團,德一男嬰,
這就是後來的虛
雲和尚。所以虛雲自幼
是由庶母王氏撫育成人的。 他幼時在泉州府衙,從師讀儒書。十
三歲的時候,
祖母逝世,他隨父送
祖母及
生母靈柩返湘鄉安葬。
家中作
佛事,他見
佛像經書、
三寶法物,
心生歡喜。十七歲時潛離
家鄉,想到
南嶽出家,道路不熟,
途中又被
家人追回來。玉堂公怕他再
出家,
為他娶了兩房
妻子-他兼祧他的
叔父,所以早
幾年就
為他訂下田氏和譚氏二妻。他婚後與二女同居
而無染。十九歲再度離家出走,到了
福州鼓山的湧泉寺,禮常開
老人為師,達到了他剃度
出家的
願望。
出家的翌年,依鼓山的妙蓮
和尚受
具足戒。這時玉堂公仍在泉州,曾派人四處尋訪。虛
雲和尚怕被
家人找到,便隱居在山後的岩洞中不敢露面。
他在洞中禮萬佛懺,
修行不輟。這樣在後山一住三年,後來聽說玉堂公已告老返回湘鄉,他才回到寺內,擔任職事。
他在鼓
山寺任過水頭、園頭、行堂、典座一類職事,
過了四年之久,然後辭去職事,又回到後山岩洞中修
苦行。在後山,居則岩穴,食則松果,渴飲澗水,(髟+幾)發覆肩,衣不蔽體,如此又
過了數年。後來受到一位
行腳禪人的指點,便到
天台山的華頂
龍泉庵,參謁融鏡老
法師。融鏡
見他蓬首垢面、衣不蔽體,問
其所以,他略述在岩洞中
修行的經過。八十多歲的老
法師責之曰: 你的這種作為,近於
外道,
而非正路,枉費了十年
功夫,就算你
修行有成,證到初果,
亦不過
是個自了漢。發
菩提心,上求下化,自度度人,
才是修行的正途。 這時老
法師贈他
衫褲衣履,令他剃發沐浴,留
他在庵中住下來。他從老
法師學
天台教觀,
過了兩年,老
法師又命他到國清寺參學“禪制”,到方廣寺習《
法華》,
他也常回茅庵與老
法師作伴。這樣到了
光緒元年,是年他已三十六歲。他到高明寺聽敏曦
法師講《
法華經》完畢,辭別融鏡老
法師下山,
行腳天涯,參訪
學道。 他初渡海到
普陀山,遍參各寺剎;繼到寧波
阿育王寺
拜佛舍利,到
杭州禮天朗
和尚,到天寧寺禮清光
和尚,到焦山禮大水
和尚,到
金山親近觀心、新林、
大定等
和尚,到揚州高旻寺禮朗輝
和尚,他到焦山時,清廷名將彭玉麟督水師駐焦山,曾數度約他談論
佛法及
修行途徑,
對他深生敬信。 到了
光緒八年(一八八二年),他二度朝禮
普陀,為報親恩,再禮五台。是年七月一日,自
普陀法華庵起香,三步一拜,一直拜到五
台山。初開始時,有偏真、秋凝等四僧附香,渡海由寧波登陸,向北前進,
過了蘇州、常州,天候漸冷,四位附香者先後退出。他一個人
禮拜前進,經
南京渡江到浦口,在
獅子山寺掛單過年。
過了春節,再由
獅子山寺起香,經蘇北入
河南,經
嵩山少林寺、
洛陽白馬寺,到了
臘月,拜到黃河邊的鐵謝渡。渡過黃河,錯過宿店,在路邊一個
茅棚中度夜。後半夜
大雪紛飛,黎明後積雪盈尺,過往無人,
他在茅棚中枯坐
念佛,饑寒交迫,日復一日,到了第六日終至陷入昏迷
狀態。後來得一姓“文”名“吉”之丐者相救,得繼續前進,拜到豫北懷慶府,在洪福寺掛單過年。正月初二再起香前進,拜到五月底終於拜到五
台山的顯通寺。自
光緒八年七月由南
普陀起香,到十年五月到顯通寺,
途中足足跪拜了
二十三
個月,這種毅力,實不是常
人所能及! 這年下半年,他
禮拜北嶽恆山、西嶽
華山。翌年春抵
西安,禮慈恩寺
大雁塔、
華嚴寺杜順
和尚塔、
清涼國師塔,及興國寺
玄奘法師塔。然後入終
南山,在南五台結茅
修行。這時在南五台結茅的,還有覺朗、冶開、法忍、體安、法性諸師,虛雲與諸師同參究,他
自覺甚有
饒益。 在終南結茅兩年余,他下山後,在
西安附近,禮道宣
祖師塔,禮鳩摩羅什
道場,然後越秦嶺,入子午谷,經漢中,入劍門到了四川。第二年到成都,上
峨眉山金頂進香。然後渡瀘水,經打箭爐入
西藏。到了
拉薩,禮布達拉宮(達賴
活佛坐床之所);也到了札什倫布,禮札什倫布寺(班禪
活佛坐床之所),他
這一年登山涉水,遍游川藏,歲暮在
拉薩過年。
光緒十五年(一八八九年),
這一年他年已
五十歲。因
不願在
西藏久留,開春南行,經
不丹國,翻越重山峻嶺(
事實上就是喜馬拉雅山),到了
印度。朝禮聖跡後,又渡海到錫蘭,然後又到了
緬甸。這樣兜了個大圈子,是年七月啟程回國,由臘戌過漢龍關。入
雲南境,到了大理。他回國的初願是朝雞足山,禮
迦葉尊者道場。七月底,他到了雞足山,進香
禮拜。又登山頂天柱峰,禮
楞嚴塔。雞足山全盛時,有三百六十庵、七十二大寺。而虛
雲和尚到時,全山不足十寺,
都是子孫廟,不許外地
僧侶掛單。他嘆息不已,下山
而去。 以後兩年,他仍在各地參訪。到衡陽
岐山寺禮恆志
和尚,到武昌寶通寺禮志摩
和尚,學“
大悲懺”法,到
廬山海會寺禮志善
和尚,到九
華山禮寶悟
和尚,到寶
華山禮
體性和尚;以及到
宜興禮仁智
和尚,到句容禮法忍
和尚。
光緒十七年(一八九一年),在
南京凈成寺,與楊仁山
居士往來,討論《
因明論》、《
般若燈論》。以後又到九
華山結茅
修行。這樣到了
光緒二十一年(一八九
五年),揚州高旻寺
住持月朗約他到揚州做
法事,他渡江時失足墮水,甘自一
晝夜,為漁者所救,
把他送到寶積寺,醒過
來時,七孔流血不止。後來到了高旻寺,月郎分派他職事,
他不接受,只求在堂中打七,月朗以
為他“慢眾”,當堂打香板,他順受不語。後來寶積寺僧到了高旻,說出他墮水獲救那一段事,才免去
禪堂職事,他得便
專心修行。
他在高旻寺
禪堂修行那段
時間,萬念頓息,
工夫“落堂”。
晝夜如一,行動如飛。一夕,夜間放香時,他開目一看,見大
光明如同
白晝,內外洞徹,隔牆見香燈師小解,遠及河中行船,岸
上樹色,悉皆了見。到
臘月的第八個禪七中,第三天夜晚,六枝香開靜時,護七照例沖開水,熱水濺手,
茶杯墮地,
一聲破碎,頓斷疑根,如從夢醒-他
開悟了。他述偈曰:
杯子撲落地,響聲明瀝瀝,
虛空粉碎也,狂心當下息。 這年在鎮江
金山寺過戒期,在揚州重寧寺助理道明
和尚。智通
法師在焦山講《
楞嚴經》,請他講偏座;翌年他又重到寧波
阿育王寺禮
舍利,燃指
供佛,
超度慈親。寧波七
塔寺請默庵
法師講《
法華經》,請他去任附講。講經畢,又到
丹陽,助結森、寶林二師重修仙台觀,以後又到赤山與法忍
和尚結茅共修。到了
光緒二十六年(
一九○○年),他年已六十一歲,在江浙一帶參訪也時近十年,他又動遠游之念,想再朝五
台山,然後到終
南山潛修。他辭別法忍
和尚,先到揚州朝雲
台山,繼到山東朝
東岳泰山,再到牢山禮憨山
老人的
海印寺,以後又到曲阜禮孔廟、孔陵,再
西行北上到五
台山。在五台行香畢,原想到終
南山,這時義和團之亂日熾,行旅不便,就近回到
北京,駐錫城南
龍泉寺。這時他已頗著聲譽,肅
親王善耆的太福晉
對他執
弟子禮,一些
王公大臣也來參叩。 到了五、六月間,京中團亂愈烈,殺德國公使,圍攻使館區,清廷且下詔與各國宣戰。六月
天津失守,七月
北京淪陷。西
太後挾
光緒帝匆匆西逃。這時朝
中有參謁過虛
雲和尚的
王公大臣,關心他的安危,勸他同眾人隨駕出京,
他就在兵荒馬亂中隨扈蹕
西行,到了
西安。這時護駕
大臣岑春(火+宣)請
他在卧龍寺建息災
法會。
佛事畢,他以
西安囂煩,十月間潛離
西安,到終
南山結茅
修行。
山中同修道侶不少,翌年赤山法忍
老人也到了
山中。
這一年歲暮,
大雪封山,嚴寒徹骨,他獨居
茅棚,
身心清凈。一日
他在釜中煮上芋頭,結跏趺坐待熟,不覺入定。到了新歲,鄰棚的復成師等去
給他賀歲,見棚外虎跡偏滿,入棚
見他在定中,乃以磬開靜,問他吃飯否?他答:“尚未,釜中的芋頭大約已熟了。”開釜一看,釜中堅冰如石,原來他入定不覺已半月之久。他自此改名“虛雲”。
在此以前,人都稱他為
德清師。 是年下半年,他再禮四川
峨眉、
雲南雞足,年終前到了昆明,在福興寺
閉關,年余後出關,在歸化寺講《
圓覺經》、《四
十二章經》,
皈依者三千多人。秋季在筇竹寺傳戒。繼之大理的提督張松林,親率官紳,迎他到大理府,住三塔崇聖寺,講《
法華經》。
皈依者亦數
千人。這時張提督和一位李軍門欲留他
住持崇聖寺,他希望在雞足山能夠
有一個
地方,開單接眾,以恢復
迦葉道場。眾人稱善,乃命賓川縣
知縣辦理。
知縣在
山中覓得一破院,名叫
缽盂庵,交給虛
雲和尚居住,至此他終償宿願,在雞足山有了立足之所。
他在缽盂庵開單接眾,
四眾聞風而至者頗伙,這時他急於重修寺宇,必須募化,但這不是邊郡民力之所及,所以他留
下一位戒塵師料理內務,
他自己隻身往南洋。
途中在南甸
太平寺講《
阿彌陀經》,在仰光、檳榔嶼各有停留,在麻六甲青雲亭講《
葯師經》,在
吉隆坡靈
山寺講《
楞伽經》。各地均有
弟子皈依,前後萬餘人。這時接到
雲南全體
僧眾來電,謂政府要征提寺產,寧波天童寺的寄禪
和尚有電來約,促他及早回國。
他在光緒三
十二年(
一九○
六年)春季回到了
上海。 在
上海與
佛教會
代表寄禪等會合,同進京請願,抵京住在賢良寺,朝中的僧錄司法安、
龍泉寺
住持道興、
觀音寺
住持覺光等接待他們。肅
親王善耆也請他到府中為太福晉
說法。庚子年在京中相識的一些
王公大臣也都來探視,研究如何給
皇帝上奏章。由於諸
護法的相助,
光緒帝下了一道上諭,諭知
地方官不得勒捐寺產,著征提寺產風波始告一段落。 虛雲以清朝開國以來,對
雲南一地沒有頒發過《大
藏經》,商請諸位
護法奏請
朝廷,給
雲南頒發一部《龍藏》。此事由肅
親王發起上奏,
光緒三
十二年(
一九○
六年)七月奉到上諭,把雞足山的
缽盂寺改名
護國祝聖禪寺,欽賜《龍藏》一部,鑾駕全副護送《龍藏》到山,賜虛
雲和尚紫衣、玉印,並賜封號為“佛慈洪法
大師”。這在當時是一份難得的殊榮。
光緒末年那一段
時間,虛雲到南洋弘化,並為祝聖寺募款。
他在暹羅龍泉寺講經時,一日趺坐入定,一定九日,
這一來哄動了暹京,自
國王大臣至
善男信女咸來羅拜,
國王請他到宮中講經,百般
供養,官民
皈依者數
千人。
這一次南洋弘化兩年余,直到宣統元年(
一九○九年)始由仰光回
雲南。 宣統三年(
一九一一年),虛
雲和尚在雞足山祝聖寺傳戒,繼之又結禪七七四十九日。九月
武漢革命的消息傳到滇中,
地方大亂。統兵官李根源排斥
佛教,率兵入雞足山,欲拆寺逐僧,經他出面解釋,李根源
皈依三寶,引兵
而去。以後李氏維護
佛教甚力。
民國元年(
一九一二年),虛
雲和尚已七十
三歲,
老和尚是年在
雲南成立了
佛教分會,該會初創,許多
事情要和官廳接頭,而民政長羅容軒對
佛教有
成見,事多阻礙難行。滇督蔡松坡時為調解,
亦不得
圓滿。
民國二年(
一九一三年),
老和尚到
北京請內閣總理熊希齡幫忙,熊把羅容軒調到
北京,以任可澄為
雲南巡按使,
老和尚亦回到
雲南,推動
佛教會事務。翌年他把
會務委人辦理,回到雞足山。
民國七年(
一九一八年),滇督唐繼堯派員迎他到昆明,年底到達,住
圓通寺。適
歐陽竟無
帶著弟子呂秋逸,為籌募
支那內學院經費
之事亦到昆明,同住
圓通寺,
老和尚請竟無
為他講《攝
大乘論》。
民國八年(
一九一九年)春,
老和尚在昆明忠烈祠
建水陸
道場四十九日。是歲留在昆明。
民國九年(
一九二○年)春又
建水陸
道場,
法會結束繼之講經。這時唐督請他復興昆明
西山已荒廢了的
華亭寺-就是後來的雲棲寺。他接
受了唐督的聘帖,擔下了重建雲棲的重任。
民國十年(
一九二一年),顧品珍督滇,二月以後,天雨不止,城內可以行舟;七月以後,乾旱不雨,到了冬天,河內可以揚塵。秋天時疫流行,死人數千。
在這種
情形下,重建雲棲的事就擱置下來,直到
民國十一年(
一九二二年)才開始動工。
老和尚逐日親督
工作,慘澹經營,為時三年,規模粗具,以後即每年在寺中開單接眾,傳戒講經。 到了
民國十七年(
一九二八年),他為籌募雲棲
聖像款,與王九齡
居士同到
香港。這時陳銘樞主粵政,接
老和尚到
廣州,想請他
住持曹溪
南華寺,他謝絕,經廈門轉
福州,回到他
七十年前
出家的鼓
山寺探視,並在寺中講經。講畢,再到寧波
阿育王寺拜
舍利,朝
普陀山,回
上海度歲。翌年回到
福州鼓
山寺,閩省主席楊樹庄,及前主席方聲濤,率官紳
懇切勸請,留他主持鼓
山寺。他以鼓山
是他剃染初地,緬懷祖德,義不可辭,遂就任。以後
數年,在鼓山講經傳戒,修繕
寺院,並整頓鼓山
佛學院,請慈舟
法師主持院務。這樣到了
民國二十三年(
一九三
四年),鼓
山寺方理出頭緒來。而此時駐兵粵北的綏靖王任李漢魂堅請他到粵
住持南華寺。他以六祖
道場有重修的必要,這樣又到了
南華。
南華寺是唐代大鑒
禪師六祖
惠能的
道場,寺
中有六祖的
真身在。但已荒圮多年,無人過問。
老和尚初到
南華時,殿宇已傾,房屋破壞。只得搭蓋葵蓬竹屋,暫以住眾。然後籌募款項,購材募工,開始了
南華重建的
工作。經他慘澹經營,歷時十年,直到
民國三十三年(
一九四
四年)始竣工。他
寫了一篇〈重興曹溪
南華寺記〉以記其事。
在這十年之中,
民國二十六年(
一九三七年)年開始八年抗戰,
二十六年廣州淪陷,各地
僧人都投奔
南華寺。
南華容納不下,他重修了韶州曲江的大鑒寺和月華寺作為
南華下院,以容納各地來投的
僧侶。
民國三十一年(
一九四二年)他應國府主席林子超的邀請,到重慶啟建了一場息災
法會。
民國三十三年(
一九四
四年)
南華重建告一段落,他又擔起了中興
雲門的重任。
雲門寺是
雲門宗始創者文偃
禪師的
道場。
數年前
老和尚途經該地,見
荊棘叢中殘存破寺及
祖師肉身一尊,
老和尚見祖庭淪落至此,凄然淚下。便中言之於
廣東綏靖王任李濟深、省主席李漢魂。到
南華工程結束,二李又請
老和尚重興祖庭,並親送
老和尚至
雲門駐錫,
老和尚又開始了篳路藍褸、重建
雲門的生涯,而是年他已高齡一百零五歲。 由
民國三十三(
一九四
四年)年到
民國三十八年(
一九四九年),
雲門的殿宇堂寮完
成了十之八九,殿中
聖像八十餘尊,也鋪金設座告竣。接著「國民政府”自大陸“撤退”
台灣,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年余之後,即
一九五一年的春戒期中,
發生了震驚全國的“
雲門事變”。
一九五一年三月,寺中在開戒期間,一日,
地方幹部及民兵百餘人包圍了
雲門寺,將
老和尚拘禁於
方丈室,將百餘
僧侶分別囚於
禪堂及
法堂,幹部大事搜索,上自瓦蓋,下及地磚,搜了兩日,未搜到
金銀財物,乃毆打眾僧,亦
無所獲,最後數
大漢以木棒鐵棍毆打
老和尚,逼其交出
金銀財物,打得
老和尚五竅流血,肋骨斷折。
老和尚深入
禪定,
苦樂俱捐,多次毆打始終
不死,幹部們不敢再打。直到五月間“
雲門事變”傳到韶州,大鑒寺
僧人通知海內外同門,聯合營救。後來
北京方面電令
地方政府嚴查,
雲門之圍始解。
一九五二年春,
北京政府電粵,派員護送
老和尚入京。七月抵京,李濟深、陳銘樞、葉遐庵、趙朴初等迎
老和尚於火車站,駐錫於廣化寺。
中國佛教協會成立,要推舉
老和尚任會長,
老和尚堅辭,掛了個
名譽會長的名義。十月到
上海主持了一場祝願
世界和平法會,
一九五三年回到
雲門。 在
雲門最後
幾年,他仍開堂傳戒,日有
開示。到了
一九五九年,
老和尚以
化緣已盡,住世無益,於是年十月十三日(農歷已亥年九月十二日)示寂。世壽一百
二十歲,僧臘一百零一年。他一生
中有許多神奇的
感應,如
猛虎皈依、雙鵝聽經、
龍王求戒、枯梅開花等等,限於篇幅,不能一一俱述。
老和尚是
中國近代
禪宗的
代表人物,他一身兼祧
禪宗五家法脈-他於鼓山接傳曹洞宗,兼嗣
臨濟宗,中興
雲門宗,扶持
法眼宗,延續溈仰宗。他解行相應,宗說兼通,
定慧圓通。參禪之餘,也著書立說;曾著有《
楞嚴經玄要》、《
法華經略疏》、《
遺教經注釋》、《
圓覺經玄義》及《
心經解》等,俱已散佚無存。他
平常教導
弟子,多以詩偈代
禪機,著有詩偈數百首,教導
弟子們注重行持,勿尚空談。後來
為人輯為《虛
雲和尚法匯》,及《虛
雲和尚禪七
開示錄》行世。
雲門事變的次年,
老和尚赴
北京之前,曾自書一聯,記述其生平,聯曰: 坐閱五帝四朝不覺滄桑幾度, 受盡九磨十難了知世事
無常。 虛雲
禪師舍利塔
碑銘 古岩虛雲
老和尚,以禪聞於時。其體道也深徹,履踐也
篤實,利生也過化存神。值危疑之秋,行難忍
之事,若
和尚者,可謂
不思議者矣!
和尚生有異征,長慕至道,於物慾釋然
無所累。
苦行則岩棲谷飲,衣不蔽體。出世
為人則盡舍!9孍施以著悲敬,雖嚴凈
道場,矞皇揚麗,而
和尚以一笠、一鏟、一背架
而來者,還一笠、一鏟、一背架
而去。方其家室聚居,己類大
迦葉之不染,因
知性自離欲,生有
自來者也。
和尚之參學也,學
無常師。師
天台之融鏡,友九華之月霞,遍參金、焦、高旻諸禪宿,而友冶開、法忍,結茆於終南。
發心參禮,游海內
名山,遠及康、藏、印、緬。歷霜天雪地,蕉雨椰風,巨流峻嶺,靡不任境去來,
禪心自在。而後假病緣以
專心,瀕死亡而遺我。於高旻
茶杯落地,頓斷疑根,物
無所累,定或兼旬。
和尚精苦為道,近四十年而乃得之,殆示人以參學之
典範歟!
和尚孝思懇篤,拜香以見
文殊,然指而禮
舍利。困風雪,歷病難,不悔其初志,
其所以報親恩者厚矣。雞足之祝聖,曹溪之
南華,
雲門之大覺,
雲居之
真如,悉以
和尚之
發心感召,剎院
莊嚴,禪風仍續。鼓山湧泉賴以中興,
廣州光孝留斯弘願。是皆感法乳之恩深,殫心竭力,圖興祖庭以報祖德。知恩者能報恩,
和尚庶足以當之。
和尚本禪者恬淡勤勞之風,以向上事為化。語簡意深,人輒有所
啟發。或講經論,或修懺法,或弭兵亂,或濟災黎,故得道俗同欽,朝野共仰。遜清得肅
親王之護持,
民國蒙林主席之迎請。譽動邏京,王臣因定而
皈依;道流
美國,詹寧慕禪
而來禮。滇、桂、閩、粵,
和尚之所游止,當道之崇敬優禮也特深。及乎法難嚴重,應化滬、杭,歸依者達四
萬人,
見聞之益,末世孰有如
和尚之盛者乎!聖教垂危,
和尚不忍棄全國
僧侶,留
雲門以資攝化。
雲門事變起,折肋傷目,再絕乃蘇,而能心住
無相,情忘怨親,寂然不改其操。游北都,雖形格勢禁,而猶以僧制戒法為必爭,可謂大
無畏者矣!晚居
雲居山,辟荒蕪,興
叢林,而事與願違,禍無寧日,住牛棚而幾不
可得。
中國之法運日艱,
和尚之
病勢 益深,於1959年十月十三日,
吉祥入滅。殆感法難方深,住世無益也耶!距生於
道光二十年,世壽百
二十,戒臘
百歲。
和尚之入寂焉,海內外痛悼良深,
香港緇素思慕之尤切。爰就荃灣芙蓉山側,建
莊嚴之塔,以奉
舍利,永式崇仰。1966年仲春,塔成,
舍利奉安。願為
眾生作得道
因緣,盡於
未來!銘曰: 來有所自,去無
所住,證德難思,兜率是處。
自性舍利,唯心塔婆,香海緣深,慈光永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