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ploads/content/2022/may/d1afe7bdc976391b2c90c5dff8a98d0b.jpg" />
法門寺位於陝西省寶雞市扶風縣城北10公里處的
法門鎮,西距寶雞市90公里,始建於東漢末年恆靈年間,起跡於
北魏,中興於隋,鼎盛於唐,是“窮
天上之
莊嚴”、“極
人間之煥麗”的
聖地靈境。
法門寺因供奉著
舉世僅存的
釋迦牟尼佛
真身指骨舍利,千年來受到
佛教界和
中國歷代王朝的擁戴,距今約有1700多年曆史,有“
關中塔廟始祖”之稱。
舍利是指佛教祖師釋迦牟尼佛,圓寂火化後留下的遺骨和珠狀寶石樣生成物。2500年前
釋迦牟尼
涅盤,
弟子們在火化他的
遺體時從灰燼中得到了一塊頭
頂骨、
兩塊骨、四顆牙齒、一節中指
指骨舍利和84000顆珠狀
真身舍利子。
佛祖的這些遺留物被
信眾視為聖物,爭相供奉。
舍利的起源
佛教的
舍利崇拜起源很早,據說
釋迦牟尼在世
時就開始對過去佛的
舍利開始了
崇拜,但這很可能只是後來的傳說。比較可靠的
舍利崇拜最早開始於
釋迦牟尼
涅槃之後。依《長阿含經》卷四《遊行經》所述,
釋迦牟尼佛在拘屍城的婆羅雙
樹下涅槃後,摩竭陀王阿闍世及波婆國末羅族、迦毗羅衛國
釋迦族等都想獲得佛的
舍利,但都遭到拘屍國人的拒絕。各國便商議將以兵力強行分取,
戰事一觸即發。這時,香姓
婆羅門挺身而出,曉諭大家,不要因爭佛
舍利而自相殘殺。八國便請其負責均分
舍利,並各自起塔
供養。於是佛的
舍利便被分成八份,由八個
國家各自起塔
供養。這最初的八份分別是: 第一,拘屍城的各位
力士得一份
舍利,捧回國內起塔
供養。 第二,波婆國獲得一份
舍利,歸國起塔
供養。 第三,師伽那婆國獲得一份
舍利,歸國起塔
供養。 第四,阿勒遮國獲得一份
舍利,歸國起塔
供養。 第五,毗耨國獲得一份
舍利,歸國起塔
供養。 第六,毗舍離國獲得一份
舍利,歸國起塔
供養。 第七,迦毗羅衛國獲得一份
舍利,歸國起塔
供養。 第八,摩揭陀國阿闍世王獲得一份
舍利,歸國起塔
供養。 負責分配
舍利的香姓
婆羅門也獲得了分佛
舍利的
瓶子,並起塔
供養。當時的畢巰村人求得火化處的地燋炭,回國後也起塔
供養。 另據《處胎經》記載,
釋迦牟尼佛
涅槃後,曾經三分
舍利:一分神天,一分
龍王,一分八王。總之,
佛教的
舍利崇拜就從
佛陀涅槃之後開始了。
天神和
龍王均非
人間,而處在
人間的八塔到底在哪裡,現在已經
很難說清楚了。關於
這個問題,歷史上留下的傳說很多。1898年,法國人皮佩在
尼泊爾南境的皮普拉瓦發掘了
一處古墳,獲得一個大石櫃,其中藏有蠟石壺二個、蠟石器一個、蠟石篋一個及水瓶的破片若干。蠟石壺一小
一大,皆收藏有骨片,小壺為球狀,分成上下二部,上半為壺蓋,附有瓶形之把手,蓋上刻有
阿育王時代或該
時代以前所使用之brahmi
文字的銘文二行,
內容是:此乃
佛陀舍利龕,為著名的
釋迦族及其妹、
妻子等所奉祀。由此刻銘可知其骨片為八國分配
佛陀舍利時分與迦毗羅衛國的那一份,
也可證明《長阿含》等經所記載的八國分
舍利為歷史
事實。
釋迦牟尼火化後所形成的
舍利很多,八王分
舍利時到底
是怎麼劃分的,現在已經
成了歷史的疑案。但根據後來流傳各地的佛
舍利來看,可以劃分為骨
舍利、發
舍利、肉
舍利三種。《法苑珠林》卷四十謂骨
舍利為白色,發
舍利為黑色,肉
舍利是赤色。骨
舍利中有的
就像五色珠,光瑩
堅固,一般稱為
舍利子。一般相
信佛之
遺體火化之後所成之
舍利質地堅硬,錘打不碎。然如系佛
弟子的
舍利,則錘擊便破。不過,近世在
印度發現的八分佛
舍利之一,則如通常人骨被
火燒後之狀,既非粒狀,
亦不堅實。由此可知,除粒狀
舍利外,亦有其他類型的
佛陀遺骨在世流傳。 早期
佛教反對偶像
崇拜,佛
弟子們對佛的
崇拜便主要以佛的
舍利、佛
生前的主要活動地、佛的用具以及佛
成道的
菩提樹等為
對象。
在這些
崇拜對象中,
舍利佔據了最為重要的地位,因為
舍利既有
真身的親切感和
神聖感,
也有攜帶和流傳的方便等優勢,所以
後世的
舍利崇拜日益發展。
法門寺簡介
法門寺
文化景區依託
法門古寺而建,位於陝西省扶風縣,佔地約 1300 畝,
是由台灣著名建築設計
大師 李祖原先生主持設計的,
景區由
山門廣場、
佛光大道、
法門寺
寺院、合十
舍利塔,以及眾多
藝術佛像、園 林雕塑
小品等
幾部分組成,全面展示了佛
文化在
哲學、
政治、
藝術等方面的
成就,彰顯了
中華民族
燦爛的 歷史
文化。
山門廣場區域面積約 15 萬平方米,由
佛光門、
般若門、
菩提門及
圓融門 4 部分組成。此區域涵蓋
酒店、
素食餐飲、大唐禪茶、講
經堂、
旅遊精品購物、遊客中心、大型超市、電瓶車租賃等配套實施一應俱全。
山門廣場建築設計風格
大氣恢宏,北接
佛光大道,
寓意著我們
眾生由此岸
世界渡到佛的
彼岸世界的
過程。 穿過
圓融門我們就步入了
佛光大道,
佛光大道全長 1230 米,寬 108 米,面積約 14 萬平方米,是一條
成佛之道,同時
又是景區的景觀主軸。
佛光大道分別設有經幢、
菩薩,等景觀,
它是按
佛教“
五時判教” 而設,我們將
山門比喻為“此岸” (現世) ,
佛光大道接引
眾生通過“
五時判教”到達“
彼岸”——合十舍 利塔(佛國) ,這樣一
輪迴即為一大度在
佛光大道上穿行,感受由
菩薩之因到佛之果的
成佛過程。位於
佛光 大道東側的林蔭道中,我們可以看到共由八組景觀雕塑組成的
佛陀聖跡,其主旨表現
人間佛陀,
人間佛教。 此
佛陀像非聖化之
佛陀像,按不同的
年齡做出不同的模樣,體現
佛陀由凡入聖的偉大
精神;而西側的林蔭 道中為您呈現的八組景觀雕塑
則為法界源流,其主旨接
釋迦涅磐後
佛教的發揚光大,如
漢傳佛教凈土宗、
禪宗、
中國八宗、
藏傳佛教、南傳
佛教等。 位於
佛光大道偏北段的東側就是
法門寺
寺院,整個
寺院面積約 3 萬平方米。始建於東漢末年恆靈年間,
佛光大道上的經幢歷史,有“
關中塔廟始祖”之稱。
法門寺因
舍利而置塔,因塔而建寺,原名
阿育王寺。 唐高祖李淵武德七年(625 年)敕建並改名“
法門寺” 。1981 年 8 月 24 日,
寶塔半邊倒塌。1986 年政府決 定重建,87 年 2 月底重修
寶塔。2499 多件大唐國寶重器,簇擁著
佛祖真身指骨舍利重回
人間!
布施、
持戒、
忍辱、
精進、
禪定、
般若(
智慧)組成的六
渡橋連接了
佛光大道和
舍利塔廣場,是拜見
佛祖真身的必經
之路。廣場霧泉噴涌,
雲煙繚繞,似身臨佛國聖境。合十
舍利塔塔高 148 米,佔地面積 6.3 萬平方米,
寓意佛之
彼岸。整體造成呈
雙手合十狀,
氣勢恢宏,塔內供奉著
舉世聞名的
佛祖釋迦牟尼
真身 舍利。
舍利塔是整個
景區的
主體建築,由
地宮、內殿、外殿、
法會廣場、唐塔、五指山塔體、摩尼珠及塔 剎等單元組成, 環塔周圍為廣場和人工河, 塔前廣場建設面積 40400 平方米。 地面部分內設
佛教三身佛 (即: 法、報、化三身)各方
菩薩、四大
天王等
佛教文化景觀造型。而
佛祖真身舍利就存放於
舍利塔
地宮中廳,
舍利是
梵文音譯,意為骨身,或靈骨,或謂
堅固子。
舍利塔建於廣場的北邊,建築面積為 40500 平方米, 建築風格為仿唐建築,塔下
地宮為奉佛指
舍利之所在,
法門寺佛指
舍利,是迄
今世界唯一僅存的佛指
舍利。
佛經叫
作法身
舍利,表示佛的
教法不滅。
舍利塔
主體採用幾何菱形的
形式形象一個合十的手掌。
雙手合十, 內含唐塔是歷史和當現代的
圓滿融合,空間為三身、三世
諸佛,
菩薩的
宇宙法界。塔的中下部為一
象徵性 的
寶珠,而真正的佛指
舍利則藏在塔下的
地宮裡,塔的下部為一綜合的建築群,人工水池環繞在建築旁邊, 建築外圍開闊的廣場可滿足數
萬人的祭拜活動,廣場的外圍圍繞著一圈現代感極強的迴廊,整個廣場被最 外圍的一圈水系包圍,將廣場和外界
環境清晰的分開。
地宮建築面積 5000 多平方米,可容納 2000 多人在 其中活動,室內大廳建築面積 2.4 萬多平方米,可同時容納 2 萬多人舉行活動。整個
舍利塔及其廣場的
形式 都比較現代,構成方面簡潔
大氣,材料方面主要運用現代的
玻璃幕牆和光潔的天然石材。整體造型體現了
佛教的
儀式特點、基本
理念和
人類追求
世界和平的基本意願,用以表現
佛教的
宇宙觀、
教義、
教理等,突 出
法門寺
佛祖真身指骨的
神聖形象。 陝西省
法門寺
文化景區耀世開放,絕世矗立東方、
莊嚴指向天國的合十
舍利塔落成。
法門寺新
景區於 零九年的五月九日
正式開放,當日舉辦了盛大的佛指
舍利安放大典
儀式。
它是關中弘揚盛唐和
佛教文化的 又一個
文化標簽,其高度的
學術和
旅遊價值必將引來更多的中外遊客。全面展現
世界佛教兩千
五百年、中 國
佛教兩千多年的歷史
文化及唐代
地宮珍寶之精華。
佛教盛唐
文化內涵 具
時代創意 , “一山四海會,一指
法門開,一脈傳
如來。 ”
法門寺
文化景區建設有 限
公司總經理劉兵
用了三
句話來概括
法門寺
文化景區世界文化交流、
精神文明提升和
佛法宗脈傳承
功能。 遊客從
法門寺
文化景區大
山門始,
佛光大道接引
眾生,由此岸
世界渡到佛的
彼岸世界。經法柱、
佛光 門、
般若門、
菩提門、
圓融門自南向北,到合十
舍利塔--佛之
彼岸,強烈的震撼之旅,自
山門廣場,經
佛光 大道,攀合十
舍利塔,實現從“歷史的
法門”到“
世界的
法門” 融
佛教歷史、
文化、人物、
教義、
藝術、 。 景觀為一體,充分體現了
佛教義理儀規,是
佛教文化藝術的
神聖殿堂。 重豎
寺院開
心靈之門 悟
宗教之源 。 “
宗教建築就是
心靈之門,而
人類透過
心靈之門去體悟
宗教。 ” 為
佛祖法、報、化三身,佛、法、僧
三寶的一體
世界,以
世界佛
文化中心面對現在和
未來。
法門寺合 十
舍利塔,依
中國禪寺空間之塔、寺、合院作為造型
組合元素,以塔區之
化身佛殿、報身
佛殿、
法身佛殿, 用垂直
方式鋪展,觀之
讓人讚嘆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