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門寺佛指舍利起源

uploads/content/2022/may/d1afe7bdc976391b2c90c5dff8a98d0b.jpg" />  法門寺位於陝西省寶雞市扶風縣城北10公里處的法門鎮,西距寶雞市90公里,始建於東漢末年恆靈年間,起跡於北魏,中興於隋,鼎盛於唐,是“窮天上莊嚴”、“極人間之煥麗”的聖地靈境。法門寺因供奉著舉世僅存的釋迦牟尼佛真身指骨舍利,千年來受到佛教界和中國歷代王朝的擁戴,距今約有1700多年曆史,有“關中塔廟始祖”之稱。舍利是指佛教祖師釋迦牟尼佛,圓寂火化後留下的遺骨和珠狀寶石樣生成物。2500年前釋迦牟尼涅盤弟子們在火化他的遺體時從灰燼中得到了一塊頭頂骨兩塊骨、四顆牙齒、一節中指指骨舍利和84000顆珠狀真身舍利子佛祖的這些遺留物被信眾視為聖物,爭相供奉。   舍利的起源   佛教舍利崇拜起源很早,據說釋迦牟尼在世時就開始對過去佛的舍利開始了崇拜,但這很可能只是後來的傳說。比較可靠的舍利崇拜最早開始於釋迦牟尼涅槃之後。依《長阿含經》卷四《遊行經》所述,釋迦牟尼佛在拘屍城的婆羅雙樹下涅槃後,摩竭陀王阿闍世及波婆國末羅族、迦毗羅衛國釋迦族等都想獲得佛的舍利,但都遭到拘屍國人的拒絕。各國便商議將以兵力強行分取,戰事一觸即發。這時,香姓婆羅門挺身而出,曉諭大家,不要因爭佛舍利而自相殘殺。八國便請其負責均分舍利,並各自起塔供養。於是佛的舍利便被分成八份,由八個國家各自起塔供養。這最初的八份分別是:   第一,拘屍城的各位力士得一份舍利,捧回國內起塔供養。   第二,波婆國獲得一份舍利,歸國起塔供養。   第三,師伽那婆國獲得一份舍利,歸國起塔供養。   第四,阿勒遮國獲得一份舍利,歸國起塔供養。   第五,毗耨國獲得一份舍利,歸國起塔供養。   第六,毗舍離國獲得一份舍利,歸國起塔供養。   第七,迦毗羅衛國獲得一份舍利,歸國起塔供養。   第八,摩揭陀國阿闍世王獲得一份舍利,歸國起塔供養。   負責分配舍利的香姓婆羅門也獲得了分佛舍利瓶子,並起塔供養。當時的畢巰村人求得火化處的地燋炭,回國後也起塔供養。   另據《處胎經》記載,釋迦牟尼佛涅槃後,曾經三分舍利:一分神天,一分龍王,一分八王。總之,佛教舍利崇拜就從佛陀涅槃之後開始了。   天神龍王均非人間,而處在人間的八塔到底在哪裡,現在已經很難說清楚了。關於這個問題,歷史上留下的傳說很多。1898年,法國人皮佩在尼泊爾南境的皮普拉瓦發掘了一處古墳,獲得一個大石櫃,其中藏有蠟石壺二個、蠟石器一個、蠟石篋一個及水瓶的破片若干。蠟石壺一小一大,皆收藏有骨片,小壺為球狀,分成上下二部,上半為壺蓋,附有瓶形之把手,蓋上刻有阿育王時代或該時代以前所使用之brahmi文字的銘文二行,內容是:此乃佛陀舍利龕,為著名的釋迦族及其妹、妻子等所奉祀。由此刻銘可知其骨片為八國分配佛陀舍利時分與迦毗羅衛國的那一份,也可證明《長阿含》等經所記載的八國分舍利為歷史事實。   釋迦牟尼火化後所形成的舍利很多,八王分舍利時到底是怎麼劃分的,現在已經成了歷史的疑案。但根據後來流傳各地的佛舍利來看,可以劃分為骨舍利、發舍利、肉舍利三種。《法苑珠林》卷四十謂骨舍利為白色,發舍利為黑色,肉舍利是赤色。骨舍利中有就像五色珠,光瑩堅固,一般稱為舍利子。一般相信佛遺體火化之後所成之舍利質地堅硬,錘打不碎。然如系佛弟子舍利,則錘擊便破。不過,近世在印度發現的八分佛舍利之一,則如通常人骨被火燒後之狀,既非粒狀,亦不堅實。由此可知,除粒狀舍利外,亦有其他類型的佛陀遺骨在世流傳。   早期佛教反對偶像崇拜佛弟子們對佛的崇拜便主要以佛的舍利、佛生前的主要活動地、佛的用具以及佛成道菩提樹等為對象在這崇拜對象中,舍利佔據了最為重要的地位,因為舍利既有真身的親切感和神聖感,也有攜帶和流傳的方便等優勢,所以後世舍利崇拜日益發展。   法門寺簡介   法門文化景區依託法門古寺而建,位於陝西省扶風縣,佔地約 1300 畝,是由台灣著名建築設計大師 李祖原先生主持設計的,景區山門廣場、佛光大道法門寺院、合十舍利塔,以及眾多藝術佛像、園 林雕塑小品幾部分組成,全面展示了佛文化哲學政治藝術等方面的成就,彰顯了中華民族燦爛的 歷史文化山門廣場區域面積約 15 萬平方米,由佛光門、般若門、菩提門及圓融門 4 部分組成。此區域涵蓋酒店素食餐飲、大唐禪茶、講經堂旅遊精品購物、遊客中心、大型超市、電瓶車租賃等配套實施一應俱全。 山門廣場建築設計風格大氣恢宏,北接佛光大道寓意著我眾生由此岸世界渡到佛的彼岸世界過程。 穿過圓融門我們就步入了佛光大道佛光大道全長 1230 米,寬 108 米,面積約 14 萬平方米,是一條 成佛之道,同時又是景區的景觀主軸。佛光大道分別設有經幢、菩薩,等景觀,它是佛教五時判教” 而設,我們將山門比喻為“此岸” (現世) ,佛光大道接引眾生通過“五時判教”到達“彼岸”——合十舍 利塔(佛國) ,這樣一輪迴即為一大度在佛光大道上穿行,感受由菩薩之因到佛之果的成佛過程。位於佛光 大道東側的林蔭道中,我們可以看到共由八組景觀雕塑組成的佛陀聖跡,其主旨表現人間佛陀人間佛教。 此佛陀像非聖化之佛陀像,按不同的年齡做出不同的模樣,體現佛陀由凡入聖的偉大精神;而西側的林蔭 道中為您呈現的八組景觀雕塑則為法界源流,其主旨接釋迦涅磐佛教的發揚光大,如漢傳佛教凈土宗禪宗中國八宗、藏傳佛教、南傳佛教等。 位於佛光大道偏北段的東側就是法門寺院,整個寺院面積約 3 萬平方米。始建於東漢末年恆靈年間, 佛光大道上的經幢歷史,有“關中塔廟始祖”之稱。法門寺因舍利而置塔,因塔而建寺,原名阿育王寺。 唐高祖李淵武德七年(625 年)敕建並改名“法門寺” 。1981 年 8 月 24 日,寶塔半邊倒塌。1986 年政府決 定重建,87 年 2 月底重修寶塔。2499 多件大唐國寶重器,簇擁著佛祖真身指骨舍利重回人間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智慧)組成的六渡橋連接了佛光大道舍利塔廣場,是拜見 佛祖真身的必經之路。廣場霧泉噴涌,雲煙繚繞,似身臨佛國聖境。合十舍利塔塔高 148 米,佔地面積 6.3 萬平方米,寓意佛之彼岸。整體造成呈雙手合十狀,氣勢恢宏,塔內供奉著舉世聞名的佛祖釋迦牟尼真身 舍利舍利塔是整個景區主體建築,由地宮、內殿、外殿、法會廣場、唐塔、五指山塔體、摩尼珠及塔 剎等單元組成, 環塔周圍為廣場和人工河, 塔前廣場建設面積 40400 平方米。 地面部分內設佛教三身佛 (即: 法、報、化三身)各方菩薩、四大天王佛教文化景觀造型。而佛祖真身舍利就存放於舍利塔地宮中廳, 舍利梵文音譯,意為骨身,或靈骨,或謂堅固子。舍利塔建於廣場的北邊,建築面積為 40500 平方米, 建築風格為仿唐建築,塔下地宮為奉佛指舍利之所在,法門寺佛指舍利,是迄今世界唯一僅存的佛指舍利佛經作法舍利,表示佛的教法不滅舍利塔主體採用幾何菱形的形式形象一個合十的手掌。雙手合十, 內含唐塔是歷史和當現代的圓滿融合,空間為三身、三世諸佛菩薩宇宙法界。塔的中下部為一象徵性 的寶珠,而真正的佛指舍利則藏在塔下的地宮裡,塔的下部為一綜合的建築群,人工水池環繞在建築旁邊, 建築外圍開闊的廣場可滿足數萬人的祭拜活動,廣場的外圍圍繞著一圈現代感極強的迴廊,整個廣場被最 外圍的一圈水系包圍,將廣場和外界環境清晰的分開。地宮建築面積 5000 多平方米,可容納 2000 多人在 其中活動,室內大廳建築面積 2.4 萬多平方米,可同時容納 2 萬多人舉行活動。整個舍利塔及其廣場的形式 都比較現代,構成方面簡潔大氣,材料方面主要運用現代的玻璃幕牆和光潔的天然石材。整體造型體現了 佛教儀式特點、基本理念人類追求世界和平的基本意願,用以表現佛教宇宙觀、教義教理等,突 出法門佛祖真身指骨神聖形象。 陝西省法門文化景區耀世開放,絕世矗立東方、莊嚴指向天國的合十舍利塔落成。法門寺新景區於 零九年的五月九日正式開放,當日舉辦了盛大的佛指舍利安放大典儀式它是關中弘揚盛唐和佛教文化的 又一個文化標簽,其高度的學術旅遊價值必將引來更多的中外遊客。全面展現世界佛教兩千五百年、中 國佛教兩千多年的歷史文化及唐代地宮珍寶之精華。 佛教盛唐文化內涵 具時代創意 , “一山四海會,一指法門開,一脈傳如來。 ”法門文化景區建設有 限公司總經理劉兵用了句話來概括法門文化景區世界文化交流、精神文明提升和佛法宗脈傳承功能。 遊客從法門文化景區山門始,佛光大道接引眾生,由此岸世界渡到佛的彼岸世界。經法柱、佛光 門、般若門、菩提門、圓融門自南向北,到合十舍利塔--佛之彼岸,強烈的震撼之旅,自山門廣場,經佛光 大道,攀合十舍利塔,實現從“歷史的法門”到“世界法門” 融佛教歷史、文化、人物、教義藝術、 。 景觀為一體,充分體現了佛教義理儀規,是佛教文化藝術神聖殿堂。 重豎寺院心靈之門宗教之源 。 “宗教建築就是心靈之門,而人類透過心靈之門去體悟宗教。 ” 為佛祖法、報、化三身,佛、法、僧三寶的一體世界,以世界文化中心面對現在和未來法門寺合 十舍利塔,依中國禪寺空間之塔、寺、合院作為造型組合元素,以塔區之化身佛殿、報身佛殿法身佛殿, 用垂直方式鋪展,觀之讓人讚嘆不已!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