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薩是半梵語,具足是菩提薩埵。菩提譯為覺,薩埵譯為有情,就是覺有情。覺是覺悟。有情是眾生。凡是有血有氣,有知覺有感情的動物,皆為有情眾生。無情眾生是土木瓦石等。
菩薩能覺悟所有的有情眾生,他教化我們所有的人,都能覺悟,也就是返本還原,恢復清凈。又可以說是有情覺。菩薩是我們眾生中一位覺悟者。
菩薩的心腸是慈悲的,只知有眾生,不知有自己。他能忍辱、能吃虧、能布施、能救苦,修行六度萬行的法門。
六度就是①布施②持戒③忍辱④精進⑤禪定⑥般若。萬行就是無量無邊的行門。用慈悲喜舍四無量心和布施、愛語、利行、同事四攝法作為代表。
總而言之,菩薩是利益眾生,只要對眾生有好處,就是赴湯蹈火,義不容辭,心甘情願去做,這就是犧牲小我而成全大我的精神。現在將六度淺釋於下:
①布施:人家不能舍你能舍,所謂「大喜大舍濟含識」。含識就是眾生。捨出之後,絕不後悔。菩薩的思想,只怕眾生困難,不怕自己困難。菩薩能舍人所不能舍,能忍人所不能忍,能讓人所不能讓,能受人所不能受。誰能做到這種程度,誰就是菩薩。菩薩又能外舍國城妻子,內舍頭目腦髓,誰能做到這種程度,誰就是大菩薩。
②持戒:菩薩持戒非常認真,不敢懈怠,腳踏實地去持戒,連殺的念頭也不會生起。今用「草系比丘」的公案,來說明持戒之認真!
從前有五六位比丘,到他處去弘法,經過深山,遇到強盜,強盜將比丘所有的行裝,以及衣服,洗劫一空。又恐比丘們去王處報案,共議之下,有的主張殺死比丘滅口,免去報告國王。但其中有一強盜,明白比丘法,乃提議:「不必殺他們,只要用草系縛他們的手足,他們因為守戒,不會傷害草木,所以不能活動,就不能報案。」大家同意這個辦法,於是將比丘——系在草上。
這時,正是日當中之時,這五六位比丘,為守戒律,站在炎日之下,而不活動。到了晚上,又被蚊蟲所咬,千千萬萬的蚊子來喝比丘身上的血。他們便忍痛忍癢站在山上草地中,供養蚊蟲。為什麼?因為比丘連無情眾生的生命都不會傷害,何況有情眾生,更不會傷害。所以蚊蟲得到機會,大吃而特吃。這時,其中有位老比丘,乃對大眾說:「我們要知因果,因為我們在往昔時,曾經殺過眾生,搶過東西,所以今天要受這種果報,才能把往昔的業障消盡。」
年輕比丘們一聽,認為有道理,於是忍耐又忍耐,忍耐到第二天早晨,仍然站在那裡不動。 這時,國王來到山中打獵,發現他們裸體站在那裡不動,遠望疑為禽獸,近觀是人,誤為裸體外道在修苦行,走近面前,發現原來是比丘。便問:「你們在做什麼?為何不穿衣服?是不是發神經?」老比丘將昨天遇到強盜之事,一一對國王說明,又說明不動的原因。他們寧願死,亦不可破戒。各位!要注意!修行的重點在於此,能過這一關,便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
國王聽後,大生歡喜,便說:「我的國家,尚有這樣的大德高僧。」於是親自為諸比丘解開生草系縛,比丘們才恢復自由。國王對他們說:「從今以後,我發心供養你們。」乃令人取來新袈裟,並接入宮中供養,為眾宣說佛法真實義。由此可證,受戒律如何之重要。
③忍辱:就是忍!忍!忍到不能忍的時候,還要忍,忍才能大事化小,小事化無。人人能這樣的忍,也就沒有是非。古人雲;「忍則忍,饒則饒,忍字心上一把刀。」忍的時候,好像一把刀插在心上,雖疼也要忍,所謂「忍片刻,風平浪靜」。天下不幸的事,都是從不能忍而發生。俗語說「忍一時之氣,免百日之憂。」這是經驗之談,可做寶鑒。
④精進:就是不懶惰、不懈怠,所謂「業精於勤、荒於嬉。」我們修行人,每天一定要誦念四十二手眼,楞嚴咒早晚各誦一遍,大悲咒越多越有感應,有不可思議的境界。其他的咒語,都有相當的靈驗,一試便知。修行人,精進再精進,功到自然成,到了爐火純青的時候,便證得解脫。那時候,出離三界,便到常寂光凈土中。
⑤禪定:就是靜慮,也就是打坐入定。禪定好像開採金礦一樣,要努力尋找礦源,要用工人挖掘礦洞。到時候,便得到無價之寶(明心見性),其寶的光(智慧之光),盡虛空,遍法界,普照三千大千世界。
⑥般若:就是智慧。人人的自性中,都有大智大慧,和諸佛是一樣,無二無別,可是人人不曉得。好像大地到處有黃金,無法尋找。若想開金礦?非得先學開金礦的學理和技術,否則,如同海底撈針,永遠找不到金礦所在地。
恭錄自《大方廣佛華嚴經》十定品 淺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