凈土法門法師:無量壽經(1992年21-25集)

  無量壽經  (第二十一集)  1992/6  美國聖荷西迪安那大學  檔名:02-012-0021

  請掀開經本第十三面,倒數第四行,最後一句

  【為教菩薩。作阿闍黎。常習相應無邊諸行。成熟菩薩無邊善根。無量諸佛咸共護念。】

  從這個地方看起。昨天講到灌頂、授記,這個灌頂真正的意義要知道,佛法智慧之法,是真實之法,絕對沒有迷信,絕對不是虛妄的,所以一定要明了,我們才會得到真實利益。授記,菩薩成佛之前,往往是多次的授記,授記不止一次;顯教裡面比較少說,密教就說得多了。

  昨天跟諸位報告真實的灌頂,這是大悲護念;這個「灌」是大慈悲護念的意思,「頂」是如來至高無上法門;將這個法門傳授給眾生這叫做灌頂法。在儀式方面,所謂佛法不離世間法。

  古時候印度國王登基,就是我們現在講就職的時候,在大典當中,有宗教儀式;就像從前西方國王即位的時候,要主教給他做一個儀式是相同的。印度這個儀式裡面,就叫做灌頂。所以灌頂世俗的意思,是太子這一天要登基作皇帝了,行這一個大典。佛法也就取這個意思,菩薩功行圓滿了,往上再一提升就要作佛了,所以菩薩作佛也叫灌頂,取這個意思。

  可是諸位一定要知道灌頂真正意義,那個儀式形式形式固然重要,可是實質更重要。儀式跟實質要作一個比較,實質重要,儀式就不要了。像我們一入佛門,先受三歸,三歸有儀式,實在講,那個儀式也不很重要最重要的是三歸的實質,真正傳給你,真正得到了,這個要緊。假如做一個儀式,這個儀式沒有內容,等於空過了

  顯教裡面的三歸、傳戒,密宗裡面的傳法、灌頂,究竟有幾個人真正得到?我想大家心裡都明了,真正得到的人不多;所以接受儀式的人多,真正得到的人不多,這是我們必須要明了的。

  接著講「為教菩薩,作阿闍黎」。這個阿闍黎,顯密都有密宗上師梵語就稱阿闍黎;顯教裡面,傳法的老師也叫阿闍黎。換句話說,阿闍黎這個稱呼,相當於我們現在學校裡面的指導教授,這個關係非常密切,他要真正來教導我們的。這一個名詞,照意義上來翻,翻成軌範師。這個老師言行,可以作我們的榜樣,可以作我們的模範,是這個意思。字面上是這個意思,實際上是我們的指導教授。為了要教菩薩,所以才示現這一身分菩薩老師是佛;此地講的八相成道,為了教菩薩,示現佛的身分

  「常習相應無邊諸行」。教學不僅是言教,更重要的是身教,所以古代的師生關係跟我們現在不相同。古代師生是生活在一起,不僅要聽老師講經說法,還要向老師學習生活修持,所以不能離開老師身邊佛法世法都如此,是要跟老師生活在一起。不像現在,學校裡面跟老師相處,只在教室,除教室之外都不會住在一起了。從前居住在一起,這個就是老師要身教,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給學生榜樣。用現代的話來講,就是生活教育;生活教育與課堂裡面教育,一定要相應,這個教育才是成功的教育。目標是品學兼優,有學問品德學生

  因此,他要示現的就是常習相應。「常」是恆常,日夜不能間斷,從年初到年尾不能間斷,這叫常,不是故意裝的;要是故意裝的,能這樣常常裝,那也就變成真的了。不能間斷的。「習」,就是生活;《論語》裡面第一句,「學而時習之」,你要把所學的應用在生活上,習就是練習。在什麼地方練習?生活當中。無論是私生活,無論是與大眾相處,要學著學以致用,這才是你真正的成就。「相應」,就是學跟習相應,我所學的、跟我所想的、我所做的是一致,這就相應了。我所學的是一套,我想的、做的又是一套,那就不相應了。一定要相應。

  譬如前面我們講普賢菩薩修學的十大綱領,從「禮敬諸佛」到「普皆迴向」,我在生活當中真的做到了,我對恭敬,對事負責,對物愛惜,這個禮敬就做到了。這個做,就是習,在人事環境物質環境、在生活當中去練習。佛就是這麼做的,所以菩薩要學佛,我們要學菩薩,統統把它做到。你要做太多太多了,無邊諸行。

  「成熟菩薩無邊善根」。實在講,這四句話內容非常之廣,也非常的深。我們讀《華嚴經》,《華嚴經末後一品,也就是我們常講的四十華嚴,四十卷經,普賢菩薩行願品,總共有四十卷。這裡面最著名的、最精彩的,就是善財童子五十三參。四十卷經講的是什麼?實在講就是這四句話。「常習相應無邊諸行」,你一天到晚,一年到頭,起心動念、言語造作、所有的行為,跟佛教導的相應不相應?佛教給我們的,我們是不是統統都做到了?當然沒有辦法全部做到,一定要努力去做你能夠做到一分,就得一分受用;做到兩分,就得兩分受用;到能夠做到相當的程度菩薩善根成熟了。所以,成阿羅漢、成菩薩成佛要在日常生活當中去歷練,這才能成就;不在日常生活當中去練是成就不了的。這一點大家要特別注意到

  人決定不能離開社會,不能離開人群,諸佛菩薩也不例外;佛菩薩要度眾生,他怎麼能離開人群?離開人群,他怎麼度眾生?像我們前面所講的,這一法會參加的有兩萬人;如果佛離開這一些人群,他給誰講經說法?所以我們要曉得,不能離開社會,不能離開人群。

  我們面對著社會大眾,我們的心像不像佛心?佛對於眾生是什麼心?這是我們要學習的。佛的心是平等心、清凈心。我們的心是不是清凈、是不是平等?佛對於一切眾生有什麼樣的願望,佛對於大眾希望的是什麼?我們今天面對著這個社會人群,我們希望的是什麼?佛對眾生平常言語說些什麼?佛為大眾做了些什麼?我們要常常這樣去想,常常這樣去學,就對了。

  《華嚴》五十三參是我們最好的例子,五十三位菩薩為我們表演這個復雜的社會,各行各業、男女老少,他在這個社會上,他是什麼樣的身分,他從事某一個行業。如果他是佛、是菩薩他在工作崗位上,應該怎麼作法?諸位念《華嚴》就知道。做工的,有菩薩工人;經商的,有菩薩商人;主持家務的家庭主婦,有菩薩家庭主婦;作學生的,有童男童女菩薩。全是菩薩!所以四十華嚴是個別教學。可見得佛法確確實實是圓滿究竟的教育,不能不在這上面下功夫

  菩薩為了要教化一切眾生,必須多才多藝,樣樣精通,這才能夠滿他的大願。所以必須要成熟無邊的善根,一面學一面教,一面教人一面自己學,教學相長,永遠沒有止境。

  「無量諸佛咸共護念」。你的心願解行都向佛菩薩學習,一切諸佛看到歡喜,所以沒有一尊佛不護念的;護念就是加持加持就是幫助你。有一種幫助是無形的,你自己不會覺察,真的在幫助你;有一種幫助是有形的,這個幫助使你自己能夠感覺到,佛菩薩在保佑你、在加持你,這叫顯加,明顯的。一種是冥加,是冥冥當中,你不容易覺察到。一定得到諸佛護念,諸佛的幫助,使你的業障輕了,煩惱少了智慧增長了,你的願慢慢都能夠實現,都能圓滿

  這些實實在在要靠三寶力量加持。個人為什麼做不到?個人的業障很重。我想好事,俗話常講「好事多磨」!為什麼多磨?因為無量劫以來,冤親債主太多了;換句話說,嫉妒你的人太多了,你想好事,偏偏障礙你,不讓你圓滿。所以這個一定要靠三寶力量加持你,我們這個修學才能夠滿願。

  【諸佛剎中。皆能示現。譬善幻師。現眾異相。於彼相中。實無可得。此諸菩薩。亦復如是。】

  這幾句是講菩薩真實智慧的流露。第一個看到他的德能,十方無量無邊的世界,這樣廣大的範圍是菩薩活動的空間。因此,我們就能體會到佛菩薩活動的空間,也就是我們自己活動的空間,因為生佛不二,眾生跟佛沒有兩樣。我們生活範圍絕對不是只限於這個地球,我們有過去生。過去生,我們在哪裡?我們死了以後,還有來生來生到哪裡去?

  今天我們念佛想求生西方極樂世界極樂世界不在地球上,也不在我們這個銀河系裡面。根據佛經所說的,假定這個銀河系是個三千大千世界在這個銀河系的西面,不是地球的西面,這個要搞清楚;不是地球的西方,是我們這個大世界(娑婆世界)的西方,十萬億佛國土的那一邊。一個佛國土,就是一個銀河系;換句話說,當中間隔有十萬億之多,在那一邊有一個大的世界那是阿彌陀佛的世界。可見得我們活動的空間是在宇宙,不是這個小圈圈,這樣我們的心量就拓開了,確確實實如是。

  我在過去曾經聽同修告訴我,現在外國人對人的過去、未來有研究,做了很多試驗,有的用催眠的方法,有的用其他方法,調查不少的個案發現裡面有很多人前生人來的,找到他前生居住的地方,甚至於在歷史裡面記載,還能查的出來,發現正確,證明人有轉世。還有一部分人是畜生來的,前一世他是畜生,不是人;另外還有一部分人是從外太空來的,根本就不是這個地球上的,說的話、寫的文字我們根本都不懂,這個外太空就是別的世界來的。所以這個空間非常非常之大。

  「諸佛剎中,皆能示現」。佛菩薩他不迷,他示現了。我們凡夫煩惱業障很重,迷而不覺,我們到別的星球去投胎,是去接受果報的,那談不上示現。佛菩薩是示現,我們沒法子示現。但是你去接受果報也好,去示現度化眾生也好,總而言之,我們活動的範圍沒有兩樣,盡虛空法界是我們生活的範圍,這是我們要認識清楚的。

  佛菩薩示現,下面有個比喻,「譬善幻師」。善幻師就是現在說變魔術的魔術師。我們曉得魔術是假的,但是他變起來好像是真的,你看不出它是假的。

  「現眾異相,於彼相中,實無可得」,這就是真實智慧。所以佛菩薩度無量無邊眾生,絕對不著相;不以為我做了多少好事,我度了多少眾生,那他就著相了。為什麼不著相?因為他曉得「凡所有相,皆是虛妄」,相是假的,性是真的。所以,不著相是對的,著相錯了

  為什麼不著相就對?不著相你就得大自在你在這個大宇宙裡面,隨心所欲,就像菩薩一樣,皆能示現。我們之所以不能示現,就是我們處處著相,把假相當真;這一著相,就生了無量無邊的煩惱在這裡面起分別、執著煩惱罪業統統都來了,真的叫無中生有,這個日子不好過了那就是苦報無邊。所以他們有智慧,他們不著相。接著再看下面經文

  【通諸法性。達眾生相。供養諸佛。開導群生。化現其身。猶如電光。】

  「法性」是宇宙萬有的本體,他明了,一點都不迷惑。法性就是真如本性,就是一切萬法的自性,這個自性就是本體。一切萬法從哪裡來的?從自性變現出來的,自性是能生,一切萬法是所生,是它變現的。它通達本體,達眾生相。相是現相,就是所生的;前面法性是能生的能變的,這是所生所變的。盡虛空法界,森羅萬象從哪裡來的?為什麼會有?到底從哪裡來的?幾時有的?為什麼有的?他統統明了,一點都不迷惑,這是大智慧。

  「供養諸佛,開導群生」。這就是他示現教化眾生手段供養諸佛是身教,前面說過了成佛一定要示現在帝王家,為什麼?表演給大家看,我能放下我能舍,你們想要都要不到的,我統統都有你看都不要,全都舍掉了這是作個樣子給大家看。

  供養諸佛,佛是人天師,我們要對他尊敬,要供養他。為什麼要供養他?如果不供養佛,佛就不會住世了。講到供養,有財供養,有法供養對於佛,這兩者都重要;兩者之中,法供養為最。法供養第一個是依教修行供養。佛所教導我們的,我們都能夠認真的學習,認真去照作,這是老師尊敬供養。其次,是以財供養,以我們的財物供養佛陀。這裡面有兩重意思。第一個意思,我們自己跟佛一樣能舍,把自己無始以來的根本煩惱貪心慳吝把它舍掉,這個對自己的利益太大大了,把根本煩惱拔除掉了。第二個意思,我們將自己的財力供養佛,幫助佛菩薩教化眾生這就是十大願王裡面「普皆迴向」的意思。我有福我這福報讓大家去享,我不願意自己一個人享受。但是我的能力有限,我供養佛,佛的能力是無邊的;我供養這一分錢,佛菩薩這一分錢用在法利生上,這個功德是無量無邊,道理在此地。

  今天這個社會這個世界,我們要真正發心來幫助他們,來挽救他們,應當怎麼去做?要聽佛菩薩的教訓,真正發心布施供養就能夠得到效果。我們將自己的財力物力提供出來,推廣佛陀教育。世間人對佛教育知道的很少,真正接受這個教育的、利益的人就更少了。今天世界上,多數人還以為佛教迷信,還認為佛教是個宗教,產生嚴重的誤會,這樣殊勝美滿的教育,受到了很大的障礙。所以,我們今天以我們的心力,我們力量雖然是小,大家統統集合起來,這個力量就相當可觀,努力來推展,把佛陀教育發揚光大,這就是供養諸佛

  大家讀這一句供養諸佛千萬不要錯會了意思,以為家裡供個佛像每一天香花水果供養,這樣供養一點用處都沒有,除了你家裡人之外,誰也沒看到,看到也沒用處。所以一定要曉得,我們宣傳佛陀教育、推廣佛陀教育,這是真正供養諸佛對於過去佛、現在佛,我們這一供養心力做到了;對於有一有情眾生,一切有情眾生就是未來佛,我們把佛教育介紹給他,推薦給他這是供養未來佛,都供養到了。

  所以你們的親戚朋友、熟悉的人、認識的人,我們學菩薩精神作不請之友,應當把佛法主動介紹給他這一經書很多,你們去看看,哪一種你喜歡的,你就拿去寄給你朋友們,寄給你所認識的人你要曉得這叫供養諸佛這是我們應當要做的。

  供養諸佛,開導群生。開導群生是言教,以我們的行動,以我們的言語文字,我們認真來做這一工作

  「化現其身,猶如電光」。猶如電光,就是不著相的意思。電光在此地是比喻,它有四個意思。第一個意思是快速,這個電光一閃就沒有了。第二個意思,雖然這一閃,它明亮,它能夠照得清清楚楚,就是破暗的意思,破除黑暗。第三個意思它不住,這個光不常住,一下就沒有了。第四個意思,它沒有分別。

  佛在此地舉這個例子要我們學習,我們對於眾生需求,以我們的智慧能力去幫助他,要快速,不能夠等待,要把這個時節因緣掌握到;確確實實能夠破除眾生的迷惑,破除眾生無明這就像電它能放光用心跟前面經文所說的「於彼相中,實無可得」,心地清凈無染,一絲毫染著都沒有,做到三輪體空,沒有分別,沒有執著

  【裂魔見網。解諸纏縛。】

  「纏縛」是煩惱的代名詞,就是煩惱;纏縛就像繩索,把我們捆住了,動彈不得,這個很苦惱。我們被什麼纏縛?被煩惱纏縛,這是比喻

  【遠超聲聞辟支佛地。】

  聲聞阿羅漢,辟支佛是緣覺,這兩種小乘聖人。雖然斷見思煩惱塵沙煩惱還在無明沒有破,他有很深的禪定智慧沒現前,也就是他沒有明心見性。要是追究根本原因?這兩種人心量不大,所以叫小乘,心量小,不願意主動去幫助一切大眾不像菩薩菩薩主動的去幫助大家,可以說菩薩念念都想到如何利益眾生,如何幫助大家開悟

  特別是如何幫助大家認識《無量壽經》,如何幫助大家認真的學習《無量壽經》。為什麼?《無量壽經》是一切經裡面的第一經。末法時代,唯有這個法門真實成就。念念沒有別的事,就為這一事情這是諸佛菩薩對我們的真實期望。我們果然明了了、接受了、承當了那就恭喜你,你也菩薩,你入了他一流了,你也菩薩這一類了,這是真話。佛家所講的肉身菩薩這就是了;你的「心願解行」跟佛菩薩完全相同,你怎麼不是菩薩!你就超越了聲聞、辟支佛,你就超過他們。

  【入空無相無願法門。】

  「空、無相、無願」,大小乘都說,也稱作大三空三昧。「入」,就是通常講的證入,你證得這一境界。「空」是說什麼?空是講的性,萬法皆空,萬法的體性皆空體性可得。所以,空是從上講的。

  但是這個空不是沒有,空不是無,空是有,它確實存在。存在為什麼說它空?因為你眼睛看不見,耳朵聽不見,手也摸不到,心裡也想不到,我們六根的能力統統達不到,它存在。這個物質的空,有的時候我們還能科學來測驗,譬如光、電,電我們肉眼看不見,我們用儀器能夠測驗的出來。這個法性,任何科學儀器也測不出來,它確實存在,它是一切萬有的本體,一切萬有是從而生的。所以我們稱作真空真空不空,它不是無。如果把空當作無,那就好懂了,連兩、三歲小朋友都懂。這個空的意思,非常非常的難懂。

  「無相」,這相是假相。相是有,但是你不要把它當真;相是假相,是幻有。佛經裡面也叫做妙有。妙有非有,真空不空,這些都是宇宙人生真相真相真的明白了,你就入了無願的法門了。

  什麼叫「無願」?這個願不是佛在經上教我們發願的那個願,這是六道眾生個個的願望,這些願望都是妄想都是執著,你全都沒有了;換句話說,這個願字就是慾望。你對於世間世間慾望統統沒有了,你想你的心怎麼會不清凈?自自然然就恢復到經題上所講的「清凈平等覺」,統統證得了。這就是諸佛菩薩他們的境界,他們那個境界我們也能夠達到,這是超越了二乘。

  【善立方便。顯示三乘。】

  善是善巧,為了教化眾生。教化眾生你不跟他真實的,為什麼?真實的他不懂,不能接受,無法理解,一定要有善巧方便,慢慢的來誘導,所以顯示出三乘佛法。好像辦學校一樣,我先辦小學,再辦中學,再辦大學,這都是方便。我真正的目的是什麼?真正目的是在研究所,是教你智慧德能達到究竟圓滿;但是沒有前面這個階梯,一下把這個最真實東西傳授給你你不能接受。所以三乘,聲聞、緣覺、菩薩,統統叫方便法。佛到最後,在法華會上說出真話,「唯有一乘法,無二亦無三,除佛方便說」,二乘、三乘是佛的方便說;真正的佛法,就是一乘法。我們這一經典是一乘當中的一乘,圓中之圓,頓中之頓,專中之專,一生決定成就法門

  這個八相成道,第七轉法輪經文就介紹到此地;下面兩句是最後的,是第八個現相,就是入般涅盤

  【於此中下而現滅度。】

  這就是示現涅盤。可是經文給我們講得很清楚,佛示現入滅了;佛有生,也有死,那是真的嗎?不是真的,假的。中下程度的人,看到佛有生有死,高明的人看出不生不滅。他講中下,沒有講上根的人,上根的人曉得佛是在唱戲,一會兒上台,一會兒下台,哪有生死!沒有生死

  諸位要曉得,佛如是,我們每一個人也是這樣的;我們生到這個世界就好像到了舞台上,死了之後就下台了,有沒有生死?沒有,這是給諸位講真話。

  一個人在死的時候,就像作夢一樣,這個夢不醒了,就這麼一回事情身體壞了,他的神識不壞,我們中國人講靈魂,那個東西不壞,那是他真正的自己。這個身體不是真正自己,他又可以去換一個身體

  實在講,身體好比是衣服一樣,假如我們把身體比作我們的衣服中國人叫靈魂佛法叫神識,這個是自己;身體衣服,我們知道,衣服破舊了、骯髒了,會去換一件;這個身體壞了的時候,不好用了,可以再換一個身體,捨身受身。佛菩薩他清楚明了,他換得很自在,換得很歡喜。我們迷惑顛倒,以為身體是自己,要想脫一件衣服,痛哭流涕,捨不得,就變成迷惑顛倒,是這麼一回事情

  捨身受身。你這一生,你的心好,你的行好,斷惡修善,積功累德,你換的這個身體,愈換愈漂亮,愈換愈好,在三善道。如果做惡,不做善事,你來生換這個身體,愈換就愈差,換成畜生身,換成餓鬼身,換成地獄身。可見得捨身受身是業力在支配,自己作不了主。

  業力從哪裡來的?業力是自己造作的,還是自作自受!佛菩薩超越了這一境界,所以他在六道裡面教化眾生,捨身受身都得自在,無論示現什麼身,他還是佛,他還菩薩。為什麼?他不迷,他跟眾生確確實實不一樣,外表是一樣,裡面完全不相同。眾生裡面是一塌糊塗,迷惑顛倒;他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想來就來,想去就去,自在!這個叫了生死、超三界,他真的超越了。

  實在講,佛並沒有入滅,入滅是示現給凡夫看的。佛有能力不滅,為什麼不常住世間?我們現在得佛親自講經說法,這多好!釋迦牟尼佛七十九歲圓寂的。在今天來講,七十九歲壽命不算很長,為什麼不常住世間?諸位要知道,佛示現在這個世間時間的長短是眾生因緣,不是他自己的事情;他自己不起心也不動念,完全隨緣。如果佛要常住世間,一直住到今天,佛法也沒學了。為什麼?你是佛,你可以活三千歲,我們都做不到。一定要示現跟我們完全相同,他能做到,我也能做到。那個表演,演得很逼真,這才能夠收到教化的效果。所以統統是手段都是為了教學。

  【得無生無滅諸三摩地。】

  前面說「而現滅度」,接著就把真實的話告訴我們了,他得的確實是無生無滅諸三摩地。三摩地,翻成中國意思是禪定,也是正受的意思,就是正常的享受;這個正常的享受是清凈清凈寂滅才是正常的享受。像我們心裏面有喜、怒、哀、樂,這都不正常;正常享受,沒有這一些,沒有分別,沒有執著,沒有憂慮,沒有牽掛,沒有煩惱這是正常享受,這個叫三摩地。

  【及得一切陀羅尼門。】

  陀羅尼是梵語,翻成中國的意思是總持;用現代的話來講,就是一切諸法的綱領。他能夠掌握世出世間萬事萬法的綱領;換句話說,他沒有一樣不通達,沒有一樣不明了,沒有一樣做不到。後來的人讚歎如來「萬德萬能」,就是因為他得一切陀羅尼門。

  【隨時悟入華嚴三昧。】

  我們先解釋什麼叫華嚴三昧」?在《華嚴經》上叫「佛華嚴三昧」,前面加個「佛」字;這個地方華嚴三昧,就是佛華嚴三昧。它的意思是講一真法界,這個法界本來就是一。一就是真的,二就是虛妄的。法界原本是一真。佛在大小乘經上,常給我們十法界、無量法界。法是一切法,界是界限法界確確實實是無量無邊。

  以我們人間來說,每一個人有每一個人的法界;你什麼時候找到兩個人,他們對於宇宙人生想法看法完全一樣的?那這就兩個人同一個法界了;多少總有一點不一樣,可見得它不是一個法界。所有一眾生都是住在十法界里;十法界虛妄的,不是真實境界。什麼人住在真實境界?唯有成佛,佛住一真法界。到了成佛想法看法作法完全相同。你要問為什麼完全相同?他於一切法沒有分別、沒有執著、沒有妄想,當然相同。

  我們今天為什麼不相同?我有我的想法他有他的看法就不同了;想法看法都沒有了,就相同了,這是正確的,這是真理。你那個想法看法,全是錯誤的。這是我們要很冷靜、很細心的去體會。如果還有想法,還有看法,在佛法裡面說這個人是迷人,迷而不覺;如果他這一些統統捨棄掉了,這個人覺悟了,這個人開智慧了。

  智慧從哪兒來?他的心清凈平等了,清凈心起作用,就是真正的智慧。他對於宇宙人生萬事萬法,他是照見,他不是分別見,不是思惟見,不是讓我們想才會知道,分別才會知道,他不需要,他的心像一面鏡子一樣,照見的。你看心經》裡面不是說「照見五蘊皆空」,這是見到事實真相了;我們見不到五蘊皆空,我們沒有照的能力

  所以佛法用功,不能思惟;一有思惟,就落到意識去了意識是妄心,一有思惟是妄心起作用,不是真心作用真心沒有思惟。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要知道訓練。我們凈宗訓練的方法是讀經念佛,把妄想、分別、執著統統念掉,用這個方法恢復自己的清凈心,恢復自己的平等心;然後用清凈平等心,處事待人接物那是真正的智慧

  《華嚴》上說,一真法界是無量的緣起;無論說得怎麼樣多,都離不開自心,都離不開本性。如果我們把這個事實真相真正通達明了了,這就華嚴三昧。《華嚴》是比喻,「華」就是花,好像這個大花園,所有品種的花統統都有,那這個花園就美了,「嚴」是美的意思,是庄嚴、美觀的意思,一樣都不缺。這是比喻我們這個大的世界,大的法界,盡虛空法界裡面,所有的萬事萬物就像大花園。

  這些東西從哪兒來的?全是自己真心本性變現之物。佛是自己心性變現的,菩薩也是自己心性變現的,地獄餓鬼畜生也不例外,都是自心變現之物;就好像我們作夢一樣,夢中有許許多多境界,有善有惡,當我們醒來之後,冷靜的想一想,沒錯,全是意識心變出來的;心外無夢,夢外無心那是妄心變的。

  現在這個世間十法界依正庄嚴,是我們的真心變的,那真心怎麼會變那麼多呢?《華嚴》上說,這是無量的因緣,不是個單純的因緣;單純的因緣,怎麼會變成那麼復雜的境界?是無量的因緣;無量因緣不出一心。

  這個無量因緣你想不想知道?很想知道。佛給我們講了一部《大藏經》,那一部《大藏經》在無量因緣,只不過說滄海之一滴而已。為什麼?說不盡。怎樣才完全知道?你只要得一心,你就統統知道了,不要說就曉得了。

  佛為什麼完全曉得?佛一心,一心能入,一真法界是所入。你想想看,我們凈宗修學目標就是「一心不亂」;所以你只要得到一心不亂你就證得一真法界了,你就華嚴三昧了,你就得到了。佛這樣教學,那才是真正慈悲,真正徹底圓滿。我們今天用這個方法就是修一心不亂,所以開頭的修法,教我們「發菩提心,一向專念」,從這兒下手就能成功。因為這個下手,這一條路子是最正確的道路,沒有委曲婉轉,所以它快速、它穩當,決定成就

  【具足總持百千三昧。】

  三昧就是定,定何其多?實在講太多了。我們凡夫也有,不能說沒有;佛菩薩有,我們也有。不過我們有的,跟佛菩薩有的不一樣。譬如有大眾不想學佛他在佛法里得定了,根本如如不動;有些人不貪財,在財里頭入定了,他貪色,在色里頭他就沒有定了;有些人財色不貪,他入定了,他好名,這名就亂掉了你就知道事物無量無邊,定就無量無邊;你在哪一法裡面不動心、如如不動了,你在這一法里頭入定了。

  所以三昧就是百千三昧、無量三昧。悟入華嚴三昧之後,無量無邊三昧統統現前了;換句話說,世出世間一切法他都不動心了。為什麼不動心?事實真相徹底了解了,他還動什麼心!所以在一切法里頭,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

  【住深禪定。】

  這個深禪定是性定,這就不是修的定了;修的定,定力不深。這是性定,自性本定,他現前了。

  【悉睹無量諸佛。】

  這個時候所見境界是佛的境界。自己成佛了,見到一切眾生成佛了,山河大地成佛了;《華嚴經》說的「情與無情,同圓種智」。有人問,《華嚴經》上這一句話,情是有眾生成佛,這還能想得通;說無情的,桌椅板凳也是無情,它什麼時候成佛?無情的是環境,境隨心轉。你自己成佛了,什麼叫成佛?見性了;明心見性見性成佛當你見性的時候,你一觀察,桌椅板凳有法性,法性跟佛性是一個性你說哪個人不是佛?哪一樣東西不是佛?統統都是的,所以叫見性成佛成佛不是別的。所謂見性,換句話說,就是宇宙人生真相完全見到了,親自見到,那還有迷惑嗎?當然沒有迷惑了,這叫成佛。所以成佛成就圓滿智慧圓滿的德能。

  在本經、在我這一法門佛教給我們方法巧妙之極了。前面都給諸位報告過,一切諸佛是怎樣成佛的?都是念佛成佛的,這一經典就是教給我們念佛法門;諸經都讚歎,念佛三昧是「三昧中王」,所有三昧當中,念佛三昧是第一殊勝

  【於一念頃。遍游一切佛土。】

  這是能力現前、恢復了。一念是時間短,非常短暫的時間,十方無量無邊諸佛世界,同時都能達到、都能遍游。怎麼去的呢?如果沒有能力你去不了的;這個能力是分身、化身,所以他同時可以去。我們今天即使有能力,一個世界一個世界去游,那要多時間?不能同時去。你能夠分身、能夠化身,那就可以同時去了

  這個在理論上能不能講的通?理論上決定講的通。為什麼?因為我們能變的是自性真心自性真心在哪裡?盡虛空法界是一個真心。所有一萬事萬物,就是這個東西變現出來的;所變的,遍虛空法界;能變的,它怎麼不遍法界!

  就像我們做夢一樣,夢中所有的境界夢里也有天地山河大地,你醒來仔細想一想,那個夢境是不是你心變的?你要問問,你的心多大?整個夢境都是自己心,整個心就變成夢境了。要問,你的心像什麼樣子?沒有做夢的時候不知道,不曉得心什麼樣子;做夢的時候就很容易達到,我夢中境界就是心的樣子,心現相了。不現相的時候,不知道;現相的時候就知道了

  我們現在這個境界,盡虛空法界是我們的真如本性變現出來的,就是自己的自性;原來自性是盡虛空法界,那我在虛空法界裡面現身,怎麼不可能!當然可能。

  今天我們為什麼不可能?是執著這個身體就是我,除這個身體之外,不是我,所以你就不出第二個,你就沒有辦法化身了。心在哪裡?心在這個裡面,還不在那裡,還在這個裡面,你看糟糕不糟糕!不知道你的真心是盡虛空法界你不曉得,你迷了。

  《楞嚴經》上對於這一事情講得很清楚、很透徹。《楞嚴》一開端,七處徵心。佛問阿難尊者,心在哪裡?他很聰明說了七個地方,我們想不出來。七處都不對,因為他不知道心是遍虛空法界的。所以有這個能力。我們在虛空法界里,能現無量無邊身;佛有這個能力菩薩有這個能力,一切眾生個個都有這個能力。有這個能力他能自在的現前起作用;我們有這個能力能力暫時不起作用。這個暫時不起作用,這就有障礙。什麼障礙?煩惱障礙了,知見障礙了,煩惱障、所知障,二障把你的這個能力障礙住了。

  前面所講的是自利的德,自己成就了;自己成就了,要幫助別人,下面講利生的德用。

  【得佛辯才。住普賢行。】

  這一句要緊,前面講德遵普賢那是學習;現在學習圓滿,住普賢行,普賢的行願是完全做到。十大綱領已經變成了自己的思想見解、行為,這叫普賢行,所以他跟佛一樣的辯才無礙

  【善能分別眾生語言。】

  所有一眾生語言,他都通達,所以他能夠教化一切眾生

  【開化顯示真實之際。】

  這一句菩薩教學的綱領,他教眾生,教什麼?就在一句上。「開」是開示,是開啟,也就是教學。教學的手段可以用言語可以用表示;不用言語,用表示也能教人開悟。換句話說,以種種不相同的手段方法啟發大眾,讓大眾覺悟;一覺悟,就變化了。這個「化」是變化,我們中國人從前讀書,目的是變化氣質,你這個書讀了就真的有用了;讀書氣質沒變化,就白讀了,叫食而不化。從這個意思,你就曉得化是教學的成績,他真的變化了,把一個凡夫變成聖人,化凡成聖,化愚成智,化惡成善,這叫教化。所以這個開化,開是教學,化是成就,是這個教學真正得到成績了。

  「顯示真實之際」,真實之際就是宇宙人生真相宇宙生活環境人生是本人;換句話說,佛法的教學沒有別的,就是我自己跟我們自己生活環境真相,佛完全給我們顯示出來,我明了了,覺悟了;這一明了、一覺悟就不凡夫就叫佛,就叫菩薩

  【超過世間諸所有法。心常諦住度世之道。】

  這一種教學是世間任何教育都沒有的,這是超越了;成就之後,他的心跟佛菩薩一樣,只有一願望,幫助一切眾生。「諦」是真實,真正住在度世之道,自今而後,如何去幫助別人,希望別人也跟自己一樣,大徹大悟,圓成佛道

  無量壽經  (第二十二集)  1992/6  美國聖荷西迪安那大學  檔名:02-012-0022

  請掀開經本第十四面,倒數第四行,前一次講到菩薩「心常諦住度世之道」,這一句話含義也是很深很廣。菩薩心念都是幫助眾生,把最殊勝佛法、最真實利益介紹給大眾,他與小乘不相同。小乘是有人向他請教,他才會說;菩薩不然,念念當中想盡方法去幫助人,主動的來做這一工作。實在講方法非常非常之多,隨時隨地我們都可以做,只要你能夠想到。最簡單方式,譬如在台灣,佛菩薩名號我們印得很多,在台灣可以到處貼;我們過去做了很多,派人到全省、乃至於澎湖、蘭嶼,我們都派人去,在電線桿、牆壁上顯著目標都貼。

  但在國外不行,國外這是妨害整齊景觀,不許可的。在國外,每個人都有車,車是自己的,這個警察不會干涉,我們將阿彌陀佛的佛號,貼在車前面、車後面,你車開到那個地方,人家一看「南無阿彌陀佛」,念一句,他阿賴耶識裡面金剛種子就種下了。美國廣告得多你做生意的時候得有廣告,在廣告裡面加一個「南無阿彌陀佛」,這個不需要增加廣告費,你一面做廣告,一面宣傳佛法,所以的確很方便。你要有商店,你在商店裡掛一尊阿彌陀佛的像,每一個顧客大概都會看一眼,他的八識田裡都種了阿彌陀佛的種子。像這些地方,我們了解之後,你就曉得應當怎樣去做。只要不妨礙公共秩序的時候,我們都應當努力來做。

  當然最有效果的是電視的廣播,或者是無線電的廣播,我們買這個節目,把錄音帶交給電台,請他們來播放,這個效果也非常之大。所以這些善巧方便太多太多了,真正諦住度世之道的人他就會想到。

  【於一切萬物隨意自在。為諸庶類作不請之友。】

  這是說菩薩住世的態度菩薩世間來,固然也為自己,但是更重要的,他為眾生,所以他的菩提才能夠圓滿,大慈悲才能夠實現。他是對於一切眾生,這個地方講的一切萬物那就是情與無情統統都包括在裡面了,他能夠做到隨意自在。為什麼能做到隨意自在?在萬法當中,他不執著;不分別、不執著自在了。換句話說,沒有分別執著,就沒有個人的得失利害他就自在了。凡夫自在,起心動第一個想到我個人的利害、我個人的得失他就自在了;菩薩沒有想到自己,念念想眾生

  所以,佛法宣傳效果很好菩薩自在;推行不動障礙重重,他也自在。為什麼?於他自己沒有得失利害,而是眾生緣分成熟成熟成熟一切就很順利,不成熟障礙重重,於菩薩本身沒有一絲毫的妨礙,所以他自在了。

  「為諸庶類」,庶類是說六道凡夫;為六道凡夫作不請之友。這個友,就是佛門裡面講的善友,善友也就是知識就是我們現在一般說的老師他來教化眾生學生沒有找他,他自動來教,這是菩薩。佛不可以,因為佛是代表師道,要有尊嚴,佛不可能,你不請他,他就來了,沒這回事情!一定要恭敬禮請。菩薩算是你的學長,算同學同學無所謂了,請不請沒有關係,他可以自己來;老師一定要禮請,他才能來的。所以佛代表老師身分菩薩代表學長同學身分

  【受持如來甚深法藏。護佛種性常使不絕。】

  「受」是接受,「持」是保持,能夠接受,能夠保持,這個人對於佛法一定有相當程度的認識;如果沒有相當程度的認識,他自己有懷疑,他接受就有限了,不是很圓滿的接受,也不可能認真把它保持到所謂二六時中都不間斷,這個一定要有高度的信心

  「如來甚深法藏」,在本經裡面來說,就是指南無阿彌陀佛」這個六字洪名。為什麼說這六個字甚深的法藏?在隋唐時代,那個時候中國日本韓國一些高僧大德,往往都在那裡探究,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說的這些經論,哪一部最重要,哪一部是佛教眾生真正要說的,也就是最主要的一個法門這一種探討是很有意義的。探討得到的結論是《華嚴經》,大家都公認《華嚴》是如來一生當中所說最重要的一部經典,無論是理論、事相、因果方法、修學的境界,都講得非常圓滿

  在早期,方東美先生他老人家一生對佛法的研究,也認為《華嚴經》是全世界最好的哲學概論他是哲學的,他認為全世界最好的哲學書是《華嚴經》。所以他晚年在輔仁大學博士班開「華嚴哲學」,就是講《華嚴》,介紹《華嚴經》。

  《華嚴經》跟《無量壽經》作個比較,則《無量壽經》第一,這把《華嚴》比下去了。為什麼?《華嚴》到最後「十大願王導歸極樂」,《華嚴》才圓滿;如果沒有這一部經,華嚴是欠缺,不是圓滿的。所以這一部經是《華嚴》的圓滿,是《華嚴》的歸宿。於是大家才把這一部經真正的價值發現了,認為《無量壽經》是大乘大乘,一乘之一乘,才找出《無量壽經》。

  我們繼續往下找,《無量壽經》我們今天用的是夏蓮居老居士的會集本,這個本是集五種原譯之大成,我們念這一部,等於五種譯本統統都念到了,這個非常非常難得。他給我們分了四十八篇,這四十八篇裡面,哪一篇最重要?第六,第六是四十八願;四十八願是本經的核心,是本經最重要的一個部分。什麼人說的?阿彌陀佛自己說的;釋迦牟尼佛為我們轉述,就等於阿彌陀佛自己親自說法沒有兩樣。這是慢慢去找那個中心點。

  四十八願里頭有四十八條,哪一條最重要?第十八願,這也是古來祖師大德公認的;十八願是四十八願的中心。十八願講的是什麼?十念必生,就是講出這一句南無阿彌陀佛」。

  所以你去追究、追到最後,佛的教法最後就是一句阿彌陀佛。換句話說,四十八願是這一句名號註解,解釋這一句名號的;全部的《無量壽經》,就是解釋四十八願的;一部《大方廣佛華嚴經》,就是《無量壽經》的註解,《無量壽經》的細說;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說一切經教,是《華嚴經》的推廣。這樣才把這個名號功德不可思議找出來了

  所以一心執持名號,念這一句阿彌陀佛,就把釋迦牟尼佛所說一切經論、一切法門統統包含在裡面,一個也沒有漏掉。不管你學哪一部經論、哪一個法門,都超不出阿彌陀佛的範圍,所以這一句阿彌陀佛是如來甚深法藏。

  「護佛種性」,這個「佛」是自佛,不是他佛,是我們自性佛的種性。我們要怎樣去護呢?這一句佛號念念不離心口。古德教我們念法,佛號從心裏面生起來,口裡面念出來,耳朵再聽進去,這樣容易攝心,妄想雜念不容易進來,自己念自己聽,這個心就很清凈了。所以這是護佛種性。

  「常使不絕」,這個話也是雙關語,第一個我自己不能夠斷掉、不能夠間斷;引伸的意思,我們要把這一個最殊勝、最奇特的法門盡心儘力的宣揚,不要叫這個法門中斷了,希望每一個人對這個法門都能夠體認、都能夠明了、都能發心修學。這是一切諸佛如來的本願,我們能夠這樣做,滿佛的本願;滿佛本願,就是真實供養這是對佛的禮敬與供養

  【興大悲。】

  就是我們今天所講的發同情憐憫眾生之心。一切眾生現在還迷惑顛倒,還沉淪在五欲六塵之中,沒有能力自拔,我們要幫助他,要把這個法門介紹給他這是慈悲心

  【愍有情。】

  憐憫這一有情眾生慈悲憐憫必須要有具體的表現,這個表現是真正熱心去推動、真正熱心去做,盡心儘力把它當作我們這一生當中最重要的大事來做。

  【演慈辯。】

  「辯」,就是講經說法。講一部經,是講經;給人一句,也是講經。所以聽到這個講經說法,不一定是在講台上,隨時隨地遇到人,就想方法佛法介紹給他、推薦給他。完全不能接受的,你見到他念一句阿彌陀佛」,他慢慢知道的時候,他見你也會喊你一句阿彌陀佛」,這就行了,我們目的就達到了。所以方法很多。

  「演」,演是表演,我做給他看,表演就是我們的生活。譬如學佛的人心情愉快,身體健康這是社會一般大眾非常羨慕,他們求不到的。你要是真正健康快樂,他一定會請教你,你為什麼生活得這麼愉快?你就告訴他,我們念佛念佛就能達到嗎?念佛能達到,你能夠說出一番道理給他,他聽了歡喜這是機會教育。所以這個演就是指我們日常生活家庭美滿快樂幸福這是佛教育的一塊好招牌。人家一看,歡喜他就會嚮往會羨慕,想來學習。

  我們中國古人也懂得,一切能夠發乎自然,就是最好的,就是最健康的。如果加一點勉強,是你自己改變自然;換句話說,它就是一個健康的了。譬如樹木,我們在外面看的樹木自然生長,這是健康的;經過修剪的,就不健康的,它不能順自然發展。我們看到許多修剪的,修剪的不健康自然健康

  我們的身心也是如此,身心能夠順乎自然身心是最健康的。如果心裡想怎樣去調整,那就是修剪,無論用什麼方法都不是最健康的,都破壞了它的本質。

  怎樣隨順自然?第一個是心清凈,心本來是清凈的,本來是平等的,本來是覺而不迷的,你能隨順這個就對了。佛法就是教我們隨順自然隨順心性,不能加一絲毫造作。所以你心裡有念,心就有病,心裡就不健康了;心裡有妄想、有執著、有分別就不健康了。我們把這一東西丟掉,你這個身體自然就調整了,調整到完全順乎大自然。起一念,裡面就起變化,這個身裡面就起變化;心有變化,身就有變化。所以境隨心轉,我們這個身體境界裡面,是最親近的一個境界;換句話說,它為心理所轉,影響也是最大的。

  佛法法門非常多,每一個法門你仔細去觀察,它都是修定的,都是清凈心;只是手段方法不一樣。所以心理健康,身就健康;身心健康,就影響外面的環境。所以一切法,唯心所現,唯識所變;一切變化的時候,第一個是心在那裡變的。

  【授法眼。杜惡趣。開善門。】

  「授」是傳授。「法眼」,是對於一切萬事萬法有正確看法正確的認識,這叫法眼。我們傳授給他,幫助他。

  「杜惡趣」,惡趣最重要惡念你沒惡念惡念是因,惡行是造作,後面一定會有惡報因緣果報,絲毫不爽。我們要想不受一切的惡報,不起一個惡念那就對了。我們的念清凈、念純正,就絕對不會有惡的果報

  「開善門」,勸人斷惡修善,斷惡修善的好處利益是他得,與我們不相干,誰修誰得;不是你修了,我得好處,不是的;決定是自己得的,自修自得。我們自己修,我們自己得到這個好的果報,這也是給別人作證明,你要不信你就看看我,我很自在、很舒適。我這果報從哪裡來的?斷惡修善來的。

  【於諸眾生。視若自己。拯濟負荷。皆度彼岸。】

  這四句菩薩對待大眾心態,他跟我們不一樣。我們自他執著很重,人我的分別很深;菩薩沒有,菩薩知道所有一眾生都是自性中變現之物,自他不二。所以能夠全心全力的去幫助別人,不說代價的;我只曉得幫助人,絕對不會有一念,將來這一人對我要有回報,沒有這個意念;有這個念頭,就錯了;用現在的話說,只盡義務,沒有想到權利,完全是盡義務諸佛如來對於一切眾生,就是這個心態這是學佛應當要學習的。

  【悉獲諸佛無量功德智慧聖明。不可思議。】

  這一句講果德、果報。你不求自然圓滿了;你求,求不到。你一直想求,決定求不到;不求圓滿了。為什麼圓滿呢?因為是自性功德自性本來具足,現在你什麼都不求自性一點障礙都沒有,所以性德圓滿現前;有一念求的心,就是障礙。「悉獲」是圓滿的獲得。諸佛如來果報之中,他所顯現的無量功德、無量智慧聖明,你自己也統統現前,跟他們沒有兩樣。

  【如是等諸大菩薩。無量無邊。一時來集。】

  參加這個法會都是這樣的菩薩;這些菩薩,我們從經文這一段念下來之後,真正明了全部都是普賢大士之德的菩薩這一經文雖然不長,普賢大士之德說得相當圓滿。這個十大願王完全應用在菩薩日常生活之中,處事待人接物就是普賢行願,乃至於自己從早到晚生活,也是普賢行願。

  像這樣的菩薩,從諸佛剎土來參加的,有多少?無量無邊,那個數字不清楚的。前面說十六位,不過是代表而已。這是我們肉眼看不見的,菩薩眾無量無邊。我們凡夫肉眼看得見的,這個法會里頭有兩萬人,前面講大比丘一萬千人

  【又有比丘尼五百人。】

  出家的女眾五百人。

  【清信士七千人。】

  在家居士男眾有七千人

  【清信女有五百人。】

  在家修行的女眾有五百人。

  總共合起來兩萬人釋迦牟尼佛當年講經這個法會聽眾有兩萬人。我們想想,這麼大的一個場面,那個時候沒有擴音器,而且也不是在講堂是在靈鷲山這個山頭上,在外面聚會,佛的音聲佛說法,每一個人都聽得清清楚楚,這種能力不多,非常非常的希有佛說聲音大不大?不大,不是很大聲在那裡吼,後面才聽見。佛的神力,他的音聲也是遍法界的,再遠的地方聽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欲界天。色界天。諸天梵眾。悉共大會。】

  天人也是我們凡夫肉眼看不見的,道場天人來聽經,可見這個法會無比的殊勝庄嚴,顯示這個法門的奇特,不可思議

  經文到這個地方這是序分,序分里頭證信序介紹完了;下面一章是本經的發起序,我們一般稱作別序,這個經怎麼發起的?我們看這一因緣

  【大教緣起第三】

  這一部經的發起是世尊示現希有的瑞相放光,感動阿難尊者阿難尊者一看到佛今天的相貌、風度,他一生以來從來沒有見到佛今天這麼好,容光煥發,從來沒有見過阿難是佛的侍者,天天侍候他、天天照顧他,從來沒看到。所以他一定會起來發問,問這個原因,佛就說出這一法門。這個地方我們學習的地方很多,要特別注意。

  【爾時世尊。】

  就是大眾聚會的這個時候

  【威光赫奕。】

  這是形容佛的威德、佛的光彩。此地這個光,可以說是光彩、風度,我們今天講是他精神、他的容貌,使別人看到特別的歡喜,特別的尊敬

  【如融金聚。】

  這是比喻黃金很好看、很美的;如果把黃金熔化,那一個光彩就更好看、更美了。熔化的時候,黃金放光非常非常之美,形容佛這個時候,他的相好光明,在過去都沒有現過這麼好的瑞相。

  【又如明鏡。影暢表裡。】

  身體示現透明的。這是什麼意思?這是佛的身心潔凈,一塵不染,所以身體是透明的。我們的身體不透明,為什麼不透明?裡面骯臟東西太多了。

  現在在中國大陸,學氣功很流行,有一些很高段的能看到人的光;從光能夠看出這個人的善惡,看出這個人身健康程度,光的顏色不相同,光的大小也不相同。

  其實不但每一個人都有光,任何物質都有光,只是我們肉眼凡夫不出你要是真正用一點功夫,把心定下來、靜下來就見到了。我們看到佛像後面都有光明每個人都有,大小顏色不相同。

  說身體臟,什麼東西臟呢?不是物質物質不臟,我們常講身體裡面三十六種不乾淨的,那個不臟。臟的是什麼?貪瞋痴慢,這個東西骯臟。你心裏面有分別、有執著、有貪瞋痴慢,那你這個心就污穢了;心污穢,身也就連到不乾淨了。

  上一次在邁阿密,曾憲煒居士告訴我他說有一外國人,他有神通他會看。他就把夏老居士照片給他看,就是我們現在印在經本上的夏老居士照片,他拿這個照片給他看。他說你看看這個人有沒有功夫?那個外國人一看到這個照片他說:這個人很了不起,他的身體是透明的。曾憲煒就問:照片上怎麼能看得出來這個身體是透明的?身體透明,就是心裏面貪瞋痴慢這些東西都沒有,這身體透明的。而且那個外國人說得很對,這個人現在不在世了,在世的時候他也不太出名,他是一個了不起的大菩薩化身來的,他不普通人。這是從這張照片上說出來的。

  曾居士告訴我,他要我給他印證,夏老居士究竟是什麼身分?我不知道,但是說他是菩薩再來的,我很相信。為什麼?如果不是佛菩薩再來,會集這個經本不容易,不可能會集到這樣盡善盡美。因為過去有人作過,王龍舒居士了不起的人佛學國學都有很深的造詣,他的會集本都有遺憾、都有缺點;以後彭際清、魏源都是解行非常優越的大德,都做不好,可見得這個會集不是容易事情;翻經難,會集之難,不亞於翻經。這是菩薩大慈大悲,來救度末世眾生,把這個經整理了一下,理出一個頭緒,留給大家。

  我們今天看這個效果,確實是如此。從這一部會集本入門發願修學而得成就的人非常非常之多,這個效果我們已經看出來了

  「影暢表裡」是真的,不是假的;連夏蓮居居士都如此,何況佛陀!我們明了之後,才曉得我們自己要想身心健康,把這個煩惱妄念去掉就行了,我們身體也是透明的;有一點點貪瞋痴慢,身體就污染、就不透明了。

  【現大光明。數千百變。】

  這是佛現相。「數千百變」,就是佛這個時候現大光明,就是佛放光;而且放光時候,光中有變化,這個境界就非常殊勝了,引起大眾的注意,大眾當中阿難尊者就忍不住了。

  【尊者阿難。即自思惟今日世尊。色身諸根。悅豫清凈。光顏巍巍。寶剎庄嚴。從昔以來。所未曾見。喜得瞻仰。生希有心。】

  當然在會的每一個人看到都非常驚奇;阿難這個時候代表大眾出來啟請,請問佛,今天為什麼這麼愉快?為什麼這麼歡喜?這是阿難跟佛幾十年沒見到過的,這個經文很容易懂。

  「色身」就是我們今天講得肉身;「諸根」,六根是「眼耳鼻舌身意」;「悅豫」是快樂;「清凈」,「光顏」清凈放光;「巍巍」是形容,顯示出佛今天容光煥發,超越過去一切時處我們所看到的世尊。「寶剎庄嚴」,這個寶剎是數千百變裡面顯示出來的;佛放光,光中顯示十方諸佛國土,依正庄嚴都在佛光明裡面看到了。「從昔以來,所未曾見」,這是阿難說的,阿難從來沒有見過,今天是第一次見。「喜得瞻仰」,愈看愈歡喜。「生希有心」,太希有了,從來沒見過的。

  【即從座起。偏袒右肩。長跪合掌。】

  這是禮節,對老師恭敬,這不必細說了

  【而白佛言。世尊今日入大寂定。住奇特法。住諸佛所住導師之行。最勝之道。去來現在佛佛相念。為念過去未來諸佛耶。為念現在他方諸佛耶。何故威神顯耀。光瑞殊妙乃爾。願為宣說。】

  阿難這一段請問的話裡面,含的意思很深。這個裡面的含義,我們仔細一看,阿難不是不知道,知道,明知故問。但是這個問話對我有很多提示讓我覺悟。「世尊今日入大寂定」,為什麼?神通是從定裡面發現的。如果不是非常深的定,不可能顯示這樣好的瑞相,極清凈心!「大寂定」是什麼定?實在就是講念佛三昧。佛的相已經非常好了,三十二相十種好;現在佛又念佛,佛一念佛諸佛的威神就加持釋迦牟尼佛,所以他的相就變成特別好。

  我們世間看相的人常講「相隨心轉」,這話是真的。你看一個人,他很歡喜的時候,他的面貌就呈歡喜相;他很煩的時候,你看他相貌就覺得很悲、很苦的相,能看得出來。佛心清凈,所以他的相貌圓滿庄嚴,完全是自然的。

  換句話說,我們的本來面目都跟佛的相貌是一樣的;現在為什麼變壞了?因為妄念多了、妄想多了、煩惱多了,相貌就變壞了。把妄想雜念去掉,我們本來面目就恢復了。說實在話,本來面目不止三十二相十種好,大乘上講有無量相,相有無量好。這是我們自己本來的相,沒有加一點點造作,是本來有的。佛的相本來就好,現在十方諸佛加持他,因為他念佛

  所以一個人常常念佛,慢慢這個相就變成佛相了。心地慈悲相貌就慈祥、圓滿相貌是自己心地變現出來的,不能瞞人,真的是表裡如一。欺騙人,那個愚痴眾生可以騙他;真正有智慧、真正有學問的人,騙不了他。為什麼?你的心擺在你的面孔上,人家一看就知道了,表現在你的舉止、動態上,你能瞞誰?瞞不過人的。

  從這一段文裡面,我們體會到,念佛相貌就變成佛相,念菩薩就變成菩薩相,念天就變天人相,念什麼就變什麼相。貪心重的,天天念貪,就是餓鬼相,鬼頭鬼腦;愚痴是非善惡都搞不清楚都顛倒的,畜生相;瞋恚,地獄相。相隨心轉,這給我們很大的一個啟示。所以今天佛入念佛三昧這是大寂定。

  「住奇特法」,法是法門佛心裏面今天要為大家宣講最奇特成佛方法

  「住諸佛所住」,念佛三昧、信願持名是一切諸佛自己修的,是一切諸佛對於根熟的眾生積極要介紹的。根熟的眾生,就是他願意接受,他聽了之後歡喜他不懷疑,他相信,他會發願依照這個法門修學,這叫根熟眾生。凡是有這種眾生出現了,佛是趕緊把這個法門傳授給他,幫助他在這一生當中圓成佛道,不再走冤枉路,一生當中就成功了。這時佛無比的歡喜;佛教眾生、幫助眾生這是歡喜、最難得的了,所以生歡喜心。「導師之行」,導師對於佛教眾生的稱呼,他來指導一切眾生,破迷開悟,離苦得樂

  「最勝之道」,念佛往生不退成佛,這在所有法門裡面是第一殊勝,所以它是殊勝的一條成佛之道

  這幾句話阿難嘴裡說出來,就證明阿難對於佛今天現瑞相,心裡想什麼,他都知道,阿難都曉得;特別是為我這一些迷惑顛倒的人,代我們來發問。

  「去來現在佛佛相念」,這是事實。佛念諸佛,一切佛都念諸佛。佛太多了,怎麼個念法?諸位要曉得,念阿彌陀佛就是一切諸佛念到了,一個也沒有漏掉。《彌陀經》上給我們講「諸佛名字」,諸佛名字就是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就是諸佛名字,佛佛道同;念一佛,就是念一切諸佛。所以一切諸佛有一尊佛不念阿彌陀佛,阿彌陀佛也念阿彌陀佛。彌陀也念彌陀,念彌陀就是念一切諸佛,去來現在佛佛相念。

  「為念過去未來諸佛耶,為念現在他方諸佛耶」。現在阿難尊者就請教釋迦牟尼佛了,今天佛的相貌這樣好,一定佛在念佛;但是不知道佛是念過去佛、還是念未來佛、還是念現在他方佛?因為我娑婆世界有一尊佛,佛要念佛,一定念他方世界佛。釋迦牟尼佛不會自己念自己,一定是念他方世界

  「何故威神顯耀,光瑞殊妙乃爾」。為什麼世尊今天威德;神是神奇,我們對佛現的這個相,我們想不到、也猜不出;光明、瑞相、殊勝微妙,乃爾是像這個樣子,從來都沒有見過的。

  「願為宣說」,我們大家都願望,希望世尊能把這個緣故為我們說出來,為什麼今天現的相這麼好。

  【於是世尊。告阿難言。善哉善哉。】

  佛沒有說法之前,先對阿難一番讚歎;這個讚歎的意思,就是你問得太好了。連說兩個「善哉」,也表兩個意思。一個意思是「稱佛本懷」。佛示現到這個世間來,為什麼?實在講,就是為了傳這個法門,但是機緣沒有成熟,不住的等待再等待;終於這一天等到了,你說他多開心,這是佛度生的本懷。所以古人說,這個經是如來出世正說第一經。

  第二個意思是「稱機」,就是你這一問,問得好,與會的大眾機緣成熟了,真是師資道合。大眾根機成熟,佛非常喜歡這一成佛秘訣為我們說出來。我們得到這個方法這一生決定成佛;再告訴諸位,成佛不是到西方極樂世界成佛,你今天一相信、一接受、一發願你現在成佛了,所謂肉身菩薩

  為什麼說你現在成佛呢?因為你決定往生往生決定成佛;現在雖然沒有往生,等於已經往生成佛了。換句話說,雖然身體在這個娑婆世界,已經不是娑婆世界的人了,不再輪回了;雖然沒有去,等於在那邊已經注冊、已經掛號了,你已經是西方世界菩薩,已經脫離了,就是這麼一個事實。所以,這個法門的確殊勝無比,這是佛對阿難發問,不斷的讚歎。

  【汝為哀愍利樂諸眾生故。能問如是微妙之義。】

  阿難這一問,佛這一答,就把《無量壽經》給說出來了這一部《無量壽經》,度無量無邊的眾生是因為阿難一問問出來的,所以阿難這一問的功德太大大了

  【汝今斯問。勝於供養天下阿羅漢辟支佛。布施累劫諸天人民蜎飛蠕動之類。功德百千萬倍。】

  這一就有這麼大的功德阿難功德太容易了,我們要想修一點功德真難,不知道怎麼個修法?他這個修法太容易了。在這個地方,我們今天也學會了,如何來修無量無邊的功德。所以這個地方學了之後要會,你也要會修,修得阿難沒有兩樣。阿難把這個經問出來了,我們如何把這個經流傳;流布跟生心,功德是相等的,無二無別。

  經文裡面說這一問,勝是勝過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