凈土法門法師:無量壽經玄義(第6-10集1989年)

  無量壽經玄義  (第六集)  1989/11   新加坡  檔名:02-004-0006

  諸位法師、諸位同修,請掀開經本第十二面第七行,看第二個小段:

  【本經以發菩提心,一向專念為宗,以圓生四土,逕登不退為趣。】

  前面將宗趣的定義介紹過了,從這以下要正說本經的宗旨、歸趣。這一條是總說,下面再分別細講。先說宗旨,底下「明宗」。

  【經雲,三輩往生之人,莫不以菩提心,一向專念為因。】

  這是在本經很明顯的可以看得出來,這部大家都得很熟了。所以三輩往生,無論是上輩、中輩、下輩,由此可知,往生凈土必須的條件是要發菩提心,要一向專念。

  【第十九願是發菩提心,第十八願是一向專念。故知菩提心,一向專念是彌陀本願之心髓,全部大經之宗要,往生必修之正因,方便度生之慈航。本經所崇,全在於此。修行要徑,唯斯捷要,故為本經之宗也。】

  這再舉出經文來做證明,證明所說宗旨是有依據的,不是隨便說的。在本經的第六章,就是阿彌陀佛所發的大願,大願的會集是根據兩種不同的本子,夏老居士二十四為綱,以四十八願為目,這在經文上可以看得很清楚。講十八願、十九願都是從下面文字四十八願裡頭所說的。十九願主要是講發菩提心,十八願是講十念必生,這就是講的一向專念。

  古德曾經有個比較,他這個比較就是說世尊當年在世說法四十九年,這四十九年是以哪部經最為殊勝?一切經中,《華嚴》最為第一。由此可知,《華嚴經》確實為各宗各派所敬仰、所尊重的,的確是如來圓滿法輪。如果《華嚴經》跟《無量壽經兩個相比,《無量壽經》第一。因為《華嚴》為什麼會圓滿?《華嚴》之所以究竟圓滿,就是最後十大願王導歸極樂,它才圓滿。如果不求生西方凈土,《華嚴也不是最圓滿的。本經自始至終,可以說字字句句都是給我們說西方世界依正庄嚴,純而不雜,所以就把華嚴》比下去了,比《華嚴》還要殊勝

  再就本經的經文,我們這個經文總共有四十八章,四十八章裡面哪一章第一殊勝?第一殊勝就是第六章,阿彌陀佛四十八願。這種較量的方法啟示我們,佛一代時教,也就是講他四十九年所說的,哪個法門、哪部經、哪一句最重要?佛說了四十九年,哪一句最重要要把這個找出來。四十八願在本經裡面最為重要,最為第一了。再就四十八願來比,四十八願哪一願最為第一?這就比到頂尖上去了,最為第一的,跟諸位說,我們古來大德所公認的是第十八願。因為第十八願裡面告訴我們「十念必生」,這才把如來眾生的心願,一句話道破了

  如來真有本事,能夠叫業障深重眾生即生成佛就在這一生就圓成佛道。用什麼方法?十念必生。這是講臨命終時,遇到了善友勸你念阿彌陀佛,你就能夠相信,就能夠接受,能夠依教奉行。這個十念不是平常的十念法,就是指念十聲阿彌陀他就往生了,真正是暢佛度生的本懷。所以,本經是以「一向專念」為宗旨這是彌陀本願之心髓』,合起來講就是十八願、十九願。如果更精粹的講,那就是第十八願,十八願是阿彌陀佛本願的心髓,普度眾生成佛道,這是不可思議的大願。『全部大經之宗要』就是在這兩願,十八願跟十九願,『往生必修之正因,方便度生之慈航』。

  由此可知,菩提心一定要發,不發是不行的,要想生到西方極樂世界一定要發菩提心。菩提梵語,翻成中國的意思是覺的意思;換句話說,菩提心就是覺心,覺則不迷,迷就不覺。什麼叫做迷?什麼叫做覺?我們簡單的講,凡是貪戀這個世間,就是迷。捨不得離開這個世間,不知道這個世間虛妄的,不是真實的,這個世間只有苦,沒有樂。這樁事情諸位要很冷靜的去想想,你們如果說生活很快樂,你快樂在哪裡?你的快樂出了多少的代價,值不值得?何況這個樂是非常的短暫,樂後面有無量劫的痛苦,你知不知道?如果真的搞明了了,你會感覺到這個世間非常可怕,這是覺悟

  迷戀世樂,這是愚痴這是迷惑顛倒;心心嚮往西方極樂世界這是覺。所以叫你每天念這部經,把這部經念得滾瓜爛熟,熟透了,心心嚮往,這就是大覺,這個心就是真正的菩提心。用這個心來念佛,念念相應,所謂「一念相應一念佛,念念相應念念佛」。所以念佛的心,普通的心念感應力量很薄弱;如果是用菩提心來念,感應力量不可思議了。所以這是往生必須要修學的正因。這個心不難發,佛容易念,無論什麼人如果遇到這個機緣都可以修學,都一樣的成就,這才是如來方便度生之極則,達到了極點。

  『本經所崇』,崇是崇尚、推崇,『全在於此』,本經修行的依據,修行方法,就是這個兩願。這個兩願是阿彌陀佛直接教導我們的,是世尊為我們轉述,世尊的轉說等於阿彌陀佛親自跟我們講,沒有兩樣。『修行要徑』,要是重要,徑是門路,修行成佛最重要的門路,最重要方法。『唯斯捷要』,斯就是指菩提心,一向專念,這是我們了生死三界,一生成佛最近的一條道路,沒有比這個更近,沒有比這個更快了,所以這是本經的宗旨菩提心這樣重要,下面總得要把菩提心給諸位多介紹一些。古德告訴我們:

  【發心有二義,先須離三種菩提門相違法。】

  這段文是在往生論》裡面,曇鸞法師的《往生論注》,注得很詳細。我們要想菩提心,菩提是剛才講的覺,那麼我們先要把覺心的障礙要認識、要遠離它。哪些是我們菩提心的障礙?經論裡面講有三種第一個

  【依智慧門,不求自樂,遠離我心貪著自身故。】

  這一條初學的人聽起來大概都不以為然,我們要求的就是要求自己快樂,『不求自樂』,誰還願意求苦、受苦?佛法的大主義也是告訴我們破迷開悟、離苦得樂,為什麼說不求自樂?跟我佛法裡面講的離苦得樂,不是衝突了嗎?實在講絕對不衝突這個地方講的樂不是真樂,是假樂,佛跟我們講,樂是壞苦,可見得它不是真樂,樂是壞苦。我們舉個例子來說,遇到自己很喜歡吃的東西,你得到了吃起來很開心,很樂。吃了一碗很樂,再吃一碗也很樂,連著叫你吃個二十碗,你樂不樂?你就不樂了,樂馬上就變成苦。可見得這個樂是假的,不是真的,樂馬上就變成苦。

  年輕人跳舞很快樂看著你,叫你跳七天七夜,要命!這苦死了!那就變成苦了。可見這個樂會變成苦,樂就不是真的,樂是假的。所以佛給我們講,苦是真的,樂是假的。譬如說苦,餓一餐很苦,餓十餐更苦,絕對不會餓到最後會樂起來,沒這個道理。拿個鞭子打你,打一鞭很痛,打十鞭更痛,不會打到最後會快樂起來,沒這個道理。所以你就想苦是真的,樂是假的,我們一般人都沒有留意這樁事情。佛很聰明,他告訴我們,我們想想真的,一點沒錯。

  這個地方不求自樂,這個樂是苦樂之樂;佛法所追求的離苦得樂,這個樂既然會變成苦,我們也不要它,苦也不要,樂也不要,這才是真樂。所以,佛法裡面得到的樂,不是苦樂之樂苦樂之樂是假的,我們要追求的樂是真的,是真正的樂。真正的樂是清凈心,真正的樂是真實智慧清凈心能生智慧,這個樂!你看六祖大師在黃梅初見五祖,他就說:弟子心中常生智慧。這個樂!我們凡夫一天到晚常生煩惱,常生煩惱這很苦!人家那個心常生智慧

  說實在的,六祖的心跟我們的心沒有兩樣,乃至於阿彌陀佛的心,十方諸佛的心,跟我們的心也沒有兩樣。現在我們落到這種地步,毛病出在哪裡?就是我們的心不幹凈,我們的心被污染了,所以才變成這個樣子佛法的修學,它的目的就是叫我們離開一切污染,恢復到自性清凈光明,我們本心真心就顯露出來。我們跟諸佛如來無二無別,那個心裡頭是常生智慧,永遠不間斷的,智慧無量無邊,不但智慧大而且深廣,智慧深。所以,先要把這個假的樂舍掉,這個樂是假的,要認清楚,不求自樂。

  我們往往看修道的人佛家的修行人,看到他好像很清苦。我們看到虛雲老和尚,虛雲老和尚多數同修沒有見過,我也沒見過,可是我們看到他很多的照片。從照片上看起來,他穿的衣服都是補好多補丁,我從來沒有看到一張虛雲老和尚穿了一身衣服沒有補丁的,我沒看到過。我有他十幾張的照片,每一張照片衣服上都補了一個洞一個洞的,都補了好多塊。這個我們看起來,老和尚很可憐,都穿破衣服,很苦!老和尚看到我們世間人,好可憐,好苦!什麼原因?每個人標準不一樣。

  我們看到他吃長素,沒有肉吃,穿破衣服,住小茅蓬,這很苦。他看到我們心裡頭常生煩惱,無止境的憂慮、牽掛,他看到這個,可憐,苦!老和尚心地清凈自在光明,過去未來無所不知,他快樂極了,我們不知道。那是真樂!我們一般凡夫沒有法子體會,也想像不出來他那個樂,他那個真正的享受。像那麼樣的聰明人,他那個生活要不快樂,他肯干?不肯干。這是標準不相同。

  『遠離我心貪著自身故』,這句話非常重要。世間物質享受可不可以有?給諸位說,可以有。特別是在大乘佛法尤其是華嚴境界華嚴境界理事無礙,事事無礙,所以世間種種之娛樂他都可以享受,沒有一不可以享受的。但是,雖然在這境界里,他的心清凈,他的心不動,內不動心,外不著相,人家有這個本事。我們凡夫沒這個本事,所以開頭學佛,學小乘比較靠得住一點。為什麼?戒律持的很嚴,很固執,擇善固執,他能成就大乘佛法,尤其到一乘佛法它是完全開放,如果你自己沒有真正功夫,學它學不像,最後學到哪裡去?學到阿鼻地獄去,這個事情麻煩大了,學不得!

  尤其是大乘佛法裡面的密宗,更是學不得,密宗大乘佛法裡面最高層的一個階段。什麼人有資格學密宗?我自己學佛,一開頭指導我的老師就是密宗的一位大德,章嘉活佛,那是個真正善知識。我親近他三年,他沒有給我灌頂,為什麼不給我灌頂?說沒有資格。我想跟他學法,傳個法給我,不傳,沒有資格,要我先從顯教學,而且先從戒律下手。他老人家說,顯教如果不能通達通達兩個字不容易,他說通達就是我中國人常講的開悟你不開悟,哪能通達?真正開了才有資格灌頂,學密咒。因為密咒是屬於加行法,這個功夫加上去使你成就更為快速,是這個意思。所以普通人哪有資格學密!嚴格的來講,密宗的正科生,就是真正有資格學密的,是圓教八地菩薩,轉阿賴耶成大圓鏡智,八地是不動地;七地以下,在密宗裡面都不是正科生,旁聽生!這是老師給我的。所以我對密宗的常識很豐富,密宗上師唬不了我,也騙不了我,我知道的很多。

  我有一年(民國五十一年),我在台灣桃園大溪講經,那個時候生活非常之清苦。剛剛出家沒多久,也沒供養,勉強能混碗飯吃,不至於餓死而已,很苦!講經在哪裡講?在大溪關帝廟講經。因為那個地方沒有佛法,只有神廟,所以我們在神廟里講經,也講神經不講佛經我在那邊講過《文昌帝君陰騭文》,講過《太上感應篇》,道教的廟我們就講道教的經,我在那裡講這些。當時在大溪有位密宗上師屈映光,就是屈文六,在台灣相當出名。他在抗戰時期曾經做過高官,以後到台灣,退休之後他去學密,他是密宗上師,在台灣傳密。

  我們那個廟一共五個人住,很苦,他就派了人到我們廟里來,給我住持老和尚說,希望我們去皈依跟他學密。如果我們到他那裡皈依,他每個月每個人津貼我們三百塊錢生活費用。那個時候三百塊錢很大,五個人有一千五百塊錢,我們的生活可以大大的改善,可以過得相當舒服。他找我們去跟他學密,我們老和尚心就動了,他也徵求我們的意見,把我們四個人找去開個小會。說屈上師有這番好意,邀請我們跟他去學密,提出這樣的這么好的條件。我聽了以後我就告訴老和尚,我說我們就值三百塊錢嗎?三百塊錢賣身投靠,這成什麼話!我就告訴老和尚老和尚過去大概也學過一點密的,我說我如果今天三步一拜拜到他面前,想拜他做老師,請他傳給我密法,他一腳把我踢開,把我趕出去,我佩服他,他是真正的上師。因為什麼?我沒有資格,我顯教沒有通。我這個不通,他就找我去學密,這個密也可想而知,它究竟是什麼密我們也就不必深究了,不是真的

  好像我們辦個學校,這個學校是研究所,一定要碩士畢業了才能考博士班。現在你小學都沒有畢業,「來,上我的博士班」,你想想看,那個博士班值錢嗎?所以諸位要曉得,密法絕對不是輕易可以修學的,這是大家一定要注意到。現在這個傳傳得很多、很廣泛,大家喜歡它,就是它不必持戒平常叫你學佛,要叫你吃素,要叫你持戒,你感覺到很痛苦很難過。他那裡你學了密,照樣可以吃肉,什麼樣的事情照樣都可以做,這個佛好自在,這個佛很好學!是不錯,學到最後都學到阿鼻地獄去,決定見不了佛。

  所以學密,許許多多年輕人,受過高等教育的,學了不到半年、一年,他證果了。證什麼果?神經分裂果。他也生了,生到哪裡去?神經病院。我看到很多,中國外國看到很多。所以諸位,世間事情沒有說貪圖小便宜可以得到證果的,沒有這種事情,絕對沒有不勞而獲,哪有這種便宜事情!我很聰明,有這種便宜事情我老早去了,不要等到你們了。給諸位說,佛門裡面最便宜的就是這個法門,沒有比這個法門更便宜的,這是大家一定要認識清楚。可是這個法門要發菩提心,要認真去念!你不念,你這一生還是得不到。

  這句重要在哪裡?諸位要知道,我們學佛最大的一個困難,一個難關不容易突破,就是自私自利這個念頭。這個念頭很難突破,能夠突破這個觀念,那你佛法可以說是一帆風順,你這一生決定有成就這一條就是破我執的,如果我們不求自樂,對於自私自利這個觀念就淡了很多。所以,起心動要想眾生要想到整體。一切眾生有福我當有福,一切眾生沒福,我一個人有福沒用處,還要跟著大家一起受罪。

  所以我希望新加坡同修們,新加坡在今天是我們這個世界上的凈土,是這個世界上的福地如果你不愛惜,不知道珍惜,不知道保護的話,讓那些邪知邪見滲透了你們,你們首先思想心理被人染污你這塊土就變成穢土,你的福報就沒有了。要想守住這個福地守住這個凈土,用什麼守?清凈心,心理思想決定不能被染污最好的方法是要學佛,是要把佛法推廣,因為佛法自凈其意佛教給我們,「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凈其意」,我們三皈依裡面是「覺而不迷,正而不邪,凈而不染」,佛法是教我們這些的。念念要為國家,為整體利益著想,這是個覺悟的人佛弟子就是覺悟的人,不迷惑顛倒。所以,第一要遠離貪心,遠離貪著自身,就是自身的利益要遠離它。第二:

  【依慈悲門,拔一切眾生苦,遠離無安眾生心故。】

  第一是智慧,沒有智慧也沒慈悲佛法裡面的慈悲,是要建立在智慧基礎上也就是我們常講理智的慈悲,不是感情用事,是理性慈悲理性的愛護。要拔一切眾生苦,一切眾生苦難,我們用智慧、用慈悲去幫助他。遠離無安眾生心,「安」是叫一切眾生平安,「無安」就是不管一切眾生的安全,這個心是違背菩提心的。所以,我們念念要幫助一切眾生,希望一切眾生平安。第三:

  【依方便門,憐愍一切眾生心,遠離恭敬供養身心故。】

  《地藏經》上說得很好,「閻浮提眾生剛強難化」,菩薩在這世間大慈大悲幫助這些眾生眾生不但不感激,還要毀謗。好心好意的去幫助他,他不願意接受,還要惹菩薩生氣,這怎麼辦?菩薩要忍受!菩薩不能認為這些眾生對我恭敬對我禮貌,我趕快就走,這就不是菩薩菩薩要修忍辱波羅蜜,要憐愍這些眾生眾生愚痴無知,不曉得是非善惡。所以菩薩一定要原諒這些人,不要去跟他計較,不要說失禮的地方要原諒他,就是得罪的地方也不能夠計較,這樣才能夠普度一切眾生這是三種菩提心相違背,障礙菩提心的,要知道遠離。

  所以菩薩,特別是在末法時期,弘法利生絕對不求恭敬,絕對不求供養,只要眾生覺悟。要求希望他覺悟,希望他回頭,希望他能夠明了凈宗法門,依教修行,求願往生你就幫助這個凡夫成了佛,菩薩目的就達到。不在恭敬供養,不在這些;換句話說,如果為了恭敬供養來弘法利生的,菩提心就沒有了。他到這兒來幹什麼的?他是來做買賣的,叫裨販如來他是來賣佛法的。為什麼?他所獲的代價是恭敬供養他是佛法的。賣佛法將來果報統統在阿鼻地獄因果可怕!這三種遠離,另外:

  【次須知三種菩提門。】

  順菩提心門,我們一看是三種心,這三種心統統是清凈心,諸位同修要特別留意。第一種是:

  【無染清凈心。】

  諸位要知道,無染就是智慧,決定不染著。什麼叫不染?凡夫的心接觸外面的境界就會生起喜、怒、哀、樂,我們中國人講喜、怒、哀、樂、愛、惡、欲七情,七情五欲,你接觸外面境界生了七情五欲。這七情五欲是染污,不是個乾淨的東西,我們的心被七情五欲所染。學佛人要智慧,有智慧怎麼樣?不為七情五欲所染。他為什麼不會被它所染?因為他知道七情五欲是假的,不是真的。七情五欲你能真正得的到嗎?得不到!真的得不到!說老實話,七情五欲你仔細去觀察,它是個什麼東西?它是個虛妄概念;換句話說,就是我們今天講的錯覺錯覺就是錯誤想法也就是迷信,這個東西不是真的。所以菩薩智慧,把這個事情照得清清楚楚,有智慧就看清楚了,曉得這個東西徹底虛妄,因此這個東西擺在面前他不動心。像《金剛經》上所講的「外不著相,內不動心」,我們的心就不染,這是無染清凈心。

  【不為自身求安樂故,菩提是無染清凈處。】

  所以說菩提心是什麼?菩提心是無染的清凈心。第二:

  【安清凈心,為拔一切眾生苦故。】

  幫助一切眾生破迷開悟,離苦得樂,叫一切眾生心安、身安,這就是前面講的慈悲心。第三:

  【樂清凈心,欲令一切眾生得大菩提,生彼國土故。】

  這就是方便法門。諸位想想,我們有什麼本領叫一切眾生破迷開悟?我們有什麼本事叫一切眾生一生成佛?這種智慧、本領只有佛才有菩薩都辦不到,只有諸佛如來他們才有這個本事。可是今天佛以善巧方便,把他這套本事傳給我們,我們也有諸佛如來同樣的智慧、同樣的本領。那是什麼?用這部經,用這個法門,我們自己信受奉行,這一往生成佛。我們把這個法門介紹給別人,勸別人,別人如果信受奉行,他這一也能往生成佛。所以,我們的智慧能力跟阿彌陀佛、十方諸佛如來無二無別。如果要說起其他的法門,我們就不行了,這個法門如來果地上的妙法,圓圓滿滿的傳授給我們。這真正是希有難逢,所以古人講佛恩難報,確實是有道理這是真實語。

  這一段的開示,還都是說明菩提心的前方便。下面我們還要依據經論為同修們說明,因為這個事情太重要了

  【元曉師雲。】

  元曉是唐朝時候韓國的一位法師,那個時候叫高麗,高麗國的一位法師,也是在中國留學很有成就的一位大德他說

  【發菩提心是明正因,又雲,發心有二,隨事發心,如四弘願;順理發心,信解諸法實相而發心者。】

  他這個說得簡單,也說得非常好,說得相當精要。『隨事發心就是我平常所念的四弘誓願,我講所念,一些人確實每天早晚課誦里他都念。「眾生無邊誓願度,煩惱無盡誓願斷,法門無量誓願學,佛道無上誓願成」,這個四條是圓滿菩提心。他雖念了,沒發,所以你不能叫發菩提心,你只能叫念菩提心,沒發。為什麼?「眾生無邊誓願度」,還有很多討厭人不願意度他,可見得你這個心沒有發出來;「煩惱無盡誓願斷」,曉得很煩惱他不願意去斷,不肯去斷,不但不斷,天天還去找煩惱,這個事麻煩大了,可見得你只是會念,你沒去做;「法門無量誓願學」,也不肯學,也不知道怎麼學法,佛道更談不上了。所以,這是隨事發心

  希望諸位同修念這個四句,那個心一定要真的發出來,要真正發出來。我們佛法講「隨文作觀」,你要依照文字你的心念發出來,這就好。這發怎麼樣?要天天發,他不發就忘掉了。雖然發了一下,像閃電一樣亮了一下,馬上就滅掉了。但亮一下就很難得了,不容易。為什麼?無始劫以來從來沒有亮過,這下突然亮了一下,雖然很短暫只一剎那這一那就很寶貴。希望你能夠多發,連續不斷的發它這個光就連起來了,真正發起來。所以,每天念要真發。

  四弘誓願,諸位要知道,它裡面最主要的就是第一願。我們今天老實話,就沒有大悲心,我們這個願發不起來;這一願果然發起來,後面三願自然功夫就得力。為什麼?你真正想幫助這些苦難眾生,破迷開悟,離苦得樂,你真有這個心。你真有心幫助他,你自己沒有學問,自己沒有道德你就幫不了人。你真正想幫助別人,換句話說,回來自己認真好好的修行,要修到自己品學兼優。品德是什麼?沒有煩惱品德最高。所以,斷煩惱是修我們的德行,學法門是修我們的學問,品學兼優才能夠幫助眾生才能夠大眾服務。為什麼要成佛道?不成佛道你度眾生不能圓滿。像菩薩他能幫助他以下的,在他以上的他幫不上忙;成了佛,連等覺菩薩都在他度化之內。所以,成佛才是圓滿的度脫一切眾生這就是為什麼要成佛道的道理

  由此可知,斷煩惱、學法門成佛道,為什麼?統統是為了眾生。如果不為眾生,這些事情對自己,自己就是六道輪迴也不在乎,無所謂,也就不需要那麼樣用功;但是為了要度一切苦難眾生,我們必須勇猛精進。實在講,照通途法門來說,我們在一生當中實在不容易成就;幸虧有這個特別法門,就是凈土法門帶業往生。這個法門我們這一生有幸遇到了,我們自己決定成就,也深信自己有能力可以幫助別人,在這一生永脫輪迴成佛作祖,這是千真萬確的事實

  所以我們在過去不認識,這個法門聽說、也看到,但是對它不了解,對它不認識,往往當面錯過。心裡面還想著別的法門,還以為有別的法門比這個法門殊勝,別的法門比這個法門修得牢靠、更快速。這都是沒把事實真相搞清楚!今天我們真的搞清楚,搞明白了,所以千經萬論、無量法門我們統統放下,單提這一門。我們在一切經裡面只需要這一部經,《無量壽經》;無量法門裡面我們只取一個法門,「持名念佛」,真是簡單、容易、穩當、方便到了極處。這種修行法,自古至今,我們在《凈土聖賢錄》裡面看過,在《往生傳》裡面看過,出家在家多少大德依這個方法成就了。那些都是我們的楷模,是我們的樣子,是我們的典型,套一句外道的話,那就是我們的見證,這些往生的人都是我們的見證人。所以,這個法門圓滿滿具足了三輪,如來開示勸告那麼多生人給我們做證明,做證轉。

  今天還有位同修問我他說他本身是學佛了,女兒是個虔誠的天主教徒,他說我用什麼方法能勸她學佛?一勸她,女兒馬上就拒絕。用什麼方法?實在講方法是有香港何東爵士的老太太何東夫人,就是何世禮將軍母親她就給我們做了一個好榜樣。他們全家是虔誠基督徒,老太太往生的那一天,開了往生大會,把她的親戚朋友都找來。她預知時至,知道她什麼時候走,往生那天,把親戚朋友都找來,找來告別、辭行。「我今天要到西方極樂世界去了給你們告別。」把她家裡兒子媳婦也找來:我們母子一場,現在信教自由,我們各信各的教,這一生彼此都沒有干擾,今天我要到西方極樂世界去了你能不能念幾聲佛號送送我,也算是我們這一母子之情。一生都沒有要求,最後要求他念幾聲佛號送送我,這是合情合理。

  所以兒子媳婦也就參加了她的往生表演大會。念不到一刻鍾,十五分鍾是一刻鍾,不到一刻鍾,老太太盤腿打坐真的走了。他全家再也不基督教堂了,老實念佛了。為什麼?親眼看到的!一家人都度過來了,這很厲害。所以平常不必說,到這個時候統統回頭,你一定要做樣子給他看。你們基督教有這個本事嗎?有預知時至,曉得什麼時候走,不生病就這樣走了嗎?何東老太太聰明很有智慧,到她往生的時候把一家人都度了。所以,我們家不信佛沒關係,你臨終的時候也表演一套,全家就得度了。

  這就是發菩提心。你想想看,老太太想度她一家人,她自己不能不認真修行。她要不認真修行,到臨終時還害病,躺在床上走的,她家人有一個人相信她。她為了要度她一家人,自己認真努力精進這就四弘誓願裡頭「眾生無邊誓願度」。如果我們真正有個度化眾生意念念頭這是很大的一個力量,推動我們認真努力的來修學。因為我自己不能成就,我怎麼能幫助別人?要想別人真正相信、真正發願,一向專念求願往生,自己要做榜樣要做個好樣子,人家看了聽了才死心塌地的相信,不會再懷疑。

  所以,這一願如果真正發起來,有不可思議力量在那裡推動你,在那個地方警策你,你這一生沒有不成就的。換句話說,修行之所以沒有成就,說個老實話,最根本原因是什麼?沒有發菩提心;沒有發菩提簡單講就是自私自利。真正發菩提心,他就利益一切眾生,要幫助一切眾生這叫菩提心。這是隨事發心。所以,四弘誓願最重要的是第一願。

  第二是講『順理發心』,這個就好了,但是這個不容易。順理發心實在講是得明心見性,這樣才行。為什麼?他確實證得諸法實相,他對於世出世間一切性相、理事,他沒有一樣不明了,沒有一樣不通達。這時候他發的心就是如來果地上所講的「無緣大慈,同體大悲」,那是當然的。所以,這里雖然說『發心有二』,但是對我凡夫來講,還是前面的隨事發心是真正對我們說的。理,那是要相當的功夫,不是對一般人講的。

  【元曉師等以發菩提心為正因,念佛為助行。】

  『元曉師等』,在唐朝那時候,和元曉師有共同的見解、共同看法的一批人,有這個說法。發菩提心是正因,念阿彌陀佛是助行,有這種說法

  【善導、靈芝、與日凈宗諸家則以持名為正行發心為助行。】

  善導大師是我們中國凈土宗第二代的祖師,靈芝律師是學戒律的,在我中國歷史上也非常有盛名,以及日本凈土宗的高僧大德,他們又有一說法。他們認為持名是正行發心是助行,恰好跟元曉師他們那一派是顛倒的。我們要問,到底哪一個是正行,哪個是助行?

  【蓮池大師和會之曰。】

  到了明朝,我們凈土有一位中興凈土祖師,就是蓮池大師這一次我們台北來了一些《彌陀經疏鈔演義》,這是一個會本,《疏鈔演義》會本。因為本子不多,不能夠贈送每一位同修。如果是有送到了,有沒有拿到的,這就不平等,我們佛法平等法,不夠分那隻有存在這邊圖書館,如果將來我們再印再送來;本子如果是夠的話,我們分送給諸位同修。這個本子前面有一張蓮池大師的畫像,在我想像這張畫像可能相當的真實,後面有一頁蓮池大師的墨寶,非常的難得。我從大陸上得到的,附印在後面,蓮池大師親筆寫的字,也寫得非常之好。蓮池大師說:

  【還以持名為正行,復以持名為發菩提心。】

  他把古時候兩種說法而為一,這就圓滿,我們不再懷疑了。

  【徹悟禪師雲。】

  徹悟禪師他真的徹悟了,名實相副,真的徹悟了。他在禪宗裡面大徹大悟之後,回過頭來專修凈土念佛往生你看不是真的徹悟了嗎?佛門裡面,諸位學了佛之後,都有個法名師父給你起個法名法名的用意很深,希望你這一生名實相副,所以這個名字代表師父對你的期望,給你起這個名字代表對你的期望。所以,人家一叫這個名字,你心裡就有警覺,我的名實相不相副?我出家的時候,師父給我取個名字叫凈空,我聽了很好,別人一叫,我就想我有沒有凈?有沒有空?如果不凈不空,那這個好名字對我來講就是假的,名實不相副。所以,名字含義很深。

  今年我在海內外,許多同修要求我給他授三皈,我從今以後不起法名。為什麼?釋迦牟尼佛已經把法名好了,這個太好了釋迦牟尼給我們起的法名叫妙音。妙音是什麼?南無彌陀佛,這句佛號就是妙音,你看彌陀經》東方五尊佛最後一尊就是妙音佛。明年有機會我到此地來跟大家講《彌陀經要解》,我給你講這六方佛,六方佛的名字都含有很深的意思,不是隨便幾個人,不是的,它有很深的意思。這些佛的名號,就代表我們修凈土的人,從初發心一直到成佛,每個階段修行方法名號代表了,那個意義非常的圓滿

  妙音就是執持名號,我們每天念四個字,念六個字,這個音聲是妙音。因為能念之心是始覺,所念的佛號是本覺,念佛的時候,始覺合本覺,這就是究竟覺,所以這個音是再妙也不過了,沒有比這個更妙。我們既然得到這個法名就不能不念佛你要念佛,你的音就不妙了。你一天到晚念這句南無彌陀佛,妙!不但自己妙音,同時也要勸別人念佛那就更妙了。所以妙音是自己念佛,勸人念佛,意思就在此地。一定要懂這個意思,不要辜負了釋迦牟尼給我們這么好的法名徹悟禪師說:

  【真為生死,發菩提心,以深信願,持佛名號。】

  這是他老人家確實徹悟之後的一句名言。真正為了了生死輪迴,這個心就是覺心,是菩提心,菩提心就是覺悟之心也就是說明無量劫以來,我們都在生死輪迴,太苦了,希望在這一生永脫輪迴,不再生死你有這樣一個強烈的欲求,這個欲求就是無上菩提心。用什麼方法達到這個願望?用念佛方法。『以深信願』,我真正相信西方凈土,真正相信這部《無量壽經》,對它決定不懷疑。而且真正相信這部字字句句都是真實的,沒有一句話妄語,沒有一句話誇大,字字真實,我們相信。我們願意依照經典給我們講的方法,執持名號,就是一心專念阿彌陀佛,這是真正覺悟;如果不是真正覺悟的人他做不到。大家把經本翻過來,十四面:

  【蕅益大師雲,信、願、持名,為一經要旨。】

  蕅益大師這個話是在彌陀經要解》裡面說的。《彌陀經》是《無量壽經》的小本,《無量壽經》是《彌陀經》的大本,這兩本經只有文字上多少不同,內容完全一樣;《無量壽經講得詳細,《阿彌陀經》講得簡單。所以,這兩部古人把它看作一部,同部,叫大本、小本,同部的。因此,《彌陀經》的註解,《無量壽經》可以全部採用;《無量壽經》的註解,《阿彌陀經》也可以通用,因為它是一部經。所以蕅益大師這個註解也就是解釋《無量壽經》。『信、願、持名,為一經要旨』,是這部最重要宗旨

  【信願為慧行,持名為行行。】

  這個兩句話希望同修們要記住,為什麼?因為有些確實對於凈土宗知道不多,了解不深,就隨便說話說了我們聽了假如我們對凈宗沒有一基礎的話,會被他動搖,信心動搖了。縱然有一修持的,聽到心裡也很難過,想跟他吵一架,吵架不能解決問題的。他說,我們念佛的人叫老太婆教,沒有智慧;他們學的那個法門是有智慧的,我們是沒智慧的。這樣一來,我們聽了很難過,我們念這個法門沒有智慧信心一動搖就想跟他學,實在想跟他去學,那就真的沒智慧了。

  這個事情自古以來就常常有,有這些閑言閑語。所以過去,李老師在台中講凈土法門,勸大家念佛,講了十年。外面一講《金剛經》,講別的經,大家一聽心就動搖了,「那個是智慧,大智慧!我們這個沒有智慧」,就回來跟李老師說了。李老師說:好!我們道場明天開始講《金剛經》。李老師也講《金剛經》,也講《楞嚴經》了。為什麼?因為你們聽到外面人說我們沒有智慧,好,我們也講幾部大經,你們聽了都有智慧了,心就安定下來。安撫人心,用這個方法

  我們要念到蕅益大師兩句話,就恍然大悟,原來念阿彌陀佛是最高的智慧。這個話我在前面多次的跟諸位報告過,文殊菩薩有沒有智慧?這大家公認的,菩薩當中智慧第一。文殊菩薩都念阿彌陀佛求生西方極樂世界你能夠說文殊菩薩是老太婆,沒智慧嗎?這怎麼講也講不通。所以你能夠相信,你能發願,你的智慧文殊普賢沒有兩樣。文殊菩薩相信,文殊菩薩發願我也相信、我也發願我就不輸給文殊菩薩,一等一的智慧!『持名為行行』,是修行當中最妙的修行方法,一切行門當中第一門

  【得生與否,全由信願之有無;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淺。】

  這兩句話是蕅益大師對於凈宗開示名言,我們近代凈土宗的祖師印光老法師佩服得五體投地,稱讚這個註解說,即使是古佛再來給《阿彌陀經》作個註解也不能超過其上。把蕅益大師的《要解》捧到了極處,古佛再來注這個經也不能超過。大家想想,印光大師大勢菩薩再來的,大勢菩薩對於這部註解贊嘆到這個地步,蕅益大師是什麼人?蕅益大師身分沒有暴露,如果根據印光大師這種贊嘆的話,蕅益大師要不是阿彌陀再來,篤定是觀世音菩薩再來的。所以大勢菩薩這樣的捧場,這樣的贊嘆,絕對不是普通人。我們中國人真正是有福,諸佛菩薩時時示現在我世界這是中國有福中國人眼前雖然遭這個劫難,這個劫難對於整個世界,乃至於對於歷史,都是有很大的貢獻

  我們回頭再看他老人家這兩句話,這兩句對我們求生西方極樂世界信心真實的建立、堅定了。『得生與否,全由信願之有無』,你能不能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就看你信心夠不夠?你相不相信?你願不願意?關鍵這個地方。可見得這樁事情不求人,世間事是求人難,這個事情也不求佛、也不菩薩;換句話說,能不能到西方極樂世界,不是阿彌陀佛的事情,是我們自己的事情。我們自己信不信?願不願?如果你真信、真願,阿彌陀佛一定來接引你,所以關鍵在我們本身!我們明白這個事實,咱們的心的確是定了,我真相信,我真願意,只要有兩句,西方極樂世界已經注冊了,已經掛了號,這個了不得。

  諸位同修,你們不是娑婆世界的人,我看你都是西方極樂世界菩薩,已經不是這個地球的人。為什麼?你們已經注冊,已經掛號好了,隨時可以去。所以,這個願一發,這個信願一具足,我們這個身在這世界上,無量劫來生輪迴娑婆世界,我們這個身叫最後身來生還有沒有?來生來了,永脫輪迴來生如果再來那是菩薩化身再來的,像蓮池、像蕅益、像印光大師菩薩化身再來的。所以有很多同修問,我常常在講台上說,我這身體是最後身我是決定往生,真正有把握。你們有沒有把握?你能夠信,能願意去,你也有把握,你的把握跟我的把握沒有兩樣,決定有把握,這是一點都不假的。所以要認清楚,把這個經書好好的去念,這個經書就是我家裡面的報告,知不知道?是西方極樂世界送來的信,家書!我們好久沒有回家了,這個拿到是家書,讀這本書,曉得我們家庭裡面現在的狀況。接到家書之後,心裡面想到家,趕緊要回家去看看。所以你才曉得真正不容易,真正是幸運

  『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淺』,蕅益大師沒有說多少,沒有說「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多少」,沒有這個說法他說的是深淺,這個很有道理什麼叫深?什麼叫淺?心與口相應叫深,心口不相應叫淺。這里念的南無彌陀佛,念的阿彌陀佛,心裡想別的事情,這個就淺,有口無心!所以我們口裡念佛,心裡要想佛,心與口相應,這樣就深。還有一說法很有道理,就是念與信願相應,念念具足深信切願,這個念就深;雖然念阿彌陀佛,信的不深,願也不切,這個念就淺,這個說法也非常之好。總而言之,經論上常說,「一念相應一念佛,念念相應念念佛」,最重要的是相應,如何念到相應,這個功德就無量無邊了。

  所以大師這一開示是非常重要,我們如果信受奉行,那就恭喜你,你是真正的西方極樂世界已經報名注冊了,你決定是西方極樂世界的人,不是娑婆世界的人娑婆世界妖魔鬼怪見到你都非常恭敬,趕快躲開,不敢幹涉你。為什麼?你有彌陀佛保護你,你是彌陀佛的學生彌陀學生不得了!十方諸佛如來尊敬,都特別看待你,因為你是阿彌陀佛的學生。所以是沾了阿彌陀佛的光,諸佛如來對你恭敬

  【故慧行為先導,行行為正修,如目足並運也。】

  這句好懂,智慧領導我們修學,信與願就是慧。你能信、能願,剛才講了,跟文殊普賢沒有兩樣,又能夠一心持名,心口相應,這是正修,這是信願行三個條件具足。『如目足並運』,我眼睛看得清清楚楚,我兩條腿走得很快,目足並運,決定能夠到達。

  【又曰,深信發願,即無上菩提,合此信願,的為凈土指南。】

  這一句也是蕅益大師非常重要的開示,因為菩提很難講,說老實話,講了也不懂;縱然你聽懂了,你也做不到,不曉得從哪做起。幸虧蕅益大師一句話道破,因為這句話,我們每個人菩提都不難。菩提心就是什麼?就是剛才講的深信、發願,深信發願就是無上菩提心。這一句自古以來沒有一人說過,第一個人這樣說法的就是蕅益大師。他講得對不對?我們仔細去想想,他這個話說的是千真萬確。你們想想,深信切願馬上就要生到西方極樂世界見阿彌陀佛,見到阿彌陀佛圓證三不退,一生就成佛,這不是無上菩提心是什麼?的確這是上上菩提心。不要那麼麻煩,那麼羅嗦,講了半天,談玄說妙,說了又不懂,大師一句話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給我們道破了。所以合信願,就是我們持名,一心持名合這個信願,這的確是凈土指南。

  【由此而執持名號,乃為正行。】

  這個名號裡頭決定是有信、有願,真正具足深信切願,我們對這個世間要用什麼樣的態度?也就是說,我們用什麼樣的態度現實社會里去生活?這個心態也可以告訴諸位,現在西方極樂世界,你們的家書已經收到,你們已經讀過了,知道你家庭裡面這樣的美滿。而且無量劫來在外面流浪,在外頭飄零,總想回家去看看,就是這個心情。現在念念都想回家看看,所以眼前的事情得過且過,不要再給自己麻煩,能過得去好了。為什麼?一切都要收拾准備回家了

  你想台灣的同胞,跟大陸隔別了四十年,開放以來還不到兩年,幾乎每個人都到家鄉去探親。為什麼?四十年沒回去了,總是想家,天天在想家,想回去看看,不回去不甘心。現在我們離開家鄉不止四十劫,無量劫!離開家鄉,現在才得到消息,收到家書,趕緊收拾准備回家。用這種心情念佛,沒有一個不往生的,沒有一個不成佛的,我們要用這種心態。所以這個世間萬事隨緣,絕對不攀緣隨緣過日,心安、身安。一心一意專念彌陀,一心一意去念《無量壽經》,把《無量壽經》當作你的家書來看,這太親切了。尤其後面,你們已經皈依了,都叫妙音,後頭都喊著妙音,喊著你的名字你看這多親切,還不回去嗎?這個要緊。

  【大本亦以發菩提願為要,正與此同。】

  因為蕅益大師是小本《彌陀經》註解上說的,所以他也提到大本,大本就是《無量壽經》。《無量壽經》裡面講的「發菩提心,一向專念」,跟他所講的意思完全相同。由此可知,蕅益大師所說的話不是隨便說的,是在大本經文裡面找到理論的依據,他不隨便說的。這個大、小本,古德的註解我們合起來看,得到了一個結論。

  【故今以發菩提心,一向專念,為大本之宗,正是遵奉蓮池諸祖之垂教也。】

  黃念祖老居士註解,在宗趣這一科當中,他就用了這八個字,『發菩提心,一向專念』為本經的宗旨,也正是依照蓮池、蕅益這些祖師大德的垂訓,所以也不是自己隨便說的。這是就本宗的講解,我們也得到了一個很清晰的概念。下面再給我們提到就是《觀無量壽經》,這也是我們凈土三經之一,凈土宗的一部重要的經典。《觀經》裡面講凈宗的理論、方法以及九品因果說得非常的詳細,比《無量壽經》講的還詳細,可以做參考。

  【觀經雲,若有眾生,願生彼國,發三種心,即便往生。】

  這三種心就是底下列的:

  【至誠心、深心、迴向願心,具三心者,必生彼國。】

  這一定生西方極樂世界。這個三心自古以來講法很多,如果我們用前面祖師的教誡,這個三心很容易懂。什麼叫『至誠心』?這就是講三菩提心,誠是真誠真誠到了極處,這叫誠心這就是我們自己的真心本體,就是真如本性的理體,《楞嚴經》上講的「常住真心」,跟這個意思完全相同;《大乘起信論》裡面講的「直心」,跟這個也是相同的。簡單講就是真誠之心,真,沒有假,誠,則不虛,真誠的心,這是體。

  底下兩種是用,就是真心作用作用兩個,一個是自受用,一個是他受用;也就是說,我們用什麼心對自己,用什麼樣的心態對人。佛教給我們,對自己要用『深心』,深心簡單的講是好善好德,自己要好善好德,這是深心;對別人要大慈大悲慈悲心是他受用;慈悲心跟好善好德的心都是誠心的起作用。所以我們以至誠心信受這個法門,以至誠心信受這部經典這就是前面講的信受發願,以至誠心、以好善好德的心來發願求生凈土迴向發願,不但我們自己這一生當中具足信願持名,求生凈土,我們念念希望一切眾生都能夠有這個殊勝因緣,遇到這部經典,明了這個佛法,統統發心求生西方極樂世界,同成佛道,這叫做『迴向願心』。具足這樣的心願,沒有一個不往生的,不但往生,我相信品位一定是高高在上。好,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講到此地。

  無量壽經玄義  (第七集)  1989/11  新加坡  檔名:02-004-0007

  諸位法師、諸位同修,請掀開經本第十四頁倒數第三行,從七這一段看起:

  【菩提心義雲,此菩提之心成佛之本,大事因緣莫過於此。】

  這一句是引用《菩提心義》這本書裡面所說的。由此可知,一切經論之中,對於菩提心都特別的強調。菩提心是成佛的根本,前面跟諸位講過很多,菩提是覺的意思,菩提心就是覺心。佛跟凡夫不相同的所在,實在說就是一個覺悟,一個迷惑;覺悟就叫做佛,迷了就叫凡夫。由此可知,凡夫與佛除了迷悟之外,沒有什麼不相同的。正因為如此,所以佛在一乘了義大經當中常常開導我們,說「心佛眾生,三無差別」,還有說的更透徹的,說「一切眾生本來成佛」,這可以說到真實究竟之處了。這也是諸佛菩薩在一切經論裡面,常常勸勉我們一定要發菩提心,就是要發覺悟之心

  『大事因緣莫過於此』,大事就是《法華經》上所講「佛為一大因緣出現於世」,前面已經跟諸位交代過了。我們要想生死三界要想在一生當中成佛,一定要發菩提心。

  【菩提心論雲,此菩提心,能包藏一切諸佛功德法故。】

  我們知道佛是大覺,大覺之人當然包藏了無量諸佛功德之法。

  【若修證出現,則為一切導師。】

  從理上講諸佛如來功德之法,是我們每個人心性裡面本來具足的,不是從外面來的,本來具足的。若能修證出現,這就是六祖所說「何期自性,能生萬法」。性德雖然是具足,如果沒有修德,性德還是透不出來;換句話說,它不起作用。性德要起作用還得靠修德,所以我們對於修持不能不重視。修成了以後,什麼叫修成?也就是性德顯露,這個叫修成就了。則為一切導師,一切是指一切眾生,一切眾生包括了九法界;九法界了不起了,上麵包括了等覺菩薩,下麵包六道眾生。九界眾生導師導師就是佛的別號,我們對佛的稱呼。

  【若歸本則是密嚴土。】

  密嚴土是密宗裡面所說的,如來自住的清凈凈土。從這個地方我們也能夠體會到,凈密不二,凈土要是修成功,跟密宗成就無二無別,這是同修們應當要曉得的。用凈宗的方法,實在講是最簡單、最容易、最可靠,也最穩當,還最快速,這一生當中決定能夠成就

  【不起於座,能成一切佛事。】

  這兩句是說他的德能、神通廣大。一切佛事是教化眾生之事他不要起座,就能夠到十方世界去度化眾生。怎麼去?分身而去他有這個能力,分無量無邊身。像《普門品》裡面所說的,應以什麼身得度,他就分身現身去幫助那些眾生圓滿一切眾生所希求,真是「佛氏門中,有求必應」,這叫佛事

  【又贊菩提心曰,若人求佛慧,通達菩提心,父母所生身,速證大覺位。】

  這首偈是很明白的告訴我們,即身成佛父母所生身,就是這個身體;速是快速,證得大覺位,大覺是成佛,我們常說的肉身成佛。這首偈就是告訴我肉身成佛成佛條件是要發菩提心,沒有菩提心,成不了佛的。這些在在顯示菩提心的重要。末後

  【華嚴經雲,忘失菩提心,修諸善法,是名魔業。】

  《華嚴經》上這句經文非常重要。古今許多的大德註解經論,往往都引用這句經文,所以這句經文一般同修都能夠熟知。也許我們要問,沒有菩提心,修一切善業,怎麼是魔業?魔是魔王魔王事業。諸位要知道,佛菩薩修善,魔也修善,魔如果不修善,他哪有那麼大的福報?經上給我們講的魔天,魔天在什麼地方?在欲界天頂!他化自在天上面就是魔天。你想想看,他的福報多大!超過了玉皇大帝玉皇大帝在忉利天,忉利天上面是夜摩天,夜摩天再上面是兜率天,兜率天再上去是化樂天,再往上面去是他自在天。魔天在他化自在天之上,他也修福、也修善。

  跟佛不一樣在哪裡?佛有菩提心,他沒有菩提心。沒有菩提心,在我佛門常講,修的是痴福,也就是說他修福沒有智慧,一生勤苦修善、修福,沒有智慧。沒有智慧,他的福報?當然,大的福報都在天上,這個天上統統在欲界天,欲界到了頂頭,魔業,做了魔子魔孫,到他那兒去了。佛講的不錯,說實在話,不是佛給我們說破這個事實真相,我們怎麼曉得,修善修到最後變成魔。

  【故發心之要,不可言喻。】

  這兩句是總結上來所講的發菩提心之重要,沒有法子言語來形容、來比喻,發菩提心非常的重要。因為我們這個法門是一生成佛法門,不發菩提心怎麼成得了佛?所以這個心一定要發。菩提心搞不清楚也不曉得怎麼發法,沒有關係昨天給大家講得很清楚。只要對西方極樂世界彌陀佛真正的相信,真正想去,這個心就是無上菩提心。這你聽到之後,「這不難,我也可以發」,對,你是可以發。你們想想看,與《華嚴經上講的相不相應?你這個心一發,你到西方極樂世界成佛,你絕對不是魔,不會造魔業。

  如果你不發菩提心,我不想到西方極樂世界去,我每天念阿彌陀佛,一天念十萬聲,不想到西方極樂世界去。念阿彌陀佛的福報很大,如果你真的斷惡修善,很可能你就魔王去了,就變成魔子魔孫,因為你修了很大的福報,修的大善大福。你看用了心,果報就不一樣,這是我們一定要分清楚,要搞明白。再看底下一段,這以下要說明一向專念,因為本經的宗旨是「發菩提心,一向專念」,這個很重要發心重要,修行也重要。這一向專念怎麼個念法?

  【一向專念,即專恆依止持名念佛法之義也。彌陀因中發十念必生之大願,故行人菩提心一向專念,必得往生凈土,圓證不退之妙果。】

  這一節是總說。我們現前這個時代不好,不僅是亂世,實在是經上給我們講的,濁惡到了極點的一個時代。我們處在這時代非常可怕,人心濁惡到了極處,就像一個炸彈已經點燃,快要爆炸了。你說這個世界多危險,引信都點燃了,馬上就要爆炸,我們處在這時代。如果真正認清這個時代,什麼法門擺在你面前,那個法門好,好是沒錯,是真好,我們要依照那個法門去修來不及。

  真正有高度警覺的人也就是真正覺悟的人,真正發菩提的人,他知道我們現在時間短促時間不長,搞其他的法門統統來不及。要想在這一生成就,唯一的方法是專精一門,從這一部《無量壽經》下手,決定不改。決定不再去看其他的經典,再去修學其他的法門,決定不會更改的;除非到自己真正有把握往生,那可以。大災難來了的時候,自己是真走得了,真有把握,這個可以;如果沒有把握,決定不能換題目,這個重要。

  所以本經提倡的一向專念,就是專,專是專一,恆是恆常,永遠是這個樣子;依止,依是依靠,止於這個持名念佛法門,這叫做一向專念。這種修行法根據什麼?根據阿彌陀佛第十八願所說的,十八願世尊講「十念必生」,根據第十八願來的。所以修凈土同修,發菩提心,一向專念,你就必定能夠生到凈土,這個語氣十分的肯定,必得往生凈土。生到凈土果報不可思議果報是圓證不退,圓是圓滿,這三種不退後面會說到,位不退,行不退,念不退

  什麼時候三種不退圓滿?真正要講三不退圓滿,最低的位子也是圓教八地。諸位想想看,像我們念佛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是帶業往生,我們一品煩惱都沒斷,帶業往生。生到西方世界,我們的品位也不很高,可是果報不可思議果報就等於八地菩薩。從凡夫一下就跳到八地,這是不可思議這叫做難信之法。的確不容易叫人相信,哪有凡夫一下就到八地菩薩?這些話是佛在經上跟我們說的。所以,西方極樂世界是個非常特殊的世界,不能用一般的眼光去看它,用一般的眼光去看它,那准看錯了這是果報不可思議。下面我們要細細的來討論一向專念。

  【一向專念者,古雲,上盡形壽,下至十念。】

  這是古人解釋這句經文,上與下是講根性。上根之人是盡形壽,下根之人就是十念,修十念法。底下說:

  【上盡形壽,指從發心念佛之日,終身念佛,直至命終之最後一念也。】

  我們今天發心,要修這個法門,就從今天起。我這一生就修這個法門,只要有這一口氣在,我這一句彌陀都不間斷,這叫一向專念。這種修行真實的積功累德,希望我們同修都能夠了解這樣的殊勝功德,發心來修學。常人所業障深重,罪障深重,我們心裡面把佛給忘掉,沒有佛了,這就業障現行,這就是罪障深重之相。我們念念提起這一句佛號,心裡面想阿彌陀佛,業障就沒有了,罪障也消除了;心裡有佛,口裡有佛,哪裡還有業障?心裡佛、口裡佛沒有了,業障就現前。

  所以,念佛、憶佛是消業障最好的方法,而且對於業障是消的最為徹底。經上告訴我們,「念一聲彌陀佛,消八十億劫生死重罪」,這個話一點都不假。我上次在此地講經的時候,跟諸位報告過,經上所講,念一聲佛號消八十億劫生死重罪,我相信。不但我相信,我還說過,這個說法是相當保守的說法,實際上消業障力量決定超過這個數字這是真的,不是假的。你要是真正明白佛號功德這樣的殊勝,你一定會去念佛

  有些人念佛昏沉念了念了就打瞌睡,睡覺了,這也是業障深重之相,一定要把它克服過來,只要一克服了之後,這個現象再不會有。我們台北有個居士,以前開計程車,他書念的大概不多,所以他給我講過好多次,他說法師,我的智慧很淺,我不要去研究經好不好?我只是念阿彌陀佛。我說好!他不要聽經,所以他就很少來聽經,他念阿彌陀佛。當初念的時候也是有很多障礙,現在他告訴我,他可以念兩天兩夜不眠不休。念完了以後精神飽滿,還照樣開計程車,很了不起他也不過是念了兩三年的功夫而已。所以業障消除之後精神飽滿,念佛不會疲倦的,愈念精神愈好,這是正常的現象這是現象業障習氣少了這是講上根之人

  【下者,未能及此,或因障重,或因事繁,未暇多念,則於每日行十念法,亦符於一向專念。】

  下等的沒有這個時間也不能這么樣的精進,盡形壽執持名號或因障重,障就是他確實有障礙,想念也沒法子他有障礙或者是事情多,他要去辦事,沒有時間念佛。實在講念佛這個法門,行、住、坐、卧皆可以念。我們在國外,尤其在美國,一般的工作都相當的緊張,那邊同修念佛,多半利用在駕車。他上下班的時候需要駕車去,往返總得要一、兩個小時他就在車上念佛。所以,很多人晚課都在車上做,早晨上班去,車上做早課,下午下班回來,在車上做晚課。他沒有時間,採取這個方法

  或者十分忙碌之人,你修十念法。十念法是盡一口氣叫一念,這一念當中佛號不拘多少,一口氣叫一念,念十口氣,不要多也不能少,十口氣。因為這種念法要念多了傷氣,所以十念是個非常標準修行法,這費時間不多。早晨起來,洗臉漱口之後,在佛像面前用這個方法來修,如果沒有佛像,面對西方心裡面觀想彌陀也行;晚上在睡覺之前,修這個十念法。也是從今天起發心,一直到最後這一天,命終之前,這個早晚課誦一堂都不缺,這個符合一向專念,不能夠缺。不能說是今天忙了缺一堂,明天再補,不可以,不能夠補的,這是特別要注意到的。你念經,我今天少念一點,明天多念一點,可以的;早晚課不可以的。早晚課沒有說是我今天這十念我少念十句,明天我念二十句,我補出來,這不可以,這個是一向專念功夫掉了

  所以諸位同修發心作早晚課,開頭發心不要發得太勇猛,太勇猛做不到,到以後慢慢都斷掉了。今天實在是忙,菩薩面前請個假,明天我再補!到明天更忙,菩薩,後天我再補!補個兩三天累積了,補都補不過來,算了,跟菩薩也不見面了,就算了,這樣情形的人很多,我都見得很多。所以開始訂功課,訂得愈少愈好,少慢慢往上加,這是現象;訂的多了,逐漸往下退轉,這個現象不好。所以開始學佛發心不要太勇猛,要守這個原則

  【更下,則如觀經所說惡逆之人,臨欲命終,得聆聖教,至心悔改,十念稱名,亦得往生,故雲十念必生也。】

  這一段就是十八願的精髓,可是我們要知道,一定要搞清楚,千萬不能夠發生誤會。否則的話,你要是聽錯了意思,你將來念佛不能往生,我在這里聲明,我絕對不負責任你把意思聽錯了。《觀經》上講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這是一生無惡不造之人,惡逆,造的是十惡五逆罪,這種人照理說決定墮地獄他在臨終的時候還沒斷氣,快要死了還沒斷氣,他要是有這個緣分遇到善知識,這個善知識開導,叫他「你趕快念阿彌陀佛,求生西方極樂世界」。他馬上就相信,馬上就願意,知道自己一生所造的罪業太重,真正用懺悔心來念阿彌陀佛的名號。這個十念不是平常的一口氣是一念,這就是十句阿彌陀佛他也能往生這是《觀經》上講的下下品往生

  我剛才特別提醒諸位同修你不要看到經上有這一經文,「不要緊,我這一生多造點罪業,到臨終時還來得及」,你要是這么想的話,那你這一生決定墮阿鼻地獄。經上說了,這個造五逆十惡的人,一生沒有遇到佛法,你們現在已經遇到佛法,已經聽講這部經,這個路走不通,你們沒分。你們最低限度要早晚修十念法,這一條你們都沒有分,因為你們已經聞到佛法了。這是這個人一生沒有聞到過佛法

  像歷史上唐朝的張善和,張善和就是這個樣子。臨命終時地獄相現前,張善和是殺牛的,屠戶,一生殺牛。臨命終的時候看到許多牛頭人來問他討命,這是地獄相現前。他很幸運,他神智清楚,他沒有迷惑,大叫「救命、救命」。這是緣好,他一喊救命,剛好有一法師他家門口過,聽說裡面喊救命,這法師就進來。「什麼回事情?」張善和講好多牛頭人來問他討命,這個法師就點了一把香拿給他:趕快念阿彌陀佛,求生凈土他就大聲的念,念了十聲,他說牛頭人不見了,阿彌陀佛來接我了」,他往生了。

  所以諸位想想,他這個緣我們能保證遇得到嗎?我們能保證在臨命終的時候頭腦清楚嗎?這是第一個條件頭腦要清楚。病重的時候,家人眷屬不認識那就枉然了,那一點辦法都沒有。所以第一個條件,他頭腦清楚。第二個,正好在這里遇到善知識,提醒他念佛。第三個,他真正懺悔,知道一生做錯了,痛改前非,這樣才能夠感得佛來接引他。這是臨終十念往生必須具備的三個條件。我們想想幾個臨命終的人得到這三個條件?最大的一個難關,差不多臨終的人十個有九個是迷惑顛倒,講什麼他都不知道,這是一點辦法都沒有。張善和這樣的往生,可以說是他過去生中他念佛善根現前。如果沒有過去世深厚的善根哪有這么巧的事情被他遇到?

  今年華盛頓d c周廣大先生往生,跟張善和的情形差不多。但是周先生他是麵包店的,他沒有殺生,他念佛時間長,三天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