凈土法門法師:修補舊的寺廟、塔像,功德超過新建

  【複次地藏。若未來世。有諸國王。至婆羅門等。】

  這一都是講能布施的人。『等』,包括我們大家都在裡面。

  【遇先佛塔廟。或至經像。毀壞破落。乃能發心修補。】

  這段是教給我們修補舊的寺廟、塔像,功德超過新建。這個道理在哪裡?理甚深甚廣,在我們現在講,舊道場有它歷史的根源,有它文化的背景。他這裡面說了三個意思,第一個「表人勝」,過去有很多人在這修行證果,我們走進這個道場,真的自自然然就起見賢思齊的念頭生起這個心,這個力量很大很大。像我們今天如果到廬山東林寺,立刻就想到當年慧遠大師在這念佛在這成就尊敬的心、效法的心立刻就生起來。新建道場沒有這個能力,所以修舊的功德超過新建。第二個「令他信」,這個道場源遠流長,自古至今代代不絕,因為新道場建立,別人到那個地方去參訪,信心總不如舊道場信心堅固。第三個「為報恩」,報祖師大德之恩,祖師大德道場要維護,我們今天到蘇州看到靈岩山的道場就會緬懷印光大師德行這一定的道理。在海外這些弟子們,只要有機緣出錢出力,把祖師道場恢復,報祖庭之恩。這就說明修舊的比建新的功德還要大。

  『遇先佛塔廟』,祖師道場。『或至經像』,經書,舊的經書那個價值高。舊的經書已經傳了多少代,你想一想前面多少人讀過,今天傳到我們手上,我們讀了之後還要傳給後人,這一份的恩情,你知道有多深?這是故舊超過新印。它這裡面有一恩德感情存在其中,這是新印的經書里頭沒有的,舊的本子這份恩情在里頭,所以舊的東西要修補。但是我們現在印刷的這些紙張修補不容易,這的確是西洋人的觀念,舊的就不要、就丟棄。中國過去這些古書可以修補,線裝書的紙質非常柔軟,在中國大陸印書最普通的是毛邊紙。我們今天諸位看到這個書是道林紙,這種紙張能保持多久?大概能保持一百多年,一百多年之後這個書就變成灰、變成粉,你看到這個紙張很好看、很漂亮,但經不起時間的考驗。中國的毛邊紙,你看到土土的、黃黃的、軟軟的,沒有外國紙張好看,毛邊紙可以保存五百年。比較考究一點的用連史紙,現在不曉得大陸線裝書有沒有連史紙,連史紙非常軟,過去民國初年上海哈同印的《頻伽藏》是連史紙,過去比較好一點的書都用連史紙來印,連史紙非常軟,可以保存一千年,如果有損壞可以裱褙,所以確實能夠保存幾千年沒有問題。這是中國文化外國東西不一樣的地方外國東西好看不耐久,中國東西不好看很耐久。修補舊的經、舊的佛像,舊的佛像多少人拜過,多少人供養過,所以是『毀壞破落,乃能發心修補』。所以我們一定要有一個正確觀念,不要以為修補舊的佛像功德不大,建新的功德大。新的建築得富麗堂皇,非常美輪美奐,不曉得修補舊的比新建的功德要大很多倍!實在講沒辦法說。再看底下這段經文

  【是國王等。或自營辦。或勸他人。乃至百千人等。布施結緣。】

  這是講遇到這些舊的寺廟道場、舊的佛菩薩形像、舊的經典你要是遇到之後,發心給它修復修補。你一個人有能力自己做,好!你的功德圓滿,自己沒有力量,或者勸你的親朋好友大家一起來做,乃至於勸百人、千人,集合群眾的力量,你來提倡,跟大家說明這個事實真相、它的好處。但是舊的道場修復,那一定要禮請法師住持,如果裡面已經有法師也要法師法利生。...

  下面經文是說布施福報

  【是國王等。百千生中。常為轉輪王身。】

  這個福報大了,『轉輪王』有四種,這個經上都有

  【如是他人同布施者。百千生中。常為小國王身。】

  帶頭修布施福報最大,跟隨一起修布施的,同樣結這個緣分將來果報還在一起。『小國王身』是古時候諸侯,大國王好像現在國家總統,小國王就好像是部長、省長、縣市長,這些是古時候講的小國王。由此可知,一個國家、一個政體,從上到下過去生中都有緣分,不是偶然的,同樣在一樁事情這么大福報註解裡面說得好,都是經典裡面的意思,我們把注子念一念。「國王等行施」,行施的意思是廣義的,為群眾服務就是布施,真正是以慈悲心清凈心、恭敬心為社會大眾服務,為人民服務,這個福報很大!「自合上升」,上升,他應該要生天,「何復報為人王耶」,為什麼他的果報是個轉輪聖王?為什麼他沒有生天?

  下面引用,「如《五道罪福經》雲,人而豪貴,國王長者,從禮事三寶中來」。這就說明全世界都不例外,不但是政治上的領袖,任何行業當中的領袖,都是從禮事三寶中來的,這說明他的業因。「為人大富,財物無限,從布施中來」,我們在今天社會上能看到,世界上確實有很多貴人家,財富以美金,都是幾十億、幾百億來計算的,他為什麼有這么大財富?過去生中修大布施得來的。可是這些人大概過去生中修福不修慧,今生得的大富不知道再修福,縱然有修福,做一點社會福利事業,回饋社會很少,在他整個財富裡面占的比例很小,微不足道,這是他沒有智慧,他修福不修慧。如果他有智慧那就完全不一樣,他可以拿他的財富幫助一個國家,幫助一個地區,將來他一定是這個國家國王,一定是這個地區的首領,他修的福報大。「故知若不佛法修行布施,終不能獲斯勝報」,得不到這么大福報。這樣大的福報,決定是從布施修得。只要你能夠如理如法的修學,殊勝果報一定得到。

  地藏菩薩本願經  (第三十六集)  1998/5  新加坡凈宗學會  檔名:14-012-0036

  【更能於塔廟前,發迴向心。如是國王,乃及諸人,盡成佛道。以此果報,無量無邊。】

  這是布施佛家道場,修補舊的經書、佛菩薩形像所得功德。前面說能夠種這個因,果報百千生中為轉輪聖王;由此可知,布施福報不可思議。佛在經典告訴我們人間富貴最大的就是轉輪聖王;轉輪聖王所造的業因,這個經上有說,此地註解引用古德的說法,在第十三面第一行末後一句,「《妙玄》雲」,妙是《妙法蓮華經》,玄是玄義智者大師作的。智者大師所說的這些話,都是引自經典當中,這段講「皆是散心持戒,兼以慈心勸他為福」,這句非常重要,為什麼他得這么大的福。...

  他那個福報怎麼修的?這是智者大師,在《法華玄義》裡面告訴我們「散心持戒」,他不專心,他持不持戒?持戒;「兼以慈心勸他為福」,心地善良,自己修福帶動許許多多人修福,他福報現前的時候,他自己帝王跟他一起修福的這些人,都是他大臣、都是他部屬,其中福報大就作小王。在過去制度總督就是小王巡撫也是小王巡撫就相當現在的省長,而總督通常是管兩個省,這都屬於小王身分;在邊遠地區附屬的藩王,小國的小國王福報是這么修的。「《釋簽》雲」,底下講釋簽,第二行末後一句;釋簽是玄義釋簽,玄義智者大師作的,這是玄義註解,湛然法師作的。他說的是,他講得比較詳細,都是引經來說明,「先行七法」,這是講一生行善,他行哪些善?第一個是「給施貧乏」,對於貧困的眾生他照顧,非常熱心照顧,所以在果報當中,他感得許許多多人擁護他,這是有恩德,報恩。第二「敬民孝養」,他對尊敬他能夠孝養,尤其是對於能夠孝養父母、孝養尊長的人他是格外的尊敬

  第三「四時八節以祭四海」,這就是鬼神恭敬,前面這兩條是對人,這一條對天地鬼神這一現代人疏忽。我們人生在世與天地鬼神息息相關,人與人的關係要處好,人與天地鬼神關係也要處好,古人懂得這個道理;不但中國古人懂得,我們看看全世界古人都懂得,都懂得祭祀鬼神。現在人把這些看作迷信,極力的排斥,鬼神關係搞壞;換句話說,得不到鬼神的幫助,如果鬼神再從中作亂、再從中破壞,那我們就苦了,我們沒有能力招架。什麼時候這個世界還能夠恢復,像過去那樣的安定繁榮興旺,就看看大家有沒有覺悟,我們要跟天地鬼神和睦相處。在中國古禮,諸位看看三禮:《周禮》、《儀禮》、《禮記》,是把這個關係搞好。這是事實,不是虛假的,不是說祭祀列在第一位,祭祀就是跟天地鬼神辦外交,你信就有不信就沒有,沒有那麼簡單,你信有這個事情不信是有這個事情,這是個事實,一定要懂得。世間人雖然口裡面很硬說他不信,事實都經歷過,在生活當中都有體驗,聽到的很多,有許多人是親身經歷。這個事實我們一定要重視,祭祖先、祭天地鬼神。第四「時修忍辱」,所以他的福報能夠保得住,能夠在百千生中享受,原因是他能夠忍辱,要是不能忍辱,再大的福報一生就享完,佛家講得好,布施是修福,忍辱是保持,你不能忍,你就保不住,很快的就報掉。後面還有三條,一定要斷貪、斷瞋、斷痴,這三毒煩惱這是生前修這七種殊勝的善因,然後又發心大眾服務,所以才得到這個殊勝感應,得到這么好的果報

  從這一品經,這一品經在整個《地藏經》裡面,是最重要的一品;地藏經末後結歸到三寶,「名號品」是佛寶,「布施品」是法寶,後面「利益存亡品」是僧寶;三寶,佛不住世,三寶裡面是法寶最重要,勸我們修布施。「布施這兩個字的定義,一定要很鮮明、很清楚,布施就是服務,布施一切眾生就是為人民服務、為社會服務,為十法界眾生服務,那是佛道、大菩薩道。所以我們不要把布施看錯,以為在佛門裡面捐獻一點財物,這就叫布施你把布施看得簡單、太狹小了。菩薩行裡面,佛跟我說了六個原則、六條,經典裡面稱六度六波羅蜜,就是菩薩行為的六個原則。第一就是布施,第二還是布施,第三還是布施;佛跟我們講布施分三類:第一類財布施,第二類法布施,第三類無畏布施,這六個、六條裡面第一是布施布施裡面財、法、無畏都包括。第二是持戒持戒是守法,第三是忍辱,守法跟忍辱都是屬於無畏布施;後面精進禪定般若都是屬於法布施

  所以菩薩行,你要把它總歸納就是布施個字布施個字講法,就是為一切大眾服務。無論你是什麼身分,無論你從事哪一個行業,一切為眾生、一切為社會、一切為人民,那就是修布施波羅蜜。我們一個人,利生是為眾生做好榜樣那就是修布施波羅蜜,一個人在世間心地好、品德好、行為好,給社會做一個榜樣,這個身布施身心都在布施。我們的生活,無論過的是富裕或者是貧賤,富貴做一個富貴的好樣子,貧賤做個貧賤的好樣子,貧賤人本分,安貧樂道,這就是布施;富貴人做貴人的好榜樣,以他生活多餘的能夠周濟貧窮,富貴人的好樣子有福與一切眾生共享。你從政為人民服務,你經商也為人民服務,你做工還是為人民服務。我們出家,出家人佛法經教研究透徹,為一切眾生做詳細的講解,為人民服務,幫助大家破迷開悟,幫助大家提升生活的水平,出家人也是為人民服務。整個佛法沒有別的,說到最後總歸結,為一切眾生服務而已。我們自己發心眾生服務,也勸導一切眾生都要眾生服務,真正能夠犧牲自己,舍己為人,這個人就叫菩薩。念念念眾生,念念念社會整體,念一切人民,沒有念自己、沒有念自家,自己跟自家是這個團體裡面的一分子,整個團體好,自己哪有不好道理?所以他有這么大福報,這個福報其來有自,我們明白了。下面這一經文,你再能夠把服務的心量擴大,你的福報更大

  【更能於塔廟前,發迴向心。】

  什麼叫迴向心?我們今天服務的事是一個地區,或者更小一個團體、一個社團,一個地區,再擴大一個國家,今天說一個世界這是我們在事上能做得到,前面所說的。迴向的心,我們事雖然達不到,可是我們的心願達到,我們服務的心願是盡虛空、遍法界,不限於這個地球,這話說的空說的?不空真有心願,那就不是空的。可惜我們現在沒有這個能力,哪一天要得了神通,飛行變化自在,我們確確實實是很樂意幫助十方世界一切眾生就像諸佛菩薩一樣,在盡虛空、遍法界隨類化身,隨機說法這是迴向心。你心量拓開了,這心量一拓開,你果報就不百千生中轉輪王身,那就不止。

  【如是國王,乃及諸人,盡成佛道。以此果報,無量無邊。】

  為什麼一迴向成佛?這一迴向心是佛心,心是佛心那怎麼會不成佛道?當然成佛。前面那個心不是佛心,是人心,在四種慈悲裡面講眾生慈悲,所以他果報轉輪王身。這一發願迴向這個心是佛心,這個慈悲大慈大悲沒有條件的,「無緣大慈,同體大悲」,所以決定成佛道。無論是發心帶頭勸導大家,或者是跟到一起做的,盡成佛道。盡成佛道,諸位要知道,這些人都發迴向心,他才能成佛道。這其中這么多人,如果有一人不能發這樣的大心,那他還是不能成佛道,真正發大心的人成佛了。成佛果報才是究竟圓滿,在佛的果位上,應以轉輪王身而得度者,他就示現作轉輪王,應以天王身得度者,他就示現作天王,多自在!沒有這個大心量,雖然修這么大福報,作轉輪王身,轉輪王身還是不自在他不能夠隨意去作天王,他也不能夠隨意去作鬼王他不能隨心所欲。如果是成佛、成菩薩,隨心所欲,任何身分都能示現,而且示現還不僅示現一個身,同時同處可以現無量身,示現種種不同的身分這隻有在佛與大菩薩的果地才能辦得到。

  所以發願迴向就重要,世尊在《觀無量壽佛經給我們菩提心,至誠心是菩提心之體、本體,一切法都是從這個心裡面流露出來,都是從這個心裡面建立起來,人心真誠真誠到極處,不但沒有私心,連一個妄想都沒有,這是講體、本體。有體當然有用,用裡面分兩種,一個是自受用,一個是他受用,這話要用現代話來講,你用什麼樣的心對自己,用什麼樣的心對別人,對自己是自受用,對別人是他受用。佛告訴我們對自己是深心,深心是好善好德,自己能夠修善積德這對自己;對別人是發願迴向,發迴向心,發願迴向大慈大悲發願迴向就是發願為一切眾生服務。無論在什麼時候,無論在什麼處所全心全力為大眾服務,這個服務完全是義務不求絲毫報酬,世間人服務是要講報酬,佛菩薩服務沒有報酬,全部是付出的,現在話講義務,完全是義務。如果有義務這個觀念,那還不是佛菩薩,為什麼?他愛心還低一等,法緣慈,不是大慈大悲大慈大悲義務念頭都沒有,他做的是真正義務工作,但是決定沒有義務這個念頭,這才是真正的佛菩薩,『以此果報』,就『無量無邊』。青蓮法師註解裡面也引用一些故事,這故事諸位看,你聽我講了之後,這個故事可以看得懂,我們就不必多說了

  地藏菩薩本願經  (第三十七集)  1998/5  新加坡凈宗學會  檔名:14-012-0037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