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化上人:「唯心凈土,自性彌陀」是什麼道理?

  「唯心凈土自性彌陀

  是什麼道理?

  宣化上人慈悲開示

  「阿難!如是天人圓光成音,披音露妙,發成精行,通寂滅樂。如是一類,名少凈天。」

  「阿難!如是天人圓光成音」:阿難!像光音天的天人,他的圓光成為一種音了。

  「披音露妙,發成精行」:再把這個音分析清楚了,然後就會顯露出一種微妙的精行。

  「通寂滅樂」:這種的精行,就通於寂滅樂。「寂滅」,就是連念都沒有了、寂滅了謂之心靜了。

  「如是一類,名少凈天」:這一類的天人,叫「少凈天」,少少地得到真正的清凈了——得到少分,而不完全。

  「凈空現前,引發無際,身心輕安,成寂滅樂。如是一類,名無量凈天。」

  「凈空現前」:得到真正的清凈,然後又得到空的理了。得這空的理,就「引發無際」:就引發無量的清凈,這種清凈就沒有邊際了。「身心輕安」:這時候,身輕安了,心也輕安了,真正得到自在了,也就是得到這種真空里邊的妙有,妙有里邊的真空這個時候,這種境界是一般人所不知道的。「成寂滅樂」:這叫成就寂滅之樂。「如是一類,名無量凈天」:像這樣一類的,叫無量無邊清凈的天。

  我們一般人都貪外邊的色,向外邊去流,「性流為情,情流為欲」,就有這種淫慾心生出來,一定要找一個對象,然後發泄自己這種的慾火,這是向外馳求去了!這所謂是一個色慾。那麼這個色,是不是單單要有色,才有這種境界呢?不是的。就在這真空里邊,也有這個真色;真色里邊,你若明白了,也就真空真空妙有,也在這地方能體驗到。《心經》上說:「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你要是得到這種寂滅樂——寂滅樂就是一個空理;得到空理這種真正的寂滅樂,那比你外邊去找尋那個色,不知加幾千萬倍的快樂!那麼你想要得到這種的境界,首先要停止外邊這個色;你外邊這個色如果不停止,你自己真空里邊那種色是不會發現的。所以現在說「引發無際,身心輕安」,這就是「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這不能假藉的,不能說:「欸,我也得到這個境界了!」你得到,不是口頭上講的,真得著那才算呢!這種境界不出來的,所以「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世界身心一切圓凈,凈德成就,勝托現前,歸寂滅樂。如是一類,名遍凈天。」

  「世界身心一切圓凈」:前一個天,只有身心圓凈;現在這個,連世界都圓凈了,你這功夫成就了,把這個世界都轉變了。世界本來是不凈的,你也可把它轉變成圓凈的,所以說「唯心凈土自性彌陀」,也就是這個道理。你心凈,就佛土凈;你若心不凈,佛土也不凈。你就極樂世界,一天到晚哭哭啼啼的,那也不樂了;你在娑婆世界,一天到晚都歡歡喜喜的,那也就歡喜菩薩——所以「一切唯心造」,也就是這個道理。只看你能看得破,放得下,你就得到自在;你看不破,放不下就得不到自在

  那麼世界身心一切都圓凈了,「凈德成就,勝托現前」:這回這種清凈光明德行成就了,這時候,勝托現前。怎麼叫「勝托」呢?他這種殊勝功能,到任何的地方都無障礙了!這是一種心理上的感覺。「歸寂滅樂」:那麼得到這個寂滅的樂。「如是一類,名遍凈天」:像這樣的一類,沒有一地方不清凈的,遍法界他都清凈,所以這叫做「遍凈天」。

  「阿難!此三勝流,具大隨順身心安隱,得無量樂。雖非正得真三摩地,安隱心中歡喜畢具,名為三禪。」

  「阿難!」你要知道,「此三勝流,具大隨順」:這三勝流,具足這個大的隨順。「隨順」,就是隨順眾生的心,令眾生也都歡喜。「身心安隱」:身也沒妄想,心也沒妄想了;身沒有不安穩的,心也沒有不安穩的。前邊那是苦惱不逼、憂懸不逼;這個地方,把那個憂懸、苦惱一點都沒有了,身也安,心也安了,身心都老老實實的。怎麼老實法?就是沒有慾念了。沒有再生心動念,或者男人去找個女人,女人去找個男人,沒有了!這叫身心安隱」了。

  你要是不安穩的時候,怎麼樣啊?這個念停止了,那個念又生來:「哦,某某生得很美的!某某又是漂亮的!」一天到晚想這個事情。現在身心安穩了,對這些個問題都解決了,再也不生這個心了。所以說身心安穩了,什麼安穩?就是這一點!就是這一個問題!我講來講去,就是造業的也就這個問題——無明——最初就是一念無明,就惹出這么多的禍患來!慾念愛欲從什麼地方來?就從無明那兒來的。所以十二因緣一開始,就講「無明」。無明,然後就有了行;行,就有識了;識,就有名色,都是從這兒來的。現在在這地方,雖然沒有真正把無明破了,可是「得無量樂」:得到無量的快樂。「雖非正得真三摩地,安隱心中歡喜畢具,名為三禪」:雖然不是真正的定,可是他在這安穩心中有一種歡喜畢具,這名為三禪。

  到這個時候,你坐到三禪的境界上,你這個就不起了,得到一種寂滅樂。所謂「一念不生全體現,六根忽動被雲遮」,你在這一念不生的時候,那就是佛的本體;全體現了。六根忽動——可是你或者眼睛看一看,耳朵聽一聽;這一動,被雲遮,這就生了雲彩,把你自性遮上了。那麼用功用這個時候,前邊身心還生心動念,譬如脈停止了:「哦,我的脈怎麼停止了呢?」你這么一想,脈搏又動了。你到呼吸氣停止的時候,你生了一念:「哦,我這怎麼沒有吸氣了呢?」這么一想的時候,這個呼吸又有了,這就叫「念沒住」呢!

  現在到這個三禪上,脈搏、呼吸什麼也沒有了,也不管它了,不再生這個念了,自己連自己這個念都沒有了,都找不著了,這叫「一念不生」;一念不生就全體現,這是三禪的境界

  恭錄自《大佛頂首楞嚴經》淺釋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