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清法師:誦大悲咒得十五種善生

  得善生

  第二,得善生。得善生是十五種善生,十五種善生,經上是這樣說的。

  【經文】:一者所生之處常逢善王。

  「一者所生之處常逢善王」。既然有輪迴,只要是你沒有了脫,你要輪迴,也叫有來世,你生到哪裡呢?假如你是人的話,你生到一個國家,碰到一個非常仁慈國王,非常有福報國王,治理國家比較有方的國王,我們沾他的光,得相應的受用。因為國王是一國之主嘛。那麼他的臣民統統是他眷屬了,都會國王恩德嘛。就是這個含義!

  【經文】:二者常生善國。三者常值好時。四者常逢善友。

  「二者常生善國」,同樣的含義。「三者常值好時」,「常值好時」:一是平安;一是五穀豐登;日月和順等等。不是災亂,不是那個慌亂的年代。「四者常逢善友」,「常逢善友」就是你感得很多有福報,非常慈悲,非常好交的人為你朋友親戚或者家人。善友有很多,父子也是善友,母女也屬於善友,夫妻之間也屬於善友,這是一個家庭來講的。作為一個單位來講呢,同事是善友,作為一個城市來講呢,同時在那個城市裡住的那些人同為善友,把它大了呢?你能有緣接觸的一切眾生,如果是善的話可能你就處處順。

  【經文】五者身根常得具足

  「身根具足」從兩個層面來解釋,第一個層面就是基本的生活保障,如果你生下來就是天然的殘廢,生活難以自理,你不要說修行了,連日常生活就不能自理。很麻煩。再一個問題身根不得具足,特別是「聾、盲、喑啞」,正是人對於修法來講的八種障難之一,叫「八難嘛」。「聾、盲、喑啞」,這個「身根」實際上指的「六根」,這六根是「眼、耳、鼻、舌、身、意」,常得具足圓滿,是這個含義,所以身根不得具足對於修行人來是一個很大的障礙。我們修行常得身根具足最起碼日常生活當中能夠健康,能夠身心愉悅,再就是如果得聞佛法能夠精進佛道,最後圓滿佛果

  【經文】:六者道心純熟

  得聞佛法以後,能有堅定的道心,不是通過佛教修行來達到自己的私慾。知道修行佛法是為了了脫。如果對於出家人來講呢?出家目的純正,道心純熟,道心堅定

  【經文】:七者不犯禁戒

  由於有福報,有善根,「不犯禁戒」,他所受的一切戒法能夠持得住。不覺得是一種約束,如果你受了五戒」,能夠持住「五戒」。如果受了菩薩戒」,你就能夠持住「菩薩戒」。如果你受了出家戒」,你就能夠持住「出家戒」。末法眾生根性差一些,業障重一些,有很多人難持戒,當然有一些是來自外部的因緣。這個外部的因緣也是眾生的共業所感召。比方說過去出家人不拿錢,不動錢,因為釋迦佛在世的時候全國上下都知道供僧。到吃飯的時候,僧人就托著個缽出去,一般的家庭是這樣,做完了飯等,到中午了等出家人前來托缽化緣出家人來了,供了僧以後他再開飯。都有這個概念,除非他沒有這個能力。現在你出去托缽,試試!因緣變了,還是眾生業報所感召。所以很多很多非常細微戒律,難以持住了。

  【經文】八者所有眷屬恩義和順。九者資具財食,常得豐足

  「所有眷屬恩義和順」,剛才講了「眷屬」的概念了,和「善友」一樣,有的人父子也打,夫妻也鬧,這就叫不和順,不協調,怨親債主討債的。「九者資具財食,常得豐足」。財食是基本的生活保障,那麼資具呢?基本的生活用品,這個我們大家知道就行很好理解。

  【經文】:十者恆得他人恭敬扶接。十一者所有財寶無他劫奪。十二者意欲所求,皆悉稱隨。

  被別人「恭敬扶接」,被別人擁衛,這個就是一種福報,一種善人,大家比較傾向他,恭敬他。這是修行善法而得來的。「十一者所有財寶無他劫奪」。你所擁有的那種財富沒有被騙沒有被坑,沒有被盜,沒有被搶,沒有耗散,這是福報。「十二者意欲所求,皆悉稱隨」。你的一切善願皆悉滿足,為什麼這么說呢?這就福報的一種體現。當然這里僅限於善願,我們講大悲咒的時候才開始講了滿一切善願,經上是這樣說的,【引經文】:唯除不善,除不至誠。除非你是拿著大悲咒來作惡,那個不靈。「除不至誠」,除非你沒有深信它,沒有誠信它,沒有好好如法的去修,那樣很難相應。

  【經文】:十三者龍天善神,恆常擁衛。十四者所生之處,見佛聞法。十五者所聞正法,悟甚深義。

  「十三者龍天善神,恆常擁衛」。天龍八部,佛教的共同護法和不共護法,「恆常擁衛」。對於這一點我們在第九條再展開講,在這不講了。「十四者所生之處,見佛聞法」。你看慢慢趨於了脫,「所生之處見佛聞法」,就是你能生到有佛法弘揚傳播的地方,能夠有緣得聞佛教正法。得聞正法了,並且能夠如理如法修行,能夠產生正確的覺受,然後一步一步地去成就,就是這個含義這是第二條得善生。

  摘自仁清法師大悲咒的功德妙用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