賢崇·賢宗法師:金剛不壞,真諦永存(四)

金剛不壞真諦永存

宗法師於「般若修鍊」開示金剛經》【四】

凈慧整理

  金剛經的中心思想是:破除我執和法

  我執:看到自己身體,遇到各種事時,習慣自我為中心思維這是我的工作,我的父母,我的子女,等等,從而產生「我見我愛,我痴」等等情緒。仔細想想為什麼會讓自己湧起那麼多情緒都是我執有關。比如名字,為什麼我們的內心對不同的稱呼會有不同的想法那是為我們在聽到稱呼後根據意識判斷,添加了自己的想法。所謂名字,它只是一個名字,是空性的。空性告訴我們什麼?一切事物都可以改變。如果明白了這一切,你就能更好地主宰自己,你的世界將會極大地變化。

  我們往往執著眼睛看到的、耳朵聽到的等等感知,但事情的本質並非如此。所以在處理我執時,要用般若,學會觀照。何為觀照?觀就是看,進行深入地冥思,來「看」自己的內心這個時候你會發現,當只關注自己的一切時,會被束縛,就有各種各樣的繩索在困住我們。而實際上,每個人身上都有優點和缺點,仔細觀照的時候,就會發現別人也有優點,同時自己也有缺點

  人生之中最要突破的就是我執。修行是在調整自己,讓我們生出不一樣的眼光來看待自己的生活,這樣才能改變我們的生活。時刻清醒自己,長時間地觀照。比如我們在修習打坐的時候,當你身體不斷動時,證明你的內心在不斷起伏。心不寧靜,就沒辦法安住,所以我們活得很痛苦。一個人在一地方獨處的時候,往往想抓住一個東西,比如電腦電視等等,這樣才會舒服一點,假如一個人關在房間什麼都不給你,就很痛苦。所以監獄裡面有個懲罰犯人地方叫禁閉室,禁閉室又小又黑,既沒電視也沒電腦,令人恐懼,但學過禪修的人不會怕,禪修功夫的人可以一定幾小時幾天、甚至幾個月。禁閉室這種地方對修行人來說恰是最好的修行

  我執在突破的一剎那就叫見道,見道就是見性。進入空性的境界。進入空性,就能進入一切。不管做什麼事情你能進入空性,就能做這件事你不是一個固定的固體,而是空性的狀態,別人自然傷害不到你。如果你牆壁力氣越大,反作用越強。但你打虛空虛空不會受到傷害。為什麼生活會有那麼多痛苦呢?因為你是一個強硬的個體,你越強,別人越容易傷害你,你受到傷害,別人反作用力也受到傷害。

  當我執破了,你就能不斷地示現你自己,你的行為,考慮問題的時候就能考慮到芸芸眾生山河大地,從宇宙的角度,世界國家的角度去思考,你的個體會和芸芸眾生結合在一起,這樣的境界高度就建立在空性的基礎上一滴水放在哪裡不乾涸呢,放到大海里。一個人要創造普世的價值,一定要和所有的眾生,甚至山河大地結合在一起。這樣設計自己的未來,創造自己的目標方向就會和所有的人合二為一。有些公司能夠長久生存,而有些公司只能生存很短時間,根本原因在這里——是否與世界與人類與山河大地合二為一!如果只是索取資源,索取自己想要的東西,為自己而服務,那這個公司也不會被天地世界人類所容,這又怎麼能長久於世呢?為什麼某一時代思想家會受到這個時代的眾多人推崇,因為他思想救活了一代人,所以這個人就被推崇。如果我們做的事違背了這個時代,被這個時代所拋棄,那麼講得再好,也不會被認同。這是一個最基本的規律。每個時代去翻開歷史,能產生巨大作用的人,一定有這種觀念、行為、使命和價值,促使他在那個時代產生巨大的作用。這是一種不以自我為中心、時刻想著眾生思想,佛菩薩就是如此。這就是修行。破掉我執,達到空性,與世事合二為一。這就是金剛經給我們的啟示。

  法執:法是天道規律。人有生老病死事物有成住壞空。《金剛經》一直在圍繞著我和法執層層推進。

  什麼是法執?認為一切為我所有。其實一切事物的存在都是由各種因緣合和導致的,因此一切法是生滅的,是無常的。如果你違背了一個規律就會被這個規律中的事情所顛覆。健康健康規律,違背健康法則,就將被健康所拋棄;婚姻婚姻規律,不合婚姻法則家庭關係將難以維系;國有國的規律國家的存在是和人民的需求相一致的,違背了這個規律,那國也將不國。實踐萬法,無不如此。

   我們平時做事,比如演講、給上級做匯報的時候,當心裡緊張,太在意別人的情緒,往往就發揮不好。從內心進行剖析,這些現象的根本原因來自於,有擔心就有障礙,有障礙就有執著,有執著就無法放開去做就不能達到想要的結果。假如你想發揮正常,就一定來自於人無我、法無我精神。一個歌唱家唱歌的時候,放下自我,也放下聽眾情緒執著,化為聲音就能感染在場的所有聽眾
這里再講講福德。什麼是福德?所謂福德,非福德,是名福德。我們需要積累福德,但又不是在刻意追求福德,這是一種空性思想的行為。因此,不要去想自己在積累福德,要化空。我們都希望有正念,有正行,有正住,心有所得,證有所悟,我要修行我要入道。其實修行的最高狀態就是無念,無住,無修,無證。心安住下來就會享受這種氛圍,它一定是破掉我執和法執後才能有狀態當你接受自己和周遭一切的時候,那種抗拒的心就沒有了。人生是不斷轉換的過程,所有的快樂都來於自己會不會轉換,當你用這種狀態不斷觀照的時候,你就會發現有什麼你不能面對的。

  20品離色離相分

  經文須菩提。於意雲何。佛可以具足色身見不。不也。世尊如來不應具足色身見。何以故。如來說。具足色身。即非具足色身。是名具足色身。須菩提。於意雲何如來可以具足諸相見不。不也。世尊如來不應具足諸相見。何以故。如來說諸相具足。即非具足。是名諸相具足

  翻譯:「須菩提,你再想想,可以憑佛的圓滿肉身來見到佛嗎?」「不可以世尊。不能以有相來見到如來。」「為什麼呢?」「因為如來所說肉身,若依真諦來說即是肉身,只是叫其肉身。」「須菩提,你再想想,如來可憑各種完美的身相來認識嗎?」「不可以世尊如來不應當憑各種完美身相來認識。」「什麼緣故?」「您所說的各種完美身相,即非具有各種完美身相,只不過是一個假名而已。」

  這段話,如來提出兩個問題:第一,是否可以有相的色身見到佛,第二,是否可以具足所有32種的總相見佛。回答皆是:不也。那麼大家能否理解,為何有相的眾生,哪怕是具足一切相的眾生是見不到佛的呢?因為有相的色身,它是地、水、火、風四大和合而成都是不長久且有生滅的,哪怕這個色身再漂亮,再美好,再與眾不同,那也是有型的報身。而這里的佛,乃諸相之本源,諸相之自性他是諸相之法身。以有形眼見無形體,故而不得一見。真正的佛,是見到法身才是見到真正的佛。什麼是法身?了不可得,一切無相法身無相也沒境界如果你在一境界上,就已經有所住,有所著,就不明心見性。一切相皆空,才能明心見性,才能見到佛。

  這裡面折射出了我們修證的本質。很多人在念經或打坐的時候,會感應到金光銀光各種光的菩薩在眼前閃現,更有一些人可以大發神通白天甚至晚上感應到佛菩薩的種種事。這些人認為自己已見道。其實讀讀《金剛經》,大家就知道,「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以及「如來不應具足色身見。」我們從出生的那一刻起,就開始接受學習,學習這個世界世間法則,學會看、聽、行,為人處事,以及生存技能。學會了辨別美醜,學會知好知壞,學會用文字表達事情,那麼請問大家,我們所能在夢中,在定境中見到的金身大佛是不是我們後天在寺廟里,在法本中看到過的佛像?而我們明心見性見到的佛,是佛之法身,它無形無相,並非我們後天意識中所添加之形。如果你在定境中見有相之佛,視之為見道,那麼很遺憾地說,這不是見道,這是著相。當遇到這種情況,只有放下一切所見之相不去關注,不去搭理,知道這一都是虛幻可得的,不因其與你說話而妄動思慮,也不因其好處與你而起喜樂情緒,到那時,卻恰當不動搖之堅固心,反離見道不遠矣!

  在定中,我們知道要破除一切假合之相在生活中呢,我們更要明了我和他人、他物之假合之相當我們處處以空性游梭於世間的時候,我們就成為一個不被假相所掌控的自由人了。這就是所說的「活在當下」的本質,不被假相所迷惑,不活在過去,也不妄想未來,永遠用當下之空性而行,當下即是見道。《憨山大師醒世歌》說:

  紅塵白浪兩茫茫 忍辱柔和是妙方

  到處隨緣延歲月 終身安分度時光

  休將自己心田昧 莫把他過失

  謹慎應酬無懊惱 耐煩作事好商量

  從來硬弩弦先斷 每見鋼刀口易傷

  惹禍皆因閑口舌 招愆多為狠心腸

  是非不必爭人我 彼此何須論短長

  世事由來多缺陷 幻軀焉得免無常

  吃些虧處原無礙 退讓三分也不

  春日才看楊柳綠 秋風又見菊花黃

  榮華終是三更夢 富貴還同九月霜

  老病死生誰替得 酸甜苦辣自承當

  人從巧計誇伶俐 天自從容定主張

  諂曲貪嗔墮地獄 公平正直天堂

  麝因香重身先死 蠶為絲多命早亡

  一劑養神平胃散 兩盅和氣二陳湯

  生前枉費心千萬 死後空留手一雙

  悲歡離合朝朝鬧 壽天窮通日日忙

  休得爭強來鬥勝 百年渾是戲文場

  頃刻一聲鑼鼓歇 不知何處是家鄉

  《金剛經》就是告訴我們,如何破除我執和法執,站在生死無常的角度去看待萬物就能用很智慧方法去看待這個世界,這時內心升起的那種信念和過去完全不一樣。

  21品非說所說

  經文須菩提。汝勿謂如來作是念。我當有所說法。莫作是念。何以故。若人言如來有所說法即為謗佛。不能解我所說故。須菩提說法者。無法可說。是名說法爾時慧命須菩提白佛言。世尊。頗有眾生。於未來世。聞說是法。生信心不。佛言。須菩提。彼非眾生。非不眾生。何以故。須菩提眾生眾生者。如來說非眾生。是名眾生

  如來說法,無法可說,是名說法。我們如果執著說法就會被法所執。這個法真正的意義體現在哪裡呢?法是術,是改變我們,讓我們從迷惘走到覺悟,從黑暗走向光明方法

  這里要講清楚佛的法、報、化三身的差別,大家就可以明白這個問題關鍵化身是佛應眾生機緣而顯現的應身,是我們大家都看得見的色身。化身說法是用嘴巴講,或是寫出經文,通過語言文字的表達來說法,這些都是有相的。報身是佛的智慧身,是佛在因地修行,積累的智慧功德,是福德庄嚴的大光明報身。所以智慧光明報身也是有相的。法身,是佛的真身,是無相的實相,既然無相,就無法可比,無法可說化身和報身都是有相的,但凡是有相的,都不真實的,都是幻化的。而幻化身所說的幻化法,都不是真法,都是假法,其本意也是空性的,也不是一成不變的,隨著對象的轉換,境界的提升,法當無定法。謂之法,乃不過因機施教,一名一用也。眾生不認自本性,迷惑在相上,這就製造了輪迴的因。

  我們所看到的一切都是變化無常生滅流動的。佛說法無法可說,意思是不著於相。佛告訴我們,在學習《金剛經》的時候,不要被裡面講的內容所約束,而是要我們真正地理解。我們平時誦經做功課,不能以做功課為做功課,是要通過誦讀經典改變我們的心行。所以我們學佛不能越學越迷,不能禮佛歸禮佛,行住坐卧行住坐卧

  要了金剛經般若思想,最關鍵的一點就要了解它的空性。

  我們用空性的眼睛心態去感知我們的生活就能知道生活中一切事物的根本原理,就不會被這個他們的產生所困惑。大家仔細想想,我們這個世界是什麼樣的世界?從出生到今天為止,我們看到了什麼,理解了什麼?我們的親人剩下幾個在這世界?我們的歷史中曾經輝煌,曾經不可一世,現在又留下了多少?我們的山河大地,我們的能源,植被,空氣河流是不是都是一成不變的?當我們能明白這樣的道理之後,再用這樣因緣和合心態來關照自己的人生,就能智慧撬開我們曾經難以打開的心結,而今再想想這些事似乎都不重要。為什麼不重要?因為都已經過去了

  般若就是破迷證真的一個大道。當我們現在恐懼,還憤怒,還擔心……就代表我們自身還存在過不去的問題。遇到問題我們怎麼辦呢?其實,最可怕的是發現不了問題的存在,當你觀察到這些問題的時候,其實不必擔心,總有辦法去解決的。我們人所有的痛苦在哪裡,你發現問題後,就是不願意麵對問題解決問題,所以這個問題就一直跟隨在你身邊,越來越大,最後陷在裡面走不出來。遇到問題,我們用面對、接受、解決、放下這四個步驟。放下是一種灑脫是一種境界有些人越來越灑脫有些人越來越痛苦那就是這些人身上背負的東西越來越多,到最後把自己壓得喘不過氣來,就被壓死了。這種人就缺少般若思想

  那我們今天聽聞到《金剛經》,就要學會用金剛經》的般若智慧去解決生活中的所有問題。只要我們有這個身體在,身體所產生的所有問題都會顯示出來。比如晚上不著怎麼辦?那就去接受它,就去看書,看到什麼時候睡了再去睡,如果不接受的話,總想著第二天工作,反而是多餘的思慮,只會讓自己陷入更多痛苦中。那麼家庭的問題呢?家裡有一系列東西也會在你身上出現。不要去害怕這些存在的問題,事情既然存在了,加上你的擔心害怕這件事就會變成你無法解決的大問題。《金剛經告訴我世間的任何東西都是流動生滅無常變化的。所以要把這種思想深深植入我們的內心中當我們從另外的角度去解讀這些存在的事情的時候,你就不會對所發生事情產生巨大的恐懼和不安。其實最好的辦法就是面對和接受,當你真正去接受的時候,這件事並非你想像的那麼嚴重。

  22品無法可得

  經文須菩提白佛言。世尊。佛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為無所得耶。佛言。如是如是。須菩提。我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乃至無有少法可得。是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什麼是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用無所之心證得無上正等正覺的至高境界。就是最圓滿覺悟境界這就是佛的境界。我們通過修證,可證得無上正等正覺,其實,我們不過是走了一條回歸的路,回到我們本有的面目,而並非是通過修證去得到了什麼。六祖講:「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何期自性本自清凈!何期自性本不生滅!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無動搖!何期自性能生萬法。」就是表達了自性——一個我們本來就有的,人人都有的「東西」。因此,既然本來就有,那又何苦千里萬里地去挖寶尋覓?它無時無刻不在我身邊,只要轉一念,當下就可以看見,當場就可以轉變煩惱菩提。它並不是你想得到就能得到的物質,因為根本無形無相當你證得一個它而精疲力竭無所適從時,只需停下腳步,放下一切有所得之心就能看到它在你面前閃耀無限光芒。

  無所得和有所得,有所得就是凡夫無所得就是聖人。不得而得,得而不得,當你處在人生最高境界和最低點的時候,都不會因此過喜過悲,就超越了自己,不被鏡相所左右。仔細找找你心中有什麼問題,什麼掛礙?當你遇到問題的時候,怎麼用般若思想去解決?當你心無掛礙,不執著不被事情所左右時,當你做任何事情都能站在不是當事者的角度去對待的時候,就能站在非常理性和清晰的角度去看待,那你所得到的理解和認知就很高。

  23品凈心行善分

  經文:復次。須菩提。是法平等。無有高下。是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以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修一切善法。即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須菩提。所言善法者。如來說即非善法。是名善法。

  這里講述的第一個問題是,法門平等佛法有八萬四千法門,我們不管修禪,凈土密宗等等,都要一視同仁,是法平等,無有高下。不能覺得自己修的法門是最高的或者最方便的,而去貶低他人的修持方法,若因此引起爭執,甚至憎恨,那就不好了。佛的法門,因為有不同根器眾生,才因機施教引發出若多不同的法門,乃因人而異也。

  第二個問題是,佛性平等佛教里講的平等,並不是地位的高下,而是自性平等人人都有無上正等正覺佛性,只是因為被深厚的障礙所迷,故不得見本自面目。若能明了因緣和合,緣起性空之理,證得空性,就能與「宇宙法則相應,明見本性,不再迷惘。

  把《金剛經》的智慧融入我們的生活,我們會發覺我們常常以不平等的眼光看待周遭的人和事。遇到問題的時候,我們時常會把問題歸結於別人,而從不反思自己的問題在哪裡。這很可悲,因為我們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你與他之間產生摩擦,發生不快,那不是他原因,而是你心底有相應的雜質或垃圾存在。若你想要消除這個隔閡,就必須要先把自己心中的那些垃圾清掃乾淨。當你清掃完了這一切的時候,你會發覺,其實一切都很美好,沒有隔閡,也根本沒有障礙。在美國有一位心理醫生修藍博士,用古典的夏威夷療法,治癒了幾千例病人,其中不乏嚴重的精神障礙者和瀕臨死亡的絕症患者。有人采訪修藍博士的時候問,這是一種什麼方法,居然可以超過當今世界的所有醫療技術?修藍答:「因為外面境緣都是清凈的、圓滿的,是我們內在有問題,才會變現出這些外面的問題。一切境緣你看到的、你聽到的,別忘記,你都是在場,就是因為你在場,所以都是你變現出來的。要不是你變現出來,你連聽都聽不到,看也看不到,所以你就得要負百分之百責任。而因為絕大部分人都不承認一切是他們自己變現出來的,所以才會用指責、抱怨、恐懼、內疚、悲傷、成見怨恨、嗔恨、爭執、絕望、懷疑、焦慮、自以為是等情緒去面對這些境緣。那麼如何來解決這些問題?修藍說,你只要清理即可。當你教會這個內在小孩子的時候,他會歡喜跟你配合,晚上睡覺他也在清除,幫你清除這些負面記憶負面意念,最後小孩子他就恢復到自在快樂,他恢復了,你面前的境緣障礙也就自然消除了。」

  反思修藍的真實案例,為什麼我們今天總是看到他人的習性這是為我自己的習性跟他相應啊,是我們自己有問題,不是他有問題,他都是佛,因為一切眾生本來是佛,他這個佛性永遠都是在的,不管今天煩惱習性有多重,他都是佛,我們為什麼不去見人家的本性,而是見人家的煩惱習氣?之所以我們不能見性,就是因為天天用煩惱習氣去跟別人煩惱習氣相應了。

  當我們平等之心去看待事物的時候,我們就能證得無上菩提境界千萬不要覺得證悟佛陀境界是一個很虛無飄渺的事情,其實上什麼是佛,就是我思想人格圓滿的那個狀態。我們每個人都是一尊佛,每個人都能達到自己圓滿狀態。我們有什麼理想?想成就什麼?達到什麼境界?只要我們心中有,現在就可以往這方面去成就。慢慢地,你心中的這個鏡會不斷地展現在你面前這就是修行過程

  第三個問題,以什麼樣的心修善。所謂善法,即非善法,是名善法。如果我們能斷除一切分別之心來修善法,以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來修一切善法。那個善法就叫純善,至善,這種圓滿的善念就是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你在行善的時候,不認為在做善事,當去掉這種利益之心的時候,就不會有那種傲慢而忘乎所以,如果能做到,很多問題就能消除。比如我們要做成一件公益的事業,只有心做到了純善,才能做好這個公益事業,但凡有一絲的私心在裡面,就不會做好。

  24品福智無比分

  經文須菩提。若三千大千世界中。所有諸須彌山王。如是等七寶聚。有人持用布施。若人以此般若波羅蜜經。乃至四句偈等。受持讀誦。為他人說。於前福德。百分不及一。百千萬億分。乃至算數譬喻所不能及。

  反過來說,我們今天所讀到這部經,如果你拿去印刷,拿去解說,讓別人理解,那個功德就大到無法想像,無法計算。這是什麼呢?一個人淪為凡夫,那是因為他迷,沒有悟,你用錢財恩惠救了他一時,也救不了他一世,幫得了他一世,他下一世又迷了,所以這叫治表不治本。真正要從根本上幫助到一個人,是要讓他開啟智慧,走向解脫大道,從六道輪迴苦海中逃離出來。

  如果你一本經書乃至四句偈語,讓這個人走出輪迴,乃至成佛此人成佛後繼而又能渡化無邊眾生,這個功德是無法想像的。

  三種布施中以法布施為最。香海禪寺這幾年拿大量的錢去印刷經書,就是受到《金剛經》的影響。這條法則同樣適用於社會上的眾多企業。如果每個企業家都能真正把有價值文化植入企業,讓員工心靈上得到成長,讓其從迷到悟,那這個企業就把自己企業成了一個度化眾生道場。這種道場就會形成一種信仰力量,這種力量不能用語言去表達,而是形成了內在的一種強大動力這就是金剛經》所帶給我們啟發

  25品化無所化分

  經文須菩提。於意雲何。汝等勿謂如來作是念。我當眾生須菩提。莫作是念。何以故。實無有眾生如來度者。若有眾生如來度者。如來有我眾生壽者。須菩提如來有我者。即非有我。而凡夫之人。以為有我須菩提凡夫者。如來說即非凡夫。是名凡夫

  這一品其實要搞清楚佛與凡夫之間的關係有我、人、眾生、壽者等相,是有分別心導致的。歸根結底,一切有形有相之物都不是永恆的,都是因緣和合而成的化相。其本性有一個,那就是「無」。之所以在你我眼中會出現不同,那是因為眾生有著一顆被迷霧遮擋著的「心」。如若大家能穿透假相,看到眾生本性的話,就不會有那麼多分別。所以沒有誰去度人,也沒凡夫眾生差別眾生和佛一樣,都擁有與佛無二般的本性本來就是佛。關鍵的問題倒在於,你有沒有這個信願行去擔當下來你就是佛的事實你是否願意承擔你自己身上發生的一切,包括好的、不好的遭遇?你願不願意承擔你周遭的人與你之間所發生的一切,包括煩惱的、痛苦的,溝通與交流?乃至你願不願意承擔這個世界這個地球的所有現象,包括環境污染與災難?不要埋怨這些和你沒有任何關係都是別人的錯,這只你不願意承擔這些境緣責任借口罷了。要知道,他們都是你的「源頭自性的顯現,都是我們自己變現出來的。

  這里的所謂化無所化,度無所度。如來講經四十九年,每天都在度化眾生,但他從來沒有這么去想過,這才是一種出世間的行為。當我們在做事的時候,我們不斷地在想功勞,把這些東西不斷掛在自己身上的時候,所做事情越多,我們的負擔會越來越重,負擔越大,就越不會放下自己。最後發現好事做的越多感覺世界欠你的越多,繼而發覺每個人都忘恩負義,因為你總想著別人給你回報。這就是一個善事的行為,而是一個取捨的行為。一個人如果真正做到無為而無不為,做到無私奉獻,忘我精神,這個人是擁有大境界,大格局和大福報的人,才能升起那麼巨大廣闊的內心思想境界。法國哲學家蒙田說:一個有使命感的生命,是人類最偉大的作品。心中有境界、大格局的人能有這種認知,否則他不會產生對生命的這種認知就不知道自己為什麼而活著。為什麼我們要學這部經書,就是要把這種格局境界植入我們的思想中。

  所以佛陀在渡化眾生的時候,以一種空性的思想去做事。如果我們所做事情沒有貪婪,執著是非之心的時候,事情過了,就放下了,放下就不會貪戀,也就不會被困擾。

  26品法身非相分

  經文須菩提!於意雲何?可以三十二相如來不?」須菩提言:「如是!如是!以三十二相如來。」佛言:「須菩提!若以三十二相如來者,轉輪聖王即是如來。」須菩提白佛言:「世尊!如我解佛所說義,不應以三十二相如來。」爾時世尊而說偈言:「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

  生活中,我們要學會時刻觀照內心不被事相所迷。要知道我們遇到的一切事都是因緣和合的相,他有起因,也會消散,如果我們因假相而總是心起煩惱的話,那就太得不償失了,也離佛法越來越遠。生活中對止觀功夫的修鍊是佛法修證過程中的基礎核心凈土方法教大家二六時中念佛不斷,這並非只是簡單的六字佛號,他的作用,第一是讓我專註佛號減少妄念,第二是要我們將佛號深深印在心上,行動上,在心起貪嗔痴之時佛號立現將煩惱打碎。

  我們現在離佛的年代已兩千多年了,但是如果我們可以把這部經的內容理解透,實踐運用在生活中去,就可以天天和佛在一起,佛就在我心中。所以佛法真正地解脫還是要靠自己。曾經有個居士,很虔誠,每聽到哪裡有大師活佛,就去找他灌個頂啊,或者摸個頭,多的時候,一天可讓十幾個上士摸頭,就這么好幾年,後來我問她,生活事業有什麼好起色?她說婚姻還是不好事業也不行。所以從這個例子我們可以看出,對於佛法,我們要身體力行,要學會運用,不能僅僅依靠活佛上師加持,摸個頭,吃個甘露丸就能有成就這是迷信而不是正信。阿難尊者跟佛跟了三十多年,佛離開這個世間還沒證得四果阿羅漢,後來被迦葉尊者逼成的,如果佛摸摸他的頭,他就能證的話,那他應該是最早得證的。所以,還是要靠我們自己去成就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