賢崇·賢宗法師:六度萬行攝群生

六度萬行攝群生

宗法河南鄭州山友會開示之二

杜柯整理

  布施最高境界是三輪體空

  對佛教稍有常識的人都知道六度,就是六種讓你渡到彼岸方法。這個題目我曾講過好幾次,每次都新的體悟和受益。

  六度第一個布施。我們通常的理解是,把錢財給別人布施。但在佛教里不僅如此,它分財施、法施和無畏施。剛才說的這個叫財施。那什麼是法施呢?——把你的思想方法、技能傳授給別人。相比較,佛法當然是最上等的法施,因為它是教人出離生死輪回的大學問無畏施,就是使病人或者需要幫助的人恐懼,不擔心,不痛苦,不糾結,心裡安寧、幸福自在這都屬於無畏布施的范疇。

  記得以前看過《讀者文摘》上一篇文章說你如果想富有,先要學布施很多人想,如果我有兩元錢,給他一元我不少了一元嗎?其實不是這樣。你自己幸福,首先要關心別人,那個關心就是一種布施員工在你的公司里做事,除了給他更好的待遇外,還應關心他的生活、他的家庭這就是一種布施,有大悲心在裡面。佛教講,財布施如法布施功德大,《金剛經》里還談到了「三輪體空」的布施這是布施最高境界自然功德無量。什麼叫「三輪體空」?比如說我送你一筆財物,你,我,和財物三者皆空掉——我不要你感恩,也把這事忘掉,也把自己的布施之物忘掉,換句話說,我布施就像布施一樣。這樣的布施是成為一種習慣就像吃飯喝水一樣。「施惠莫念,受恩不忘」,不要念念不忘給人家的幫助,也不要得意於自己的道德境界是多麼高尚,更不要老想著人家什麼時候能還我、報答我。對方一旦忘掉或對我不好,就罵人家是小人,忘恩負義。如此等等,就是你在布施的時候心有所求,這樣的布施不是布施,叫施捨,或者叫交易。

  我看過不少電影電視劇,在這裡給大家推薦幾部,它真的可以提高你的人境界讓你活得更通透,更有深度,更有意義

  韓國的《商道》,我們經商的朋友都應該去看看。還有《喬家大院》、《大染坊》、《大宅門》、《闖關東》、《潛伏》、《我的青春誰作主》等等。像《天道》,我看了不止一遍,《商道》》也看過好幾遍。歷史片《朱元璋》、《大漢天子》,還有《貞觀之治》、《康熙大帝》、《雍正王朝》都拍得很好。有空時去看看《大秦帝國》,這是一部很好片子。《大秦帝國》看完之後最好看看孫皓暉的原著,我曾花了很長時間把那十一本看完,看得我熱血沸騰。

  就智慧而論,中國歷史上有兩個時期最為光華精湛,一是魏晉南北朝,一個是春秋戰國。《大秦帝國》以秦王朝的崛起為主線,它通過發展、變革,一直到強大,最後統一六國,記載的是這一段歷史。我覺得現在很多企業理學到的東西,還有《孫子兵法》、儒家道家、墨家、兵家、法家等等東西在這套書里全部包含有。

  我們知道,周王朝開始有很多大大小小的諸侯國,最後兼併到只剩下六個。這六個繼續兼並,個個都怕被別人滅掉,又想去滅掉別人。怎樣才能救亡圖強?需要人才。而當時士人是最有學問的,他們游說於各個國家之間,兜售自己的政治主張,施展自己的經綸抱負。魏國要我可以到楚國去,楚國要我可以到秦國去,秦國不要可以到晉國去。此地不留爺,自有留爺處,只要有真本事,總會有啟用的一天。時勢所迫,那時候的士人非常牛,國王把他們視為座上賓,甚至他們有「天子呼來不上船」的倨傲。正是這樣一個時代,促使了思想文化的大繁榮。其時的政策比現在還「雙百」——既可以百家爭鳴,又可以百家齊放,所以形成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思想文化黃金時段,造就了第一個高峰。因此,我們應該去了解這樣的文化,了解他們的精髓。他們的很多思想,到今天也沒有過時。

  我建議大家多讀幾部書,像《孫子兵法》、《四書》、《道德經》、《金剛經》,這些都可以。不一定要每天讀,一定要經常讀。沒有時間,念念《心經也可以。我們寺院去年念了一年《道德經》,每天吃飯的時候讀一遍,很多師父都會背了。看這些書的時候,你的智慧就會增長,自然把這種智慧觀照到你的企業上,治企如治國,治國如治家,都是相通的,所以一個企業不管大小興衰,都可以從中汲取有益的營養。

  布施的內涵,我們不斷沿著這樣一種思路深入思考的時候,你會發現很多東西值得我們去學習,去踐行。企業文化不能只停留在頭腦中,如果你每天能做一件善事給人倒一杯茶,或給人一個誠心的微笑,積少成多,就會改變自己的氣場每個人這麼做,便會改變公司氣場善事多了惡事就少了,惡事少了能量就壯大了,那麼整個公司會變成什麼樣呢?

  布施,要從生活中點點滴滴做起,每時每刻去履行。它可以無限地延伸出去,就像今天大家拿到光碟,你覺得好,可以找朋友刻錄,把它傳遞給更多的人,那麼,就會有更多人受益,這就是一個布施的行為。你在布施什麼?好的思想,善的觀念。可能有時候,別人的一個小小的舉動改變我們的一生。同理,你的一個小小善舉,也許讓別人的一生發生天翻地覆變化。那麼你就是他生命中的貴人。也許他並沒有在意,但你已經在積福報了。

  幾年前我們寺院印了小冊子,從第一版到現在,已經達150萬冊之多。我曾記得,有個朋友是做銷售的,他當時約談一個主管,但是怎麼都沒成功。最後就把這幾本小冊子通過他的秘書遞給對方。結果第二天那個主管就來電話了,因為他看了冊子後覺得蠻好,就對他生了信任。他想推薦這種理念的人,一定是個好的合作者

  所以布施的行為可以無處不在、無時不在,不要想到只有錢財才能布施,我沒有錢,這條路就斷絕了。不是這樣,你沒有錢,可以用自己的身體布施,你幫人家掃地、挑水、擦地板,都叫布施。你給別人一個微笑,一個安慰,一個善意的祝福,也是布施。當然還可以法布施,像前面說的小冊子,很多優秀的書籍,很多好的思想方法、技巧,這些都是

  一個總是在布施的人,是一路在給自己種植福報,他的人緣會越來越好,事業會越來越發達,身體會越來越健康家庭會越來越和諧。因為他是從對方的利益出發,為對方考慮。誰不喜歡這樣的人呢?如是因,如是果,因緣果報,絲毫不爽。這天地間就是一個大的方程式,只有聖人才能解得了。

  因此,布施可以作為企業的一種文化好好貫徹,這種貫徹應該是自而下的,老闆領導以身作則,去影響大家,最後使員工達到自願、自發的境界。因為布施,本來就是一個自願的行為。

  以戒為師與火內栽蓮

  持戒簡單地說,就是我要做什麼,不做什麼。把負面東西去掉,正面的、積極的東西就出來了,成長起來。有人認為佛教麻煩不殺生、不偷盜、不飲酒等等,把自己束縛住了。我要說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假如你現在一隻羊,你寧願被殺掉煮了下酒嗎?有人可能認為,它作為羊,就是應該被我殺的,要麼為什麼是一隻羊呢?我說這叫愚痴你是今日有酒今日醉,不管明日喝涼水?其實生死輪回一直存在,你今生有幸為人下一生就可能成為畜生,成為羊,到那時候你就有苦說不出來了

  有一次我去荷蘭,到公園裡面玩,一隻兔子懶洋洋趴在路中間睡覺,二十個人從那裡經過,都沒驚動兔子。為什麼外國兔子這麼膽大?很簡單,當一個動物沒有人願意傷害它的時候,它就覺得無所謂了。如果我們公園有這樣一個兔子,那肯定跑的比火箭還快。

  曾有一個德國男子,開著法拉利在回家路上,發現一隻刺蝟正在橫穿馬路。他來不及剎車,只好向公路的護欄撞去。結果,人和刺蝟沒有受傷,法拉利嚴重受損,光維修費約30萬元人民幣。事後記者問他為什麼這樣做他說:「沒有什麼東西生命更珍貴,哪怕是一隻刺蝟,也值得我為它讓路……」

  大家看看,這是什麼樣的境界?人家沒有宗教信仰僅憑人道主義就可以這麼做。所以,殺生是第一大惡,被佛教列為第一重戒。殺動物如此,殺人就更不提了,任何法律都不會允許殺人,如果有這樣的法律那不叫法律,叫刑法。

  在這裡我要的是殺生吃肉兩個概念佛教根本五戒,只有殺生,沒有吃肉佛教的戒葷腥,是相對出家人而言。對於一般大眾你做不殺生就行了,當然最好是吃素。佛教有所謂「三凈肉」,就是不為己殺,不見殺,不聞殺,這樣的肉是可以吃的。當然,那也是佛祖慈悲,因為吃肉其實是變相殺生,為什麼呢,——如果世界上沒有吃肉的人就不會有殺生賣肉的人。但是一般眾生做不到這一點,所以佛祖出了吃「三凈肉」,這是退而求其次的做法

  講到這裡,有人害怕了:說連肉都不能吃,我幸虧沒有出家,沒有信佛!其實,這不是什麼幸事,但凡有點常識的人都知道,現在的肉由飼料和激素長成。如今的肉不叫肉,那叫毒。你吃肉,等於在吃毒藥。毒藥吃多了,身體早晚會出問題的。

  六度的第三個叫忍辱

  大家都覺得「忍辱是個非常艱難的事,你有這樣的想法,就說明你的層次還比較低,所以覺得難。我有一朋友,他的孩子人高馬大,但是在學校里經常被同學欺負,他母親很著急,我就問她:你的孩子每次回家是不是很難受、很鬱悶,或者嘮嘮叨叨向你訴苦?她說不會啊,每次回家都顯得無所謂。我說那沒關係,你兒子跟他同學根本不在一個頻道中,所以傷不到他。傷害是什麼?如果生活中一個人能傷害到你,說明你的境界不高,打個比方,如果你在三樓,他在一樓,他拿把刀也殺不到你,因為那個高度不夠。他之所以能傷到你是因為和他在一個頻道,在同一高度。所以,當我們的心量不夠大,境界不夠高,解讀事物的深度不夠深時,你就常常被傷害。因此,忍辱最能看出一個人的綜合素質,在佛教修行中,忍辱是非常重要的,你不忍辱,次第永遠上不去佛教修行中有句話叫「火內栽蓮」,這是個比喻,外面大火焚燒,你心內清涼蓮花,這同樣是我們在家人應該修行境界,面對五欲六塵,是非恩怨,面對奇恥大辱,都安之若素不為所動,保持內在的清凈和皓潔,保持向善的信仰

  一個好的企業家實際上不僅是一個哲學家,還是一個宗教家。宗教家是什麼呢,度人。作為一個傳道者,傳播一種人間正道,傳播一種積極向上的思想,傳播一種正確為人處事的方法,故而,他已經不是只把眼睛盯在業績上了。反過來,如果一個企業家的目光如此高遠,他的業績也差不到哪裡去。「取乎其上,得乎中,取乎其中,得其下」,他的上限決定了他的下限。但是沒有這種境界的人,往往會就顧此失彼,這正是一個責任感、有使命感的企業家不斷在自己的內心去修鍊和升華的過程。一個有如此高遠境界的人還需要忍辱嗎?這種人別人根本傷害不到他,即使被拉去服勞役,他也不會覺得是一種苦,即使被關到一平米的房間禁閉,他也照常怡然自得。這個世間沒有什麼東西可以傷害到他,因為他靈魂,早已超越他的肉體自由存在。

  前段時間我去看話劇《如夢之夢》,講的是一個將死之人身邊的護士說他的人生經歷。這時候講出來的話很有意思,你會發現,曾經讓他痛不欲生的人,曾經提攜他走向輝煌的人,在他眼裡都變成了一個樣。所以我經常建議大家有空了到太平間走走,到火葬場去轉轉,那裡人一進去就變成灰,成了一股黑煙。再到墓地去看看,那些曾經和我們一樣活蹦亂跳的人,都躺在那裡。這些地方其實是很好的教育場所,可惜一般人不願意去,他們總不想面對現實,寧願苟且地活著。

  所以我們遇事要想開一點,放下就能超越,只有超越才能駕馭。生活就是要我們駕馭的,不要讓生活駕馭我們。你如果被生活控制,就成為它的奴隸,成為它的坐騎,成為它的驢。財色名利、愛恨情仇等等,這些都要放下都要超越。放下你就解脫了,解脫你就自由了。當然,要做到這點很不容易。

  如是精進自然有成

  下面是精進

  現在,有些人精進執著聯系在一起,這是不能相提並論的。精進是什麼?積極、奮發、自強,向一個正確方向努力精進一定是跟正確事物相應,或者說向著正道而去,是符合天地運行規則的。那麼執著呢,是頑固,是執迷不悟,是一根筋,這正是我們要去掉的。佛教認為,作為凡夫都有三大病根執著、分別、妄想。如果能去掉執著你就成阿羅漢了,如果再去掉分別,就達到菩薩的果位,如果最後連妄想都去掉,你就成了佛。所以,執著是對人有害的,「我執」、「我見」,形成人的根本障礙使人生死流轉,循環不已。

  比如說,我們常說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這是什麼精神呢?當然是精進精神,就是奮發向上自強不息的精神,但如果你這個自強不息是為了自己的貪欲自己的野心,像希特勒那樣想統治世界,這個不叫精進,叫執著,更嚴重說,叫中了邪魔。由此可知,精進是向著光明大道去的,而執著是奔著羊腸小路。

  佛教裡面,分大乘小乘。乘是運載的意思,大乘就是可以運載很多東西佛經里經常有個比喻大乘牛車小乘是羊車。小乘的果位是阿羅漢大乘的果位有菩薩和佛。在佛教里這樣描述佛跟羅漢的區別,羅漢所達到的境界好比用一根針捅一下,對世界的了解就像從針孔透進來那麼多,而佛所達到的境界,好比把整個天花板都掀掉,他對世界的了解是無盡的。為什麼有如此大的區別呢?因為羅漢是自了漢,他自己了脫生死就行,而佛和菩薩是自度度人。菩薩在這世間無時不刻不在度眾生,所以,菩薩是佛的因,佛是菩薩的果。

  藉此,在公司裡面,越高級的管理人員,他的心態思想就應該越像菩薩,不但自己做好,還要影響別人,幫助別人,度化別人。佛之所以能成就如圓滿,就因為他在人生當中過程就跟羅漢不一樣。所以,我們要做佛,在公司里做佛,在家裡要做佛,你處處都是境界、大視野、大願力,最後就取得大成就。

  很多時候,人生中的苦難對你生命內在品質的提升就是一個必要的過程。我經常舉例,老闆安排你做一件很頭痛的事,你要麼在痛苦中沉默,要麼在痛苦中蛻變,只有這兩種選擇。如果你蛻變了,要感謝他給你蛻變的機會,但是很多人不理解這道理。一個人只有在各種艱難和困苦中他的內心才能得到真正的成熟大家都知道企業難做,錢不好賺,市場難開拓,人不好管理,你是個懦弱的人就被這些事壓住了,消沉了,你能迎難而上就有出路,就能提升自己。

  事物的存在都有規律,可能有人覺得創新很難,但我覺得一點都不難。為什麼呢?任何組織和個人的成長都有依附,皮之不存毛將焉附,把這個依附找出來。我們國家依附於什麼成長?依附於人民,人民的需求就是政府要努力方向。我們的企業依附什麼成長?依附於我們的服務,我們的客戶,我們的產品,所有的服務創新都是依對方的需求而改變的。有個宗旨叫「人無我有,人有我強,人強我精,人精我好」,就是我永遠比別人好一點,先一著,走在他前面,這樣就成功了。

  我們香海禪寺跟其他的寺院就不同,一般的寺院大雄寶殿的後面供一個觀音,有滴水觀音,海島觀音,龍頭觀音自在觀音,但我們做了一個萬手觀音,一個大觀音,手伸出了一萬多個,整個三十多米寬的空間,九米多高的高度,全部密密麻麻是手,站在那裡一看,整個視覺就給一個巨大沖擊。為什麼要這麼做?我們的追求跟別人不一樣,我們不是作為一個燒香的場所,我們根本不在意人來不來燒香,我們的定位是希望能給這些企業家做一個心靈凈化的場所,企業家是一群什麼人?是社會的精英。這些精英需要什麼,我們就要給他們什麼。如果我的思想能夠影響一個企業家企業家就能影響他的公司,整個公司有多少人,後面有多少家庭?我影響一個人就能影響一群人。平時我度化一個人,可能一個是一個兩個就是兩個,而現在不同。所以,這就是我們的定位不一樣。

  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講的創新。創新就是怎麼做出跟別人不一樣的東西,如果你不是從實際出發,創新出來東西就不被市場接受。因此,你永遠要到客戶中去尋找需求,去創新,這樣創造出來的東西才真正是客戶需要的,這樣你的公司就會越來越好。

  有一次嘉興的一個畫家來看我,他在世界很多地方辦過畫展,名氣很大。我們談起畫,我以前沒學過畫,也不懂畫,但是我就跟他講,一般人學畫都是學習以前名人的畫法,他的技巧,他的筆法,用墨等等,不斷地去模仿。我說你有沒有發現一個道理,這個世界所有的宗教或者說創立宗教教主,當他得到某種靈感的時候就會以他的思想來解讀這個世界,把這種解讀的東西記錄下來成為他思想,他的教育,他的學說。西方的蘇格拉底、柏拉圖、黑格爾等哲學家,也是以他的眼光來解讀這個世界政治文化藝術等等,所得出來不同的結論。中國孔子老子墨子、荀子、韓非子,亦是如此。繪畫也一樣,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角度,比如畫荷,有人畫荷花的鮮艷、美麗,有人畫的是禪荷、墨荷,不染顏色或者是霜打過的,有人不畫荷花就畫荷葉,從荷葉當中表現荷花的綻放,用不同的視覺,不同的角度來表達結果當然不一樣。所以我跟他講,你不應該把別人的技巧永遠當成自己的技巧,你的基本功具備以後,重要的是自己的眼睛——用你的眼睛、你對生活的獨特感悟,把它記錄下來,描摹出來,那時候你就是獨一無二的,就能成為這個時代最好的畫家
企業管理也同此理,這個世界上沒有東西是一模一樣的。管理是什麼呢,就是從人的角度去考量人的思想、行為、特質,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長短缺,有的人需要這樣開發,有的人需要那樣開發,都找到適合的方式把他的潛能發掘出來。而每個公司因為情況不同,所以經營方式不一樣,就像稻盛和夫的思想許多人學習過,但是沒有辦法應用,那是別人的東西

  因而不要刻意地去模仿別人,學習什麼,學習這個人成功背後的思維方式、他的思想。有的人走出去又回歸到原點,為什麼呢?因為他永遠沒有辦法突破自己的思維,所以永遠在裡面打轉。

  深禪定大智慧

  第五個是禪定。什麼是禪定?外不著相為禪,內不動心為定。當然,高級的禪定行住坐卧都在定中。就是做什麼事都一心不亂。我們知道柳下惠坐懷不亂故事那就是他道德定力很深。我們一般人打坐會亂想,可以用呼吸或者念佛號的方式對治散亂

  有的人把禪當做思考,我們叫參禪,佛教裡面參禪是參生死,我們的參禪是參企業。怎麼參,在頭腦中像電影一樣把它一遍:今天我跟誰吵架了,為什麼吵,自己講了哪些不適合的話,接下來怎麼辦?……就是在靜坐的時候參自己的問題,參自己的內心平常不清楚的問題在靜坐過程中統統都會幫你解開。

  實際上禪修就是讓我們的心沉澱下來,當你到一定境界後,你的性格,你的思維,你的觀念,會跟著發生變化。以前天台山有兩個奇人,一個叫寒山,一個叫拾得,有人說他們是文殊普賢化身。他們寫了一本詩集,叫做寒山拾得詩,現在在故宮博物館里收藏著,乾隆皇帝專門在他的詩集上蓋了許多圖章,為什麼呢?因為他的詩太好了,一般人寫不出。其實他們一字不識,詩好是因為開悟了。通過禪修最後開悟了,生命質量發生了徹底改變。

  這種案例很多。大家知道,六祖慧能是影響中國一千多年主流文化禪宗的集大成者,關於他的言行錄後人把它列為《六祖壇經》,在中國佛教歷史上,沒有一出家人寫的東西叫做經,他是唯一一個。但他實際上也不識字,是個農夫。別人把經文一遍他就能明白裡面的意思。他是開悟的人。所以禪修會改變一個人的內在生命

  最後一個智慧佛教裡面講「五度如盲,般若為導」,因為六度萬行是菩薩修證佛道的階梯,六度圓滿,就是佛道圓滿。所以,智慧才是最重要的引導。般若什麼呢?——出世間的終極智慧人生的最高智慧那就宇宙萬事萬物存在的規律。《金剛經》裡面講,「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實際上這個講的便是智慧。它是說世間萬事萬物包括我們自己,都是剎那殺滅變化無常的,人有生老病死,月有陰晴圓缺,我們不能執著於外相,被表象迷惑。

  《金剛經》里還講,「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有為法」,即一切有所造作的舉止,包括思想、行動等等。它像什麼呢,像夢幻,像水泡、像電、像露,都是不斷變化迅疾消逝的,沒有一個固定的自性這叫「空無自性」,也就是大乘緣起性空的思想。了解這個思想後,還有什麼可以糾結的?——你的家庭出問題了,公司出問題了,身體出問題了,都是暫時的,都會過去。既然如此,又何必焦頭爛額、身心煎熬,痛苦不堪呢?

  這個世界的本質是什麼?正如《心經》裡面說:不生不滅,不垢不凈,不增不減。這就世界的本相。在聖不增,在凡不減,沒有好也沒有壞,沒有乾淨也沒污濁,當然也沒生死,之所以認為有,是我們凡夫的分別心造成的,是我們的錯誤知見這一點,真不是一般人能夠明白,必須自己證悟才能知道,所以佛法不是我們頭腦想像出來的,它是實實在在通過身體力行去印證的。佛祖最初講戒律的時候說,喝水的時候也要念阿彌陀佛,為什麼呢,因為水裡面有八萬四千蟲。古人哪裡明白這個事實,現在,用顯微鏡一看,的確如此。

  故而,佛教里講的因果定律生死輪回等等,只有親證的人才能知道,我們凡夫境界是不可能瞭然的。我有一朋友,在政府里工作,他對我有一次自己出了車禍,在昏迷中看到一束白光,他以自己難以想像速度向那個光亮飛去。這個其實就是他靈魂佛經裡面講,人死後神識要到哪裡,只要一念之間就可以到達。這些,我們常人當然難以理解,因為我還沒有死。

  六完五送

  最後,六度講完了,我送給大家幾句話

  第一個是,讓自己的心像虛空一樣開闊。就是打開自己的心量。心量決定人的格局,心量越大,成就越大。對雞毛蒜皮的事都斤斤計較的人,他怎麼成就自己?他怎麼接受別人?別人又怎麼接受他?而且,心量太小的人註定是不快樂的。

  第二個,學會惜福。你越惜福有福,越不惜福越沒福。惜福,就是珍惜我們遇見的每一樣東西、每一個人,包括你的妻子兒女父母同事。因為每一個人來到我們身邊都不是無緣無故,他們絕不會偶然來到我們身邊都有很深的緣分

  第三是學會吃虧。一個真正有格局的人,才能做吃虧;反之,一個心量狹小的人,絕對吃不起虧。吃虧實際上是在積福。我曾經講過一個故事地獄裡面有兩個小鬼要到人間來投胎,閻羅王跟他們講,人世間兩個工作崗位,第一個工作崗位是不斷地得到東西,另外一個工作崗位是不斷地給予東西你要哪個?一個小鬼跳出來就說,我要第一個!結果他去了發現乞丐,而另一個是富翁

  第四是學會永遠站在制高點上看待問題。作為企業的掌舵者,你一定要培養這樣一個思考問題的方式。什麼是制高點?——事物的終極,把握它的終極規律。高屋才能建瓴,站得高才能望得遠,這樣你就能更好地處理它。

  第五是每天用一顆光明心面對生活光明就是智慧,就是喜樂,就是慈悲,就是捨得,就是放下,就是看的透,就是想的明白。如果用這樣的狀態去看待和思考問題,你的內心就一塵不染,五毒不侵,光明清凈

  好,我今天就先講到這裡,謝謝大家。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