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瑾整理
世間的萬事萬物,莫不存有一種心靈相應的共通。聽者和講者、讀者和作者之間的配合或神交亦屬此列。因此,講課時,我從來不強迫對方去聆聽,心沒有生起求知的慾望時,逼迫自己坐在那裡,一直追隨著各種妄想,既浪費時間,又會影響身邊的人,完全沒有必要。所以聽課之前,或者閱讀之前,調整好自己的心態非常重要。
推薦一首歌,名字叫《醒來》,我非常喜歡。閑時,靜靜地坐在那裡,輕輕地閉上眼睛,做兩個深呼吸,然後傾聽著這首靈魂之歌,隨著歌聲悠悠的結束,慢慢地把眼睜開,搓搓手,搓搓臉,搓搓耳朵,敲敲頭,讓自己的心靜下來,再做幾個深呼吸,你會覺得就像歌名一樣,一切似乎剛剛醒來。……
以前講過一個主題——「獨一靜處,專精思維」。其實,就是回歸「寧靜」。寧靜,直白點說,就是要形成一種生活習慣,即做任何事情,要沿著其事不斷地、深入地、究竟地、徹底地展開想像力,這一狀態我們稱之為「凝神」。人只有處於獨處、安靜狀態時,才能做到凝神。
我們寺院,近幾年來,一直在開設一個訓練班,主題為禪修。禪修,實際上就是訓練凝神的狀態。人如果一直處於動態之中,比如思考問題,或者做雜物,其心就處於散亂的狀態,這種狀態下無法做到凝神。所以,平時,一定要找一個時間讓自己獨處。
古人對「慎獨」兩個字情有獨鍾,因為每天做很多事情,很難讓自己靜下來。所以,一定要找個一個時間,讓自己獨處。但獨處並非誰人都能做得到,實際行持起來相當困難,非思想境界高遠,內心知識豐富,解讀事物透徹之非常君子,所不能輕易做到。普通之人,一提到獨處便坐立不寧,即便無事,也習慣性地拿著遙控器,不斷地更換著電視頻道;或者約上幾個朋友,三五成群,喝酒聊天,一醉方休。平時真是如此,其實最應該好好反省自己:我為什麼不能獨處?我為什麼就不能安靜?
只有能做到獨處,才能對世間、對人生、對所做的每一件事,進行甚深思維。尤其是學者,只有學會獨處,才能利用好自己的專業,做出究竟圓滿的成果。所以佛教修行為什麼要求一定要打坐,一定要禪修,實際上只有獨處,獨一靜處,才能專心思維,才能透過人生的常樂,去思考生老病死,去體悟諸行無常、有漏皆苦的真諦。如此,才能從苦和無常當中去想像空的境界。繼而,達到無我的狀態。這就是佛教中解脫道的修法。
每一個人要想走出一條自己理想的道路,就要養成這樣一種生活習慣:從今天開始,每天晚上找個時間,關掉電話、關掉電視、合上書本,拿一個凳子,寂然面壁而坐。如果每天能堅持坐兩個小時,即使有一天,莫名其妙地被抓到牢里,被關到黑暗的小屋內,一定也不覺得那是苦難的降臨。
人最怕的是黑暗,最怕的是獨處,最怕的是沒人理,如果有人跟你吵架還是個好事情,最怕是吵架的人都沒有。所以,佛經記載,佛陀即將離開這個世間時,阿難曾經向佛陀請教如何對付惡性比丘和犯戒比丘,佛告之曰:「默而摒之。」默而摒之是什麼意思?就是不見他、不看他、不跟他說話,他站在面前,就像空氣一樣。其實,對人最大的一個懲罰莫過如此。如果你告訴身邊所有的人都不要跟其中一個人講話,他走過來,就當他空氣一樣,那對他而言是非常殘忍的。
有一本書叫做《水知道答案》,作者為日本科學家江本勝博士,他花了八年的時間不斷地做一個試驗:同樣三杯水,第一杯每天對他贊美,比如我愛你、我喜歡你,你長得真漂亮,我們每個人都特別喜歡你,等等;第二杯每天罵他,唾棄他,說些你很醜、很難看、見到你就惡心,等等,凡能想像出來的臟話,全部拿來罵他;第三杯就放在原地,置之不理。最後用顯微鏡觀察來自同一地方的這同樣三杯水,其晶體的結晶,卻大出人意料:得到贊美和愛慕的第一杯水結晶像花一樣,非常漂亮,甚至驚艷,每一朵都很美;每天辱罵的第二杯結晶非常醜陋,結晶的流線是緊張的不安的;不被理睬的第三杯結晶很普通,不會引起人們絲毫的注意,完全等於被遺忘。
我有一個經營企業的朋友,聽到這個故事以後,半信半疑,回到工廠裡面也做了一個實驗。他用一個電飯煲煮了一鍋飯,打出三碗,分別放在不同的地方,並要求員工每天對其分別贊美、辱罵和遺棄不理。一個月之後去觀察,果然腐爛發霉後毛的長短、顏色發黑的程度和腐臭的味道的確大不相同。於是,他開始深信不疑,並喚起了他對「愛」與「感謝」的珍惜和共鳴。
每一滴水都有一顆澄亮的心,緘默地感受著整個眩幻世界的每一面——善惡、美醜、真假……從這裡面我們悟出一個什麼道理?人的身體,百分之七十都是水,所以如果每天都跟自己講,或者是對著鏡子講:哇!長得好漂亮啊!哇!笑得很燦爛啊!每天都要告訴自己——我是最好的自己,那身體的水細胞就會潛移默化地發生巨大變化。每天不斷地贊美自己,並不是內心需要,而實際是身上每一個水細胞的需要。當笑、燦爛、自信心生起來時,就會明顯發現,臉上的皮膚,一下子綻放了;笑容打開了;眼神充滿了亮度;自信心自然生起……這一天帶著這種感覺,見到每一個人,肌膚都發出青春、健康、喜悅的光芒,辦任何事情能不順利嗎?肯定非常順利。一切美好縈繞心頭之時,即使別人要想打擊你,足夠的自信也能防衛使你受不得一點點傷害。這是《水知道答案》帶給我們的啟示,亦是科學對萬物相應相通的佐證。
推而廣之,對孩子的教育,要採取賞識性的教育辦法。當然,對象不同,方法迥異。對自我感覺太好的孩子,應該採用打擊性教育之法;對自信心不足的孩子,要用賞識性教育對策。因材施教,方符合自然之道。
最重要的事就是修鍊內心,如何讓自己安靜下來,讓自己凝神想像,讓自己每天雖置身於紛紜復雜的事情之中,卻能善持一顆平和之心,即使在奔跑中,也能處於寂靜的狀態。
我有個弟子,是上海一家最大培訓公司的高管,她經常來我們寺院。有一天她跑過來跟我講:師父啊,我們公司裡面要組織去戈壁灘,這幾年,各所高校emba都會重走玄奘路,去戈壁灘走那個荒無人煙的道路。頂著烈日的炙烤,行走在一望無際的沙漠和戈壁,要走三天,而且還要取得好的名次。公司里的男生為了搶到第一名,都已經開始採取跑步、舉啞鈴等各種措施以增強體力。下個禮拜就要出發了,我還沒任何鍛煉辦法呢,怎麼辦啊?這對大城市裡長大的她,的確是一種難以忍受的考驗。我安慰她說:我偷偷教你一個秘訣,如果真能按照秘訣去做,你一定能跑出很好的成績。秘訣就是,到了現場之後,一踏入陌生而神秘的戈壁灘,你的同事一定會很興奮好奇,忙著照相、歡呼、歌唱……而你此時先不要做這些,唯一要做的就是身裝最少的東西,帶點水,調整好自己的呼吸,眼睛看鼻子,鼻子看地上,基本上在三米遠的地方,按照你所能接受的速度開始行走,每一步注意把呼吸調整好。找到規律後,接下來的三天,就要按照這種速度走。最後奇跡出現了,一個從來沒有經歷這種艱苦環境的弱女子,居然可以走出最好的成績出來。
其實,我們國家的體育健兒,很早就特別注重這方面的心靈指導和訓練。工作越忙,心就應該越靜。如果因為身體很忙,心就在加力,那整個人勢必惶恐不安。接下來發生的事情可想而知:開車可能會無端發生車禍;做事情,心如亂麻,毫無頭緒;考慮問題,顧此失彼,情急之中草率做出錯誤的決策……你也許聽說過,有人家裡鬧火災,跑進去,情急之下,棄存摺而不拿,慌亂中提個尿壺跑了出來。那時的頭腦想的是什麼?就想抓點東西就走,大腦一片混亂,根本無暇分清何為重要,何為不重要了。
因此,作為領導者,一定要培養沉靜的內心素質。保持清晰的思維,才能做出正確的決策。如果內心沒有這樣一個境界,很難在現有的工作崗位當中,邁出更高的步伐。
當然,這種狀態並非天生,需要時刻去訓練。
竅門一點通
有位老總講,以後一定擠出時間帶領其高管到我們寺院里進行禪修。其實,有空來、沒空來都不要緊,最關鍵的一點教給大家:
每天回家,找一個凳子,面對牆壁而坐,身體坐直調整呼吸。這其中的一些技巧如下:如果能盤腿盡量盤腿,不能盤腿,就交叉雙腿,身體坐直,(頭跟身體要成一條直線,就是身體坐直)不要靠在板凳上,然後兩手握在一起。(冬天時,手握在一起;夏天時,手放在腿上面),眼睛閉起來,這時候關注自己的呼吸,一呼一吸數一;如果心裡比較亂,吸氣時數一,吐氣時數二;如果心依然很亂,就吸一半,停一停,再吸進來,再停一停,再吸進來,就是一次吸氣,把它分成三到四次,吸到一點都吸不進來為止,然後憋住幾秒鍾,1、2、3、4秒鍾,再慢慢吐出來,吸進來多長,吐出去就要多長,盡量能做到——輕、緩、細、長,要把握這四個要點。
首先,兩手搓搓,搓到熱熱的,捂在眼睛上。然後,再搓搓臉,搓搓耳朵,敲敲頭。
第二,把手握在一起(交叉反掌),盡量往頭頂上伸,特別腰粗的人,要想盡辦法把腰拉細,盡量地伸,伸到自己能想像的極處為止,然後放下來。
第三,把手握在一起,放到背後(掌心朝外),往外面掰,頭往後仰,手往上提。
第四,手伸出來,右手盡力尋找去拍左後肩部位,同時左手順勢右拍。反之亦然,左手盡力尋找去拍右後肩部位,同時右手順勢左拍,每一次坐完,都拍二十下,要用力拍下去,拍到全身像觸電一樣的那種感覺,找到整個人精神卸下來那種感覺。
第五,平常經常坐辦公室,頸椎有毛病或頭不舒服的人,要做「點頭搖頭」運動:順序是點頭、仰頭,左、右,斜左斜右,斜右斜左,基本呈「米」字形,各做二十下。然後,轉頭運動,先順著轉,再逆著轉,各轉二十下。
最後,就把手交叉握在一起,兩大拇指並攏在上,敲打自己頸部,以頸椎部位為中心,其左、其右、三個部位依次敲打,各二十下。
身體里很多東西可以做自我練習。所以,有空,要跟身體做對接,不要覺得自己身體不重要。
眼睛所看到的都是外在的東西,都是別人的東西,都是別人身上的問題。真正有能力的人,永遠在自我反省,永遠找自己內在的問題。如果身邊出現一大堆問題,實際上,都是自己的問題,自己是所有問題的製造者。
很多人都不相信這句話,總是抱怨周圍的環境搞亂了他的心境:這個不好,那個不行,公司不正規,老闆脾氣暴躁……這時,就應該靜下來多問問自己:為什麼這個問題會在自己身上發生?為什麼這個問題在自己周圍發生?為什麼這個問題不斷在自己身邊出現?喜歡抱怨的人,其身邊的問題會越聚越多,甚至呈倍增之勢。不斷自我反省之人,即使碰到一點點問題,也會倍減。甚至很快就被消除掉,絕不會火上澆油,使矛盾之火燃燒得更旺。
唯有一定思想境界之人才能做到如此超然。因此,碰到問題時千萬記住,不要指責別人,一切根源都在於自己,這才是一個有能力的人,本該展現的一種行為。當然,這種氣魄並非天生而來,需要不斷地訓練。所以,我們要修寧靜,修獨處,修靜態,修安靜,修內心的豐足,修自我境界的提升,修胸懷的開闊,修認識事物時所需的那種深邃和敏銳性,修內心那種極限的打開,不斷地開啟自己的思維方式。
眾所周知,宗教和宗教之間的敵對情緒非常嚴重。但我敢在這里自豪地說:經常有很多基督徒、很多老外,跑到我們寺院里來進行禪修。為什麼能做到這一點?因為寺院的門,從不自設藩籬,這里沒有種族的區別,沒有教派的歧視,沒有窮富之分,誰都可以進來,誰都可以交流,只要你帶著一顆寧靜的心。
我微信裡面有一個朋友,是名牧師,他每天發一些聖經、福音之類的內容給我。每次看後如有感觸,我都會回應兩句。為什麼?因為,當他說得好,就應該學會去贊嘆。我們寺院裡面每月都舉辦讀書會,成員至今有八百多人,讀書會的書籍,可謂包羅萬象,除心靈方面的書籍之外,有政治類的,如《省委班子》;有經濟類的,如《德魯克管理思想精要》;有神學類的,如《與神對話》、《德蘭修女傳》……《德蘭修女傳》這本書作者獲得了諾貝爾獎,很值得去讀一讀,以前我們買了將近四千多本送給喜歡讀書的人。為什麼人家捐給寺院的錢,我們願意去做這些事情?原因很簡單,我們希望身邊的人,都是一群有智慧的人,都是一群心胸開闊的人,都能站在一定高度去思考人類未來生活的方向。
當具有這樣思維的人走在一起的時候,會影響身邊、改變社會。我們身邊有太多這樣的例子,他們有的成立了基金,有的辦了學校,有的做起了企業……海寧海港超市的朱晨耀先生,居然把海寧所有的上班一族都組織在一起,去做義工。他現在的義工組織已經輻射全國,一到星期六、星期天,大家全體出動:到養老院去慰問老人;給環衛工人送去愛心;拿著蛇皮袋,大街小巷到處去撿垃圾……所以,海寧城市到現在,一塵不染。
也許,愛心之初,可能跟事業的發展有點千絲萬縷的關係,但只要不斷地沿著這個思路做下去,只要身邊的人,不斷地去堅持如是去做,所做的每一件事都很有意義。所以,不要認為自己一個人,好像在這個世間不重要。如果心中裝有世界,以後的成就,就會影響世界。不要認為自己很不重要,打開自己的心量之後,你的能量,你的工作,無法想像。甚至你帶的團隊,不管在哪裡都是最卓越的。因為心可以裝下世界,世界在你面前,便如手掌一般大小。那自然你的成就,就無可想像。
這樣境界的提升,就看怎麼轉變自己。聖人是人,總統也是人,著名的學者和科學家還是人,同樣是人,我為什麼不如他?我為什麼做不到?原因在於,是否從一開始就把自己當做人。
你光明、喜悅、幸福、笑口常開、有包容心、智慧,那你的世界就如是模樣地呈現。這是無數前輩高人,不斷驗證的一個真命題。這是佛陀教導我們的智慧,只不過我把它轉述出來。當然,我自己有親身感受了,親身驗證了,才轉給你們。
理解了這個道理,即使做一件很簡單的事情,也能做得最好,甚至可以做出驚天地、泣鬼神的成績出來。
有一則故事:日本郵電大臣野田聖子,畢業於女子貴族學校後,她的第一份工作是在帝國酒店當白領麗人,其中有一項清潔工的訓練課程,自出娘胎以來她從未做過如此粗重的工作,因此第一天伸手觸及馬桶的一刻幾乎嘔吐。但有一天,一名與聖子一起工作的前輩在抹完馬桶後居然伸手盛了滿滿一杯廁所水,在她面前一飲而盡,以此向她證明經她清潔過的馬桶乾淨得連水也可以飲。那一刻,聖子震驚地呆在那裡。最後,她在內心默默地給自己下達一個命令:「就算一生要洗廁所,也要做個洗廁所最出色的人。」後來,她以這種精神源泉,嚴格要求自己,不斷精益求精,做別人做不到的事情,終於出色地成為日本的郵電大臣。
所以,人生之路,漫漫修遠,唯有立志求索,方能中流擊水,觸摸真理的光明,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如果相信這句話,你就能走出卓越的人生。如果不相信,永遠為一點工資,討價還價,永遠被別人驅趕著走,做自己不願意做的事情。那這一生,就是痛苦的一生;這一生,就是默默無聞的一生;這一生,走在哪裡,人家都不知道你是誰。當然,認不認識你不重要,最重要的是,內心當中有這樣一個信念。所以,豐足的內心,才是立足於天地之間的自我本色。
知足者富
我們在寺院裡面寫了很多春聯,有一句話叫做:知足者富。為什麼要用這句話來說明呢?知足者富,富貴的富啊。內心豐足,絕對是富有的人。如果總覺得不滿足,即使有千萬、億萬,甚或富可敵國,也是貧人,也是窮人。
古人有一句話:「威武不能屈,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這些話告訴我們——人格、思想、境界高於一切。實在地說,物質的東西,永遠都比不完。今天有了,別人比你還有;再達到自己所期待的那個結果時,發現還有人依然在你前頭。人永遠都有不足的一面,也有自我優越的一面。所以,眼睛不要總是盯著別人好,其實反過來看看,自己已經很好。
這幾年在外面講課,我也發現一個道理:講課的人,總希望每個人都喜歡聽,每個人都能專註地聽,每個人坐在那裡,憋著不去上洗手間,拿著電話不想去打,這種想像很美好。其實,哪有這種可能?一百個人坐在一起聽課,能有八十人專心聽你講,已經不錯了,已經是最好的了;如果有六十個人聽你,這堂課就沒白講;希冀百分之百的人都接受,這只是一種奢望。既然沒有百分之百,因此,就要完全放開地去講。完全放開之後,就可以講出自己想講的東西,認同不認同,那是別人的事情,怎麼講,是自己的事情。沒有壓力,才能講出最精彩的心靈之語。
創造力從何而來
人的創造性,絕不是約束之下的產物。局限於條條框框的束縛,創造力就會喪失。
因此,同上海交大的校長和院長一起吃飯時,我跟他們講,一所大學是人類靈魂的培養基地,交大是上海最大的一所高校,是帶領上海這座城市邁向世界,走向未來的一個基地。如果學校中的教授、學者、專家在這一畝三分地里,沒有得到自由靈活的施展空間,談何帶領上海,乃至中國的經濟邁向更輝煌的未來?
尤其,作為一個研究工作者,一定要訓練開拓性的思維,心安靜下來,不要散亂於外在的影響和迷惑,心息相依、雜念不生時,內在的光明才會呈現,創造性的智慧依之生起,未來才能走得遠,也才能做出最卓越的成績。
每一個人都是佛祖。作為普通職員也應站在決策者的角度,去思考自己的位置。甚至,要站在整個行業當中去思考現在的工作。
只有打開這樣的心胸和格局,從深入思維的高度去思考問題,創造力才能顯現出來,普通的角色就能取得無法想像的成果。從這個意義上說,思維格局決定一個人的未來成就。
培養孩子,也就是培養這樣一種創造力。因此,教育不是灌輸知識,而是點燃內心燃燒的慾望,點燃內心那團火焰,如何讓其不斷地燃燒。所以,灌輸只不過是某一階段、某一基本知識的一種傳授,真正的教育是授予一種思維方式,永遠啟發內在的那種創造的慾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