賢崇·賢宗法師:樹信念 依凈儀 知孝悌 求和諧

  樹信念 依凈儀 知孝悌 求和諧 

  ——賢宗法師在容大企業培訓課程上的分享

  楊柳整理

  今天受到韓總的邀請,來這里與大家做一個簡短的分享。

  我在很多的場合說過,我很欣賞「容大」的經營理念。「容大」的理念是什麼?「海納百川,有容乃大」。那我們寺院文化又是什麼呢?「十方來,十方去,共成十方事;萬人施,萬人用,同結萬人緣。」以上的這兩個理念其實是高度對接的。「海納百川」,這不如同是無量無邊的「十方佛土」嗎?「有容乃大」,這不就是說「打開心量,萬人同緣」嗎?雖然普法的方式不同,但正是由理念的一致,因此,我們香海和容大結下了緣分

  一、一念天堂,與物無對

  我們慣常的思維都是尋找這個世界的差異性,或者說,我們習慣用分別的眼光來看待這個世界。他的學歷是小學,你是研究生,你可能就會覺得差異很大,無法交流;他騎著三輪車去打掃廁所,你開著寶馬去會所消費,你可能又會覺得自己和他不是一個世界的人。這種思維其實是很可笑的,因為所謂差異,不都是由於你的內心而分別出來的嗎?這些差異不是一直都在變化當中的嗎?作為人,我們的本質不就是赤條條地來,赤條條地去嗎?那麼,怎麼會有那麼多差別,怎麼會有那麼多的紛爭讓你看不開呢?

  有一人去市場買菜,看見一個菜農的面前堆著兩堆西紅柿。一堆標著三元每斤,一堆標著六元每斤。那個買菜的人湊近了看那兩堆西紅柿,無論怎麼看都看不出它們有什麼區別。終於忍不住問那個菜農:「這兩堆西紅柿看起來並沒有什麼差別,為什麼左邊的只要三元,右邊的卻要六元呢?」菜農對他說:「它們的區別就是一堆三元,一堆六元啊。」為了迎合某些人對於等級與奢侈的追求,現在很多的商品價格已經不再根據其價值而浮動了。人的分別心實在是很奇怪的,一塊一百萬的石頭和一塊山裡隨手撿來的石頭,其待遇會大大的不同。殊不知,那一塊山間的頑石,可能才是真正的寶玉呢!

  今天在座的容大的各位賢才,也都是與我們香海具有殊勝之緣同修我也希望大家能夠真正理解有容乃大的內涵,抹去分別心,專心地從事一份工作,從中汲取經驗和養分,在工作中互相尊重、互相理解、互相接納,我想才是人生之為過程的真正價值所在。

  也正是基於以上的原因,容大提出了「信凈孝和」的思想

  二、信念,改變格局

  「信」就是指信念」。我們知道,孔子和他學生之間,有這樣的一次對話。孔子學生問他:「老師,您認為一個國家要存在下去,需要什麼必備的因素呢?」孔子說:「我認為只需要三件東西就夠了:第一是『兵』,第二是『糧』,第三是『信』。」他的學生又問:「這三者中,如果一定要去掉一樣,那應該去掉哪一樣呢?」孔子說:「先去掉兵吧。」在倡導「仁愛」的儒家看來,兵雖然是建立國家的一個基本要素,但卻不是一個安定國家之存在的最高旨歸。學生又問:「如果在糧和信之中一定要拿掉一樣,又應該捨去哪一個呢?」孔子想了想說:「那隻好捨去糧了。」因為一個人如果沒有信念,那麼他在這個世界是無法生存下去的。

  我們佛教說,信是一切功德來源,也是一切幸福的始基。如果我們能用信念來規劃自己的人生,那麼我們所遇到的一切都能迎刃而解。因為我們相信,因為我們從此有了目標夢想,因為我們的人生具有了信念所賦予的使命感。

  還是來說孔子有一次他遇到了歹人,眼看情勢危急,他的弟子們都感到十分絕望。這個時候他的學生問他:「老師,現在我們應該怎麼辦呢?」孔子回答說:「天何以喪斯文?老天是不會讓斯文斷絕的,那何以會來斷絕我的生命呢?」結果,果然又一次化險為夷。他在危難之時,仍舊相信,自己乃是「斯文」(學問知識仁義)的傳播者,天如果毀滅了他,也就是滅了知識,毀滅了仁義。這種將自己的生命信念相聯系的觀念,帶給了他巨大的生命能量

  經常有人問我:「師父,你們不可以吃雞鴨魚肉不可以大快朵頤。那當你看到別人在吃的時候,會不會流口水呢?」我回答他說:「如果你在廟里一個月,明白了我們為什麼不沾葷腥。說不定你看見這些魚肉也會感到惡心呢!」因為在我們的生命中,不殺生已經成為了一種信念,它與我們的慧命的存在是一體的。我們接受它,就像接受宇宙運行的規律一樣那麼的自然對於我們來說,那些肉食味道太重了,如果我們一味地追求這些味道上的刺激,就不能夠找到自己內心本然的清凈我很欣賞《老子》中的一句話:「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馳騁田獵令人心發狂。」這些外在東西使人習慣於向外計較、追求,而從來沒有時間來觀照自己的內心,這實在是非常可怕的事情

  我們做美容的同修也應該知道,如果我們能夠多吃一點自然的、純凈的東西,不要去食用過多的肉類,那麼我們的皮膚、我們的狀態也能夠變得更好。

  在我看來,我們的人生並沒有聰明與愚蠢的區別,也沒有富有與貧窮的區別,而只有思維上的不同。如果大家真的對於美容持有堅定信念,認為自己所從事的行業是為了讓別人更加美麗,為世界增添色彩的話,那麼你們就一定會想出無數種方法來服務你的客戶使他們達到自己的理想狀態就像韓國有一電視劇《妻子的誘惑》,裡面的那個主人公就是對於美容持有正念,才依靠著這份事業來達成了自己的夢想

  為什麼韓總要讓容大的各位家人都在自己的店裡供養一尊觀音菩薩呢?大家想過這個問題嗎?因為觀音菩薩有一個最基本的理念就是:「應以何身得度者,即現何身而為說法」。她以世人的要求為自己的要求,以別人的快樂自己的快樂,以別人的痛苦自己的痛苦。這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同體大悲,無緣大慈」。如果我們都能夠將別人對於美的期望轉化為對自己的要求,那麼我們的美容事業能不興旺嗎?希望我們容大的每一位家人都能夠像觀音菩薩那樣對待自己的員工客戶,那麼你的未來也一定能夠像觀音菩薩一樣走進千家萬戶。

  為什麼日常生活當中會產生種種的矛盾,種種的不和諧?那正是因為人容易將自己看得很高,把別人看得一文不值。如果想要改變自己狹隘格局那就一定要有放下我執放下我慢的信念

  三、凈心,改變生活

  「凈」就是潔凈,潔凈如水,通透如冰。你們知道水是怎麼樣的嗎?老子說:「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顧無尤。」人都想著往高處走,想要彰顯自己的能耐,表現自己的本事。可是水呢?水願意處在低處,它具有寬闊的胸懷,它利益別人,給人生命,卻不居功,不自矜。你看,水放在瓶子里,就變成瓶子的形狀;放在茶壺裡,就變成茶壺的形狀。

  我們應該怎樣向水學習呢?當我們家裡,面對孩子我就是一個母親,那麼就問問自己,有沒有盡到母親責任呢,有沒有體現出慈愛精神?如果面對先生,有沒有溫柔體貼,盡到一個妻子責任呢?如果面對長輩,有沒有尊敬柔和,盡到子女責任呢?如果面對同事,有沒有體現出干練、從容、優雅的自信呢?

  如果我們能夠把水的這種柔和與潔凈變成自己人生的信條的時候,那麼我們的人生便能夠事事如意

  你再看,水從山上流下來,遇到堅硬的山石就會拐個彎,繞開石頭流走。看起來好像它總是在退讓,總是在妥協。可是過了幾百年以後,情況又是怎麼樣的呢?堅硬的山石會被水流沖刷平整,變得毫無稜角,而水依然自如地流淌,謙退而從容。我們在生活中,不也應該是這樣的嗎?遇到挫折要學會容忍;遇到不喜歡的人要學會包容;遇到不成功的事情要學會等待時機。我覺得一個女孩子最美麗的時刻就是體現在她擁有水的柔軟,水的善良

  我們的地球70%是水,我們的身體70%也是水,因此水是我們最重要的夥伴,也是我們最應該學習的偶像。我們如果能夠向水學習,就能夠得到無盡的寶藏

  你們知道嗎?有一本書叫做《水知道答案》。裡面寫道,如果我們在控制變數的條件下,對水進行贊美,它就能形成美麗的水結晶;如果我們對它進行詛咒,水結晶就會支離破碎。這說明,水的靈性是最具足的,毋庸置疑,水中蘊含了我們生存了許多法則。我們將這種理念運用到美容當中去,你就可以要求員工在遇到每一個客戶時,都要贊美十句話,堅持這樣做,相信你們的美容事業也會事半功倍。

  如果我們能夠將這些如水的法則貫穿到自己的事業當中去,相信並不需要什麼嚴苛的管理、僵硬的流程就可以使客戶感覺到賓至如歸。

  誠然,我們需要人才。一個優秀的店長能夠搞定一家門店,一個能乾的員工能夠搞定一批客人。但是進一步問一問,人才為什麼能夠為我所用呢?我們憑什麼留住人才呢?還是要依靠企業文化企業理想啊。只有當你具備某一種理念、某一個品牌時,你才能吸引到相同頻率的人才。

  你們剛才看到了主持活動的妙菩提,其實她只是我們寺院中多位優秀的人才之一。你們我們憑什麼吸引到那麼多的人才呢?也一樣是依靠我們的理念文化啊。當你用這些軟性實力去吸引人才的時候,人才必然會像百川之歸海,怎麼趕也趕不走

  那麼企業文化價值又來自於哪裡呢?來自於企業領導者所具有的人生使命。如果要想創造一種什麼樣的文化,就要有一種什麼樣的使命感。

  再接著說,使命背後所體匿的又是什麼呢?是福德。如果我們想要讓自己的事業常青,企業長久地存在於市場上。就一定要具有相當深厚的德行。這種德行是利他的、奉獻的、忘我的。只有我們不斷地培養自己的福德,我們的企業才最終能夠長久。

  四、孝悌,改變人際

  我們一般會認為,「孝」就是指父慈子孝,「悌」就是指兄友弟恭。這樣的理解實際上還是狹隘的。將這個孝延伸出去,就是「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有無有以及人之幼」。人際交往之中,如果時時都有這種敬愛、贊美與怵惕之心人與人的關係自然會顯示出一片和諧

  當我們能夠把每一個長者都當作自己的長輩來看待的時候,每一個人都會對我們展現出慈愛與包容;當我們能夠把每一個後輩都當作我們的子女來看待的時候,我們就都能夠包容他們,理解他們。

  在家庭生活當中更是如此。在動物界中隨處可見的模仿與印隨作用孩子成長的初期體現得尤為明顯。如果你能夠對自己的長輩敬愛與順從,你的孩子就會這一印象刻錄在自己的腦海里,並模仿你的行為。由此可見,父母的行為對於孩子來說起著多麼大的作用

  有一婚姻專家曾經寫過一篇《我們為何愛自己的愛人》,他指出,其實我們所愛之人的模板或者說原型就來自於我們的父母。如果我們的母親是熱情、慷慨的,那麼當我們大了以後,就容易被具有這樣特徵的人所吸引。如果我們的母親是強壯而穩健的,我們就將愛上壯實而冷靜的伴侶

  孝和敬需要順和從。人與人之間的相處也就是那麼簡單。如果在人際交往中,你感到不舒服、不快樂那就是因為我還沒有掌握這個基本的原則。如果一味地要突出自己,不肯順從他人、聽從他人的意見,這樣他人就會為你地獄就會為你床上的一粒豌豆,讓你輾轉反側、夜不能寐。「我」在很多時候,都像一個魔鬼一樣,阻礙著幸福的憑臨。

  有這樣一段詩化的話,能夠回答我們的人生中何以產生無限的痛苦:「佛陀菩提樹下問自己,真的有一永恆不變的我嗎?從出生到死亡,我們的身體無時無刻不在變化。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沒有一永恆不變的我。至於我們頭腦里的、心裡的,更是千變萬化。昨天奉為真理的,今天就可能認為是謬論;今天認為是朋友的,明天也許會當作仇人;現在喜歡的,可能沒過多久就厭棄了。所以沒有什麼是永恆的。可我們就執著於這個我,結果就產生很多煩惱。」

  多花一點時間去愛別人,少用一點時間去為自己著想,這就是獲得幸福秘訣

  我曾經在跟安利的員工做分享的時候,講過「愛」這個字。「愛」是深深的理解和無盡的包容。如果我們在職場上,能夠把這個字深深地刻進自己的心裡,那別人一定會從內心接納你這個人,當然也會接納你的產品。實際上,這個字就是品牌,就是價值,就是你所期待人生夢想

  五、和諧,改變世界

  和是什麼呢?大家馬上會聯想到和睦和諧。其實,從某一個角度上來講,和就是平衡。我們常說,身與心的和諧事業家庭和諧人與人之間的和諧,不都是在追求兩者之間的一個平衡嗎?如果只注重某一方面,而輕視另外一個方面,人生就會像失衡的天平那樣,充滿苦痛掙扎。

  這樣的例子有很多當我們在上學的時候,老師會一直教育我們說,學習第一。但是當你大成人以後,你要面對的東西遠遠超過學習知識這一個方面。當大家踏上社會,就應當認真對待工作,對待自己的身體,對待人際。當大家到了二十多歲的適婚年齡,就應當以良好的心態邁入家庭生活,認真地對待家庭。當大家有了孩子,就應該好好對待自己的孩子。這些都是人生的有機組成部分,都應當要尋求平衡。

  佛教裡面有「六和」的說法。第一,生和同住;第二,口和無爭;第三,意和同悅;第四,戒和同修;第五,見和同解;第六,利和同金。以上這幾句話的意思就是讓我們在日常生活行住坐卧中,時時將「和」的思想貫穿其中。

  如果我們能夠讓身心和諧也就能夠得到健康快樂;如果能夠讓家庭事業得到和諧也就能夠得到美滿與成功;如果能夠讓人關係和諧,我們的生活也就會左右逢源,近乎理想

  要得到以上這些和諧,又需要我們記住一個最基本的理念:你種什麼因,就會得到什麼果。今天你得到什麼,就是由於從前你種下了什麼因;所以,今天的每一個起心動念,也就都會影響到未來因果就是這樣沿襲的。你看如果你注重休息,注重保養自己,你的皮膚就會比別人的靚麗;如果你注重學習,注重修心,你的學養就會比別人深厚;如果你願意在麻將桌上浪費時間的話,那可能你除了麻將上的優勢也就無所有。我們今天將自己的二十四小時安排在哪裡,以後就會在哪裡給你果報這就是因果

  當我們明白這種規律,我們就知道應該怎樣去計劃自己的人生

  但是,在現實生活中,人就會有惰性,會有懈怠不願意去規劃自己的人生,或者總是希望能夠不勞而獲。

  我們佛教裡面有一句話叫做「菩薩畏因,世人畏果」。世人總是要等到犯下滔天大罪被揭發以後,才會畏懼;但是菩薩呢?一旦有一不好念頭升起,他就會怵惕,趕緊懺悔,當下制伏惡念

  如果我們希望家庭美滿,當然就需要在家庭中投入很多的精力。一位女士,在外要辛苦地工作,回家要能夠轉換為家庭主婦的身份,用最好的佳餚來招待客人。這非常地不容易,需要大家付出雙倍的努力。但是這努力過程,實際上也就是我們修鍊的過程當你投入的越多,你的成長就會越快,得到的福報也就會越大。

  今天的時間有限,我們就分享到這里。今天大家來到這里參加容大的招聘會,是一種殊勝緣分。也希望大家能夠從更高的層次上對容大「信凈孝和」的理念有一定的了解。

  謝謝大家。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