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信法師:佛教實踐中的功夫與禪——在美國加州伯克利學院的主題演講

佛教實踐中的功夫與禪

——美國加州伯克利學院的主題演講

釋永信 

  少林寺佛教禪宗的第一祖庭(禪宗中國佛教史和文化史上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中國大陸、台灣香港、以及日本韓國佛教寺院大多數是禪宗寺院,其影響遍及歐美地區)。但當今社會上多數人對少林寺認知,只是少林功夫強健體魄,除暴安民。這直接導致了一個令很多人困擾的問題:慈悲與暴力、出世與入世……這些看似對立的問題,怎能同時成為少林寺禪武合一的身份特徵?二十年前歐美記者就向我提出這類問題,我寫了幾篇文章,論述「武術禪」這個方便法門,隨著時間的推移,少林武術禪」得到包括佛教界在內的廣泛認同。今天,杜維明教授又把這個問題作為對話的題目拋給我我很樂意響應,願借加州伯克利大學這塊寶地,和各位教授老師同學們一起,重新對話「功夫與禪」——藉以深入認知和體驗佛教的「實踐智慧」。

  功夫與禪,對於少林寺來講,既是信仰問題,也是實踐問題。我把我在少林寺30年來的每一天每一刻,無論是禪堂打坐還是現實應對,都當成一個佛教徒修行實踐和精神修鍊,帶領少林寺傳承人和四眾弟子秉承祖師遺教,沿著如理如法、真修實證的道路,既堅守傳統、又直面現實,以開放包容、慈悲喜舍的心態面對一切,滿懷感恩歡喜,讓「功夫」和「禪」從武術打坐一步步如實回歸祖師微妙本意,生動呈現出無礙無畏大智大勇圓融和諧禪宗智慧,並成就了無數後來者。

  下面就從我在少林寺三十三年的親身經歷說起吧——

  一、恢復傳統,延續傳承,拓展空間。

  我1981年到少林寺出家,33年前的少林寺還沒有真正領受到中國改革開放帶來的利益,生存是當時僅剩的二十幾位僧人每天面臨的最大問題。後來因為旅遊的興起,解決了溫飽問題的少林寺,馬上又面臨恢復傳承空間,培育傳承人等問題,傳承人的培育則需要僧團隊伍和制度建設的恢復重建,多恢復寺廟建築、多培養僧才,是少林寺也是中國大多數傳統寺廟面臨的最大現實、當然困難也是可想而知的。在當時的大環境中,傳統宗教已被邊沿化、文物化,遠離了社會生活;沿襲傳統開壇講經說法、聚眾佈道的方式尋求發展顯然行不通,甚至以慈善事業方式尋求發展都會遇到一系列政策法規的壁壘。條條大路通羅馬,而擺在少林寺眼前最大的傳統優勢,既可走向社會又能感召人心,只能是少林功夫

  二、在保護中交流、在交流中傳承、在對話中弘揚少林文化價值

  1984年在修復少林寺建築的同時,我率先嘗試恢復少林寺武術隊;1987年正式恢復少林寺武僧團;1993年我帶領少林寺法師和武僧共同組建的少林文化代表團訪問台灣,取得巨大成功,成為兩岸佛教文化交流中斷44年後的首度破冰之旅;此後,少林寺佛教功夫訪問團一發而不可收,走遍世界五大洲100多個國家和地區,上至國王總統,下至當地居民,各個職業、階層、性別年齡,乃至語言、種族和信仰之間的阻隔悉皆消融,成為中國文化突破政治意識形態差異,成功「走出去」、主動與人類文明對話的先行者

  三、正名、定位:理清被混淆的概念

  為了回應現實社會少林功夫精神品格的曲解,我從1994年開始著文提出「武術禪」,2002年通過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申報少林功夫為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在國內整個學術界對「少林功夫」達成基本共識:它是由少林僧團世守並積極傳揚,在嵩山少林寺特定佛教文化環境中歷史地形成的,以禪宗智慧為追求,通過少林僧團以武參禪、以禪引武的修行方式,實現對佛教生命奧義禪宗智慧認識的實踐活動;「禪武合一」的少林功夫人類進行對話和偉大創造力的見證。

  四、保護少林文化傳承的完整性和真實性。

  在全球化、商業化大潮中,意識形態和政策法規,往往成為體育、文化旅遊、創意等世俗化產業肢解傳統文化精神信仰內核的合法理由或借口。我們一直保持著少林寺傳統宗教生活傳統修行模式,為保護少林文化傳承的完整性和真實性而努力

  三十年來,少林寺慈悲、理解、忍辱與包容,積極回應現實,讓宗教文化傳承更多地展現出當代人類價值,藉此使得宗教活動、環境和機制,持續得到改善。

  功夫,本意遠不只是「武術」,它在佛教中最初是指打坐功夫,即打坐實踐中經年積累、漸次提升的水平和能力,後來又擴大為一切如法修行的實踐,包括行住坐卧、燒火做飯、打水掃地……在當下生活與本職工作中,持續專註、「持心一處」,實踐加上時間,就是功夫少林武術只是少林寺僧人修行功夫中的一個典型代表

  禪,禪是一種文化思想,一種追求人生理想境界的獨特修持方法,是心靈超越之法,是通過生命的實踐,體驗到的「內在超越」。參禪,也不只是到禪堂里去打坐,我們說的參禪,首先是指僧人過上佛陀教導的宗教精神生活,而禪堂打坐只是僧人修行的一個載體、一個組成部分。只有建立在堅定信仰基礎上、建立在日常嚴格的戒律生活基礎上,參禪打坐、或者制心一處地干好自己的本職工作,以致心無旁騖,不胡思亂想,你就嘗到了禪味,就能人格上有成就,體驗到內在超越的禪宗智慧

  古德所謂「拳者小禪,禪者大拳」,一代代禪宗祖師禪宗智慧賦予少林功夫,使之從優化人體運動技能和攻防格鬥的武藝、到兩軍對壘時排兵布陣的的武學,在持戒修行的武德相貫穿和約束下,次第提升為放下我執的武道,最終追求的至高境界,是無我、空性的「禪武合一」。所以說,少林功夫的最終主體是禪者,禪心運武,透徹人生內心無礙無畏,表現出大智大勇的氣概。禪武合一不僅將少林功夫提高到民間武術難以企及的精神品格的高度,更重要的是,它為相當大的一類人群提供了一條有著完整次第方法的內在超越之路。「天下功夫少林」作為民間流傳的說法,透露出傳統社會對「禪武合一」理念方法的廣泛認同。

  「禪拳歸一」是少林武僧習武修禪的標准少林功夫講究「禪武同源,禪拳歸一」,這是少林武術特有的文化內涵。「禪拳歸一」主要體現在四個方面。首先是歸於一地,即同在少林寺孕育滋長。少林寺禪宗祖庭,又是武術聖地,禪武於千百年來在此實現了完美的融合。其次是歸於一身,禪僧習武,武僧修禪,禪僧武僧在少林已化為一體。其三,少林僧人既要打坐參禪,又要練功習武修德,文武雙全,武德雙修已成為少林僧人的一種境界。其四,「禪」與「拳」歸於一心,無論是參禪還是打拳都需要修行用心體悟,自證於心,讓身與心和諧統一,最後達到心靈圓滿,明心見性。禪與拳最終歸於無我和空性,少林拳法中禪拳互融,以禪心練拳,內心安定可提升武功,再以拳中所悟助益參禪,便可將禪理與武功有機的糅合在一起,共同提升「禪」與「武」的修行境界

  所以,我們說的功夫與禪,本質上是如一的。禪與拳皆為降服自心的有效手段,但無論修習少林功夫還是參禪,都要佛教信仰道德生活、特別是日常持戒修行結合在一起。「禪武合一」,不是簡單說,練武和打坐結合在一起。而是說,當少林功夫成為佛教禪宗的一個方便法門,實際上打破了佛教禪宗令當代人疑惑的神秘性,從而為普通人開闢了一條通過身心合一的次第訓練,步入明心見性的內在超越的大道這條慈悲平等的人成就之路,正是佛陀所開創:眾生皆有佛性,只要破除無明障礙,人人皆可成佛

   

  功夫和禪修實踐中的方法——

  1.法脈相承

  真正的少林功夫和禪修都很注重正法明師代代相傳,以心傳心的傳統宗法傳承製度。達摩祖師中國始傳禪宗,從「二入四行」「籍教悟宗」到「直指人心見性成佛,不立文字,教外別傳」的佛祖心印,經二祖慧可、三祖僧璨、四祖道信、五祖弘忍、六祖慧能等大力弘揚,終於一花開五葉,盛開秘苑,成為中國佛教最大宗門。以上諸祖,代代相承,以心傳心,皆令自悟自解。

  2.親身實踐

  功夫和禪修都強調自我的實踐修證不假借外在,非從外得,而是以內在的體認進行如實修證。這正是功夫和禪修不同於科學哲學地方。從眾生到佛、生死涅槃、此岸到彼岸、現世到出世等方面的超越,是內在性的。整個三藏十二部,可以概稱為「心地法門」。佛教與當今科學哲學不同之處,便在於對內心世界的探索與修證,使個體在至善至美的自覺中體悟真理佛陀教導說,你必須自覺知,「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3.持之以恆

  禪宗的特點之一「不立文字」,顯示出禪宗是依靠修行者實踐中的直接體驗去求得證悟,這與武術功夫的修鍊是一致的。有拳諺雲:「拳打萬遍,其理自現;拳打十萬遍,不打自轉」。所以真的要做到身手如行雲流水,達到天人合一的武功之化境,這需要習武者多年來持之以恆的練習體驗才能最終領悟這一境界少林武僧不但需要在日復一日的習武過程中去感悟少林功夫的精髓之所在,以達到修禪的境界,還要通過禪修中的禪理體悟來指導武術練習,從而在武術技藝上獲得提升。

  4.制心一處

  少林功夫培養僧人通過肢體運動專註動作招式、保持內心禪定功夫,注重在運動中對心對意的把握與控制。在修鍊中,身體動作只是內心專註的一個所緣與對象並以此而培養心性的澄定,達到動中求靜的效果

  5.無念無住

  禪宗的特點之一是「不立文字」,好萊塢電影功夫熊貓》中的武林秘笈便是一本「無字天書」,最後主角阿寶便是在無字天書中看到了映射的自己,才領悟到真正的秘笈正是自己,這正是禪宗所講的「明心見性、莫向外求」的道理。禪是一種感悟,如人飲水,冷暖自知。它既不是說出來的,也不是想出來的,相反,越想則會離禪越遠。武學也是一樣。雖然一招一式清清楚楚,但如果僵化的學習套路,抱著「招式」不放,也是不能有成就的。無滯於形,才能心無拘囿;心中無念,方達武學化境。這就正如《六祖壇經》中,惠能大師提出指導禪修者實踐的核心方法,便是「無念為宗,無相為體,無住為本」。禪與功夫的最高境界都講究「無念無住」,才能如行雲流水隨緣自在

  6.般若空性

  少林功夫在招式的靈活變化與豐富的身法及拳藝中,體現無常無我智慧理念,講究一法不立、無法不容的般若智慧

  少林文化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突出代表,已經成為各國人民了解中國、了解中國文化的重要窗口。少林文化作為世界人類文化遺產,屬於中國,更屬於全人類少林寺將繼續通過開展國際間的文化交流等活動,向世界各地人民弘傳中華文化少林文化

  在伯克利學院這所令人嚮往的世界名校參加這場文明對話,時值加州嵩山少林寺日十周年慶典,深感我佛慈悲。作為少林文化的傳承人,我願藉此機會真誠祈願——

  祈願世界和平

  祈願普天大眾共享人類的文明成果!

  祈願遠離一切的恐懼與不安!

  祈願人人健康自在

  阿彌陀佛!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