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定法師:漫說《中阿含》(卷五十七)~A 一、箭毛經(上)(207)

漫說《中阿含》(五十七)

  (卷五十七)   

一、箭毛經(上)(207)

  說法地點王舍城的孔雀

  參加人員異學箭毛及其弟子

  經中大意本經敘述箭毛異學說瞿曇有五法,使其諸弟子恭敬不離。所謂粗衣、粗食、少食、粗卧具、燕坐。佛陀則告訴他,並不因此五法,佛教乃以無上戒、無上智慧、無上知見、說四諦宿命智通作證,或漏盡智通作證等五法,使諸弟子恭敬不離的。   

  佛陀成就無上佛道之後,先後著手辦三件大事,一是廣招門徒(出家眾與居家眾),創立佛教比丘僧團;二是大開經筵,弘闡佛法,讓佛陀清凈之音遍傳世間三是帶領弟子精進勤修,施設戒法與諸方便之法,使弟子嚴於律己,多獲成就世尊所採取的一系列的舉措,使社會各界對佛法生了由衷的好感,有相當一部分人還拋棄原先的信仰,而改宗佛教。這其中,除了國王大臣、普通民眾,以及擁有巨大物質財富與廣泛社會資源的商人階層外,連那些一向自恃了不起婆羅門種姓,以及各種外道沙門梵志,對佛法亦禮敬三分。因此可以這么說,無論在原始佛教時期,以及後來的阿育王時期佛教雖未占絕對思想統治地位,但是它在古印度四種姓中,已經成為整個印度思想體想中一支不可小視的中堅力量

  雖說佛教在古印度受到了廣泛的關注乃至於垂青有加,然而有一點我們卻不容迴避,即教外人士(包括那些外道異學)對與佛教的認識與理解,與教內對本教義理的理解,是不完全一致,有時候卻是截然相反的。我們從那些異學外道婆羅門的祭師等等人士對於佛教的各種評論中,便可以清楚地看到這一點。這些不太正確或完全錯誤的認識中,絕大部分是對佛教核心教理不太了解,或者不太予以認同;其中也不排除極少數別有用心的分子,為了達到他們不可告人的目的,刻意曲解佛理,醜化(妖魔化)僧人形象,蓄意給僧團抹黑。但話又說來了,在佛陀不遺餘力地宣導之下,絕大多數的異學外道都糾正了他們原先的錯誤認識,對佛教開始產生了全新的理解與認知

  本經名叫《箭毛經》,「箭毛」是一位異學外道首領的名字,又稱為善生優陀夷。據說此人在當地有些威望,手下徒弟很多。這些人很不地道,沒事時就喜歡高談闊論,盡作些「種種畜生之論」。說白了,就是吃飽了飯沒事幹,閑得無聊悶得慌,因而「喧鬧嬈亂,放高大音聲」。當然,若稱呼得文雅一點,其該叫「玄談清說派」,頗類似於兩晉時期的玄學高人。

  不過此派的宗師箭毛先生對於佛教還是蠻尊重的。有一佛陀前去造訪,箭毛先生很是歡迎,賓主寒暄幾句後分別落座,佛陀繼而問道:「優陀夷(即箭毛)!向論何等?以何事故共集坐此?」——看你都在高談闊論,都談些什麼呢

  這位箭毛異學倒也客氣:「瞿曇!且置此論,此論非妙。沙門瞿曇欲聞此論,後聞不難。」

  然而佛陀對異學們的講話還是很感興趣的,於是又再三請教。

  箭毛異學見佛陀再三追問,也只好如實相告。那麼箭毛師徒們究竟在談些什麼呢?實際上他們在談的,正是佛陀。箭毛師徒在對那時期所有的著名思想家一一進行分析對比後,認為佛陀才是了不起的。因為「此沙門瞿曇為弟子恭敬、尊重、供養、奉事,不為弟子法罵所罵,亦無弟子難師」。弟子都很聽話,因此整個僧團和諧共住,非常祥和。

  佛陀聞已,便問異學箭毛:「優陀夷!汝見我有幾法,令諸弟子恭敬、尊重、供養、奉事我,常隨不離耶?」

  異學箭毛聽後,便說:「瞿曇!我見瞿曇有五法。」哪五法呢?

  1、沙門瞿曇粗衣知足,稱說粗衣知足——不講究穿戴修飾;

  2、沙門瞿曇粗食知足,稱說粗食知足——不講究吃喝;

  3、沙門瞿曇少食,稱說少食——日中一食,不貪吃貪喝;

  4、沙門瞿曇粗住止床座知足,稱說粗住止床座知足——居住方面也很簡儉,不講究;

  5、沙門瞿曇宴坐,稱說宴坐——不喜聚會熱鬧,喜於安身正坐。

  坦率地說,箭毛所說的此五法,對不對呢?自然是沒有錯。但是他們只是看到了問題的表相,卻沒有看到事情的實質。如果佛陀僅憑此五點就可以獲得大眾恭敬與奉事,那就實在是太小世尊啦!——實際上異學外道們也只是從表象上來觀察判斷世尊,從而得出結論。為了避免外界對於佛教的誤會,因此佛陀就很注重弟子們的威儀教相,在第一印象上,就給眾人一個了不起感覺有的人原先對佛教並無信仰,但是看到出家僧人舉止如此得體,如此講求威儀,從而對佛教好感倍增,從而生信仰

  佛陀聽後,說箭毛先生,你的觀點我不敢苟同啊。理由是:

  1、在穿的方面,「我所持衣,隨聖力割截,染污惡色,如是聖衣染污惡色」,「或我弟子謂盡形壽衣所棄舍糞掃之衣」;「若我弟子因粗食知足,稱說我者,彼因此處故,不恭敬、尊重、供養、奉事我,亦不相隨」。就是說佛陀弟子們在穿的方面,並沒有什麼兩樣。既然大家穿著都差不多,弟子們憑什麼尊重奉事我呢?

  2、在吃的方面,佛陀弟子都是吃的最差的,都是撿人家丟棄的食物來充飢。既然大家吃的都差不多,那麼弟子們為什麼還要事奉尊重我呢?

  3、在少食方面,佛陀弟子都是一缽吃遍千家飯,都是日中一食,沒有什麼數量上的差別,因此這也不弟子們尊重佛陀的充分理由。

  4、在住的方面,佛陀弟子們只要有一個遮風避雨的棲息之所便足矣,哪有那麼多講究呢?有時候大家風餐露宿也是家常便飯——這能成為弟子恭敬禮奉佛陀的充足理由嗎?

  5、在宴坐方面,佛陀帶領四眾弟子,都時常居止於山林偏僻之處,只有半月誦戒之時,大家才齊聚到一起布薩竭磨。佛陀的所有弟子們,均能夠做到安於宴坐,如沐春風。如果僅憑宴坐這一條,也不世尊贏得弟子們尊重的充分理由。

  那麼佛陀所具有的獨特五法又是什麼呢

  1、無上戒:「我有弟子,謂無上戒稱說我世尊行戒大戒,如所說所作亦然,如所作所說亦然。」——佛教第一個特色,就是「戒」,即弟子們的行事修持所遵循的規范。

  2、無上智慧:「我有弟子,謂無上智慧說我世尊智慧,極大智慧若有談論來相對者,必能伏之,謂於正法、律不可說,於自所說可得說。」——所謂「深入經藏,智慧如海」即是此理。佛法正法,可摧伏一切惡法邪法,令有情出離,令群魔戰慄喪膽。

  3、無上知見:「我有弟子,謂無上知見說我世尊遍知非不知,遍見非不見,彼為弟子說法,有因非無因,有緣非無緣,可答非不可答,有離非無離。」——佛陀洞徹三界一切真理,其舌燦蓮花,出語皆真理佛陀說法,皆對機而說,令弟子得無上正知正見

  4、說四諦:「我有弟子,謂厭愛箭而來問我:苦是苦,集是集,滅是滅,道是道?我即答彼:苦是苦,集是集,滅是滅,道是道。」——四諦佛教根本的、核心教理,含攝因緣法則自然界的一切規律。若眾生知苦集來處,悉心求滅,即踏上脫死了生之無上大道

  5、宿命智通作證(漏盡智通作證):「我為弟子或說宿命智通作證明達,或說漏盡知足通作證明達。若我弟子於此正法、律中得受得度,得至彼岸,無疑無惑,於善法中無有猶豫者,彼因此處(此事、此法、此理),恭敬、尊重、供養、奉事我,常隨不離。」——佛弟子奉事佛陀的根本原因,乃是世尊有速證涅槃的絕佳捷徑。若弟子循序漸進,精勤持修,則五眼六通,皆為探囊取物也。

  以上五法,乃是佛子奉事世尊最根本原因

  異學箭毛聞佛所說五法之後,可謂茅塞頓開,遍體清涼。他白佛言:「瞿曇!甚奇!甚奇!善說妙事,潤澤我體,猶如甘露。瞿曇!猶如大雨,此地高下,普得潤澤。……唯願世尊我為優婆塞!從今日始,終身自歸,乃至命盡。」 (09.10.06)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