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e-027-2011-10北京修德谷《國學》講座
各位老師、各位親愛的家人,大家好!
(眾人答:老師好!我們會更好!世界會更好!)
好,好。你們到現在將近兩天,將近兩天,我看到很多人都很認真地在學習、認真地在體會,很好,很好。《大學》這是大人之學,也就是心靈層次蠻高的這一種教育、啟發。
前面大家已經陸續地聽,就是我們把前面的那個《大學》的這個本文、經文已經有詳細講解過,也配合幻燈片。我相信很多人看了之後,包括今天中午,也有學員跟我提到他的體會、他的感受,很好!以前研習《大學》,但是體會沒那麼深,但也並不是說以前的這樣不好,而是說你以前所熏習的呢,包括背誦的,這些都是在做很好的鋪墊工作、很好的這一種准備。把基礎打好,那當有因緣我們進一步體會裡面深義,你就可以真的,把裡面的智慧,就能夠得到這些智慧珍寶。
《大學》因為很精簡,裡面有很多的深義一般不容易深刻地體會到。如果這個核心我們沒有體會到的話,那我們的學習、背誦、理解都會變成只是頭腦的觀念、知見。包括說明明德,那這個明德是什麼?明德在哪裡?包括很多修行人,很多修行人一樣要去找心哪,心在哪裡呀?要去找這個心,你的心在哪裡?佛心在哪裡?清凈本心在哪裡?我們要具體地知道,如果不知道的話,那會變成都是很抽象。
所以……呃,對不起,你們用的版本,你們有拿這個版本么?這個版本它的排列次序,這是從《禮記》這樣用下來的這樣的一個次序,所以它章節、段落並不是很明顯地區分出來,包括這一段主要講什麼,它並不是很明顯地區分出來,它就是把《禮記》的原文用下來。那宋朝的朱熹他有……另外有著作,把《大學》他重新再段落,《大學》章句他重新再段落,而且把它分出來、排列,朱熹所注的《大學》跟這里的排列次序有不一樣的地方,朱熹他是,等於說他有經過研習、然後考證之後,他覺得說這一段是在解釋《大學》裡面的哪一段,他都會有作一些提綱的解釋,這一段是在解釋什麼,所以朱熹他有作重新的排列。那我所用的這個版是已經朱熹排列過的那個版本,所以跟你們的版本會有些排列次序不一樣,但是這個很清晰,它就會告訴我們,前面的本文,我們……呃你們今天所熏習,昨天跟今天所熏習的這個就是屬於《大學》經的這一部分。那後面的那些呢,全部都是在解釋前面的這一大段,這樣你們了解嗎?所以後面就是在解釋,那解釋各種,《大學》裡面它是有三個綱目、八條文。
《大學》三綱目就是明明德、親民、止於至善,這是《大學》裡面的三個主要的綱目,也是三個主要的核心。不錯,這是很精簡扼要、提綱挈領的把它提出來。那你要達到這樣的目標,必須要經過那些的次第、步驟,八條目講的就是我們要到達這樣的目標,它的次第、步驟,所以這個就是儒家的八條目,實踐《大學》三綱領的一個次第、步驟。就像佛教一樣會講八正道,你要邁向解脫,那需要透過哪些次第、步驟。
那八綱目就是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這是屬於八條目。那問題重點,呃……順便回答學員所提出的問題,學員,有學員提到說,《大學》的第二段是從平天下到格物,而第三段是從格物到平天下,是不是在意思上是一致的呢?如果不是一致的,那區別在哪裡呢?如果是一致,那為什麼要重複?
事實上,這是一個蠻清晰的一個邏輯的解析,邏輯的解析,它第二段,前面是講出重點核心,《大學》的那個三個綱要,然後你要做到這樣的次序,它就逐漸地解析開來,我們有崇高的理想、目標,我們要明明德於天下,但是我們有崇高的理想、目標,那你要實踐這個崇高的理想、目標,你的立足點要立足在哪裡?如果你沒有一個堅強的、穩固的立足點的話,那會變成只是什麼?空談,空談而已。所以它很紮實地跟我們講,你一步一步地這樣從很高、就是很遠大的這種理想目標,然後進一步你要來到從哪裡著手,然後一步一步地這樣追根究底,到最後最重要的立足點在哪裡?你能夠掌握這個立足點、核心的立足點,那其他就好辦,這就是所謂的真正掌握住核心、提綱挈領。所以,第二段它就是從大目標,然後這樣慢慢地縮小,縮小去探討它,去探討到那個真正核心的立足點,讓大家清楚知道。那核心的立足點就是追追溯,追溯到後來,就是來到你必須要格物致知,你格物致知其他就好辦,那所以第三段就又從這個最核心的立足點,然後延伸開來,讓我們清楚知道,你把這個核心掌握住了,其他就好辦。這樣知道嗎?所以它這是一個邏輯的一個推理,更具有說服力,讓大家清楚知道,噢,為什麼這個核心很重要。
好,那現在,問題在於這樣一個敘述過程,都是算是很精簡、很精簡。我相信以前孔子在講這些的時候,他也會有、應該會有比較具體的解析、解釋,不然光是這樣講,明明德大家會背呀,明德到底是什麼?再來,追到後面,你要來到格物致知,那格物怎麼格物?還有,你們背這些《大學》的章句,朱熹把它整理過之後,發現竟然是這個最核心的部分——格物,如何格物致知,如何格物的這一段,竟然《大學》裡面沒有解析、沒有解釋。也就是說這一段的解釋經文缺漏、沒有,朱熹認為說本來應該是有的,可能在流傳過程中,這一段變成缺漏了。所以這就形成一個很嚴重的一個核心問題,就是《大學》裡面一直在探討、探討到那個最核心就是在格物,格物之後你才能夠致知,致知之後才會心正、意誠,其他的就會一直推演出來,但就在於如何去格物,《大學》裡面卻沒有詳細的解析。因為這一段的解釋條文沒有,那所以我這個版本裡面,朱熹註解的章句裡面,這一段朱熹以他個人的理解,要把它補充上去,所以這一本裡面有,問題是朱熹的解釋還是一樣,因為他是屬於宋朝理哲學,以我所了解的,朱熹的智慧也相當高,他的理哲學基礎相當好,問題是,這樣的解析一般人還是不容易真的具體的理解,當然你要經過相當的捉摸、相當的歷練、體驗,才能夠求真的求證,不然的話,不容易。
那空海了解這方面,要讀懂這個無字天書,因為這個格物致知就是你要探討萬事萬物的真理實相啊,不容易。世界的科學家,要知道噢,世界的那些物理學家、天文學家、科學家,他們就是在做這方面的工作,他們就是在做格物致知的工作啊。所以前幾天,第一天有跟大家講嘛,頂尖的科學家,他們所做的就是在探討真理實相,是不是我們在這一班講,還是前一班?這班有講嘛,哎。頂尖的科學家,他們在做的就是在格物致知,所以真的要了解真理實相,我們要回來提醒我們自己,我們對於萬事萬物的認知未必正確。很多情況我們是一種膚淺的認知而已。
好,那現在來跟大家分享兩個重點。在我這個版本,這是朱熹把它歸納之後的解釋的第一章,解釋前面經文的這個第一章,那各位手中的版本是在第六頁的第二行,這三行是在解釋什麼叫做明明德,是在解釋明明德,大家可以稍微註明一下,這三行是在解釋明明德。然後下面再來,湯之《盤銘》這四行是在解釋新民、親民,那後面再下來這四行是在解釋止於至善。
好,我們現在看《大學》裡面解釋明明德的這一段,只有兩三行而已。《康誥》曰,《康誥》就是《尚書》裡面的篇名,《大學》裡面很多都是用《尚書》裡面的某一段、某一篇來做補充解釋,《康誥》曰:「克明德。」太甲曰:「顧諟天之明命。」《帝典》曰:「克明峻德。」皆自明也。這一段,主要是在解釋明明德的重要,所以在《大學》裡面就引用《尚書》裡面的一些片段,然後來加以解釋,加以解釋。所以這裡面有三段是引用《尚書》裡面的。
但是你看,都是很簡短。克明德,克就是能夠,一個人要能夠來到彰顯我們的明德。那《太甲》這一段裡面提到顧諟天之明命,顧諟也就是說我們要常常顧念我們的,顧諟就是顧念我們的,老天爺給我們的明命,也就是明德、美德啦。帝典曰:「克明峻德。」克就是能夠的能,我們要能夠彰顯出我們偉大的美德。皆自明也。都是要人你要清楚地知道我們的美德,明命美德是什麼,然後把它彰顯出來。
你看喏,《大學》裡面講明德,那解釋的也是這樣,明德是什麼,你就彰顯明德,你要能夠彰顯明德,那你要顧念老天爺給我們的明德,問題是,講來講去,到後來明德是什麼?還是沒有真正傳授出來,還是沒有真正傳授出來。如果我依文解字這樣解釋過,我可以照這樣的解釋、解釋,然後大家,我們要彰顯明德呀,彰顯偉大的美德,好了,解釋完了,好,下課。到底明德是什麼,還是一個抽象的觀念、概念。
我們等一下有時間的話,就帶領大家實際來體驗什麼是明德,好不好?(眾人答:好!)因為這個核心,你要掌握到,有的人他在修行,我要找這個心中心,我要找這個心,你的心在哪裡,你清楚知道的話,就好辦。如果不知道心在哪裡,那一樣,只是個抽象的觀念概念而已。好,等一下我們再來實際體驗。
再來,下面這一段,這個就是解釋新民。在前面的經文裡面是親民,那親民跟新民都有異曲同工,所以兩個解釋都可以。親近百姓,那是代表一種服務,那我們親近百姓不是光只是討好百姓啊,而是讓百姓也能夠不斷地成長,這樣知道么?政治人物來管理國家,就是讓社會穩定,也讓百姓、社會的不良風俗能夠逐漸地改變、凈化,那也讓高等的心靈品質能夠教化百姓,讓百姓不斷地在成長、成長,這就是真正的親近百姓。然後讓百姓、讓社會也能夠逐漸地移風易俗,這就是真正的新民,我剛才已經把它的精神、核心講出來了。
好,我們再來看解釋的內容。湯之《盤銘》曰,湯就是商湯,商湯它的盤銘,盤銘就是以前洗澡的那個盆啦,在那個盤裡面它有刻一些座右銘,「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康誥》曰:「作新民。」詩曰:「周雖舊邦,其命維新。是故君子無所不用其極。」你看,這一段就是在解釋新民。
所以這裡面講的就是為政的人,尤其是在高位的人、國家領導人,所要做的就是讓這個社會越來越向上提升,讓眾生的心靈品質不斷地向上提升,社會的風氣越來越好。也許民間會有迷信、盲信、或是有暴力。好,為政的人就是用怎麼樣去用這種好的觀念、理念,好的心靈品質來教化百姓,讓百姓能夠把不斷地那些不好的風氣、習俗,把它改變、凈化。所以「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這個講的就是不斷地讓百姓能夠把那些不好的風氣改變掉,把那些不好的觀念、把那些有暴力傾向的把它凈化掉,讓這個社會充滿著祥和,人心真的安詳,人心和諧,讓這個社會能夠呈現互助安康,所以這裡面講的核心就是這樣而已。
這里還有一段:「周雖舊邦,其命維新。」周朝總共,周朝西周跟東周,周朝總共多久,知道嗎,幾百年?八百多年嘛。那如果以中國的各種朝代、歷代朝代來講的話,周朝算是最長最久嘛。那它為什麼能維持長久的一個國家的制度運作?
主要就是因為它能夠不斷地改革,為政的人他是真正的親民、愛民,所以為政的人,在上位的君主,不是說只是用命令式的、用硬邦邦的這些教條,然後讓大家照這樣去做,而是人親近百姓、愛民,勤政愛民。然後,看百姓真正需要的是什麼,社會需要的是什麼,百姓不喜歡的是什麼,你勤政愛民,然後去體察民情。再來,該調整的我們要調整、該改善的我們要改善,不好的政府,如果有不好的制度,勇於去改革,怎麼樣做出我們所施政的呢,能夠真的讓人民都能夠很喜歡,讓社會很安定。所以一個為政勤政的人、政府高層的人,他能夠真的體察民心、民情,針對社會的需要,針對眾生、百姓心裡所最想要的,然後,針對這方面來施政的話,這樣就能夠得民心。所以,你看,你有在改革,那這個,它就不容易腐化,而且會社會越來越好,越來越祥和,所以,周朝能夠維持相當長久的這樣一個國家。
不過,到後面因為,還是到後來還是會分裂,然後又是戰亂,這個都是一種無常。因為有些國君就未必真能夠這樣愛護,就是勤政愛民。所以,如果你守舊、或是腐化,那這樣危機就出來。那如果能夠不斷地改革、革新,針對百姓的需要來施政,那這個一定會越來越得民心。所以,這個就是解釋新民的重要。
那後面再來,這一節是解釋止於至善。止於至善它這里用一些比喻,但我們等一下要引申到更重要的,這里解釋,詩雲:「邦畿千里,維民所止。」詩雲:「緡蠻黃鳥,止於丘隅。」子曰:「於止,知其所止,可以人而不如鳥乎?」
這一段它的主要精神,就是說,你看那些動物、那些鳥,它們都會選擇一個好的地方來在那裡寄宿、在那裡居住,鳥它們會選擇好的地方,適合它們居住的地方。這里就是說,動物啦,包括所有眾生、人都會想要選擇一個讓他可以安心、安定居住的地方,那人怎麼可以不如鳥呢?好,要知道,這里講的只是有關於肉體、身體方面的選擇,但我們要更深入,因為《大學》講的是有關於明德這方面,不是光只是說,我們這個身體,我們來選擇一個好的環境來居住,不是光這樣而已。因為你選擇一個好的環境來居住,如果你的心靈不知我們人生的目標意義在哪裡的話,你的心會過得不安、苦悶。再多的物質、再好的環境,你的內心還是會不安。
所以《大學》裡面所講的那個要止於至善,那個止講的都是我們的心能夠清楚地知道,我們的人生的理想目標在哪裡,如果你的心靈層次沒有,如果你的心、你的人生沒有提升到心靈層次的話,你會只是在物質層次奮斗。在物質層次奮斗,有的人他就會想,我拚命賺錢,賺更多錢,有錢、富有,這就是我人生的目標。但是很多人,很多人,他會告訴你,當他有了錢之後,如果他內心沒有成長,心靈沒有成長的話,有了錢,他內心還是空虛的、還是不安的。所以有一本書叫做《窮到只剩下錢》貧窮的窮啊,《窮到只剩下錢》有一本書是這樣。
那一本書主要內容就是,有一個人就是從台灣她到美國去拜訪她的朋友,那這位朋友是一位女士,她是從事企業有成的一位女士,也都是從台灣到美國去的,她的事業發展到算是相當不錯,住的是很超級的大洋房,游泳池啦、別墅,反正是超級大洋房,然後名貴轎車,也都不缺,上百萬的都不缺。那位朋友就問她:「你先生呢?」
「我先生跟小老婆住外面去了。」
「你兒子呢?」
「兒子噢,搬到其他地方住了。」
「那你女兒呢?」
「女兒也搬到其他地方住了。」
「那這么大地方?」
「只有我一個人。」
然後再言談,慢慢地去了解之後,她的心情就顯出落寞、空虛,我有很多錢,但又怎麼樣,以前認為說有賺得到很多錢之後,我的社會地位、各方面我都……應該都可以有成就,我可以有人人羨慕的這樣一種成就,這應該就是我人生的目標。但是當真正賺到很多錢之後,那愛情,你所要的愛情,愛情沒了,親情,親情離我而去了,那你還有什麼。
所以,她的內心是很貧乏的、空虛的。所以,這位拜訪她的朋友就寫下了《窮到只剩下錢》,你有錢買不到親情,有錢買不到真愛,有錢買不到溫馨祥和的家庭氣氛,這些不是用錢所能夠換得來。如果,為人父母親只是提供給子女,我就是拚命賺錢,然後你要錢、要什麼我就給你,你要知道,你這樣的觀念你得不到親情,子女也只是把你當作父母親就象個提款機。需要錢,一個卡用進去,然後錢就咕咚掉出來,只是父母親就變成一具提款機,親情沒了。
所以要知道《大學》裡面所講的那個人生的目標,你要止於至善,你要清楚地了解我們生命的意義在哪裡,我人生我要奮斗的目標在哪裡,我怎麼樣把我的生命意義發揮出來,如果我們理解不正確、理解錯誤,你的定位方向就會錯誤嘛。就像說有人他認為說我要賺很多錢吶、或是我要升高官吶、或是我要擁有大權吶,但這些都是屬於身外之物,如果你把我們的生命目標、理想目標鎖定在身外之物的話,最後你的內心一定會感受到空虛的。所以,止於至善,而且知止而後能定,那個止就是我們人生的理想目標,你要清楚,你要把它理清出來。如果我們的認知錯誤,定位方向就錯誤,你就會沖錯方向。如果那個理想目標是在心外,那你到最後你的心靈是空虛的,到最後甚至嚴重的話,會形成一場夢、一場空。所以《大學》是要我們,你要有崇高的理想目標,但是你要明明德啊,這個明德不是在外,是在我們的心中。
你要把我們的崇高光明的本心、本性、把我們明德要顯露出來啊,那你顯露出我們這個明德,做什麼?在親民,為百姓服務、為眾生服務,把生命意義發揮出來,利益眾生。那每個人所能夠提供的服務、每個人的才華、每個人的特長不一樣,我們未必要跟別人相同地做法、作風,因為每個人不一樣,主要我們每個人把我們的擅長發揮出來,發掘我們的優點,發掘我們每個人的特徵、特長,這是老天爺給我們每個人,都會有給我們你擅長的地方,所以明明德包括發現我們的優點在哪裡,我們的擅長在哪裡,然後把我們的,老天爺,也就是說你有天賦的能力,你這方面你比較擅長的,把它開發出來,然後來利益眾生,明明德是這樣。而不是每個人,孔子是至聖先師,好,我們每個人都要發願跟孔子一樣,都是從事教學,不是這樣。有的人聽得很感動。所以,明明德要回來扣住我們這個清凈本性,把我們人生,你的最高理想、目標你要清楚知道。
再來,你要問我們自己的清凈本性,我最想做是什麼,我真正最想做的是什麼。還有,勉勵自己、提醒自己,我們不要跟著世俗這樣的隨波逐流,我們要有我們的看法,有我們的崇高理想目標,我們的崇高理想目標在哪裡?好,你有一個清楚知道崇高理想目標,那你就會逐漸朝著這方面在做。
那世間法方面,我們可以就是,世間法方面我們會適可而止,而且你會一樣啊,世間法方面我們一樣可以去做,但你不會迷失。就好像我了解我崇高理想目標,但世間的這些如果我擁有官位、擁有權力,好,我在不跟眾生勾心鬥角,在不爭的情況之下,擁有這些權勢的話,那一樣,我用我的這些福報、用我現有的這些能量、力量來造福百姓,那我不會迷失在權勢、迷失在官位上面,我也不會去嫉妒賢才、嫉妒人才,怕別人贏我,我也不會去跟別人勾心鬥角,要爭奪高官。我們做什麼事情,你會憑著我們的良心去做,所以,你有崇高的人生,人生崇高理想目標,你清楚知道之後,那其他的你就不會迷路,不會迷失。
包括說,我有崇高的人生理想目標,我一樣可以經營企業,那我以前在不知道的時候,我是把賺錢擺在第一順位,那無所不用其極,我要賺錢,這樣就會很冤枉我們這個生命的意義。那我們有這種崇高的生命意義,好,那我有因緣是經營企業,一樣,這個經營企業我憑著我們的良心、理性來做。那我經營企業也是一樣,跟眾生廣結善緣。再來,那我實實在在在做的情況,我有利潤,我有賺錢,我再把這些錢用來,因為我清楚知道它是可以利益眾生的方便工具,我再把這些善加應用這些工具,來利益眾生,而不是把它變成為一個人生的目標,然後鎖定在那裡,如果是這樣的話,你就會變成為守財奴,成為金錢的奴隸。所以,如果我們崇……人生的崇高理想目標,你不清楚,定位錯誤的話,你鎖在金錢上面,你的人生就會成為金錢的奴隸,你不但不能善用它,你反而成為它的奴隸。你認為你賺了很多錢,事實上,你的生命被錢賺走。
如果我們很清楚知道,我人生的崇高理想目標在哪裡,那其他這些世間方便法,好,有這些善因善緣,我珍惜它。珍惜它,善加應用它,但我不會迷失,不會迷失方向。這樣知道噢,很重要,這一堂課如果你們這些能聽得懂、消化吸收、然後去掌握的話,啊,你們就會值回票價。(眾人鼓掌)
我想解釋一些重要的經文、片段就到這里,那現在再來,我們大家來練習一下,怎麼樣開發出我們那個明德、本心、本性。現在不用寫字,也不用看書,大家很放鬆、很放鬆,也不要打瞌睡,因為你打瞌睡的話,你就沒辦法體會,打瞌睡你就掉入那個黑洞裡面。
用心靈體悟跟用大腦運作有什麼不一樣,有什麼不一樣?我們現在就實際來體驗。來,現在請大家把右手稍微伸出來,舉起來,右手,你現在用眼睛看,看你的手,握拳頭跟伸展開,握拳頭伸展開,然後你可以左右稍微動一下,這是用眼睛看,我們眼睛是透過大腦的意根,大腦神經傳達,然後再看。再來,好,請大家把眼睛閉起來,剛才的動作,握拳頭跟伸展開來,動作慢一點,然後用你的心靈去感受,不要看,用心靈去感受,握拳頭的過程跟情況,然後再把拳頭伸展開來,然後再手掌左右,放下,不要快,慢慢地,慢動作,不要思維、不要用眼睛看。如果有念頭起來,就讓它停止,不要去想,你就用直覺,直接去感覺,這個直覺沒有成見,這個直覺、明覺的心,明覺的心它是逐漸要開發出你的明德、明心,一般人是用大腦在思維,用眼睛在看,我們現在是要來到用心靈去感受。
再來,你可以用左手捏一下你的手或腿,不要很重捏到受傷,但也不要很輕,要捏得會痛。然後,不要用思維去推理想像,而是直接去感受什麼叫做痛,真正的痛的感覺,那是不需要語言、不需要解釋,那是直接感受,喔,那一種覺受、感受。
好,ok,大家把眼睛睜開來。什麼叫做言語道斷,言語那是大腦意識在起作用,那是大腦意識,就像電腦里裡面的資料庫,調資料出來。如果你是進入直覺,進入明覺,那是不需要語言,就比如說,一個眼睛眼神的傳遞,眼神的傳遞,它有時候,它可以代表很多深層的意思,而且很多是語言、文字不容易描述出來的。我們漸漸要來開發我們的明覺,剛才我們因為時間的關係,剛才是讓大家稍微品嘗一下,什麼是我們的明覺,要用我們的清明的心直接去覺受。明德那講的就是我們清凈的本心、清凈的本性,由體,由這個清凈的體,然後直接去感受、去覺察。你慢慢地去體會,什麼叫做用眼睛看,什麼叫做用心靈看,那個心靈它是從你的內心深層裡面,然後直接流露出來,不是用大腦在思維、在解析。
我再舉一個例子,大家就比較容易體會。這個我們稱它是玫瑰花,玫瑰花那是人類貼上去的標簽,它本來有沒有名稱?道本無名,萬事萬物本來是不需要貼上標簽的,不需要,它本來也沒有那些標簽,標簽是人類貼上去的。好,那如果我拿著這個之後,我在那裡解析,這個是粉紅色的,這個葉子太少了,這一朵有點開得比較大了,不過比這一朵還新鮮一點,這一朵就是快要凋謝了,這一朵太丑了,這一朵不好看。這個比較醜陋,以後不要拿出來了,把它收起來。好,這是前面,我現在,好了我現在在演戲給你們看,你們要好好體會,這是一種情況。然後另一種情況是這樣,啊,太棒了,好美。ok,好,表演過了。這樣你們可以體會到,什麼叫做用眼睛看、用頭腦思維;什麼叫做用心靈在看,用心靈在交流,可以體會么?可以噢。好,你們開悟了。
所以說為什麼佛經裡面會提到,當我心花開,你看什麼,當我看花,我就是花;當我看雲,我就是雲;當我看山水,我就是山河大地;當我看眾生,你就是我。所以,那一種清凈的心靈,明德啊,明德就是我們那個清凈的心靈啦,沒有污染。會在那裡起貪啦、起嗔啦,還有其中這一朵才比較漂亮、這一朵比較丑,這個玫瑰花比較有價值,這個菊花沒有價值,這個比較小,這個不好看,這個這么小,你怎麼還好意思開。這個叫做虛妄分別心吶,這些虛妄分別心是人類添加上去的污垢、污染吶。那你這些虛妄分別心,這個不是我們清凈本心應有的德行啦。
那我們的清凈本心,它是,我知道這兩種花有不一樣,但是在我們的心靈裡面,它卻是同等的重要,我都欣賞它們。大花有大花的奧妙,小花有小花它的奧妙、它的存在價值。所以,從明德的心流露出來的,他看的世界,不是說什麼都分不清,不是那種,他清楚知道,但是沒有那些污染、沒有那些虛妄分別心,這才是我們的神聖的明德、崇高的本心、本性,沒有那些虛妄分別心、沒有那些染污扭曲。那我們,如果大家有因緣,好好地把我們這樣的清明、清凈神聖的本心、本性開發出來、流露出來,這就是把我們的明德逐漸地流露出來。你這個明德、清凈的本心流露出來,你的人生的,你的看法深度、廣度,你的智慧都會跟以前不一樣。
好了,下午就跟大家分享到這里喔。好,謝謝大家!
——本章節由文妮聽打乘風破浪一校一片雲二校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