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行法師:頭腦與靈感的區別

頭腦靈感的區別

師:想聽什麼呢?今天好像沒有靈感。你們說靈感怎麼來呀?

答:靈感就是靈性感應

師:(笑)說的好!靈感就是靈性感應,它絕不是用頭腦感應的。可我們往往是用頭腦,不用靈性。用頭腦怎麼會有靈性感應呢!打個比喻,如果頭腦是個到達十層樓的梯子靈性這個梯子卻能達到一千層。十層與千層的梯子就高度來講是有天壤之別的。所以無論你用頭腦再怎麼修道,對於真實的道——本來面目頭腦是永遠無法達到的,甚至連想像都無法想像。只有拋棄頭腦,用靈性這個梯子才能進入靈性層次,否則你所修的、所講的、所悟的、所運用的全是頭腦的產物。一切法門都不外乎先把頭腦集中,再進一步把頭腦拋棄。要想拋棄頭腦,首先要在瞬間能夠集中的前提下,才能達到。頭腦處於散亂狀態你是無法拋棄它的。

打坐時我們通過各種方法手段想把頭腦集中起來,方法手段在頭三腳可能有用,超過第三步以後頭腦就用不上了。日常生活中我們習慣性的用頭腦思維,有時遇到難題,無論我們怎麼思維答案就是出不來。此時不妨放棄思維,就讓腦袋空空的,一無所住,什麼都不想反而能發揮它的潛能。越是給頭腦施加壓力,它越發揮不了作用頭腦無常的,它無法總處在一頻率上,佛教諸法無常,其中包含了頭腦思維也是無常的。

古往今來,老祖宗們不知創立了多少法門都是為了對治我們的頭腦身心。由於頭腦的瞬息萬變,所設計的方法只能在短時間內有效,所以佛門句話法門無量誓願學」,即是說任何方法都不能以一貫之。人的身體情緒經常會產生不同的反應和變化,今天身體喜歡動,頭腦也很活躍,採用的方法就不同;明天頭腦身體都不願意動,那麼用功方法也不一樣。作為一個修行人,至少要掌握三個以上的用功方法方法身體頭腦沒有空掉之前尤為重要,而身體頭腦空掉以後就只有一方法,即所謂的「歸元無二路,方便有多門。」究竟哪個階段為「方便有多門階段呢?就是指身體頭腦未空掉之前,這個階段才需要有多種方法身心俱空進入靈修階段後就只有一方法——即靈性感應。只有當頭腦身體空掉之後靈性力量才會蘇醒,才能生髮。此時使用的力量,或者說工具,就是這個靈性。一旦把這個工具拿到手,做任何事情所使用的都是靈性力量頭腦力量是極其有限的,就像再硬的木頭也抵不過最差的鐵。木頭再硬,遇火則化,逢水便腐。鐵雖然也能被火融化,被水腐蝕,但在時間上要比木頭長久得多靈性力量無論你怎麼用,她永遠不會少,所謂的不增不減,指的就是靈性力量。駕馭不了頭腦,就無法使用靈性力量,更何況做她的主。正如佛門里講的,要想生死做主,首先要做身口意的主人。任何一個成功的人都不外乎能管住自己的身口意,能支配自己的情緒不被它們牽著走。

一個人對自己的身心能夠主宰幾分,主宰到什麼程度,且不說在出世間靈修方面要有成就,即使在世間生活要想有所成就,也和你主宰自己身口意的程度有著絕對的關係。舉個很簡單例子,每天早晨有好多人都起不來,如果你身體都支配不了,你又如何支配你的心呢?修行人無論在任何時侯、任何地方都不要被環境左右、改變,包括到了居士家裡或賓館里,都應視如寺廟都在用功你不要想今天是在賓館或在信徒家裡,四點鍾就不用起來了,這樣回到廟里你會痛苦

找到一個方法,投入足夠的時間功夫才會慢慢出來。並非給你方法,你就能成佛。佛,或者說道,是不需要修的,就在你這裡,拿來就可以用。若說道是修來的,打造出來的,那說明她是有為的,既然她是靠人為來的,修來的,而人本身就是不究竟的,不究竟的工具怎麼能造出究竟的產品呢?

大家說說,為什麼我們不能啟用這個道?感覺不到道就在我們周圍彌漫?為什麼我們人人都有佛性都是佛,但卻發揮不了佛的力量?是什麼原因呢?

答:是頭腦的慣性很難止住。

 

答:散亂身上習氣太重了…

答:每個人身上都有太多的貪,嗔,痴,惡習。因為言行舉止不符合道,自然也就無法把握道,入道…

 

師:太多的愛好分散了你的精力,每個愛好都會分散掉你的一股心力。問問你自己有多少嗜好?如果你是得道後再回來,無論你有多少嗜好,它就永遠也拉不動你了。你可以隨時拿起任何一個嗜好,把玩之後隨即扔掉,真的是來去無痕。可是我們現在尚未入道,本來就在世俗的愛好里,同時還想尋求道,你怎麼可能找到道呢?昔日祖師說的「世俗一切皆是道」,是建立在他已經從世俗中跳出來,進入到道里後再度回入世俗,此時他才有資格說「世俗一切皆是道,皆不違背道」。就像六祖說的「自性本自具足,本自清凈,本自圓滿,無修無證。」既然六祖已經達到這種境界,幹嘛還要跑到五祖那裡求法呢?還要隱藏到獵人隊里修煉十多年呢?六祖二十九歲就悟到了「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的道理,但是五十七歲時他才講了《壇經》。現在在坐的,人人都會講這個道理它是我們的嗎?既然這個基本的道理都不是我們悟到的,更不要說實證了。

幾天我在廣州和一個佛學博士聊天,談到佛教現狀和一個令大家很擔憂的現象,現在有好多年輕方丈,一方面為滿足自己的虛榮心,另一方面在社會上做任何事都講究學歷,教育背景(當方丈也要有一定的學歷),在這種背景下,很多學校出台了讓教授自己找外快、創外匯的政策。於是好多大學哲學系便以宗教科目招收宗教人士去讀書,學制四年,學費八萬元。每年在校讀兩個月,其餘時間為函授,最後專家教授給你簽字、頒發證書。出家幾十年的和尚也要讓這些專家教授頒發證書,你的修證、你的佛學要讓他們來給你印證。長此下去,佛法的中心就轉移了,就不和尚身上了。

學歷只是一種經歷。經歷的再多,沒有感悟,沒有悟道有什麼用呢?學校老師政策,讓他們自己去找外快,老師的是錢,這些法師的是虛榮心。一說我是北大的,我是清華的,我是人大哲學佛學研究班畢業的研究生……你想方丈,某些地方官員甚至會問你:「有沒有大學畢業證書啊?」因此,一些想當方丈也不不去學。你的修行再高,某些領導不認可你,他只認可你的學歷,你沒有北大清華的經歷,我是領導就不用你。這樣下去佛法也會變味,這是何等的悲哀!如果你在內在找到了「道」,你擁有了這個大力量你還需要到外面去尋求學歷嗎?

我並非說學習沒用我也不反對讀大學你必須清楚——你需要什麼,你學這個東西用來做什麼?若僅僅是為了滿足虛榮心去做這件事那就沒有意義了。就像有的人從六歲開始讀書,到了三十幾歲還在讀,他把讀書當成了目的,當成了人生事業。殊不知讀書只是做人做事的一個手段和工具,讀書的目的旨在讀完書後到社會上去啟用,它只是人生的一個短暫時期。結果讀書所獲取的知識力量從來沒有得到發揮,讀了幾十年書甚至不知道自己是否讀對了,還缺哪方面的知識。讀書固然重要,但是讀社會讀人更重要。書不是道,書只是通向道的一個路標。讀再多的書,若無實踐,也如同我們天天聞法,卻沒用自己的身體去驗證,去感受一樣。

我始終持一觀點,各個宗教經典都是他們的教主開悟以後和信徒們喝茶聊天的記錄,所講的無非是他證道後的感悟與感想,記錄成文後留給了後人,我們就當成經書了。的確,我們應該尊重古聖先賢思想並封其為經典,但是,我們更應該向他們一樣去實踐,沿著他們走過的路去驗證他們所經歷的。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擁有與其相同的思想也就不需要再讀經書了。如果不拿自己的身心去驗證,縱然你把三藏十二部背得滾瓜爛熟,也是沒有用的,既開不了智慧,也了不了生死,無非是增加一些知識而已。

所謂「深入經藏,智慧如海」必須配合禪定經書對於禪定功夫人來講屬於智慧對你們來講就屬於知識,仍屬於頭腦的產物。就好比鋒利的寶劍你不會用,拿回家只能切菜劈材;你會用,就能撥亂反正,保一方太平。人人有佛性,人人心中有道,有上帝,有神,為什麼這些大的力量出不來呢?hl來了沒有?

答:來了

師:你每天靜坐幾個小時

hl:早上一個小時晚上兩個小時,不到三個小時

師:唉呀,那也不錯了。一天能坐三個小時有幾個能坐三個小時?舉手讓我看一看。就你一個人嗎?不會吧,這么多出家人,一天還保持不了三個小時

眾:夜不倒單。

師:夜不倒單也算三個小時以上,低於三個小時就不要舉手了。每天不管幹什麼,在哪裡,我都是雷打不動,絕不少於三個小時靜坐晚上睡覺前最少一個小時,早晨起來一般是兩、三個小時白天要麼上午,要麼中午,不少於一個半小時

幾個人舉手。想成佛的人有多少呢?哎喲!想成佛的還不到一半,也不多。沒有舉手的想成什麼啊?

眾答:學佛

師:學佛目的不就是成佛么?不成佛我們學佛什麼呢學佛目的是為了最終我們也做佛。只是信佛是成不了佛的,只有學佛將來才能成佛。身為出家人你的心不能每天保持在道里,就有違你出家的本懷。每天心裡想的最多的就是對道的思念,就是在念道。念佛、念法、念僧都是在念道。盡管我們還有世俗的種種愛好,但它占據你心靈空間的比例應該少之又少,有時看一眼,嘗試一下就要馬上丟掉。否則,一旦它在你的心靈上落地生根,這邊有所得,那邊必有所失,力量永遠是平衡的。紅塵中你什麼都擁有,你還想擁有道,那是不可能的!

出家人走出去還是會受很多人尊重的,因為你俗家人不一樣。許多俗人做不到的,你做到了,而且做的非常好,所以世俗人會高看我們一眼。如果我們穿著出家人衣服,想的、做的卻與俗人一樣,那你幹嘛還要穿出家人衣服?穿俗家衣、做俗家事不是更爽么?無論你忙什麼,追求什麼,首先要考慮你所做的一切是否在輔助自己修道?能否讓自己修道有進步。如果對修道是掣肘的,再好也要馬上放下。每天都要看自己的心與念頭,不要讓念頭落入世俗的紛爭里,要把它牽過來放在道里,每天都要看自己的心是否沾染上世俗信息心靈是否清凈要像神秀說的「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如果我們的心量與慈悲心一直沒有增長,說明我們的修行根本沒有進步。

偶爾你聽到聲音,看到周圍有股光,感覺有股力量向你靠攏,這是功夫(境界)。何謂境界現象就是境界生理現象心理現象自然現象合起來謂之境界。既然是現象,就是虛幻不實的,有生有滅有來也有去的。天天追求這些境界有何用?該來時它就來了,該去時自然去了。只有時時刻刻看住自己的心,不住在俗事上,不被俗事牽走,這才是你真要做的。

盡管我們出家了,但是並未脫離現實社會。其實出家人眾生更接近,融洽的更好,同時又不會被社會染污,不會被眾生牽著走。我們是引導社會,引導眾生的,不能讓社會來誘導我們。作為出家人如果你見一樣東西愛一樣東西,見一個人追求一個人,放不下,說明你已迷失方向。見到你的人應該仰慕你,跟你走,而不是你跟著他走,你要轉動他,而不是被他轉。有時我們之所以被俗人轉,就是因為沒有管好、沒有牽制住自己的身口意,所以才被對方牽引過去。

能夠做身口意主的是我們的心和頭腦頭腦與心只不過是不同層次力量而已。你駕馭不了頭腦,就無法使用心靈力量我一上來就問何為感應心靈力量就是感應。為什麼我們感應不到心靈力量呢?因為我們每天感應都是世俗的財色名利世俗的貪嗔痴。都與它們感應了,你哪來的靈感去和道感應呢?靈感是不會與世俗的財色名利、貪嗔痴產生感應的,如果你使用的是靈感靈感只和靈產生感應,或者說靈只與靈感感應頭腦自然就和世俗的財色名食睡,貪嗔痴慢疑感應。你手裡拿著什麼工具,就發揮什麼工具的力量。你手裡拿的是靈感,就和靈感應;你手裡拿的是頭腦,就和世俗的貪嗔痴感應。我們身上就兩股力量——頭腦力量(人的力量)和靈性力量(佛的力量)。在座的都是佛教徒,所以我們說佛的力量佛性力量。如果在座的都是基督徒或伊斯蘭教徒,我們就說是上帝或真主的力量。我們每個人身上都有佛的力量,有佛性也有人性在,所以我們身上始終是兩種力量在較勁。

你想讓哪一種力量發揮的更好呢?你學佛,想成佛你就要讓人性這股力量靠邊站,用佛性力量來取而代之。怎麼取代呢?要想辦法頭腦力量減慢,讓它靠邊站。因為人性的力量是以頭腦為主,所以古聖先賢才設計了許多方法和技巧給頭腦玩兒,把它拴住。頭腦不再胡蹦亂跳了,只作用在一個法上或一件事情上,比如說用打坐、誦經、數數給它玩,它就沉醉了,一旦頭腦醉了,佛性力量就生髮起來了。所有的方法就一個目的——讓頭腦先醉下來。念佛念到一心不亂,參禪參到一心不亂,不都是頭腦醉了嗎?只有當頭腦用到一心不亂時,這邊的力量才能生髮。當這邊的力量發生了,你會發現頭腦力量自然會跟隨真正的主流力量——也即靈性力量走。

如何讓頭腦醉呀?就是我平時教你們的蓮花生靜功之法。我在東華寺先後給常住公開傳授過四次,對大眾講過四次用功方法。你們誰來復述一下?(弟子們相繼講述了蓮花生靜功之法)

師:幸虧我在外面給三十個人傳了我的法,另外斷斷續續散落在我的每一本書里。在我的微博里是原原本本、一字不漏地將老祖師傳下來的法公布於世了。不過多數人可能看不懂,因此不會用功有的人也許看得懂,但也未必會用功誰能把我到兜率天之前寫的那段傳法偈子背下來?

眾:你個痴漢,二十餘年打成片還不能說了算,如今又上兜率天,你咋用功!目前無法意目前,閉目開眼往前看,有眼無珠人不識,一目瞭然觀大千,剔眉瞠目黑變白,綿密不絕,能所脫空知己滅,原來家風依舊,學佛做人,做人學佛

師:這裡面的用功方法會不會呀,會多少?我先不問你用不用得上手,這個方法你會用吧?

眾:會用

師:當初五祖手下有一千多個徒弟,結果衣缽卻被外人,一個南蠻子給拿跑了將來東華寺也是這樣,越是親近的人越是學不到東西。並非跟隨明師多少年就學到多少東西,恰恰相反,真正得利受益的,讓明師靠得住、有指望的都是圈外的人,圈內的人是得不到的。就相當於父母喜歡子女,最後養老送終盡孝的,恰恰是父母親最不喜歡的那個子女

眾:師父你說這話讓我們心裡很難受。

師:(笑)本來就是這樣。你們可以看看世間上是不是這樣的。父母親越是不喜歡子女,最後撐起家族的,就是小時父母不喜歡的那個,最後讓父母受益的也是這個父母最沒把他回事兒的子女。在公司也是這樣,老闆越是器重的人,最後反而沒能起多大作用,恰恰是老闆沒有放在心上的人,最後力挽狂瀾,掌管公司。翻開祖師傳記你們也會看到,真正能夠接他衣缽,傳承法脈,弘揚他的思想都不是他弟子,而是他法子(法子也屬於弟子的一種)。弟子不管什麼素質,只要來了,為了不斷他的慧命,給他種個因,師父給他剃度了。而法子,沒有一定的成就和影響力做基礎他是不敢開口向明師——有影響力的和尚提出接法,並弘揚他的法脈的。就像虛雲老和尚剃了一千多個弟子,而繼承他的衣缽的卻沒有一個。能弘揚他的思想,繼承他的衣缽的恰恰都是他的法子

我今天就是再講一遍靜功,你們還是記不住。我在公開場合講過四次,剛才有幾個人記的還算比較多,有幾個要害都沒記住。你對這個東西不渴望,給你講,你沒感覺就像偷技藝的,他對這個東西渴望,當你在表演、訓練時,他瞟一眼就記住了。如果他對你的東西不渴望,你在面前練十遍也沒用。所以我一貫主張不要保守,他不喜好這個東西,你教他,他也不會學。他好這個東西你不教他他也學得會。他不從你手裡得到,他會從別人手裡得到。他是這塊料子,你不給他,他將來也會擁有,不如早一點給他。是人才你是壓不住的。不是人才你怎麼提拔培養都沒用

其實我們寺院的小和尚,論智商都比我高,但就是不去做。個個都有理想,就是不為自己的理想努力不為自己的理想去死,去活,去忍氣吞聲,去流血、流淚、流汗。那你的理想成了妄想。有了理想就應該為這個理想而活,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這個理想。咬定青色山不放鬆,十年、二十年、三十年,就這一目標,就咬著這一件事不放,就憑你們的智商,三十年磨一劍,絕對能夠成為權威。我出家二十六年就干這一件事,現在基本上都上手了,無論是坐著躺著,還是蹲在衛生間里,任何環境、任何時候、任何一個姿勢都可以隨時進入狀態二十六年來就渴望這一件事,就做這一事情如果你們像我一樣就做這一件事,會比我容易的多,因為你們的智商都比我高。你們只是投入的時間太少,愛好太多,這個也想做,那個也想做。你看二十六年來,其他的什麼都沒學,什麼都沒做,什麼愛好都沒有。當然我也有很多想法,但是想一想馬上就扔掉了,絕不會留在心裡。20歲的時候我就立定了志向就有目標,所以無論碰到什麼機會機緣好事我看都不看,就怕受到影響,讓我分心。經不起誘惑的,拿在手裡看一看,發現這個不是我的初衷,馬上就把它扔掉了。為什麼很多人做不成事呢?因為初衷立定之後一路走來,沿途風光太多,於是見一個愛一個,見一個抓一個。有個成語怎麼說的啊?

眾:「朝三暮四」。

師:不是朝三暮四。

眾:「見異思遷」。

師:大聲一點,叫什麼呢

眾:「見異思遷」!

師:對!見異思遷。愛好太多了就忘掉了初衷。出家了,只允許你有一個愛好——就是悟道成佛、了生死!與這個無關的都不允許你愛好,都不允許去做。只要和這個有關的,怎麼做、怎麼愛都行。人的精力有限,不能分心,一輩子只能幹一件事。這一件事沒幹成之前,不許你去干第二件事。一個方法你學不通,無論你有多少方法都學不通。前面這個方法你之所以沒學通,就是因為你沒有駕馭住自己的身口意,確切講就是自己的頭腦你能駕馭自己的頭腦妄念,任何一個法給你,五分鐘就上手了。你能開一個牌子的汽車,所有牌子的車你都會開。你會凈土門中用功禪宗也會用功天台宗、密法你都會用功

所有的宗與法都是人劃分的,都是人為的鬼把戲。無論創立多少宗派,立多少山頭,設立多少法門,「道」只有一個。耶穌基督稱其為上帝,穆罕默德稱其為真主,印度教稱其為大梵,釋達多稱其為本來面目明天你再創了個教,可以起名ok。當今世都在玩「正能量」,便稱之為「正能量」。再過三、五十年還會有給它起千百個名字。不管它有多少名字,都要在你駕馭了身口意之後才能擁有它。否則你不配擁有它,因為你無法與之對接。

只要你得到了這個力量,成神也好,成佛也好,成上帝也好,成什麼都可以。否則不管你是教徒還是凡夫,都無法了脫生死。盡管你信她,但你沒有與她溝通並與其融為一體,就像手機沒開機,沒有接到信號一樣,不管你多麼虔誠,照樣輪迴。只有和她溝通了,融為一體了,你吃喝嫖賭也是和它融為一體的。當然,得到這個力量人是絕對不會再吃喝嫖賭的,因為他已經得到了最高的力量,根本不需要這些低級的東西了。一個擁有根本的人,怎麼還會回來走過程呢?他今天之所以能得到這個東西,是因為他之前已經放下世俗的這些低級的東西,所以他才能擁有道。我們至今尚未擁有這個無上道,就是因為力在這邊散失的太多,愛好太多,以致無法將這個力量調遣過來,因此這邊的道你得不到。

無論你拜了多少明師,也無論明師給你設了多少技巧(法門),用了多少手段,始終無法把你這邊的力量搬過過來,因為你根本不酷愛這個東西你沒把它當作你生命的根本去追求,而是隨著自己慾望的膨脹,既想擁有世俗功名利祿、財色名利還想神仙就像我當初去見空有和尚,他問:「你有多少理想、多少抱負,多少愛好呀?」我說我想大法師,想當方丈,想當世界名人,想當祖師還想成佛。他罵我:「你痴心妄想!」二十六年了,他的聲音至今猶在耳旁回盪。我當了二十六年和尚了,這句話在我耳邊迴響了二十六年,也許這輩子都會在我耳邊迴響。我受益於這句話,所以我今天的修行才有了一點點樣子,他一次就把我罵醒了。當我聽懂了他這句話,就什麼都放下了,只是一心一意地追求道,就是要當祖師。沒想到在追求當祖師的同時當了方丈成了名人,還收了這么多徒弟。還真的是歪打正著,如果我專門想著收徒弟,當法師,恐怕還得不到。在追求根本的時候,這些枝末邊角就自然隨之而來了。

你想陞官發財,想當方丈,想有信徒,想當名人,你只要追求這個根本的道,你什麼都會有。如果我們不去追求根本的東西,而是追求枝末,別說你得不到枝末,就算你得到了,你會飢渴,更彷徨,更空虛。因為你追求的不是根上的東西,你的內心永遠會飢渴貧窮。只有得到這個根本的力量後,這些枝末邊角你才會不屑一顧。縱然你開創了千秋偉業,像秦始皇、唐宗宋祖做的事業夠偉大吧?但是與道相比,那真的是滄海一粟,大地一黍。因為他們沒有見道,得道。況且他所謂的千秋偉業都是短暫的,不知要殺害多少人,擊敗多少對手,讓多少人跳樓、絕望,才有了他所謂的成功。但是要得到道,一個人就可以搞定。就像恢復東華寺,我用了十分的力氣就把它建成了,而追求道,修道,我只用了一分力氣。過去我以為追求道我用了十分力氣,今天把所做的這幾件事擺在眼前一比較,我才發現,修道我只用了一分的力氣,而恢復東華寺卻用了十分的力氣明天我要弘揚佛法要把這個「道」弘揚出去讓眾生受益,需要花一百倍的力氣。因為修道你搞定的就是你一個人,恢復東華寺要搞定的是方方面面,政府不同意,你恢復不了。而要把道弘揚出去,你要搞定的是省、市各級政府。傳法到哪裡,就要徵得那裡各級政府的同意,否則你的法是進不去的,所以說修道難,悟道難,弘道更難。

耶穌基督30歲就開悟了,他出去弘法被釘在了十字架上。穆罕默德三十六歲悟道生前也未能走出他的範圍,只是在中東地區傳法。只有釋迦牟尼佛的法傳遍了周邊的幾個國家,因為他太子身份不一樣,他靠著家族勢力才把法弘傳開。另外還有個最強大的力量——維摩詰居士替他扛起了大半邊天,如果沒有維摩詰居士釋迦牟尼佛弘法,佛就沒有那麼幸運了。

問:師父,既然道如此珍貴,花了那麼大的力氣才找到它,自己也受益了。既然弘出去那麼費勁,為什麼還要搞呢?就像釋迦牟尼佛弘法弘了一輩子,最後走的時候說,我其實什麼都沒講。

師:他是出於悲心。他得到這個好東西,看到你們有那麼多煩惱,那麼迷茫。這么好的東西為什麼不要呢?你們不是想陞官發財,想出人頭地,想要千人仰慕,萬人高看嘛?你們就來學這個、追求這個好了,得道了什麼都會有

過去的祖師看到有個別人的確是非常渴望道,苦苦覓道,渴望回歸,所以才試著為這些少數人而出山,重返人間,盡管打著普渡的旗號,怎麼可能普渡呢?就像我在東華寺四次傳法,今天有幾個人能把我傳的法原原本本陳述一遍呢?沒有,少之又少!剛才有幾個人只說了個七七八八,沒有一個能夠原原本本地把我傳的法復制出來,很多人帶著個人色彩。所以我說還沒有死呢,你們就講的各式各樣了。縱然形成文字,就比如今天的經典,《金剛經》中的「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每個人理解的都不一樣。羅漢羅漢的理解,菩薩菩薩的理解,佛有佛的理解,程度不等,每個人帶著自己的信息來理解這句話

你對這個方法不會用功,不感興趣,你總應該對一個方法感興趣,會用功吧!結果大家對哪一個方法都不感興趣都不用功。實際上,任何一個方法你只要感興趣,會用功,從本質上講是沒有區別的。念佛也好,打坐也好,觀想也好,結手印也好,念咒也好,觀呼吸也好,數數也好,它們是沒有區別的,都是為了攝心,為了拴住這個心,不讓頭腦胡思亂想。當心沉澱下來後,頭腦一片空白不作用了靈性力量自然就蘇醒了。我們所做、所努力的一切,明師所設計的各種技巧無非是讓頭腦沉醉,讓它靠邊站,讓它癱瘓,讓它減慢、減慢,讓這邊的力量蘇醒、蘇醒,越來越快,就起作用了

我常說走鋼絲、跳芭蕾的人已經是一心不亂了,已經是高度專註了,你幹嘛還要叫他過來念佛打坐觀想呢?他用他走鋼絲,跳芭蕾的專註方法,比你念佛、參禪的專註方法來得還要迅速!你根本不需要讓他改變他的方法職業跟你一樣盤腿打坐念佛。有了禪定功夫基礎、做本錢,才可以到東方或去西方,不是說念佛就可以去西方,打坐就可以開悟。如果不生禪定,信什麼都難去西方

現在美國出了一個測試大腦專註力的儀器,參禪的和跳芭蕾的相比,前者根本沒有後者的專註力和集中力指標高。上次我和dh去測量過,我們念佛專註速度遠遠趕不上人家走鋼絲、跳芭蕾的,因為走鋼絲的一有雜念就會從鋼絲上掉下來。所以你手頭上的任何一個工作,你只要能夠達到身口意與之統一協調,非常嫻熟並和它融為一體了,你就可以隨時指揮這個東西了。這個東西(包括工作)就像一個法,工具就相當於法,你和這個法融為一體,能夠轉動它了,它才會發揮巨大的效力和威力。否則你手裡即便是一把寶劍也沒有用,只會割著自己的手。為什麼我們每天要念早晚課啊?天天年年都在念,就是為了把你的散亂心收回來,提醒你的身口意。寺廟里做的每一件事都是輔助你盡快向道靠攏,把你從世俗心態和行為中拉回來,靠近這個道。寺廟里所做所為沒有一樣是違背道的,皆為助道而設立。所以你會用功,事事皆是用功你不用功跑到禪堂也不用功

釋萬行2013.3.11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