寬運法師:菩薩悲願 憐憫眾生──觀世音菩薩與藥師佛之十二大願

菩薩悲願.憐憫眾生(一)
   ──觀世音菩薩葯師佛之十二大願

  2013年4月14日,香港菩提學會生日頂禮葯師寶懺》一永日,迴向與會善信消災延壽,福慧雙增,常隨佛學所求如願。參加法會之善信十分踴躍,法喜充滿,如意吉祥
  我們都知道,葯師佛,又稱葯師如來葯師琉璃光王如來等。為東方凈琉璃世界教主。據《葯師琉璃如來本願功德經》載,葯師佛於因地修行時曾發十二大願,令諸眾生所願皆遂,尤願眾生諸根完具,疾病消除,解脫厄難,因而有消災延壽葯師佛之稱。是故,祈求葯師如來治病、延命、消災之法,可說大乘佛教信徒的普遍信仰就像信奉觀音菩薩一樣。
  我們恭敬禮拜葯師佛,必須知道葯師信仰中一部最具代表性的經典那就是《葯師琉璃本願功德經》,經中所講的「本願」,就是葯師佛的十二大願;葯師佛為什麼要發此十二大願?而這十二大願與觀音菩薩所發的十二大願有何分別?其內容又是什麼?
  相信我們有些人只知道一部份,有些人可能完全不知道。所以我想在這里,跟大家說明一下:
  此兩種大願,其實都是菩薩在果地修行時所發的根本誓願;我們都知道,觀世音菩薩是以慈悲救濟眾生為本願的,所謂「千處祈求千處應,苦海常作渡人舟」,因此觀音菩薩所示現的是,深入世間,尋聲救苦,三十二應,廣施無畏的悲情。至於葯師佛則是東方琉璃世界教主,祂在過去世行菩薩道時,亦和觀世音菩薩一樣,為解除眾生的苦厄,而發宏誓願,祂的根本願求是希望眾生能袪去疾病之苦具足諸根,導入解脫;而葯師佛即因此不可思議誓願而成為佛,且被稱作大醫王佛、醫王善誓。因此,可以說,前者的本願是救苦救難、千求萬應;後者的本願是救病救危、消災延壽。明白了兩者的分別所在,我們便能更深入地體會菩薩的悲心。接下來讓我們細看祂們各別的十二大願。
 
觀世音菩薩第一願是:令十方稱其名號眾生,斷除苦惱;
 
第二願:令十方稱其名號者,「設入大火,火不能燒」,是令眾生遠離火災之險;
 
第三願:「被大水所漂,水不能溺」;是令眾生不被水淹若有眾生虔誠持誦觀音菩薩名號或《大悲咒》,即可免除水災之難;
 
第四願:令眾生免除黑風的災難。黑風是類似颱風的強風;從前以航海捕魚為生的漁民,要拜車公、龍王等,以祈出海平安。以香港而言,位處南方,人們多出海打漁為生,由於當時並無天氣預報,若在海上遇到黑風或龍捲風之類就會非常恐懼;但若在此時能誠心誦念觀音菩薩名號,即可免除被黑風卷淹船隻的厄難;
 
第五願:「能令眾生,臨刑被害,刀尋段段壞;使其兵戈,猶如割水,亦如吹光,性無搖動」;是令眾生遠離刑罰刀兵之劫,逢凶化吉、遇難呈祥;
 
第六願:「稱其名號,聞熏精明,明遍法界,則諸幽暗,性不能全;能令眾生,葯叉羅剎,鳩盤荼鬼及毗舍遮、富單那等,雖近其旁,目不能視」;是令眾生免除惡鬼纏身等災難
 
第七願:「禁系枷鎖,所不能著」;是免除眾生牢獄監禁之苦。古代受刑並不只是加手銬,而是用沉重的木板扣在頸項連著手的枷鎖,還有鐵鏈鎖腳,近現代的監獄雖然文明進步了,但對重犯有時仍用手銬、腳鐐;若人在接受此類刑罰之時,能懇切誦念觀音菩薩名號,即可免除禁系枷鎖牢獄之災;
 
第八願:是免除眾生的怨債。若有眾生曾經虧欠了別人,將來這個被欠的人可能會化身成為盜賊找你算賬,偷去你的東西;但是苦能一心稱念觀世音菩薩名號菩薩即能觀其音聲,即時令其解脫
 
第九願:令眾生免除黷武,黷武指戰爭,即是說人有與生俱來的慾望,難以袪除,如統治者為貪欲而發動戰爭,以致生靈塗炭。但是若能持誦大悲咒》,好鬥眾生即能遠離瞋恨,停止兵戈,即可化卻黷武的災難
 
第十願:是令眾生遠離瞋恨心。若有眾生常念觀音菩薩,念至「純音無塵,根境圓融,對無所對」之時,就自然不會生起憎恨與妒嫉
 
第十一願:是令眾生遠離痴心妄想,不會痴心一片,無法自拔;乃至妄想凈盡,心光湛現,「根塵旋明,法界身心,猶如琉璃,朗徹無礙」;

第十二願:令眾生生男生男,求生女得生女;「男者福德智慧,女者端正柔順,眾生愛敬」。
 
  觀世音菩薩所發的十二願望;每一個願望都是為令眾生離苦得樂而發(其中能救三災[火、水、風]、脫四難[刑難、鬼難、囚難、賊難]、離三毒[貪、瞋、痴]、應二求[求男、求女]),可見菩薩慈悲與偉大;所以我們稱祂做「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

  觀世音菩薩是西方極樂世界中的補位佛;如果我們誠心誠意的念誦觀世音菩薩名號將來一樣可以到達西方極樂世界。所有諸佛菩薩都是乘願而來人間的,祂可以入涅槃,亦可以不入涅槃世界有成住壞空,而西方極樂世界卻是願力所成,是恆在的;觀世音菩薩是此世界的補位佛,亦是古佛再來,待阿彌陀佛在西方凈土成了救度眾生責任後,祂將繼續行各種菩薩道,利益一切有情。祂以後的世界是「一切珍寶成就」,名為「功德山王如來」,佛壽九十六億那他百千劫。在此要特別說明一下觀音菩薩與阿彌陀佛的深厚淵源,據《悲華經‧大施品授記品》所載,阿彌陀佛在因地做轉輪聖王時,觀世音菩薩做過太子,名為「不眴」;在經教里,觀音菩薩稱阿彌陀為本師,頭上頂戴彌陀如來化像,為如來脅侍,輔助彌陀乃至佛涅槃後將繼續化度有情事實上這種關係,可推溯至阿彌陀佛為法藏比丘時,觀音菩薩已是證得佛位的「正法如來」;法藏比丘為了創造一個至臻至善的極樂佛國,用五劫時間研究二百一十億諸佛土,期間亦曾向正法如來教法益,至法藏比丘成佛後,正法如來又倒駕慈航觀音菩薩身,輔助阿彌陀佛;所以說他們彼此之間,互為因果,著實難舍難分;又《悲華經》中強調了一佛出世,千佛「護持」之論點,基於此因素,做文中逐出現若行者能一心念觀音菩薩名號,與專志稱念阿彌陀名號,同樣可往生凈土之說。而按《理趣經》另一說法,阿彌陀佛與觀世音菩薩,本為一體,菩薩彌陀化身,經雲:「得自性清凈,法性如來是觀自在異名,則此名無量壽,若凈妙佛果成佛身,住雜染五濁世界,則名為觀自在菩薩。」這不正說明了「無量壽佛」就是觀自在菩薩嗎。

  上文述及,觀世音菩薩發了十二大誓宏願,而阿彌陀佛所發的願就更多,總共發了四十八大願;所以說現在所有諸佛當中,阿彌陀佛最為第一,無有可超越者;因此,我們所有的念佛、念觀音菩薩的人,同樣可以往生極樂世界;如果現在修行圓滿將來去到西方極樂世界中繼續修行這是果;在世修行努力不斷念佛是因;這個修行上的因果關係希望大家能牢記於心。《葯師琉璃如來本願功德經》,這本是說明現世利益凈土往生思想的,若能通持此經或常念葯師如來名號,則可幫助我們消災延壽

  前面述及觀世音菩薩有十二大願,葯師佛同樣亦有十二大願;以前法會中我們延生普佛,其中拜願,一是葯師佛,二是拜日光菩薩月光菩薩;我們拜葯師佛,但是否知道葯師佛是住在東方琉璃世界的?可能我們念佛信眾當中,有些喜歡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有些則喜歡往生到東方凈土。在《阿彌陀經》中佛說極樂世界距離我們好遠好遠,經文是這樣說的;「從是西方過十萬億佛土,有世界名曰極樂。」;葯師佛所居的凈土距離我們更遠了,《葯師琉璃本願功德經》雲︰「東方去此過十殑伽沙等佛土,有世界名凈琉璃佛號葯師琉璃如來。」所謂「十殑伽沙」是非常遙遠的,當然,這種距離是相對於凡夫的心識而言的;《阿彌陀經》中不是說「於一念傾即得往生彼國」嗎?遠近的距離,實可消泯於一念之間,這就是境界差別,未達到這種境界之時,就覺得非常遙遠;當達到這種境界之後,就會覺得近在咫尺,一瞬間或一念間就到達了;經中有所謂「飯食經行」︰一餐飯的時間就供完了十方所有諸佛,正是這個意思。

  不過我們必須知道,學佛關鍵地方就是要明白,一切的佛法都不是拿來講說的,而是讓人依著去修的;所以我們常常說,佛教是一個重視實踐的宗教。在佛教教義中,「四念處」是要我們觀,「八正道」亦是要我們觀,《觀無量壽經》的「十六觀」更是要我們觀,可以說,這些種種都是給人作為修行觀想方法。其中更有天台智者大師摩訶止觀》所謂「一念三千」、「圓融三諦」的高深理論,聽起來好像很玄妙,其實均可透過實踐而得到確實的實證的;因此,從實踐與體證的角度而言,佛法是不假外求的;我們信佛學佛皈依佛,並不止於寺廟去拜拜,祈求佛、菩薩保佑我們,為我消災增福。我們要深信自己原來具足佛性,與佛無異;只因貪、瞋、痴三毒以及妄想執著而無證得,所以必須透過努力修行清凈我們的三業,才有機會回複本來的真性;《華嚴經》上說︰「心、佛、眾生三無差別。」就是提醒我們,其實在本性上我們原與佛無二無別。當然,在未達到這種境界的時候,是很難認同亦不易明白的,可是,當我們學佛時間久了,就會對此有較深入的了解與體會。不過,話且要說回頭,一切必須從基礎學起;佛教義理可分為教門與行門兩方面,現時新一代年青的學佛人,可能較重視教門是忽略了行門;諸如誦經、拜懺等等,這些雖是儀規,卻實實在在是學佛人必修的功課
 
  佛教有眾多的法門,總說有八萬四千之多,而每一法門都是為度不同的人而設,所謂「應以何身得度者,即現何身而為說法」,一切說法必須是應病與葯、因才施教,契機契理的,如此即是諸佛菩薩化度有情的根本懷抱。在義理面上,我們可以講得很深,談「空」、說「有」,高舉「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但是,很多人是無法明白的,所以真正的說法是應機說法,要符合大眾所求,要講基本的理論,還要講得清楚明白,好讓大眾能依之去行、去修。

  舉例來說,戒、定、慧三無漏學是成佛之道必經的門徑︰1.戒學︰又稱增戒學、增上戒學。戒可以修善,並可以防止身、口、意作惡業。2.定學︰又稱增上心學、增意學、增上意學。定可攝散澄神、摒除離念,見性悟道。3.慧學︰又稱增慧學、增上慧學。慧能顯發本性,斷除煩惱,見諸法實相。此三者為佛教的實踐綱領,即由戒生定,從定發慧。是以,《菩薩地持經》卷十即以六度配三學,即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等四波羅蜜為戒學,禪波羅蜜為定學,般若波羅蜜為慧學。可以說三學即盡攝一切法門,因此,所有修行人都應該精勤修學。不過三學中的定與慧是不容易修的,於靜坐中去攝心、去觀想、去照破,通常一般的學佛人是難以做到的;所以諸佛慈悲,特開一念佛法門,若行者能以至誠心、深心、迴向心等三心,不間不斷地持誦彌陀佛號,將心等三心,不間不斷地持誦彌陀佛號將來即可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這主要是靠我們自力信、願、行的堅固,再加上阿彌陀佛的他力攝受就能一心不亂,隨願往生
 
  佛教為我們的信仰,只有信而無願無行是不成的;我們信佛拜佛,不能只是停留在祈求佛菩薩保佑的層次,我們要知道「一切眾生都是未悟的佛」,悟後的眾生與佛無異無別;其實我們也可以許阿彌陀佛一樣的四十八願,甚至發觀音菩薩的十二大願、葯師佛的十二大願、普賢菩薩十大願、地藏菩薩的「地獄未空,誓不成佛眾生度盡,方證菩提」的弘願等等。我們也可以許下將來誓要成佛將來要度眾生之願。如法師圓寂,乘願再來之願,也是這種願;可見所有功德是由信、願、行來成就的,三者缺一不可。所以說徒有信而缺乏行與願,最終就不知往那裡去,所以發願很重要的;要成就佛道就必鬚髮大願。觀音菩薩所發的十二願,就是這種大願。

   既然今天我們拜《葯師懺》,趁此機會讓我再來看看葯師佛在覺得菩薩道時所發的十二種願望葯師佛又作葯師如來葯師琉璃如來、大醫王佛、醫王善逝。為東方凈琉璃世界教主;與左脅侍月光遍照菩薩、右脅侍日光遍照菩薩合稱東方三聖。另外又有十二神將為眷屬;每一神將各擁有七千葯叉,計為八萬四千護法神。更有一說法謂十二神將於晝夜十二時、四季十二個月中輪流守護眾生葯師佛發利導眾生之十二大願(又作十二大願、十二上願),廣大深誠。因時間關係我現在為大家簡略作說︰
 
一、自他光明熾盛之願︰
  「願我來世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時,自身光明熾燃,照顧無量無數無邊世界,以三十二相、八十隨形、庄嚴其身,令一切有情如我無異。」
    當佛菩薩證得正等正覺之時,自身光明,可照無量無邊世界。而每一位佛都具足三十二大丈夫相;譬如說觀音菩薩有三十二種化身,度出家之時比丘相,度信眾之時居士身;你們今天來西方寺念佛可能都是葯師如來觀音菩薩指引而來的,祂示現不同的身來幫助你。所謂如來現三十二相、八十種好;極樂世界葯師琉璃世界中是無男女之別的,所有國民都現丈夫身;因此,葯師佛發願令一切有情與自己一樣平等無分別。
 
二、威德巍巍開曉眾生之願︰
  「願我來世界菩提時,身如琉璃,內外徹,凈無瑕穢,光明廣大……過於日月幽冥眾生,悉蒙開曉。」
    葯師佛發願將來成佛後,身如琉璃一樣光明無垢,內外通透,清凈無瑕。以前古代的人可能對鑽石了解不多,以琉璃為最珍貴;若現在的人發願,應該會以鑽石比喻;所以我們都可以發這樣的願,願將來成佛後,身如鑽石一樣內外清明皎潔。能令幽冥眾生隨意所趣,作法事業。
 
三、使眾生飽滿所欲而無乏少之願︰
  「願以無量無邊智慧方便,令諸有情,皆得無盡所受用物。」
是說,希望一切有情皆能心想事成,無所缺乏。
 
四、使一切眾生安立大乘之願︰
   「若諸有情邪道者,悉令安住菩提道中;若行聲聞、獨覺乘者,皆以大乘而安立之。」
    願所有外道都能入於佛法正道;乃至聲聞、緣覺都能安立於大乘道中。四聖六凡的十法界內,修行者最終所證的是一真法界;一即無二:真即不妄。交徹融攝,故稱法界即是諸佛平等法身,從本以來不生不滅,非空非有,離名離相,無內無外,惟一真實不可思議故稱一真法界也就是說真如本體,是最高的境界,無法用語言來表達,超越了一切思辯與思惟;如《金剛經所說︰「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因此,行者惟有了悟諸法皆空,才能安立於實相理中行菩薩道。

五、使一切眾生梵行具三聚戒之願:
  「若有無量無邊有情,於我法中修行梵行,一切皆令得不缺戒。」
  古時修行人的堅守梵行,若比丘未能持午,則被視為破戒。人熟無過,人熟無罪?若能持名念佛,則可使身心清凈無染。其實佛教是有「方便解」的;所謂「方便戒」舉例來說,如果到別人家裡作客,主人你吃飯沒有?由於不想讓對方為自己張羅,雖然你還沒有吃;卻回答說吃了,這雖然是打了妄語,但亦可以說是方便妄語。又譬如說,我們誦經有時或快、或慢,甚至有些字不識,也照著誦,這些都可以說是行方便戒。不過,若我們能虔誦葯師佛號,在佛力加持之下,一切戒行將無有缺失。
 
六、、使一切不具者諸根完具之願:
  「若諸有情,其身下劣,諸根不具……盲聾瘖啞……白癩顛狂,種種病苦,聞我名已,皆得端正黠慧,諸根完具,無諸疾苦。」
  天生遲鈍,五官不正,如盲、聾、啞等,若能終生持誦葯師佛名號來世定必相貌端正,不用美容、化妝等一樣形態娟好;而且遠離一切殘疾的障礙
 
七、除一切眾生諸病,令彼身心安樂之願:
  「若諸有情,眾病逼切,無救無歸,無醫無樂,無親無家,貧窮多苦,我之名號,一經其耳,眾病悉除,身心安樂。」
  勸誦葯師佛名號可得無病無災,身心康健安樂
 
八、轉女成男之願:
  「若有女人………願舍女身,聞我名已,一切皆得轉女成男,具丈夫相,乃至證得無上菩提。」
  立志修行的人,需具丈夫氣概;因此若有女人願為修菩薩道而舍女身,只要以真誠無染之心聽聞葯師佛名號,即得轉女身或丈夫相。


九、使諸有情解脫天魔外道的纏縛,遠離邪思惡見稠林,引攝正見之願:
  「令諸有情,出魔羅網,解脫一切外道纏縛,若墮種種惡見稠林,皆當引攝置於正見,漸令修習諸菩薩行,速證無上正等菩提。」
  如果有人受諸邪魔外道的影響,能實時覺醒,以迴轉之心持誦葯師如來名號,即得返回正道,安住於正見中。
 
十、使眾生解脫惡王、劫賊等橫難之願:
  「若諸有情王法所錄……系閉牢獄,或當刑戮,及余無量災難凌辱,悲愁煎逼,身心受苦,若聞我名,以我福德威神力,皆得解脫一切憂苦。」
  若有眾生橫遭誹謗、逆受欺凌等種種身心苦惱,如能以至誠心誦持葯師如來名號,即可免除諸種苦難
 
十一、使饑渴眾生得上食之願:
   「若諸有情饑渴所惱,為求食故,造諸惡業,得聞我名,專念受持我當先以上妙飲食,飽足其身,後以法味,畢竟安樂。」
  這個世界上,無論那一個時代都有很多貧窮的人,經常抵受著饑渴之苦,並因此而造下偷、搶等惡業慈悲葯師佛,不但能解除這些眾生身體上的饑渴,而且能令他們聞法、學法、得受法樂。

十二、使貧乏無衣服者得妙衣之願:
  「若諸有情,貧無衣服蚊蟲寒熱,晝夜逼惱。若聞我名,專念受持……即得種種上妙衣服,亦得一切寶莊嚴具,華鬘塗香,鼓樂眾伎,隨心所翫,皆令滿足。」
 
  從上所述,可見葯師佛眾生所發之十二大願,每一願都是為了利樂乃至救拔眾生而發的。《葯師懺》裡面講到葯師佛是一位大醫王,祂給眾生吃什麼葯呢?一、慈悲喜舍;二、忍辱柔和;三、正信三寶;四、勤修福慧。五、六波羅密……返本歸原、有過能改、行諸方便、不動聲色、常用如是等……。其實眾生的病是身、口、意的病,如果一個人身心都有病該如何去修?《葯師懺》里說,我們要對自己一切不善的行為升起懺悔心,如是便能惡業消除,善業增長,心念漸漸趨向清凈。同時,我們如能勤拜葯師佛、拜《葯師懺》、誦《葯師琉璃如來本願功德經》、七日七夜受持八關齋戒或供上妙飲食,誦經四十九日,並燃四十九種燈、造葯師如來像七軀,一一像前各置七燈,乃至四十九日,日夜不絕,更造五色彩旛等以為供養,如是所有苦惱病痛都可以袪除,而且能夠消災延壽所求如願。再者,恆持葯師佛的人將來定必往生東方琉璃世界自然化生,或生其他凈域;此外,我們都知道,若人臨命終時,東方凈土有八大菩薩帶領,即:觀世音文殊、得大勢、無盡意、寶檀華、藥王、葯上、彌勒八大菩薩,其中任何一位都可以接引我們往生東方琉璃凈土中。

  記得有些時候在佛七念佛法會中,念到「願修三障諸煩惱,願得智慧真明了,普願罪障悉消除,世世常行菩薩道」時,我都會鼓勵大眾說:「就直接念『願生西方凈土中吧』!」在《葯師經》中說到:「東方琉璃凈土,彼佛國土,一向清凈,無有女人亦無惡趣及苦音聲琉璃為地,金繩界道,城闕宮閣,軒窗羅網,皆七寶成,亦如西方極樂世界功德庄嚴,等無差別。」由此可見,真如實際「一即一切,一切即一」,東方琉璃凈土亦如西方極樂世界功德庄嚴等無差別;佛佛道同,所有的凈土其實都是一樣的。雖然如是,諸佛聖眾中,阿彌陀佛被譽為最尊第一,為什麼呢?因為祂願力最大,最為慈悲,最為包容,所謂「九品等分」、「蓮花化生」,再惡的人十念都有機會帶業往生去到西方極樂世界中繼續修行
 
  我們念佛、打佛七所趣向的就是彌陀凈土,不用兜兜轉轉,直接就求生到西方。所以我希望大家多抽些時間來西方寺跟大眾一起念佛,共修的好處是可以互相勉勵、互相提契,所謂「一念相應一念佛,念念相應念念佛」,念到無念而念,念念相應,一心不亂境界現前之時,即能往生極樂;因此,念佛是因,西方極樂世界是果;連文殊普賢等諸大菩取終也是以西方凈土為依歸的;所以說西方凈土是「凈土中的凈土」;而稱念阿彌陀佛就等於稱念所有諸佛菩薩了。
 
  經過上述的講解,希望大家能夠明白西方凈土殊勝都能具足菩提心、發菩提願,發比阿彌陀佛還要大、還要慈悲的願;如果真的這樣的話,相信將來我們會在西方極樂世界中會面,希望到時大家還記得我今天所說的一番話。阿彌陀佛!(全文完)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