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喜法師:視師如佛乃祖訓

視師如佛乃祖訓

  12.04.17寶峰禪寺受戒法會影片觀後感

  我們看到的寶峰道場,我們去年也去朝拜過。中國能夠佛教綿延近兩千年,馬祖道一禪師,他老人家建立叢林的規制,然後他的弟子懷海百丈禪師,建立叢林規矩,都成為非常大的貢獻
當初佛陀弟子供養,當時在鹿野苑,耶舍的爸爸,是大富長者兒子跟佛出家之後,他們全家也成為佛教第一個在家弟子皈依三寶三寶弟子他就供養佛陀非常精美的住處,在鹿野苑建立了佛教第一個我們佛教道場寺院三寶具足。但是在當時的印度修行界當中,其他修行人是也有不滿這種形式,嘲笑佛陀。因為在印度出家修行是一個很普遍的社會現象,所以各派的這些出家行者都被稱為叫沙門,離家者,他們是住在樹下或者是崖邊岩石下面,不會去人為的去蓋一個房子

  但是佛陀也作為出家人,大家看到他住在房子里,大家就會笑他,哎呀,他說你看這個沙門還住在房子里,但是當時耶舍供養佛陀的這么一個房子,成為以後我們佛教住世弘揚的非常主要的一個平台,一直到中國也是。像馬祖道一建叢林,這種模式就我們現在享受的就這種制度。如果現在說跟師父家了大家都托著缽,然後居無定所,當然佛陀也講過,不貪戀,在一地方不貪戀,甚至祂說不過三日,祂在外面的時候,除了結夏安居之外,佛陀他還是常常在走的。甚至交待弟子們不要留戀,那怕是這棵樹長得像傘一樣,下面地也很平,也沒有什麼毒蟲、毒蛇,祂說也不要貪戀它,住不過三日。怕我們對這棵樹也生貪戀。佛陀還是倡導的。

  但是結夏安居,甚至作為一個固定的弘法場所,這個也並不矛盾,而且對佛教住世、傳承有很大的幫助,否則佛法有可能很快會消失掉。就像在我們坐在這邊,因為慧日寺還是有一定的物質基礎,如果今天我們不是在這裡,在山野裡面,在樹林當中,那就少了,沒有幾個人會著我的。所以像這樣的外在物質住持三寶,也是很重要的。

  所以馬祖那個時候,你看他住到那邊,那麼多學生從遠處來親近他。剛才列的那些名單那都不得了的,每一個都是大徹大悟的人。所以祖師有這樣的一個破例,因為當時也是受到中國佛教界,佛教界的特別是持戒的、持律的那些,也是有在說他們。特別是像懷海百丈禪師制訂的一些叢林的規約。他們就認為我們有戒律你還要制訂那些規約幹嗎?就好我們現在你走進課堂,有課堂的規約。走進房間房間來往居士的有住宿規約。但這個規約我在這邊很久都沒有去寫。那是為我懶惰,現在已經寫了,但希望大家還是要學習。就有律中的大德說,有佛制戒。你們制訂的那個規律算什麼?那個叫抬杠子的。

  所以說祖師、佛在世時,佛住持三寶;佛滅度後,有僧來住持三寶。僧,這就是替佛宣揚,佛不在的時候僧就是代表佛的。誰是僧呢?得法的僧,就是賢聖僧。賢聖僧誰知道呢?他師父知道,一代一代傳下來。所以這個法脈不斷,這個是主要的。

  所以我跟師父的時候,師父為什麼要這樣問我:佛跟祖師有什麼兩樣?就是這個道理。所以我跪下來,請師父開示師父說:佛佛祖祖一個鼻孔出氣。

  這個在學密宗裡面,金剛乘里就講得更清楚了,上師即是佛,師就是佛,要視師如佛,要把師父成佛。如果不是這樣子的話,甚至師父講的話,你都會經典來反駁。你說佛這么說,你這么說。這是不可以的。你不能把佛抬出來壓師父你這樣就錯了。那你這是由內心的魔在起作用了,分別心起作用了,你忘掉你沒有資格在師父面前,把佛抬出來跟師父理論的。師父跟你說的什麼法都是佛法,我們的分別心是很厲害的。

  就好像這次要開法會法會規定了至少誦三十部《法華經》的人才能來,五十部的在內壇,三十部的在外壇。有了這個規定,我看今天就有人發簡訊給我他說佛說法華經》是要度一切眾生的,你們為什麼作這樣的規定?為什麼我沒有讀滿的就不能來?他就拿法、拿佛來質問我,這個就是不懂得這個道理

  師父既然作了這樣規定,我還特意標明:由於慧日寺住房有限,我們道場有限哪,所以才作了這樣的規定,或許法會的時候人會少一點,但是我們確保少而精,確保質量而不到時候來了很多,住么住得很辛苦,表面看很熱鬧,實際上讀得都夾夾生生。所以才特別這樣規定的。到時候這樣子提高要求之後,那達到要求的人就不多了么。那時候我們正好可以保證法會質量。也因為我寺廟就這么一點點大,人來多了的話,基本生都很困難法會到時候質量也不一定高。

  所以今年特別的,這個想法有我也好幾年我是去年已經宣布了,今年也是照這樣來,我們那個發信息的再補充了,如不能達到這個數量的,不能夠前來的,請在家裡面一起念,你可以家裡隨眾,跟著法會同步念誦到時候我們會現場直播的嘛,這是通過電腦或者不用通過電腦,與這裡法會同步就可以了。而且這次法會時間是從初一一直到初七,共七天。

  師父有這樣的決定,他有道理的。如果你拿什麼法來、佛來壓師父,除了自己有業障,你們有什麼其它的?所以祖師他制訂了這些規約,在當時有一些人也是有疑問,甚至反對的,但是經過了一千多年的實踐,我們覺得是有道理的。這個跟佛違背不違背呢?本身也是不違背的,跟佛陀的制戒的目的也是不違背的。不要說祖師權力制戒,佛陀說了,你走到哪裡,我們出家人弟子走到哪裡,那一方國土法律,我們一樣要像佛的戒律一樣的去遵守。

  所以不要說祖師師父講話象佛的戒一樣,就連王法國家法律,佛也已經告訴我們,我們也應當積極地去遵守,不可違反。所以一個人從凡夫轉變成一個修行人,這個過程應該說是我們要很用功去做這個工作,如果你不認為這個是對我個人講的,你就會哎呀看熱鬧一樣旁觀者。有時候人很奇怪,非要當他面,耳提面命,他才會覺得,噢,這是對我講的。

  你不管老的還是小的,我們大家到佛門來了,真的要學學,看看自己的走路,腳怎麼邁步,怎麼收步,怎麼站,都有規矩的。所謂站有站相,坐有坐相。

  所以平時看,特別是內在的我執上,你剛才看他們一拜,師父來的時候大家五體投地,拜在地上。我尤其強調,我說這個拜,拜就是放下我執,崩塌我執的高山,五體投地是代表這個意思,放下我執放下我執,你才能升華我們的覺性,佛性才可能有一天會出來,水落石出。

  我執你如果提得高高的,業障多多的,痛苦苦難滿滿的。什麼是無我相?就是逆來順受。外界是逆的,但是你內心你不跟他逆。什麼叫空啊?空性就表現在逆來順受上,空性就是佛相,我皈依佛了,我學佛了。

  所以破一分無明,證一分法身。離一分苦海就得一分極樂。你逆來順受不是說我對你怎麼樣,而是我怎麼樣對自己,我自己的心態怎麼樣。一個人要看住自我、降服自我,有時候這方面需要把自己心平氣和下來。那怕你少做一點事,你能控制自己的心態。但是這個不是說讓你躲懶,長養你一個懶。長養懶的話,我不管你,別人不管你,你自己損你自己的福報。你久了之後你身體也會好了,你福消了么。福沒了你吃那個飯,你消化不掉。如果沒福報,他營養再高,你也吸收不掉。就像的人光吃不長肉。這么吃還是缺鐵啊、貧血啊。有的人福報了,真的喝涼水他會胖。

  你看我們尼泊爾的一位禪修師父巴登多傑,他不吃不喝一點也不瘦,臉色還是很好,一點也不瘦。他連續八個月不吃不喝,坐在那邊,別人就一直監視著他,攝像機拍啊什麼,醫學專家來做科學的考證,發現他沒有瘦。後來因為這樣子又聯想起一個新聞說,印度還有更厲害呢,一個人從十歲不吃不喝,已經六十七年了,那篇文章寫的時候已經說六十七年了,也就是那個人已經是七十七歲了,不吃不喝一樣的,很好的。為了那個,印度軍方的醫院,還把他請到醫院裡面,專門給他一個房間給他密閉起來,然後攝像頭拍著他,監控他,就在那邊關禁閉一樣的,關了七天。發現他什麼也不也不喝。進去之前全面體檢,體檢完之後在裡面關了七天之後,他因為監控著看他不動,所以出來之後再給他全面體檢,他什麼也不缺,什麼營養都不缺、身體的指標都正常。

  所以就研究過這個人的,又來研究我們出家人巴登多傑,研究下來,他說哎唷,這個跟那個一樣。會修行的人空氣都能喂飽你,他只是呼吸,再修下去,呼吸都可以不要,都不要的,天地磁場就能喂飽你。天地磁場里什麼都有跟你好了

  就像密勒日巴尊者一樣,打獵的人來到他這邊找吃的,問他你吃什麼呢他說我吃蕁麻草。結果他們也去采吃蕁麻草,來問他:你鹽有嗎?密勒日巴尊者他說:蕁麻草里有。蕁麻草里有鹽。問他油有嗎?他說蕁麻草里有。蕁麻草里有油。那反過來問他鐵有嗎?裡面的微量元素有嗎?裡面都有的,蕁麻草里有,水裡有,空氣里有,甚至磁場里有,信息場里有。

  那反過來說,你沒福報,沒福報給你吃的山珍海味,你照樣吸收不了。照樣還是貧血,越來越消瘦。福報從哪裡來?福報就是要動起來,為常住、為大眾服務。一方面要靜,靜了來修慧。一方面要動,動了來修福。你在這常住在這寺廟你想健康地、快樂地、長久持續地想修行,既要修定,靜下來,能夠掌控我們的身心,又要把它動起來,培養我們內在的福報

  所以動的時候不要忘掉靜,不能把心氣浮起來,心氣浮起來就控制不了自己,特別控制不了情緒,會被境轉。所以中國二千多年的社會制度,讓中國一直處在世界的前沿,也就是這樣子的一個制度,確保這些聖賢、這些文人受人尊敬

  所以我以小時候,看皇帝要給那個大臣殺頭,聖旨發到他家去,他全家還要跪下來接聖旨,宣讀完聖旨之後,他還要叩頭:謝主龍恩。還要謝。我都殺你頭了還謝?謝啥?為什麼要謝?過去就是這種有知識文化的懂得,這是一種規矩,他遵循著這種規矩。這個國家、這個社會能遵循這個規矩就能長治久安,江山社稷它就太平太平眾生就沒有難。一個人要服從國家利益

  那是我們現在的人很難想像的,但是我們佛門裡面,還是要明白這個道理佛教興盛了,住持三寶還能住持人間眾生就有希望了,就能夠對那些有緣眾生度化他們,是佛法住世的一種。

  我們能夠這樣,那說明我們能降伏自我,我們是修行的勝利者,我們能夠克服我們那種情緒上的東西,那我們將獲得更高的生命境界你會享受到更高的境界

  也希望大家以後在境界面前不要輸掉,做一個能夠降伏自我的人阿彌陀佛

  阿彌陀佛

整理:慧英 校對:妙恩 編輯:德藏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