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祥法師:公案禪機 貳、認識本性 二、公案 — 空之如來藏 1.本性蒼天

(一)公案本文

一日南泉至,問如何是庵中主?

(識起迷情於何是庵中主,庵中主者即謂本來體性也。)

杭州大慈山寰中禪師雲:「蒼天,蒼天。」

(庵中主者,猶如虛空,了無一物,故曰蒼天。)

南泉雲:「蒼天且置,如何是庵中主?」

(未識禪機,師已明示,蒼天、庵中主本是不二。)

師雲:「會即便會,莫忉忉。」

(已開悟者,一觸即融通;未開悟者,計度、推思,均無是處。)

南泉拂袖而出。(莫說今日拂袖去,他日亦有回頭時)

 

(二)玄祥釋解

1. 前言

禪宗言要「明心見性」,但要知「明心見性」步驟以及修行之過程。所以要「明心見性」,要先了解「明心見性」的要領,然後才能循序而修。要能明心見性,第一當破此色身,去此「有身」(薩迦耶)之邪見。經雲:斷三結得須陀洹果,三結者身見、戒取、疑。身見者即是色身,此色身對真心束縛著,能破除色身對於真心之束縛,真心當會現起,此時行者雖非真開悟,但心眼已能現起,這是心眼稍開行者。主要能夠進入這個狀況的話,就能真心、妄心之差別相,隨真心覺照,去妄想念相隨,如此用功,有朝一日,即能做真性主行,始悟得心空。

所以明心者當要知道真心、妄心之相,心眼初開者當有二心顯示於心念中,一為覺知歷歷之真心,一為妄想習氣相應之心。心若不明者真心覺照後,妄想心相隨而至,乃至千念、萬念不止,此輩之人,未達心空,所以說心不明,不能證得明心。心眼開後真心應緣無妄想相隨之時,當以真性主行,始謂為心空,亦可謂明心。

真心覺照後無妄想念相隨之時,諸真如性寂然不動,悟得性空,有因緣感而遂通,自性應緣時變化無窮,威靈莫測,此時行者覺照歷歷,明明了了,自覺自知,知道自性靈靈之用,亦悟知寂寂然之體空,以無為之空體真如生起為之性用,此過程中行者能明覺一切細節,是者名為見性

就是能做到「明心見性」,亦沒有證得聲聞乘聖果,所以不要大妄語說已證聖,經雲若是悟得性空,也僅得阿那含果而已,死後當生四禪五凈居天中。要能悟得心空法了,舍一切法,才是證得解脫之道才有點阿羅漢境界,當然不管阿那含、阿羅漢都得具有神通,不然就沒有明心見性也沒有心空法了。阿那含果者當有五神通具足,阿羅漢果者當有六神通現起。所以說已「明心見性」,但無神通那是說不通的,心心清凈故,神通不得現起,所以一定尚未真正「明心見性」,這點行者當要知悉,才不會犯了妄語之罪

 

2.釋題

公案名為「本性蒼天」,如來藏有空有二相,一切法之本體本來是「空」,所以「空」是我們自性的根本。諸法因緣而生,一切法的自性由空性而現起,在空體之間產生一切的自性真如性用,故空性是諸法現起最基本的。

另一切緣起法離不開六大種性,空、識、地、水、火、風等六大。地、水、火、風等四大因緣造成吾之身軀,亦因緣造成宇宙中諸有相。在人而言,自性見性、聞性、嗅性、味性、觸覺性、心性等六。而「空」是不生滅法,空體雖然可以產生一切法,但是這個「空」永遠都是空的,所以這是不生滅的空體,不生滅的體可以產生「生滅」的法,但無留礙其空性。當然法起是因有「識大」之用,識大生用就有地、水、火、風等四相發動,如是成就人體、世間之有相。

要學佛法當先認識「本性」,「本性具足空與不空二相,基本而言,此公案言「空」的本性本性空有如蒼天,了無一物,也可說不著、不黏一物,是為「空」之本性。

 

3.語體文解

一日南泉至,問如何是庵中主?

有一天南泉師來到杭州大慈山的道場時,問說:「如何是庵中主?」請教禪師問題,什麼叫庵中主?庵中的主人是什麼東西、是何物?我們判此公案安於本體界,庵中的主人就是要講這個本體空性。

南泉者是馬祖道一禪師之法嗣,即南泉普願師,未悟道時參問寰中禪師悟道後居住於南泉,所以稱為南泉普願禪師。南泉者位於安徽貴池,南泉普願師於得法之後即居於此山,三十餘年不下人寰。後應前池陽太守陸公巨、護軍彭城劉公二人之請,乃下山舉揚宗風,緇素雲集,常隨之眾數百人。

按語說:「識起迷情於何是庵中主,庵中主者即謂本來體性也。」修行人不應亂動妄想,此時南泉欲要了解庵中主是何樣,所以前來問寰中禪師

杭州大慈山寰中禪師雲:「蒼天,蒼天。」

寰中禪師就回答說:「蒼天,蒼天。」,你問庵中主為何,我答你說有如蒼天、蒼天。此處因談本體界,故不能「句不當機,言非展事」而系直接了當地答其本體形象

寰中禪師(780~862)唐代高僧,河東蒲坂人,現山西蒲州人。俗姓盧,秉性聰敏,博古通今,年二十五歲應試中第。後入並州,童子出家,現今山西太原,盡覽群經,深解精義,並往嵩山具足戒,學習戒律。以心慕上乘佛法,復往百丈山,參禮百丈懷海禪師,得嗣其法。此後隱居於南嶽常樂寺,時有諫議大夫崖公為師建立方丈,其地缺水,一夜有虎嘯於其側,次日即見地湧泉水,適足汲用,因名虎跑泉。後駐錫於杭州大慈山,四方歸依參禮者眾。會昌四年(844),值武宗毀滅佛教,師遂易服還俗。大中六年(852),師重行剃染,舉揚宗風。咸通三年二月示寂,世壽八十三,法臘五十四。僖宗干符四年(877),追謚「性空大師名號,塔名定慧

我們按語說:「庵中主者,猶如虛空,了無一物,就是蒼天。」若是參問現象界的事,禪師會給您來一個「句不當機,言非展事」的話語。

南泉雲:「蒼天且置,如何是庵中主?」

南泉師還未悟禪機,就說:「蒼天不要去講它,什麼才是庵中主人翁?」禪師雖然已經回答了,所謂庵中主跟蒼天一樣,這種層次的闡述應該是復雜的,但他直接講明。這時南泉師還沒開悟,沒有銳利的智慧,所以他說我在講庵中主,禪師應該接下來回答庵中主是什麼。結果禪師居然講『蒼天、蒼天』,故要求禪師不要講蒼天,跟我講明什麼是庵中主?

我們按語說:「未識禪機,師已明示,蒼天、庵中主本是不二。」因禪師己經開示了,所謂庵中主者有如蒼天,庵中主、蒼天本是不二,是同樣的東西那時候的南泉師不認識,庵中主悟得如虛空、蒼天一樣,虛無一物卻可不容納一切物。

禪師雲:「會即便會,莫忉忉。」

禪師就說重話了:「會即便會意得了,不要在那裡嘮嘮叨叨。」開悟的人般若智慧,其智慧是非常銳利的,你將東比西他也可以懂,你講西就是西,他也可以懂,因為他智慧是觸類旁通。但是南泉師這時候還沒開悟,所以他聽不懂禪師跟他講:我一講,通就通,不通就不通,不要在那裡嘮嘮叨叨的。

按語說:「已開悟者,一觸即融通;未開悟者,計度、推思,均無是處。」計度是計量、測度,推思是合理邏輯的思考,這都不是修禪的人應該去做的,禪宗標示率真直言,不能經思慮來悟自性

順便在這里解釋一下,開悟與證悟有何不同。開悟是開啟心扉,悟見自性與妄心,還有待修證,待心清凈後就是證悟自性本空,因緣起法。要知道開悟到證悟還要好長的時間,嚴格講起來,起碼要一大阿僧祇劫才能證至八地菩薩位階,另一大阿僧祇劫才能成為果地佛。故證悟是證道,我們只是打開我們的心扉,裡面有菩提自性、有煩惱,所以只能講開悟不能說是證悟,證悟的話他就不要再問了,他清清楚楚就不用問了。

南泉拂袖而出。

南泉師拂袖而出去了那時候的南泉師習氣還很重,起碼瞋、痴、慢、疑習氣還很重,寰中禪師說:「會即便會,莫忉忉」,他一聽不爽,身子一轉就出去了

按語說:「莫說今日拂袖而去,他日亦有回頭時。」現在還沒有開悟才有這種舉止,以後真的開悟了,到那時候還會回來感謝禪師。他沒有智慧了知一切法,所以才會生氣而出去。

( 85 年 4月 30 日 講於 龍潭劉宅佛堂 )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