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祥法師:公案禪機 肆、開悟後功用行 七、公案 — 理事體用 4.一箭雙鵰

(一)公案本文

僧汝州風穴延沼禪師曰:「一即六,六即一,一六俱亡時如何?」

(識起迷情於六根互用之意境,若入本體界,六識或一心均不生起時如何,正那麼時,是理性顯其功也。)

延沼禪師曰:「一箭落雙鵰!」

(萬法不生,凡聖情盡落,理性顯其功,主中主的境界,可一箭射落雙鵰。)

僧曰:「意百如何?」

(那心意念生起時如何?)

師曰:「身亡跡謝。」

(百念起時法身已亡,法身之功跡亦將謝滅不現。)

 

(二)玄祥釋解

1. 前言

佛法的修證與外道不同者,在於行者面境能守住空寂,以無所依的空體,面對一切的境緣,不為一切業所縛,如此才能得到自在無礙解脫境界。而外道之所謂外道者,雖能以心力產生一切的有為之相,但終究逃不過業力的牽引,因當心力衰退時,又得被業力牽引著入輪迴的漩渦中。

故所有大乘契經均告訴我們,當行者到達一定的心力能起心用時,首當要記得學習空、無相、無願等三三昧,如此才能真正悟得解脫知見,才真能自在無礙。若不能得開悟境界也要能學習十八空觀,用義理去觀內空、外空、內外空、自性空、自相空…,如此也可證得小乘四果位,甚至得阿羅漢果住無生位。

不管世間禪或出世間禪,若不能修六度般若波羅蜜多,就無法學得上述真正的佛法。而所謂六度即是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波羅蜜,此六度菩薩道行者,或初發菩提行者所要學習的,也祇有以般若波羅蜜多來當眼目,才能圓滿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波羅蜜多。

世間禪、出世間禪中,行者修行不開空、有的體悟,悟到「空」以後,還要回過來體會「有」的境界才能夠圓融佛法的修證,也才能以清凈心來行辦一切佛事。若學世間行者,不得學般若波羅蜜多,不能以無所有、不可得般若智來破除修行中對一切境界執著,這也就辦法學習到解脫知見,而落入色界、無色界天界果報中,而離不開三界輪迴現實

 

2.釋題

公案名為「一箭雙鵰」,此一箭能獲雙鵰,在說明技術的高超,能發一箭而得雙鵰,真是神乎其技也!但用在修行上,不是用箭來射鳥來得一箭能獲得雙鵰。反而是要以空無的心來面境,即能得一切利益事。卻不是用有為諸法,來獲得一切事理的無礙,這是禪宗行者應能體會的境界與體用。

那怎麼用一箭可射下兩只鵰呢?這個公案告訴我們在「空、無」之間,才有一箭雙鵰的功夫,也是延續上一個公案大用不用」的功夫與修證。你要能心起大用,就要亡謝心中的妄執,守住空寂能有大用大用就是所有的心都要能亡謝,甚至可覺知的體也要亡謝,這樣的話才能產生無上的心法,才能無事不辦。此種禪宗行者的修證,與一切世間禪或外道行者最為不同的心用法就在此。行者能得此用,除能辦佛事外,還能得無上解脫道。

 

3.語體文解

僧問汝州風穴延沼禪師曰:「一即六,六即一,一六俱亡時如何?」有一僧前來參訪汝州風穴延沼禪師說:「一根即是六根,六根即是一根,若是一根六根都亡謝時,此境界又如何?」一根者是意根,是第六意識也,六根者是眼、耳、鼻、舌、身、意六根也,也是眼、耳、鼻、舌、身、意六識也。當禪宗行者修到六根、六識互用,或不用五根、五識,僅用意根、意識時,其境界是怎麼樣呢?

按語說:「識起迷情於六根互用之意境,若入本體界,六識或一心均不生起時如何,正那麼時,是理性顯其功也。」當一個禪宗行者因已悟得體,故能不用諸根、諸識,而僅用意識心去體知一切境,也用一意識心去成就一切事。若是做不到這種情況,僅能用五根、五識去起用,即不是真正的禪宗道行者。當然也有禪宗行者能六根同時互用,但六根互用中,意根一定要能單一起用者,這樣才是禪宗真正的悟道者。

此僧問:「一即六,六即一。」一根一識有時候相當於六根六識,因為「一」是「意」,六者是眼、耳、鼻、舌、身、意等六根。證到色身破的人,他的意根可以通用,所以意根有六根的功用,六根攝受回來的話,都是在一根---意根上,所以古僧大德說:「一即六,六即一。」

你的心如果有能力感知一切境界時,你在冥冥之中感覺周圍之間有諸佛菩薩護法或是怨親債主,不必用眼睛去看,不必用你的身體去感知。諸佛菩薩或護法會給你一個溫馨、恬靜、安詳心意;怨親債主、諸魔、魑魅、魍魎或是阿修羅之類的,就會給你一個不同的感受,有的會讓你起嗔心,有的會讓你妒嫉心,使您不清凈的心會現起種種毛病,這個不必用你的眼睛去看,眼睛看還是看不到東西的,心或是非人的心,用你的心去直接 以心對心來感覺

那一個人對你不好、他做什麼壞事,不必用眼睛看他的臉色,閉著眼睛走過去就可以感覺跟你不是很契合的,這種心就可以有眼、耳、鼻、舌、身的功用去感知嗎?心能不能聽呢?可以聽的!你說你要表達是用嘴巴講話,其實他可以用意根來了解你的意思。

延沼禪師曰:「一箭落雙鵰!」

意根、意識或是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六識同時泯滅的時候,又是怎麼樣的境界呢?緣起本體界,談到一六俱亡時只有體性空體的境界,是無一性起、無一法相生的境。能六識均不生起,正是理性顯露時,一根不起,意識及眼、耳、鼻、舌、身這五識也不起,那你用空體境界的話,反而是可以此來做到一箭雙鵰,不用射出一箭,卻能落下兩只鳥來。

按語說:萬法不生,凡聖情盡落,理性顯其功,主中主的境界,可一箭射落雙鵰。一行者無境不用心是住寂滅中,有因緣境界來時,也是凡聖情見盡落,不起一心相應,這是「萬法不生,凡情盡落」的境界。眼、耳、鼻、舌、身這五根、五識呢?還是凡夫的感受,萬法不生是我們真正的體,凡情盡落是有為法的滅卻,這時候理性顯靈 現其功用,到這個境界的時候,可以一箭雙鵰。一箭雙鵰是什麼意思?講起來可說無事不辦,辦完事還是圓融,且還是體性如如,好像未動過一樣的。

僧曰:「意百如何?」

這位僧人說了:「意念百起時又如何?」如果讓我意識起了百種念頭,用有為之法來處理一些事情又如何,這時候的境界是怎麼樣的呢?按語說:「那心意念生起時如何?」

師曰:「身亡跡謝。」

延沼禪師說:「法身亡蹤跡謝。」此處的身是指我們理性的空體,也就是我們佛性的法性身,要顯露它的功用就是要住空無的佛性中,才能夠生起佛性的法性身。如果行者起了一百個念頭,那佛的法性身就滅了、跡謝了,此體性可以大用的這種跡象也就沒有,也就是說你常常起心動念的話,靈知靈覺的心其功用也沒有了,你要大用境界也起不來了

按語說:「百念起時法身已亡,法身之功跡亦將謝滅不現了。」念起法身就亡,我們清凈無相的空體,這個佛性空就是法身體法身本來就是無形無相的,如果你起了百意想,這樣的話,這個法身就沒有了,回到你妄想凡夫的心,凡夫的心有什麼功用?沒有!所以你如果修有為法,不管是念咒、念佛、..,一動到有為的話,就不能夠讓你體性自己去應一切緣,這是實際修證的功夫。故禪宗修的無為法與有為諸宗的法是有別的,末法時期有為法盛行,這是減劫時期眾生無奈的選擇。

( 87 年 8 月 24 日 講於 龍潭 )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