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祥法師:公案禪機 伍、認識佛性 (二)不即不離 8.如井覷驢

()公案本文

撫州曹山本寂元證禪師問德上座曰:「佛真法身猶若虛空,應物現形,如水中月,作么生說應底道理?」

(緣起現象界,曹山禪師欲與德上座討論佛法身之用,佛法身遍滿虛空,但當它應物映現其形時,有如水中映現空中月,此道理要怎麼說?)

德曰:「如驢覷井。」

(此現象就像驢去看井,由井現驢像。)

師曰:「道則太殺道,只道八成。」

(所說法身譬喻,煞似有點道理,但只說對了八成。)

德曰:「和尚又如何?」

(那和尚您又如何說?)

師曰:「如井覷驢。」

(應該說像井覷看驢,不要本末倒置也。)

 

()玄祥釋解

1.前言

行者開悟自性時,應會有一覺知歷歷的心生起,能徧知世間一切人事物,因此覺知之犀利無窮,所以能無所不知,無緣不感應,但這也就是六道眾生輪迴本源無知行者會將此覺知,當做無量心用神通力之泉源,有生之年大做有為之法,最後終因不知去了證性空、悟無相之觀,總難免死後果報福報天,天壽盡時又落入輪迴之流。

行者當有此覺知心時,尚有兩個層次境界,一者未破色身之地菩薩行者,歸於十八賢人位階,其名相如下稱為:信行、法行、信解、見到、身證、家家、一間、向須陀洹、得須陀洹、向斯陀含、得斯陀含、向阿那含、得阿那含、中般涅槃、生般涅槃、行般涅槃、無行般涅槃、上流色究竟,此等行者經歷此十八階段,稱為十八有學位行者。若行者能加修解脫道,以四聖諦(苦、集、滅、道)、十二因緣觀(無明緣行、行緣識、識緣名色、名色緣六入、六入緣觸、觸緣受、受緣愛、愛緣取、取緣有、有緣生、生緣老、病死)、四念處(觀身不凈、觀受是苦、觀心無常、觀法無我)或卅七道品(四念處、四正斷、四神足、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正道等),即能證得思法、升進法、不動法、退法、不退法、護法、實住法、慧解脫、俱解脫等九無學位。此等行者最後終能得聲聞果位,悟得無生法忍,證得阿羅漢果或辟支佛果位。

二者行者能突破色身的束縛,進入菩薩位之林,法身活起,得鑒照諸世間事,無所不知、無所不曉,但應依佛法波羅蜜多(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方便、願、力、智等)來修行,行菩薩道時下化眾生、上求佛果,聚集無量智慧,最後當得無上菩提證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不管世間住四禪行者小乘行者大乘菩薩道行者,當想陰滅盡已,得進入行陰區宇中,此時行者能觀世間眾生因緣系縛之原由,但尚不知此浮塵輪迴本元之相,所以此靜態的佛性能觀照功能即是佛性法身基本功能之一。無知行者執取所照之塵境而執為真有,相信所照諸境為真實法,當然不能超出輪迴之流。有智行者當體知能照之空體,才是如來真如體性,所照之境虛幻不實之境,照後能覺而無住,如此才不會本末倒置,才能證得諸佛理,超出輪迴之洪流。

 

2.釋題

公案名為「如井覷驢」,此謂佛性是以靜水照世間萬相,未破色身行者要能心澄清後始能照世間事,已破色身行者法身活起,自然更能世間事,這些功能都是佛性本來的行相。

行者有此覺知時,法身能照境時,不管有無破此色身,都要用此覺知來觀世間事,而所觀諸境已,不要去執取其境,不然就會如驢觀井顯現其像,以此像為自我認知,並執取以為真,就不證得解脫知見。故行者要做的是佛性覺知照境後,要能做到知而無黏,不再去分辨此境真或假,要能無所而生其心行者能如此修證,久而久之,保護此心,任運本真,行者當能使真心顯露,就能諸佛菩薩法身鑒照諸世間相,也能諸佛菩薩心量徧照無量各世間界間,及其十二類有情無情等類眾生就如井中覩驢,由澄凈井水而觀諸世間相,但卻能如如而無住。

    一般未修行人或未究竟行者,都以心起心滅為自我,或加上讓個性習氣心病相應緣而隨入造業之流,將此妄心誤認為是我,有如驢臨水井照鏡,見井中自像以為這就是我,不知能照的井水(喻空體)才是真我世間人顛倒如是,所以永遠都是處在輪迴洪流中而不自覺

 

3.語體文解

撫州曹山本寂元證禪師問德上座曰:「佛真法身猶若虛空,應物現形,如水中月,作么生說應底道理?」

   撫州曹山本寂元證禪師有一日問德上座說:「一個開悟行者,悟得佛性,得真清凈法身時,其法身相猶如虛空一樣,能應一切非人眾生之緣,讓祂們能於法身中現其形,如此情形就如水中月一樣,以月與水來做譬喻時,您要怎麼來說個道理出來?」

   撫州者位於江西宜黃縣北約二十公里處,舊本稱為吉水,曹山舊名為荷玉山、梅山。唐朝末年,本寂禪師住錫此山。本寂禪師者(840~901)唐代禪僧,福建省泉州莆田(古田)人,俗姓黃。幼習儒學,十九歲入福州福唐縣靈石山出家二十五歲受具足戒。唐咸通年間(860~873),禪風極盛,乃謁洞山良價禪師,往來請益,遂得密受宗門玄旨。本寂禪師後開堂於撫州吉水,未久遷住荷玉山,本寂禪師以仰慕六祖慧能大師之德,遂以六祖所居之曹溪而改山名為曹山。之時學徒雲集,大振洞門宗風,講授洞山五位(正位、偏位、正中偏、偏中正、兼帶者)之旨訣,成為叢林標準,並註解寒山詩以饗學人。時有洪州鍾氏,屢請不赴,僅書寫大梅法常和尚之山居頌一首答之。天復元年六月,焚香安坐而終,世壽六十二,敕謚「元證禪師」。

按語說:緣起現象界,曹山禪師欲與德上座討論佛法身之用,佛法身遍滿虛空,但當它應物映現其形時,有如水中映現空中月,此道理要怎麼說?

德曰:「如驢覷井。」

上座即回答說:「一開悟行者法身清凈後,能應眾生緣時,有如驢覷觀井水,從井水能映照出驢之影像。」依德上座如此回答而論,是以顯像之像為主,非以能顯像之體為主,若以體為主,即能覷像而無見。有如《楞嚴經》經教中所言:「不知二種根本,錯亂修習,猶如煮沙欲成佳饌,縱經塵劫,終不能得。一者無始生死根本,則汝今者,與諸眾生,用攀緣心,為自性者。二者無始菩提涅槃,元清凈體。則汝今者,識精元明,能生諸緣,緣所遺者。由諸眾生,遺此本明,雖終日而不自覺,枉入諸趣。」眾生遺此識精本明,而去執取攀緣之心自我我見,當然是本末倒置,怎能悟得解脫之道

按語說:此現象就像驢去看井,由井現驢像。這是一般修行人所犯毛病不去取能映照影像體性根本,而去井水所映照出來的影像,尚且迷執不放,是謂不能出輪迴之洪流者。

師曰:「道則太殺道,只道八成。」

本寂禪師即說:「所說道理,是真有點極近似其道理但也僅有八成之相像而已。」此處「殺」者是煞也,義即非常、極似之意。若也是法身能映照萬相,取其相而忘失能映照之本體,這照理僅說對了佛性認知上的百分比之八十而已。這個重要的知見要認識,大家要記取教訓,不要以驢子本位來觀井水顯其驢像。

按語說:所說法身譬喻,煞似有點道理,但只說對了八成。

德曰:「和尚又如何?」

上座則問說:「那和尚您的知見又如何呢?法身功能與映像是怎麼樣子的譬喻。」按語說:那和尚您又如何說?

師曰:「如井覷驢。」

本寂禪師則回答說:「就以您所說的驢覷井之說,顯示法身功用講,應該說成有如井來覷觀驢才對。」驢井、井驢倒換一下,其意義就非常不一樣。因主人翁互換角色了,以井來觀驢,井是能鑒照之體,驢像為所現之境,井雖能照映驢子而顯其相,但不會混合驢入自性法身中,所以井驢互不留礙。若以驢井之說,以驢為主角,忽略了井能照之體,而去執取所顯現驢之像,如此本末倒置,錯誤認知,是我們輪迴之根本。所以《楞嚴經》中,世尊告誡我們不要遺此見精妙明之體,不見此自性而去攀緣之心,認為是我們的自性,捨本逐末是不對的。

按語說:應該說像井覷看驢,不要本末倒置也。一般外道行者,雖也能法身顯像之功能,但他們大多以見相為主,並取其相為真,並進而執迷不放,終不能悟得解脫知見。若是有知見的佛弟子,應該理解法身本是無相真能映照一切相,但映照後要依靠法身這邊,就不會執取其相而分辨其真假,或執境不放,隨業流轉。簡單一句話講,修學佛法要能覺知而不黏一切境,就是以般若波羅蜜多的智慧觀一切境,能不即不離,能觀一切相為無所有、不可得

(2004.09.21.撰於法爾)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