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靜語自香
經文:言語品者。所以戒口。發說談論。當用道理。惡言罵詈。驕陵蔑人。興起是行。疾怨滋生。遜言順辭。尊敬於人。棄結忍惡。疾怨自滅。夫士之生。斧在口中。所以斬身。由其惡言。 ——摘自《法句經》言語品
今天我們要講的,是根據佛經,學會怎麼說話。說話是門藝術!大家從出生以後,就開始學說話,所以,也許有人會說,說話是個很簡單的事,佛又何必教我們如何說話?大家要知道,我們這一生的成功或失敗,很多時候都是因為這個嘴巴,成功也是因為這個嘴巴,壞事還是因為這個嘴巴,同樣一句話說出來,結果卻不一樣。每個人都會說話,但話說得有用或沒用,還是有很大區別的,所以,說話很重要。佛告訴我們,病由口入,禍由口出。許多的病,都是吃出來的,是因為我們吃得不合適導致的。那些禍和災難為什麼會找上我們?是因為我們說了不合適的話——所有的禍,都是從我們這個嘴巴出去的。你說的時候,經常是無心的、無意的,正所謂「說者無心、聽者有意」。你因為平常沒有學會說話的藝術,所以,哪一天無意中說出去的一句話,很可能就給你種下了禍根。
嘴巴會干四種壞事
「言語品者。所以戒口。發說談論。當用道理。惡言罵詈。驕陵蔑人。興起是行。疾怨滋生。」
這段話告訴我們,我們的一切「怨」,都是因為我們的語言,所以,這一品就在教我們怎麼說話,怎麼學會說話。之前,我們曾經講過《十善業道經》。我們的身體分為身、口、意三個方面,這三個方面可以干十種好事和十種壞事,就是十善和十惡。其中,身體會干三種壞事,就是殺、盜、淫;意識,也就是心也會干三種壞事,就是貪、嗔、痴;而嘴巴會干四種壞事,就是妄語、兩舌、惡口、綺語。我今天要給大家講的,主要就是這四點。我們如果不想有那麼多的橫禍和事端,就得把嘴巴給管住了,而要管好嘴巴,首先要明白它的毛病在哪裡,就是要明白它會乾的四種壞事:
第一種:妄語,就是說假話。現代人的假話張口就來,明明在南大街走著,正逛街呢,他卻說出差了!這樣說,就是犯了妄語。當然,妄語也分好多種,有的對別人有傷害,有的對別人沒有傷害。對別人有傷害的自不必說,就算是對別人沒有傷害,但你自己養成了說假話的毛病,也很不好。
第二種:兩舌,就是把別人說給你的話倒來倒去。人有時候很郁悶,需要找同類、朋友傾訴,他跟你說說說,說完了,也就好了。但你聽完後,如果把這些東西添油加醋地學給別人,這就是兩舌。兩個舌頭來回倒,就是幹壞事。人家給你說,本身是因為郁悶,是因為相信你,他說完了,就好了。但這些東西如果變成你的材料,再出去說,這樣來回倒,你就犯了兩舌。
第三種:惡口,就是罵人。罵人解恨,但這是造業啊!你看他不順眼,罵他幾下,他就順眼了嗎?你教他東西教不會,罵他一頓,他就會了嗎?會不了,但你卻給自己造了口業。
第四種:綺語,就是花言巧語,說一些很好聽的話。綺,是帶有繡花圖案的絲織品,綺語就是指話說出來漂亮得很,口吐蓮花,一套一套的,很好聽,但很不切實際。
我們的嘴巴,時時刻刻、隨時隨地都會干這四種壞事,我們的禍都是這么來的。你平常如果沒有留意管自己,那麼無意之中,你就會說一些不該說的話。
說真話最省事
說話是一門藝術啊!我知道這個道理,是十幾歲的時候,那時,我正在佛學院讀書。為了掌握這門藝術,我專門去廈門大學學公共關係課,以便學會說話,學會外交。當時,老師教我們,要想學好這門課,首先要學什麼呢?就是見到一個本來很討厭的人,你也要像見到親人一樣跟他交流!這是學問!
人見到某些人,有時候會怎麼看怎麼討厭,根本不想和他說話,這是正常的。但是,這不對。你要把這個人當成很可愛的人,然後和他交流。這個是功夫,老師要我們要學的,就是這個。後來我發現太難,明明就是怎麼看怎麼不順眼,怎麼能夠把話說得很順?我那時候小,學了好久都學不會,所以講話這門藝術,不是那麼容易掌握的。
我們要管住自己的嘴巴,講話懂得分寸,就要在上述四條前面加個「不」字,即不妄語、不兩舌、不惡口、不綺語。做到這四條,持住這四條戒,就是屬於善,就算把嘴巴管住了。而把前面的「不」字去掉,就是惡。所謂十善跟十惡,就是這么一個差別。
要管住自己的嘴巴,就要在生活中養成好習慣,首先是不撒謊。但現在的人,不撒謊沒辦法生活。所以,我總跟大家講,你可以不說真話,但也不要說假話。不說真話,也不說假話,那說什麼呢?說模稜兩可的話,這就是說話的藝術。比如人家給你打電話,一接通問:哎你在哪兒呢?這是中國人的毛病,愛「跟蹤」人,一打電話,就要問「你在哪裡」。但我們中國人常常是不願意和其他人共享自己的內心世界的,他要有私密,偏偏不想讓你知道他在哪裡,所以,謊言馬上就出來了。這個時候,你如果正在東大街走著,或者正在世紀金華逛呢,卻不願意讓對方知道,你也沒有必要撒謊,非說我在哪在哪;有些人開著車,見到你的車在前面就會給你打電話,問你在哪?你可以說我在外面,或者說,我在外面有事——逛街也是一個事,你不能說它不是一個事。記住,你這么說就是真理,就是「不忘語」。這時候,你沒必要編一個謊話說:我出差了。或者明明在逛街,卻說跟朋友在談事,你如果這么說了,就是妄語。
你如果覺得這個時代太假,都說真話沒把握,那麼,就盡量多說一些模稜兩可的話。慢慢慢慢養成習慣後,你會發現都說真話其實也沒什麼。不妄語,能給自己省很多事。
做一個沒底的垃圾桶
生活中,兩舌也是我們最容易犯的。有時候,有些人將朋友說給自己的事說給別人也不是有惡意,而是想讓更多的人來同情那個朋友,來幫助那個朋友。其實,這樣想就錯了。
人在一定時間,心裡面會焦躁,需要訴說,但他只要一訴說完,病就化解了。他無論有多麼大的不幸,只要說出來了,那種不幸的感受就減輕了,因此,你沒必要老停留在他的那些不幸上,不要人家已經過去了,你卻沒過去,還把這些東西再搬給別人。你把這些東西再搬給別人,就是造業,要記住。
別人的不幸,你不能代替他,所以,你沒必要把他的這些東西再搬給別人,讓別人也來同情他。每個人有自己的業力,必須承擔自己的因緣果報,這叫自作自受,這是每個人都必須承受的。當朋友向你傾訴時,你應該做的就是靜靜地聽。你讓他說,就是在幫他。等他說完哭完了,就沒事了。你聽完後,要把聽到的這些東西通通忘掉。前一段時間我也給大家講過,要學會當一個沒有底的垃圾桶,這很重要。
人經常會產生許多情緒垃圾,這時候,他就需要找一個倒垃圾的地方,跟你這個人很投緣,他就會嘩嘩嘩地倒給你,等到把一肚子的東西倒完,他也就沒事了。可是,人家倒完以後,很多聽者傻乎乎的,把人家的不幸當成自己的不幸,難過得睡也睡不好,吃也吃不下,日日夜夜替朋友不幸著,這是最蠢的!但現在許多人都愛犯這個蠢病!所以,許多心理醫生最後都變神經病了;很多熱心電台的主持人,最後都跳樓。這些資料,你們可以去查一查。要麼就是得什麼抑鬱症。
每天接收一堆垃圾,卻不懂得把它們及時處理掉,最後讓自己變成一個大垃圾場,讓各種垃圾拚命往上堆,越堆越多,堆到最後爆炸了,變神經了,要跳樓。這種,就是沒有智慧。
當然,你不要因此變成說,聽見別人給你傾倒一些情緒垃圾,就趕緊拔腿跑,如果這樣做,你就太不道德了。那你應該怎麼做呢?佛教我們要懂得其中的規律,明白其中的道理。當別人給你傾訴時,你只要聽就可以了,這個時間,你不要分辨。他給你說那麼多時,你一定要空除自己的心,把自己變成一個沒有底的垃圾桶,他再多的垃圾倒下去,也存不住,因為你的垃圾桶沒有底。這樣,當你傾聽完以後,那些垃圾也就都被拋掉了。如果你的垃圾桶的底很牢固,那就會越存越多,最後你自己就會出問題了。生活中,這個問題好多人都會遇到,所以,一定要給它改變。把這個底弄掉是個學問,需要學習。佛教我們的方法就是空除所有,要空。空是宇宙本體,是一切真理的代表。
當然,聽別人訴說時,我們也需要分辨對方的語言,他僅僅是給你訴說一番呢,還是請你幫忙。如果人家訴說那一番的目的,是為了讓你幫忙,你聽完還像沒聽一樣,也是不對的。所以,你要分辨對方給你傾訴,是為了釋放情緒垃圾,還是尋求幫助,分辨這個,也需要智慧。如果人家是為了請你幫忙,才給你說了許多不幸,這時候,你就不能當沒聽見一樣,要能幫就幫;如果對方僅僅是訴說自己的歷史,自己的不幸遭遇,那你聽了,就不要記住。平時如果沒有修持的話,做到這個是很難的。這個問題很簡單,但做起來很復雜。
不懂的就是最好的嗎
我給大家講的問題,都是最簡單的,最淺的,但也都是很難做到的。大家經常來這兒聽課就知道,這里沒什麼高深的道理,我給大家講的,都是些生活中的小問題,都是最淺的,沒有高深的。但很多人喜歡聽那些高深的,玄之又玄的道理。
有一個人去聽一個法師講課,聽完以後,別人問他:這個法師講得怎麼樣?他說,哎呀太好太好了!別人又問他,那怎麼個好法呢?他說,哎呀,好得不得了,好的我一句話都沒聽懂!
人總是認為,他搞不懂的才是最好的。就像年輕人談戀愛一樣,剛開始的時候,因為對對方沒有真正的認識,所以怎麼看怎麼好,想起來就想笑,美滋滋的,感覺好得不得了!因為不清楚嗎,所以就認為什麼都好。等到結婚了,慢慢認識清楚了,就發現什麼都不好了,覺得自己上當了。人世間的許多問題都是這樣,一旦把它都看清楚了,聽懂了,就會覺得都不好了。
而我給大家講課,是要讓大家都聽懂,經常還要不斷地重複一下,因為有些道理不是說一遍就能記住的,要說很多遍,大家才能夠種下這個種子,碰到問題,才會想到一點點。但是,大家都能聽懂了,就沒什麼神秘了。可人的天性是嚮往神秘的,給你說了一堆,你都聽不懂,才會覺得好得很。因為聽不懂。就像我們聽歌,國外的就比較好聽,為什麼,因為都聽不懂。你不知道他在唱什麼,你的意識不能去分辨它裡邊的內容,所以就覺得很好聽。但是我們國內的歌,你一聽就知道他在說什麼,如果覺得他說的很無聊,心裡面首先就對他這個東西不認可,所以,就不會聽到他那些音符了,不管它的旋律美不美,你首先認為它很無聊。聽不懂的,才是美的;看不明白的,永遠是最好的;不知道的東西,永遠是最想要的。這些,都是人的毛病。
人的毛病太多了!當我們管住自己的嘴巴,把這些壞毛病都改掉,我們的生活才會真正快樂,人生才會真正美好。如果全部管住,我們就成佛了。當然,我們管不住全部,每天管住一點就可以了。每天管上一點,慢慢積累,積少成多,就是在往幸福的路上走著,往開心的路上走著,往成佛的路上走著。
愛語、綺語大不同
管住嘴巴後,我們只說該說的話。那麼,什麼是該說的話?什麼又是不該說的話?經里有言:「遜言順辭。尊敬於人。棄結忍惡。疾怨自滅。」就是要說一些大家愛聽的話,讓大家舒服的話。在我們四攝法當中,這屬於愛語。
那麼,愛語跟綺語是不是矛盾呢?大家記住,這不矛盾,是兩個概念,要分清楚。愛語就是說一些能夠讓大家開心的話,說這種話時,心是善的,是清靜的;說這番話,無私無欲也無求,僅僅是為幫助對方,讓對方開心,讓大家都好,只有一個善意,沒有別的。而綺語是什麼?是花言巧語,他說的很漂亮,是有目的有意圖的,有惡心惡念,帶有欺騙的意思,最終想要騙人家,隱藏著很多的貪婪,是不善的。
所以,我經常告訴大家,要學會誇人,學會贊美別人,每天見了人,要贊嘆別人,這很重要。誇人也是個藝術,誇不好就變成拍馬,就變成肉麻,,因此,也要開智慧,要恰到好處。這怎麼掌握呢?一般來說,女孩子都喜歡人家說她漂亮,男孩子都喜歡人家說他身體好、氣質好。所以,遇見女士,要誇她漂亮,但是,要記住,這個漂亮要誇對了地方。比如,這個女士如果本來長得難看,你還誇她好看,那你就是在羞辱她,但你還是要誇她,那怎麼誇呢?你就挑一個東西來誇,如誇她的發型很好看,衣服搭配得很好,鞋子很漂亮,發夾也好得很,等等,每次見面,你都挑一樣東西誇她,她聽了就會接受。但如果你誇她長得多麼多麼美,她就知道你是在說假話,非但不會高興,反而會很難受。而你如果說她的頭發、衣服這個那個好,她就會覺得很有成就。因為人拚命打扮,有時候很可憐,她打扮,挑那麼多衣服,都不是給自己,而是給虛榮心穿的。她天天買衣服,天天還沒衣服穿,這就是中國的女性,當然,全世界都一樣。全世界的女人都永遠缺一套衣服,每天出門,總是找不到一件合適的衣服穿,家裡有三個衣櫃都不夠用。現在,家庭裡面都有衣帽間,她每天都要在衣帽間花上一個小時琢磨穿什麼,穿哪一套,但沒有一套是合適的,最後就只好湊合,每天都是在湊合。一見到衣服就趕緊買,買了還是不夠。所以,誇女人,就要誇她的穿,因為她每天都在倒騰這個穿。這是最有效的,到任何時候,它都不過時。到任何角落,都適用。當然要恰到好處,就都能接受。這是對女性而言!
誇男士就要誇他氣質好、身體好,氣質這個東西是說不清楚的,但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一套感覺和標準,因此,當你這么說他的時候,他聽著就會覺得很順,心情很好,這就是男人。所以,你們見了男人,就要誇一下他的氣質或身體。
生活中,父母教育孩子的時候,也要經常誇一誇,給他一個贊美、肯定。每個人生下來,都存在著貪,所以,在成長的時候,要給他鼓勵。贊美他,肯定他,誇他,這很有效。他做出來一分成績,你要給他誇成十分。你把他所作的東西放大,他就會朝這個方向去努力。
學會說話,不僅要說大家愛聽的話,還要注意說話的態度、語氣。一句話如果說不好,就會給你帶來很多的災難;如果說好了,也會給你帶來很多的善果,所以,佛教我們,一定要學會說「愛語」,讓聽的人都開心。心靜語自香 「夫士之生。斧在口中。所以斬身。由其惡言。」許多人惹禍上身,這個斧頭就是在嘴上;許多事端的開始,也是說出的話惹出來的。兩個人之所以能打起來,也是因為言語挑釁在先。一句話說出來不順,就會引來拳腳相加,所以要管住嘴巴很重要。
在關鍵的時候,要說一些人愛聽的話,這很重要。在一些場合,一句話說對或說不對,能關係到一個人的性命。有一個故事說,唐代李世民當政時期,有一個法師專門倡導大家持誦觀世音菩薩名號,推行念觀音菩薩這個法門。他說,持誦觀音菩薩名號可以解決任何問題,為此,他很努力地到處推廣。一天,李世民知道了這件事,就把他關起來,要殺他。臨刑前,李世民問他此時此刻念什麼,是不是還在念觀音菩薩?這位法師說:「此時不念觀音,惟念陛下。」這句話一說,李世民耳朵舒服了,他要的就是這個效果——讓人歌頌他。所以,就把這個法師放了。這個故事在歷史上很有名。李世民是要表現他的皇權不可一世,要讓所有人都服從於他;而那位法師如果不這么說,李世民就肯定不高興,那他的命就肯定要丟了,而且丟得沒有任何意義,因此,法師就選擇了說這句「愛語」。
話說得好或不好,關鍵在平常的修為,不是想說好就能說好的。如果平常沒有修為,那麼不知不覺之中,傷人的話就出來了。平常怎麼修怎麼積累呢?主要是要靜心,戒除暴躁。人有時候說不好話,是因為什麼?是因為心不安靜、急躁。心一急,話來不及思考就說出來了。所以,如果能戒除急躁,就會知道哪些該說,哪些不該說。
我們現在都活在這個急躁的時代,大家的心都靜不下來。心靜不下來,一躁,一急,不該說的話就全部說出來了。所以,話要說好,根本還在我們的心,修鍊的關鍵,就是要靜心。心只要靜了,我們就能夠把話說清楚,說好。 ——據法清法師2007年9月1日開示整理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