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喜法師:佛法之力無可比擬

佛法之力無可比擬——110720看<<2012希望的傳信>>開示

傳喜法師法堂開示(11年7月20日)

群體心靈狀態社會的影響

看這個片子就可以了解我們當今世界,這是外國人,美國人做的一部片子,西方人對這種價值觀念基本上就是說他們是可以接受的,而且平時他們的基督教天主教主要就是修這些的。但對於我們佛教徒來說,剛我們讀過《楞嚴經》,就可以知道他這個還是比較膚淺,至少理論還是比較膚淺的。

但是現在問題就在這裡,我們中國離這種現象是有距離的。西方這個也是呼喚大家要處在這狀態,但像中國離這個還有一距離。作為我佛教徒呢,我們看它這個題目,《2012希望的傳信》。因為2012在西方來說這是一個話題,已經是大家都知道的,這代表著一種危機,2012已經是人類危機的一個標誌了。在2012這個危機中有一種希望,一個希望的訊息,怎麼能解決2012這種危機的一個方法,它題目是這樣的。

前面是從覺悟者,乃至瀕臨死亡者所告訴的一種狀態這是一片光明的,生命是一片光明的。乃至從科學方法科學研究的方法也可以測到我們的腦電波,腦的電場和磁場,說明我們每一個人的大腦和心臟是可以產生電場和磁場的,它對周邊事物是有影響的。個體有這樣子,群體也有,如果個體是一個好的腦電波狀態,群體是一個好的腦電波狀態,對社會會造成什麼樣的影響。

所以他們早在一九九三年就做過這樣的實驗,從各個群體的冥想者,包括比如說練氣功的、有宗教修行,就是各種各樣的,社會打坐會入定的,他們找了有五千個人來做試驗。有一個表,從五百個到一千個、到兩千、到三千,當打坐入定的人越多,犯罪率的那個線也是往下降,達到四千的時候,你看它急劇下降。

打坐的人數往上走的時候,那個線是往下走,這就證明了。而且不是一次這么試驗,多次的這樣的試驗,都得出同樣的一個數據來。這就證明我們個體對世界是有影響的,如果我們群體都處在好的狀態里,對自然社會都會產生良性的影響。所以2012如果是一種危機的話,那解決這個危機方法就是我每個人心靈要處在良好的狀態里。

博愛慈悲

心靈什麼樣的狀態最好呢?他們又試驗,理解、寬恕、愛,這些心靈好的特質,他著重點後來就放到愛。因為他基督教就講愛,博愛。但這種愛當然肯定是區別於動物本能的那種,是生命比較優美的,高級的一種情操,那種確確實實會放射出一種力量

但是這種力量我們學《楞嚴經》可以知道,它還是屬於六欲天之內的,屬於欲界的,它的能量其實是有限的。如果作為一個修行人,如果你修行過,你有過這種感受你會發現,那種有為的心靈的愛的這種磁場和電場,是有它的局限性的,相對於比如說色界和無色界的定的話,這個力量是很小的。那就可以知道佛陀為什麼在祂的一由旬之內,四十里之內都能身體康復,思想變好,發生轉變。不管是生理的還是心理的,還是外在的物理的,都會發生良性的變化,所以佛陀有時候講法處在不同狀態的時候,殊勝狀態的時候,大地六種震動,這是物理現象天地會有變化。這個根本不是世間的所謂的那種愛,不是低級的愛,也不是這個片子里所講的光是這種愛,這種愛遠遠達不到那種效果的。

但是作為一個人你沒有入定之前,你在生活當中,你內心裡充滿了光明的,充滿了正面的,我們佛教講的慈悲,《一輪明月》裡面有這個鏡頭嘛,他的日本妻子乘著船,兩個人在西湖上見面,在兩船交匯的時候,他的這個妻子就問他什麼叫愛,問弘一法師。弘一法師跟她回答:「慈悲。」電影裡面借用這個就是說慈悲,那比愛的程度更高一點。

但是我們平時,比如說那種大慈悲我們有時候還沒修到過,那你至少還是要有一種同情心、包容心,替對方想的心。甚至自我有一種低姿態,尊敬別人的心,虔誠的心,這些都是生命心靈正面的、好的,放射出好的能量場和磁場這是在我們沒有能入甚深定之前要修的。就像永明延壽大師祂講:定則一塵不染。入定的時候一塵不染,出定的時候是萬善並行,所有生命的好的狀態都應當去奉行,叫萬善並行。入定則一塵不染,出定好的都不舍,叫不舍一法,出定不舍,這個法是什麼法,這個法指的是善法。

中國這個地方要想推廣這個愛都很難,所以我們在座的修行人,佛教徒就要發一個更勇猛的心,承擔更大的一個責任有的人哭哭啼啼地說,我爸爸媽媽也不會修,勸他們也不信啊,怎麼辦。我說怎麼辦,既然是你爸爸媽媽,他們不會修那就靠你了。就像賺錢一樣,家裡人沒人賺錢,那就靠你了。你既然懂得修,既然你會賺錢,那你就多賺一點嘛。那我們就要多修一點,意思是這個,多修一點。

我們既然要修自己,我們今天看了這個片子,那我們要能夠往這上面調整。但是往這上調整是遠遠不夠的,對西方人來說他們普遍的人修為修養都比我們這邊要好,所以他們整體的這個力量是很大的。我們這邊已經這么差了,那我們除了這個愛之外,我們還要有更大的本事,要有佛教這個不共的。

冥想與禪定

這個片子里也講到冥想,但是這個冥想呢,他也知道這個冥想在社會的效應來說,社會上能夠理解的能夠去做的不會多的。還是愛,比如說他們一千多年兩千年的基督教思想,他們普遍都會去接受去修這個愛。但是作為冥想來說,其實冥想有更大力量尼泊爾那位活佛他也是這樣講,冥想的力量可以救這個世界,所以他說我在冥想也是在做著利益世界事情

這個冥想的概念也是西方對入定的一種的認知,他們對這個入定,怎麼入定不太了解,引用瑜伽啊,現在又講到冥想。像我們佛教里說入定,入定更確切一點就是禪定禪定這個禪是有觀的這么一個的,又叫禪觀。跟冥想就越來越具共同性了。但是在禪觀裡面,世間禪定,我們《楞嚴經》里講到四禪,初禪,二禪、三禪、四禪。在經典裡面記述,當一個人,比如小乘禪法裡面就會講到,二禪的功夫就能夠有很大的神通力量,修到二禪就可以神通了。但是初禪、二禪、三禪、四禪這還都屬於世間禪定

為什麼佛能放大光明,能超過梵天,超過日月的光,超過大梵天的光。這個能力、這個能量、這個光從哪裡來?這不是初禪、二禪、三禪、四禪的力量這是甚深禪定力量智慧力量福德力量。好的東西要修起來,但是不能得少為主,不能比如說剛講的那個愛,我們把愛升起來了,你一不小心,因為你平衡不了,就會落到愛的負面裡面去。

為什麼本能的愛負面會比較大?那這種好像比較高級一點的愛,跟慈悲比起來它有負面性,有為的這種愛它的負面性是存在的。所以我們這個生命要不斷的凈化,要把那個好的特質不斷的凈化出來,特別是通過禪定

常住真心念佛

我也呼籲大家每天要修修禪定,為什麼我們這個禪堂,我們的法堂每天要坐三支香,是有道理的。哪怕做事情的時候,你一邊做事情要有自我禪定意識,在做事的時候修修禪定有一種明明了了,做事不要迷在做的當中,做的時候動作自己的行為,自己的心要定定的,去面對。

我看大家很多人還是很會做事情,但是做事情要結合我們的修行。結合修行很重要,不要忘掉修行,在動中不要忘掉靜,在動中不要忘掉禪定。在小乘佛教國家,他們行住坐卧都是要講一個禪定佛陀的這個教法是我們學佛的一個很重要基本功

是說我們大乘佛教了,你大乘教你哪兒大乘佛教了,不是一回事啊!不是說我們大乘了,我們就不修小乘的了,你只要是佛教徒,你只要是佛弟子,佛所說的所有小乘都是給你聽的,你有沒有做到這個自利行住坐卧不離禪定。如果具足了,自利具足了,自利即精利他則廣,那才能談得起大乘呢,大乘的實際功用才能夠現前。有大乘的了,你有自利利他了,利人愈多行且易易,如果利人多了之後就產生一種功德力,這個功德力會加被著你,純善之力,純善的力量讓你更加的有持戒力量,有禪定智慧修行就是這樣。

明白了佛教的理論了,這個理論要在實踐當中去運用。就像楞嚴經》第一卷所講到兩種根本,一個是生死輪迴,一個菩提涅槃。什麼是常住不動的?一切世人皆因不知常住真心輪迴生死,在生死的波濤當中;一切諸佛是因為常住真心而出生死而證涅槃。所以你在平時的時候你有沒有常住真心,這個就叫念佛,「南無彌陀佛,南無彌陀佛」就叫常住真心,有沒有迴光返照常住真心,這個是成始成終的。

從你一開始你要摸到這個這樣修,一直修到哪一天你死的時候,所謂圓寂了,修到那時候。那個時候不是因為呼吸停止了,脈搏停止你就不修了。還照樣修,還是安住在這裡,如如不動的裡面「南無彌陀佛、南無彌陀佛。」南無彌陀佛是什麼?就是這個菩提涅槃的,就是如如不動的,就是那個。所以參學你首先就是要發明心地。發明心地了,依著這個修,依著好好得修,護念,善知護念。

所以作為禪定力,這個禪定不是世間的了,它屬於無漏法,我們佛教叫戒、定、慧,這個定是無漏法。這個定裡面也會經歷,比如說我們降伏我們的心相續,降伏我們的習氣輪迴習氣也會經歷初禪、二禪、三禪、四禪的境界,也會有的,會經歷的。這個經歷,就是在平常的時候,你常常護念的時候在生活當中你就會經歷到有一種定。但是這個不是你要有為的去修四禪而來的,這是因為你修無漏的定所感生出來的。

所以這個片子社會上人說是不錯的,但對我佛教徒來說,我們佛教的重點遠遠的超過它。但是這也是一個理論基礎,找到一個理論,怎麼樣子克服這個危機平時其實我也在講,如果你的心是平靜的,如果你在遇到天災人禍的時候你的方寸不亂的,都會化解的,改變。

所以他說《2012希望的傳信》,在危機當中,我們面臨危機了,怎麼樣找到一個生命的曙光。其實我個人也有試驗過,當真正我們能夠入定的時候,真的天地、風和雨都會改變。當我們生命你就個體的時候,很渺小一個個體的時候,什麼都不會改變,該怎麼樣就怎麼樣。當你的個體真的入定入到天地萬物一體的時候,真的是天地萬物都會改變,就是這么奧妙。我們生命至少要往這個方向去發展,這個是對的,千真萬確的。

信念如磐石 生死何所懼

我們看了玄奘大師為法的那種堅定信念,「寧向西方一步死,不向東方半步活」。在毫無生存希望的時候,是完全的皈依自己的信念就在生死考驗的時候,還是正確信念放在第一位,這在佛教是有啊。過去有三個比丘長途跋涉要去佛陀,結果經過的路途得不到食物,甚至走了很長一段路都沒有一滴水,這三個人渴得真的是生命都受到威脅了。

這時候在途中發現了一灘水,但是因為乾涸水面縮小,就一點點,而且水裡都是蟲。而且這時候他們才發現,在他們因飢渴身體越來越衰弱的時候,不小心連隨身帶的濾水囊也丟掉了,找濾水囊沒有了,掉了。其中一位比丘堅決不飲,比丘不飲有蟲的水,沒有濾水囊,他就拒絕飲用這個水。其他兩個說見佛要緊,先保住命,見佛最重要啊。

兩個人就喝了水,身體得到滋潤了,又能往前走了,那個人就被渴死了。他一死之後,因為他嚴守佛的戒律,一死之後馬上升到忉利天。升到忉利天變成天人之後,以他的神通力再返回到人間,來拜見佛陀,以天人光明身來拜見佛陀佛陀是一切智者,所以佛陀知道他的這個,就讚歎他,表揚他,因為你持戒緣故我在一起,一直跟我在一起,所以你反而能夠舍棄卑劣的身,以這個庄嚴的身來見我。而且他聽佛說法之後也迅速證得阿羅漢天人也可以證聖果。

兩位一邊走一邊還說:那個人愚昧啊,不喝水,你看渴死在半路,我們現在看看就快到佛住的地方,就要見到佛了,這個人很可惜啊,來不了了,見不到了。他們幾天之後也來到了佛陀面前,甚至還跟佛陀:「世尊世尊,本來我們是三個人同來,結果有一個人愚昧無知,因為不喝水的緣故渴死在半路,現在只有我兩個能夠來。」

佛陀就呵斥他們,說他守我的戒律我常見他,他一直跟我在一起。你們不持戒律緣故,雖然來到我面前也不見我,也得不到我法的利益。他雖然去世了,他卻因持戒緣故馬上升天,你們才來,他早就來了,他已經聽法證阿羅漢果了。你們如果不守我的法,聽我的法又有什麼用呢。

玄奘法師的這個也是,玄奘法師生命生死存亡的考驗面前,祂選擇了祂自己的信念,寧向佛的方向一步而死,不向遠離佛的方向半步而活。所以在經典里也是講到,向佛邁進一步的功德有多大,所以玄奘法師在這堅定信念改變了命運。這個命運指什麼,不僅是祂個人的,甚至一望無際的莫賀延磧沙漠,這是凡人的,是業報的一種境界當你信心超越這個的時候你不凡的,莫賀延磧沙漠就不堅固不變的,不是這樣的。

所以菩薩為什麼能把沙漠一變變成一片綠洲,菩薩看這些都不是固定的,不是一成不變的。對我們的業報來說,我們很難逾越自己的業報。但是印光大師祂講,「竭誠自能轉凡心念佛方可消宿業。」竭誠的,能夠轉變我們凡心的時候,那不凡境界就會現前。哎,你看,就看到了綠洲,看到了甘甜的水,喝到了水,人、馬都能平安的離開這個莫賀延磧沙漠,越過這個沙漠了。

這個信心在祂途中解決了一個又一個問題,這些業報,我們凡人的這些業報在祂的虔誠面前,一次一次的被超越。你看祂翻越雪嶺的時候,陪著祂的那麼多徒弟,十個有三四都凍死在半路。你想想看玄奘師長途跋涉這樣過來,那些徒弟本來就是附近的人,就是這個環境當中的人,他們卻抵不住這個,都死掉了,那玄奘法師為什麼能夠活下來。

所以這一路下來,自然界的威脅,人的威脅,種種的威脅都在祂強大的信心中,祂對佛法的理解中迎刃而解,真的是遇難成祥,逢凶化吉。《玄奘法師這部片子我們要多看,每一次看都會被感動,如果你能生起祂這樣對三寶信心你就會成為人間一個不凡者,你就會成為一個感天動地的人

我以前常說,不要說感動佛菩薩你有沒有感動自己,這個很重要的。如果這個人你自己不能克服自我的缺陷,連你自己都不能感動,你怎麼想感動佛菩薩你不能感動自己就是你不能克服自己的缺陷,你不能征服自我。不能征服自己的我慢的山,我執的山,這個業障,說業障能生巨海,能障須彌,能障聖道。你這業障你都克服不了,你都拿不掉,你怎麼見到佛菩薩,佛菩薩在你面前你也見不到的。

一葉障目不見泰山,所以關鍵是要克服自我,拿掉那顆葉子。所以拜佛就是放下我慢,我慢山崩塌,當身體拜下去的時候就是我執全部放掉了,把自己身體投在大地母親上,把我執放下來了。所以為什麼第一個是禮佛呢?就是在面前都不放下傲慢的我,那你還要通過什麼對境才能降服自我?所以一者禮敬諸佛,禮敬諸佛是降服我慢山啊!我慢的這個山。我慢是很堅固的,我執堅固的,要摧折慢山。

當然這個禮裡面有六種禮,怎麼禮佛能夠一步一步更進步。稱贊,你不了知解佛陀功德你怎麼稱贊?所以稱贊的時候自然你能了知一分你才能稱贊一分。當你稱贊的時候,你心憶念口稱贊的時候就是與佛相應,贊佛就是念佛。所以贊佛跟念佛,我們講經說法念佛都是不二的,所以般舟三昧里說講諸佛之經法,弘揚佛法也是叫行般舟三昧。正因為這樣的緣故,我常讚歎海濤法師行般舟三昧,不休息菩薩

佛力之顯現 深遠而細膩

在《玄奘法師》這個片子裡面,我們應當得到這樣一種啟發,然後在自身身上去實踐。這兩部片子我們都看了,一個《玄奘法師》,一個這個,你可以對比出來。後面這部片子西方人做的,你也會得到一種啟發,但這種啟發往往就是比較空洞的。前面玄奘法師對我們的感動是感人肺腑的,這兩種能量是完全不一樣的,一個是單薄粗陋的,一個是細膩而深遠的。玄奘法師的那股力量是深遠而細膩的,後面這個片子力量就比較粗陋,是粗線條的。

就好像我們讀《楞嚴經》屢次講到乾慧地,又讀叫干慧地,一般讀乾慧地,意思就是「干」的意思。好像理論上知道,但是德性還沒顯出來。《玄奘法師》這個片子,得到的加持力遠遠超過它不知道多少倍。

那個片子的話,雖然拍起來他們也用了很多的技法、音樂、鏡頭,但是跟玄奘法師,跟佛教的這個力量一比起來還是不能比的。所以我們作為佛教徒來說,想想看佛是對得起我們的,祖師大德都對得起我們。我們自己要好好去繼承好這份遺產,開發自己的佛性,開發自身佛性。希望你們都能夠嘗到佛法的禪悅,法喜禪悅。

彌陀佛!

整理:慧清 校對:慧修 編輯:德藏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