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七第一天
諸位同仁、同學、善知識:
今天是2009年11月9號,星期一,農曆是十月二十三日,是打佛七的第一天。第一天有點難度,大家各有不同的反應,有些人反應還比較大。總的來說,大家能夠發精進勇猛心,克服了困難,第一天還是比較圓滿的。存在的問題,主要是掉舉和昏沉,有些人是掉舉,坐立不安,坐不住。掉舉是第一天必然要出現的,因為我們剛從社會上來,在社會上要做工作、做家事,第一天「啪」跑到這里來坐十二個小時,要馬上心息下來是不容易,而昏沉是不應該的,有人甚至打起了呼嚕,有些人昏沉的原因主要是坐姿不對,後背還靠著牆,這樣就容易昏沉,這個如果不注意,甚至還會吐血、會胸悶。還有一個原因是頭往下低,胸部也壓著,這樣胸容易悶,頭一往下低就昏沉,呼嚕呼嚕睡去,尤其是老修行。禪堂那些禪和子,每年都打禪七,一上座就是昏沉,那什麼時候能開悟?今天昏沉的幾個人也是老修行了,打七也非第一次,你怎麼還昏沉呢?不把自己提起來,那你怎麼能夠看著自己的心,怎麼能夠持咒念佛、心念耳聞,怎麼能夠打開本來?掉舉與昏沉一定要克服,怎麼克服,就是一心一意地念咒、聽咒,心念耳聞、不睬雜念,坐姿要正,頭不要低下去。
今天師父在禪堂與大家坐了一天,發現存在問題不少:昏沉者,有人頭低了下去,有人後背靠著,有人兩種情況皆有;伸腳者,在此打七按要求已坐滿三百座了,怎麼還會把腳伸出來,在禪堂打坐腳伸出來,香板伺候;年長居士,有幾位老菩薩信心很大,請他不要參加,他一定要參加禪七,按母音老人所講,「年齡大者,年輕時少有打坐者,念佛也很好。」,年齡大參加打七問題很多,對周圍大眾影響很大。優點不說跑不掉,缺點不說改不了,希望大家揚長避短,奮發圖強,努力用功!
下面這個問題請大家務必注意,這幾天天氣變化很大,時冷時熱,今天上午就很熱,在禪堂打坐,有人感覺很熱,外衣脫掉了,只穿背心,這是不允許的,一、禪堂是大眾共修場所,二、容易著涼感冒。07年靈岩寺打七期間,室內有取暖設備,室外很冷,在室內打坐很熱,跑到室外沒有做好保暖工作,到了第三、四天陸續有人感冒。鑒於這兩天溫差變化較大,請大家要高度重視此問題,嚴防感冒,若是得了感冒,那就更辛苦了,恐怕你自身很難再堅持打坐,何況還會傳染給其他人。
這次打七開示內容,師父是這樣安排的:第一講,打七的由來;第二講,戒為無上菩提本,以戒為師;第三講,證體與啟用,如何證體、怎樣啟用;第四講,禪宗公案。考慮到參加此次打七的人根基不同,受教育不同,經歷不同,年齡也是老中青不同,如何開示,儘可能考慮到每個人的接受程度,能讓大家各有較大的收獲,此問題連日來縈繞在我腦海里。師父提幾個問題請你們回答,根據你們的回答,我再考慮怎麼講,怎樣調整。
第一個問題,為什麼要打七?
答曰:打七是剋期取證。有人已經回答出了。
第二個問題,打七是打什麼?
答曰:七就是第七識,打掉妄念,證見本性。
其實「打七」這個詞也不是很正確,這個「第七識」本來是沒法打,第七識怎麼打?是吧,每個人的第七識都存在,你要把它打倒,打不倒。講到第七識,師父簡單講一講唯識。說到唯識你們要全神貫注地聽,否則聽不明白。一共是八個識,我們是講九個識,第九識、第八識、第七識、第六識、前五識(眼耳鼻舌身)。一般只講八個識,每個識裡面都有四個成分:自證分、證自證分、見分、相分。第八識裡面有自證分、證自證分、見分、相分;第七識裡面有自證分、證自證分、見分、相分;第六識裡面有自證分、證自證分、見分、相分;前五識,就是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這五個識裡面也都有見分、相分、證自證分、自證分。
下面講一下怎麼會發生這四個成分,不然的話,你打七打哪兒,就很難明白。
第九識又叫白凈識,只有自證分和證自證分,沒有見分和相分。從唯識上講,就是互為體用,互為體、互為用,證自證分是體的話,那麼自證分就是用;自證分是體的話,證自證分是用。
先分析證自證分和自證分是怎麼產生的,再分析見分和相分怎麼產生的。假設自證分就是自體分,把它名詞改一下,自證分作為自體分來理解,證自證分作為證自體分來理解。
自體分是什麼?自體分其實就是我們的佛性本體,叫自體。如果沒有證自體分,那個自體分就不需立名存在。因為有證自體分之故,所以設立了一個自體分。也就是說有證自證分故,所以設立另外一個名詞叫自證分。自證分也就是自體分,證自證分也就是證自體分。如果把這個名詞這樣一換,那麼聽起來就很清楚了。
第九識為什麼叫白凈識?因為它什麼東西都沒有,裡面是空凈的,所以叫白凈識。第九識它也有能所,但是它是空凈的,怎麼個能所法呢?就是說這個自體分,就是自性。那麼這個證自體分是什麼呢?證自體分就是一念無明,也叫無始無明、根本無明。頭上按頭無明本嘛!
第九識有這兩個成分,一個是自體分,一個是證自體分。這個自體分就相當於自體佛性,自體佛性是無量劫以來無始無終存在,每個人都如此。你如果是見性的人,那麼你就知道。它沒有時間、空間,無量劫以來都存在。沒有時間,故名無量壽;沒有空間,是名無量光。那麼怎麼又產生一個證自體分呢?這個證自體分叫做無始無明,一切眾生無量劫以來就有,而證自體分是可以消除掉的,當你開悟了之後,這個證自體分就沒了,那就是自體佛性完全顯現,就叫法界體性智了。
在我們沒有開悟,沒有證見本性,沒有明白心地之前,這個第九識叫白凈識。在《首楞嚴經》上富樓那尊者問釋迦牟尼佛:佛性清靜本然,一塵不染、一法不立,雲何產生山河大地、草木叢林、男女老少呢?釋迦牟尼佛就反問富樓那說,「你認為是覺明還是明覺呢?」,富樓那說,「那當然是本覺不明,需要明它才能覺了。」,這個思想就是一念無明。也就是說無量劫以來我們一切眾生都認為,本性是需要去觀照,需要去覺它,才能夠明了的,而不知道自性本來就是妙明明妙的,就是本覺明妙、性覺妙明。
眾生不知道,認為佛性本體需要觀照它,需要去證見它,本覺才能明了。這就是頭上按頭無明本,起明覺的這一念,叫做一念無明,也叫根本無明、無始無明。也就是證自體分。本體是本覺妙明,本來不須加明覺的。眾生認為本覺不明而要明覺,是故覺明變為空昧,空昧就產生了虛空相。
就是以證自體分為能,以佛性自體分為所,起一念去觀照這個佛性。也就是說證自體分為能,去緣自體分,中間產生這個相分,這個相分就是虛空相。所以白凈識就是空空蕩蕩的,空明的。因為空相之故,所以就沒有設立它是相分,其實這個白凈識是三個成分,即自體分、證自體分、空相分。一般只講自體分和證自體分,或者說佛性和無始無明。眾生一旦破除無始無明證見佛性,白凈識就轉為法界體性智了。
第八識有自體分、證自體分、見分、相分,自體分和證自體分同白凈識一樣。那麼,第八識的相分又是怎麼產生的呢?因為「空有」是相對「存在的」,是故有第九識的虛空相,就有第八識的色相產生。第八識的相分就是山河大地、草木叢林、男女老少等,這一切的色相,也包括虛空相。空相和有相是第八識的相分。
要注意聽啊,一定要聽清楚。因為唯識這個名詞又重複又繁瑣,你聽不清楚就象聽天書一樣,你如果聽清楚了就很有味道,聽懂唯識而悟入明心見性。
第八識的見分又是怎麼產生的呢?這個見分就是動了第二念,動第二念的見分緣證自體分而產生相分。我們的這顆識心就象蓮花一樣,以唯識的理念將識心一層一層剝開來,讓你不得不相信有佛性。你不明唯識就不易明心,見性了也不易徹底明心。如果明白唯識的話,你就能很清澈地明心見性。
第八識的見分緣第八識的證自體分,然後產生相分,這個相分就是山河大地、草木叢林、男女老少等,這一切色相和空相就此產生。這個相分怎麼會產生的,因為有能所妄動之故。
第八識叫阿賴耶識,因為裡面儲藏著很多東西,也叫如來藏。如果開悟了之後,你能轉過來,第八識就是大圓鏡智啦。大圓鏡智就有現量能所,如鏡照物。
一切眾生無始以來,由一念妄動的一念無明,也叫根本無明、無始無明,產生了世界相、眾生相、業果相。《首楞嚴經》上講的三種相續相:即世界相續,眾生相續,業果相續。都是因為一切眾生一念妄動,性覺加明,頭上按頭無明本。性覺加明,真空便暗,明暗相待,互相傾奪,因成搖動而生風輪,故空輪之上,而有風輪執持世界。因心動而空昧,由妄明堅執而妄成地大堅硬有礙的境相。世間最堅硬的金剛,是由妄覺堅固所感而成,故風輪之上,又有金輪保持國土。因妄明妄動而風生,風與金互相磨擦而生火,故有火光照明世界。火性有變化生熱的功能,火光上蒸化氣生潤而成水大,故有水輪含十方界。火性上蒸,水性下降,水火相濟交發而成物質世界。第八識的相分就產生了。由於眾生妄心與妄境交互為用,輾轉相生,互相為種,以是因緣,依報世界,自報身心,輪迴相續不絕。
第七識也有自體分、證自體分、見分和相分。我們打七是要把第七識的哪個東西打掉?也就是要給它轉化掉。這個「打」字其實是「轉」的意思,打是沒法打的,打是一種方便說。第七識的四個成分我們要把它搞清楚。搞清楚了,你才知道打七打什麼。第七識的見分直接緣第八識的見分。也就是第七識的見分起念認為第八識能主宰的那個見分就是我。第七識的見分緣第八識的見分,中間產生第七識的相分。它是以第七識的見分為能,第八識的見分為所,中間產生第七識的相分,這個相分叫我相。
現在歸納一下。第九識的相分是空相;第八識的相分是山河大地、草木叢林、男女老少,是由地水火風空根識所組成;第七識的相分也是由心識所顯現。這幾個相分是怎麼形成呢?唯識上有一句話叫作「以心緣心真帶質,中間相分兩頭生」,兩頭都是心產生中間的相分。第九識以一念無明的心緣自體真性,以一念無明這個心為能,以這個本性為所,中間產生空相,這是第九識相分。第八識也是一樣,第八識的見分心緣第八識的證自體分無明心,然後產生第八識的相分。也是「以心緣心真帶質、中間相分兩頭生」。第七識也是這樣,第七識的見分起念的這個心緣第八識見分那個心,中間產生第七識的相分。第七識的相分,其實就是我相。因為第七識的見分緣第八識的見分,認為第八識的見分就是自己,這種牢固不破的理念產生的一個相,這個相就叫我相。這都是活里活潑的起心動念的心哦。這是第九識、第八識和第七識各自相分的產生,也就是說它們各自的自體分、證自體分、見分、相分是怎麼產生的。
接下來講第六識,第六識的相分是怎麼產生的呢?就是第六識的見分緣第九識的相分、第八識的相分、第七識的相分,它是緣那個相分了。以第六識的見分為能,這個心起心動念為能,緣第九識的那個相分(空相)、第八識的那個相分(山河大地、草木叢林、男女老少,一切地水火風空根識所組成的這些相)、第七識的相分(我相),然後產生了第六識的相分。這個第六識的見分就是分別,分別空的、有的,我的、你的,在這里分別。從唯識的一句話來講,就是「以心緣色似帶質,中間相分一頭生」。中間產生第六識的相分,是第六識的見分所生出來的,它不是第九識的空相、第八識的人相和第七識的我相所生,那個相分沒辦法生。
相不會生相,只有心會生相。萬法唯心所生,相不能生相的,只有心能生相。第六識的相分是依第六識的見分緣第九識的相分、第八識的相分、第七識的相分,然後產生第六識的相分。所以,第六識的相分就很複雜了,這個分別執著就很複雜了。
前五識的相分,就是眼識,有四個成分;耳識,有四個成分;鼻識,有四個成分;舌識,有四個成分;身識,也有四個成分。眼耳鼻舌身,這是前五識,前五識的相分是怎麼產生的?我們看外面的東西是怎麼產生的?就是前五識的見分緣所有的相分,但是它以緣第六識的相分為主,以第六識的分別執著為主。因為第六識直接緣第九識的相分、第八識的相分、第七識的相分。前五識,它就緣第六識的相分為主,同時也緣第九識的相分、第八識的相分、第七識的相分,這樣就產生了前五識的相分。所以,前面的八個識裡面都有四個成分,它就是這么產生的。
有個學生髮簡訊問,「師父,什麼是無人相、無我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就此問題,誰來作答?
學生甲答:人相就是眾生相,壽者相就是沒有時間、沒有空間,我相就是去掉執著與習性。
學生乙答:我相就是第七識的那個我執,一般就是指我們自己的色身;人相就是分別我了以後,就有你、有他,這就是人相;眾生相就是一切山河大地吧,就是第八識里那個相;壽者相就是時間相。
下面我給大家講:
壽者相,從唯識的角度來講,第九識的那個相分就是壽者相。以前沒人這么講過的啊,是否正確僅供參考。第八識的相分叫人相,第七識的相分叫我相,第六識的相分叫眾生相, 前五識的相分叫世界相。
第九識的相分叫壽者相。剛才有人講了,壽者就是時間很長。無量壽就是沒有時間相,沒有過去、未來、現在。無量光、無量壽,就是阿彌陀佛,也就是我們的自性。所以,如果能夠無無明亦無無明盡的話,就是空空的相,空空的相就是自性顯現,就是無量壽、無量光。這是對聖人來講。
那麼,對凡夫來說呢,那就是有時間、空間相啊!有過去、未來、現在。這個時間是什麼呢?第九識就有時間了,雖然空,但是還有時間。第九識怎麼還有時間呢?第九識為什麼還有時間相?有時間他就有計數哦。沒有時間就沒有過去、未來、現在,有時間就有過去、未來、現在。所以這個第九識既然是壽者相的話,它就有時間相,就是長一點、短一點的問題。
但是佛性是沒有時間相的,佛性是沒有時間空間相的,也就是盡虛空遍法界都是你的佛性,它的空間是無量無邊的大,它的時間是無量無邊的長,沒有過去、未來、現在,佛性是這樣,那個自體分就是這樣的。第九識的自體分就是我們的佛性,它是沒有過去、未來、現在,三心了不可得,沒有空間,十方無量無邊的大,這就是自體分。然後加了個證自體分,頭上安頭,認為這個本覺不明,我要明它才能覺,這一念無明,產生了空相,這個空相一產生,它就有時間相,有時間相它這個時間就會結束。當你把無明打破的時候,把那個證自體分打破了的時候,這個空相就沒了,第九識就轉為法界體性智。
這個壽者相,一直延續到後面第八識的相分,它也有空和有了,第七識的相分、第六識的相分、前五識的相分,都是有空有組合的相,只有第九識的相是空相,沒有色相。所以,當一個人造業造得很多,殺盜淫妄造得越多,這個第八識、第七識這些相是連到一塊的,造業往裡面裝,裝山河大地,裝草木叢林,裝這個殺盜淫妄的業,善業、惡業都往裡面裝,惡業裝得多則多病短壽,善業裝得多那就健康長壽。這個第九識的相分它什麼也沒裝,一個人入定能夠入到第九識那就是空定,空定最長,人家說八萬四千個大劫。八萬四千大劫就是無量長的時間,一個劫的時間就是沒有具體的時間叫一個劫。 人入定,如果入得空定,那些外道入空定,他在那裡不動,壽命就很長。如果他出定了,然後通過第八識、第七識、第六識、前五識,開始造業,在這個空相裡面灌東西,灌的惡業越多就越短壽,殺業越重身體就不好。所以看你往裡面灌的什麼業,它就產生什麼樣的果報。有些人是生下來就死掉了,有些人四五十歲就生病死了,有些人能活一百多歲,壽命人人不等,這是壽者相。
第八識為什麼叫人相?人相,不是指具體某一個人,它是指人的那種元素。我們人是由地水火風空根識組成,山河大地也是由地水火風空組成的,這些元素所構成的這個相,都叫人相。這個很容易明白吧!
第七識就是我相。這個最重要。第七識的我相,也是「以心緣心真帶質,中間相分兩頭生」出來的,以第七識的見分緣第八識的見分所產生出來的這個相分,執著第八識的見分為真實的是我,形成一個牢固的概念,這個就是我相。這個心就是我,這個身體就是我。所以每個人「我執、我見」就很重啊,我見就是那個心、那個思想,我的就對,你們的不對,我這樣就是正確的,你們那樣不正確。表現在身體上就是圍繞自己這個身體,要享受好一點,要快樂一點,造種種的業,這就是第七識的相分。
第六識的相分就是眾生相。它是以第六識的見分緣第九識的相分、第八識的相分、第七識的相分所形成的,所以叫眾生相,眾生相就是由很多相所形成的相。三個人以上叫眾,三個僧人叫作僧團,所以眾就是好多的相所形成的這個相叫作眾生相。第六識的相分叫眾生相,
前五識的相分那就是世界相。世界就是有時間和空間,世就是時間、界就是空間,時間和空間所形成的這個相叫世界相。
那麼,在所有的這些相裡面,哪個相問題最大、最緊要呢?就是第七識的我相。如果一個人把第七識的這個我相打破了,其它的相對你都沒有作用。為什麼呢?因為第七識的我相一破,就沒有我了。沒有我這個心啊,我這個心畢竟空,我這個身體畢竟空。那我都畢竟空了,還在乎外面的什麼東西,我都沒有了怎麼還能分別執著外面的東西呢?!沒有「能」了,哪還有「所」呢?!為什麼要打七?就是要打掉第七識的相分,把這個第七識的相分打破。
第七識的相分給你打破了,其它所有的相就是水中月、鏡中花,無我了,那些相都是夢幻泡影啊,沒有作用了。不管它是多好、多高、多低,因為沒有「我」,一切相對你不起作用。所以打七是把第七識的相分打破,這是最重要的。第七識的相分要真正地打破,要見本來面目。就是剛才師父講的,你如果知道那個自體分是什麼,不要頭上安頭,那就沒有第一念無明,沒有第一念無明,那麼後面的這個相分都不會產生。無無明故無壽者相、無我相,無我相故無眾生相、無人相、無世界相。
自性本來就是盡虛空遍法界,本來就是光明無量、了了分明。不是需要觀照它才了了分明,不觀照它本身就了了分明。你還要觀照它才了了分明,那是頭上安頭,無明本,一切山河大地、草木叢林都由一念無明而產生。人家說那是佛父佛母,佛性是佛母,一念無明就是佛父,佛父和佛母合到一塊產生山河大地、草木叢林、男女老少,就這么產生出來的。不加那一念無明,那就清靜本然,天上天下唯我獨尊,真常獨露啦!
你只要把一念無明打破了,再打破第七識我相,無「我」了,那就沒有能所了,沒有能所就是真常獨露,走到哪裡都是佛性顯現、起妙用。所見萬相皆是水中月、鏡中花,了不可得。你就明白金剛經上講的,「佛說世界,即非世界,是名世界;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三心了不可得,過去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
這個打七呢,就先這么簡單的講一下。打七的第七識是什麼?第七識的相分就是我相,把這個我相打破,我相破了,回過頭來,悟明心地。那麼趕緊把這無明除盡掉啊,那就不是那麼容易的了。無明分四十二品,等覺菩薩還留一分無明,要到妙覺,才能無無明盡。
現在我們每個人都是念念在起無明。為什麼?十地菩薩以前念念在起無明,不相信嗎?為什麼你還要修行?你還要起念去觀照你那個佛性不污染,你起念觀照佛性的那一念 其實就是無明。但是,你不觀照不行,不觀照就跟著妄念跑了,跟著業流流走了,跟著習氣走了。
那怎麼修?從第七識下手,就是修啊!把第七識我相打破,然後倒過來從前六識開始修。我們講道理是從高處往下講,從裡面內心往外面講,剝出來。但是修行要由外往裡修,就象剝百合一樣,沒辦法從裡面剝的,只能從外面一層層往裡面剝,最後剝到裡面的那個中心。那個中心就好比是佛性,就是自體分啊,修行也是這樣。
先把你的前五識清靜了,看到一切的東西不要粘著它。不要粘著沒辦法做到,還是喜歡,所以修行第一步叫大家持戒,持五戒,不殺、不盜、不邪淫、不打妄語、不飲酒。五戒是圍繞前五識戒的,看到東西你不要貪,不貪、不嗔、不痴。貪淫是生死根本,在這個六根上叫作淫,在心裡叫貪,淫就是貪多。所以,你就要以戒為師,學持五戒、十戒,不要貪。看到好看的東西,空的、不可得。要先從六根、六識開始修,先剝掉六根、六識。剛開始修行的人為什麼要去受五戒、受十戒、受菩薩戒呢?就是要求按照戒律來行持。要知道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那是歷代祖師菩薩給定出來的戒規,叫你這樣去做,就是造善業不造惡業,慢慢你的心就會清靜下來。第六識妄念不要亂動,一心念咒,一心聽咒,心念耳聞,不睬妄念。妄想來時,就持咒:跋啦跋啦……。就是用觀世音耳根圓通法門,把意根先攝住,持咒念佛,心念耳聞,不睬雜念,這樣做功夫。把前六識先靜下來,把前六識這外層百合先剝掉,靜下來了。第六識靜下來不動了,還有第七識我執、我相,把這個我相再去掉。第七識的相分(我相)的百合「啪」一剝掉,了分段生死,證阿羅漢果。
接下去把第八識的那個相分也剝掉,了塵沙惑。再把第九識的那個百合心全部剝掉,了無始無明,四十二品無明全部清除了,最後就自體分真常獨露。什麼是佛?真常獨露。
打七很重要。今天強調叫大家持咒念佛,心念耳聞,不要說話,不要妄想,不要亂走,嘴先要管住,前面的五根先管住,五識先管住;然後再管住意根,一心念咒、一心聽咒,慢慢地把意根停下來,再破我執、我相;我執、我相破了之後,無我的人才能開始行菩薩道,無我地為眾生服務,才能行菩薩道消除塵沙惑;第八識的相分塵沙惑消除了,最後消除四十二品無明,那第九識的相分全破掉,這樣就完全證得佛果。要等到等覺妙覺,要蠻長的時間,這個要發恆久心,發無上菩提心啊!
怎麼修行?如果明白師父今天講的這個道理,你要發無上正等正覺菩提心。就是上求佛道,下化眾生。為什麼要把上求佛道放在第一位呢?佛道不明,怎麼化眾?!故先要自修,要把佛道先求到。佛道是什麼?佛道就是智慧,就是宇宙和人生的真理。你先要把它悟明白了,這個真理不是修來的,真理是悟出來的。你把真理悟明白了,然後再掌握這些真理,運用這些真理,消除自己的我見、我執,再用此智慧服務於大眾,消除塵沙惑、消除無明惑,最後圓成佛果。修行就是這么個過程。
打七的目的就是讓大家先從第六識、前五識下手,身體不要動,身動則意動,前五識先不要動,打坐四個小時,就坐在那裡不動,前五識就停下來了。然後叫你持咒念佛,把第六識慢慢停下來。第六識停下來,第七識我相才能破。這樣一步一步地用功,所以這打七是很重要。你如果明白這個道理,知道怎麼用功,就會老老實實地用功。
打佛七是為自己來修行。師父對你們嚴格要求,那是鞭策你們,希望大家如理如法地用功,通過此次打七,能夠證見本來面目,早日成就。
今天就先講這些,下面還有幾分鐘,如有疑問,盡可提出!
學生問:師父,您再講一下打七用功的原理和方法,您說打七破我相,是用什麼原理把第七識我相破掉,請您再細說一遍。好嗎?
師答:就此問題,我分三點講述。第一,要止語,打七注意事項第一條。第二,打坐時將自己當成「活死人」,身體不可亂動,將身體的五根先停下來。第三,持咒念佛,心念耳聞,不睬雜念,聞所聞盡。這是最初的用功方法。不管念佛也好、念咒也好,就是利用這個方法,把前六識息下來。念咒念得能所脫開沒有我了,能念之心和所念之咒(佛號)脫開,聞所聞盡,沒有我,就沒有我相。再觀照自心,念起即覺,覺便化空,最後這個心沒有了,這個身體也沒有了,覺所覺空,我相就沒了。我相沒了,就沒有我,能覺的心和所覺的境界全沒有。有時候沒有我相,可能還有這個山河大地的影相。念咒的時候山河大地也沒有了,這是偶然脫開。然後再觀照,時時念咒,下座觀照,觀照得能觀之心和所觀之境,能所脫開,沒有能所的時候,就沒有我。
這個用功方法就是要打破第七識的我相,打破第七識的我相和打破其它的諸相,從而證見本來面目。當你真正見性,悟明心地了之後,自然就沒有我相,沒有壽者相,沒有人相,沒有眾生相,也沒有世界相。諸相本無,諸相是因為一念無明所產生。無明本來就沒有,無明就是空架子,就是頭上安頭。既然無明都沒有了,那麼下面的相也就本來沒有了。所以說無壽者相、無人相、無我相、無眾生相、無世界相。此真理在悟不在修。希望大家珍惜這次打七機會,好好用功,把心靜下來之後,證見佛性,見道後再悟明心地。
有人說,見性就是明心。我說未必,見性不明心,等於未見性。見性要悟明白無生法忍的道理,才是明心見性。花開見佛不一定知道無生的道理。所以說花開見佛要悟無生的道理。這一切相本來就不生,本來也不滅,這個無生的道理悟明白了啊。本來就是佛,就不存在再要修正它。而習氣未除盡前,還要保任,保任就是觀照。
學生問:師父,剛才您說那個觀照了了覺知是一念無明。那麼,我們還要用一念無明來觀照嗎?
師答:凡夫沒有打破無明而證明心見性,每個念頭起來都有無明。明心見性之人,每個念頭起來皆是妙明真心,開悟之人不以無明來觀照,而是以一念妙明覺知來觀照。眾生本覺雖與無明摻合在一起,但不會受無明污染。悟明心地者是這樣用功的,以一念覺知(本覺起用的妙明真心)來觀照這個心不被無明習氣所遮蓋。
如何用功:第一步,在沒有明心見性的情況下,就多念咒、多念佛號。有些人要明心見性很難,那怎麼辦,好好念佛,發願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第二步,悟明心地之後,以佛性的道理(真理)為標準,時時觀照你的心,與真理相一致。最後觀照功夫做到,你所有的言行舉止都和佛性的真理相一致,隨心所欲而不會違背真理,那個時候就可以放任了,不要觀照了。而習氣未除盡,則觀照不停止。如果你真明白了,西方東方同一個地方,無所從來也無所去。好好保任消除你的習氣,圓成你的佛果。
學生問:請教師父,有時候在座上綿綿密密地持咒,持著持著那個咒持不出來了,在持不出來的這一段時間里,自己覺得什麼也沒有了,這個時間是越長越好嗎?座下用功夫就會更有力嗎?
師答:你這個理念就是延長那個空,空在那裡還是住在第九識無色界里。要如理如法地做功夫,時時地觀照念咒,如果咒號念不出來了,能念的心和所念的咒都沒了,就是空相現前;再繼續觀空,最後把空相也要空掉,才是真正得能所脫開、真常獨露。念佛也一樣,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念不出來了,阿彌陀佛也沒了,這就是沒有能所。這個沒有能所就是聞所聞盡,聞所聞盡之時空仍在,觀照它,觀住這個空,這個空也沒有了,那就真常獨露。我們不要求延長空相時間。要掌握這個方法,這么觀照就行。有念頭也不要恨它,哎喲,我怎麼空不了啊,我的念頭這么多呢。你恨它,這是妄念上加妄念。妄念來的時候,觀照著它,不跟著它想。因為每個人都有念頭的,人是活里活潑的。沒有念頭的時候觀照著,空空凈凈而了了分明,空空凈凈而無空相的時候,體悟心性。做觀照功夫還不能死在那裡,死水不藏龍,沒用處。保持一個念頭不起,延長空相時間,那就死在空界里了。
把佛性無生道理悟明白之後,再以無生法理觀照這個心,起心動念就是無念,不起心動念也是無念。這樣觀照,不起貪、嗔、痴就是無念了,不著相就是無念了。每個念頭起來,每個念頭不起貪、嗔、痴,每個念頭都是妙明真心。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