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演法師:如何覺悟

如何覺悟

心氣不合一是繞佛行進的最大障礙,這種狀態讓我們伴隨著自己的習氣思維佛的真諦,去理解修行法則,忽視內心的體悟,用世俗思維模式去思維做意,在衚衕里轉不出去,這很可悲。今晚,我們來思考作為當代佛弟子應如何覺悟.領受實際修行中的傳承文化乃至佛陀原典。

一、佛法從漢哀帝元壽二年傳入中國中國佛教文化借用儒學、道學理念來解釋佛教名相形成格義佛教。其時是士大夫佛教,因這一點,使得人性佛教理念被一種神秘面紗遮蓋。佛和佛的經典在神威中去接受,去實踐,去推廣即在相上做義思維,依自己的根性證悟佛的本懷,才能往生,得以開悟,這是一個漫長的歷史過程。而佛的本懷是人性慈悲,他的教法就在當下,不是相上的法,是心法

如何用佛心去做思維、去證悟菩提,了緣脫緣,是我們佛弟子應該具足的正知正見即從心著手。

南傳、漢傳、藏傳在佛陀住世時已產生,但並未形成流派是佛陀慈悲根據眾生根基對機而說。為了佛陀本意本旨毫無遺漏,佛教通過多次結集,每次結集因知見的不同,形成大乘小乘、密乘種種說法,根本分別在於戒律受持

末法年代,我們應依止佛陀原典、與師相應、傳承佛法一門深入、觸類旁通、放下放下,是放下貢高我慢、妄念執著無明而不放下責任義務很多人隨緣來忽悠自己,不能正確面對當下一因緣,從某一種角度而說,我們成為宗教的奴隸,並沒有從宗教解脫快樂自己。

二、生命在於呼吸間。佛教的禪法很重視呼與吸的實際修行。通過呼吸修持做義讓身心達到合一的境界是一種次第,是道次第。

是一種寂滅的靜態,讓疲憊的心放鬆下來,沒有任何做義,所有禪法是心法不是相法。

南傳、漢傳、藏傳的修行方式手印等不一但其本質是一樣的,即降伏、調和、平衡自己的心,達到寂滅的狀態。寂,寧靜,朗朗無余,心靜如水映出三千大千世界。滅,滅除一切相,萬法皆為心。

禪的宗旨是:讓心靜止,達到寂滅狀態,不知其心而生其為,了緣脫緣,覺悟人生

處理任何人和事,透過當下的人和事,能穿越之,知道如何處置這才是禪。不是等待、消極更不是隨緣。是直下承當佛法中的隨緣是一種方法是一種智慧。俗人把他變成消極太多隨便放縱,沒把自己的本能釋放出來,人生的精彩也沒了學佛人要快樂,用禪心世間,明白法性不增不減,不來不去,不一不二。

生活男子有呵護妻兒細膩的女性慈柔,女子也有男子堅強的一面。藝術中蒙娜麗莎冷峻的眼神與柔和的微笑,具有中性藝術。弘一法師持戒嚴謹奉為律宗祖師,他的字剛柔並濟。處理人和事要中道行持,中性思維避免障礙。不必過多地解釋,言多必失,要用自己的實力圓滿這一切。

弟子要知道佛的含義要有禪心做後盾。修任何法門都要有禪的定力,才能體悟佛的本懷和法歡喜

三、所有的禪法不會脫離禪法六事。

數息,數自己的呼吸,讓自己的妄念靜下來,調節氣息;

相隨,分明了了法性狀態

止,停止一切刻意思維東西、相上的東西

觀,觀法性為空,而空中妙有;

還;

凈;

關注氣息、呼吸是開啟智慧捷徑辦法。做不到則是門外漢,學佛不知佛的內心深處,我們做真正的佛弟子應入佛三昧、入佛心髓。

禪宗分南傳和北傳,有南頓北漸之說,這在原始是沒有的,在中國六祖之後,因大地眾生根基不一,而有此說,具有中國特色。

四、不要把世俗理念思維佛法的精髓,用心體悟,融入佛的心髓,回歸佛法三法原則,這樣不會走偏。譬如活佛這是現代人對佛法的外傳,佛教本沒有活佛之說。是後人因神威傳承文化,在轉世修行人不可思議的威德下宣稱其活佛活佛真實含義是指轉世再來修行人,而不是活的佛。今後不要去刻意思維佛的精髓,把心融進去,以空的原理去體悟佛的心髓。

五、沒有發心修證自己的勇氣。人都有不足之處,允許犯錯,但覺悟到要勇猛不犯,才是真實的佛弟子。創造人生價值,去服務人生,服務大眾就是佛。而不是等待西方阿彌陀佛的到來。

我們每天都在生死輪迴細胞死後又重生,一天天衰老,接近死亡,求生慾望永遠沒變。任何事都是相續性,沒有絕對性。面對相續性,回到佛陀的兩字——中道

六、我們現在佛法求知不如法。東抓西抓,看到好的就學就記,這不可取。譬如,想學南傳的禪法就要學《阿毗曇經》,要了經典及其文化脈絡,去親近大善知識。法要入心,入心而行,而不是用俗世習慣思維方式去思去想

七、大家對如何做一個修行快樂的佛弟子沒有明確或正確的定位。記住,我們永遠是學生寺院就是學校,我們到學校來是通過這個平台讓自己壯大,不是索取是服務。我們來寺院是修證自己,廣修功德,服務當先。當下的心的修持一定要把心曬干與佛心想融,這是寺院法師們和居士正確修行共住的態度

八、念佛方法在於氣。念誦法則十六字口訣:心氣合一,氣沉丹田,氣含於口,金剛誦持。

唱頌要做到:上通天堂,下通地府。叩開心門,證悟空性。

 (福建省福州市連江縣丹陽寶林禪寺)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