寬運法師:柔和忍辱 慈悲一切(上)

柔和忍辱.慈悲一切(上)

──西方寺紀念釋迦世尊成道佛七法會

寬法法師開示

各位法師、各位居士

大家歡喜!今天(12月26日)中午過堂時已跟大家說了,我們一年一度的紀念釋迦世尊成佛法會已經開始了;而「佛七」的目的就是希望大家利用這七天的時間,好好地念佛念到一心不亂,這才是真正的意義所在。

那為什麼要七天的時間?因為在《阿彌陀經》里頭說了:「若有男子、善女人,聞說阿彌陀佛,執持名號,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亂,其人臨命終時,阿彌陀佛與諸聖眾,現在其前,是人終時心不顛倒,即得往生阿彌陀佛極樂國土。」但是如何念佛才能念到一心不亂呢?這實在是非常的難,因為我眾生做不到「心不顛倒」,我們的心多數都在顛倒妄想之中。

今天既然大家都已經學佛了,如果不想心不顛倒,想要專心念佛,而且要念到一心不亂的話,那麼,首先從那裡開始呢?也就是從「信願」開始,我們蓮宗的十三祖印光大師說了,應該怎麼樣啊?他說我學佛,要「以信願為先導,念佛為行證」;也就是說:信、願、行三者必須具足,缺一都不可;作為一個修行人,如果只有行而沒有信願,能不能往生啊?不能往生。相反地,如果只有信願而沒有行,亦是不能往生

我們為什麼不能做到信、願、行都具足呢?主要就是因為我們不夠懇切對於了生脫死沒有逼切感,我們的求道之心不夠急切;要如何才能急切呢?要好像「如救頭燃」一樣──如果我們頭頂的頭發已經著火燃燒起來了,試問我們著不著急啊?當然是非常的著急了,我們若不趕快去救火,把這個燃燒的火撲滅,那麼我們就會被燒傷,甚至會被燒死。我們一般的人,就是沒有這種如救頭燃的感覺,所以我們的信心願心,還有行動,都不夠殷切,都打了折扣。

因此,如果我們下了大決心要修行,求生凈土,那麼,我們就要以十足的信願,專心一意的老實念佛;而念佛亦必須有適當的方法,那要怎麼樣呢?就是不能操之過急,必須不急不緩,恰到好處。可是很多人怎麼樣啊?他們初學佛之時非常的精進,但長遠心難發;有些人修了一段時間,慢慢地就因信心願心不足,而變得懈怠退墮,所以沒有長遠心最終也是不能成就的。所以,我們念佛最重要的是把持自己的信心,要不急不緩,一字跟著一字一句跟著一句,怎麼樣呢?字字在心裡頭過,字字清晰,句句分明。我們的身、口、意三者必須高度的集中:我們的身要拜阿彌陀佛,口裡也要阿彌陀佛,而且意念上,還要想阿彌陀佛,唯有這樣,所謂「出口入耳」,從內到外,從外到內,口中每念一句佛號,我們的耳朵都能清楚地聽到,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做到綿綿密密,如此這才會與佛菩薩有感通、有感應,否則的話,就很因難了。

所以我們蓮宗的九祖澫益大師師說了:「得生與否,全憑信願之有無;品位的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淺。」就是說將來我們能不能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全看我們有沒有信願,如果信和願都有了,那麼就一定能夠成就往生西方極樂世界;而極樂世界之中可分為九品三輩,高低層次各有不同,所以他說「品位的高下,全由持名的深淺」,而這個持名啊,有多、有少,也就是有淺、有深;就要看每個人發心用心了,如果真心至誠的話,這個工夫自然就深,日子久了就能累積德本,就能一心不亂就會成就往生彼國。


我們打佛七就是想「剋期取勝」,希望在七天里頭能夠念到一心不亂,如果你不能夠的話,還是怎麼樣啊?還是少福德因緣;如果少福德因緣,到底能不能去西方極樂世界呢?就是能去得到,品位也不會高;所以,如果我們立定決心要去的話,就必須爭取得到較高的品位。但是,我們今天的念佛人怎麼樣啊?就是「念佛者多,生西者少」;很多人都在念佛,但真正能夠往生的卻很少,為什麼呢?其實我們的祖師早就說了,他怎麼說呀?他說:現在的人,第一種,「口雖念佛心中不善」,口裡頭雖然念佛,但內心不夠良善。這樣的話,也就不能夠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因為極樂世界是怎麼樣的啊?那裡全都是男子,是善人聚會的地方,如果我們心裡頭不夠善,也就不能夠去了

所以他奉勸世人,要「積德修福」,也就是累積德本;而修福的方式有很多種,比如我們築橋鋪路、幫助他人、救危扶貧,這些都是修德積福的善行;就是哪裡有需要我們的地方,我們都可以付出、奉獻,這種奉獻的精神也就菩薩道的實踐。當然,除此之外,我們還要「孝順父母、忠於君王」,所謂「上報四重恩」;四恩之中包括了佛恩、國土恩、父母恩、眾生恩,所以我們要愛國家、愛眾生,這是一個弟子應有的品德;而且在家庭裡面,還要「兄弟相愛」、「夫妻相敬」,這就好像我們中國古代社會所提倡的「三綱五常」;「綱常」是儒家倫理文化的基本架構;「三綱」即「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的三種人倫從屬關係;而「五常」是指「仁、義、禮、智、信」。

這個三綱五常的關係,如果能夠貫徹得好的話,就能夠做到「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和婦順」、「主仁輔忠」,這是中國傳統家庭倫理道德理想境界,如果家庭中每一個人都能做到非常的和諧這就是幸福美滿家庭;由家庭和諧,延伸至社會和諧人類和諧,如此世界和諧才會真正出現。這也就孔子所謂的大同世界:「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這也是我們佛家所追求的和諧人生的種境界

因此,在《維摩經》中說了:「心凈則國土凈。」由於我們感到娑婆世界是苦,因而求生西方凈土,而在世間修行中,我們首先要行菩薩道;行菩薩道的目的,就是令娑婆之中所有的人都能離苦得樂都能獲得真正的解脫。這與上面所說的大同的世界思想,實有不少相似之處,同樣是希望令到世間上的眾生都能得到益處、好處都能安樂自在和諧福地生活

所以祖師繼續教誨我們,要「至誠信實」,做人要誠懇,還要「柔和忍耐、公平正直慈悲一切、不殺眾生」;我們不但只不殺眾生,而且還要悲憫眾生;悲憫心也就慈悲心,其實我們一切的善行,都是從慈悲心開始;因為一切眾生都是未來的佛,既然是未來的佛,我們就不應該加以殺害。還有,我們「不凌辱下人、不欺壓小民」,這樣好好的念佛;試問能不能往生啊?當然一定能夠往生了。所以,我們不但只口念佛,而且還要心中有善,也就是有慈悲心,有悲憫心,這是很重要的。(未完待續)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