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靜法師:《佛說阿彌陀經》慧靜法師講經弘法系列十三

    經上來看,佛首先是說西方極樂世界依正庄嚴,用意是勸信。到這一段,是勸我們發願。願,這個力,實在是不可思議。世出世間法,我們常講「有願必成」。只要你這個願力不退轉,一定會滿願的。所以這個願力實實在在是不可思議極樂世界,所以如此的庄嚴是因為阿彌陀佛在因地,對世自在王所發的四十八願。所以,那個世界阿彌陀佛願力所成的啊!當然,也是眾生凈業所感眾生凈業阿彌陀佛願力集合而成西方世界依正庄嚴
    下一經文正式給我們修行方法。既然發願了,發願要行。前面講過,信、願、行是這個法門基本的三個條件。如何「行」呢?請看經文舍利弗,不可以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
    意思是不可以善根、少福德、少因緣,得生彼國。也就是說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善根福德因緣要多多益善,少了則萬萬不行啊!在此先將因、緣、果跟諸位簡略說說。請看錶解。凡是學過一些佛法同修,都知道佛法是講因緣生法佛法將一切法分為兩大類,一類是心法,一類是色法。心法是四元生;色法是二元生。這個地方講的四元,這個因呢?就是親因緣,這里頭包括三個緣:所緣緣、無間緣、增上緣,這個四種緣生的心法,結果了。如果,說是色法,像植物礦物,它有親因緣,它有一個增上緣,它不需要所緣緣、無間緣,這兩種緣。但是它需要增上緣,有親因緣、增上緣它就結果了。所以,佛法平常因果,當中這個緣省掉了。實際上,應當怎麼講呢?因、緣、果。「因」加上「緣」,才會結果,否則就不會結果。所以佛法裡面,講了生死、成佛道,講這個解脫之道,它的緣,這個因就在此地,它的理論依據就在這個地方。從因上講,我們的本性,就具足十法界依正庄嚴,這從因上講,本來具足的。緣上呢?這所緣緣、無間緣,這是事造的凈土。所緣,就是我們現前這個一念之心,所攀緣的西方極樂世界,是阿彌陀佛願力成就的。無間就是我們所緣的這個緣不能夠間斷。念念,心裡面想著凈土、念念願生凈土,這個就是無間緣。增上緣呢?佛教給我們一心持名,這是正修;持戒修福,這是助修,正助雙修,這是自力。到臨命終時,接引往生這是阿彌陀佛老人家的力量這叫二力法門。所以,我們具足這個四緣了,將來一定有這個果報。這個果報往生圓證三不退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一定是一生圓滿成佛。圓證,「證」是證什麼呢?證性具十法界,證事造凈土叫你親證這個境界。這個是四元在此地,簡單說明這個理論的依據。如果我們真正在這個道理上,能夠體會到一些,對於西方凈土這性具、事造,就不會懷疑了。我們的信心才能夠真正的建立,我們的願、行,都是真切的。往生凈土,在這一生當中必定成就
    我們知道,出家必須得有善根福德,正如經里所講的「不可以善根福德因緣」,這個出家才是無量功德。如果善根福德因緣沒有,或者是少,最好不要出家。為什麼?出家的時候,你要犯了戒,犯了過失,你的罪業更重,破壞佛門,這個都是阿鼻地獄的罪業。所以,古大德為人剃度,他一定要看這個人是不是善根福德因緣具足,否則,不能給他剃度。那麼,這個老人來求出家了,佛就叫舍利弗、目犍連這些諸大弟子們來。請大家來看看,這個人可不可以出家?這些大弟子都是大阿羅漢,他們有神通,能夠看五百世。他們一看就知這個老人百世中都沒有修過善根也就是沒有聽到佛法,沒有聞到佛名,沒有聽到佛經。不行,沒有善根。所以,那些人都不肯收他,都不給他剃度。這個老人就流淚了,我的業障這么重,自怨自艾,在那裡哭哭啼啼的。佛就告訴大家,此人可以給他剃度,他在無量劫以前是個砍柴的樵夫。一次在山上砍柴,遇到一隻老虎老虎要吃人,他害怕極了,爬到一棵樹上,念了一聲南無佛。佛就向大家宣布,無量劫前,他念的這一南無佛,今天,他有這個殊勝因緣,到我們這個法會裡來,我給他剃度,滿他出家的大願。釋迦牟尼佛收他做徒弟給他剃度出了家。以後他證得羅漢果,果然如佛所說。這個公案也就證明念佛是多善根、多福德他不過在無量劫前,念那麼一句而已,就有這樣殊勝成就。還有在稱揚諸佛功德經上說,如果有人聽得無量壽如來名號,就是阿彌陀佛名號,一心相信、愛好,來執持名號,來念這一名號,這個人他將來會得到無量的福報,永離三塗,命終之後,就能往生佛國。所以我們自己要念佛,要勸人念佛。勸人的方法非常多。我在這些年,講習上常常告訴大家,使大家明了怎樣去種福。
    緊接著佛教給我們正式修行方法。請看經文舍利弗,若有男子女人,聞說阿彌陀佛,執持名號,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亂
    這一經文很重要佛教給我們念佛方法。「聞」這個聞字很重要,大家要記住,聞、執、持,這一段里頭,這三個字關鍵。「聞」說阿彌陀佛,你就能夠「持」佛的名號。一日到七日,是剋期取證,證什麼呢?證一心不亂。持名,這是正解。行就是修行,正的修行。持名就是多善根、多福德、多因緣具足凈業成就。這幾句話,要以襄陽石經,這二十個字來說,那就完全相應。往生西方佛國度,當然是絕對沒有問題。
    或許有人會問,我念佛能大徹大悟嗎?我念佛能明心見性嗎?可以肯定地說,能!你為什麼不能夠大徹大悟?為什麼不能夠明心見性那是因為你有障礙,你心性上有障礙障礙煩惱,使你的心雜亂,所以,不能明心、不能見性念佛念到一心不亂了,不亂不雜了,純一了,當然大徹大悟,當然明心見性
    經文講到,若一日至若七日。「若」是不一定的意思。從一天到七天,這是說剋期取證,由於眾生發心修行,容易懈怠懈怠,是我們修學最大的障礙,也是最不容易克服的障礙。但是,這個最大的障礙,雖說不容易克服,我們必須得克服。為什麼呢?因為不克服,我們就沒有成功的一天,什麼時候克服了,什麼時候我們就成功了。克服的方法很多,必須自己要研求對治自己懈怠方法。不同的人需採取不同的對治方法,絕對不可能用某一種方法能對治一切人懈怠毛病經文里講的七天,當然這個「七」還是表法的意思。但是,如果說它是事實,也並不是不可能。因為,自古以來的修學,有一天至七天證得一心不亂的人,的確是有,並不是不可能。達到一心不亂,就是圓滿的意思。所以這個「七」也是代表圓滿在此給大家作一個簡單的說明,這就是一日到七日,若一日至七日,是剋期取證,是定了這個期限,我們要證果,這個證果就是證得一心不亂。本經講七天;大本,就是無量壽經,它定的是十天,所以說,「十」也是代表圓滿
   地方有幾句話,諸位要特別記住,否則,這個七天或者十天,你得不到圓滿第一個齋戒清凈,一心常念,著重在一心。常念,十晝夜不絕,十晝夜就是大本經里講的十天。命終必生我剎這是阿彌陀佛在經上說的。我剎,就是西方極樂世界什麼叫齋戒?心地清凈就叫做齋戒。心清凈,身也清凈身心清凈,這個就叫做齋戒。念呢?得要一心;常呢?是不間斷,你看晝夜,就是二十四時當中,佛號不間斷。我們平常講,打佛七,又有所謂精進佛七,精進佛七是七天之中,佛號不能間斷。念七天佛是普通事情,七天佛號一句一句而不中斷,這不是件容易的事情精進佛七,沒有睡覺的。因為睡覺是昏沉,是懈怠功夫提不起來,所以,是睡不得覺的。就是要拼上命念七天七夜佛號不間斷,如果依大本經,則是十天十夜。齋戒清凈,一心常念啊!斷斷續續的念,不行!一心念,精純而一直念,裡面沒有摻雜妄想、沒有摻雜妄念念佛當中如果起一個妄念就不叫一心了。對此,初學的同修,一定會感覺到很困難。我們念佛,念一個鍾點,都會幾個妄念你要果真念上七天七夜,就不知道會起多少妄念。怎麼辦?古來祖師大德教我們,妄念起來的時候,不要去理會它,不要生煩惱,不要去想,唉唷!我的妄念怎麼這么多,我罪業深重等等。愈是這樣想,豈不是增長妄念嗎?妄念來了,不要去理會,把注意力集中在佛號上,這樣妄念自然就沒有了。沒有了妄念也不歡喜我現在妄念沒有了,這又是個妄念。總之,一切念頭起滅,一概不與理會,把你的念頭集中在佛號上,這樣才叫真正提起啊!提起精神,集中力量,在一句佛號上,這就叫做一心專念、一心常念。目的能夠教我們達到身心清凈身心清凈,佛土就清凈,與凈土就起感應道交的效用。所以,佛說你能這樣地去念,這個十晝夜,必定往生西方極樂世界
    再看下面,這個講根,根性有利鈍不同。什麼叫利根?就是煩惱比較輕的人,他一、二天,就能夠得到一心。所謂得到一心,他的心裡不起雜念了。我們首先求的就是這個。你也不要問,一心功夫的深淺,不必去顧這個。就是你二十小時念佛當中,不起雜念,完全是一片佛號這叫功夫成片,雖然不是真正的一心,那麼與這個一心相應了這是講根利的人。根鈍的人,就是煩惱障重的人,也許要三天、四天,乃至七天或者十天才能夠得到一心。他需要的時間比較長。根愈利,時間愈短;根愈鈍,時間愈長。這個的一心,入於三昧三昧印度話,翻成中文意思是正定也就是本經所講的一心不亂。所以,念佛人要以一心不亂為我們的目標我這里所寫的這些都非常重要,不是重要的我不會費這么多時間把它寫出來,希望大家要聽清楚、看清楚,依照這個方法去修學。這純粹是一樁屬於自己的事情千萬不要去理會別人。自己念佛的時候,詢問別的同修功夫怎麼樣了?有沒有得到一心了?你起這個念頭就叫妄念你就障礙自己得一心了。別人,一天得也好,兩天得也好、七天得也好、不得也好,一概不去理會。為什麼呢?求自己的一心不亂嘛!你去理會別人,不但你自己一心不亂得不到,破壞了,你還打別人的閑岔,人家已經得一心,你跑去問:你怎麼樣了?人家又得來應付你,這不是打閑岔嗎?障礙自己不算,還障礙別人,這在同參道友上來講的時候,我們如何能對得起別人?常常會有一些這樣的人,專門喜歡打聽別人的境界,這個都叫打閑岔。於自於他都不利。這個在真正念佛道場,特別是在佛七道場上決定不許可,不但在佛堂裡面不許可,離開佛堂也不許可。為什麼不許可呢?七天七夜或者是十天十夜,叫你全神灌注。現在,我們有些地方的佛七,我也參加過幾次,有些請我在佛七當中講開示講完之後,在過堂吃飯的時候,有些人法器敲得不對;有些人又嫌飯太硬了、菜不合口味。諸位想想,這是不是雜念?這樣七天怎麼能得一心?怎麼能得感應這是我們真正用功的人必須要明白的。不但是道場裡面,七天七夜,是一心不亂,就是庄嚴道場。不但沒有一些閑雜的言語,根本就不起第二個念頭。起念,就是阿彌陀佛,除阿彌陀佛之外,沒有第二個念頭這叫一心常念。我們在家庭裡面,家庭也是道場,二六時中,也要學這個方法。也許會說,家庭瑣碎事情多啊!不錯,佛法世間不離世間法。家裡面有事情的時候,我們應付事情,把一切事情照顧得周周到到。可是,事情放下來,正念就提起來了正念就是佛號。一切家務事情處理完了,這一佛號立刻現前,這就是好功夫。有事去辦事,事情辦完了,自然佛號就現前,決定沒有其他的妄想雜念如果你功夫到這種境界這叫功夫成片,你往生極樂世界決定有把握,往生極樂世界凡聖同居土。功夫的人,就是在這個境界里預知時至。再好一點點,可以生死自在喜歡在這個世間多住幾年他就多住幾年,願意現在走,他現在就走得了。喜歡什麼方式走,就用什麼方式走,太自在了。希望大家留意並記取。
    常言道「因戒生定」,「由定才開慧」。這個地方我想提出五條綱領,給各位參考一下。第一條,這個心定了,深信不疑這是指你聽到了這個念佛法門聽了之後,你就能相信,不但信,信得很深,真正到深信,決定沒有懷疑,這是第一層。第二念念相續,正如同前面所講的,這是一心常念,常念就是念念相續平常,二六時中,這一佛號能夠自然現前,這才叫真正的念念相續。至於講打個佛七,七天,前面講過那是剋期取證,證什麼呢?證一心,證念佛三昧。第三,不為內惑,內惑就是疑,懷疑。因為你深信不疑了,內惑沒有了。外境是外面的境界之所雜亂;你功夫純一了,內惑外境都不會擾亂你了,也就是內惑外境你都擺脫掉了都不取它了,就如佛在金剛經所說的「不取於相」,外面一切境界相,你不取了,內裡面,貪嗔痴慢疑,五種見惑、五種思惑,你也不取它了,這樣才把內外一切境界統統不取了,真正不取於相,如如不動,這不動,就是一心。雖然是這樣的一個境界,這境界錯了。但是,理上未徹,就是說,你還沒有開悟,這個理是明心見性你還沒到這功夫。這在理上,沒有能夠大徹大悟功夫在此地,『但伏妄,未破妄』,妄是講的煩惱,你伏住了,並沒有能夠把它破除。蕅益大師所講的『伏除煩惱』這個就是功夫成片,『乃至見思先盡』,見思煩惱把它盡了這是事一心。伏除煩惱功夫成片,見思盡了,就是事一心。
    那麼,請各位再看看,理一心不亂是什麼樣的境界
    理一心的人是由定開慧,這是屬於慧門所攝的。事一心是定門所攝的,理一心是慧門所攝的。可是,理一心是由定開慧的,他一定是先得事一心,而後才得理一心。所以千萬不能誤會,事一心沒有得到,以為我已經證到理一心了,決定沒有這個道理的。這里也有一個簡單的說明。第一,『諦觀審察,一心體究,心佛一如,能所不二』這一境界,實際上,他完全明白,『心外無佛,佛外無心』,就是『能念心之外,沒有所念之佛,所念佛之外,無有能念之心。』這在前面跟大家講過,這是屬於慧解。確實明了,佛即是心,心即是佛,心佛佛心,無有二相。也不可以,以有無求求。用有無的這個心念去求,錯了!前面也已講過,如果說他有能念之心,當體皆空,所念之佛,了不可得。如果,你要說它沒有呢?那能念之心,靈靈不昧,所念之佛,歷歷分明。因此,不能以有無心來求。所以,有無這種見解把它斷凈了。有無見解,『泯』,就是去盡了。能所情亡,這個時候,才真正叫一心。有能有所則二心。有個有,有個無,也是二心,哪裡叫一心?一心裡頭,沒有有無、沒有能所,這才叫真正一心。這時候寂然不動。諸位要曉得,『一』是不動的,『二』就是動的。你要不相信,不要來佛法中國人講八卦,講陰陽這是大家所熟知的。太極不動的,因為它是一心,寂然不動,可是,一變成兩儀就動了,兩儀就是陰陽。可見,『二』就動了,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生萬物你看看,這動不動?動了嘛!太極呢?太極永遠不動。這個不動中有動,動中有不動,所以,你這個不動你這個地位在太極,你心一動就落到二、三,落到二,就是二儀;落到三,就是八卦,那不曉得落到哪裡去了?所以,我們要求的一心就是不動,就是寂然不動。第三,不為二邊所亂。『二邊』,用今天的話來說就是相對,凡是思維、言說,無不是相對的;這是大乘佛法最不容易體會之處那就是一切眾生起心動都是相對的。比如起一念,一念是動,動和靜就是一對,就是相對的。色空是相對的;性相是相對的;有無是相對的;大小是相對的;凡聖是相對的,哪一個法不相對呢?凡是相對的,決定不是一心。所以,我們幾時能夠把相對的離開了,這才能夠真正體會到大乘佛法。所謂大乘佛法,就是一心不亂這一點,也非常的重要。我們讀壇經,六祖大師在第九章裡面所講,三十六對天然佛法,就是教我們不為二邊所亂。第四,持名念佛,要念到心開見本性佛,就是禪家所講的明心見性,見本性本性就是佛,心開就是明心,明心、見性。由此可知,念佛你看前面祖師講到,空谷禪師講到念佛也能念到開悟也能念到明心見性,可見這個事情不假啦!念到心開見本性佛,這叫理一心不亂。到這個地方才叫做理一心不亂。前面給大家講的,都是理一心不亂的修學方法。這個方法非常重要。這里有幾句話,也希望大家要注意
    事一心,必須要以事一心為基礎、為根本,然後『理中不過用解力而融通,使無滯事相,』就是不要執著在事相上。事相有沒有?有,有不執著,『以為殊勝之因』。這是講理一心修學的過程。由此可知,我們念佛過程一定是先功夫成片,然後事一心,再最後是理一心,一定是這樣的過程。這個過程決定不會錯誤這是希望大家要留意的,然後才不至於錯會了境界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