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利弗,於汝意雲何?何故名為一切諸佛所護念經?」這一句是釋迦牟尼佛的問話,叫舍利弗尊者給他講:你的意思以為如何呢?為什麼這個經的名字叫一切諸佛所護念經?實際上這個經題是十六個字,佛在此只取了後半段,這個後半段要是明了一切諸佛之所護念,它的意思自然就明白了。有名必有義,義要是明白了,這樣他才能夠受持,乃可受持。義要是明白了,信心才懇切。這一段只是征問、解答,在底下一段經文,當然這個是大事情,沒有人能夠問得出來,也沒有人能夠答復得出來。所以佛自己提出這個問題,然後自己來解答,下面這一段經文是佛的解答。 「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是經受持者,及聞諸佛名者,是諸善男子善女人,皆為一切諸佛之所護念。」
佛給我們解釋:得蒙諸佛護念,正是由於具足三慧。「聞」,就是聞慧;「受」就是思慧;「持」就是修慧,這就是凈土的三資糧。前面說了三種必修具備的條件統統都具足了。下面要詳細給諸位說一說。聞慧是聽了以後就深信不疑。念佛法門,在八萬四千行門裡面是真真實實最妥當的一個法門啊!最妥當、最可靠。我們真正能夠信得過,這就是聞慧。思慧是講領納、接受在自己的心中,對娑婆世界確實生起了厭離之心,想擺脫這個世界;而對西方極樂世界也真正生起了欣求之願啊!發願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這個就叫做思慧,真動了這個念頭。換一句話說,這個地方的身心世界真正放下了,一心一意求取西方極樂世界,這才是本經所講的思慧。持名,就是修慧;修慧就是執持名號,凈念相繼,一心不亂。這些意思前面已經講得很多,希望大家要特別留意,只有具足三資糧才能直取西方凈土。
經上講,及聞諸佛名者,諸佛名字就是念阿彌陀佛,這一點大家要特別留意。「諸佛名字,就是念彌陀名號;以彌陀乃法界藏身。」諸位在念早晚課誦,念八十八佛,你會念到法界藏身,阿彌陀佛。所以「念彌陀一佛,就是念一切諸佛」,「故曰,諸佛名字。」所以,這個經裡面講,「及聞諸佛名者」,這個諸佛名,就是阿彌陀佛。此處不可錯會,你要是錯會了意思,以為這是諸佛名號,到藏經里把萬佛名經找來,你去念萬佛名,那你就喪失了大利,最大、最殊勝的利益。因為念萬佛名不容易得一心,你不知道阿彌陀佛這個名號就是一切諸佛的名號,是諸佛的總名號、共同的名號,念阿彌陀佛,十方三世一切諸佛統統都念了,一尊佛都沒有漏掉。
無量劫以來,你如果沒有修福、修慧,正如經文所說的「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你一定是在往昔修了多善根、多福德。善根是慧,多善根、多福德,才能在這一生當中聞到了正法。「已曾欽奉諸如來」,不但是無量劫當中修福修慧,你在無量劫當中,欽仰、事奉,許許多多的佛菩薩,「故有因緣聞此義」,你現在才得到如此殊勝的因緣,能夠聽到凈土法門這樣的教義。這是實實在在的難得,華嚴經里也有一首偈子贊嘆說:「寧受地獄苦,得聞諸佛名。」我寧願去受地獄的苦,只要能聞到諸佛的名號。這個諸佛名號就是阿彌陀佛。「不願生天中」,天上享福,福報非常之大,那麼享福又怎樣?享福,「而不聞佛名」,這是得不償失。聞佛名就有解脫的機緣,就有了生死,出三界,也就是超越六道輪迴的機會。不聞佛名,雖然在天上享福,不能夠超越六道,所以才不願生天中,只願得聞佛名。這一部經的功德利益,實實在在像經名所說,不可思議。諸佛名的功德,也就是一句阿彌陀佛的功德,不可思議。聽到這一句佛名,必定有大因緣,必定能夠得十方三世一切諸佛之所護念。常途的修行,就是普通修行,完全要靠自己,必須破無名、見法身,才能夠與諸佛菩薩感應道交,換一句話說,得明心見性以後,佛菩薩才護念。這個法門特別,只要一聞佛名,就蒙諸佛菩薩來護念,真正是不可思議!
經上說,如果能夠皈依三寶,受持一尊佛的名號,現世當獲十種利益。現世就是現在世,現在世他就能夠獲得十種不可思議的功德利益。我們先說說這個皈依,前面跟大家詳細的講過,經典裡面的話,不能不信,也不可以誤信。如果你看到皈依三寶,受持一佛名號,就能得到這樣殊勝的利益,我現在要皈依三寶,天天也念阿彌陀佛了,那麼我有沒有得到這個殊勝的功德利益呢?不能說沒有,雖有,但是不顯著,原因在哪裡呢?許多人是誤信了這一句話,對這一句話的真實意思沒能了解。就是皈依這兩個字他沒做到,只是在形式上做了一個皈依的手續。請一位法師在佛菩薩像前,將三皈依念三遍,受持乃有口無心,十種利益他怎麼能得到?皈依必定要像六祖壇經傳香懺悔第五章所說的,真正皈依。「皈」是回來。從前我們的心都在五欲六塵上,都是隨著境界遷流,現在把我們的心從五欲六塵,從一切虛妄境界上拉回頭,回頭來依什麼呢?依三寶。三寶:佛寶是「覺」的意思,覺而不迷。我們要依覺而不迷;法寶是「正」的意思,我們依正而不邪;僧寶是「凈」的意思,我們要依凈而不染,這才是皈依三寶。反思一下,我們二六時中,六根接觸六塵境界,是不是覺而不迷?果然覺而不迷了,那我們是從「迷」回過頭來了,依靠「覺」了,這叫皈依。果然是正而不邪了,我們從前在邪知邪見回過頭來,現在依正知正見。以往我們是染污,如今從染污回過頭來,依清凈,凈而不染,這才是真正的三皈依。
特別是「臨終正念」,這個正念諸位要牢記,正念就是阿彌陀佛。臨命終時,這一句阿彌陀佛沒忘記,念念在懷,求願往生, 「金台接引,往生凈土」。一個真正皈依三寶,念阿彌陀佛的人,一定能得到這十種殊勝的利益。
末後這一句,我提醒諸位同修,「學貴圓解,行貴專一」。我們才不至於迷信。「解」要解得圓滿,不能解偏了。「行」是講修行,修行一定要專一,這樣我們才能夠在很短的期限里,收到最殊勝的效果。
請看下面經文:皆得不退轉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皆得」這兩個字是指,凡是聞到這部經,就是聽到這部經一佛說阿彌陀經,聽到這一句阿彌陀佛的佛號,可以說無有一人而不得。得到不退轉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這句話是梵語。阿耨多羅,中文意思是「無上」之意,三藐是「正等」的意思,三菩提是「正覺」的意思,所以這句梵語翻成中文就是「無上正等正覺」的意思。古大德們在一切經裡面,依舊用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而不用無上正等正覺呢?就譯經體例而言,這叫遵古不翻。我們尊重它,所以還是保持梵語,另作解釋而已。
你有緣份聽到這一部經,「名」是阿彌陀佛,你有緣份聽到阿彌陀佛這個名號。最最要緊的聽了以後,你要深信,決定沒有懷疑,真正的相信。信了之後要發願、要願求,發願求生西方凈土;深信凈土法門,求願往生。第三要真正修行,修行就是念佛,持名就是念佛。念佛,要像前面所講的齋戒清凈,一心不亂,常念阿彌陀佛,功夫熟了,自然就不退轉,一生當中,必定能夠圓滿的證得無上正等正覺。
無上正等正覺,有因與果的差別,我們從四個階段里頭說信解行證,他在信位、解位、修行位,在這三個階段的時候都叫做因地,如果在證後,那就是果地了。本經經文兩次提到,稱他名號,都是指的因地,為什麼呢?它說了不退轉。信位的時候,對於無上正等正覺,不會退轉到不信;解位上也不會退轉到信位;行位上也不會退轉到解位。所以只有往前精進,而不會後退的。這統統都是因位上來說的。如果是在果位上,就更沒有退轉可言了。所以經上講的不退轉,就是指在因位。在因位不退轉之說能夠堅定我們的信心,使我們明白這個法門,不要說是往生西方得三不退,現前我們真正發心三皈,執持名號,可以說念念皆不退,這是多麼殊勝的法門。
遇三寶,這是講住持三寶,你遇到了。遇到了三寶就有求福求慧的機會,這個機緣就有了。雖然「求福求慧,雖亦有殊」,各有不同,有人求福,有人求慧。在三寶門中求福的佔大多數,求慧的人沒有求福的多。但是大家要記住,「必當存有三寶觀念」,你才能夠真正求得到。常言說得好,「佛氏門中,有求必應」,沒有求不到的。但是求要有正確的理論依據,要有正確的方法修學,才會有求必應。如果你不懂理論,不懂方法,盲目的去祈求,是求不到的。這里教給你有求必應的要領。就是你心裡面一定要有三寶的觀念。三寶的觀念是什麼呢?是凈一一清凈、是正、是覺。覺是佛寶、正是法寶、凈是僧寶。所以你自己的心,要覺、要正、要凈。心裡要常存三寶,諸天神將佑護你、保佑你,諸佛菩薩保佑你,求福求慧都能夠得到。所以說,「仗此觀念」就是覺的觀念,覺觀覺念,正觀正念,凈觀凈念。「薰入識田」,八識田中,「種子」就是三寶種子,覺、正、凈的種子「遲早現行」。這是有求必應的理論、道理。我們懂得這個道理了,「佛氏門中,有求必應」,我們才是深信不疑,真是求什麼得什麼,求成佛都能成佛,何況其他?「況又有諸佛護念」。本經說的,「故曰,皆得不退菩提,夫復何疑?」你還有什麼疑惑呢?所以像這些地方,我們不把這些道理,真正弄透徹明白,你怎麼個求法?又如何能夠實施、做到,真正做到有求必應。若求不應時,你說佛菩薩妄語,自己造的罪業更大。其實是你自己沒有把道理搞通,是你自己有障礙而不是說求不應啊!有求必應的原理是一切唯心造,所謂說是「萬法唯心,萬法唯識」。這是根本的原理。所以你要向自己心地上求,而不是向外求。因為一切唯心造,那一切唯心造,我心裡想什麼,就得什麼了?不是這樣的,因為你現在這個心是妄心,不是真心。妄心造不出真實相,妄心所造的是煩惱。所以你要求真心,真心就是覺心,真心就是三寶,真心是正心、清凈心。中國的儒家也是了不起,儒家教人格物、致知、誠意、正心。誠意就是覺心,就是佛寶;正心就是法寶與僧寶,就是正心與凈心。可見儒、佛的道確實是相通的。佛門裡講有求必應,儒家也講有求必可得。如同孔老夫子在易經里所說的,教我們從心裡面去求,修自己的覺心、正心、清凈心,然後才能夠隨心所欲,有求必應了。
請看經文:是故舍利弗,汝等皆當信受我語,及諸佛所說。
是故,就是前面所講諸佛護念,不退佛果之故。世間之法,還有什麼能夠超過的呢?所以釋迦牟尼佛再三的囑咐我們,叫著舍利弗以及與會的這些大眾,乃至於末法時期,像我們這一些眾生在內。我們要好好記住「皆當信受我語」,「我」是釋迦牟尼佛自稱,他老人家所講的每一句話,我們都要相信。「受」是受持的意思,就是絕對不能把它忘掉。
不要認為出家受了戒,未必是真正的信佛。所以佛在這里再三的勸勉我們,是有他的道理的,那就是說深信不疑很難。真正信佛的人,一定是依教奉行,而且是百分之百不折不扣的依教奉行,這才叫信佛,才叫受持啊!這信受兩個字不簡單,我們要互相勉勵,應該深深地去反省,「吾人誠信否?」我們自己是不是真相信了?經裡面有「諦信」這個名詞,也就是世俗所言之「誠信」,誠信裡面沒有懷疑,諦信也是沒有懷疑。問問自己是否真正信了?真正要是信了,就有十種殊勝功德利益,而所得利益的深淺,利益的顯著與否,就看你諦信功夫的淺深了,完全講的是信心。一分的深信,得一分的利益、十分的深信,就得十分的利益。
下面經文是勸願流通,請看經文:舍利弗,若有人已發願、今發願、當發願,欲生阿彌陀佛國者,是諸人等,皆得不退轉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於彼國土,若已生、若今生、若當生。
這個地方要注意,已經往生的、現在往生的、將來往生的,注意這些字眼。前面經文說的是勸信,這一段勸我們發願,願生佛國,就是願生阿彌陀佛極樂國土。已願已生,就是已經發願的人。發願是自己的力量,接引是佛的力量,所以這個法門稱之為二力感應。只要有發願的,佛沒有不接引的。所以說是從前已經發願的,都已經往生了,這是指過去前哲,求生凈土的人,實在是不勝枚舉,太多太多了。今願今生,今願就是現今願求往生的人,現在真正有願求生西方極樂世界的人,他有信願再加上持名力行,他這個世間的緣份盡了,必定往生,就是講今生佛一定來接引他。當願當生,「當」字是指當來之世,這個當來把我們現在都包括在其中了。這個「今」,是釋迦牟尼佛在世之時,那個時候當時的人,發願往生的,也已經往生了。那麼將來就是我們了,將來的人他要相信、諦信不疑,要有切願求生凈土,必定像以往那些往生的人一樣,必定蒙佛接引,絕對不會落空的。說明西方導師阿彌陀佛無盡的悲願,盡未來除,接引信願持名往生之人。前面講過,聞、信、受、持,「聞」就是說聞經,或是聞佛的名號,就能夠生凈信,就能夠領受、就能夠持名。也就是三資糧具足了。這還只是誦持而已,已經獲得這么大的殊勝利益、不可思議的利益。但是初發心的人,或是止於福報,這一點大家要特別注意。我們知道念佛同修中大多數人,他的信願行求的是什麼?求世間福報、求功名富貴、求健康長壽、求家庭老少平安,求這個。這個心量就太小了,「於大道則未敢承當」,大道就是無上正等正覺。如果於大道不敢承當,就太可惜了,則辜負了這個法門。在這里還要特別說明,「欲生凈土不難」,不要認為這是很難,我們做不到的事情啊!不難,只要真正具足了信願行,前面說了,已願已生、今願今生、當願當生,怎麼會難呢?所以說能於信行之外,再加發願,即可成功啊!你要是真正肯發願,這個事情就成功了!所以說信、願、行,這三個條件全部具備了,你就決定往生了。像前面經文講的,已經發願的已往生了,這個就是為我們作證明的,我們應當相信。你要是不信,那真是太可惜了。這樣殊勝的機緣,簡直比武則天為大方廣佛華嚴經所提開經偈所言「百千萬劫難遭遇」還要難得。百千萬劫難遇到的一個機會,我們在這一生中巧遇了,遇到了,具足信願行三個條件,就成就了。我們要相信,難信也要信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