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福法師:《金剛經》系列開示 23

上常下福法師金剛經系列開示

釋迦牟尼佛來此世界的本意?

金剛經大家要感受到金剛經是關於我本來面目,它逼迫我們放下自己的妄心,妄心頓歇,歇即菩提;心歇下來了菩提自顯;就象我們的金礦一樣,就在煩惱裡面,煩惱一斷,妄心一斷,煩惱即歇;煩惱一歇,本來的金子就出來了;我們要會到這個道理,結夏我們能聞到金剛經,我們能開顯我們的自性,我們能歇下我們的妄心,歇下我們的煩惱,也是釋迦牟尼佛來到此世界的本意,也是我們今天來到此世界的本意,來到這個地方的本意,所以要認識到這個非常重要的問題;

為什麼寺廟的最佳位置在城邊?乞食為什麼要規定平等次第乞七家?

昨天晚上我們講到「於其城中,次第乞已」,爾時釋迦牟尼佛著衣持缽,於城邊入舍衛國大城乞食,為什麼住城邊呢?不入城故,守本;入城是為教化眾生;可以得到二邊的利益。我們不要離開城市太遠,離開大遠不能修大悲心故,眾生是我們的因,離開眾生即離開此因;但是我們妄心未停未斷啊,跟眾生太近了,反而把我們的煩惱給牽起來了,象我們無量壽寺非常好的地方;在九江縣城,又不在中心,在山高處;現在很多人喜歡到深山老林裡面打坐修行也不是當處釋迦牟尼佛的本意,也不釋迦牟尼佛成道的本意,深山老林修行作為自療。現在寺廟為什麼在深山老林裡面呢?離城那麼遠呢?聽說在某個朝代,有個大臣,對佛教有很大的反感,不歡喜;在皇帝面前挑撥離間,要把出家人趕到深山老林裡面去;趕盡殺絕,皇帝聽信而趕;但是那個大臣,知道佛教厲害有智慧啊,要不趕盡殺絕的話,就象小火一樣還會燒出來的;皇帝是有覺悟的心,說已經趕至深山老林了,不需要做絕了;讓他自生自滅吧。就這樣,出家人就保存下來了;由此感覺我們出家人應該在深山老林裡面,其實這裡面還有這樣的一個由來;這是我聞說的,不知道是否真實

菩提迦葉的乞法有何問題?寺廟本來不講話表何甚深法意?凝神捏手何時何情可以使用,各有何妙意在其中?

次第乞已,次第代表佛陀平等之法,時須菩提專門找富人家乞食,迦葉尊者專門找窮人家乞食,偏食,前者講富人造業多再不培福報來生如何辦?迦葉尊者認為:窮人不種福田下輩子更窮,所以只乞討窮人,不到城裡面去;被維摩詰居士所訶斥;須菩提說「寶貴的人享受太多了,再不乞他,下輩子不就貧窮了嗎?」,所以專乞富人窮人他不去;他們都有菩提心,但都還是有分別心;心是善,但還都有我執;分別心非常的強;亦為維摩詰居士所呵斥,不敢見維摩詰居士釋迦牟尼佛制定出家人應該次第平等乞食;代表平等法;一般乞食只能乞七家,超越七家就不應該再乞了;不管討得到,還是討不到都如是。到七家後不可以再討了;過去出家人錫杖,上有很多鈴鐺,先是搖一下,不出來,搖三下,再不出來,搖七下,還不出來就走到下一家;不可以有任何嗔恨心、埋怨心啊;是一種非常清凈的心,他是表法的,不管搖幾下,也不管人出來不出來,他的心都是如如不動

寺廟本來是不講話的,一切聽法器的指揮,非常的清晰明白;打板吃飯,打鐘上殿,敲鼓上殿,我們聽到鐘聲就知道該幹什麼了;聞鐘聲煩惱輕,智慧長,菩提心,願成佛,度眾生,聞到鐘聲就應該坐起來,不能懶睡了,過去有位比丘聽到鐘聲後翻過來到過去,就是不起床,非要鼓打完後才起來,後來墮入畜生道做蛇,後被一法師救起問何因,只因聞鼓不起懶睡;你不起來也沒關係,但是你要智慧觀察,聞鐘的聲音,不感覺自己在睡覺,靜聞而立即清醒過來,大家打坐的時候,或者被風吹了,比較懶,這個時候教你一個辦法,能令你非常的清晰,就是把手捏起來就可以了,只要你把手捏起來,然後靜一下,身上就有力,有了力血液循環就非常的快,馬上就清醒來了;不能散開。你在打坐的時候,不能坐得身上好軟,把手捏起來坐著挺好,一下子身上就有氣;身上有氣轉就會有力;有力腰豎的就很直,有人為什麼一天到晚往下駝背呢,他沒有力啊太軟了,一發軟坐就坐不起來了,這樣一捏,就完全有力量。你身上沒有勁的時候,只要稍微這樣捏一下就可以;捏者內收,內守;收守而力聚;腰自然就伸直了;如果你晚上不著,你只要手捏一下,讓氣凝固,手這樣捏著睡覺,不要散氣;

睡覺是散氣的知道吧,久睡必散氣,講話就沒有勁,有人為什麼一天到晚都沒有力氣呢?睡多了傷氣了,坐多了傷肉,走多了傷筯,想多了傷心;你在哪裡沒事胡思亂想,你就會傷心,思考及多了傷你的血液,有人說我為什麼貧血呢?思多而傷故。看書思考多了,一定要補血,不然你會傷害血的;經行多了會傷筯;喜歡苗條,打坐肯定有好處,坐久傷肉故;很多女孩子不知這個道理,你坐著不睡覺,一定會瘦下來的,她去拚命吃減肥藥;不知道坐上幾天後,保證她就瘦下來了坐著睡,一定會減肥的,靠減肥藥有什麼用?睡多傷氣,氣很重要啊;我們身上沒有氣就軟了,身體一軟,道心就很難生起;越吃越饞,越睡越懶,從早晨睡到中午,從中午睡晚上晚上又可以睡到早晨,真的不想起來,睡的氣傷的,最後還生病了,還爬不起來真送醫院去了;真要想睡告訴你一樣功夫,睡功,睡功他有力啊;他的手是捏起來的,呈吉祥卧姿,還是結著手印的;睡著是不會傷氣的,知道吧;氣凝固故氣不散故,觀照什麼東西都很清晰;您早晨爬起來,上殿了好懶啊,你把手舉起來,然後捏著;過一下子氣就好了,你自己調節一下就可以了;您平時走路時,也是盡量不要把手伸開,沒事就把手捏著;身上就有氣,氣能凝固故有力;氣凝則神凝,神凝就專,能專則可更好的聞法聽法修法;我每次打坐被風吹了以後,身上氣散掉了,一點勁都沒有,我稍微動一下念頭,如此捏著搞一下就可以了;有時候中午一直給人開示到做佛事,做佛事時好想睡覺,我就稍稍的凝神一下,並在凝神中稍微的睡一下,就清醒來了,要不然本來就沒有睡覺,再一個佛事做下來,那不累得要命;恰恰相反,這趟佛事做下來,反而更加清醒,更加有精神在這裡面稍微靜下來,用點功夫,氣凝固了神凝了,自然會養身,養心自然會達到一種效果這就是說的養身之道

「還至本處飯食訖。收衣缽洗足已敷座而坐。」這個都是表法的,平等吃完了以後,先把飯乞回來,拿到城外,到住的地方,吃飯,洗手,收衣缽;洗足代表恭敬法的意思,敷坐而坐就是打坐的意思,我們在念佛堂念佛修行打坐前,洗洗手啊表示恭敬恭敬心修好了念佛就能得力;念佛前洗手洗澡啊,修的是恭敬心;很多婆婆念佛之前洗手洗澡啊,代表一種恭敬佛陀做個示範給我們看,讓我們恭敬心;佛陀來到這個世界,本來是虛無之體,無極之身,不需要休息吃飯的,但如是這般的示現同我們一樣,是表法的。代表著戒定慧三持,無漏之法;戒,你看平常生活中,乞食有好幾種乞食:

乞食:佛制出家人不可以四種方法養命;一是不能夠種植,種田種樹挖地啊來維持自己的生命這叫下口食,只為養命而已。不能只為生存,種植養命,這種方式叫下口食;二不可以天象給人家觀天象,來維持自己的生命,這個叫仰口食;三是交通四方,做生意賺錢開車子,跑四方,象這些呢叫方口食;我們常常在外面賺錢,做生意來養活自己的生命這叫做方口食,跑四方,我們東跑西跑只為一口飯而已;社會上哪些做木匠鐵匠都叫吃四方飯,四是不可以卜算吉凶,曰維口食。有些出家人為了修寺廟給人家算命看風水啊,。上述四種統名為不凈食,不清凈的,邪命食。唯許乞食是謂正命食。

為什麼要講乞食呢?降伏我慢故,為了養命,不管什麼拿來我就吃;有吃就吃,沒吃也無所謂,餓死也沒關係;有口飯就可以不為「吃」而奔波;這個叫乞食。一般社會上都為「食」而奔波,此乞食制,意為折伏我慢,不貪口腹,專意行道社會上人國王都是歡喜的;你想想看,我給飯給你吃你就給我拚命,但是出家人他就沒有辦法了,我只要維持生命就可以了,我絕對不會為你服務,我不會把整個的生命給你;你給我我就吃;不給就不吃;死了也是無所謂;就象陶淵明「不為五斗米折腰」,乞食是沒有任何條件的。破慳貪故,增福慧故,令一切眾生生歡喜故;另出家人不可以存錢,菩薩戒不這樣講,你可以存錢,但要看您的發心是否為了眾生心中能不起貪著,還是為了自己。前者沒有過失,後者或為將來醫病,或為……還是有好大過失的;我們存錢,都是為了利益眾生;這種觀點要改變過來;如是心存才是可以。沙彌戒中有一條不捉金錢,在家人沒有這條八關齋戒也沒這條

佛陀這種示現,爾者法的意思,時者自然的意思,法爾自然。後面一個「時」,須菩提完全是自然而然因地所行,因地本體無為,但眾生不識啊,是故有疑,時須菩提(沒有爾時),代表疑的意思,法爾是金剛的意思,金剛起什麼作用呢?金剛心,金剛心是破疑斷惑,佛陀在住世,你不要看這個東西,他這個法爾自然,是代表佛的示現,是要破眾生疑惑,令眾生聞到這個法以後呢,獲得金剛心,這段話:「爾時世尊食時著衣持缽入舍衛大城乞食。於其城中次第乞已。還至本處飯食訖。收衣缽洗足已敷座而坐。」代表佛陀的戒定慧具足故;乞食就是戒,次第也叫戒,敷座而坐代表定,坐是叫定,金剛經叫慧;要說法了,叫慧。這個裡面的法是無言之法,沒有言詞的法,釋迦牟尼佛這種示現,無法可說的當下的體就是一個法的示現,第二個呢平等護攝,因果同時的護攝行,下面慢慢的給你們講;第三個叫平常行,我們的心建立在平常心上面;第四個三昧行,第五是因地密行,這五個代表自己的本身,第六是因地有什麼好處,道平常行;七難易行,八戒定慧行,剛才我講了;九不偏行;十無事行。十一統歸行;後面還有十個,這個無說法行:……

釋迦牟尼佛為什麼以平等心示現

釋迦牟尼佛,我們想一想,每部經典所示現都有他的特別處,但是這部經典呢,佛陀是安住當下的這麼一個體,佛陀跟我們不一樣的地方在哪裡?佛陀本來是沒有相的,他無緣無故的到我們面前來,跟我們一樣的,他行住坐卧,示現的是不一樣的體;他是佛,我們是眾生。我們眾生看到佛都大生疑惑,不但天魔疑惑,為什麼?天魔要統治天下,要一切人聽他的,釋迦牟尼佛來到此世界,他示現的是佛,但用一個平常的心介入的,也就說我平時釋迦牟尼佛作為一個平常人:著衣持缽吃飯穿衣睡覺,跟我眾生是一樣的,平時他講經時總是驚天動地的放種種不可思議光,釋迦牟尼佛三十年中帶領弟子:著衣持缽吃飯穿衣睡覺,一直是這樣子的;後來還是這樣子的。

眾生三種疑惑,如何斷疑生信、絕相超宗?

眾生在這裡面會生出很多的疑惑?如果不講般若智慧眾生都會疑惑的,為什麼會疑惑呢?眾生有三種疑惑:一、佛陀有大身有小身,二、懷疑這個法,懷疑佛法釋迦牟尼佛講法時有時講十地法,有時講十二因緣法,平時講法互相沖突,弟子心中難免懷疑;三、懷疑自己,我能不納受佛呢?佛是佛,難道佛有跟我不一樣的地方嗎?他不也是著衣持缽吃飯穿衣睡覺嗎?跟我一樣嗎?佛陀用種種方法示現,放光動地,種種跟弟子不一樣的地方弟子總還是認為我不是佛吧,佛才是佛;常常追求啊我要成佛,或者象釋迦牟尼佛一樣帶領弟子走來走去的,我也要象他一樣,要度眾生;常常心中認為自己啊比佛差,或者說我不能度眾生;懷疑自己故;懷疑法故,懷疑佛陀有大身有小身,有這種佛可得的體,這三種懷疑在每個弟子心中,三十年中不曾間斷,天人會懷疑,佛陀弟子會懷疑,國王會懷疑,所以釋迦牟尼佛出世的時候,……如法華會上,500阿羅漢退席,乃至於有大聲放哭者,哭什麼呢佛陀如此珍貴的法,我怎麼如聾如啞聽不懂呢,佛陀金剛經:到底金剛經是什麼?

其實金剛經就是金剛心,而金剛心是什麼?是破眾生的疑,起這個作用;在破疑過程之中,把他起個名字智慧,其實呢是無智的,是金剛心能破疑故,就是能破眾生煩惱故;佛陀在講金剛經無非是示現佛心釋迦牟尼佛一輩子在這個世間,其實他沒有來也沒有去,他到底要講些什麼東西呢?他到底要示現什麼呢?很多弟子都在看著佛陀著衣持缽吃飯穿衣睡覺跟我無二無別,到底在講什麼?示現什麼?到底什麼東西跟我不一樣呢?弟子在想啊,我要成佛,佛就是這個樣子的;我要眾生佛陀度的眾生就是這個樣子的;因為弟子認為佛陀應該是不一樣的,度眾生應該是不一樣的,心中疑惑未破之前,所謂的現前的佛就是這個樣子的,所謂的度眾生現前的眾生就是這個樣子的;我現在這個眾生就是佛所度的眾生,那麼說我成佛與不成佛又有什麼區別呢?現在度的我不還是沒有度嗎?難道我就這樣的跟釋迦牟尼佛一輩子嗎?

釋迦牟尼佛講的小乘中乘大乘,跟小乘講,要有佛要成佛啊;有的弟子目的跟在後面:我要成佛啊,我要成佛啊;其實呢釋迦牟尼佛的大悲心並沒有示現;也就是說並沒有告訴他佛法是在日常生活之中,本體就是;因為金剛心也就佛心,是實相;這個實相不是用智慧這二個字來表達的;它是絕對的,是諸法的實相,眾生以為妄心把它迷惑了,釋迦牟尼佛沒有迷失的妄心,他當體即是;無得無失,但是我們迷失了妄心以後呢?以為有所得有所失,把妄上失去了呢叫眾生,所有有所失;有所得釋迦牟尼佛法自然情況下佛法就是這樣子的,著衣持缽吃飯穿衣乞食還至本處,經行睡覺;後面不是講了嗎:應如是降伏其心,什麼是如是降伏其心呢?就是法爾自然。就是這樣子啊!什麼叫成佛呢?就是這樣子啊;你看我們坐在這裡,吃飯穿衣睡覺,我在廟里降伏其心呢?就是這樣子啊,沒有什麼啊,這就是降伏其心呢?哪個須菩提心裡想,未然世尊,我既然可以會到釋迦牟尼佛的這個意思,佛陀的威德啊我是知道啊,須菩提通達於空意,知道當體即是他能了知眾生的疑啊,他說:「既然法爾自然,當體即是,」但是還是有很多眾生,包括佛陀的大弟子還在疑惑之中,難道就這樣的一輩子嗎?你說我們這裡面有幾個人願意心甘情願的這樣子一輩子呢?就這樣的一輩子?沒什麼得沒什麼失;

你拚命念佛幹什麼?我要到西方極樂世界去,幹麼出家?為了成佛,都是有個求在哪個地方,因為有所求故,或者說我要度眾生我要利益眾生都有這樣的想法,所以釋迦牟尼佛:我就這樣了,你已經知道這個道理,佛已經成了眾生已經度盡了如果你把這個道理搞懂了,當下歇心的話,實相就現前了;妄心一斷,歇即菩提嗎;當下體裡面就是真實如來實相嗎?如果你真正的歇下這個體,當體即是眾生不就度盡了嗎,當體就是啊;只要你把這個心歇下來了,哪個眾生不是佛呢?哪個佛又不眾生呢?心佛眾生三無差別了,就是沒有人能知道我們吃飯穿衣睡覺,這本身就是個佛性,沒有言詞佛法,所以釋迦牟尼佛在此世界,……這個法呢本身,無法,示現於法;好象是有法,其實沒有法,應眾生而顯,好象是有可得,因眾生妄沒有失,釋迦牟尼佛沒有妄了,吃飯穿衣睡覺對釋迦牟尼佛來講的話,沒有眾生可度,沒有佛可成;當體即是般若之體;因為般若之體就是金剛心,金剛心就是佛心佛心就是實相,你安住實相是名般若;沒有另外的般若可得;另外般若可得是謂智,有智可得還是妄見;還有妄見。當體即是的時候,就進入佛陀真實知見;所以我們要破妄。釋迦牟尼佛來這個世間來,示現給大眾一樣的體,佛就在我們當下,示一樣的相,是不同的體;不同的體就是他是佛我們是眾生他也是一樣的相,無二無別,為什麼他叫佛,我叫眾生呢?他沒有……

釋迦牟尼佛示一樣的相,他說的法,所做的事,所立的規矩,都跟社會上不一樣,他所說的法是實相,這個世界無妄,但是眾生呢以妄制妄,所有眾生境界是以妄制妄;魔王就是五陰攝受我們,是以妄來制於眾生,如果破妄,魔必動就有人誹謗;佛陀住世有天魔來作怪,壞你的事;為什麼呢?因為魔王喜歡他不一樣的人,我這樣做你也應該這樣做;所以我們在這樣做的時候,妄不斷的在跟我們這個當下在爭論,在打仗,所以釋迦牟尼佛菩提樹下打坐的時候,降伏五陰魔的時候,這邊是大梵天王勸請,這邊是魔王的勸請,魔王他做轉輪聖王啊,勸啊勸啊爭啊爭啊;最後終於降伏了魔王,成等正覺。降伏魔就是把妄給降伏住了;我們不斷在動妄念,把這個妄念,把五陰魔當成是成佛的法了;所以我們每天都在妄念,不知道歇妄念,把這個妄念歇下來;歇妄頓悟,你不歇妄,在妄中如何修?大家想一想,水裡起波,波能離水嗎?所謂的西方極樂世界難道能夠離開水嗎?水是一真法界,一切波一切菩薩法皆從水中出;難道西方極樂世界能離開水嗎?所以我們的自性,我們的本來,我們的本體,後面講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阿羅漢正覺心與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是不一樣的,後面會講),他這種行為,他的目的是幹什麼?無法行就是破有法行,我們有法行就是我執與法執;

釋迦牟尼佛這個實相的顯現,就是破眾生一切思量,我們有思量,有思維,無法是對於有法來講的,我們有法行不知道我們當體的無法就是有法的體,你有法除了你當體的體之外,一切言詞都是妄的,都是虛妄的體,所以我們把這個妄體當成真實而失去根本。所以佛陀善護念、善咐囑;什麼叫善護念?他這個吃飯穿衣睡覺,一切跟我們同住故,善護念;善咐囑,金剛心故;把我的金剛心來咐囑給你不識金剛心者,就等於失寶了;佛陀示現什麼?示現「衣中珠」「糞中金」,但是我們無始以來把寶迷失了,看不見了佛陀用種種方便,先是善護念,然後幫助你把衣服裡面的寶放出來,顯露出來;這個寶是什麼呢?就是金剛心,金剛心就在我們裡面不在外面;只要你在外面求就與金剛心越來越遠,如果你在裡面求,在當下求,去妄即真,只要你妄歇,所有的實相當下即顯,所以這個妄念非常的緊密,非常的細膩,如果你了解了,你現前的識啊;你了解了這當下一念,這個體;所以你看釋迦牟尼佛,叫表裡如一,表:吃飯穿衣睡覺,里:代表他的實相,他的實相和他的表是表裡如一;我們的里就是實相,我們的表就是法界行住坐卧,那麼說這個是不是表裡如一?為什麼現在不能表裡如一呢?因為你沒有現出你的實相,總認為我行住坐卧裡面,另外有所可得;不知道行住坐卧這個表就是我們實相的體,這種實相是表裡如一的,所以呢妄就不存在了;所以我們現在吃飯穿衣睡覺,就是我們表裡如一的實相,離妄,你離開這個妄,來找妄是妄上加妄;你在這個實相裡面另有所求,這也是妄上加妄;在真上加妄,另找實相,在實相上面找實相,不是妄嗎?在妄裡面去找實相,也叫妄;只要你不尋找,當下承擔即是這句話很……

釋迦牟尼佛為什麼不示現種種……用平常心來示現,就是吃飯穿衣睡覺,金剛經裡面沒有任何神密,完全是個平常心,用平常的事,平常的悟,來表法,而這個法表實相,而實相與法合一,叫表裡如一;所以釋迦牟尼佛走路的時候如如不動;無來無去,一切變化是實相,叫如;不管是生老病死,吃飯穿衣睡覺,吃喝拉撒,都在這個如如不動的體上面;如如不動的里上面;他說吃飯就是睡覺,睡覺就是吃飯;理上不變叫表裡如一;所以呢吃飯的時候穿衣的時候睡覺的時候,這個都是表裡如一。無法,沒有法,沒有什麼說的;知道吧,就是這樣子了,佛法就是這麼簡單;叫做法自然。法跟自然是同一的,法爾是里,自然為相,內和外是一致的;所以我們所謂看到的外就是我們的內,內就是外,如果你這樣的明了了,釋迦牟尼佛這個金剛信心,就是釋迦牟尼佛所要示現的;如果你懂得這個道理,這段話你聽懂了,原來釋迦牟尼佛這樣做……

所以過去我看哪個聖一法師講:我觀察金剛經其實就是生活中的平常事,在平常事裡面不動心,就對了;吃喝拉撒行住坐卧。後面我們會講到,所依處;不得不依處,你現在行住坐卧都不得不依他,你離開這個體再去找的話,全部是妄見;如果在這個體上面另有所求就是妄求了;但是你現在想離開他,又不可能;你現在能夠離開我們的身體嗎?你講的天花亂墜的,境界再好,但是能離開這個當下體嗎?不得不依這個體;你要依這個體還要跟般若相應,那怎麼辦呢?釋迦牟尼佛說這並不相違;叫無法可行;所以釋迦牟尼佛所示現,不說一字啊,唯識上講三輪體空,我能所三輪體空;現在的我是空的,所謂的法是空的,我中間的能是空的,三輪體空,無法之法,無所說

平等護攝:對上會於理,對下會於大悲心,所謂大悲心跟慈悲心是相應的,佛陀身體眾生身體啊,是互攝的,不管是迷者還是覺者,他的行住坐卧、吃飯穿衣睡覺確實跟我眾生是一體的,並且還是一模一樣的,你迷了,不迷他都在攝受當中,你悟與不悟還是在他的攝受裡面;既然含攝其中,佛陀在四無量心裡面,叫做互攝,護攝於眾生;叫做同事釋迦牟尼佛跟我們一起吃飯,一起走路,一起乞食,敷座而坐;他示現的是佛,理上講是佛跟我們是不一樣的體,但是我們認為我們是眾生佛陀是佛,但從相上顯示是一體的,一樣的,令眾生不生驚恐啊,眾生迷在哪裡呢?不了體故,以為佛有奇特處,就因為我心中佛陀比較奇特,所以佛陀常常與我們產生距離,不能互攝;不能同體故。所以釋迦牟尼佛在此世界的示現,他是大慈大悲,不舍眾生,以自己的本身作則,他成佛的哪一天開始,一直到最後圓寂,都是以乞食行住坐卧作表率,示現與眾生同事只要你懂得金剛心,把佛陀的這個法納到你心裡面去,你獲得了金剛心,你的行住坐卧一切就無二無別了;只是他信心大,我們的信心小;我們的信心具足,他的信心具足如果你信心達到具足的時候,一模一樣的;所以呢大悲大智大智大悲

又現空和不空,從理上講他是空,從相上講他不空;不空能互攝故,空不離諸佛故;不離實相故,不空不離眾生故,對上跟實相相應故,在實相上是沒有眾生可度,對下又不離眾生故,眾生度盡,所以佛陀住在實相上面,但是安住在不空的體裡面,眾生不空的體,但是呢佛安住在實相裡面,不空自空;空而不空你說他空吧,對眾生是有你說他有吧,他卻是實相;所以釋迦牟尼佛住在世界上面,在大悲裡面顯大智,表實相,在大智裡面顯大悲代表護攝於眾生;這個叫第一義諦攝二諦法,第一義諦:究竟處;二法:勝義諦與俗義諦;勝義諦與俗義諦是什麼?就是一;對眾生方便言詞有勝義諦與俗義諦之說;

什麼叫勝義諦?比如:智慧之言詞,有實相之名詞,所謂實相即非實相,你不要以為有個實相可得;實相就在我們現在的當下體,什麼叫非實相?就是實相;沒有一個實相的固定名詞存在;有個固定名詞存在,有實相可得,有實相可舍,那就麻煩了;實相即非相,非相即實相;實相跟非相是不二的;第一義諦講實相是名詞,講非相,叫眾生就是俗義諦;俗義諦就是勝義諦,勝義諦就是俗義諦,比如:釋迦牟尼佛,二諦是什麼?普賢文殊普賢菩薩叫俗義諦,文殊菩薩叫勝義諦;勝義諦通達般若體,而普賢菩薩呢俗義諦,無量大願,攝持眾生故,一個眾生成佛,他誓願未盡,但是呢在般若裡面講呢?本來是佛,般若是叫佛,從大願上講是攝取眾生,上面是實相,實相跟般若部分……但是在第一義諦上講,沒有另外的實相可得也沒有另外的眾生可度;所以釋迦牟尼佛在此世界講二諦去會於第一義諦,講言詞會於無言詞,如我現在手指虛空手指是有,指空的時候是沒有,手指的時候是謂言詞,正好是指著沒有的言詞手指於空,但是我們眾生執著手指,以為有言詞可得,有言詞可舍,言詞正好是通達於第一義諦,就是二諦通一諦,二諦的言詞講出來了,你懂了,正好是跟第一義諦吻合的,相應的;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