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尊為什麼要開顯般若?聞般若之力會得何妙用現前?不依般若之力會怎麼樣?以般若之力如何得性相圓融?
世尊為什麼要開顯般若?因為眾生無始以來,流轉三界,不了知實相故,安住在妄心之中,不顯般若不能顯無住之心,如來自顯,如來自己顯出來的無住之心,釋迦牟尼佛三十二相八十種隨形好,在世間行住坐卧四大威儀,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之中如果不開顯般若,眾生也沒有辦法認識到眾生本來無住之心,就是我們現在的出家人再有大的智慧,如果你不說般若,眾生見到你這個相,也不能夠了知實相,因為眾生妄執故;執著於妄見;不能開顯;說般若的目的,就是起令眾生生起無住之心一剎那時間就能夠信受佛語,能得剎那時間供養無量諸佛,因為對無住生出信心故;剎那時間能出離三界苦海,為什麼呢?因為無住能生諸法故,無住之心能生佛法,聞般若的目的,就是令眾生起正確的知見,聞般若無非令眾生進入正見;正知見,不要進入邪知見裡面,因為眾生無始以來,一個是貪嗔痴慢疑一個就是知見,我們無始以來的知見很重,一個就是貪嗔痴很重,聞般若令無住,剎那時間能離開貪嗔痴慢疑,無住進入佛的知見能離我見,順存法意,順存佛陀於法修行,如果你不了解無住,就有住之心,一旦有住就我見生起有我見沒有辦法進入正見。
聞般若之力現生中能證無生,能親見無量諸佛,能生無量凈土,聞般若之力能除二邊執著,就是空有執著;眾生或執著於有,或執著於空;聞般若之力,一切法無住之心,是空有不二之法,因為不住有,因為你無住故不住空,不舍法故,不舍法是不住空,不住心是不舍有,不住空不住有,不離二邊執法,聞到般若之力,令眾生的心不會建立二邊空有之法,令眾生乘這個無住之念,無住之心上面建立的一些法成就,令眾生得大福;得大慧,因為無住得大慧之力;無住之相得大福,有大福有大慧,大福大慧現前,則名諸佛;因為無住則生實相,無住則生清凈,清凈則生實相,實相無相,無相實相,所謂實相非相,非相即是實相,如來說實相即非實相,名實相,什麼叫名實相呢?有大福故,有大慧故,什麼叫非實相呢?無住故,因為沒有住的心,是故你相大,你福大,你慧大,如果你有住,你相就小,慧就小,實際上沒有慧。為什麼呢?有住就生妄心,妄心裏面哪有慧存在呢?哪有福存在呢?哪個福慧,有住就是妄見,有妄見就有四相,有四相就有三界,三界的本體本來就是虛幻的,如果你有住了,三界就生;三界一生,就無福無慧;無福無慧,只生妄見;所以我們一剎那時間,能信般若之力,能離開二邊,進入佛慧,聞般若之力得體上,現量上的受用,因無住得清凈故,因無住於法得法上……破法執故;得無住之心破心執故;因破心執得清凈故,破法執,得庄嚴故;成就報身故;破心故,能得法身清凈;現量上面能起妙用。
如果不以般若之力,現量上的妙用就是妄見,以般若之力清凈來自於法身,庄嚴來自於報身,所以此相此心現量受用,不以般若之力,你現量上的受用都是妄見;依般若之力,此相此心能遍法界故,能入法界故,入法界是心,遍法界是相,你的心入到法界,你的心在相裡面,此相就是我心,此心就是我的相,心相一如,不二;徹底的沒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聞般若之力能起妙用,現量上可以妙用現前;所以體用現量得到大力;而聞般若之力,令我三心不可得故,為什麼?現在過去未來三心因未聞到般若之力,沒有我現在過去未來,現在是無住之心,一切眾生心是我佛心,無住則遍法界,一切眾生心我心故,那有現在過去未來呢?以般若之力,此心沒有現在過去未來,此量也就是說法界是我心故,一切法界是我心,哪有我人眾生壽者呢?就是說遍法界無體,現在過去未來無心,現在過去未來只是心量,法界是指相上來講的,遍法界是相,都是我一個相,現在過去未來是我一心,一心遍法界;橫者遍法界是從相上來講,豎者三界從現在過去未來講;現在過去未來是對心來講,盡虛空遍法界是對相來講,此相此心,此相是我報身相,此心是我之本心,一切眾生心是我本心,一切法界相是我本心之相,此心是相中之心,此相是心中之相,心相不二故;就沒有眾生,沒有諸佛;所謂諸佛就是無住之心,清凈之體,三心不可得故,沒有三心之體,要悟到這個道理;
也就是說聞般若之力,得性相圓融;性指我們的心,相指法界;如果你聞到般若之力,不是在相上另外找性,見性見性相上悟體,就是見性;而你見性識相見相即體,見體即相,就是說在相上見到這個理,就是性;依這個性而見法界,叫做相;性相一如,不二故;所以呢性相圓融;圓也就是說無住,無住即圓;融就是法界融成一心,所有法界相是我一心中顯,所有眾生的相都是我一心中顯現出來,這叫做圓融,圓融不二;所以呢性相一如;此名此相是不二的,也就是我們的心跟法界是不二的;圓融無礙啊;聞般若這個體,我們要悟到這個道理;所以故說般若。
「是故菩薩不應住色生心」,「不應住色布施」;「若心有住,則為非住;」「須菩提。菩薩為利益一切眾生。應如是布施。如來說一切諸相即是非相。又說一切眾生則非眾生。」前面講「若心有住,則為非住」,後面講「是故佛說菩薩心不應住色布施。」菩薩是空有不二的法,菩提薩埵,菩提心空,心空無住,薩埵法空,心空法空,法空心空,光有心空沒有法空就是阿羅漢,光有法空心上不空是眾生的妄見,心上不空就是有住之意,所以心空是阿羅漢,法空是菩薩,心不應住色布施,不應住叫做心空,叫菩提,色布施叫法空,叫薩埵;不住色布施二相具足;就是說我們布施的時候,我布施錢到寺廟來,這個布施的心不應住,你住了這個心叫做心住,心有住就是凡夫;因為心有住,則你布施就不圓滿;就不能獲得法上的圓滿。不離布施而無住故,則心法…就叫菩薩體,阿羅漢是心無住但是不行布施,我心對一切法不住,但是他不行布施;布施是對於行為上來講,般若是對無住體跟般若相應,布施因為般若是性,布施是行,此行與法相應故,是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就是利他的,但是不住是自利,布施是利他;無住之心是自利,而行布施就是利他,叫自利利他;自利者心空,利他者法空,心空,法空是謂菩薩;
是以不應住色布施,色裡面布施已經含攝了什麼呢?因為前面已經講過:般若為首,布施為行,忍辱為用;忍辱是來自於布施體,以無住為體,以布施為相,才有忍辱為用;如果你沒有前面的般若無住之體,哪你的布施就是有相,有住就有相,有相就不能得忍辱,你忍辱不能現前,為什麼不能忍辱呢?因為有住故,有住就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就有三界四生生起,有了三界,那你忍辱就不會達到無生法忍;你這個忍只能是心忍或是法忍;無生法忍是以無住而生起的,如果你沒有無住之般若體的話,不可能達到無生法忍,沒有般若無住之體,一切色聲香味觸法的……,色是代表一切法,布施代錶行,布施是成就持戒忍辱精進禪定,如果你不布施不能獲得五波羅蜜,你沒有無住般若,那你持戒忍辱禪定都是有住之心,而有住就是人天福報,還在五蘊魔之中,五蘊魔裡面所做的就是色受想行識,色受想行識就是五界,就五相生起,你無住色布施,那你的布施裡面就沒有我相生起.
那你的布施一相上就能成就忍辱持戒精進禪定,無住故;在此世界做一切事情無住啊,能成就六度波羅蜜,是以六度波羅蜜為行,無住為性,忍辱為受用,你不能忍辱是由於有住故,由於沒有獲得般若故,「須菩提,菩薩為利益一切眾生。應如是布施。」怎麼利益眾生呢?也就是說令一切眾生離相,真實利益是讓眾生生起無住之心,因為無住是成佛故,成佛三身就是法報化三身,一念無住之心成就在布施上面,因為你無住成就性故,因為布施能成就六度故,六度是對於利益眾生,無住是跟般若相應,叫自利,無住行布施跟六度相應,而對忍辱。所以眾生首先聞般若而行布施能得六度波羅蜜,自利利他圓滿,無住是法身,六度波羅蜜是報身,現前得忍辱就是受用;法報化就現前了;忍辱就是世間呢,在這個世間才有忍辱啊,釋迦牟尼佛在此世界五百世做忍辱仙人,這忍辱的受用就是化身,六度波羅蜜具足,無住行布施故,布施得菩薩庄嚴,那就是報身,它依般若故得無住就是法身,法身是忍辱之體,報身是忍辱之相,忍辱是化身是用,是以法報化現前故,為利益眾生無非是令眾生離相,如是布施。
攝一切法只在無住
什麼叫布施呢?攝一切法只在無住,也就是說布施裡面能攝一切法;布施就是利他,因為布施是舍就是空義嗎?因為你能布施就是舍的意思,舍和空是相應的;所以持戒亦如是,為利益眾生故,你為什麼要吃飯穿衣睡覺呢?為利益眾生故;你打掃衛生啊,做寺廟啊都是為了利益眾生;因為利益眾生,一切法止在哪裡呢?止在無住;如果你有住,後面他會講到,若你有住,則名入闇啊;則無所見嗎?而你無住的話,就象見到太陽一樣,可以光明遍照,所以我們在一切法,無住一切法而行布施,布施體裡面布施就是無住之意啊,你想一想,持戒和不住持戒,不住持戒而持戒,不住放生而放生,不住行善事而行善事,吃飯不住而吃飯,睡覺不住而睡覺,你安住在不住體上面,你一直這樣的安住著,一切法無住故,如果你真的是這樣做的話,那能不清凈嗎?那你想一想;我們呢?住於法而行布施,持戒就住在持戒上面,忍辱就住在忍辱上面,布施就住在布施上面,放生就住在放生上面,常常對一切法生起住的心,卻不知道無住之體。
何謂無住?過去無牽掛(相)未來無攀緣(相)當下無著;何以無住是不可思議妙法?布施攝諸法,攝一切法只在無住。念阿彌陀佛如何無住?
無住到底是什麼樣子的?無住就是做一切事情心中常定,事情你叫我做我就做了,但是我心中沒有一點點執著,無住就是對上沒有牽掛,沒有攀緣,對下是無為。我們眾生呢對上面是攀緣,對下面有執著,有牽掛相就不是無為,有攀緣相就不是如來,如來是無攀緣相,無為是無牽掛相,你有牽掛你有過去的牽掛,你就有住,你一直安住在這個地方,昨天今天明天,你一直安住在無住的體上面就沒有牽掛,所以眾生有牽掛就證明你已經有住了,眾生在攀緣的時候,證明你已經有住了,你攀緣就有取捨,你在牽掛就不是無為,無為是什麼呢?心不住故,心不住為究竟故,就是究竟於佛,心不攀緣就是無舍於真如故;為什麼在這個當下的法上面,沒有一個攀緣相,當下所做的持戒忍辱精進禪定這一切行為裡面,你沒有攀緣相,沒有攀緣就是不取不舍;當下的體,沒有取沒有舍的體,不舍就是不離當下,不取就是不取妄見;你不住啊哪有妄見生呢?
無取無舍也就是離名言相(離心緣相),即是真如,依真如實相而修行,這個體裡面,不可思議的,這個布施攝諸法故,是在無住,所以無住是不可思議的妙法,所以我們念念無住,無住而念,不離念而無住,就是我天天念阿彌陀佛,但是一句也沒有念,叫無住,我天天在念,不離念而無住,你不要離開念,離開了這個念另外有無住,那就是念上有住,有取有舍不叫無為,為什麼呢?在一切法裡面你心不住才叫無為;在一切法裡面你有另外的無住體,那就是有為了;你有個無住的體,一切法本無住就是我心故,是法是我心故,所以呢念阿彌陀佛不離念而無住,不能離開這個念而無住,此念即我心此心即我念,念心不二;念的這個阿彌陀佛,念阿彌陀佛,這個念的體就是我的心,我的心無念,無念而念,念到最後面呢,這個阿彌陀佛就是你的心啦,是不是;我的心有念嗎?阿彌陀佛你口上不念了,阿彌陀佛出來,那個無念而念就變成念佛三昧了;所以念阿彌陀佛念到一定的時候,無念而念,阿彌陀佛出來的時候,不是從你嘴巴上出來的,是你的心出來的,你心變成阿彌陀佛,阿彌陀佛變成你的心,我們平時口上念阿彌陀佛的時候,因為你沒有無住你有住啊,阿彌陀佛是阿彌陀佛,我是我,所以你跟阿彌陀佛之間呢是有一個相對的,相對體你就是有住了,所以你不斷的把阿彌陀佛變成是你的無念體,阿彌陀佛就是我的心,阿彌陀佛就是我的法界,你徹底的忘我了,阿彌陀佛念而無念,無念而念,這個叫做攝一切法只在無住,真正的到一定的時候,一切法變成你自己無住之體,無住之心,一切法變成我心故,所以應如是布施,我們應該學會這一點;
「如來說一切諸相即是非相。又說一切眾生則非眾生。」一切諸相,是我們現量上面看到的,是五蘊之身,而這些相是非相,怎麼是非相呢?我們從根本上來講,也就是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我相就是五蘊,五蘊就色受想行識,色就是色相,受有受相,受想行識;這是我們內相,外相就是色聲香味觸法,色聲香味觸法都叫相,而這相裡面,只要你有住這個相,有住之心,我們不了解,中間產生識,有識變相,我們沒有這個識,這個相就不會生,有了這個識並沒有認為有個相在,所以不知道此相就是此根,此相就是此色,根跟塵體相一如;是不二的;如果你悟到了,一切諸相,皆是非相;五蘊因為無住則非相,非相,你無我在,你不執著於相,就是非相,因為根塵是不二的,如果你有相有住就生識,就變成有相,如果你悟到了,或者你證悟了,一切諸相則是非相,五蘊就頓破,五蘊我見就不會生起來了,有五蘊生起……
你看胎卵濕化,因為人有二種,一種相是對於境,生是對於命,你看「一切眾生則非眾生」,生是對於無生來講的,因為眾生是無生的,相就是非相,相是非相,眾生就是非眾生;因為相不生,眾生就不生;因為在一切相上面,你無住眾生就不生;如果你相上有住,眾生就生,眾生有生就是胎卵濕化,就顯現出來。胎卵濕化是境,什麼境呢?就是三界,生識就是諸法,三界唯心,諸法唯識,一切法就是自己的意識在哪個地方,三界就是眾生,是心,心不生則眾生不生,識不分別就是識無住,則諸法不顯,一切法不顯,諸相就不生。所以我們在一切相上不生的時候,境就沒有了,境沒有你無生故,眾生就不存在了;所以呢非相就是非眾生,諸相就是諸眾生,一切諸相就是一切眾生,有相生就有眾生生,對相上講就是胎卵濕化,有色無色,有想無想,非有想非無想,這一切相我皆令入無餘涅槃而滅度之,這是什麼意思呢?就是說眾生:只要你安住在無生的體上面,非相現前,所以這裡面是……所謂的非相,你看到的這個相,過去金剛經裡面講,看了我非我是名為我,也一樣的,前面不是講過嗎?所謂山河大地,即非山河大地,是名山河大地;所謂微塵,即非微塵,是名微塵;一切都是名為,實際上沒有個實體;山非山,是名為山,那有山存在呢?如果你不斷的破不斷的破,到最後面沒有了;如果細細的從唯識的觀點上面破,你也了知此色無相,此音無相,因為都是緣起和合,有緣起,感受到有相,如果我慢慢破的時候,他相就不生了;如果這樣的慢慢的破解的話,需要相當長的時間,才能夠把他辨別開來。
在般若經裡面只要你無住,心中不要執著,此相自滅,此相自己就會滅掉,為什麼呢?一切相由我心受,我心不受相自滅,就是說昨天今天明天,三心了不可得,沒有心住,心不住,此相昨天今天明天,心不受故,昨天吃飯,今天吃飯,如果你受就有相生,如果你不受,相過去了,也就不存在了;不在了,過去了,哪有相生呢?我們眾生心不受,相就不受,因為後面講:眾生則非眾生;因為眾生是心來講的,是識來講的,此相就是法界,我們心跟法界是同時建立的,就是我們早晨吃飯,是我們一念於法界,法界為相,一念為心,此心不生,我們心不相續,此相就不會相續,我們心相續,此相就會在你的大腦里不斷的在回憶,這種回憶的相是你因為眾生有心,眾生有識在哪個地方,所以就有相的建立,此相實在是沒有相,所以從般若上面講,也就是說互相依賴,根塵它是不二的,根就是眼耳鼻舌身意,塵就是色聲香味觸法,由識把我們分開來了,其實,二相不離,根是樹的根,色是樹的枝,枝花葉全是外面的色相,
根在哪裡呢?根好比大樹之根,我們眾生只是一棵大樹而已,有根有桿有枝有葉,所以我們現在看到的所有的相,叫枝葉桿,眼耳鼻舌身意好比是根,誰能知道根是什麼樣子呢?如果你看到根了不就解脫了嗎?如果你看到根就是解脫之相,因為根與枝葉桿是一體不二的,但是我們會分開來,說色是色,我是我,這個色是色我是我就是妄見,把色跟我分開來了,就象桌子跟凳子,這個凳子和木頭,這個木頭是為桌子的根,這個根呢就在桌子裡面,離開木頭哪有桌子可得呢?此相就在根……沒有這個木頭哪來的桌子呢?所以我們這個桌子根,擺在這個地方我們看到桌子以後呢,我們用它就知道我們執著了相,就不知道這個木頭忘記了;忘記了木頭就執著於……我們看到這個桌子就動念頭,識,意識出來了,由識裡面,啊,我看到這個木頭,我看到凳子,我能看到的這個凳子,是因為我們有個聞信,認為我有個桌子存在,所以木頭跟凳子,產生了對立,好象我們根跟塵是脫落開來的,事實上是沒有的,根塵脫落就是你此識斷之時,如果你的意識在憑空之中斷掉的時候,那你就可以看到他的本性了,因為我們無始以來,以識為我,把識當成是我,不知道根塵是不二的;如果你識空,打七打七啊,你的識猛然滅掉的時候,你根塵就脫落開來,所謂的根塵脫落就是識空之時,你這個識啪的一下,斷掉了,這個時候木頭就是桌子,桌子就是木頭,就是我的根就是塵,塵就是根,一剎那間你就進入到法界裡面去了,那個是你自己本來面目,不生也不滅,不來也不去,不多也不少,不取也不舍,不離當下,不起妄見,不取是不取妄,不舍是不舍當下的真如;所以我們當下就是真如,所以如來無非是宣此相,就是我們根本故;
所以我們要入到法界才是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我們利他其實就是自利,為什麼呢?看到一切色是我心故,所謂幫助別人其實是幫助自己,如果你要是知道一切相是非相,哪有眾生可得呢?眾生就不存在了;眾生就是「識」啊,我進入到一切諸相是非相,非相就是無住體啊,無住的話,你在無住的體裡面,現在不住,過去不住,沒有現在過去未來的心,沒有一個獨立的我識存在,有獨立的我識存在,就有現在過去未來,你或者念佛,或者坐禪,不斷的相續你哪一念,看看一念相應的時候你就知道了,現在過去未來的心是非相,你現在要悟到這個道理,然後漸次……先要明心,然後不斷的修行,才能見性呢?如果你不修行,怎麼見性呢?我們不斷的心要明了這個實相,然後你修的時候,了知現在過去未來是這個心的「識見」,是意識的知見,徹底的不要相信你「意識的知見」,了知法界就是我的心,所以把這個識給破了,在你修行的過程之中,沒有眾生的。
所以看到眾生非眾生,則非眾生跟即是非相,如果你前面一切諸相即是非相,一切眾生則非眾生則非眾生,一個「則」一個「即」,為什麼不講即非眾生呢?這個裡面有很大的妙意在裡面。如果你前面一切眾生即是非相,證明你已經無住了,一切眾生則非眾生,一切諸相還是相,就是沒有無住,眾生還是眾生,就是這個意思,如果你不能夠即非,如果你這樣說:一切諸相即是相的話,那後面不會說:一切眾生則非眾生;應該說一切眾生即是眾生;肯定會這樣說;所以則非眾生這個「則」,它有雙重意義:你一定要這樣想,一切諸相即是非相,無住才能夠進入到,一切眾生則非眾生;這個則字裡面已經給你一個等號,就是說等待你前面的會,如果前面沒有會,則另是一種意思,如果你前面會到本意,又是一種意思,所以呢眾生呢,所以呢有眾生之名則有眾生之體,好象是眾生,有名言;如來說嗎?也就是說一切眾生是從名言來講的,一切名言說相,就是說在名言上面說相,所以呢這個諸相,從這個,胎卵濕化,有色無色,有想無想,都從無生中,只要你有相就生諸法,一切法生,也就是說,世間,地獄餓鬼畜生呢都是代表法,如果我住這個法了,真的有眾生嗎?真的有胎生嗎?有卵濕化生嗎?你這叫眾生之見;你有這種住就麻煩了,有色嗎?無色嗎?有想嗎?非有想嗎?你有住了,就麻煩了;
所以此相非相,一切處不住,就是不管修什麼法,不應該住,所以呢,既然一切相不生,一切諸相即是非相,一切眾生則非眾生。也就是相無住,眾生則非眾生就是沒有眾生可住,就進入一切空,空有不二,前面講到「如來說一切諸相即是非相,」也就是說我與眾生都空故。
如來的說法相、度人相、名言相、色相、行法相?如來的相的實相?空還是有?有還是空?
「須菩提。如來是真語者。實語者。如語者。不誑語者。不異語者。」是破眾生的……以為說:我們都空掉了,如來是不是也空掉了,沒有證量了呢?也就是說我們現在,釋迦牟尼佛的三十二相八十種隨形好,包括如來的報身庄嚴,包括如來的大身,我相空,眾生空,相空,誰來受呢?這樣是不是沒有受者了呢?所以如來後面開顯,「如來是真語者。實語者。如語者。不誑語者。不異語者。」也就是說眾生看到諸佛,現三十二相八十種隨形好,看十方諸佛現無量的清凈庄嚴,這個相又從哪裡出來呢?這個相是什麼相呢?如來知眾生疑,所以說「須菩提。如來是真語者。實語者。如語者。不誑語者。不異語者。」什麼是真語者?如來無所來無所去,真語就是:一切眾生皆有佛性,皆有無住之真心,佛性叫真如;開顯眾生本來無住之真心,身是遍法界故,心是無住體,就是開顯眾生的真實,有情無情皆有佛性,不管是有情的眾生,還是無情的法界;因為法界不離心故,心不離法界故,說有情說無情,無非是眾生的分別;有情即無情,無情即有情;你說我們的身體是有情還是無情?法界是有情還是無情?所以無情在有情裡面,叫無住之相,有情在無情裡面,就是無住之心;有無住之心能現無住之法界,為什麼無住之心能現大福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