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福法師:《金剛經》系列開示 80

上常下福法師金剛經系列開示

 「須菩提,我念過去無量阿僧衹劫,於燃燈佛前,得值八百四千萬億那由它諸佛,悉皆供養承事,無空過者。」

釋迦牟尼佛在說他自己過去世的供養釋迦牟尼佛初發心在屍棄佛,在燃燈佛前得無生法忍,經過三大阿僧衹劫的修行。阿僧衹劫代表無量的意思,即無央數劫,指無限長之時間。央,盡之意;劫,極長之時間,就是經過了極長的時間。一個阿僧衹劫又一個無量阿僧衹,無量輾轉無量,一個無量阿僧衹劫再輾轉一個無量阿僧衹劫,再輾轉一個無量阿僧衹劫。所以叫無量,這個無量阿僧衹劫是非常非常的長。釋迦牟尼佛修行,從初果發心到四果,需要兩個阿僧衹劫,一直到八地菩薩,需要一個阿僧衹劫,總共三個阿僧衹劫。地球壞一次是一個大劫,一個大劫就相當於一個阿僧衹劫,一個阿僧衹劫有八十個小劫,四個中劫,一個大劫。地球壞三次就是三個阿僧衹劫。

所以從信位修行,一直到佛位要三大阿僧衹劫。從第一個阿僧衹劫,一直到燃燈佛第二個阿僧衹劫。釋迦牟尼佛從初地開始發心,有八百四千萬億那由他諸佛前承事供養,無空過者。主要是講金剛經本體,相當於他在一個無量阿僧衹劫,兩個無量阿僧衹劫裡面,供養八萬四千萬億那由他諸佛前,承事供養,一般就是飲食啊、衣服啊、湯藥、卧具啊,四事供養。出家人講經說法也是供養般若供養。這裡講釋迦牟尼佛供養這么多佛具足功德

「若復有人,於後末世,能受持讀誦此經,所得功德,於我所供養諸佛功德,百分不及一,千分不及一,百千萬億分,乃至算術比喻所不能及。」後末世就是我這個世界,就相當於這個時候。能受持讀誦這部經典,受就是聞到這部經典,持是能思維這部經典,就是思維般若,讀誦就是能開顯或者書寫或者講,這些所得功德,遠遠超出我兩個無量阿僧衹劫供養諸佛功德,承事供養功德。你今天聞到這部經典功德,相當於八百四千萬億那由他諸佛面前承事供養。可看出金剛經何等的重要。就告訴我金剛經本身是大乘教法對於利根的眾生,聞到即持啊。對於頓根之人,給於加持。利根的人聞到般若就會深信不疑就像六祖大師一樣,一聞即悟。釋迦牟尼佛左講右講,左比喻比喻,左校量右校量,他的目的是為了什麼呢?就是在加持我們。末法時代眾生佛法上面還有懷疑、不信,所以空過。這裡面暗示我們,於後末世能聞此經典實屬稀有。在末法時代我們去供養諸佛那是太難,我們連聞佛法因緣也非常少,我們對佛的這種信心非常少,不但我們對佛的這種信心,對佛法的這種信心都非常少,連我們現在對出家人信心都非常少,連我們孝敬父母的心可能都會很差,對社會上的賢德之人都可能沒有信心

我們心中斗爭堅固內心中對賢人嫉妒瞋恨,對父母孝敬往往是在有利的條件下可以,沒有利益就不行,對於恩師往往說跟我有就好,沒有緣他就不好,往往有這樣的心生起。現在學徒都是這樣了,在師父面前作學徒的都要拿工資了。我以前在師父前學過手藝,一年三千那是跑不掉的,我父親親自去送。我每天給我師父擠牙膏、早上起來把臉盤放在那個地方,把洗腳水打好我跟他學一年半時間,每天都不缺的,幾乎中間沒有斷過,都是這樣的,習慣了,我認為在師父面前就應該這樣子的。這是我在俗家的時候啊,跟俗家師父在一塊,沒有一頓飯師父吃得遲,都是在師父前面吃完,絕對不會在他後面吃完,所以練出了我現在的吃飯快,這並不是無緣無故的快,以前學徒的時候就是這樣學的。睡覺一定是師父睡了我們才睡,吃飯一定是在後面,師父筷子了我們才拿筷子,還提前要吃完,絕對不能在他後面吃完,寧願餓肚子也不要吃了,就是這種觀點

所以我出家在我師父前作侍者的時候,仍然如是。我師父在世的時候,我作侍者那是每天早上起來首先給他打洗臉水的。我師父他每天早上上殿啊,早上三、四點鍾他就起來啊。我常常給他倒洗腳水,給他揉腳,你們做過這樣的事嗎?你們給爸爸媽媽洗過腳嗎?那時我又在打板,還要當師父侍者,還要天天到師父那個地方去。但是現在人呢,就沒有了。所以在末法時代眾生斗爭堅固啊,無有承事供養之事內心中常常有不滿。覺得合於你的口味,你就對他好。我們對賢人,有德之人,我們不尊重。我們對父母不孝,不尊重。我們對自己的師父不尊重。接著我們對僧寶不尊重。接著我們對法不尊重。到最後面呢,對佛不尊重。對僧不尊重,就是你已經離開師了。在因果上面講,對社會上的賢惠、父母不尊重,你可以還有被救的機會,但是唯有對僧寶不恭敬,對師不恭敬,你遠離佛法

如果對某一個僧人你不恭敬這人感召的業報,就是生生世世遇不到良師,遇不到好師父來教化你。釋迦牟尼佛舉例說,釋迦牟尼佛與阿彌陀佛因地修行時,因為有五百弟子跑到阿彌陀佛那邊去了釋迦牟尼佛就跟那五百弟子說,那是邪師,不要去學,誹謗那個師父,結果釋迦牟尼佛就墮到地獄無量無邊劫,出來又墮到地獄,出來又墮到地獄生生世世受人家誹謗。因為誹謗善知識,誹謗僧寶。對僧寶的不恭敬對於師父的不恭敬你在修法上面來講,只要你師父有強烈的不恭敬的心,修一切法不能成就這是肯定的,你緊緊記住,不管你怎麼修法如果你心中沒有對師父恭敬心,師父魔王都不要管,你必須要恭敬,因為這個恭敬裡面有暖頂的功德,有加持功德,所以師父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你師父恭敬這一生中沒有成就,一轉生過來,照樣有善知識身邊如果你對師不恭敬,這世又沒有修成就,那一轉身就離開了,沒有善知識的誘導,你沒辦法進入佛法。所以,人身難得,佛法難聞,善知識難遇。善知識佛法最重要最重要緣起。如果沒有善知識的誘導,那就麻煩了。我們看經典怎麼看,如果沒有善知識的開導,實在是難以會入。學佛法有個竅訣,這種訣竅很難打開的。我現在不管聽到哪個法師講法我一聽到以後我就得訣竅啊。我不知道我過去是什麼果報,反正現在不管任何正師父也好,邪師父也好,我一聽他講法,只要一句兩句就得訣竅,我就得到很大的受用。我不要去大篇大論的說不需要很多很多的東西,我只要一句兩句我就感受到我這一天就夠我思維了。為什麼有這樣的功德生起呢?無非是對法尊重故,對善知識的祈求力非常高。

我在東林寺清楚的認識到我自己對於知識的祈求。我一後悔我自己沒有讀書,所有的只要比我知識的人,我都很尊重。不管他是聰明知見,還是有世智聰辯,悟道悟道我不管,只要你比我知識高,我就為你了不起,因為我覺得我讀書很少,我就為你比我高,我就對你尊重,我就是這樣的狀態。所以我在東林寺知識的人我都把他拉在身邊,並且盡量把事情給他做,讓他留在寺廟里。一點都沒有任何嫉妒和瞋恨的心,對有知識的人,我都是非常渴望的心態,對知識的渴望。並不是在身上教我什麼東西,完全是我這個心。所以我們對別人,不要看別人悟不悟懂不懂,還是好人還是壞人,一概不管,只要他比你知識高,你就應該生起恭敬心,就是這樣的心態你不要在旁邊說別人不好不對的。因為只有這樣的心,才令我們心中有一個善知識心態,這可以在我心中生出一種功德,這種功德完全是你那個心裡面出來的,並不是對方給你的,這是不可思議感應道交。所以對於知識的渴望的心一定要重。但是末法時代眾生對這方面非常非常的弱。我們往往錯在哪裡呢?我們不知道恭敬很重要

每個人機緣不一樣,我能夠依止於知識,但是我同時又多看經典,依止於經典。因為我對於善知識的渴望,同時我又知識的渴望。我看書,我覺得別人都懂,我應該也懂。我對別人尊重,同時對書上的研究力也非常高,但是我不會盲目的去聽某一個人去講,你講了我聽著,但是我廣泛的去認識。這個心很重要

為什麼講後末世眾生,因為這部經典對末法時代眾生有極大的利益,因為後末世眾生斗爭堅固,證明這部經典並不是釋迦牟尼佛那個時代的人學的,應該是對我們說。如果我們聞到這部經典,也同時暗示了我們末法時代眾生,能聞到金剛經應當奉持,不可以輕視於他,不能隨意對他產生誹謗、不歡喜,可能有很大的過失,不要輕視他。

告訴我們,這部經典能消除我們的業障,能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我們末法時代眾生不得不奉持這部經典,為真實救度的慈悲你要感受到這部經典慈悲,悲心。這部經典又是末法時代三寶的命脈。如果沒有這部經典,可能釋迦牟尼佛的一代教法,它的命脈就斷了,如來慧命就斷了啊。如果你這部經典感興趣,就等於是如來的慧命斷了,對眾生髮不起菩提心,眾生不能荷擔如來家業,不能令眾生髮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啊,這都是一種過失。所以,唯此部經典三寶生命這就告訴我們,我們要儘力的弘揚此般若之門不可以執著我執於小見,以我見為重。一般的眾生往往以我見修行。我持某一個咒子,我到西方極樂世界去,我是坐火車的,我是飛機的,讀這個經典快,怎麼坐火車,怎麼坐飛機啊?跟般若不相應。聽人家說,自己一竅不通,跟般若不相應,嘴巴上說一說,問他的時候一竅不通,不知道大乘經典都是般若相應,任何經典都是開顯般若

 

持咒中的般若,如何持般若波羅蜜多咒?如何持往生咒?如何持大悲咒?

如果跟般若不相應的,都是我們眾生凡夫的測量,測度佛經,自己認為念什麼咒子我就快,這個咒子快,那個咒子好,念這個咒子是坐飛機,念那個咒子是坐火車,念那個咒子是坐輪船,念那個咒子是走路,被法所執啊。被法堵住了,它不是開智慧的,把這個法變成一個法執,這是很危險的。這個都是人心量,用小人心來測量佛智,不知道任何一個法門都是開顯般若都是圓通的。大家緊緊記住,任何一個咒子前面都有經,經是廣開咒意,這個咒是什麼意思,然後持咒會心,那個叫做持咒。咒是秘密之意,應相顯心,一持咒就明此相,所以咒是顯德的,咒子是總持,咒子是名,持名顯相。比如我念南無阿彌陀佛,它是一個咒子,但是你把阿彌佛光明相說出來以後,你現在說我怎麼念呢?我不知道怎麼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念就出來了。知道此相,然後咒子一持跟相相應,一剎那就對了,這個才叫做持咒子。比如:揭諦揭諦波羅揭諦波羅僧揭諦菩提薩婆訶,揭諦揭諦波羅揭諦是什麼意思呢?就是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那你不可能念這么多啊,一念咒子,就是色不異空,空不異色,受不異空,空不異受,受即是空,空即是受,就是十八界、五根、五力都是空,空就是有,有就是空,空有不二,那你不能這樣念啊,就念:揭諦揭諦波羅揭諦波羅僧揭諦,你自己就是法界法界就是你,你心就是法界法界就是心,受就是法界法界就是受,想就是法界法界就是想,行就是法界法界就是行,識就是法界法界就是識,六根就是法界法界就是六根,六根就是空,空就是六根。這樣你沒辦法念啊!你知道這個道理是大空現前,無住之相法界之相,無住之心這個時候,揭諦揭諦波羅揭諦波羅僧揭諦菩提薩婆訶,咒子就念完了。此咒與此經相應故,咒子是叫總持,此經與咒合一。

因為一部經不能全部念,但是一句咒子把所有的經典就念完了,所以這個先要聞經後持咒不聞經而持咒那是迷、愚。如果你有經有咒,這是叫有相有體,有總持有開顯。持咒是密啊,密是有顯在那個地方。如果不知道它的經意,就搞個咒子給你念,那是瞎胡鬧的,騙人的。包括我們念阿彌陀佛也是一樣的,任何一個咒子不了實意,持那個咒子只能總持,你不斷的念,念到一定的時候,我空法空心空,那達到什麼樣的心量呢?你也會得到一些力量,但是這種力量是在事上面,在事上面修行要經過三大阿僧衹劫。如果般若開悟的話,一念即足也。如果你把般若打開以後,一念咒,一遍就可以了。過去人持咒子,有人持了一輩子也沒有什麼效果,但是人家了解經意以後,一持咒,一念就可以了,一聲就可以了,一遍咒子他就開悟了。為什麼呢持咒總持於法界。悟是來自於聞性,聞到以後一念咒子,因為把妄心攝住以後,此心與他所聞的法恰恰相應的,一相應當下實相即生。所以,持咒是攝心,一個是聞法的心,一個是妄心。

持咒目的什麼呢?先聞到法以後妄心未斷,而咒子一持,妄心滅,你所聞的這個法顯了,法顯出來,你妄心就斷了,頓時你就進入其境。(此中有次第)你一遍念了不行,兩遍,兩遍不行三遍三遍不行四遍,但是一定要先聞到法,然後與這個法相應,這個叫做咒。如果你沒有聞到法而持咒,沒有多大的用,為什麼呢你沒有聞到法,你只能降服一下心。所以有人持了一輩子為什麼沒有力呢?因為他沒有聞到法,心不能趨向法故。比如說桌子我說這個木頭我心桌子是我身,這個是假我,我已經知道了,但你現在辦法,妄心很重啊。那我給你搞個跟它相應的咒子,它有總持,比如我給你搞個咒子是:「桌子板凳」,然後你一直念「桌子板凳,桌子板凳」,這時你心裡面妄心慢慢斷了,然後漸漸地木頭就是我的心,不斷的相應不斷的相應,妄心斷了以後,嚓的一下你就跟實相相應了,然後你就桌子桌子就是你,木頭就是你,你就木頭,這個咒子正好跟桌子相應,去妄心頓時你就變成桌子了。如果妄心一斷,你跟它就相應了,所以一定要把它開顯出來。什麼叫桌子凳子桌子凳子是一個名而已,所以咒子它也是總持。比如大悲咒,是多少菩薩名字,這些名字都可以開顯出來的。必須把它真正開顯出來,要知道這是誰的咒子,這是幹什麼的。大悲咒跟大悲心是相應的,持大悲咒就是大悲手,手是大悲手,意是大悲意,口是大悲口,你不斷的念不斷的念,法界不就顯現出來了?你必須要了解這個。現在人說要去開顯了,你就就可以了,如果你什麼都不知道,瞎胡念的話,那個是迷信的騙人的。所以聞而不解,增長無明;聞而不信,增長狂見;信而不解,增長無明這是涅槃經》裡面說的。所以我希望大家一定要把它解開。

 

須菩提若有男子女人,於後末世,有受持讀誦此經,所得功德,我若具說,或有人聞,心即狂亂,狐疑不信。」這句話的意思,釋迦牟尼佛告訴善男子女人告訴我們,這部經典功德實在是廣大。有受持讀誦此經,法身報身化身已經融成一體了,此經不可思議果報也不可思議。眾生聞到這部經典功德「我若具說」,意指釋迦牟尼佛也很難功德之廣。就像地藏經里說,地藏菩薩所度之眾生有多少呢?問文殊菩薩文殊菩薩一看,他也不知道,太多了,已度、未度,已度的佛、正度的菩薩和未度的這些眾生,像雲一樣在空中飄來,文殊菩薩說數不清釋迦牟尼佛說:不但你數不清就是我也數不清啊。他說:這些眾生地藏菩薩久遠劫來所度,十方諸佛皈依,十方菩薩皈依,十方眾生皈依,無盡的佛菩薩眾生都來皈依地藏菩薩。這裡講:我若具說,佛不能說,他是斷言辭的斷議論的。一個是斷言辭,心滅處,因為此經典是斷言辭的,對意來講是沒有言辭可說,對所得果報來講是不可思議的。或有人聞,一般人聞到以後,心則狂亂。狂者,狂妄,妄談般若。未解真實義理不明,不但自己把自己的心搞亂了,惑亂眾心。一般人聽到金剛經,他要不就執著有,要不就執著於空。什麼都是空的,那吃喝嫖賭啊,做好事壞事都是空的。或者什麼都是空的,我什麼都不要做了,都是人說。末法時代眾生,往往有這種病,要不就心即狂亂,要不就懷疑不信,說他達不到無相,或者說也證不到空,不了解它的含義

「我若具說」,分出幾個意思,他說很難說啊。釋迦牟尼佛講金剛經,五次校量。第一次校量是以三千大千世界衡量金剛經功德。第二次以恆河沙數三千大千世界來衡量金剛經功德。第三次以恆河沙的生命作為衡量金剛經功德。第四次以初日分、中日分、後日分以恆河沙的生命布施也不如念金剛經功德這一次又在校量,以自己自身供養諸佛,佛都說不盡你的功德。五次校量,徹底的把佛陀的本懷從金剛經裡面說出來了。所以金剛經徹底的表露出佛陀的本懷。所以我們要研究金剛經,了解佛陀真實本懷是什麼?所以我們要看到,釋迦牟尼佛這一生中,這一代的教法,其實都在金剛經裡面。不管是講任何一部經典,包括講華嚴經法華經、楞嚴經,任何一部經典都在金剛經的體上。現在我們信阿彌陀佛,絕對是開顯我們的智慧,開顯我們的本來。所以要了解我們本來的心地必須要金剛經。五次由淺而深,分得很細,一下子講這個金剛經這么大功德,我們很難接受。

為我眾生的心量,沒辦法一下子接受這個功德,所以釋迦牟尼佛從粗顯,到從微細我見。因為金剛經是講兩體,一個是講粗,首先開顯無相;然後講細,開顯無念。先是從無住生相,就是世間一切法都是無相體,而無相就是無住生心,叫我們離相。離相是對於粗見來講。我們不斷的離相,心慢慢的細下來,然後再接受它無念體。就是要你有這個無相的念,那是菩薩煩惱。教信行證,首先講教,就是如來實相,講真如眾生聞到以後相信,相信以後產生思維,就是行,行就是觀察的意思。行然後證,這最後面就講證了,講菩薩講證。現在還是講的行的範圍之內。得忍辱,即釋迦牟尼佛忍辱波羅蜜顯示出我們的這個聞思修的體,後面還有證的體。若不這樣的去分說,一下子告訴你,你聞到般若以後是不是馬上就能信呢?馬上就能證呢?比如一切都是空的,我知道金剛經就是講諸法空相,法上面建立空,那你就這樣空就可以了嗎?如果不經過很微細的分判,微細的觀察,你的心一步一步的到裡面去,講金剛經講了這么長時間,就是讓你的心一層層的剝,一層層的剝,慢慢的你心到那個點上面去,然後你才能夠信。

如果真正的講金剛經,其實一句話講完了:應無所而生其心。大家就開悟了。可不可以呢?釋迦牟尼佛講般若講了二十二年,二十二年之間都是開顯般若,沒有這個二十二年慢慢的用心來開顯,眾生不能一下趨入。所以我們需要很細很細的心,到裡面去。不然的話,我們聽到了金剛經心是狂亂的。很多人聽到金剛經,不經過思維不經過修行,以為你已經開悟了,其實他的心還是很亂的,非常狂亂的。所以我們聞到金剛經,不免有這種過失。或者往往的畏懼,一聞到無住一聞到這個經典功德,心裡面有點懷疑。比如說一念地藏菩薩有無功德,一念釋迦牟尼佛有無功德,一念阿彌陀佛有無功德,為什麼念他的功德有那麼大呢?為什麼聞經的功德有那麼大呢?不相信原因,是因為你心沒有趨入,你沒思維沒有開悟。要真正開悟的人,他一定會相信不疑。像我們現在,肯定是深信不疑的,因為我了知它的實相。

你無住就能生出無量的功德,有住就生出妄見,妄見就不菩提心上。沒有菩提就不能荷擔如來家業,不能在法上面建立無住之心,離相,你就不能獲得廣大之功德。廣大真實功德是從無住心裡面生出來的。只要你離開無住就是有住,只要有住全部是胎卵濕化就是三界。離開無住心,都是迷。但是我們有住的時候,勉強的聽到一些無住的言辭,而不能夠建立觀照,不能離言說相,不能夠離名說相,不能夠進入以無為而安住,無為就是涅槃之妙心,每個眾生都有無為的妙心,這叫究竟覺。而眾生不以無為而安住,一切眾生不能離名說相,離名說相就是不要有攀緣心,法上當下,一切法的當下都是無為,無為無不為,無為是涅槃妙心,無不為是無攀緣之相什麼叫攀緣在一切善緣沒有另著相,當下體裡面不要生出另外攀緣之心什麼叫攀緣之心呢?我們要做佛,我們要做菩薩,不知道當下就是做佛,當下就是做菩薩,當下你就是覺,離開當下覺你就攀緣;離開當下佛你就攀緣,離開當下做菩薩你還攀緣攀緣就是離真如如來,離如來非究竟覺。離開當下就叫有為了,為什麼呢?因為不知道一切處無為安住,離開此當下的無為,還另外找無為,你不頭上安頭嗎?你在一切處找無為就找不到了為什麼呢?當下就是無為;一切眾生以無為安住,一切眾生當下就無攀緣之心只要你無為不攀緣你當下就是真如之見。你有攀緣就沒有無為,你有攀緣心,你就有佛菩薩可行,你就涅槃可得,有另外的無為可立,你就真如越來越遠。像這樣的人聞到金剛經會懷疑,為什麼會懷疑呢?你想,他已經離開了無為,你跟他講當下無為他怎麼聽呢?他有攀緣之心,你叫他不攀緣,他怎麼做得到呢?所以說易就是當下,說不易,你有攀緣之心一點辦法都沒有。當下無為即真如之見,離心緣相,就是真如

釋迦牟尼佛微細的校量才能夠令我們慢慢地趨入,五次校顯又說明一個什麼呢如來「我若具說」,具說的意思就是我廣說此意,「受持此經者所得功德」意在四勸,就是勸我們大家:我現在已經把這個金剛本意離相之說已經統統的給你說了,「我若具說」即現在我也沒辦法說了;後面我不可能再說這個意思了,我五次在你面前校量了,也就是勸我們大家必須要以此經典而實際修行不可以這部經典當做是耳邊風,只聽一聽沒有實際修行,要真實修行久久方能相應,不然的話不能相應,不能相應則狂,要不就是疑。「或有人聞」,並不是所有的人,「或有人聞心智狂亂狐疑不信」,就是勸我們大家不要懷疑。當知其經義不可思議果報亦不可思議。

 

 離「不可思議之名得什麼?「無說之說」重在照不在說。斷言詞寂滅處的真意?

「佛菩提,當知是經義不可思議果報亦不可思議」,釋迦牟尼佛說法,其實無法可說,這個說法就是言辭道斷。表面上是一本書,我講了這么長的時間,講「無說之說」,其實我根本就沒有說,因為如果你要執著言辭,那就是說;如果不執著言辭,你內心真實產生觀照,我說了個無說體,無說而說,就是沒有說。

什麼呢我說是要斷說斷言詞。經義不可思議,不可思就是不要用思維;不可議,不可以口說不可以思維;所以金剛經不是叫我們胡思亂想,不是教我們口上玄談,他要我們實際修行。所以說法者是為佛的弟子,行般若才是真實佛陀法語,只有把這部經典變成實際的行為,教信行證,教是顯出來了,信是信了,然後你觀察,然後去證它;這才是你的實際行動。如來眾生心中顯,如來說法他是沒有說的,那我們說法總是認為我在說法;其實釋迦牟尼佛說若有我說法者,即為謗佛」,所以這部經典顯意裡面就是「沒有說法」,所以這部經義不可思議,不可口說不可思維我在講的時候叫做議,叫做玄談。

 

文字相,離文字相,而說究竟之意

果報亦不可思議,果報就是眾生聞此經典,細審你的行為,寂滅現前,經典上講言詞斷,心行滅」,所以叫果報亦不可思議。這部經本身是文字般若、觀照般若與實相般若文字般若建立觀照般若,觀照般若建立實相般若,實相般若又建立文字般若;實相就是文字,情與無情同圓種智,實相就是我們現在看到一切青黃赤白,這一切都叫做文字,而這些只是我們的觀照。我心歇滅處,一切相是我心,一切心是我相,離相不說心,離心不說相。離心說相,其相為妄,離相說心,其心為妄。離心離相,這話是什麼意思呢?就是說離開這個相,說心,因為相就是心,你離開相,就是離開心了,那再說心,那心不就是妄的嗎?離心說相,你心就在相裡面,你離開心來說相,那相不是妄見嗎?所以你現在看到這本書裡面的文字包括他的意思都是他的德,看到這個文字就了解他的德在裡面,此德依文字之觀照,文字即空。比如說鍾就空掉了,為什麼呢?鍾的本體可得故,每個字都沒有實相,大家看到這個字,所以書上面沒有文字,大家再看看書上有沒有文字,實在沒有文字,看是文字,只是我們眼睛裡面色,我講話那是聲音聲音而出;你隨我這聲音觀察到實相的時候,我音即滅,我寫個字,然後依這個文字的意觀察實相,文字即滅;所以文字沒有體的,誰能把文字拿出來呢?是不是?誰說這是本書呢?所以文字的意就是實相;實相之義叫離名說相,即是如來這本書就是如來。而離言說相,即是究竟覺,你知道文字了不可得,就是究竟覺,就是佛,究竟覺就是無為。離名說相即是真如即是如來如來就是無,無攀緣相。你不要說,我離開這個書可不可以此書此相,此相此書,這個相出來了文字即滅;文字出來相即生;依名顯相,依相示名,依這個「鍾」示這個字;看到這個字,就識其體,體顯字滅,字就滅;字生出來跟這個相生出來,它建立我們的心,心起觀照,所以文字變實相,觀照它是一體的,不可以分開的。

就像媽媽,你馬上就知道什麼叫媽媽文字就沒有了;媽媽文字在哪裡呢?文字就在媽媽的相上面;有沒有一文字在呢?文字能抓得出來嗎?文字實在是空寂的,知道嗎?所以離名說相即是如來;大家要會到這個意思。所以我在講法時,有沒有我講法呢?實在是沒有我講法;既然沒有了,世尊面前也是沒有講法;除非你有妄心在,你有妄心在就有常福在講法你沒有妄心於般若沒有妄心現前的時候,此講話與實相相應故,此我講每一個文字,我講桌子,桌子就在面前,我講眼睛眼睛,講鼻子鼻子,講嘴巴就是嘴巴,講聲音就是聲音,我講話聲音,這裡面全是實相,沒有一真實文字的體來拿出來給你看,完全是一個實相。所以持戒就是實相,沒有一個另外的妄心可得就是我們這個地方眾生都沒有妄心,都是真體。

你一定要悟到此,你要悟進去就對了。所以果報就是心行滅處,言詞斷,說法無法可說。你聞到這部經典,法沒有得說的時候,這個當下就是心行滅處,心行就是妄心滅處,在文字印到你心裡面去,變成實相的時候,你就滅了;那果報亦不可思議了;為什麼呢?法報化現前故,法身是無住之體,心滅時即法身顯時,你的報身即法界顯的時,你的化身即究竟覺。所謂法身清凈十方諸佛所住地方;所謂報身十方菩薩所住地方,所謂化身就是你現在意識,好像有生有滅,實際上是無生無滅,無生無滅是法身,所以聞到此經,一聞到心裡面他就是這個樣子的;我們要識到此本意。

 

金剛經上半部如何講離相?下半部如何析離念?

這個金剛經上一半部,第一至第十六品其實已經講完了;下半部從十六會到三十二會,這段是更深的一層,上面是叫離相,下面是叫離念。離相離念是金剛經上下部。釋迦牟尼佛講金剛經分二個部分,一個部分講無住,一個部分講般若正智。什麼叫無住呢?首先告訴我們如何伏住「惑」,我們迷惑,妄心生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為什麼生相呢?因為你有妄生,就有四生,有四生就有六道輪迴,其實都是我們一妄心裡面生出來的。這後一步是在度一切眾生眾生可度這個體裡面,我能度能伏的這個念,乃是分別,還是住;就是說我們現在有一我能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我能度無量眾生我能復活,我能悟道,就是說我能眾生,我知道無眾生可度,你知道眾生可度的「這個念」還在,證明你還有一個「心行」沒有滅盡。就是說你能證悟這個道理,所悟之智,能悟之真如,我已經悟到了真如是什麼了,原來真如就是「離言相」、「離名相」,由離言相而知無為,由離名相至無緣,我知道這個世界有我的緣,你還有一個「我無緣」的念等等,這些種種都叫念,知道吧!這個念還叫做四相。你能證悟,但是連這個能悟的心都不能要;那你徹底的進入到正智裡面來,這個叫做智,所以後面都講的是正智。正智:徹底的拋棄我能念的心。過去在前面講離相,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後面講:我見人眾生見壽者見,後面老是講「我我我我我我」什麼都是我;後面問的話還是一樣的,他最終的目的還是要破除我相我見

前面的一部分十六會以前對凡夫來講,以凡夫有人我之執,因人我執著是生死所續,所有的眾生就是人我對立後生出種種煩惱這叫凡夫,徹底的凡夫。二乘之人有法我之執,法空故是故我也空,他有法空,人我法空就是阿羅漢,依法空修行住入清凈也就是他在哪個地方呢?禪宗來講叫「沉寂呆空」,就是「寂滅」在那個地方,空在那個地方不動這就是阿羅漢二乘之見。凡夫阿羅漢這兩種人都有五蘊之身:為什麼呢阿羅漢雖然五蘊少一點,像「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這個五蘊皆空的時候,那你就法身大士了,但是阿羅漢不是法身大士他還五蘊之苦五蘊是在無明中生,他還沒有斷除五蘊之身,還有生的體在。這個生是什麼生呢?也就是說法性空生,就是有一個空在那個地方住著,不能夠出來。

這後一步是說菩薩菩薩大悲為了開顯眾生菩薩道,但是菩薩還是有情執,即有所執能證之真如,能證所證之眾生,還有計量之佛。就是說他還有計量,計量就是能證所證之法,還有我證能證。因為有我證能證之法即有細惑,有細惑就有壽者見,有我所證之智為我見;能所證之真如為人見,有能證的我所證的法為眾生見,有我眾生的計量為壽者見,所以菩薩還有四相,後面微細地破此四相,把我掉了;只要把「我念」破掉了你就可以脫殼了;可以脫六道輪迴之殼了;或者脫菩薩殼直接成佛

經里講人我執、法我執,前面是破我執的,後面專是破法執的,其實前面也有破法執的。「菩薩於法應無所住」這就是離念;我住於法,不應該有所住之心呢。「無我相無人相」,「亦無法相」,「法尚應舍,何況非法」破法執。可見法執人執有粗有細:粗者「分別我、法二執」,細者「具生我、法二執」。為什麼呢?一個是對於世間唯有我執、法執,這叫粗相,這個粗相依境遇緣,依境界攀緣有為,生起了我法二執;但是我們在細裡面講,境未生之前緣沒有生起來之前,我們心中本具微細的具生我法二執。

如果內心裡我法二執的念都沒有了,外面所有境現前,執不會出現。前半部呢是慢慢的破除這個境,然後把我執跟法執給破掉。但是我們微細的具生我執跟法執,細惑的煩惱還沒有破;細惑的煩惱就是菩薩所知障。他什麼都知道,他不知道「什麼都知道的那個我」還在那個地方。比如我們現在寺廟裡邊大家守規矩做事,你自己規矩肯定是錯的,那是粗相的煩惱,我叫你怎麼做你就怎麼做大家都老實實的那樣才是。但是你不知道,你的習慣裡面還有一個我念,後來你到外面去以後呢,你改變不了。原來的廟那樣做,你這個廟里為什麼這樣做?證明你心裡面還有個微細我執在那個地方,具生的我執。每天要上殿過堂,到別的廟裡面不上殿過堂,要打坐,或者吃飯也要打坐,跟這兒不一樣,他心上馬上就會生出煩惱,為什麼跟那個廟不一樣?還有一個具生我見在那個地方;你在這個寺廟裡面你非常的如法,到別的寺廟里就不如法了;這個還是比較粗的。真正的細的話,即不生;完全是以法為自性了。就是說你融到法裡面去了,證量了。如果你證量上證到金剛經你可以像六祖大師一樣,他有神通的,真正的把菩薩把所有的我念給去掉了,很多法就顯現出來了你真正的就在法裡面了;現生中得大受用;不可思議境界清凈境界都會顯現出來。但是我們對金剛經感興趣,沒辦法趨入。所以具生與分別是二回事,具生是內,徹底地順從於法這個體,不是一般人或菩薩能做到的;

第三個前令離相,後令離念;前面是所執,後面是能執,前面是講所執的境與心,就是一切相上無住之心,為什麼叫你無住呢?因為無住是本體法界本來就無住之心,相是無相住是無住,無住無相是謂離相,叫我們明了這個意思。你自己聞到後,如是思維的念,你能夠發起念頭的這個「能」還沒有斷掉,你這個「能念」有微細的四相在裡面,要把它斷掉才行呢?所以你「能執」是妄見,「所執」是幻相,就是說你還有這個幻境,證明你還有「能見」在那個地方你有「能見」就有「幻覺」,能見斷,幻覺即滅。比如我走到外面看到宇宙如幻如化,證明你還有幻化還有「能」在那個地方,有「能見」「我能」,有我內心的那個細惑煩惱。就是說,你感覺到不執著了,但是你不執著了但也不拿起。真正的菩薩不是這樣的,每個眾生走路真正的感覺到並不是「幻」,也不是「真」也不是「假」,完全是我自己;你看眾生的心就是你的心,看到外面的法就是我身體,你徹底沒有我了,真正的能夠感受到「同體大悲,無緣大慈」,真正的刀斬在別人身上,就像疼在你身上一樣,他有這種境界感,一個人修慈悲心修多了以後,人家一刀砍在豬身上就像砍到自己身上一樣;真有這種感覺。所以菩薩如果離內在的所執,你一定與外在的一個大悲心是相應的與大智是相應的,真的能與法同體。這個法上面同體的時候,你坐在那個地方徹底的離相,離內在的這個我執離念,這個要通過去證,如果你沒有證到就很困難。所以我們修行叫先悟後修,前面講先是悟,信了,你觀察了那叫悟;後面的才叫證,先悟後修,叫漸修,漸修就是證量,你可以證得到。證到全體,還是當下,就是你自己也融到法界裡面去了,沒有什麼如幻。有人達到心清凈的時候,確實也是會遇到一些幻相,比如我們在分別法裡面在我執的妄見裡面很清凈的時候,你走在外面你確實看到外面很清凈,其實外面很清凈還是「幻相」範圍之內,還屬於是「我執」,「我念」在那個地方

其實前半部講完就應該開悟了。開悟了就沒有事了;但是因為對於鈍根之人,只好講後部分重復講了,令鈍性眾生直至開悟。其實不是這樣的,前面是斷相叫離相,後面講離念,你說離念深還是離相深呢?先是離相,後是離念,離念是離我,離相是離境,先開悟是境,明了實相;如來顯現了,便究竟覺,然後令入真如。然而你自己妄心不斷不能親證,親證以後猶如如來啊,那你走在路上就像佛一樣了。這裡面沒有什麼往生的概念了,是當下的體。就是說如果你聞到真如就像六祖大師一樣了,現量上面就受用了你不能夠說我等將來,這裡面沒有將來一說,當體就是;現在過去未來都是你一心,那有什麼現在過去未來的體的存在?也沒有一個什麼下一步,就是要你現在當下做佛;要令你做化身佛,報身佛;你悟到此金剛經你就是佛;就是這么個體。所以聞到金剛經,為什麼一再講功德功德大呢?就是說要我們當下承當,並且要實證。「若不離念,則無離相」,你如果不離念的話,你相也離不了。我們講的是這個經,講的是實相、真如如來體,究竟覺,覺了以後你就是離念,如果你不離念的話,你這個所謂聞到的這個真如,只是耳聞而已。因為你沒有修沒有觀照,你觀照時就是離念時。所以這裡面前面一品有沒有離念呢?前面也有;「能作是念不?我不作是念。」「應生清凈心,應生無住心」,「若心有住,則為非住」 「離一切諸相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都是謂「離念」。所以前半部分也講了很多離念的概念;如果你要是悟到離念,就是進入後品,信心不逆,不會離開金剛經則為荷擔如來家業則為真實菩提心。

前一部分說「離一切諸相才是菩提心」方為利益一切眾生菩薩。你不離相,就不叫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你離相才能荷擔如來家業。後面「無有法名為發菩提心,無有法名菩薩,以及一切法皆是佛法」,這裡面跟前面講的還不一樣。前面是離念, 「一切法皆是佛法」即無有法。沒有什麼法是發菩提心,無有法名菩薩。前面講「離一切相發菩提心」,完全是講實相。什麼叫菩提心?離一切相發菩提心。後面講「沒有法名為發菩提心」,「一切法皆是佛法」所以二邊不立,後面才是真實的。前面我們聽了以後還要離一切相,有離一切相就是離妄,還有一個離妄的念。其實後面就是要全盤的接受,沒有什麼妄的體,本來就是真如。像六祖大師講「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和神秀大師講「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台,時時勤拂試,勿使惹塵埃又不一樣。六祖大師告訴我們要安住在法上面,不要認為還有塵埃可得,還有妄可生。這後面完全是當下承當,徹底的是你,根本沒有眾生,沒有妄的體,全是真如。這就是我平時講的,像鴨子要到水裡面去,不要在水上面飄著;在水上飄著,那就有妄立,就有離相這個言辭,有這個「離一切相」「發菩提心,方為利益眾生」,方為可以荷擔如來家業,它住了「離我相」的這個體。但是如果你全部住到這個法裡面去了,就完全沒有我了。就像一個人一樣,在牛屎裡面他就有牛屎的臭味,如果你住在香裡面,它完全是香味;你跟他講臭味,他聽都聽不懂;我沒有聞過臭味,我怎麼知道臭味呢?

我們完全融到法裡面去的時候,全部在金剛經的體裡面。大家想一想六祖大師當時是怎麼做的,全部住法,一念承當,全部是金剛經的顯現;不可思議的這個體。所以我們要有大勇猛心。圓覺經裡面也這樣講「一切菩薩,及末世眾生,應當遠離一切幻化虛妄境界,」金剛經的前一部分亦是這樣講,「由堅執持遠離心故,心如幻者,亦復遠離,遠離為幻,亦復遠離,離遠為幻,亦復遠離,得無所離,即除諸幻。」金剛經的後半部分也是這樣說;我們一切菩薩及末世眾生,應該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但是圓覺經後面一部分不是這樣說,不但要遠離幻體,連我們能遠離幻的這個心都不應該生起,全部住到體上面來了。所以要明了,非法非非法,有住則為非住的體,顯般若正智是獨尊,一真法界,因為自體本是一塵不染。其實我們平時講這個自性三寶什麼叫涅槃自性呢?我現在生滅無生,生跟滅的本體就是無生就是真如,不要離開生滅另有真如可得生滅本體就是真如。住在真如哪有妄可離呢?因為真如是實相,實相的體是沒有妄體。離妄是對於粗相來講的,對於菩薩究竟菩薩道來講就是真如生滅就是真如就是我的全部,我就生滅生滅就是我,徹底的沒有一個我離生滅也就是自性也就是生滅本體清凈的,我罵你是生滅的,或者我對你講點好話,講點壞話,好像有好有壞的生滅,那完全是凡夫他是叫我們出離,這個是幻的不是真實的;再來告訴你,我罵你的聲音清凈的,我罵你就沒有了;既然沒有我罵你,清凈本體就是你的真如啊!所以這個法界本身就是真如體。這個真如什麼呢真如即是涅槃真如就是生滅體叫無緣。涅槃就是無為;所以無為就在講話聲音裡面,生滅就在講話聲音裡面。生滅叫做無緣,生滅本體清凈也叫做無為。

什麼叫無緣呢?無緣即是真如;就是如來;無為就是清凈涅槃;所以涅槃即是無為,無為即是涅槃。就是離言說相,離名說相。離言離名就是真如,叫做離心緣相。你徹底的沒有心了,此相是涅槃之相是無為之相,是真如如來實相;所以你當體即是。所以此相就沒有事了,如果你悟到此理,也沒有什麼相可離;全體真如;一真法界,全部就是一真法界的體,這個就是我平時講的叫做自性涅槃。在相上面悟到自性涅槃的體,不可思議,一體顯現。大家想一想,究竟覺十方諸佛在哪裡?十方諸佛依無為立,得無為者即得十方諸佛菩薩在哪裡?菩薩生滅體裡面,菩薩不離生滅而入涅槃,因為生滅就是涅槃,他當然不離生滅而入涅槃了,菩薩不離眾生而入涅槃不離生滅不入涅槃生滅本體就是涅槃,還入什麼涅槃呢?我們現在生滅本體就是涅槃自性,就是清凈二相,一個是究竟覺,一個是無住相,一個是如來就是無取無舍的體,也就是無緣,生滅無緣,所以大家都要知道無緣無為,無緣是如來,無為是究竟覺。所以在無緣上面是無為,在無為上面是無緣,這個裡面當體即是。悟到這個道理,叫做離心緣相,就是真如

如是觀者一部金剛經所有的體,其實二個字解答就是真如,整個金剛經就是真如二字。所以雲居真如禪寺,真如分開來即無為無緣,無為是眾生的究竟覺,無緣是如來之心相,法界就是如來如來不是另外一個如來如果你究竟覺,都叫如來。如果你有心生起,你有就不如來如來的實相在你心中你就變成妄執了,那你就叫做眾生如果你如來相應,都叫如來如來是實相,如來無所無所去,如來是無取無舍;如來是無緣之相,無緣就無佛可成。我要成佛我要佛事啊,這些都與實相相違背了,都是如來相的。所以你要離四相,必須將我要成佛我要菩薩的心舍掉。當下即佛,當下具足。你攝取無為十方諸佛就得到,你攝取無緣十方菩薩就現前,十方諸佛十方菩薩現前,你就是究竟覺;你現在就是佛;就是如來化身。所以在這個體裡面,就叫真如二字。

不取於相,如如不動;是全部經典的真義,是究竟第一義諦,所以金剛經真是不可思議。我們把這個心會到此本意,繞來繞去可能大家都有點頭暈了。南摩阿彌陀佛。

 

THE END